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去世,身上带的金银首饰取下来好,还是随老人一起火化好?

老人去世,身上所带的金银首饰都必须取下来,千万不可随老人一起火化,因为经过火化炉的高温烧烤,金银首饰都会被高温炉火烧毁掉了。

我奶奶去世的时候,手上也戴着一个玉手镯,我们在帮奶奶穿戴好寿衣寿服之后,就想顺便把奶奶手上戴着的玉镯子给取下来,但这个玉镯子戴在我奶奶手上已经有几十年了,可能是镯子的内圈小一点点吧,当时几个婶婶取了老半天却还是没能取下来,后来我几个叔叔就说:取不出来就算了,陪着老人一起火化吧。我听到后就说不行,玉镯子一定要取下来,要不然火化后也给烧坏了。然后我就让人拿来半碗花生油涂抹在我奶奶的手上和镯子上,然后我们都跪在地上跟我奶奶说,奶奶,我们暂时把你手上的玉镯子取下来,暂时帮你保管好,等你安葬的时候,我们再把你的玉镯子放在金瓮里(坛子里)跟你一起安葬。当时帮奶奶把镯子取下来后就交给我小叔代为保管,等几个月后,我奶奶的骨灰下葬时才把她的玉镯子放在坛子里面一起掩埋,现在我奶奶的玉镯子就陪着她老人家一起埋在她的坟墓里面。

老年人去世,身上带的金银首饰取下来好,还是随老人一起火化好?

2015年,姥姥寿终,所有的做法都是按照客家人传统的做法操办的,可谁知道寿终当天我那几个姑姑就出现了分歧,她们竟然为了姥姥身上的金银首饰起了纷争。

姥姥生前生了五个姑姑和我爸爸,这辈子她还算没白活,活了88岁,姑姑和爸爸对她还是很孝顺的,要说物质上的孝顺,那就是我的大姑姑。

大姑姑家庭状况普通,是一个文化家庭,在这么多孩子中,她对奶奶是最好的,每次来我家的时候,不是给姥姥带了衣服就是带了姥姥喜欢的首饰,其中就有很多姥姥生前的一些金银首饰,身上的金耳环、手上的金手镯、金戒指都是大姑姑给买的。

而别的姑姑他们其实比大姑姑家庭条件好,他们每次来就是给姥姥一些钱或者买点吃的,相对来说没有大姑姑孝顺。

姥姥去世那天,大姑姑在身边,而其余的姑姑还在赶回来的路上,姥姥就说了要把身上的首饰取下来留给后代,话还没说完姥姥就离世了,当时爸爸就陪在身边。

我们客家人有一个习俗,老人家停止呼吸那一刻需要立马给老人洗澡,目的就是防止硬化,当然,还有一个就是需要给她赶紧穿起寿衣,以表示对逝者的尊重。

在洗澡的过程中,别的姑姑都赶到了,爸爸就让大姑姑给姥姥身上的饰品给取下来,毕竟躺在水里,饰品更好取。站在一旁的几个小姑姑就不乐意了,觉得这个是姥姥的饰品就该陪着她入葬。

首先大姑姑这人是一个文化人,她觉得姥姥生前的吩咐是取下来,爸爸也听着,另一个按照客家人的传统就是流传后代。这里的争议确实有一点,客家人要留遗物就需要在逝者活在最后一刻之前把身上的东西取下来,交代留到下一代传承。可当时,姥姥断气太快了,压根来不及取下来,所以这个东西到底是留还是取呢,成了姑姑的矛盾,具体矛盾的起因后文会说到。

那么老人去世后,身上的金银首饰到底怎么处理比较好呢?当我目睹了我们村的一个现象后,我还是强烈建议取下来才是最正确的。

我们暂且不谈老人身上的饰品在殡仪馆是否被工作人员处理了,就当没有处理,这个情况下,按理说就是在盒子里随老人的骨灰一起放置了。

我们农村是在一个偏远的农村,农村人这边端回骨灰盒后的处理方式有三种,一种是放在公墓上埋葬、一种是端回村里统一建设的骨灰盒安置房里统一管理、一种是直接在山上做墓地。我们这边大多数人都是选择在山上取两三平米做一个墓地。

