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辕门射戟救了刘备,刘备在白门楼不救吕布,是否不义?

吕布辕门射戟,故事性强于逻辑性。

虽然载于正史《三国志》,但细节过于丰富、情节过于曲折,非常像在讲故事。故事化的问题,就是淡化了吕布“解斗”的真实动机。

袁术派大将纪灵去打刘备。袁术是主公、纪灵是部下。

然而,这个部下竟被吕布撺掇着跟刘备喝起了酒。酒酣耳热之际,纪灵还看了表演、加入赌局。表演是吕布辕门射戟,赌局是自己退不退兵。结果赌输了,然后纪灵言行必践,直接退兵。

这纯属儿戏。

什么主公敢用纪灵这种部下、什么部下又敢如此“调戏”主公?

你这么讲故事可以,但这么写历史就真心有点儿说不过去了。我们也没必要苛责古人。司马迁的《史记》比这更邪乎。

但是,通过辕门射戟这个故事,我们能看到什么?吕布仗义扶危、纪灵言行必践。那刘备呢?

刘备怂人一个。

然后,再联系刘备白门楼不救吕布,还杀人于无形地提醒曹孟德说: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

于是,刘备人设自立:不仅是怂人,而且是小人,打仗没本事、害人有手腕。

这就是把历史当成故事的结果。

而真实历史,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事实上,刘备才是整起事件的最大受害者。即便把吕布杀上一百遍,也弥补不了刘皇叔的内心创伤。

那吕布呢?

你都不能说吕布有多坏,而只能说这家伙太小人。

小人分两种,一种是见利忘义的小人,作风表现为见风使舵;一种是举棋不定的小人,作风表现为反复无常。前一种本就没想当好人,后一种想当好人也当不成。

吕布属于后者。

原因不是本性有多坏,而是智商不在线。吕布这种人,还能活到白门楼这一集,你只能说他干爹太多,丁建阳是他干爹、董卓是他干爹,历史这个大“编剧”也是他干爹。

首先说一下吕布为什么要帮刘备。

术遣将纪灵等步骑三万以攻备,备求救于布。诸将谓布曰:“将军常欲杀刘备,今可假手于术。”布曰:“不然。术若破备,则北连太山,吾为在术围中,不得不救也。”

其实,写历史,写到这就够了。

对于刘备,吕布心里想杀、袁术派兵来杀。但刘备被杀,吕布处境立即被动,相当于被袁术包围。所以,对于刘备,吕布虽然心里想杀,却不得不救。然后,刘吕联合,一起抗袁。

这与赤壁之战的形势差不多。

荆州刘表与江东孙权,都恨不得对方赶紧死。但对方死了,自己更麻烦。因为曹操谁也不放过。曹操灭了荆州,接下来肯定灭江东。所以,江东军阀孙权才会与荆州军阀刘备联合抗曹。

有个曹操在,孙刘才能联合、荆州和江东才能联合。同理,有个袁术在,吕刘才能联合、下邳和小沛才能联合。

其次说一下袁术为什么打刘备。

得罪州牧刘表后,袁术离开南阳、移军兖州。但在兖州,遭遇了曹操,然后被曹操追着打。惹不起曹操,袁术往南跑到扬州,却兼称“徐州伯”。随后,就跟徐州刘备死磕。

以上就是袁术的系列操作。在荆州得罪了刘表、在兖州得罪了曹操、在徐州得罪了刘备。同时,隔着黄河还得罪了河北袁绍。袁术这家伙,得罪了所有人,且与所有人开战。

这是乱世,大家都在抢地盘,所以得罪人是难免的。但像袁术这么不讲策略的,也是罕见。

所以,袁刘交恶不假,但主要是因为抢地盘。刘备这时候已经没地盘了,那袁术还打他干什么?

因此,虽然正史记载袁术派纪灵打刘备,但这一点需要存疑,很像是为了辕门射戟而强置的背景起因。

如果袁术想让刘备死,那就应该等吕布去杀刘备。只要时间够,这两个家伙早晚会动手。为啥非要自己费劲?

