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颗原子弹能不能击沉一艘航母?
航母在现代战争中并没有被击沉的案例,提问者也没有说明原子弹的当量和航母的吨级,因此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不过航母现实中被击沉的案例我还真的找到一例。
原子弹的当量不同原子弹的当量相差很大,1945年广岛爆炸的小男孩大概是1.25万吨TNT当量,美国现役洲际导弹“民兵”Ⅲ每个弹头的当量约33.55万吨,有3个分导式弹头,总当量100多万吨,前苏联在新地岛试爆的大伊万当量则达到了5000万吨,产生了64公里高的蕈状云。
结论:不同当量的原子弹攻击航母,结果一定是不一样的。
此外,原子弹的引爆方式也是影响原子弹杀伤力的重要因素,原子弹的杀伤因素有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等,引爆方式有空爆,地爆等。
冲击波对于航母的结构破坏性最大,以上是不同当量原子弹冲击波的有效杀伤范围,就爆炸方式来说,地爆比空爆对于地面固定物的破坏更大。
结论:地爆比空爆对航母的损伤更大。
航母本身的影响航母自身的软性防护以及外部防护力如反导系统、反潜系统、鱼雷防护网和紧急情况下的隐身能力这些不算,重点说一下航母自身的硬件设备:水密舱和抗冲击主架。
水密舱和坚固的主架用来提高船舶的抗沉性能是早就有的技术。
早期的水密舱仅仅是隔开而已,即使一个水密舱被攻击破坏,其余水密舱仍然是完好的,美军尼米兹级航母水密舱多达2500个(局座原话),现在的水密舱内还填充有化学物质,当海水泄露进来后可以和海水反应生成泡沫物来防止更多的海水进来。
航母自身也是个大块头铁疙瘩,重点部位如机库甲板都有约50mm厚的装甲钢板防护,抗冲击性能很强。
结论:小当量核弹的击沉航母难度是很大的。
现实中美国退役航母8万吨的“美国号”拉到太平洋上经过多天的轰炸最终沉没了,美国由此获得了很多实验数据,但这些数据肯定是保密的。
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了,更多科普欢迎关注本号!
两颗原子弹能不能击沉一艘航母?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原子弹是威力最强大的武器之一,二战期间,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了两颗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让这两座城市沦为一片废墟。而航母则有着“海上霸主”的美誉,是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航母的抗沉性能极其优秀,比如说,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水密舱多达2500个,即便是一个水密舱被破坏,但其它的水密舱依然没事。原子弹威力如此巨大,航母抗沉性能如此优秀,那么一颗原子弹能否击沉一艘航母?
绝大多数人会认为一颗原子弹击沉一艘航母还不是小意思,其实并非如此。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考虑原子弹的当量,不同当量的原子弹攻击航母,结果一定是不一样的,当年美国投向日本广岛的“小男孩”是1.25万吨TNT当量,而美国的“民兵”Ⅲ共有三个分导式弹头,总当量是100多万吨。航母的防护性能极好,小当量原子弹想要击沉航母难度十分大。
早在2005年,美国对8.5万吨的“美国号”航母进行抗击打试验,美国动用鱼雷、反舰导弹、自杀式小艇、水下爆破等进行了25天的狂轰滥炸,但该航母也只是稍微倾斜,最后引爆内部多处布置高爆炸药“美国号”航母才缓缓沉入海底。从这次试验也可以看出,普通导弹几乎无法击沉航母。普通导弹不行,其实不代表航母不行!
