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事中“祭”和“奠”有什么区别?
在葬礼上,如果你送花圈用“祭”字,而不是用“奠”,后果不敢想象,一般在农村葬礼上,棺材上会有一个大“奠”字,城里做追悼会的时候,花圈也会有一个“奠”字,但是为何看不到“祭”字。
平时我们经常说“祭奠”二字,但是它们两个字分开使用的时候,意思就会有很大的区别。
孔子和如来因“奠”字,差点打起来据说孔夫子周游各国时,从微山湖出发遇到如来,经过洪泽湖到了蟒蛇河畔的秦南仓,两人观看秦南仓的风景和考察民情,晚上在“仙客来”客栈住宿、喝酒、吃饭。
两人品尝了哈氏牛肉、秦南咸鸭蛋、喝蟒蛇河特曲,酒肉穿肠过之后,他们就一直称赞秦南仑是个好地方,这里的人心地善良,酒肉香,风景优美,好山好水酿好酒。
两个吃喝非常高兴,但是如来却说:“这里虽然很好,但不是久留之地,明天就准备回去”,而这时孔子喝酒已经上头了,于是用筷子蘸酒,然后在桌上写一个“奠”字。
然后站起来大声对如来说:“你看这个字,等你吃饱喝足,明天我该送你回去”,如来看到“奠”字之后,大发雷霆说:“这个“奠”字是用祭品向死者致祭的,你请我喝酒,又仗自己有学问,竟敢写一个“奠”骂我。
孔子却笑着说:“如来呀!你理解错了,”但还没等孔子解释,如来就说:“不管你怎么说,这个字就是活人向死者的致祭,你就是咒我是死人”。
等如来平静下来,孔子喝一口酒,然后慢慢跟如来解释说:“奠”字是“上西天”三个字连在一起的草写,把“奠”字拆开就是“上西天”三字,佛爷是西天如来,便是你回去之路。
这时候如来才反应过来,然后红着脸猛喝一口酒,尴尬的说:“是也,是也,回去就是上西天也”。
“奠”字在葬礼的含义“奠”字上部是“酉”,而“酉”初文是酒坛形,代表酒和酒坛,后来在轮廓内增加横竖笔画,表示坛壁的纹饰。
而下部的“一”表示地面,表示把酒坛放在地面上,两个结构结合起来表示将酒肉祭祀死者或者地神,把酒洒在地面上,祈求居所安定的意思。
而下面“大”字,像是人的双手,“奠”字。可以看作人许则双手,手上有酒双手奉上,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自古以来“死者为大”,不管是多大的活动、仇恨都得先放下,表示尊敬神灵的意思,所以“奠”字是一个对死者的一个“敬词”。
“奠”本义是放置酒在桌上作为祭品祭祀神灵,现代是对死者进行悼念,也用“奠”字,就是来自祭祀。
“祭”字的特殊含义早期甲骨文中“祭”字,左边是一块鲜肉,肉上还有血水流出,右边是手,两相会意表示手拿着肉在祭祀。
可能考虑到这样的会议不够准确,晚期甲骨文再其下增加一个祭台“示”,而且把“肉”旁变成“口”形。
古代的人杀牲,一部分是为自己吃,再就是常把生肉放在祭台上,“祭”字就是有酒肉祭祀,也叫牲祭。
祭奠主要表示对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年,比如每年的清明节,在人民英雄纪念墓前,都有很多人手捧鲜花,祭奠英灵。
祭祀表示旧俗在一顶节日,向神明或者祖先致祭,表示崇敬、纪念、求平安。
比如广西特有节日三月三,很多人只知道唱山歌,其实这天也是扫墓的日子,和清明节差不多,这天主要祭奠家里关系比较近的去世的人,比如祖爷爷、祖奶奶。
重阳节九月九也是扫墓,这天则是同姓家族一起扫墓,主要祭奠以前村里的祖宗,拜扫以前的祖坟。
很多人非常思念自己的祖先,同时也非常渴望得到祖先的保佑,有的人求二胎、求升官发财、求平安、求健康等等。
而我们传统节日都要祭祀,先去土地庙拜,然后回到家里再拍一桌饭菜,桌上有酒,然后我们往酒杯倒肉,给祖先和神明吃饱,我们才能钱纸钱,然后放炮。
“奠”和“祭”的使用区别在葬礼的棺材上,会看到一个大大的“奠”字,这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文化,很多人非常疑惑,为什么不用“祭”字呢!