但是,袁术这家伙,也属智商不在线的一拨人。

如果智商在线,他不会得罪那么多人,更不会妄自称帝。而妄自称帝的理由,竟是一句“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语、一个“以土承火”的五行推演,以及一块孙坚抢来的传国玉玺。凭这些,袁术竟敢称帝。我们只能说汉末乱世的生态真心“好”,品类齐全、物种丰富,啥人才都有。

既然智商如此堪忧,那说袁术打刘备,就算打刘备吧。袁术这种人,啥事都能干出来。

第三说一下吕布和刘备的关系。

这一点,恰是辕门射戟忽略掉或掩盖掉的主要矛盾。实际上,当时最想杀刘备的,不是袁术而是吕布。

汉末枭雄,刘备的起点要多低有多低,甚至不如黄巾贼。

黄巾起义后,刘备因军功被封安喜县县尉。但刘备打了督邮,挂印弃官。跟随毌丘毅丹阳募兵,又因军功被封下密县丞。但没多久,又挂印弃官。后来,当上高唐县县尉,再升任高唐县令。但高唐被盗贼攻破,于是刘备再次弃官,跑到幽州投靠老同学公孙瓒。在公孙瓒手下,刘备先做了别部司马,再做了平原县令。折腾来折腾去,刘备始终是个县级干部,连县级诸侯都不算。因为上边一直有主公。后来,做到平原国相,相当于郡级干部,却也不算郡级诸侯,只能算公孙瓒的帐下寄臣。

但刘备有优点,这也是他最励志的地方。

一是积极主动。对于成功,刘玄德一直努力追求,而且自己也有干大事的能力。二是为人仗义。孔融有难,他出兵帮孔融;陶谦有难,他出兵帮陶谦。这一点,曹操做不到,其他枭雄也做不到。

曹操是真小人,小人却真实。因为真实,所以在现在引粉丝无数。刘备是真君子,君子反人性。因为反人性,所以刘备才会被人黑来黑去,认为他太假。

但刘备是有优点的。而正因为这些优点,他才赢得州牧陶谦和徐州豪族的支持。陶谦也把徐州正式托付给了刘备。为啥曹操死命打,陶谦也不让徐州?这就是人设差距。即便乱世,好人也会有好报。

领徐州牧之后,刘备瞬间升级为州级诸侯。所以,领徐州牧这件事,对于刘备,要多重要有多重要。

凭借自己的能力、凭借徐州的地盘,再加上徐州豪族的支持,刘备大概率会成就一番功业。如果这么发展下去,最后由谁统一北方,真心不好说。

但乱世之中,做好人大概率会吃亏。

刘备收留吕布,却养虎为患。前面自己对阵袁术,后面吕布鸠占鹊巢。最后,前面不敌袁术、后面不敌吕布,只能流落广陵和海西一带。等吃光了粮食,反倒要向吕布投降,成了徐州寄客。

这是什么?

这就是恨啊。刘备刚刚迎来高光时刻、做到州级诸侯,却被吕布一下打回原点、继续流浪。如果是抢地盘、没抢过,那就认了。但刘备和吕布之间完全不是抢地盘的关系,而是东郭先生与狼的关系。

所以,刘备和吕布之间,不可能化干戈为玉帛。这个恨,刘备忘不掉,而吕布即便再笨也能常常想起。对刘备来说,大丈夫能伸能屈,现在只能屈。而对吕布来说,则只能恶事做绝,除掉刘备这颗随时会爆的雷,才能安生。

徐州之前,刘备是乱世浮萍;徐州之后,刘备还是乱世浮萍。等再次崛起,要等到赤壁之战以后,趁乱拿下小半个荆州。这中间至少隔了十年时间。关键是乱世的红利期已经结束。所以,你就是杀吕布一百遍,也平复不了刘备的恨。

那吕布就等着刘备报仇吗?当然不会。吕布这种人要多无耻有多无耻。但吕布竟能做到无耻而不自知,得罪人还能内心自洽。原因就是智商低导致的情商低。所以,最后也算“死得其所”。吕布不死,都不是对不起刘备的善良,而是对不起乱世的残酷。

第四说一下吕布的各种作死操作。

曹操为啥打吕布?