相信住在农村的人都知道每个村都会有那么几个“守村人”,我们村也不例外,我们村这个守村人是个男的,脑袋不是很正常,流口水,吐字不清,整天穿的不整齐。这个守村人在他父亲活着的时候比较正常,毕竟他的父亲还是会严加管教的。

后来这个守村人的父亲去世后,家里已没有任何亲人,脱缰的野马开始满村打盹,谁家有红白喜事他都知道,不过大家对他还是很尊重,直到后来他的一个做法,让我们村的人不再欢迎他。

隔壁村有一个人心很坏,知道这种守村人做了坏事,派出所也是拿他没办法,所以就起了歪心思。村里那人知道这个守村人什么也不怕,家里没饭吃,那就请他吃饭,会抽烟,就买烟给他抽。买通了这个守村人后,守村人也对他特别友好,让他做什么他都愿意。

在受人指使的情况下,这个守村人每天夜晚就去挖墓,而我们这边的墓地都是比较现代化,墓碑都是可以从墓顶盖直接拔出来,是个活动的,就像门栓一样,只需要把盖子撬了,墓碑就可以拔起来。

这个守村人就是这么干的,他这么做就是把骨灰盒里面老人去世后留下来的首饰全部拿走,随后还不忘把墓碑恢复原样。一开始我们全村人都以为是他自己所为,只是报警罢了,但是,派出所抓去关了几个月又放出来,毕竟守村人不是很正常,在拘留所也是很麻烦的。

后来,村民试探他为何要这么做,守村人说是隔壁村的一个人让他做的,但是,大家都知道守村人说的话可能都是胡话,何况这事谁又会难么没良心指使他这么做呢。所以这个疑点只能说半信半疑了,村里人决定把他赶出这个村,但是效果很差。

那么到底是取下来还是留着呢?每个地方的说法不同,客家人是这么想的。

首先,姥姥活了88岁,这对于人类来说,这个年龄算是高寿了。客家人认为老人身上的东西特别是可以长期保留的就需要留下来。一般在生前,老人就会交代把身上的东西留给谁的问题。大姑姑认为要取下来但是她也是得不到的。虽然是大姑姑买的,但是我们客家人认为,姥姥身上的东西是要留给自己后代,也就是说要留给爸爸这才叫传宗接代。为何要留给爸爸而不是让大姑姑自己留着呢?

我们这边的说法是,爸爸的后代有儿子,爸爸接管后,等孙子结婚娶妻的时候是要拿给孙媳妇的,而为了防止这东西被认为是死者的,所以必须是生前就取下来交给儿子,如果老人家儿子多的,要么就是儿子几个商量要不要,如果有主动放弃的就留给需要的,如果都想要留下来传宗接代,那么就需要商量着分,比如一个人拿戒指,一个人拿手镯,一个人拿耳环。

分多分少无争论,老人说的算。而有些人就会说了,农村很多贫穷的家庭怎么会有这么多首饰呢?

我们这边的做法可能令很多人不理解,我们这边有一种习俗就是“念佛”,每个村里人在生前的时候都会请人算一算什么时候有卍道,也就是可以“念佛”的时间,这天他们不仅需要穿寿衣,而且孩子们必须给他们买首饰,而这些在这天超度过的首饰都是代表长命的意义,希望戴上后的每一代人都长长久久。这就是首饰的来源。

那么几个姑姑为何又要闹这个矛盾呢?这是我们这边的传统,我具体说道。

我们这边传统上来说,老人在生前交代了但是还没取下来,就表示老人只是说说,也就是说老人还是希望把首饰带走,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是一般不会取下来。至于大姑姑要取下来也是尊重了姥姥的吩咐,当然,爸爸也是做了证人,只是证据不足。按照传统做法,这种情况是不能再取下来,需要随着姥姥进入火炉再进骨灰盒,希望这个首饰能够陪伴她一生,也叫有始有终。

