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驶在海上的船员家里遇到紧急情况能申请回家吗?
我就是一名长期漂泊在海上的远洋船员,虽然我得月薪高达3800美金,并且管吃管住,但是去年我还是果断选择了辞职转行,海员一个类似于坐“水牢”的工作群体,建议大家现在这个行业一定要慎重!
我大学学习的是航海技术专业,作为一个河南人,其实我并不是太了解这个行业到底是干什么的?只知道可以驾驶着船舶全球航行,可以领略大海的风景,可以感受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可以获得高薪的工资,但是真正从事了这个行业时候才发现,原来航海人还有太多的苦衷!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长期漂泊在海上,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太少了。
海员上船后,如果家庭遇到紧急变故,能够申请回家吗?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亲生经历给大家科普一下。第一:所谓的海员也就是驾驶着大型船舶全球航行的一群人,类似于我们陆地上的大货车司机,其实工作是不累的,毕竟我们不用装卸货物,只要保证船舶的正常行驶就行了,一旦船舶靠港后我们就能下地娱乐放松了。但是当海员一旦上船后,船上的船长,老轨,大副,大管等四大头最少要工作六个月的时间才能下船,其他职位至少要工作八个月的时间才能回家。毕竟船上“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条船也就二十多名船员,少一个人就不能保证船舶的正常航行,没有到休假时间想要回家基本上是不现实的。如果你自己强制要走,其实船上也没有任何办法限制你的人生自由,只不过所有的费用都要自己承担,并且你的职业操守在这个行业内基本上不存在了,以后再想上船就特别困难了。甚至会把你的情况记录到你的航海档案中,影响恶劣的话,在这个航海圈就能被拉黑。
第二:其实当你上船之后,家庭突然发生变故,你是不可能第一时间知道的。因为船舶在大洋中航行是完全没有信号的,家里人不可能联系到你,即便你家的事情很严重,你的家人找到船舶公司通过卫星电话联系了船舶最后告知了你,你也不可能第一时间回家,试想一下,船舶此刻在太平洋深处,就算让你回家,你也得等船舶靠岸吧!船舶的速度是非常慢的,没有十天半个月也是不可能靠港的。也许有人会问“能不能用直升飞机飞到船上接送呢”?确实可以这样,但是所有的费用需要你自己承担,因为你属于个人行为,这个代价可就非常大了,少说也得十几万。其实直升机能接就说明距离国家已经很近了,往往在大洋深处的时候,直升机都飞不过来,所以你只能一天天的熬到靠码头,并不能直接第一时间回家。
第三:如果你工作时间不到,即便是熬到靠码头,虽然可以申请回家,但是公司并不一定批准。因为船上的人员以及配置都是向有关国家报备的,假如你此刻在韩国靠港,想要回家。必须有一个人来替代你之后,你才能离开。要不然船舶是无法开航的,因为船舶人员配备不足,韩国当局有权扣押你的船舶,甚至对船舶进行罚款,到那个时候事情就非常严重了。如果船舶靠港后,你自己偷偷的下船回家了,那后果就更严重了,在国外别人会认为你是偷渡人员对你进行逮捕。在国内你的证书还在海事局挂着,你偷偷回家会影响你的证书信誉,海事局会把你这种情况记录下来,对你进行处罚。所以一旦上船真的像坐牢一样,就在船舶这么大的范围内活动,不能轻易地休假回家。