其实这两个字很好区分,葬前使用“奠”,葬后用“祭”,我们前面已经介绍“祭”字和“奠”字的本义。
1、“奠”的本质是在地上摆酒肉,为了让刚刚离开的人享用,在我们古代有鬼神说法,古人认为灵魂离开体魄,但是灵魂依然要享用食物,只要有食物,灵魂就会来附体,所以葬前用“奠”字。
而葬后用“祭”字,表示思念离开的人,主要是安抚他们的灵魂,所以不需要供酒肉之类的祭品,而祭奠也强调像生前一样侍奉逝者进食,在其右侧供奉一些酒肉。
2、祭奠和奠祭的词性也有一点区别,祭奠这个词带走褒义,能用这个词说明与逝者关系不错,而奠祭这个词比较中性,只是表述一般客观事实,不掺杂感情色彩,而且比较严肃。
3、古代汉族礼仪分为5种礼制,总称为“五礼”
分别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祭”无论是拜祭、祭祀神灵祖先等活动,还是逢年过节的年祭、清明祭祖、祭先烈、喜庆之时的拜祭宗亲先祖等等,都是祈福求吉,所以以“祭”是“吉礼”,祭祀活动都是年复一年长期进行。
而“奠”用丧事,因为是人死后设置灵堂、灵棚等,先是家人的堂奠、家奠,后是亲朋好友的吊唁、祭奠,都是一种比较背痛的仪式和祭礼,所以这是“凶礼”,只要灵柩离开家门之后,一切活动就由“奠”变成“祭”。
4、“奠”的引申含义也有放置安放的意思,同时可以延伸为“确定、建立”,比如某某楼盘、工业区开始奠基。
意思就是建立建筑物的基础,打好地基,我们古代建房子时也有奠基仪式,拿出酒来祭祀土地神,最后把酒洒在建造的地方,祈求以后的建筑牢固安全。
“奠”字也表示流程、仪式中国丧礼的形成,本质是我们古代人对“灵魂”的相信产物,在现代,如果有人死亡,大家都比较忌讳,大家都说死,都是用“去了”,或者“驾鹤西去”。
这就是我们古人相信“灵魂”最好的证明,大家都相信死去的人没有死,还陪在亲人身边,只是大家看不见而已。
所以扫墓的时候,大家看到蛇,都觉得祖先出来看了,而且一般不说蛇,都是说龙,在农村地区,如果家里或者家围墙外出现蛇,大家都不会伤害它们,而是用木棍把它们拿走,因为大家都认为这是先人回来看家了。
丧礼流程1、处理遗体
中国丧礼是非常隆重的,而且有很多细节,但简单基本已经繁简了,中国从古代开始,当有人去世之后,就有处理遗体的做法,以前叫“弔”,意思是人的生命终结之后,人们去他家慰问、吊唁。
人去世后,死者亲人都会把遗体放抬到正厅,然后放在临时铺好的板床上,我们古人认为,不能让长者在床上去世,灵魂会被束缚在床上,无法超度,所以当长者家人感觉老人快不行了,就会把老人抬到正厅放。
按照中国民间传统习俗,当老人垂危之时,需要子女守在身边守着,直到老人去世,这就是我们经常说“送终”。
正厅是房子中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祖先、神灵都供奉在此,如果在这个位置寿终才死的其所,这就是寿终正寝
以前古代都是用枯草掩盖,但是经常等比较大,树叶被刮走,以前肉食飞禽就有吃,亲人看到非常不忍,于是就拿弓守候在老人身边,有鸟来就用弓射杀,所以“弔”字是一竖加一个弓字,就是亲人拿弓,而现在如果动物比较多,亲人会塔一个白色蚊帐。
2、报丧、助丧
当老人去世之后,家人一般都会痛哭半个小时左右,等情绪逐渐平静后,开始商量老人后事,通知一些亲戚朋友老人去世的消息,这就是报丧。
村里的人知道之后开始忙活起来,一般村里的人,不用每个都通知,大家都非常自觉帮忙,而且会送一些物品和钱财,这个就“助丧”。
助丧方式很多,每个地方都不同,有的送马、有的送衣服,以前南北朝时期,丧家报丧后三天,如果亲朋好友不来吊唁、助丧,那么就跟你绝交。
如果实在太远来不了,就用书信,人和书信都没有到,丧家会非常伤心,最后跟你绝交。
在中国,大家都非常看不起“生前要好,死后疏离”,因为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注重情谊,所以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红事请了才来,白事不请自来”。
这不仅是对丧家的认可,也是友谊身厚表现,同时来到现场为了安慰丧家家属,所以很多在外地打工,不管多忙都请假回来。
3、“奠”活动
从老人去世到棺柩落葬之前的祭祀,会把用祭品放在逝者面前,然后选日子,以前农村有人去世,经常停尸做法,一般3天左右,如果日子不好,还会更久,所以会出尸臭味,乌鸦闻到之后,就会来到周围。
在停尸过程中,会有亲朋好友来吊唁,简单说就是上香,大家来一般都会带东西来,以前都带鞭炮、草纸、花圈,现在基本都是花圈。
进门之后的上香仪式,要对逝者行三拜九叩大礼,亲人朋友在封殓白天上香达到高潮,最后晚上参加“丧宴”。
处理遗体的时候,亲人都会把逝者处理干干净净,亲人用淘米水洗头发,把胡须刮干净,现在有专门化妆师,但是在农村,基本都是亲人自己亲力亲为。
除了沐浴还有“饭含”,亲人把米、铜钱、钱放在逝者嘴巴,让他含着,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以前民间有一种说法,逝者如果嘴巴长开,说明生前没有吃到、吃不好,所以给他嘴巴放食物或者财务,以前古代的墓葬,还经常出土一些玉蝉,这都是他亲人之前放的。
给逝者整理好面部之后,给逝者穿衣服,以前古代,如果平民百姓就比较简单,但如果是官员,死后穿19套衣服,如果穿不上,就盖在身上,用丝带捆起来,最后才能入棺。
逝者入棺有很多讲究,有的地方不允许家属哭,人们觉得逝者觉得家人不舍得他离开,逝者不忍心离开,最后不回去投胎。