在历史上并没有原子弹击沉航母的例子,但却有过原子弹轰炸航母的试验,结果令人意外。二战之后,美国盛行“海军无用论”,许多人认为海军根本就没什么用,一颗原子弹就可以将全部舰队消灭。
海军当然不服气了,于是便于1946年在比基尼环礁附近进行了一次名叫“十字路口行动”的试验,试验做了两次,一次是代号为Able的天空核爆,另一次是代号为Baker的水下核爆,出动了95艘战舰,其中包括两艘航母(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独立号轻型航母)以及巡洋舰、驱逐舰等。而原子弹则选择了当量为2.3万吨的原子弹,当量比小男孩和胖子都大。
第一次试验是天空核爆,让这颗当量为2.3万吨的原子弹空中爆炸,在爆炸中心半径700米的范围内有6艘战舰直接沉没,而“独立号”轻型航母和“萨拉托加号”航母并没有“大受伤”,更没有沉没,只是稍微晃荡了一下。
第二次试验是水下核爆,让当量为2.3万吨的原子弹在水下27米爆炸,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经历过第一次天空核爆的萨拉托加号航母依然顽强地漂浮在海上,并没有沉没,只是受到了重创,将近25%的结构产生了不可修复的创伤。由此可见,一颗原子弹可以破坏航母的结构,让航母丧失战斗力,但基本上不可能击沉一艘航母。
在1946年的时候,萨拉托加号航母距离原子弹爆炸中心1800米,在爆炸中只是跟着浪颠簸了几下。总体上没有被核弹造成太大破坏,但因为高温辐射,船体燃起的火焰致使武器弹药和油料引发大火,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要知道,此时的航母,还没有靠近原子弹的爆发中心,只是在周边而已!
一万吨级核弹的热量,可使8千吨钢溶化,十万吨级可使8万吨钢化掉,十万吨核弹在航母内炸,去除海水和空气吸收的热,航母起码有4万吨钢成水,航母会软化断成二截。原子弹破坏力是有了,关键看双方在实战中的情况!
航母有一定的防空反导能力。而且航母还有几十架舰载机、预警机,具备一定的防御纵深,当携带原子弹的导弹或者飞机接近航母时,航母肯定已经接到预警并展开防御,原子弹若是无法靠近目标,自然就不能击沉航母了!
航母周围有一个战斗群的由各个战舰组成的一群航母战斗群,其侦测范围能够达到1000公里以上,也就是说轰炸机在进入到航母战斗群的1000公路范围内时会被发现,这时航母战斗群会侦测此战机的来路,既然是轰炸机,那一定要密切关注此机的行动方向,航母方面派出架战机,去靠近侦测。
当然,核弹袭来时,笨拙的航母以55公里时速行驶,未必能够逃脱原子弹的打击范围!原子弹爆炸时,中心温度高达几千万度以上,极高温引发周围空气体积瞬间膨胀几万、几十万倍!这就是磨姑云形成的原理!袭击航母时,几万度热气席卷航母,航母中的控制系统、仪表丶电缆等全部在一瞬间报废,航母就是个废铁躯壳!
当然,以上只是笔者的一家之言,欢迎指教!
两颗原子弹能不能击沉一艘航母?
我看到有人回答能,但是这是错误的。历史上有原子弹轰炸航母试验,很遗憾连续两颗不同方向的原子弹都没有将航母炸沉。一艘轻型一艘常规型快速航母,统统活了下来。
1946年,美军邀请了大量媒体,在比基尼环礁公开进行原子弹爆炸实验。实验共计两次,分别为一次水下核爆(代号BAKER)和一次天空核爆(代号ABLE),轰炸目标是预设好的模拟舰队。
这场核试验对美军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这关系到美军未来的军种分划。当时的美军还没有单独的空军,空中部队由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两个部分组成。因此二战结束后,陆航的将领们开始要求将空军单独划为一个军种,并大肆投放“海军无用论”,声称空军带原子弹可以解决一切,连舰队都没有意义。
海军部门为了保住自己的飞机和水上舰队,因此也希望能通过原子弹轰炸试验,来证明海上舰队是一支能在核大战背景下继续作战的队伍。最后海军与陆航的这种矛盾一直上升到国会,大家干脆下定决心,真的找一些核弹和军舰来测试。
这便是“十字路口行动”。
