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有多残酷?
分享个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吧。
当时我在省重点高中上学,班长是个很厉害的学霸,女生,平时学习是非常认真,模拟考试基本都是可以考到550-600左右,如果正常发挥,上一些重点大学是没问题的。
但是,命运是很会开玩笑的,这个女生很明显没有得到眷顾,高考成绩388分,最后去了一个专科学校。
后面问其原因,她也不愿意说,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她高考前非常焦虑,两天晚上都没有睡着觉,临场考试的时候甚至精神都有点不太正常了,估计是因为压力太大,导致心态爆炸,影响了考试。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其实很常见,每年都会有很多的考生在临考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不得不预防的,谁都不想自己的努力毁于一旦。
相比较于班里还有一个女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超常发挥了,平时只能考450分左右的她,高考成绩最终是530分,上了一个还不错的一本,不得不说,心态真的很重要。
高考的残酷就在于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最重要的,高考的压力会在上考场的那一刻瞬间到达高潮,会出现很多身体上的不良反应。
如何预防这种事情是很重要的。
最主要的就是一定要保证自己规律的作息,在高考前不要吃过多的东西,不要吃太多肉或者生冷的东西,防止自己肠胃出现不适,一定要睡好觉,这是保证可以正常发挥的基础。
当然高考的残酷不仅仅如此,还有更残酷的就是高考所改变的命运。
可想而知,那个上了专科的同学最后的结果不是太好,巨大的落差让她很久都不能恢复过来。想要复读却始终过不了自己心里那关,总担心同样的事情会再次出现。在学校里,她感觉非常的不适应,不仅仅是生活上,更重要的是周围的人和她格格不入,思想观念都很不同。
如果是心理很强大的人,会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提高自己的学历,可以升本科或者之后继续考研。但是她总是害怕考试,这是她心里的阴影,最终她草草地从学校里毕业,然后结婚生子,过上了平凡的主妇生活,不得不说这是她人生的悲哀,但是确实高考把她伤的太深,让她一直走不出来。
残酷的考试是无法避免的,既然要证明自己比别人优秀,就要通过公平的测试去证明自己,但是这种考试的压力实在是太大,失败的后果也是很多人承受不起的,这种影响是终身的。
高考有多残酷?
高考到底有多残酷? 从今年录取可以真实感受一下2021年全国高考有多残酷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经历过高考的人大概知道那种感受,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不小心就会被别人干掉。中国高考的残酷性我们都是知道的,尤其是某些省份的孩子,往往要面临更大的压力。
高考是残酷的,因为在高考之中,小小的一分就可能甩掉几千甚至上万人;因为在高考之中,小小的一分就可能让你与你的梦想差一步之遥,与之擦肩而过。但同时高考也是怜悯的,正是因为有了高考的存在,才能让更多寒门子弟出人头地;正是因为有了高考的存在,才能让更多有才华的人露出水面,被世人所看到。除此之外,当你慢慢长大,步入社会之后,你才会发现,高考或许就是你这一辈子遇到过最公平的筛选、最真实的反馈。那为什么高考是残酷的呢?