而有的地方认为,亲人应该大路,当时不能把眼泪滴入棺材内,把逝者放进棺材后就用铁钉钉好,亲人跪在棺材左侧说“某某好走”。
4、出殡
最后一步就是出殡,抬棺是八个人,称为“八仙”,丧家安排好饭菜招待好他们,然后才进行下面工作。
送殡队伍都非常浩荡,出去的时候点炮和撒纸钱,这个过程中不得回头走,出殡还有很多细节,比如摔盆等等,最后把棺材埋好,逝者正式入土为安。
在这里说一下,如果村里有葬礼,你害怕就不要去,可以让家里人派其他人去。
灵棚中为什么放“奠”字花圈很多年轻人不明白,为什么葬礼要放花圈,而送花圈是从欧美传过来的习俗,我国古代丧葬仪式以塔灵堂为主,周围还有一些白布、扎一些纸人、纸马用来钱,还有打幡、撒纸钱等。
按照北欧的传说,一个人临时时带上花圈,安琪儿(天使)会把他的灵魂带到天堂,而前面孔子和如来的故事中,“奠”字是上西天的意思,所以花圈就是好人升天堂,这是一种奖赏物。
而送花圈也有很多讲究,葬礼的花圈以白菊和黄菊为主,如果有特殊情况,比如是福寿双全老人,因年老去世是“喜丧”,可以搭配红色系、粉色康乃馨,表示对逝者生前关照。
有的花圈还有一些挽联,基本格式都是差不多。
比如上联:沉痛悼念xxx千古,或者xxx一路走好。
下联一般为:XXX敬挽或者XXX泣挽。
写到最后:总结一下,死而无葬之拜为奠,死后葬后之拜为祭,祭,人在下,奠,人在上,只有一次祭祀活动为奠,每年定期的祭。
现在很多年轻人认为丧礼的很多礼仪是迷信,是不科学的东西,但在我认为,丧礼其实是更多的亲朋好友为了表达对逝者的敬意感情而形成的隆重礼仪文化,这也印证我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称号。
但有一点却非常讽刺,生前老人生病,子女孙子没有一个人靠近照顾,死后却一直上求老人保佑发财升官,花几十万请风水师看地,花几十万买墓地,把坟地装修得比家里还豪华,真的非常讽刺。
如果生前老人生病时,子女孙女孙子都把老人照顾好,以后老人自然会保佑,俗话说福人遇福地,不是福人,找到好地,也发不起来,这就是积福。
丧事中“祭”和“奠”有什么区别?
“祭”和“奠”看似都是针对逝者的,但是用法却千差万别,用错了场合后果很严重,千万要牢记!
我们常说祭奠,却不知道这两个字真正的含义,在影视剧当中,经常有这样的情节,面对仇人的时候,他会说明年的今天就是你的祭日,而在葬礼的时候,会看见死者的灵堂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奠字,而且别人送来的花圈也是写着一个奠字
既然我们常说祭奠,为什么在别人的丧礼上,却不会出现“祭”这个字呢?祭和奠到底有着什么不同的含义?
关于“奠”的含义除了经常听到祭奠之外,也经常会说奠基,现在就来看看这个奠字,到底是什么含义?
这个字出现的比较早, 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了,从这个字可以进行拆分,古人把酒樽放在祭坛上,意思就是用酒来进行祭祀,所以这个字看上去非常的像酒,也想把物品供奉在上面,奠也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复杂,只是用一些物品来祭祀死者,到了现在还出现了奠基
也还有确立、建立、放置的意思,上面的那部分表示酒,下面的一横代表的是地面,结合在一起就是,将酒坛摆放在地上来祭拜死者或者鬼神,古人在动土建房的时候,也会采用这个方法,意思是先祭拜一下土地神,然后建立起来的房子才能安稳
上面的那两点代表酒滴,以前上面的写法是八字型,后来改成了倒立的两点,有点像反过来的小八,丧礼上出现这个字,主要是要来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之情,也有尊敬之情,祭祀的酒双手捧上,所以还有奉上的意思,中国人讲究死者为大,奠还有一个大字组成,所以也可以表达出对死者的尊重
甚至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希望已故的亲人,能够早日的去往西天极乐世界,从此再也没有了痛苦
关于祭祭也是要拿表达祭祀活动的,上面的左边是一块肉,右边是一只手,意思也就是用着摆放在供桌上,从而来供奉死者或者神灵
现在的意思就是表达对已故亲人的哀悼仪式,中国人自古以来都十分的讲究孝道,每到清明的时候,或者一些重要的节日,就会举行祭祀活动
奠和祭的不同用法奠和祭都可以用在死去亲人的身上,但是在丧礼上或者花圈上只能用奠,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有些时候祭和奠是在一起说的,但意思也不是完全一样的,尤其是分开的时候,有单独的用法,千万不能混为一谈,如果你在丧礼上用祭而不是奠的话,后果会很严重
一位死者也分为死时跟死后,所以可以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死时用奠、死后用祭,祭表达的是对以前死去的亲人的一种祭祀活动,但是奠用在的是当下,所以一定不能搞混淆掉
如果在丧礼上,你送给人家的花圈写的不是奠而是祭,家属是会生气的,后果很严重,只有奠才能表达对死者的尊重,因为人家才刚刚过世,而祭表示的是以前去世的人,因此,千万不能把这个顺序弄反了
奠字有酒组成,所以酒不但可以用来祭奠死去的人,也可以给前来参加丧礼的客人喝,所以丧礼的挽联、花圈、还有中间那个大字都是奠,千万不能写成祭字
总结总而言之,你只要记住,在参加送礼时要用奠字,也就是说,死者还没有下葬,等死者入土为安之后,以后举行什么祭祀活动,就可以用祭字了
丧事中“祭”和“奠”有什么区别?