很多人好奇,如果家庭真的遇到紧急情况,总不能不让回家吧?那样太没有人道了吧。具体的休假流程到底是怎么样的呢?首先:在航海生涯中,海员家庭出现紧急情况的案例也不在少数,毕竟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家庭。曾经在船上有一个兄弟,父亲出车祸奄奄一息,他又是家里的唯一一个男孩,必须第一时间回家。当时船舶刚刚开航,还好那个航次比较近,从我国到达日本北海道。也就是大概七天的时间。他知道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利用船上的卫星电话给公司联系,说明自己家庭的情况,希望公司赶快派人换班,公司也特别理解,第一时间答应了他。
其次:虽然对于这个兄弟来说每天都特别煎熬,但是他还是按时完成相关的值班任务,船舶到达日本锚地的时候,需要抛锚排队进港口,这个兄弟早已经收拾好了自己的行李,想着船舶一靠港立马就走,给公司再次打电话问替班的人员来了没有?公司说已经安排好了,买的明天的机票。虽然这个兄弟确实很着急,船舶靠港后,替班人员也已经过来了,但是也要进行一系列的交接班流程,然后在代理的协助下办好手续,才登上飞机回家。
最后: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海员们肯定不能自己私自第一时间回家。基本的流程就是先汇报申请,得到同意后换班人员到达船上后才能下船。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人员不好找,公司也不想大家在国外交接班,毕竟费用太贵了,所以总是会推三阻四让你坚持到回国在回家。还有部分国家管理比较严格,船员在这个地方是不允许下船的,更不要提离港回家了。所以海员只要一上船,不干满八个月,想回家真的太困难了。即便是干够了八个月,如果船舶此刻在大洋深处,你也只能等到船舶靠港后再休假。
网上很多人都说船员是一个特别好的职业,特别是有些中介公司或者培训机构大力宣传海员多么赚钱,诱导很多人去从事这个行业,今天我们不说优点,下面我就给大家科普一下海员的缺点都有哪些方面。第一:船员这个行业相对比较危险。船舶行驶在大洋深处,远离了文明社会。要知道大海的力量是特别神秘的,一旦船舶倾覆生还的希望就特别渺茫了。另外海盗的出没,个别区域的动荡不安,都是海员的不安全因素。人都有可能出现急病,在船上医疗设备特别简陋,这也是导致船员这个行业不安全的因素之一。其实最为重要的就是人的因素了,二十多个男性长期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情绪一旦压抑,很容易发生矛盾,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海员这个行业比较孤独。船舶开出近海之后就完全没有信号了,这种情况下是无法与外界联系的。另外海员这个行业的出轨率特别高,就是因为长期的分居。很多人会说“农村太多的留守妇女了,不是一样过的很好”?其实不太一样的,因为海员连打电话就是一种奢侈,农村的留守妇女们还可以经常开开视频,空闲的时候还可以去丈夫工作的地方呆上几天。我曾经和海嫂聊过天,听她说:海员一旦上船就完全失踪了,是死是活都不知道。这就是目前海员的现状。
第三:海员这个职业对身体伤害挺大的。船舶长时间的漂泊在海面上,对于生活在上面的海员来说长期接不了地气,身体的矿物质会缺乏。另外大风浪天气船舶会摇晃,为了保证稳定性,船员在上面都是叉开双腿行走,时间久了回到陆地都不会走路了。另外船上都是铁疙瘩,不小心碰一下都特别严重。对于全球不定线的海员还会有时差问题,并且船员也要经常熬夜,不利于身体的排毒。所以我们可以观察一下,所有的船员或多或少身体总会不太健康
另外船上不容易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船上没有女性生理问题得不到解决,这些都是船员的弊端。现在陆地上的工资不断上涨,在船上工作的水手每个月也就一万多块钱,付出了那么多,而收获和陆地上比着没有什么优势了,慢慢的大家也就选择转行了。你们会去当海员吗?欢迎下方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行驶在海上的船员家里遇到紧急情况能申请回家吗?