现在的孩子都是在父母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期望当中长大的,父母为了孩子学习所做的付出无需多言;同时,如今学校虽说是推行素质教育,但成绩还是社会对学校和教师评价的最主要的标准,尤其是学生家长对学校办学水平的判断更是只看教学水平和升学率,这个从愈演愈烈的择校风就可见一斑;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做不完的作业、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甚至什么学习营等等,孩子成长过程当中真正属于自己可以支配去尽情玩耍、放松自己或是培养个人兴趣爱好的时间被压缩到了极致。高考可能是残酷的,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生理疲劳是高考备考时期的家常便饭。很多人对于高考的回忆就是:满天飞的试卷、永远也写不完的题海、和上午第一二节课睁不开的眼睛。这就是高三学生备考时真实的现状。一个普通高中的高三学生,一天要上12小时以上的课程;每周都会有一次模拟考试;每天的书写量达几千字。从体力的角度上讲,这已经让很多成年人吃不消了,更可怕的是,这样的体力工作还只是他们脑力劳动的副产品。
我觉得现如今高考虽残酷,也比不得我们当年时的残酷更残酷。三十多年前,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而言,想摆脱农字,跳出农门,唯一的出路就是参加高考,那时真是千军万马同挤独木桥,稍有不慎,就成千古遗恨。高考是公平的,但这种公平也只是代表你有资格参加而已,能否胜出,取决于你的核心竞争力。高考是残酷的,这种残酷不只是和班里的同学竞争,而是和整个省,整个中国的学生一起竞争。现在中考的录取率只有50%左右,所以在初中,学生和家长的压力,都非常大,很多人冲破重围,考入高中,认为可以缓一口气了,结果,高中的几次考试,给他们更大的打击,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后,不少家长表示压力很大。虽然社会对高考的改变命运观没有太大改变,但是高考早已从以前考大学的独木桥,逐渐变为考名校的独木桥——不是要上一所大学,而是必须进重点大学、进名校。 当高考变为名校争夺战后,再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都难以缓解高考焦虑。
高考虽是残酷的,但老天爷给你关了一扇窗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有人说,人生并非一条路,条条道路通罗马。但那时,我们通罗马的就只有高考一条。不然,就只有像父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如今,高考虽也残酷。但社会发展了,资源丰富了,公正公平多了,想上大学方式方法多了,选择广了。现在社会分类越来越细,就业路子也多种多样。高考较之我们当年,残酷性相对要低点,尤其对于我们农村的人而言。学习肯定是苦的,它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全世界都一样。有人拼命地读书,而那些放弃读书的人过得怎么样呢?我在头条上关注过一个20岁左右的00后,他经常更新短视频记录自己在电子厂的一天,视频简介上的履历是这样的:00后20岁,初中辍学,现在来深圳大城市打工,也不知道未来在哪里。
高考虽然是残酷的,但它有一个比残酷更重要的性质,就是公平。在人这一辈子经历的所有事情当中,高考可以算是数一数二的最公平公正的一件事,而且还是一件超级重要的事。在这个极其重视人才发展的时代,如果你本来处于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甚至可以说是家境不太好的家庭,那么如果你想要脱颖而出,或者是有一番大作为,那高考就是其中的一个转折点,所以高中生,醒醒吧,当你在玩游戏的时候,此刻你的对手正在翻书,人往高处走,才能结识更多优秀的人,让自己变得更好。在工场里打工和坐在名校的校园里,你所看到的,想到的是不一样的,格局自然也不一样,从现在开始努力吧,不为别的,为自己无悔去拼一次,你远比你想的要优秀的多。
高考有多残酷?
我家有准高三学生,我来谈一谈高考有多残酷。
第一学习时间很长。我家孩子属于比较懒散的,早上六点起床,有时可能磨到六点二十,吃过饭,七点到校,中午近十二点才能到家,下午两点去学校,晚上回到家近十一点。不管学习成绩好不好,就是这学习时间让一个孩子一天又一天熬下去都是不容易的,而且一熬就是三年。
第二学习任务重。每天有小考,每周有周练,每月有月考。你各科的排名,你总分的班级排名校级排名,一分有可能就是几十名的差距,全力奔跑可能都站不稳自己的位置,一不留心可能就是下滑几十名甚至是上百名,这对于孩子来讲是一种煎熬,对于家长来讲也是如此。
第三身体的苦都比不上心理的苦。给孩子开家长会,有的孩子讲到自己的辛苦,眼泪刷刷往下流,家长也是跟着流泪。孩子的辛苦家长怎么能没有体会呢?但是焦虑不安,无形的压力不是你告诉孩子不用在意,他就不在意的。考好时,他也会很开心,考不好时,他假装云淡风轻,可是内心却如针扎一样痛苦。
有的小孩子月考一次哭一次,家长都不知道怎么安慰她了。孩子去学校时家长心情还好一些,当孩子在家时,家长也变得小心翼翼。看孩子闲着,一边心疼他,一边又督促他赶紧学习;看孩子脸色不好,也不敢上前多问话,于是去悄悄打听孩子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
第四到了高中,特别是重点高中。你不得不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家长都重视,孩子都努力,但是智商能力还是有高低的。人家考出一百名外就在那哭天抹泪退步了,对于有些孩子来讲能摆脱倒数都已经用尽力气了。
第五因为学习压力大,孩子变得敏感,焦虑甚至还有抑郁的。我一直告诉孩子,尽力就好,我宁愿要一个平庸的健康的孩子,也不想要一个高分随时心态崩溃的孩子。
第六我抵触很多家长。一开始考进重点高中时,都是奔着985.211来的,现在很多家长都变得佛系了,只要努力就好,只要能考上本科就好,实在不行再来一年也可以,再实在不行,走个专科也行。因为大家都知道孩子太难了。
高考有多残酷?
