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时期杀年猪,猪肉够分猪内脏不够分怎么办?如何做到公平?

生产队的时候,杀年猪是整个生产队的“大喜事儿”,也是孩子们最盼望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每户人家都可以分几斤猪肉,过上一个“肥年”!

杀年猪一般会选在靠近年关的日子,腊月二十五、六。敲定杀猪日期后,生产队长通常会吩咐喂猪的人前一天晚上就不要再喂猪了,喂了也是浪费。

到了杀年猪的这一天,生产队长早早地把杀猪的、逮猪的、烧水的、褪猪毛的,以及其它打下手的全部安排到位,随着猪“嗷嗷嗷”的叫声,杀年猪开始了。听到猪叫声,队里人赶紧欢天喜地地跑来围观,有的拿着筐,有的拿着盆,准备分肉。

待给猪褪了毛,开膛后,生产队长就会安排人来给猪过称,再根据生产队的人口来计算每人能分多少肉。那时候由于猪的品种和饲养条件有限,猪都不是很大,通常不会超过150斤,杀下来后猪肉也就100斤出头,每口人大约能分上斤把猪肉。

猪肉有肥有瘦,还有猪头、猪蹄,如何平分下去让大家都满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时的人和现在的人不同,现在的人喜欢瘦肉、排骨、猪蹄,而在生产队时的农民却恰恰相反,都希望自己分到的肉是肥肉,因为肥肉既解馋又能熬猪油。

生产队如何公平的分猪肉?

前面说了猪肉肥有瘦,还有猪头、猪蹄,另外猪身上各部位的肉也不同,那如何公平地分给每位社员,让大家都认同呢?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抓阄。

以当时我们生产队为例,猪杀好,杀猪匠把猪头和猪蹄归在一起,猪头和猪蹄二斤算一斤,再把猪从中间一分为二,割成一条一条的,过称后计算出每口人应分猪肉的斤数,依次将猪肉排成一排,从前面往后分。

然后每户派一个代表,开始抓阄,再根据抓阄的号码一户一户地来领猪肉。轮到每户分哪个部位就分哪个部位,不能反悔。抓阄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公平的,如果有人分到了不好的部位,那也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

生产队时期杀年猪,猪肉够分猪内脏不够分怎么办?

猪内脏又叫猪下水,包括猪肝、猪肚、猪肺、猪心、猪大肠、猪腰子、猪小肠等。

生产队时杀的猪再小,也能有百十斤肉,够分,而猪下水种类多,重量不等,明显不够分,那怎么办呢?

爷爷以前当过生产队长,我把这个问题抛给爷爷,爷爷是这样回答的:

最开始的时候,猪下水一般会给杀猪匠,当做酬劳。杀猪匠再拿出一部分,分给杀猪时打下手的人(负责逮猪、烧水、褪猪毛、帮着分肉的人等)。后来就有人有意见,表示自己也愿意打下手,愿意杀猪之类。其实我觉得这也可以理解,毕竟那个年代不常吃肉,肚里都没有油水。

有人有意见后,再杀年猪,猪下水就不给杀猪匠了,而是作为一种犒劳,把猪下水带到“上河工”的工地上,给“上河工”的人加餐。

再后来又改成了把猪下水当添头,轮到每户来领肉时,杀猪匠根据每户的人口数按比例分给每户。

最后,还有一种最常见的,也是每个社员最欢喜的,那就是杀猪的那一天,队里烧上一口大锅,把猪下水洗净切成小块,烩一大锅,队里男女老少分上一碗热乎乎的猪杂汤。

(ps: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生产队时期杀年猪,猪肉够分猪内脏不够分怎么办?如何做到公平?

我是一个70后,小时候在农村姥姥家长大,因此对于那个时代的生产队特别有印象,至今还是我童年时的美好回忆。

以前生产队的时代,家里的劳力是按照年龄和性别来计算工分的,不过在最后的分配方面,基本都是按一个家庭里的人口和年龄来分,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很多主管分配的村干部或公社的干部,那个时候讲究的是觉悟,基本都是群众分完以后才轮到他们。

生产队时杀年猪,猪肉够分猪内脏不够分怎么办?如何做到公平?

