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忽高忽低是何原因?应该怎么预防?
关于血压忽高忽低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 首先,人的血压在一天之内不是一成不变的,血压本身就有个正常波动的过程,血压昼夜有两个高峰和一个低谷。早上6:00~9:00人体的血压会升高,形成第一个高峰,之后开始下降,至下午4点~6点形成第二个高峰,到了深夜0~2点血压最低,为波谷,然后血压再次上升。如果高血压患者失去这种波动节律,说明自身的血压调节机制已经失控,反而不是好事。但是血压波动有个度的问题,如果波动过大,对心脑血管的危害也更大。
2、 自身伴发疾病问题。如何合并有更年期、输尿管结石或胆囊炎等时可导致血压波动性增加。
3、 自身疾病问题。甲亢、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继发性高血压本身就会导致血压波动大。
4、 靶器官受损。伴有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的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5、 用药不当。如选用一些短效的降压药或未按血压波动规律用药也会导致血压波动。
6、 情绪等外界因素干扰。情绪、环境、睡眠等外界因素也可导致血压的波动。
总之,血压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波动幅度大,反而比持续血压高状态更加剧心脑血管的风险。
血压波动的预防1、 做24小时动态血压,了解血压具体波动情况
2、 尽量选用长效的降压药,不要用心痛定等短效药物降压。
3、 如果是早晨血压明显升高,可考虑把一样降压药放到晚上吃。
4、 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规律,保证睡眠,戒烟限酒。
5、 积极控制伴发病症及原发病。
血压忽高忽低是何原因?应该怎么预防?
正常人的血压都是处于波动之中的,当你情绪激动、运动后或精神紧张都可以使血压升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什么。
什么是高血压?
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血液对血管的压力,称为血压;血压过高,则为高血压;
诊断高血压是需要具备条件的,非同日测两次血压均大于等于140/90mmhg则可以诊断高血压病了。
血压到底控制在什么范围好呢?其实是有标准的。
一般人的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mmhg以下;
而大于80岁的老年人目标酌情放宽,只要小于150/90mmhg,因为老年人多以收缩期高血压常见;
假如你有糖尿病基础性疾病,那么血压需要更加严格控制,需要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为什么呢?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很多,假如血压再控制不好,那就更严重了。
假如你有慢性肾病,那么血压也要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血压过高对肾脏是有损伤的,长期高血压可引起高血压肾病。
有脑血管病的患者需要同样要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假如有冠心病或慢性心衰的病人血压要控制在120/80mmhg以下,因为血压过高可加重病情,增加心脏前后负荷。
要怎么办才好呢?吃药!按照医生开的医嘱用药,千万不要血压正常后就停止服药,因为一停药血压就会升起来的,并且不容易控制;血压过快的升高对各个脏器都是一种损伤。特别是心、脑、肾!
饮食要如何控制呢?清淡饮食,盐不要吃太多,不要吃太咸。多摄入膳食纤维;最好在家里备有血压计,当血压失去控制马上去医院就诊。
血压忽高忽低是何原因?应该怎么预防?