为了完美的展现这场原子弹对海军的测试,美国海军顶住了内部压力,将大量功勋战舰和缴获敌船转为试验品。其中包含:内华达号战列舰、纽约号战列舰、宾夕凡尼亚号战列舰、阿肯色号战列舰、日本长门号战列舰、欧根亲王号重巡,彭萨科拉号重巡等大舰。
上图.萨拉托加号 下图.独立号
当然,自然也少不了本题的主角航母,这次核爆特意安排了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USS Saratoga CV-3)和独立号轻型航母(USS Independence,CV/CVL-22)。
核弹方面,选用了与长崎的“胖子”原子弹同类的钚弹,均为2.3万吨级当量(一说有一颗是2.1),比1.7万吨和2万吨的小男孩、胖子要更大一些。加上之前核爆用掉的,这是第4颗、第5颗原子弹。
1946年7月1日,最先进行的是原子弹空爆试验,名为“吉尔达”(Gilda)的核弹被投掷到95艘船只组成的舰队头顶,160米空高爆炸。
“萨拉托加”号航母距离爆心1800米,在爆炸中只是跟着浪颠簸了几下。总体上没有被核弹造成太大破坏,但因为高温辐射,船体燃起的火焰致使武器弹药和油料引发大火,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上图.萨拉托加号燃起熊熊烈焰
美国海军最后还是决定帮这艘军舰扑灭大火,让它继续充当第二次核爆的试验品。
7月25日,第二场水下核爆试验开始,一颗钚弹被塞进LSM运输船,然后沉到水下27米处引爆。因为是环礁海域,所以水深并不深,仅55米。
这次测试让萨拉托加号航母受到很严重的结构重创,让本就在大火中焦脆的船壳发生了大量的形变,据称有1/4的结构产生了无法修复的损伤。但这艘航母仍然顽强的漂浮在海上,打死也不肯沉没。萨拉托加是演习完毕后给人工凿沉的。
上图.独立号的甲板被摧残得全毁
上图.右舷被原子弹近乎掏空的“独立号”
“独立号”轻型航母在空爆实验时距离爆心2.4公里,这种克利夫兰级巡洋舰改装的航母表现得还挺行,空中爆炸将它推开了不少,主体结构受损较小,但飞行甲板和机库被干掉了。
第25日的二次水下核爆也没给“独立号”带来更大的挑战,来自水下的攻击影响还没有天空的大,海水也吸收了不少高温。最后独立号仅仅是歪斜了一阵,就带着破破烂烂的飞行甲板恢复稳定了。
上图.爆炸2天后的独立号
美国人有点郁闷,所以干脆就拿它来运载核废渣,直到1951年才连轰带凿的将之搞沉。
上图.拖到旧金山船厂的“独立号”,旁边停着两艘埃塞克斯级航母
上图.1951年被轰炸的“独立号”
上图.左边是直面核弹的长门号,右边是内华达
顺带说说其它战舰的情况,距爆心600米的日本战列长门号,在第一次空爆试验时没有受到大的损伤,仅仅一些金属和油漆被高温融化了一点。第二次核爆时它依然承受住了900米距离的核爆,但由于没有损管,几天后它自己突然沉了。
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没有沉,几天后人们就爬上去清除了核辐射,1948年它被当做靶舰击沉在马绍尔群岛。
上图.正在清洗的纽约号
纽约号战列舰没有沉,试验后被当做靶子轰沉。
阿肯色号战列舰在第二次核爆炸中直接沉没。
上图.被炸过的内华达号
内华达号战列舰没有遭受很严重的伤害,它被拖回珍珠港,清洗后留存了一段时间,后来被衣阿华号当做靶子轰了。
彭萨科拉号重巡没沉,也是1948年当了靶子,与它一起的还有同样幸存的盐湖城号重巡。上图是核爆后专家与水兵在彭萨科拉上查看核爆效果。
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没沉,但美军有点嫌弃这船,再加上核辐射很难清理,所以把它拖到夸贾林环礁扔了,烂到自沉。德国人后来将它的螺旋桨送进了博物馆。
所以这个结局是相当有意思的,遭受到原子弹两次轰炸的舰队,那些主力大舰几乎全都存活了下来,没有被原子弹击沉。
但我们需要换一种方式看问题,美军在这些军舰中放置了许多动物试验品,它们最终在可怕的核辐射中几乎全部死绝,包括虫子。所以,如果原子弹真的在一支人类操纵的舰队附近爆炸,即便军舰撑得下来,人死光了这支舰队一样宣告毁灭。
两颗原子弹能不能击沉一艘航母?