我小时候生产队杀年猪基本都是腊月里的事,村里的大喇叭只要一通知,村民们背着柳条筐或捧着盛肉的器皿就像过年一样往杀猪那里去赶。

当时杀猪分肉是抓阄来的,猪身上最好的部位先分给“五保户”和军属,剩下的再按抓阄的结果各家各户的分配。我父亲是军人,因此每年我姥姥家分的肉要好上一些,肥肉膘子能多一些,这样可以留着炼油炒菜才香。

当年的排骨是没有人愿意要的部位,需要跟其它猪肉搭配起来来分,否则的话谁家都不愿意要。

猪的内脏一般情况下是不分的,因为当年杀猪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头蹄下水和猪皮归杀猪匠所有,这在当时都是杀猪匠杀完猪以后,把这些东西清理干净,然后烀上一大锅跟几个帮忙的人一起吃,当年别看人们生活不怎么滴,但是猪下货却很少有人愿意吃,不像现在猪肠子、猪肚子这些卖的比肉还要贵。

当年生产队养的猪个头都不大,一般也就100多斤多点,因此去掉内脏后一头猪也就60多斤肉,这样一个生产队里几十户人家,一家有时候都摊不上一斤肉,这肉基本都会留到过年的时候包饺子吃。

结语:

生产队时杀年猪,猪内脏一般归杀猪匠所有,有的时候也会采取抓阄的方式来分,记得有一年我舅舅就抓阄分了一副心肝肺,回家以后被舅妈埋怨了一正月,说他:“手臭。”不过当年的人们讲究思想觉悟和谦让精神,几乎遇不到因为杀猪分肉分配不匀而闹事的,遇到计较的一般都是大队干部把不好的留下,宁肯自己吃亏不让群众说不字,这在当年是大队干部必备的素质。

生产队时期杀年猪,猪肉够分猪内脏不够分怎么办?如何做到公平?

插队那些年,每年都会赶上杀年猪,我在的生产队有五十余户人家,二百多囗人,生产队有专人养猪。

农村讲究过三大节,每年五月节(端午节)和八月节(中秋节)都要杀猪分肉。五月节和八月节分的不多,每户平均3斤左右。过大年是按人头分配的,比两节时多分一些。说是分实际也是买,肉价按统购价计算,在年终工分结算收益时,分肉的数量会按价扣除。

分肉时猪下货一般都是不分的,大家对猪下水(内脏)的去留,也并不是太感兴趣。

杀猪的忙了大半天,完事聚在一起喝顿酒,再给请来的师傅每人分点下货,大家认为是情理之中的事,也没有什么意见。

往往分过肉以后,不免还有些需要照顾的,象军烈属,五保户,青年点等都得用猪下货沾补一些,猪下货也就剩不下了。

分配猪头确是个敏感事,每在分肉之前,队长总是先把话说明了:要猪头的,二斤折肉一斤,统计好人数,按猪头数抓阄,谁抓着谁得。这样做凭个人运气,也算公平。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生产队时期杀年猪,猪肉够分猪内脏不够分怎么办?如何做到公平?

生产队时期杀年猪,猪内脏怎么分我不知道。

我爷爷解放前就是杀猪匠,1950年本市解放后,由本县地下党员,后担任本市商业局局长的老革命组织成立国营地区食品公司。我爷爷响应号召,有幸成为本市食品公司本县营业部创始人之一。自然我父亲和幺爹到了参加工作的年龄也顺利接班,拿起杀猪刀,在食品公司专职杀猪宰牛。

爷爷在世时常对我说,“困难时候,饭都吃不起,你老汉和你幺爹饿得遭不住了,去抱起牛骨头啃!人又小牛骨头又大拿也拿不稳,只有双手抱起慢慢啃!一不小心还要落下来打到脚,真是遭孽呀!”