血压波动是指一定时间内血压的变化程度,又叫作血压变异。年龄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老年人不仅血压水平较中青年人高,而且容易发生血压波动幅度和频率的非生理性变化,称为异常血压波动,临床上可表现为昼夜节律异常、体位性低血压、晨峰血压增高、餐后低血压、白大衣性高血压和隐蔽性高血压、随访间和季节间的血压波动等。
临床研究发现,异常血压波动与靶器官结构和功能损害、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率密切相关。因此,正确处理异常血压波动是当今我国老年人血压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影响老年人血压波动的因素
血压波动的机制非常复杂,是人体内部心血管调节机制与器官功能以及外部环境和行为综合作用的结果,至今仍未完全阐明。老年人较中青年人更易发生异常血压波动,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病理生理因素
老年人大动脉弹性下降、内皮功能障碍、压力反射敏感性下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功能减退、肾脏排钠和容量调节能力减弱。这些都会引起血压异常波动。
2 基础疾病
一些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可造成血压波动,如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 如帕金森病)、肾病、呼吸道疾病、炎症。
3 不良状态
贫血、容量减低、营养不良、寒冷、睡眠障碍、慢性疼痛、便秘、前列腺肥大、焦虑、抑郁或情绪波动、围手术期血压波动等。
4 血压测量不规范
不正确地血压测量会使得多次测量结果差异较大。
5降压治疗方案不合理
应用短效降压药,使得血压不能平稳维持24小时。
6药物相互作用
应用影响血压的药物,或对降压药有相互作用的药物。比如应用镇静催眠药,会引起血压下降。应用利福平会加速硝苯地平的代谢,使得硝苯地平降压作用减弱。
7患者用药依从性不好
患者不能按时服药降压药,会引起血压较大波动。
二、避免血压异常波动的预防措施
1寻找血压异常波动的原因
充分了解患者的特点仔细询问一般状况、生活方式、家庭情况、病史以及治疗经过等,并进行必要的体检或辅助检查。密切监测血压,掌握其变化规律,寻找与异常血压波动有关的因素。
2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及习惯
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生活规律、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健康,减少情绪波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压异常波动。
3 纠正患者不良状态
纠正贫血、容量不足、营养不良、慢性疼痛、便秘、长期焦虑、抑郁或失眠等不良状态。
4 积极治疗控制基础疾病
干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脂血症、血糖升高、超重和肥胖、代谢综合征等;治疗并存疾患,包括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肾病、内分泌疾病、前列腺肥大等。
5 尽量减少生活方式、气候和环境改变对血压的影响
例如: 秋冬季及时增加衣物,避免室温过低等。
6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开展健康知识宣教; 定期全面体检和健康评估;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避免漏服药物。
7 合理联用其他药物
对于衰弱的老年人,警惕降压药、镇静剂、抗肾上腺素能药物及血管扩张剂引起的血压波动。
8 选择长效降压药
选择24 h 平稳降压的长效降压药可以控制清晨血压的大幅波动,并能减少因不能按时服药或漏服导致的晨峰血压增高。
9 正确测量血压
鼓励家庭自测血压。老年人在血压测量前,静坐5min; 首次应测双上肢血压,取3 次平均值,必要时测下肢血压。
总之,高血压患者只要积极寻找引起血压异常波动的诱因,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策略,就能避免血压异常波动给靶器官带来的损害。
血压忽高忽低是何原因?应该怎么预防?
血压忽高忽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如何预防?这的确是很多高血压患者所困扰的问题。就像很多人所说:降压药也吃了,怎么血压就是控制不好?血压仍旧忽高忽低,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张大夫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说,对于血压升高的很多人来说,尤其是血压升高的初期(初发高血压)和血压出现波动的患者,很多人都是血压波动,忽高忽低,有的时候让人觉得难以琢磨。实际上,这就是高血压这个疾病的前期阶段,血压忽高忽低,吃降压药有时候血压低了,但是不吃降压药血压又会升高,治疗起来让人觉得很麻烦。而且,即使是医生,有时候也觉得很棘手。这种情况是高血压进展的一个阶段,这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监测血压的同时,还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的确有些人在降压药的使用上有自己的使用规律,比如说小剂量使用降压药,有些人在特定时间使用一些降压药,都要看具体情况,最好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这个阶段的预防,个人建议还是要寻找让血压升高的诱因在哪里。如果一旦找到诱发因素,比如说休息不好、体重增加等原因导致的。这时候针对诱发因素给与敢于,有可能让血压恢复正常。而有些人实在找不到诱发因素,或者说对于诱发因素给与干预以后也不能改善。这时候就可能是朝着高血压进展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如果不能良好的改善危险因素和生活方式,很可能接下来血压就会持续升高。到了血压持续升高的时候,一般就要坚持口服降压药了。
总而言之,造成血压忽高忽低的原因比较多,无论是高血压的初期状态,还是有一些诱发因素,这时候最关键的还是找到治疗高血压的专业医生,进行专业的治疗和调整。也许有些人真的能有一个明显的治疗效果。实在不行,必要时启动降压药治疗也是必须的。
血压忽高忽低是何原因?应该怎么预防?
我们总能遇到很多朋友,血压忽高忽低,不知如何是好!
