菟丝子有什么功效?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行走在东北的大豆地里,随处可见缠绕在豆杆上的一种寄生草本,该植物的种子就是中药菟丝子,直径大小类似于小米,放到热水里种壳涨裂会发生“吐丝”现象,《本草崇原》中说:“凡草木子实,得水湿清凉之气后能发芽。菟丝子得沸汤火热之气,而有丝芽吐出,盖禀性纯阴,得热气而发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菟丝子为植物种子,质重沉降,沉降属阴,遇到热水吐丝出芽,在水火之间具有升发之意,肾者,水火之宅,菟丝子入肾,可以平补肾阴肾阳,养肾气的不足。★菟丝子的性味功效

  • 菟丝子是旋覆花植物的干燥种子,主产于我国的内蒙古,黑龙江,宁夏等地,药效方面内蒙古菟丝子作用>黑龙江>宁夏。外形性状呈类球形,直径1~1.5mm。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具细密突起的小点,一端有微凹的线形种脐。质坚实,用手指不易碾碎。气微,味甘淡。
  • 菟丝子傍豆而生,且外形似豆,豆形似肾,中医有同气相求的理论,菟丝子亦入肾,味道甘润,遇到热水吐丝,清代医学家徐灵胎认为菟丝子“内含脂膏”,油润性大,有甘润补益的作用,善于滋润皮肤,润泽面部,《神农本草经》明确了菟丝子有“去面忓,补不足,益气力”的作用,且不寒不热,不温不燥,平和的补益肾气是菟丝子最大的优势作用。
  • 因久病,年老,劳累造成肾气亏损,肾居于腰间,肾气不足出现腰酸乏力,肾能代谢水液,肾气不足,气化不利,发生尿频尿急,阴囊潮湿。如果这些问题并不是很严重,不宜用温燥的药物补益,就比较适合药性温和的吐丝了。
  • 菟丝子炒制后芳香入脾,遇水吐丝的特性就变得粘腻了,在脾气虚,饮食不被运化,水谷下泄,引起的久病脾虚便溏腹泻尤为合适。
★总结菟丝子善于补益肾气,平和之中偏于温补,内火亢盛和阴虚火旺时应当慎用,如口苦口干,便秘尿黄时,可请专业医生给予指导。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备注:大家好,我是中医朱旭阳,文中参考了中医理论著作,结合个人经验,图片来源于网络。

菟丝子有什么功效?

菟丝子属于补虚类的中草药,不论男女均有好处。

点击关注【老邪农语】,了解更多农村花草以及农村文化。

我记忆中,菟丝子长在山上,我们广西有很多大石山区,菟丝子自然是比较多的。农村人上山砍柴时,碰到菟丝子的话,那叫一个烦人,菟丝子缠绕在很多植物上,比如豆科植物,菊科植物等等,砍柴的人根本无从下手。老邪今天给您介绍这种中草药,若是在农村碰到了,砍下来拿回家,对您和您家人或许有帮助。

菟丝子在《神农本草经》中有记载,我的书上也有关于它的知识点,有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和明目等功效。它入肝肾,对男人好处多,比如有腰膝酸软,耳鸣等这种情况,会有缓解效果,对于女人来说,主要是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胎动不安,是有缓解作用的,同时还能够用于目黯耳鸣,脾肾虚泻等等。

菟丝子在我们农村容易找得到,老邪建议您在秋季之时将它们采收回家,记住要整株都拿走,经过晒干后变得酥脆,直接像打稻谷一样打下种子即可。有需要用到它的话,不妨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根据个人经验,在很多情况下适合盐水炙用,效果更好。

相信现在您已经了解菟丝子的功效了,它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农村很多人不知道它的作用,让它们浪费在山上。愿老邪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也欢迎分享给更多的人知道菟丝子,感谢大家!

菟丝子有什么功效?