当时农村喂的猪,要登记造册,两头猪要交一头给食品公司,只有一头也要交半边。每个生产队还要供应一定数量的牛羊禽产品,保证城市居民,驻地部队,国营企业,机关单位的生活所需。

听说那时候,猪内脏是没有人吃的,什么心肺肠胃,都是直接扔了,像今天卖的非常非常贵的毛肚啊,牛鞭啊,欢喜啊,这些东西当年没有人吃,更卖不了钱,都是直接扔了,或者就是屠宰工自己捡来吃。

我父亲告诉我,当年他杀猪宰牛时,最抢手的是保肋肉,因为有油气!最不想要的是瘦肉,至于猪内脏什么的,都只有二斤或三斤收一斤肉票,价格也是肉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才会有人要。牛肉是供应回民的,有多的才卖给汉人。但人们不喜欢吃牛肉,因为当年的牛都是吃草的淘汰下来的耕牛,岁数又大(肉柴),油脂又少(不解馋),至于牛下水,除了牛肝偶尔有人要炒着吃,其他的比如牛肚,牛肠都是直接扔掉。牛皮才是宝,杀牛不算技术。能完整地把皮剥下来还特别快,才是高手!由于本县回民少,往往一个星期只杀两头牛,每当杀牛时。回民们拿着回民牛肉供应证,肉票,来买牛肉。牛肉都是剔了骨头的纯肉,剔下来的牛骨要放在直径两米的大锅里熬汤和骨油,熬出来的汤和油卖给饮食服务公司,熬过的牛骨卖给生产队沤肥。屠宰工们为了解馋就啃啃牛骨上残留的筋或肉,我父亲和幺爹小时候也是啃的这种牛骨头。

总之当年的猪牛羊内脏,要么屠夫吃,要么直接扔掉了!

生产队时期杀年猪,猪肉够分猪内脏不够分怎么办?如何做到公平?

小的时候回外婆乡下,也曾经看到过队里杀年猪,而记忆中最回味的还是在现场吃的那碗热气腾腾且散满芫茜葱的猪红粥……

生产队时期杀年猪,猪肉够分猪内脏不够分怎么办?如何做到公平?

说说我们生产队当年分猪肉的事情:

我们生产队有三十多户人家,一百多人口,每年杀年猪要杀三到四头。不超过600斤,人平大概三四斤肉,过年不够吃,要攒到吃。

不要以为这肉是白分的,是要拿钱的,每斤肉按当年公社食品站的肉价算,不需要拿现钱,年终决算,把你一年出的工分折成钱从中扣,当年生产队所有分发的食物都要折成钱。

这是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那么,杀年猪的猪肉和猪下水怎么分?

我们队上是这样分的:

猪头、猪腿子、和猪下水(就是猪的所有内脏),放到一边,这是不占指标的,愿意要,你就出钱砍去,不想要也不强迫。

猪身上的好肉,只剩下两大块,这两大块里面,又有精肉和肥肉之分,一般挨着猪的前后腿边上精肉多些,其他脊上的肉肥肉多些。

这时候,杀猪匠要把精肉和肥肉分出来进行搭配,叫做抽肥补瘦,每两斤肥肉搭配一斤精肉,这样才公平合理,将精肥搭配好以后做成堆,编成号,每堆六七斤重,接下来就抽签,社员群众抽到哪堆就搬走。

猪头、猪腿子和下水就不需要抽签了,只要是你舍得出钱就行,没人跟你抢。

为什么当年分肉是这样的?

我跟你说说当年农村的情况你就明白了:

当年杀年猪分肉,农村人实际上最喜欢的是猪脊上的肥肉,杀岀来的猪肉,好不好,是以这猪的膘厚不厚看的,如果谁家的猪儿杀岀来有三四指厚的膘,社员群众就会称赞的不得了。

那时候农村普遍困难,都缺口粮吃,猪儿是吃不到粮食的。所以,喂的猪都是吃猪草长大的,营养跟不上,长的就慢,一年喂上头,长个百多斤就不错了,那时候农村里杀年猪,大多数只够杀百多斤的肉,很少有超过两三百斤的。能遇上三四指厚的膘的猪,起码是上了两三百斤的肉,少之又少,能看到这么厚的膘,当然稀罕。

这就是当年农村人吃肉的习惯,喜欢肥肉不喜欢瘦肉。

因为肥肉油水多些,炒肉时不但不需要放得油,而且油还有多的,可以将炒肉炸出来的油当猪油,而瘦肉沒什么油水,炒肉还要额外放油。

像猪头、猪腿子就不带油,特别是猪下水,炒来吃更耗油,这是农村人不喜欢的。

所以讲,当年生产队杀年猪,猪肉够分,猪内脏虽然不够分,因为要的人少,却是公平的。

对此,你是怎么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