花圈上为什么要写一个大大的“奠”字,而不是“祭”字。要是将这二种关系搞混的话,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看完本文你就彻底明白了这二种的区别了。
很多人可能在别人举行的葬礼的时候,都是可以看到逝者的灵堂前面,往往都是一个大大的“奠”字。亲戚送来的花圈上面也是有一个“奠”字。
这二种是相对应的,至少在中国是没有一个人的葬礼上出现“祭”这个字。其实这二个字的字面意思都是差不多的,但在使用起来却有天壤之别。
“奠”字殡葬含义“奠”这个字,是来源于商代的甲骨文文字,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就是在这个地方,将酉和天二种文字的结合。组成了一个新的文字“奠”。
奠字的上半部分是一个“酉”这个字的初形。就是一个代表酒坛的形状,尤其是在西周时候象形文字里面。整个酒坛的构造就是一个酒坛的样子。
在“酉”的下面往往是一个“大”字。其中大字的一横是代表着桌子。把酒放在在桌子上面,底下的点,就是代表着喝酒滴了。
这个字的形容就是把酒盅放在祭台之上。表示用酒祭奠的意思,其实“奠”这个字的本意就是。用祭品来祭祀逝者。这是对逝者的一个尊称。
所以说“奠”字的用法,往往都是和酒有关系的,将二种结合起来就是设酒食以祭祀逝者,或者在盖房子开工的时候,需要用酒祭拜土地。
总的来说,有“奠”字的地方是必定是有酒的,就像现在很多人去世以后,所设的灵堂,在灵堂的中心,往往都有一个大大的“奠”字。
在灵堂上面会出现供果或者食物,一定不会缺少的一种东西,就是酒了。逝者的家属会经常把白酒倒在地方,灵堂最前面的人,往往都是与逝者关系最密切的人了。
意思就是用喝酒的方式,来表示对逝者的思念之情,将酒杯高高地举过头顶,以表示对逝者的敬意之情。这就是“奠”字的含义。
“祭”字殡葬含义“祭”字面含义,往往都是手持酒肉祭奉的意思,表示尊重或者保佑的意思在里面。从祭这个字的结构来看的话,左上边像是一块鲜肉,在鲜肉的上面还是有血水流下,而右上部分又表示是一个手指,字的上半部分的解释就是,手里拿着鲜肉进行祭拜。
在这个象形文字的下半部分是一个“示”字,该字则表示,有权望的人,整个示字的接受,像不像在古代皇帝做官的时候情况。最上面是皇上的宝座。
在宝座的下面,有一条抵挡仆人的界限,“示字”最下面是一个小字,则是寓意着服侍皇上的小人,想整个字联系起来来看的话。
像不像德高望重的人,在宝座上面坐着,底下有一大堆的仆人,最上面的就是用于保护皇上的人,左右各一个人。这就是典型的古代官威的表现。
所以这个“祭”字的作用,往往和保佑和祈求平安有一定的关系,最中间的人往往也是最重要的人,也是最有权利的人,只有尊重他,将他服侍好了,才能换来保佑。
这就是“祭”这个字的具体含义了,看完二种文字的解释,这下应该对这二个字有了简单地认识了吧。接下来我们就看一下,这二个文字在生活中具体的用法。
“奠”和“祭”葬礼中的具体的用法前面对于这二种文字的意思,以及所表达的含义进行了说明,那么在生活中,这二种字该如何灵活的应用才不会出错呢?
1、灵堂、花圈上面都是要是“奠”这个字的,前面也说了,奠这个字是和酒有一定的关系的,人去世了以后,并没有下葬,至少喝酒需要“人”在现场才是可以喝的。所以一般的灵堂和花圈上面都是要写一个“奠”字。
2、除了在灵堂和花圈上面,需要写上奠字之外,像一些挽联、棺材也是相应的有“奠”字的诞生,棺材上面不可能给你写“祭”字。要是棺材上面写上“祭”字的话,会给你带来很多麻烦的事情的。
3、每年的清明节均表示对已逝的亲人的思念,所以这个时候往往就是用到“祭”字了,以祈求已故的亲人对自己的保佑,并不是你要和已故的亲人一起喝酒。所以在这个时候用字一定要明确,在弄村很多地方都有给逝者过三周年的风俗,这个时候需要用到的字就是“祭”。
此外在“奠”和“祭”里面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在里面,这一种情况就是既有“奠”的意思在里面,又有“祭”的意思在里面。
所以这个时候,就会用到这二字的组合形式“奠祭”这二个词语组合在一起所适用的范围就比较窄了,只能应用于逝者正在下葬中的这个动作。
处于“奠”和“祭”中间的过程,比如在农村地区,一大早抬状态准备去提前挖好的坟墓中将逝者实施土葬,在实施土葬的过程中。就是“奠”和“祭”想结合用途的时间。只能用“奠祭”来表示了。
也可以简单理解为,逝者下葬之前为“奠”。逝者下葬以后为“祭”。处于下葬之中就是“奠祭”。其中“祭”的使用范围更广一些,除了对于逝者下葬以后的祭拜。