菟丝子对于农民朋友来说是十分讨厌的植物,因为菟丝子会像爬山虎一样缠绕在豆角、丝瓜、芝麻、花生、土豆等农作物上面,同时会吸收土地中大量的养分,且成长速度快,因此被它缠绕的植物大都活不下去,会导致农作物死亡。但是在中医中,菟丝子是一味很不错的药材,常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腰膝酸软,目昏耳鸣等病症。

中药菟丝子又叫金灯藤子、无根藤子、日子菟丝子、女萝子,是旋花科植物南方菟丝子或者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种子。一般我们常常在秋季采摘,当然很多时候为了加强补益肝肾的功效,需要用盐水炮制,以增强疗效。

【四气五味】辛、甘、平。归肝、肾、脾经。

【中医功效】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外用消风祛斑。临床运用常常用于治腰膝酸痛,遗精,消渴,尿有余沥,目暗耳鸣,胎动不安等病症。

中医古籍中对于菟丝子的评价,《 药性论》:"治男子女人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又主消渴热中。" 《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治泄精,尿血,润心肺。" 《本草经疏》:"肾家多火,强阳不痿者忌之,大便燥结者亦忌之。"

在传统治疗应用中,常常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1. 男子腰膝酸软,肝肾不足,遗尿尿频:中药菟丝子其药性甘平,为平补之品,能平补人体之阴阳,滋养肾精,常常与枸杞子、山药等药物配伍治疗肾虚腰痛。在治疗男性尿频、儿童遗尿时,可配伍桑螵蛸、肉苁蓉、龙骨等药物配伍治疗。
  1. 女子胎漏,胎动不安:怀孕女子胎漏,胎动不安的病因病机是冲脉与任脉气血失调,导致胎元不固,当女子因先天禀赋不足或者房事过度导致肾气虚弱时,气虚导致冲任不固,就出现胎儿胎动不安的情况,菟丝子入肝肾经,且能补肝肾安胎,常常与续断、桑寄生等药物配伍,补肾安胎。
  2. 目昏耳鸣:肝开窍于目,当人体肝肾不足时,就会出现目昏耳鸣,而菟丝子既能滋补肝肾,又能明目。
  3. 白癜风:在古代中医学家就发现,外用菟丝子能够对于白癜风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一般常常酒浸外涂。

现代生物化学发现,菟丝子具有氨基酸、脂肪、黄酮类、多糖类、胆甾醇类物质。

现代药理学研究,中药菟丝子具有如下的药理作用:
  1. 改善骨质疏松,促进软骨修复:在动物实验中,科学家研究发现,菟丝子能增加动物骨密度,改善骨质疏松。菟丝子总多糖能够修复透明软骨。
  2. 增强免疫力:菟丝子提取物能够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加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因子,从而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3. 抗衰老作用;在动物大鼠实验中,菟丝子提取物能够提高抗氧化物酶活性,抑制非酶糖基化反应,减少氧自由基生成,从而达到抗衰老的作用。
  4. 荷尔蒙样作用:菟丝子提取物能够增加雄性荷尔蒙水平,增加膏丸重量,具有雄激素样作用。

本人中西结合男科研究生,国家三级公共营养师,目前在三甲医院工作,关注@中西结合男科廖医生,了解更多男性健康知识,学习中医养生,请各位大佬关注我哟!点赞+收藏+转发,让更多人受益💖

菟丝子有什么功效?

菟丝子,在田间地头、荒地均可看到,主产于山东、山西、江苏等地。菟丝子是一味常见的中草药,现在的菟丝子主要是人工种植。

菟丝子的生长特性:貌似缠绵,实属寄生

菟丝子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豆寄生,意思就是寄生在大豆的秧苗上,大豆秧苗是菟丝子最喜欢的吸附对象,所以,现在人工种植菟丝子都是用大豆秧苗作为菟丝子的寄生植物。

经过一个春天,大豆秧苗已经茁壮成长。晚春时节,气温升高,湿度加大,在这个时候,菟丝子的嫩芽就簇拥着从地里钻出来了,细细的,直径只有1毫米,看上去非常纤弱。待到菟丝子的嫩苗接触到大豆秧苗,就会飞快生长延长它的细藤,把大豆秧苗死死缠绕,伸出吸盘,深入大豆秧苗的中心,毫不客气地不断吸吮大豆的营养,从而疯长,直至大豆秧苗枯黄甚至死亡。这时,菟丝子就会绽放出一朵朵粉红色的小花,结出种子,撒播于大地,来年周而复始。