申请是可以申请,但是能不能回去是另一回事了,各方面的原因,好多都可能成为你不能回家的绊脚石。
最低配员问题每条船都有最低配员要求,多了没事,少了被查到的话面临滞留,损失极大。
所以如果你家里有紧急事情需要你回去处理的话,得看公司允不允许了,关键岗位如果公司能找到接替你的人还好,找不到的话抱歉你继续工作。可能你会想公司不让我硬走。这个不太现实,因为你的所有证件从上船那天是就有船长保存,公司不吐口,你是拿不到的,没有证书没法办关,你自己在国外去人家陆地,没有人给你办关,就跟偷渡没区别。
可能你还会想逼着船长交证书,也不现实,船长最多帮你和公司沟通,决定权在公司,你逼的狠了,船长有权利派人把你捆起来的。如果你的行为涉及到危害船舶安全,还会面临刑事责任。
费用问题如果在国外,面临的就是因为换人产生的路费,代理费等,也是一笔不少的钱。
听同事说,一个二管轮的父亲出车祸了,受伤严重,家里让他回家,当时船在开往阿根廷的路上,印度洋上,他很着急,无心工作,但是印度洋之大,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怎么可能让他回去呢,后来硬是坚持到阿根廷,又抛锚一个月。中间一直在跟公司谈回去的事,公司允许了,但是条件是机票不报销,换人费用自理。然后接班的人机票由公司出。他自己的费用下来几万块钱,不过人要是真有事,肯定不会在乎钱多少了,所以他还是毫不犹豫的回去了。
船员之无奈现在虽说是越来越多的船安装了海卫通,但是依旧是没安装的占据多数。手机信号也就离陆地近的时候才会有。所以海上航行大多数是没有信号的。但是每条船都有专门用来和公司联系的电脑,肯定是有网的,可以收发邮件,仅仅办公用,船员是用不上这个网络的。
如果家里有急事,可以通过发邮件的形式发到船上。首先你要告诉家里人船上的邮箱才行。
不过通常情况下很少有船员这么做。
即使船上收到邮件,可喜之事肯定第一时间告知你,可悲之事肯定等合适的机会才会告知你。因为在海上明知道告诉你,你这束手无策,只会让你变得焦虑罢了。
在海上,如果家里不知道船上邮箱,手机有没有信号,那家里有事肯定是联系不上的。
万般无奈的船员,这就是这个职业。
行驶在海上的船员家里遇到紧急情况能申请回家吗?
我是名海员,在航海职业上干了十年,目前是大管轮。月薪四五万,行驶在海上,遇到船员家里紧急情况,申请回家,是可以的,就看行驶在哪里?比如,你在印度洋航行,就算申请了,也一时半伙下不去,还得看你下个港口到哪里,比如印度洋回国,经过马六甲海峡,最近的也就新加坡,如果公司积极为你换员派人,新加坡给你换下来,或者船上同事给你顶下,不派人也行。但单独换你一个,公司也会考虑成本。一条拖轮,船还得减速或抛锚,损失航期。很多公司可能不会换,要换也得到方便的港口
现在疫情,换班很不容易,很多港口都不让换,换班成本很高。很多同事干了十几个月,甚至快两年的大吧。至少十个月才考虑换班。
最后,你上船还是的选大公司,多少有保障。有个急事,比如患病,公司会想尽一切办法保障生命安全。我同船一个四轨,痔疮犯了,放在平时也没什么,但处理不好,感染了,还高烧不退四十度,没办法啊,在大海上,公司一个电话,调来了直升飞机,接走,送上海去了,一接一送,十几万没了。小公司肯吗?还有我们公司一条船遇险,台风十几级,船要沉没了,日常救援的直升飞机,飞不过来,一是航线太远,再就是马力不够,抗不住大风,公司紧急求援香港飞虎队,重型大马力直升飞机火速飞往遇难船,救下二十几位海员。
作为一名海员,有很多方面和陆地工作没法比,一是吧家里安顿好,爱人,父母,小孩。二是平时多注意身体,日常检查,备着常用的药品。年轻干干,年纪大了不建议再上船,工作强度还是挺高。精神和身体,都要好。所以海员不是每个人都能干,能干好的。不光看人拿高工资,高薪也意味着高辛。
行驶在海上的船员家里遇到紧急情况能申请回家吗?
你问到了我最害怕的问题。我在船上就怕遇到这样的情况。
先说明一下,在船上不管是你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还是你家里出了什么问题,绝对不可能像岸上那样说休假就休假的,就算能申请回家但能不能回还是一个问题。
如果你在航行中遇到这样事,船长打了报告,跑东南亚或者国内的船还可能会立即安排换人,但跑远洋的多半不太可能就近换人,能让你到港换就不错了,没准到港都不让你换,因为欧美那边换人又贵又麻烦。
这样的事我还是遇到过的,一个水手在荷兰装货因为刚好下过雪,就摔了一下。刚开始船上就是不跟公司讲,后来没办法才跟公司说的,中间加油的时候安排下去看了医生,真的只是看了医生连做检查的都免了,开了消炎药,航行两个月,整整熬了两个月,回国就休假了,上医院一检查,手里面貌似什么骨头坏死还是什么,后来跟公司打官司也不知道最后怎么样了。
所以,在船上就祈祷自己不要出什么事,家里不要出什么事,因为真的真的真的很难及时回家。
行驶在海上的船员家里遇到紧急情况能申请回家吗?