直接原因是吕刘矛盾不可调和,吕布最后还是赶走了刘备。于是,刘备投靠曹操,领着曹操一起揍吕布。

根本原因是曹操也要抢地盘,这是乱世逻辑。徐州在陶谦手里,曹操就想抢;现在在吕布手里,曹操更想抢。

但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曹操跟吕布的关系,同样要多不堪有多不堪。

曹吕关系,跟刘吕关系,相似度极高。因为吕布也抢了曹操的根据地,也差点儿把曹孟德祸害成丢掉徐州的“刘备”。所以,在白门楼,曹操杀吕布,都不用刘备提醒。

而这就要说吕布的各种作死操作了。

吕布杀了董卓,投靠朝廷。但朝廷无能,吕布同样无能,被李傕、郭汜这两个二流角色掀了桌子。所以,吕布逃出关中,跑到山东谋发展。跑出关中的时候,他带了几百骑兵。

吕布最先投靠了南阳袁术。袁术对吕布还算欢迎。董卓杀了袁氏一门,吕布杀了董卓。这算替袁术报仇。但袁术为人小气,没有供养好吕布和他的几百骑兵。于是,吕布这伙人“自力更生”,在南阳搞抢劫。

吕布寄人篱下,却能干出这种事,真心有点儿说不过去。于是,在袁术这里,吕布没法呆了。

随后跑到河内,吕布投靠老乡张扬。最后来看,对吕布最好的,就是他这个老乡张扬。但张扬手下的人反感吕布,甚至准备杀掉吕布杀,把人头送到长安朝廷领赏。

于是,吕布不辞而别,跑到袁绍帐下。到袁绍这里,吕布算是有了用武之地。原因就是袁绍打仗不行,连黑山贼都打不过。而吕布一来,就让黑山贼领教到什么才是职业武将。

吕布带着麾下数十骑兵(这时候几百变几十,其他人跑路了),直冲黑山贼军阵,一通冲杀就能收割不少人头。然后,每天杀一次,甚至每天三四次。这么杀来杀去,彻底挫败了黑山贼的锐气。

所以,在袁绍这里,吕布的确立功了。

但好景不长,吕布又在袁绍地盘上“自力更生”,继续搞抢劫。吕布这号人,啥样主公也管不住。于是,袁绍“承制”,让吕布“领司隶校尉”,并派了三千人护送吕布到洛阳赴任。

袁绍哪有权力任命吕布当司隶校尉?袁绍“承制”,意思是奉了皇帝的圣旨。但皇帝还在李傕郭汜手中,所以袁绍根本没接到圣旨,“承制”等于胡扯。

既然这样,那吕布怎么当司隶校尉?袁绍不是派了三千人吗,这就是吕布能当司隶校尉的资本。

但实际上,这三千人根本不是帮吕布赴任的,而是准备杀吕布的。在自家地界杀“客人”,袁绍下不去手。出了自家地界,吕布不算客人。那再杀吕布,袁绍就下得去手了。所以,袁绍才是伪君子。

吕布也不傻,知道这三千人不怀好意,于是连夜逃跑。他又跑到了河内张扬那里,而张扬也不计前嫌,继续收留吕布。但吕布跑路的时候,拜见了陈留太守张邈,还跟张邈“把臂言誓”。这就算形成同盟了。

再之后,就有了曹操前面征战徐州、吕布后面鸠占鹊巢,伙同张邈、陈宫和张超把兖州给占了。曹操从徐州回来的时候,要多惨有多惨。整个兖州,就剩三个县还打着曹字大旗。

这同样是恨。

乱世起兵,曹操好不容易混成了兖州牧,当了州级诸侯。但是,现在呢?一朝回到解放前,竟被吕布打回原点。

但是,曹操与刘备一样,也有一股执拗劲,甚至要比刘备出手更狠。回到兖州之后,曹孟德立即跟吕布死磕,而且不死不休。吕布连李傕郭汜都打不过,就别说曹操了。虽然有张邈、陈宫等地方豪强支持,却仍不是曹操对手。关键是狠劲不足、韧性太差。曹操打不过也要打,而且用兵如神,经常以少胜多。而吕布打不过,则直接跑路,从兖州跑到徐州,寄身在刘备手下。

