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发达国家是实体店干掉电商,而中国却是电商干掉实体店?

是谁告诉你发达国家实体店干掉电商的?亚马逊这个全球最大电商是假的吗?在中国,实体店并没有被干掉,而是再也不可能像以前一样躺赚了而已!以前随便开家店铺,价格贵点、服务差点、效率低点、货品少点都无所谓,谁让咱是方圆独有的存在,躺着就可以赚钱!现在房租贵了,经济差了,躺赚不可能了,就要怨天尤人,骂电商!

为什么发达国家是实体店干掉电商,而中国却是电商干掉实体店?

我是做实体的,我也被电商干掉了,我认输。

刚开始我觉得不服气,甚至感觉到委屈,认为电商是利用了,低质量,低成本,但看起来一样的商品,打败了我们,使我们的质量优势无法提现,价格劣势倒很明显,从而失去了竞争力。

初期确实是这样的,那时候电商平台竞争还没有这么厉害,投诉的渠道和细则还没有这么细致,电商从业者还不必珍惜自己的羽毛,网上的商品质量确普遍没有实体店铺好,在电商兴起的相当一段时间里,确实是这样的。但是后来,我逐渐感受到了变化。

拼多多的崛起,淘宝,京东,阿里巴巴在同一个赛道上竞赛,网购成了人们的生活内容之一。各种细则的规范,投诉渠道的畅通,监督制度的完善和公平,渐渐地超过了实体店。现在是,你在网上买到伪劣产品时,可以很快得到解决,而实体店却未必那么方便,因为网络平台是一个共享平台,一个差评人尽皆知,而实体店吵个架,只在你和店主之间,反而具有隐蔽性。所以,网上不好商品越来越少了。

有一些顾客,来我店里看过货品,款式,问过价格之后,就不来了,我清楚地知道为什么——很简单,她们去网上买了。而且,网上的商品不仅价格便宜,还有更多的选择,我店里能摆几件?网络上琳琅满目,成千上万。她们能够在网上更方便的比价格,使价格更透明。还有,就算我扯着喇叭在广场做活动,围观者不过百人,而网络主播振臂一呼,呼应者十万百万,我对比人家,是拿锄头对阵机枪,找死啊!

所以,实体店不是被电商干死的,而是被自己的经营模式干死的,店铺经营,房租成本高,规模小,可选择商品少,价格高,怎么能够不在电商的冲击下灭亡?老百姓有权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

有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提醒我:你的东西比网上贵,我查查是的,坦率的说,我自己也偶尔从网上购买产品,放到我自己店里卖,它们的零售,有时候接近了我的批发价。当我自己也是网购爱好者时,所以,坦率的说,当我看到有人在我店里买东西,我竟然替她们觉得亏,好像自己是骗子一样。但是没办法,房租压力太大。

为什么发达国家是实体店干掉电商,而中国却是电商干掉实体店?

税收、人工成本、诚信经营、经济压力四大因素,导致在中国是电商干掉实体店

有人说干掉中国实体店的是房东,这个说法是错误的,高房租只会影响一部分实体店,根本影响不了大局。

日、韩的店铺租金便宜吗?地少人多的环境,日、韩的租金比中国更加高昂。

美国地广人稀,但是店铺租金一样也不便宜。

商铺都是汇集在城镇,人口多的地方,寸土寸金的地段,从来没听过店铺在深山老林里的。

在中国电商能够如鱼得水,就是因为这四大因素。

1、税收

在中国电商刚起步的时候,是不需要缴纳经营所得税的,现在要不要就不清楚了,倾斜的政策,给了电商成长的土壤。

但是在国外,实体店和网店一视同仁,一样的缴纳税,不会有政策的倾斜。

2、人工成本

低廉的人工成本是电商能和实体店打价格战的关键原因。

网店也是有成本的,如果你网店生意好的话,仔细算下来不一定比实体店租金少,每个月的快递费就不少。

一件快递费用,不是特别偏远的地区,大概需要的快递费在8-12元之间,一个网店客服一个月4000大把人抢着干,一个快递打包工人一个月4000也大把有人干,还要租一个地方办公和存放货物。

一件进货价40块的衣服,80块我都能在网上售卖。

但是在国外,人工成本导致网店根本压低不了价格。

快递费在国外最少就要涨2-3倍,货车司机、快递员的费用会增加。

还有客服、打包工人的工资,你说你一件进价40的衣服,在卖80元,那你做的不就是亏本生意了吗。

如果你卖的和实体店一样会,人们肯定更加喜欢去实体店,毕竟实体店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

3、诚信经营

在中国,网店是最讲信誉的地方了,好评可以作假,但是不会有人去自己刷差评吧,看到一件货物差评多,根本就不会买。

实体店不同,很大商户的心理是能坑一个是一个,我不敢说全部,但是至少大部分是这样的。

一件同样的货物,100个人买,能够卖出来100个最终的成交价格。

等你回头发现买亏了,去退货还退不了,网店不同,信誉度完全掌控在顾客手里,不满意还可以七天无理由退款。

就说一个订酒店,很多酒店你到网上订,就比去酒店前台订,要便宜一点。

光是价格不透明话,不能无理由退款,实体店就赶不上网店

4、经济压力

我们都知道一个购物平台某某多,假货、质量差都成标签了,可以买的人依旧不少,还不是因为便宜吗,某某多也就是抓住了这一点,才强势崛起的。

问大家一个问题,觉得目前自己的工资高嘛,够用嘛?