这个还是要分地域吧,一句话,超级残酷。
像在我们河南这种地方,你多考一分就能干掉一个标准400米跑道的人一点都不过分。
河南高考将近100万人,整个录取是十分残酷的。
以2015年的文科为例,那个时候一本二本还没有合并。
当年河南高考总考生大概是70多万,记得那年文科一本上线率可能只有8000,还仅仅是上线率,有多少人上了一本线都不敢报一本的,都是上的二本。
整个氛围都是残酷,竞争超级激烈。
我记得那年我最好的一次语文125分,数学123分,英语132分,三科都是150分满分制,结果愣是没有进去我们年级前100名,当然一本线肯定过了。
在我们那,1000个文科考生里只有30个左右能上211,只有20个左右能够上985。
毫不客气地说,整个重心也就是尖刀班的那几十个人,其他的那些人也都是陪衬,鲜花也就那几朵,其他的都是绿叶。
每一次河南高考都是刻骨铭心,牵扯的千万家庭的内心。
据之前朋友说海南的一个校长曾经把河南的几个考生拉到海南去高考,还是不太好的学生,在河南就是比较差的学生。
结果那一年,海南省的前几名被那几个学生给包圆了。
结果那个校长入狱,后来的事情就不清楚了。
在本地上不了好大学,又去不了外地高考,这跟在古代空有一腔才华无法伸展抱负是一样的。
这就是高考的残酷。
高考有多残酷?
如果说现在的高考残酷,那么我们当时的高考就堪称是上战场。
1986年,我参加高考,全班44人,在高考前夕有6人退学,因为己经毕业,可以不参加高考,即使参加高考,也肯定是考不上。当年的高考试题难度适中,适合中等成绩考生,考试结束7天后放榜,全班有2人考上,其中1人考上大专,1人考上中专。如果放在现在,这个学校校长肯定会被撤职,班主任也会难抬头做人,但在当时,我们的班主任激动得流下眼泪,他告诉我,从1978年恢复高考到1986年,在这8年期间,全校每年考上的学生也就5-6人,平均分到班级也不到1人,现在一个班就考上2人,己经打破了8年的历史记录。记得当年学校给考上的学生每人送了一个盖有学校公章和寄语的日记簿,我的班主任也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人。
从上时期九十年代,国家加大了对教育投资,大学也在不断增容与扩招,高考的升学率也在不断提高,与当年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了。说现在高考有多残酷,实际上是媒体人过度的喧嚣起来的,现在一年有80%的升学率也叫残醋?我们不能把985、211之类的大学当作升学的标准,而是要更广泛地普及职业性学院,培养各类实用人才,高考是残醋,更残醋的是我们的人生道路。
高考有多残酷?
看下面一张表,你就能感受到高考的严酷了!
以2018年为例,适龄人群1771万,中考淘汰50%左右,还剩975万,这些学生中,只有23%的学生可以考上本科,包括民办本科,要想考上一本,需要进入前7.8%,而如果想上211大学,只有不足3%的人,能上北大清华,那就是“万里挑一”了!
当然,相比十年前、二十年前,现在的高考录取率确实提高了,上大学容易了,但是想上好大学,那还是非常难的!
为了提高高考的选拔性,现在的高考题,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创新,学生想考好,需要大量刷题,他们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没有自由活动时间,没有体育锻炼时间,从小就上各种辅导班,刷了大量的题,最后发现,高考根本用不到。
如果你出生在山东、河南,那么,意味着你需要更加努力,才能有机会考大学,更加更加努力,才能有机会考上大学。更加更加更加努力,才能有机会考上好大学。怎么努力,也无法考上北大清华。
更要命的是,当你考上大学后,发现其实上大学,并不一定能够改变命运,相比以前的包分配,现在的大学生,被逼着考研究生,读博士生,最后还不一定能够找到像样的工作。
现在的高考录取人数确实多了,上大学确实容易了,你觉着现在的孩子,学习更加轻松了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