在刘备这里,吕布又玩了一回鸠占鹊巢,跟袁术联合、夺了刘备的徐州。这之后,就跟辕门射戟接上了。

最后说一下吕布为什么必须死。

因为作死所以死,道理就这么简单。

吕布被杀,跟刘备那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没有半毛钱关系。就曹操来说,他一定要杀吕布。曹操对吕布的恨,一点儿不比刘备轻。换做袁绍、袁术呢?他们更不会让吕布活,而且都不会有“白门楼审判”,而是直接砍脑袋。

辕门射戟的时候,吕布跟袁术还算同盟。

但,这个同盟没能持续多久。袁术人设差,得罪了所有人。吕布人设更差,所有人都被他得罪好几遍。所以,这两个人反目成仇,是迟早的事情。

袁术妄自称帝,吕布竟无脑拥护。

甚至,吕布还要跟袁术结为姻亲,把女儿交给袁术使者韩胤,准备送到寿春嫁给袁术之子。

但是,韩胤刚把女儿带走,吕布就后悔了。于是,赶紧追回女儿,还把韩胤押到许县送给曹操。曹操笑纳,而且不计前嫌,以天子之名封吕布为左将军。

这就是吕布,无脑妄动又马上后悔,后悔之后继续无脑妄动,各种反复无常。

在南阳,无脑抢劫,得罪袁术;在河内,不辞而别,得罪张扬;在冀州,再次抢劫,得罪袁绍;在兖州,鸠占鹊巢,得罪曹操;在徐州,背信弃义,得罪刘备。但还不算完,悔亲抓人,得罪了同盟袁术。

所以,吕布跟袁术,绝对是乱世中的两朵奇葩。

辕门射戟,算是修好了刘备。但随后,吕布又把刘备赶出徐州。这个操作看似奇怪,而在吕布来说,却一点儿也不奇怪。

刘备连个栖身之地都没有了,所以只能投靠曹操,带着曹操再找吕布算账。然后,曹刘联军一起进攻吕布。下邳城破,两家军队冲入城中巷战,把吕布及其亲信撵到一个城门楼上。这就是白门楼,因楼下城门被称“白门”,故有此名。

反复无常、无耻操作,得罪了天下豪杰,吕布这时候总该认命了吧?

但吕布就能做到无耻而毫不自知、结怨而若无其事,对曹操说: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

这就是妄人。

当时天下,北有袁绍、公孙瓒,南有刘表、袁术,哪一个不是跨州连郡的一方诸侯。比之这些人,吕布又算什么英雄?

史载“太祖有疑色”,于是“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但曹孟德只会有疑色,却不会有疑虑。疑色是装出来,给人看的。

曹操封吕布为左将军,却不封吕布为徐州牧。

这已经能够说明问题。就曹操来说,他早晚都要收拾吕布,而不会将吕布引为同盟,更不会将吕布招致麾下。袁绍是伪君子,曹操是真小人。曹操杀吕布,也不会在意什么名声,直接就杀。演演戏、给人看,也就到此为止了。

所以,吕布必须死。

从辕门射戟到白门楼杀布,刘备是最受伤的那个人。曹操虽然攻占徐州,却没有把徐州交给刘备,也没让刘备留在徐州,而是把他带回许都。刘备最高做到州级诸侯。吕布背信弃义,他还是郡级诸侯,手里捏着小沛。但白门楼杀布之后呢?曹操的一个寄臣而已,要么安下心来给曹操当谋臣,要么逃到草莽继续流浪。

所以,刘备是最受伤的一个人。从公元196年丢掉徐州到公元209年袭取荆州南四郡,刘备这个乱世豪杰再次成为连郡诸侯,至少要等13年时间。而这一切,可以说都是因为吕布。

吕布辕门射戟救了刘备,刘备在白门楼不救吕布,是否不义?