我想很多人的回答都是,不高,不够用。

医疗、教育、养老、房子,吃喝拉撒,人情往来,那一样不要花钱,赚的少花的多,这应该是大部分的真实写照。

大家根本没有那么多闲钱去消费,经济压力大带来的另一个影响是,拼命加班,玩命工作,休息时间少,休息的时候根本不想出去逛实体店,也不想去费那个精力货比三家,去讲价,网上购物多方便,一个手机就行。

现在电商平台价格战打得你死我活,实体店非但不降价,反而在涨价,谁还去实体店,人流量少,购买的人减少,不赚钱肯定只有关门。

我记得我初中的时候,一双国产品牌的鞋子实体店售价4-500元,现在反而200元都可能买到,我都不想说自己的利润有多少。

目前这个200元的价格,不就是电商的兴起,有人在网上掀桌子售卖,打价格战,让价格透明化才导致的嘛。

至于有人说实体店的倒闭影响经济,确实影响了,影响了房地产经济。

商铺不赚钱商家就要关门或者转让,没人租房东就要降租金,租金减少商铺的售卖价就会降,售卖价降低就会影响之后的一系列问题。

但是根本不会影响就业,造成大量人员失业,电商也是需要人工作的,电商繁衍出来的行业也是需要人工作的。

对工厂来说,货物是通过实体店售卖出去还是网店售卖出去没区别,只要能卖出去就行,因为工厂的出厂价是没变化的。

目前网店也是要交税的,和实体店一视同仁了。

在中国明显是电商更加适合老百姓,适合现在的收入情况,不是电商干掉了实体店,而是老百姓选择了花钱更少,体验更好的网购。

为什么发达国家是实体店干掉电商,而中国却是电商干掉实体店?

亲身体验过:1、去商场买某品牌的薄盐生抽25元,后来上某东买18.5元不到。2、去电器店买了一个某苏电水壶,老板话老友价95卖,我暗喜,回来后上某东看65元包邮。3、去电器商场买某的某型号破壁机要钱480元,觉得贵,回来上某东看310,下单买了。从此以后能上网买的,都不会支持实体。

为什么发达国家是实体店干掉电商,而中国却是电商干掉实体店?

生产变革决定流通变革

一、生产决定流通,生产变革决定流通变革

马克思《资本论》最基本的观点,生产决定流通,生产变革决定流通变革。电商与实体店均为流通性企业。选择电商弱化实体店的原因,应从生产制造业找原因。是生产企业选择流通企业而非相反。

二、中国电商的发达得益于生产变革

生产变革由消费变革引起。

改革开放初期至九十年代的消费大众化,对应的生产模式是大规模、流水线、标准化、大工厂、大品牌、大广告。

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近十几年,中国消费超越温饱,进入个性化消费阶段。与此相对应,生产从过去的流水线、大规模、标准化进入小规模、多样化、多品种阶段的定制生产阶段。

定制生产使生产企业与消费者可以共亨信息,共同设计产品,定制定价,直接邮寄产品,撇开中间商。

三、定制生产撇开中间商,伤害了经济活动?

经济活动发生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随着生产力发展,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标准化流水线被定制生产取代。部分实体流通企业被排除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之外。这是社会经济活动自然选择的结果。

流通并不创造商品价值。中国自古就明白这个道理。重农抑商是中国几千年的国策。就是明白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只有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才创造商品价值。流通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实现价值服务。只有物质资料生产部门才创造商品价值。

流通部门讲究效率。低效的流通部门必然会被淘汰。只有物质资料生产部门才是创造蛋糕的部门。流通部门越多分蛋糕的人就会越多。大家都受穷。所以应当减少流通部门的就业人数增加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就业人数。所以,某些街道冷清,与社会再生产无关。经济好坏无关。流通不创造商品价值,不做大蛋糕。从事流通的人多了,分蛋糕的人就多了,人均分到的蛋糕就少了,大家受穷。所以,流通讲效率,而不是讲投入更多。被社会再生产抛弃的流通企业连帮助生产企业创造价值的机会都没有。他们的消费能力与社会再生产无关。《资本论》认为,商业资本执行生产资本在流通领域的职能,即以最低成本,最适当的时间和地点把产品送到顾客手中。多数实体店被生产商和消费者抛弃了。对社会商品价值创造毫无意义。电商十物流,是更高效率的流通。线下流通必须与大数据结合。

四、为什么中国电子商务比西方发达国家更先进?