作为文化人的大姑姑,觉得尊重姥姥的做法就是尊重她,而且还能够传承给后代,这更是一举两得,作为没什么文化,但是有一定收入的别的姑姑并不是在乎那个东西,而是觉得烧越多那些饰品给她越好,希望她到另一个环境里也能用上。这就是比较封建的思想,也是矛盾的所在。

写在最后

我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人,我也是一个国际海员,姥姥在我跑船时间,每次都会我祈福平安,我觉得这十几年的跑船顺顺利利,心里也是很踏实,所以我相信很多传统的东西该延续的就延续,该尊重的就得尊重。

老年人去世,身上带的金银首饰取下来好,还是随老人一起火化好?

一定要取下来。

我妈妈因肺癌去世时,耳朵上戴着一副金耳圈。

我觉得这是妈妈的心爱之物,让她戴走吧!

亲戚来祭奠时,说,把你妈妈的金耳圈取下来吧!如果你们不取下来,到火葬场,有的火化师傅看见了,就会拽下来,拿到自己家,有时候,由于急着拽下来,会用很大力气,耳朵会被拽烂,这样,你妈就惨了,临了临了,都不得安省。

我听了亲戚的话,觉得特别有道理,这是我妈妈的心爱之物,被别人强行据为己有,实在是在欺负我妈妈,我有义务替妈妈保管好她的东西。再说,我妈妈去世了,她都够可怜了,还把我妈妈耳朵拽烂了,也太惨了。

我不敢摸妈妈冰凉的身体,幸好我妹妹的胆子大,她去把妈妈耳朵上的金耳环取了下来。

妈妈去世10年了,我没再问妹妹金耳圈的去处,我想,她一定替妈妈保管着,也是一个永远的纪念吧!一看到金耳圈,就会想我妈妈,就会想起妈妈的爱。

话说回来,就算火化师傅不取下来拿回家,老人身上戴的金银首饰也会被烧坏啊,或者烧化呀!要是老人在天有灵,也不愿意这样啊!

所以,一定要取下来,把这些首饰留下来,作为永远的纪念,或者放在老人的坟墓里,让老人带走,也是一种心安。

老年人去世,身上带的金银首饰取下来好,还是随老人一起火化好?

金银首饰肯定要取下来,火化后金银首饰也没有了,就是火化员工不拿,火化后也没有了。

老年人去世金首饰肯定应该取下来,银首饰不取也可以,金首饰不取下来,到火化场别人拿去了家人也不知道,应该取下来。

有的人家老年人去世了,儿女不想要老年人首饰,就是火化前把首饰取下来,然后放棺材里或者骨灰盒里,这叫陪葬,如果把首饰带去火化,火化后什么也没有,这有什么意义。

我们农村老年人去世,一般都是金耳环陪葬,所以农村人大多数人有金耳环,在没钱人都会买个金耳环,不问大小有金耳环就行。

可能是金耳环陪葬比较好,农村老年人多数都在生前买金耳环,也可能是金耳环四五百块钱都能买到一双,比较实惠,刚好又是一对。

农村讲究的是红白喜事都成双成对,多数老年人用金耳环陪葬应该是这原因,如果用别的首饰陪葬应该不是一对,不是一对可能不好,陪葬东西还要是平时戴的东西,说去世后才得到。

我现在明白老年人去世,为什么都要金耳环陪葬了,别的金银首饰几乎不陪葬,可能就是金耳环是一对,双双对对的是幸福美满的意思。

老人去世金银首饰最好取下来,然后放骨灰盒里陪葬,也不要放太多,太值钱了就有人盗墓了,那样去世老人也不安,几百块钱一对耳环,别人也不会盗,现在几百块钱也不算什么,没人会盗墓,如果多了就有人眼红了。

以上只是建议而已,主意还得老人家人拿,每个人想法不一样,珍重老人儿女意见,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别人做不了你家主。谢谢

老年人去世,身上带的金银首饰取下来好,还是随老人一起火化好?