本质上来讲,刘备白门楼不救吕布,的确不义。吕布虽夺刘备徐州,但并未伤其性命,杀其家小。然,吕布辕门射戟,威震天下,拒袁术,救刘备,刘备一句“君不见董卓丁建阳之事呼?”要了吕布的命,的确不义。[得意]

吕布辕门射戟救了刘备,刘备在白门楼不救吕布,是否不义?

玄德公,日后玄德公若有得势之时,勿忘了今日辕门射戟!

吕布和刘备的恩恩怨怨,主要是围绕着徐州开展,总的来说,我认为吕布救过刘备,刘备却在关键时刻,落井下石,实属不义!

为什么这样说?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身为三国时的美男子,颜值高,武艺值更是第一,加上诛灭董卓的功绩,很多人如果第一次了解,可能都会觉得吕布能做出一番了不起的事业来,起码我当时第一次了解三国,知道吕布的时候,是这样认为的。

可是,一百二十回的《三国演义》,吕布在第十九回,就在白门楼领盒饭了,我想这还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

吕布栽在了刘备手里,因为刘备不义,而刘备是三国里大家认为最仁义的一个,比如他被曹操追赶的时候,带着百姓跑;一开始他投奔曹操的时候,荀彧叫曹操千万要杀刘备,因为刘备太得人心了。郭嘉叫曹操千万别杀刘备,因为刘备太得人心了。所以,这个也是很奇怪的事情。

刘备忽悠过关

吕布和刘备的恩恩怨怨。

吕布和刘备的交集不多,就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以及两人争夺徐州。

三英战吕布。

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在虎牢关前,吕布大战八路诸侯,将上党太守张杨的部将穆顺刺于马下,一戟砍断北海太守孔融的部将武安国手腕。

接着,白马将军公孙瓒亲自出马来战吕布,不过几回合就败走,正在报销的紧要关头,张飞大喝一声“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来战吕布,救下公孙瓒。

张飞打不过吕布,关二爷也舞着青龙偃月刀加入战团,后来刘备也舞着他的两把小宝剑来围住吕布,三兄弟打吕布,吕布不干,就冲出重围了。

刘备、吕布争夺徐州。

自从虎牢关一别,刘备和吕布没有交集,直到,陶谦的部将张闿,把曹操的老爸曹嵩,以及他那些小妈都杀了,曹操要报父仇,来打徐州。

曹操杀吕伯奢一家,他自己一家也被杀了

刘备向公孙瓒借了赵云和马步军两千,来救徐州。入得徐州,刘备先写了一封信给曹操,说大家别打,以和为贵。

“备自关外得拜君颜,嗣后天各一方,不及趋侍。向者,尊父曹侯,实因张闿不仁,以致被害,非陶恭祖之罪也。目今黄巾遗孽,扰乱于外;董卓余党,盘踞于内。愿明公先朝廷之急,而后私仇;撤徐州之兵,以救国难:则徐州幸甚,天下幸甚!”

结果曹操果然退兵,其实不是因为刘备那几千人马,而是吕布袭破兖州,让曹操大惊失色,卖给刘备人情,赶紧回去打吕布了。

因为吕布,曹操退兵,陶谦把徐州让给刘备,所以说刘备能得徐州,虽然之前没有和吕布通过消息,实际是吕布帮忙。

所以后来,吕布被曹操打败,来投刘备,刘备让他驻扎在小沛。

接着,曹操以天子名义,让刘备去打袁术,刘备带了关羽,和袁术手下大将纪灵打了几天,没有占到便宜。徐州后方,留守的张飞酒醉打了吕布的丈人曹豹,曹豹和吕布里应外合,就夺了徐州。当然,你可以说吕布不义,但起码张飞惹祸了,而且张飞跑了,把刘备家小都丢在徐州城,吕布也是让人看护着,没有为难。

这样,刘备没了地盘,这时,吕布写信让刘备还回徐州,驻扎在小沛。相当于两人交换过来。

刘备从和纪灵打仗的前线撤回来了,人家袁术不干,纪灵又追过来了。

纪灵几万人,刘备几千人,怎么打得过呢?而且别想着关羽多么神威,前面,纪灵和关羽打了几天,不分胜负。

关键时刻,刘备又写信了,写给吕布。

刘备:奉先,救我!