其实血压忽高忽低,在临床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血压忽高忽低都一样,血压忽高忽低有很多原因,我们把最常见的几种可能,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生理波动
我们健康人的血压,本身就是忽高忽低的,因为这是生理曲线,没有一个人的血压是直线,我们的血压都是曲线。只要我们的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波动,那么就可以接受。
大多数人的血压波动特点就是:上午6-10点相对较高,下午16-20点相对较高,凌晨0-4点较低,这是大部分人的血压波动曲线,即使有人的血压不是这种曲线波动,也会是另一种曲线波动。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的血压都是波动的,但只要血压在正常范围小波动都算是正常的。
二、短效降压药
对于高血压的朋友,如果已经开始服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那么一定要排除降压药本身引起的,虽然现在我们极力推荐长效降压药,但是仍有很多人在使用短效降压药,比如: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等等这些药物,这些药物一般需要一天3-4次。因为这些降压药维持时间很多,如果不能保证一天3-4次,那么血压就会大的波动,就算是能保证一天3-4次,这些药物释放也不均匀,也会出现血压大的波动。所以我们建议大家服用常见降压药,一方面一天一次吃起来方便,更主要长效降压药造成的血压波动较小。
三、温度变化
我们的血压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温度降低或温度升高,我们的血压都会波动,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夏天血压相对偏低,冬季血压相对偏高,究其原因,简单理解就是夏天温度高,血管热胀冷缩,血压下降,冬季温度低,反之亦然。所以如果季节变化,尤其温度波动大,那么血压也会波动大。
四、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大部分原发性高血压,相对来说血压波动小,但部分继发性高血压,比如说嗜铬细胞瘤这种疾病导致的高血压,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血压突然升高,血压突然降低。所以当我们的血压突然升高,不吃药过30分钟到60分钟,也能下降的血压特点,一定先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
五、白大衣高血压
不少朋友去医院测量血压就高,回到家血压就不高,不知是何原因。其实要排除白大衣高血压,因为我们紧张的时候血压就会升高,尤其一部分人到了医院,更是紧张一测血压就高,回到家就不高。这属于白大衣高血压,一般这种高血压不能叫高血压,建议患者多在家测量血压,更好的建议是带一个24小时血压监测,评估有没有高血压。
六、特殊性低血压
老年人容易出现餐后低血压,所以如果是吃完饭血压就低,那么就要考虑餐后低血压;还有一种叫体位性低血压,也多见于老人,尤其是从坐位或蹲位站立的时候,就容易出现眼前发黑、头晕等等不舒服,要排除体位性低血压。蹲着突然站起来的时候,最初3分钟之内收缩压持续下降至少20mmHg,或舒张压持续下降至少10mmHg,可能出现症状,这叫直立性低血压。
总之,血压忽高忽低,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属于正常,无需紧张;但如果不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那么就要先去寻找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才知道如何是好。
我们如果无法判断自己的血压是否波动与否,可以带一个动态血压监测,看看我们的最高血压、最低血压、平均血压,这样能更准确的评价血压。
血压忽高忽低是何原因?应该怎么预防?
血压是心脏跳动给予动力,将血液作用于血管壁产生的压力。血压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是血液对血管的压力,舒张压是血管回缩的弹力;日常血压从以下几个角度探讨:1.心脏的射血能力,心脏正常工作时,产生血压;2.体内血液的容量,容量越多对血管的压力越大;3.血管的弹性正常,产生正常的舒张压。
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一天内血压的波动范围超过30mmHg时就应该注意日常的保养了。提问者询问血压忽高忽低,笔者帮助解除误区,血压随着体位、心情、饮食都可以变化,变化是有一个范围的,即30mmHg,超过这个界限就应该去医院就诊了。血压忽高忽低的具体原因笔者给予以下几点,希望对疑问者能够有帮助:
1.每天测量血压应该在一个时间点同样的情况下,例如每日晨起时躺着测量血压。从物理角度考虑,人体躺着与坐着,地球对人体作用力是不一样的。
2.运动后的血压与安静状态下的血压是不同的,一般入睡后身体各器官处于放松状态,血压是最低的,当人体活动时,血压就处于动态的平衡变化中。
3.饭后血压较饭前高,饭后人体摄入的能量15%转换成热能散发,机体各器官活跃工作状态,血压是稍微升高的。
4.血管壁内附着很多介质受体,血管壁收缩加强时,血压也升高,从内分泌角度考虑,情绪影响人体,紧张焦虑压抑的时候,血压高于安静放松时的血压。
血压正常情况下是波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血压值,因此无法预防,只能尽自己能力,从上述四点出发,减小血压波动的范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