这个问题还用问吗?原子弹能够把一座城炸得灰飞烟灭,一艘航母根本不在话下。当然这里面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这艘航母一定要是立在那里不动的活靶子,如果是移动的,并且能够侦测到敌机方位的航母,原子弹能不能打得中还不一定呢。
现代航母普遍具有反导制空能力,一般航母上还配有预警机,一旦有敌机来犯,马上就可以做出反应。就算你是携带了原子弹的飞机,如果不能飞抵航母上空指定空域,又怎么可能击得中航母呢?
人类到目前为止,唯一使用过原子弹的时期就是二战后期美国投放到日本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但那是在特殊条件下投放的,两座城市基本没有防空能力,居民对原子弹一无所知,也没有做过针对原子弹的应急演练。甚至美机投放当天,大量居民还跑到广场上,抬头看美军的飞机。
因为以往美军飞机飞过来的时候,伴随的是一串串的炸弹,今天怎么不见投弹呢?这样,广岛和长崎就等于是静止不动的活靶子,美国人投的原子弹可以说是给了这两座城市最大的杀伤。
如果以广岛和长崎的标准来衡量的话,那么静立在海面上的航空母舰就太小了,不要说原子弹,哪怕是一颗常规导弹,只要打穿航母吃水线以下的部分,舱室立刻就会进水,航母很快就沉没。
中途岛海战时,日本损失了四艘航母,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就是在美国飞机反复多角度轰炸下,舱室进水,最后沉没的。原子弹的威力可比导弹要强得多了,真要扔到航母甲板上,只怕蘑菇云过后,连航母的残骸都找不到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拥核的国家里,没有谁会傻到拿原子弹去打航母吧,那不是大炮打蚊子么。原子弹是国之重器,更多时候是用来威慑敌方,而不是用来打击敌方的。它的破坏力太大,投放国需要承受的国际压力太大,搞不好弄得自己很被动。
二战时期,美国投放原子弹的行为已经是千夫所指,有人说他们拿平民的生命开玩笑。但那时是战时,全球杀红了眼,死人变成了常事,所以纵有人指责,美国也还有理由。但是现在不同了,和平是世界的主流,强大如美国,也不敢轻易把原子弹再拿出来炫耀了。
一颗原子弹就足以把一艘航母打沉,二颗原子弹可以说是会把航母所在的海域给吸干了,它的威力令人恐怖,所以没有哪个国家会把它轻易拿出来使用。
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记住,和平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即便是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的受害者绝大部分是普通的民众。那些东京的当政者,军队高官,皇室成员可以说是毫发无损。普通民众成为了原子弹的牺牲品,他们是最无辜的,我们绝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再发生第二次。特别是那些拥核国家,在使用核武器的问题上更是要慎之又慎呀。
两颗原子弹能不能击沉一艘航母?
可以,只要打好了,用不着两颗,一颗原子弹就能干掉一艘航母,注意,题目说的是一艘航母,而不是一支航母打击群,如果是一支航母打击群的话,那这一两颗原子弹的威力还真的不怎么够看,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当一支航母打击群处于战斗形态时,其作战半径可以覆盖方圆数百海里,而不是像下图中展示的那样,航母和编队舰艇之间紧紧地凑在一起,这种舰艇之间间隔密集的队形,纯粹就是日常为海军做宣传时的“摆拍”。
▲航母打击群的日常“摆拍”
那么,一支航母的打击群在战时的形态是怎样的呢?如下图所示,舰艇之间相隔数十海里,舰载机的作战半径更是达到了数百海里,注意,图中的单位“nm”表示的是海里,而1海里=1.852公里,图中最小的那个圈半径是150海里,即277.8海里,舰载机的最大作战半径为400海里,即740.8公里,舰艇之间的距离通常也是在数十公里以上,而对于一颗原子弹来说(当量一般在几万吨TNT~十几万的TNT不等),纯物理破坏半径也不过才几公里,如果打击目标换成是军舰这种抗损性更强的硬目标,原子弹的有效物理破坏半径还会更小,想要把军舰送进海底只能尽可能的靠近爆心。▲航母打击群战时形态