菟丝子看上去很纤细弱小,缠缠绵绵,但实际上它的本性是嗜血,且会吸干寄附对象的血。用一个打油诗形容菟丝子,很形象:别看像根针,长大缠豆身,吸了豆秧汁,长丝吐子伸。

菟丝子的功效特色:温补肝肾,益阳填精

菟丝子味甘,性温,归肝、肾、脾经,具有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肾亏虚所致阳痿、不育、遗精、遗尿、尿频、腰膝酸软、大便溏、目昏耳鸣等病症。明代倪朱谟在《本草汇言》中记载:“菟丝子,补肾养肝,温脾助胃之药也。但补而不峻,温而不燥,故入肾经,虚可以补,实可以利,寒可以温,热可以凉,湿可以燥,燥可以润。非若黄柏、知母,苦寒而不温,有泻肾经之气;非若肉桂。益智,辛热而不凉,有动肾经之燥;非若苁蓉、琐阳,甘咸而滞气,有生肾经之湿者比也。如《神农本草》称为续绝伤,益气力,明目精,皆由补肾养肝,温理脾胃之征验也。”可见菟丝子在滋补肝肾、健脾方面疗效卓著。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菟丝子有明显的保肝作用,还能够助阳,增强性能力,在增加抵抗力,抗肿瘤、抗炎、抗病毒等方面,也有显著成效。

平时可用菟丝子泡水代茶饮,但是,毕竟菟丝子性温,阴虚火旺、孕妇、血崩、大便干、阳强者忌服。

文:广西国际壮医院男科岳增宝医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男科王传航主任医师

菟丝子有什么功效?

菟丝子是一年生寄生草本植物。菟丝子别称黄丝,无娘藤,无根藤,金丝藤,龙须子,山麻子,豆阎王,豆寄生等。

菟丝子茎缠绕,表面光滑,没有根,没有叶。茎纤细黄色,夏季生长的旺盛,生命力极强,靠寄生存活,通过传播和种子繁殖,它主要靠藤条缠在其他植物上,吸取植物的营养生长。菟丝子嗅觉灵敏,最喜欢寄生在豆科植物身上。无论什么样的植物,只要被缠上,就会吸取它丰富的营养,直到生命的结束。

菟丝子九月花期花朵白色壶形,十月种子成熟,种子卵形,颜色浅褐色。种子落入土壤中,吸取空气中的雨水和露水就会发芽。主要生长在山坡,平原,荒地,沙丘。

菟丝子是一种补益的中药。具有补肾益精,健脾,明目,止泻等功效。

菟丝子有什么功效?

菟丝子是补益类中药材,是滋补肾阳的常用药。为一年生寄生性蔓草植物,其生命力强,常寄生在豆科、菊科、蒺藜科等植物上,生于海拔较高的稻田边、山坡向阳处、路边灌丛,海边沙丘亦常可见到。

菟丝子又称吐丝子、菟丝实、黄藤子、无娘藤米米、金灯藤,为旋花科植物南方菟丝子或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江苏、辽宁、吉林、河北、山东、河南等地,于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而得。气微,味淡。呈类球形,直径1~2mm,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粗糙,种脐线形或扁圆形。质坚实,指甲不易压碎。《本草汇言》记载:“菟丝子,补肾养肝,温脾助胃之药也”,其性味辛、甘、平,归肾、肝、脾经,质润涩敛,平补阴阳,并兼固涩。入肾经,善补阳益阴、固精缩尿;入肝脾经,可养肝明目、补脾止泻。补益肝肾还可安固胎元,调补阴阳而能生津止渴。有补阳益阴、固精缩尿、安胎、生津、明目止泻的功效,中医用于肾虚腰膝酸痛、阳痿、滑精、尿频、白带过多、肝肾不足的目暗不明、脾虚便溏、泄泻肾虚胎漏、胎动不安、阴阳两虚的消渴等病症。内服常用量为6-12克。

药理研究发现,菟丝子主要含有黄酮类、菟丝子多糖、山奈酚、檞皮素、金丝桃苷、紫云英苷、谷甾醇、挥发油、木脂素等活性成分,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和锰、铜、锌、铁等微量元素,具有提高生殖功能、抗衰老、抗氧化、免疫调节作用、保肝、抗癌、降血压、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环的药理作用,临床用于不孕不育、阳痿、前列腺炎、慢性肾炎、遗尿、先兆流产、崩漏、黄带、白细胞减少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腹泻、便秘、带状疱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菟丝子辛甘而平,兼补肾阴,不燥不腻,为阴阳双补之品但偏于补阳,又兼补脾止泻,治脾虚泄泻。因带涩性,阴虚火旺、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者应忌服。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