还会应用于一些民族的信仰里面。地方不同所应用的方式也会发生变化,主要的应用的环境是和逝者埋葬以后的尊重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结合殡葬文化,人去世后,该怎么做呢?要是家里有人去世以后,千万不要着急下结论,最好的办法就是拨打120急救电话,让医生用专业的设备来查看。是否真的已经死亡。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要是确认人已经死亡的后,要注意一下几方面的工作。
1、租用冰棺
这是人去世人第一件需要办理的事情,很多时候,当人去世了以后,在六个小时以内就要必须放进冰棺里面的,不然的话,人的尸体就是发生腐烂。
我家是做殡葬生意的,冰棺在你们当地的卖殡葬用品店都是可以找到的,殡葬用品和租用冰棺的人都是彼此认识。租用冰棺此价位是按照天来计算的。
2、设立灵堂
一般情况在逝者家中的院子里面设立,灵堂的出门要朝南。在设立好灵堂以后,需要一副挽联,注意灵堂中间的字是“奠”而不是“祭”。
灵堂设立好以后,需要全天24小时有人保守,在从搭建灵堂开始里面的蜡烛是不能灭的。此外在灵堂里面也要放酒。家里有猫咪的人注意了,猫咪是不能进灵堂的。
3、联系殡仪馆
在自己所属的区域,都有一个固定的殡仪馆,直接电话联系就可以了,商议上殡仪车上门接送的时间,在进入殡仪馆之间要给逝者办理死亡证明
在医院去世后,医院会给出相应的死亡证明。要是直接在家里去世,找村委会或者辖区的社会医院均可正常开具死亡证明的,在殡仪车接送逝者的时候,车头部位会有一个“奠”字。
4、办理火化手续
这里我要提醒需要对逝者进行火化的家属,骨灰盒需要提前的准备,在殡仪馆现场购买的话,价格都是很贵的。在尸体进入殡仪馆内,会对尸体进行一个简单的祈祷。
然后就进入到尸体的入殓环节了,在殡仪馆内,全部都是“奠”字,是看不到任何的“祭”字在里面。这也是验证了上面说的“奠”字的正确应用。
5、逝者的火化
此过程在部分地区的殡仪馆只是留少量的人能在现场观看,其余的人都是不能在现场观看的,在有的殡仪馆是不能在家属直接现场观看的。
在火化完毕以后,会将逝者的骨灰装进你事先准备好的骨灰盒内,你要是选择寄存骨灰也是可以了,你自行带走也是可以的。从这一刻起.“奠”字的使用也就到此结束了。
6、逝者一周年
这个时候,逝者一周年实际上就像小孩过生日一样,每年在固定的时间,都要祭拜。这个时候是由“奠”,直接变成了“祭”。在往后的日子之中,只能用祭祀的方式来怀念亲人了。
每年春节前、清明节、中秋节前等等有特殊纪念的日子里面,都是对逝者进行“祭拜”。这种祭拜更多的意义就是对于逝者的怀念与尊重,以及对自己子孙的保护。
7、逝者三周年
在逝者去世三年的时间里面,在很多地方都是有很多的风俗,比如在家里有人去世的三年时间里面,不能举办喜事、不能有乔迁之喜,不能有迁坟的举动等等。
在这些风俗习惯中,无疑就是对逝者的尊重之情。毕竟死者为大,就犹如皇帝一般,要是过了这三年,可以举办一些喜事,但对于逝者的尊重之情是永远不会变化。也就是永远地“祭拜”了。
写到最后我想说,不管是“奠”还是“祭”。这些都是我们国家的殡葬传统礼仪,已经流传了千年,任何人都是不能改变的。
对于这种古老的文明,我们不仅要传承下去,更要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所以大家应该要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奠”和“祭”的区别,避免发生更大的尴尬和误会。
丧事中“祭”和“奠”有什么区别?
当有人去世,去参加葬礼时我们会发现在丧礼仪式上“奠”字随处可见,像花圈、灵棚上都会用到这个字,而和“奠”字意思差不多的“祭”字却从来都没有出现过,这是为什么呢?两者有哪些区别呢?
一、字意不同。“奠”这个字是个会意字,把它拆开来看,上面是一个“酋”,下面是一个“大”字。而“酋”在古代有表示酒的含义,“大”字又像倒过来的供桌,总体来说“奠”字的意思是向逝者供奉酒食。古人认为刚去世的人,其灵魂还会在世上停留一段时间,是还要吃东西的。故此,丧礼上多用“奠”字,表示逝去的人暂时还存在于世间,并没有消失。
“祭”也是个会意字,从字形上来说,这个字的左上部分是一块肉,而右上部分则是一只手,下半部分代表着案几。结合起来就是一只手将肉类祭品端到供桌之上,以此来供奉神灵或自家祖先。古时,当人们需要神灵或自家祖先的保佑时,就需要准备好祭品来拜祭,以祈求神明或自家祖先的保佑。可见,“祭”多用于人下葬以后。
二、五礼之说。古时候礼仪分为五种,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种。而“祭”侧重于吉礼,“奠”侧重于凶礼。所以人们去世后使用“奠”而非“祭”,因为丧礼属于凶礼。
简单来说,“奠”是死者尚未下葬之前的祭祀;“祭”则是死者下葬之后的祭祀。
丧事中“祭”和“奠”有什么区别?