电子商务只是一种技术手段,脱离生产发展,电子商务不可能发展。这个问题可以分解成

1、为什么工业化落后的国家电子商务不发达?中国的电子商务中国从消费者大众化向定制生产转变的产物。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没有完成工业化,甚至没有开始工业化。因此,即使世界上已经产生了信息技术,但这种技术无法大规模应用于生产和流通之中。

2、为什么中国电子商务比西方国家发达?

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水平比中国高,这是事实。但这些国家已经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其国内已经没有健全的产业链。因为美日资本为了逐利,将产业链𠂇部分转移到了国外。无法定制生产。欧美制造业占比百分之十以内。制造业完全空心化。绝大多数产品靠进口。欧美日市场完全依赖包括中国在内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生产制造能力。这种生产制造供应链是前信息社会形成的。其特点是西方控制品牌和营销,发展中国家提供制造能力,产品与需求严重脱节。想象一下,美国的苹果电脑是专门为中国人生产的吗?它用一种产品供应全球。所以,西方的企业虽然一时占据中国市场,但最终被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中国企业所打败。西方国家即使国内能定制少数产品,但因种类不齐,难以成为消费者首选。想想,美日产品大多中国进口,它如何定制?这种依赖进口的产品,网上网下一个价。所以,美日电商会比中国发达。事实上,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工业门类最齐全的。所以,世界上中国电商最发达。因为只有中国可以定制生产一切产品。除了中国,没有任何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健全的制造业的国家。中国企业依靠在与西方企业竞争中的先进理念,即以消费者为中心,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搜集消费者需求信息,及时改进产品,根据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认知和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价格生产产品,尽量减少中间商的成本(实体店机会减少了),尽量降低广告等营销费用(传统的媒体和国外大品牌机会减少了)。更关键的因素,是中国任何定制产品,均存有利可图的巨大市场。这是包括欧美在内的所有国家所不具备的。五、电商产品质量不好?

很多人认为电的的质量比实体店要差。这是一种误解。质量有功能质量和吻合质量。营销中讲的所谓质量,是消费者能够把握,能够理解的质量,也就是吻合质量或者叫认知质量。脱离消费者谈质量,叫营销近视。如果我问你,什么手机是好手机?你会描述很多功能质量方面的指标。如果我问你,对你爷爷来说,什么手机是好手机?那就是你爷爷方便使用的手机。就是这个道理。

六、电商打制了实体经济?

实体店不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指制造业。电商给了中国制造业巨大的机会,让那些依靠西方品牌和流水线、大规模、标准化的大型制造工厂倒闭,退出中国。让那些西方的大品牌退出中国。而给了无数中国中小企业以机会。改革开放后进入中国市场的西方大品牌,大工厂,曾经占领整个中国市场的各行业。中国企业成为西方品牌的代工厂,沦为为西方打工的打工仔。现在,中国企业完全夺回了中国市场,中国制造完全占据了中国市场,并进军国外市场。电商打制的是西方品牌和西方企业。

七、实体店生意不好是产生经济危机的原因?

经济周期与经济危机不是产生在流通领域,而是生产领域。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与流通无关,与电商无关。流通不创造商品价值,实体流通企业倒闭不影响整个经济。

七、实体店还有前途吗?

门面房是与房地产同例增长的。表现为价值虚高,面积过剩。过剩的门面房,出路在于改变用途,改为无障碍住房。地理位置优势的门面房用作实体店,仍大有可为。要看清一点,实体店的优势,是即时性。即时性意味着服务质量的最核心价值。顾客及时性价值大于价格时,会选择实体店消费。实体店要拥抱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扩大顾客群,利用大数据深度挖掘消费者需求,交叉销售。

随着收入的提高,人们的急迫需要得到满足。对于非急迫需要,人们往往推一迟满足。实体店往往满足的是即刻的急迫需要。从这一点看,实体店永远都有存在的必要。但是对于非急迫的需要,如何激发?电商中的抖音,网红就是激发人们非急迫需要而产生的。当需要是非急迫性的,当产品的价格相对于个人收入显得微不足道时,边逛街,边玩乐,边购买。购买变成娱乐的一部分。我买故我在。购买行为本身变成了目的。也就是说,实体店,电商,抖音,网红满足的是不同层次的需要。各负其责,各走各的路。不必相互攻击。

为什么发达国家是实体店干掉电商,而中国却是电商干掉实体店?

我急着要买一个轴承,去实体店,人家看到我着急吧,报价60元一个,并开玩笑给我说,运气好,还剩1个。感觉说话有问题,就让她给开了一张收据。我回来查了查某宝,10元包邮。就打电话过去,是老板接的电话,要了我的微信,转给我60元,并说你从某宝买一个发给我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