由于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关于老年人在世的时候,无论是自己以前购买的金银首饰,还是出嫁时娘家陪送的金银首饰,还是他们的儿女们给自己的父母购买的身上带的金银首饰,是不是百年以后去世了,无论是过去的土葬,还是现在实行的火葬是不是要取下来,让老人带着一起过去的土葬,现在的火葬一起去呢?

作为老人在世的时候,无论是自己购买的金银首饰,还是后来儿女们给自己的父母购买的金银首饰,在我们的地方在老人病危的时候,都会把这些金银首饰取下来,在父母去世以后分给他们的子孙后代,并且是他们的子孙后代会重新打造成一种长命百岁的金制品,给他的子后代幼年时戴上,能够使自己的子孙后代富贵长寿。过去就连去世的老人在世的时候盖过的被子,他们的后代也都去挣着分着盖,那叫子孙窝被子。

所以在我地老人去世后,生前所戴过的金银首饰以前是不会随着土葬埋到地下,现在也不会随老人一起去火化,会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一代一代的留传下去。

常言说,“真金是不怕火炼的”,听说是现在的老人去世以后去火葬的时候,戴的金银首饰家人不取下来,到了火葬场火化以后火葬场的工人也会捡起来,不知是真是假,所以老人去世以后还是把身上戴的金银首饰取下来留给子孙后人好。

老年人去世,身上带的金银首饰取下来好,还是随老人一起火化好?

火葬场的一位老师傅告诉我:像金银首饰这样的贵重随葬品,千万不要跟随老人一起火化,因为金银首饰不仅会融化,还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同村的老李是一名火化工,曾在市里的火葬场工作了10年之久,据说经他焚化的遗体超过了10000具,什么样的奇葩事情都遇到过。

如今老李退休在家,平时闲来无事就和我们这些年轻人坐在一起聊天吹牛。有一次我出于好奇,就向他打听火葬场的事情,问他老人去世后,身上戴的金银首饰要不要取下来?还是说跟随老人一起火化比较好?

老李告诉我,千万不要把贵重的随葬品跟老人的遗体一起焚烧。我把老李讲述的具体原因归纳了一下,总结出几点分享给读者朋友们:

1、火化时关于随葬品的规定非常严格,金银首饰是不允许焚烧的

在我国的丧葬文化中,讲究死者为大,人死之后要让其走得风风光光。因此即便是一具遗体,也要打扮地体面一些,为其净身、穿衣,甚至请入殓师来按摩、化妆。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逝者重换生机,让他们走的时候,面容显得更加安详,给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留下美好的回忆。

不仅如此,很多丧家人还会把老人生前喜欢的小物件或者金银首饰等,作为随葬品一起安放在棺材里,希望火化时能够跟遗体一起焚烧。

殡仪馆会为逝者及其丧家人提供上述服务,比如整治遗体、提供焚烧炉焚烧遗物等,尽可能满足丧家人的一些要求。但是针对老人的随葬品,殡仪馆却有相关的条文规定。

首先,像打火机这样的易爆品是不能焚烧的,还有心脏起搏器也需要拆除;其次,随葬品中不能含有氯、重金属、聚氯乙烯等污染物;再者,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皮革类以及化学类等容易产生污染性气体的随葬品不能焚烧。

不仅如此,即便是寿衣、寿被以及其他棉质衣物等可以焚烧的随葬品,也有重量和规格要求,每具遗体通常不超过5公斤。这样要求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发生意外、减少环境污染以及提高火化效率等。

条文中虽然没有明文规定金银首饰不能焚烧,但大部分殡仪馆在入殓师整治遗体环节,就会将遗体身上的金银首饰,甚至口中的金牙等贵重物品,全部都取下来还给家属,并告知家属这些东西最好不要一同火化。