葬礼花圈中间是“奠”字,为什么不用“祭”字呢,奠与祭有什么区别。如果将这两个字搞错了,后果非常严重。中国文字含义博大精深,看完文章您就明白两个字的区别了。
奠字的由来奠字最早见于考古发现的商代甲骨文,后经西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的汉字简化,逐渐演化出现在的奠字。
奠的含义
奠字上部是“酉”字,而“酉”初文为酒坛形状,代表酒、酒坛,稍后在轮廓内增加了横竖笔画,以表示坛壁上的纹饰。而下部的“一”表示地面,表示把酒坛放在地面上,两个结构结合起来表示将酒肉祭祀死者或者地神,把酒洒在地面上,祈求居所安定的意思。
奠字下面是大字,像是人的双手,手上有酒双手奉上,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自古以来“死者为大”,不管是多大的活动、仇恨都得先放下,表示尊敬神灵的意思,所以奠字是对死者尊敬的褒义“敬词”。
奠字适用于哪些场合1、适应于置办丧事的场合
在举办丧事的场景中,最常见的就是花圈中间有一个奠字,奠代表生者对亡者通过放祭品来进行悼念,以此表达生者对亡者的尊敬和感恩。
2、适用建筑开工时
奠字上部是酉字,酉代表酒坛、酒的意思,古人在建筑开工时用酒祭土地神,将酒洒在地上,以求居所安定。现代汉语常用的的“奠基”“奠定”的“奠”是建立、确立、树立的意思,奠字常用于建筑仪式的开工奠基,寓意打下建筑物的基础。
在破土动工的时候选择一个良辰吉日,在此地埋葬的无主坟或者一切生灵祭奠,告知他们将于此地破土动工,请他们知悉并谅解,是一种尊重和告慰之礼,也是中国古代阴阳的哲学思想。现在人们崇尚科学,早已破除迷信思想,只保留了奠定建筑物基础这一含义。
参加葬礼的注意事项葬礼是悲痛严肃的,要尊重逝者为大,需遵循以下注意事项:
1.参加葬礼尽量穿黑色或深色的衣服,不能穿奇装异服,大红大紫的衣服,这样是对逝者和家属的不尊敬。男士可以穿白衬衣或者暗色衬衣,女士不应涂口红,不可带亮色的围巾,切记不可装扮过分艳丽,避免给逝者家属传递错误的感觉。
2.到了逝者家中,应该在第一时间到灵前去致丧,行个礼、鞠个躬。如果有亲情关系是晚辈还要做跪拜动作。
3.丧礼是庄严隆重的,平时关系很好的亲戚见面时经常开玩笑,但是参加葬礼的时候就不适合开玩笑了,一定要保持庄重沉稳的样子。
4.夫妻同时参加葬礼不能秀恩爱,不能打情骂俏,应保持庄严肃穆的表情,这是一种礼貌,也是对逝者和家属的尊重。
5.家中有丧事,不参加喜事,只选送礼就行了。穿着丧服不进别人家门,佩戴丧礼的徽章是礼毕即摘下,不要戴着去往别处。
祭字的由来祭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左边的象形图案代表肉上还有血水流出,右边字符代表一个手。晚期甲骨文在其下增加了一个祭台“示”,代表神主,更加突出祭祀神灵之意。
西周金文承袭甲骨文晚期的写法,但将肉旁变为月形。春秋、战国时期, 祭字所从的又旁或可写作攴字,这是因为古文字中,“又”“攴”“殳”等字,在用作表意偏旁时常可互换的缘故。现代文字基本沿袭汉代“祭”字的写法。祭在以上读jì,但祭又是多音字,又读zhài,原是古国名,现主要用作姓氏。
祭字的含义祭字在古甲骨文中是象形文字,意形像手持酒肉供奉神主。本义即向神灵、祖先献上供品,并举行仪式,表示崇敬、祈求保佑。后来演变为一种对已故之人表示追悼、敬意的仪式。
古代的人杀牲,一部分是自己吃,再就是常把生肉放在祭台上,祭字就是有酒肉的祭祀,也叫牲祭。祭祀在古代旧俗也是一项节日,向神明或者祖先致祭,表示崇敬、纪念、求平安。
比如重阳节九月九节,很多人非常思念自己的祖先,同时也非常渴望得到祖先的保佑,有的人求二胎、求升官发财、求平安、求健康等等。
祭适用于哪些场合1.对死者表示追悼的仪式
比如每年的清明节,人们会手捧鲜花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祭祀逝去的先烈,缅怀他们对国家解放作出的贡献。清明节前人们也会到祖先坟前进行祭祀,以此表达对逝去的祖先的缅怀和感恩。
2.古代杀牲供奉鬼神
祭本义指用牲畜等供奉鬼神,向鬼神祈福消灾。远古先民敬畏天命,迷信鬼神,祭祀占卜是他们最重要的生活内容。这种敬畏神灵的心理便是祭祀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
奠与祭的使用区别1.“奠”的本义是指在地上摆上酒肉,让刚刚离世的亲人享用,表达了生者对逝者深厚的思念感恩之情,感情色彩更丰富一些,“祭”字比较严肃,掺杂的感情色彩较少。
古人认为,人的身体死亡后,他的灵魂还没有离开身体,灵魂需要享用食物,有了食物的安抚,灵魂有可能就会附体。因此,对下葬之前的逝者进行悼念,一定要用“奠”字。
当逝者下葬以后,生者与逝者已是阴阳两隔,此时,即使再悲伤也无法挽回逝者的生命,首要任务就是安抚好逝者的在天之灵,像生前一样善待逝者。需要在祭台上摆上逝者生前爱吃的东西进行侍奉和祭拜,此时进行悼念活动,要用到“祭”字。
2.“奠”字和“祭”字衍生出“奠祭”和“祭奠”两个词汇,它们的词性不同,“祭奠”是褒义词,“奠祭”属于中性词。
生者对逝者用“祭奠”这个词,说明跟逝者的关系比较亲密。“奠祭”的词性为中性,更像社交用语,只表述客观事实,不掺杂多少感情色彩。除过亲人之外,祭拜外姓人,乃至神灵,通常会用“奠祭”。