海员最悲催的事莫过于船舶航行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中部,当家里遇到急事的时候干着急,急死人。
在我航海十几年里,有自己亲身经历的急事也有同事亲身经历的事,尤其是这两年,有两个同事家里发生了意外,想回家回不去,什么情况呢?
一个机舱加油也叫OILER
这个船员曾经我和他同过船,那个时候也是做加油,人不高,胖胖的,当时遇到他的时候特别大气,给人感觉特别有钱。也许确实有钱,那一趟跑船下去后,在山东老家开了一个餐馆,赚了不少钱,但是人的命运总是被上天掌握。
一天,他的老婆被查出宫颈癌,这个结果出来,让这个同事立马把自己的宝马车以及一套房子卖了,经过努力的救治,病情有所好转,但是钱也基本花完了,这个船员开始负债。
也许是负债的压力,让这个船员再一次背起行囊来到了船公司报名上船,不巧的是再次在同一条船上相遇,这次看上去不再是曾经的样子,人低调不爱说话。
他是从西班牙上船后,我们开启了为期二十天的海上航行,从西班牙到下个港南非德班,这段路程的一半,船员加油收到家里的来信,告诉加油他的妻子昨晚去世了。
这就像五雷轰顶,让他突然着急起来,跑到驾驶台 来找船长申请回家。可这个时候即便是船长同意也不能回家啊。船长向公司反映情况后,同意该船员在下个港德班港休假。
距离德班港至少还有七天,并且船长已经是加速全速前进的航行状态。没办法,船员加油还得在船上待上几天,这几天里,船员茶不思饭不下的,船长去他房间开导了好几次也没用,我也一直到德班港也没见这个船员出房间。
一路奔波来到了德班港,但是代理说现在没有德班飞中国的飞机,连转乘飞机都没有,这个疫情,让所有的航班停飞,也是正值各个国家疫情非常严重的时候,所以这个船员下船后也是在德班一直住酒店,知道登上了一个星期后终于等到飞机直飞广东白云机场的。
原本以为回到中国就方便了,而实际上困难才开始,中国对国外回来的人都是要采取集中隔离14天,并且回到当地还要进行隔离。算了算,整个隔离过程已经花了一个月,他早已没机会看到自己的妻子,只能祝愿她入土为安。这是一个船员在船上紧急的事情。
另一个船员水手长一样是类似的情况,这个船员是在南非德班上的船,上船后,船舶的下一个港是印度,经过十几天的航行到了印度,一切都显得很正常,没想到的是刚从印度离开,这个水手长接到了家里的来信,说他的老父亲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后,水手长很难过,请了几天假在房间难过,领导们知道这个事后去了他房间问水手长是否需要在下个港回家,下个港我们还是德班港,面对前面那个船员的处境,这个水手长做足了心里准备,答复船长不回家了,说不一定有飞机,即便回家了也不能及时回家,也是没什么意义的。
这两个船员正巧也是在同一条船上工作,面对疫情下,船员遇到家里的紧急情况真的要回家即便公司同意了也很难。
希望船员们在船上平平安安,船员的家人们健健康康就是最完美的。
行驶在海上的船员家里遇到紧急情况能申请回家吗?
可以的,但是最终取决于你服务的公司以及还有你的合同具体条款再加上最近港口或下个港口的船员下船的规则。不同公司同一个职位合同长短是不一样,同一个公司不同职位合同也是不一样的。各个港口对于船员能否下船规定也不同,甚至有可能有的港口允许下但是有提前上报安排的时间要求,但是距离你船离靠港时间太短,港口当局就不批准了。还有如果你碰到不正规的,亦或者是私人小公司没有正规制度及人情味,那么很可能公司为了省钱不会批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