2、金银首饰随老人遗体一起火化的话,会影响骨灰质量

火化时,遗体要在炉膛内经受最高900℃至1100℃的高温的焚烧,身体上所有的水分、软组织等有机物都会烟消云散,最后只剩下一堆不足3公斤的骨灰。

很多人对骨灰的重量产生过质疑,总觉得那么大一具遗体焚烧过后,不应该只有那么点骨灰,甚至怀疑火葬场只给一部分骨灰给家属。其实这是谣传,因为人体的骨骼只占总重量的3.5%左右,出炉的骨灰本来就不多。

研究表明,骨灰的主要成分是钙磷酸盐,成年男性火化后的骨灰平均重量约为2.7公斤,成年女性的骨灰重量约为2.4公斤。如果是儿童,经过高温焚烧后,甚至会因为操作不当而烟消云散,一点骨灰都剩不下。

在火化炉内的高温炙烤下,大部分随葬品都会被烧成灰并随着热气流被排放到废气处理系统,即便是金银等金属制品,也会在高温下融化,失去原有的形状,与骨灰掺杂在一起。

骨灰是逝者的遗体焚化后留下的物质,讲究完整、纯净,不仅要留存完整的骨灰,还要尽可能剔除其中的杂质。如果将金银首饰等与遗体一起火化,那么在骨灰中就会出现一些金属“疙瘩”,这反而影响了骨灰的质量。

3、金银首饰比较贵重,有比火化掉更有意义的处置方式

在过去流行土葬的时候,丧家人会将一些纸质的车子、房子等象征性的物品焚烧,以供逝者在另一个世界享用,这其实是一种丧葬陋习,是迷信的做法,不仅污染环境,还可能引发火灾。

如今推行火葬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摈除传统丧葬陋习,不允许在焚烧“牛鬼蛇神”之类的物品。不过,为逝者准备一些随葬品的习俗依然存在,这表达了对逝者的尊重和不舍,寄托了丧家人的感情,因此准备一些随葬品无可厚非。

但是随葬品尽量不要太过贵重,像金银首饰这类的贵重物品,就不太适合作为随葬品,而且有比将金银首饰烧掉更好的处理方式:这些价值较高的物品,完全可以留存下来,作为纪念品收藏起来。如果担心睹物思人,可以将这些物品转赠给老人的亲朋好友或者关系较远的表亲等。

事实上,如果你执意要求殡仪馆把金银首饰与老人一起火化,并表示放弃这些物品的所有权的话,殡仪馆通常也不会接受你的要求。他们会把这些贵重首饰暂时保管起来,等你情绪稳定之后再联系你取回。大部分丧家人在悲痛过后,会重新把金银首饰拿回来。

4、金银首饰等贵重物品,很可能会被一些人惦记

由于殡仪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大部分工作现场是不允许外人靠近观看的,哪怕是家属都要回避。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工作被打扰,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尊重逝者的考虑,因此入殓师化妆时、火化师焚烧遗体时,都是不允许家属观看的。

如果丧家人将一些贵重的随葬品放置在老人身边或者戴在身上,那么在家属看不到的地方,金银首饰很可能被一些贪婪之人拿走。因为遗体火化之后,所有的物品全都被烧成了灰,即便是有人把一些物品拿走了,也很难被发现。

家属本想着将金银首饰与老人一起焚烧,希望老人带走,结果被他人半路截留,那么不仅没有达到丧家人的目的,还可能与相关人员产生纠纷,实在得不偿失。

5、结束语

老人去世后,我们完全能理解丧家人的悲痛之心,也能体会到他们对老人的不舍。但是在随葬品的选择方面,还是要尽量保持理智,不要将太过贵重的物品随葬。

在火化之前,工作人员通常会对遗体进行检查,查看是否存在不宜焚烧的物品。除了可能造成危险和污染环境的随葬品不允许焚烧外,金银首饰等贵重物品也会被取下来交还给家属,因此老人身上带的金银首饰根本就到不了火化的环节。

况且,与其将老人的金银首饰烧掉,还不如将其留存下来,作为遗物收藏好,以供将来缅怀之用。关于这个话题,你怎么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