3.以五礼来看,祭代表吉礼,奠代表凶礼。古代汉族有5种礼仪制度,俗称五礼,分别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人们在祭祀祖先或神灵时,都会选择在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里进行,目的是为了寄托哀思和祈福,求得吉祥平安,含有喜庆的意味。并且祭祀活动每年都要进行,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文化习俗,因此,被归入吉礼之列,出现“祭”字为宜。
人在去世后,亲人要为他设置灵堂和灵棚,以便亲朋好友来吊丧。在哀乐声里,家人披麻戴孝、亲人朋友哭着奠祭。亲朋好友来奠拜时,家人要陪同着哭丧,整个过程沉浸在悲痛、压抑的气氛里,因此,丧葬之事被归类为“凶礼”,以“奠”来表示。
当灵柩离开家门,逝者入土为安后,一切活动就由“奠”变为“祭”,由“悲”变成了“喜”,代表了人们在情感上释然的过程。
我们国家的丧礼办理流程亲人去世,家属悲痛万分,为了让逝者走得体面,送他最后一程,需要办理一个体面隆重的丧事。丧礼办的好逝者家属脸上有光,同时也能让逝者给人们留下良好的印象。所以中国人对于丧礼办理流程非常重视,具体丧事办理流程如下。
1.开死亡证明,同时要买棺材
如果家中亲人自然去世,需要拿着逝者的身份证到村委会开死亡证明,如果因为某种疾病没有抢救过来,在医院去世,需要医院开具死亡证明。
只有拿到逝者死亡证明才能为下一步做好准备,如果是在农村土葬需要为逝者购买棺材。如果逝者葬在公墓里使用的是骨灰盒,则可以省去此项操作,但是需要在逝者去世前为他买好墓位。
2.搭建灵棚,打电话先知亲朋好友前来吊唁
中国人尊老爱幼,重孝道。家中亲人去世以后,需要第一时间喊来同村本家人搭建灵棚。同时打电话联系逝者的亲朋好友,前来吊唁,瞻仰一下逝者的最后遗容。
3.联系殡仪馆
如果家中亲人是在夏季去世,需要在第一时间联系冰棺,及时把遗体放入冰棺。如果是在冬天去世,气温较低,遗体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开好死亡证明以后,就要及时联系殡仪馆的遗体运送专车。由于冬季去世的人比较多,遗体运送专车数量有限,如果不提前联系,有时可能忙不过来。
遗体运送专车有专职司机服务,到达以后会给逝者家属一条装尸袋,在众亲属的帮忙下,把逝者的遗体装入尸袋,然后拉上拉链,把遗体放上单架,抬上运尸车,运送到殡仪馆火化。
4.联系丧葬业务从业者
每个地方都有从事丧事服务的专职人员,他们可以提供吹唢呐、帮助搭建灵棚、置办丧事用品等事宜。亲人去世需要提前联系他们,让丧葬从业者可以腾出时间在规定的时间来提供相关服务。
丧事服务从业者对丧葬办理流程非常熟悉,逝者家属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问他们,省去家属的后顾之忧,让整个丧事流程办得非常顺利。丧事办得好不光逝者家属有面子、逝者也走得风光,丧事服务从业者也能提高知名度。最后如果想办理丧事流程简单,可以请饭店提供上门包桌服务。
5.举办丧事
举办丧事当天所有亲朋好友全来悼念逝者,因此服务要做得好。在农村、村上会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一般村上人会推荐他为办理丧事的管家,就是管事的人。由他负责办理丧事的整个过程,他会安排相关人员做具体事宜。
早晨亲戚朋友来悼念要有接客的人、收礼和记账的人。有专门为吹唢呐的人提供服务,有专人照顾亲朋好友吃喝,管家会安排专人到墓地挖墓穴,安排专人抬棺、安排专人拿花圈、有专人搀扶孝子,让整个丧事流程非常顺利。
6.取出逝者银行卡和退休养老账户中的钱,最后拿上逝者的身份证办理户口注销。
丧事办理完成以后,家人需要拿着逝者的身份证、银行卡和养老账户,到银行把卡中的钱取出。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需要在逝者去世前问清楚他银行卡或者个人账户的密码,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以上这些完整以后,最后拿着逝者的身份证到派出所办理户口注销。以上这些事宜早不宜晚,以免逝者的个人身份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
总结
死而无葬之拜为奠,死后葬拜为祭。说得简单一点奠是逝者没下葬之前的活动,而祭是逝者下葬后的活动。
现在很多年轻人崇尚科学,认为丧葬祭祀是封建迷信活动。共实丧礼是众多的亲朋好友聚集在一起,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尊敬与感情而形成的隆重礼仪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但是现实情况是在父母还能劳作的时候尽心尽力为儿女办事,他们生病了却无人愿意照顾。死后子孙花重金请风水先生看风水,买墓地,祈求逝去的父母能为自己带来财运,这种做法真的很讽刺。
我们应该在父母还在世的时候尊重父母、关心父母的身体、想父母之所想、孝敬好父母。不光要自己孝敬,还得教育孩子一起尽孝,为人父母,首先自己就做榜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孝敬老人,尊重老人,懂得感恩。
在父母去世以后,举办葬礼应该跟随时代变化一切从简,避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
丧事中“祭”和“奠”有什么区别?