回到正题,两颗原子弹能不能击沉航母?能,要是可以保证原子弹直接命中航母,别说击沉了,航母不被还原成基本粒子就不错了,哪怕原子弹只是在航母的附近爆炸,释放出来的能量把航母送进海底也是绰绰有余的,其实关于核武器对海军舰艇的打击效果实验,美国早在70多年前就做过了,那就是1946年在比基尼环礁进行的“十字路口行动(Operation Crossroads)”,“十字路口行动”总共进行了两次核试验来验证核武器对海军舰艇的毁伤能力,第一次测试代表为“Able”,预计在空中158米处的引爆一颗2.3万吨的核武器,第二次测试代号“Baker”,则是在水下27米处的引爆一颗2.1万吨当量的核武器。
▲“Able”空爆舰艇位置简图
那么这两次核试验的结果是怎样的呢?空爆“Able”的结果差强人意,因为实际起爆点偏离了预计爆点600多米,所以只造成了五艘军舰沉没,其中2艘是立即沉没的,另外两艘在2小时内沉没,还有一艘则是在第二天沉没,其他军舰则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上图是“Able”空爆的舰艇位置简图,图中5个被涂黑的标记(1、4、5、6、9)就是沉没的军舰,而标号为32的红色标记则是表示预计的起爆点,是一艘“内华达号”战列舰,在它旁边的标号为28的就是一艘“独立级”航空母舰,按照美国军方的说法,如果此次空爆在预计点爆炸的话(即在内华达号战列舰上空158米),那么至少会有九艘军舰,包括2艘战列舰和1艘航母在内,都有极大概率会沉没。
▲“Baker”水下核爆舰艇位置简图
再来看第二次的水下核试验“Baker”,看上图,我们可以发现核武器的水下打击效果要比空爆好上不少,此次核打击总共造成了9艘军舰沉没,分别是图中的标号2、3、7、8、10、11、12、41、50,其中也被标黑了的36号是一艘重型巡洋舰,没有沉没,但是放射性污染太严重,无法再次被修复,而沉没的舰艇中标号10的就是一艘“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标号为3和7的则是两艘战列舰,而处于爆心的标号为50的一艘两栖登陆舰更是直接被核弹给汽化掉了。
▲“Baker”水下核爆
因此,原子弹想要干掉一艘航母简直不要太容易了,但是前提是得击中航母或者是在航母附近爆炸,不然,如果距离太远的话,顶多造成航母严重损坏,想要直接击沉应该做不到!
两颗原子弹能不能击沉一艘航母?
两颗原子弹是不可能将一艘航母击沉的,以我们国家的航母杀手“东风21D”来对比的话,如果两颗能够将航母击沉的话,这绝对是占着大便宜了!但是攻击航母是特别不容易的,因为航母的周围会布控着很多艘舰艇,在航母的外围会有至少两到三艘的驱逐舰,负责监视方圆几百公里内的所有信息,防止有弹道导弹来攻击航母,靠近航母还有三艘护卫舰,护卫舰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航母,护卫舰上有拦截系统,发现有弹道导弹打航母就会进行拦截。
在水下还有潜艇保护着航母,水下潜艇主要是搜寻水面上的目标,防止有大型战舰向航母靠近,一旦发现就会在水下对水面上的目标进行攻击,航母的大后方还会有至少一艘补给舰,补给舰的主要任务就是给航母提供补给所需要的所有原料,所以说想用两颗原子弹来击沉航母,可以说是难上加难。因为你要躲避层层的阻拦,如果有一层失误的话,根本就没办法靠近航母就被拦截了。
原子弹的威力到底有多大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核武器用于实战,是在1945年8月6日上午,M军一架B一29轰炸机飞临R本广岛上空,投下了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当时这颗原子弹长度才3米,直径0.7米,里面装了120斤高浓度铀,重量约为4吨,相当于1.5万吨的TNT炸药,原子弹当时在离地面580米的空中爆炸,广岛市的建筑基本上全部倒塌,全市当时有25万人左右,当天就死了7万多人,后来经过统计,这一次核爆死伤人数在20万左右。8月9日,M军又出动B一29轰炸机将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投到了R本长崎市,当时伤亡8.6万人,然后日本就宣布无条件投降了。
两颗原子弹真的不一定能够将航母击沉,如果真的发生战争,我们根本就不用把航母击沉,只要将航母的甲板破坏掉,那么航母基本上就丧失战斗力了,东风21D就是航母的克星,虽然不能将航母直接击沉,但是可以有效的破坏航母的甲板,让航母直接成为废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