一位专门做白事纸业的朋友告诉我:如果你去参加葬礼送的花圈上面是用的“祭”字,而不是用“奠”安,那后果简直不敢想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祭”和“奠”这两个字有着天壤之别。
参加过葬礼的朋友,内心肯定会有一直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所有花圈上面都是用的“奠”字,而不是用的“祭”字,包括在灵堂前都会用一个大大的“奠”字。那这两个字到底会有什么区别呢,这两个字的区别可以说是非常大的,而且基本都是分开使用的,如果你不懂很有可能会被别人笑掉大牙的。
“祭”和“奠”的基本情况以及由来“祭”字读jì,或者读zhài,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拆开来看就代表是用一种手持酒肉供奉神主,他的本义就是向神灵、祖上献上供品,一般来说是代表崇敬、祈求保佑等等。随着时间不断地演变现在变成了一种对已故之人表示追悼、敬意的意思,还有一种意思就是对杀牲、供奉G神敬畏之意。
这个也可以用作姓氏,如果是用作姓氏就读zhài。
根据古代对这个方字的演变可以看出来,“祭”字代表的是左边是一块鲜肉,肉上还有血水流出,右边是一个又(指手)。两相会意,表示手拿着肉在祭祀。而下面的示就代表是一个祭台,更加代表一个神主,更加突出祭祀神灵之意。只不过是后面就演义成了对已故之人表示追悼、敬意的意思。比如我们每年清明节都是祭祀祖先,或者一些隆重的节日时祭祀神灵等等。
“奠”读diàn,是不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读什么,这个字同样也是始于商代甲骨文,在当时所代表的意思就是酒樽放在祭坛之上,表示用酒祭祀的意思。
而他的本义也是用作置放祭品来祭祀死者,这个字也是根据时代不同,最后所代表的内容也是不同的,在现代主要是用来对亡者进行悼念,
所以为什么我们在灵堂中或者花圈上都能看到这个字就是这个意思,主要就是为了祭祀死者。
同时它还要另外一层意思就是为放置、安放,又引申为确立、建立的意思。
如果我们把“奠”拆开来看,他的上半部分是以“酉”为代表,这个就是代表酒、酒坛,而下面有一个一就代表是地面,表示将酒坛置放于地面,两个构件合起来表示设酒食以祭祀死者或鬼神。
所以通过这两个字的字面意思以及由来就可以看出来两个字所代表的意思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说如果没有用好这两个字就会让人非常难堪,也会让人嘲笑你。
“祭”字在生活中代表的意义根据现代演义不同,那“祭”字在生活中代表的意义也会有所不同,现在主要有两上方面的意义,一个是代表对死者表示追悼的意思、另一个代表在杀牲时需要祭祀、或者说祭祀供奉鬼神的意思。
根据五礼之说的意思,在五礼中(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祭祀所代表的是一种吉礼,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去世后使用“奠”而非“祭”,因为丧礼属于凶礼,所以从这就可以看出来,“奠”代表的就是凶礼。
“奠”字在生活中代表的意义“奠”在生活中或者说在葬礼上代表的意义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也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建立或者说确定,比如我们看到那个项目开工,一些重大项目确定“奠”基仪式,就会用到这个字,再有一种意思就是用来死者致祭,或者说陈设祭品,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去世时,灵堂就会用一个大大的“奠”字,而不会用“祭”字,再有一个以五礼来说,就是“奠”代表的就是凶礼。所以“奠”字在生活中也有两层意思。
丧事中以及生活中“祭”和“奠”有什么区别?中国的文字可以说是博大精深,两个不同的字那所代表的意思自然也是不同的,那“祭”和“奠”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可以说区别非常大,用得不好就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一、代表的意义不同
两字所代表的意义完全是不同的,以“祭”字来说,他主要是以作祭祀,是对故人或者神灵的一种悼念和尊敬,或者说是用来祈祷的,那意义是不一样的,代表是一种以故很久的人,不是才去世的。
再一个就是可以用作重大的节日,比如:重阳节,端午节,是我们对先人的一种祭祀,或者说当地一些重大习俗的祭祀,这个意思同样也是代表尊敬或者说悼念。
再来看“奠”字,他主要是用来确定项目开工仪式的,或者说用来祭祀死者,代表的意思是一种比较不太吉利的事情,反过来说“祭”字代表的一种比较吉利的事情,所以说两者所代表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二、适用的场合不同
“祭”字一般是用作重大节日当中,或者说对祖先的一种祭祀场合中,这种相对来说场合会比较多一点。
而“奠”字一般是用作葬礼上面,而且用作花圈算是最多的,这也是我们大家最常见到的。再有一个就是用作重大项目开工仪式前,用来“奠”基地。
三、在五礼之中所代表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奠”字是用作堂或者说花圈上面,所代表的是白事,是一种比较让人伤心的事情,而且亲人刚刚离去,对于这种可以说是一种凶礼,正所谓父母过世,家人三年衰。所以这个时候“奠”字代表的是一种不友好的事情,或者说是一种不太吉利的事情,
那“祭”字就不同了,他所代表的是一种吉字,是用来祭祀重大活动的,也是用来悼念先人,那自然是一种吉利,也是为了祈祷神灵给自己带来好运,所以从这就可以看出来两者在五礼之中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丧事中一般都是“奠”,而不会“祭”,因为两种意思完全是不一样的,在这也建议大家多学习一下这种文字,不然很容易闹出笑话的。
人正常死亡之后的处理流程在这给大家在科普一下,人正常死亡之后的一个处理流程,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
一、确认是否死亡
第一步一般就是确认是否死亡,为什么要确认一下,就是为了以防万一,再一个就是最好通知一下120和110到现场,因为如果你是住在城市的,有这两个地方到现场,那你去办理死亡证明就会非常快。
二、通知亲朋好友
确认之后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通知亲朋好友,一定要给逝者举办的热热闹闹,让这些亲朋好友也来送最后一程。
三、搭建灵堂或者说送殡仪馆
通知完之后就是第三步了,如果是农村一般就是需要搭一个灵堂,或者说城市就是送殡仪馆,这两种情况也是根据情况不同,那处理的方式自然是不同的。
四、火化
如果是送到殡仪馆一般会开一个追悼会,这个时候就会让亲朋好友再看最后一面,因为过后就要火化了,如果是在农村那自然就是做一个法事,然后准备送上山,这个时间周期一般都是三天左右。当然每个地方也不一样。
五、送上山
火化完之后就是安葬,一般都会提前选好墓地,如果是农村土葬那就需要全村人出力抬上山去。这个还是比较重要的。这个时候也是体现你人缘好不好的问题了。
六、注销户口
所有事情全部处理完之后,还有最后一件事就是注销户口,但是在注销之前一般都要检查一下有死者生前有没有留下存款,有没有退休金,如果有的话一定要先这些事情处理好,不然注销户口再去处理会非常麻烦。
最后:
我们国家的文字可以说是博大精深,稍不注意就会闹出笑话,所以看上去的两个字是一样的,但很有可能所代表的意思会有天壤之别,所以建议大家再使用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千万不要闹出笑话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