伏自将军垂念,令备于小沛容身,实拜云天之德。今袁术欲报私仇,遣纪灵领兵到县,亡在旦夕,非将军莫能救。望驱一旅之师,以救倒悬之急,不胜幸甚!

很明显,这是求救信。唇亡齿寒,吕布和陈宫商议

“前者袁术送粮致书,盖欲使我不救玄德也。今玄德又来求救。吾想玄德屯军小沛,未必遂能为我害;若袁术并了玄德,则北连泰山诸将以图我,我不能安枕矣:不若救玄德。”遂点兵起程。

吕布想了个妙招,在一百五十步外,一箭射中了方天画戟的小枝,于此解了刘备的难题,纪灵只好带兵回去了。

吕布,开始你的表演!

酒毕,布教取弓箭来。玄德暗祝曰:“只愿他射得中便好!”只见吕布挽起袍袖,搭上箭,扯满弓,叫一声:“着!”正是: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一箭正中画戟小枝。帐上帐下将校,齐声喝采。后人有诗赞之曰:“温侯神射世间稀,曾向辕门独解危。落日果然欺后羿,号猿直欲胜由基。虎筋弦响弓开处,雕羽翅飞箭到时。豹子尾摇穿画戟,雄兵十万脱征衣。”

救了刘备,吕布只说了一句,玄德公,日后玄德公若有得势之时,勿忘了今日辕门射戟!

大恩不言谢。只是,才过几天,张飞就把人家吕布的马抢了,这次吕布不答应了,坚决把刘备赶跑了。其实,以当时吕布的兵力,无论是士兵、将领、谋士,都强于刘备,要真的灭刘备,刘备是很危险的。

吕布没有认真打,把刘备赶去投奔曹操就算了。

刘备投奔曹操,回来又对付吕布。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开始,刘备又吃败仗,家小又落到吕布手里。

玄德见势已急,到家不及,只得弃了妻小,穿城而过,走出西门,匹马逃难,吕布赶到玄德家中,糜竺出迎,告布曰:“吾闻大丈夫不废人之妻子。今与将军争天下者,曹公耳。玄德常念辕门射赖之恩,不敢背将军也。今不得已而投曹公,惟将军怜之。”布曰:“吾与玄德旧交,岂忍害他妻子。”便令糜竺引玄德妻小,去徐州安置。布自引军投山东兖州境上,留高顺、张辽守小沛。此时孙乾已逃出城外。关、张二人亦各自收得些人马,往山中住扎。

反正,看到这里,吕布对刘备,其实算仁义的,两次放过刘备家小,假如你一定要说“女人如衣服”,那我也没方法。

那么,到了白门楼上,刘备是怎样对待吕布的呢?

可怜英雄落魄!

方操送宫下楼时,布告玄德曰:“公为坐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玄德点头。及操上楼来,布叫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操回顾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布目视玄德曰:“是儿最无信者!”操令牵下楼缢之。布回顾玄德曰:“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

以吕布之武艺,未必曹操就不想收服他,碍着刘备什么事情呢,何必一句话让吕布丧命?

而且,后人还有诗句,

伤人饿虎缚体宽,董卓丁原血未干。玄德既知能啖父,争如留取害曹瞒?

你要说吕布投奔曹操,会干掉曹操,那干嘛不留着吕布呢,后面就不用什么“九伐中原”了。

如果留了吕布,何须北伐曹魏?

总的来说,刘备在白门楼不救吕布,落井下石,确实不义!

吕布辕门射戟救了刘备,刘备在白门楼不救吕布,是否不义?

是否可以这样去理解,无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都有一个利益关系。利益相近则关系和谐,利益相背则关系对立。

当初,吕布辕门射戟时,刘备正处于势孤力薄之时,吕布的这个做法,帮了刘备的大忙,毕竟当时他不能跟袁术比,当袁术的大将纪灵率十万精兵来打刘备时,刘备是没有能力去抵抗的。当时刘备需要吕布,吕布射戟既解了刘备之难,又解了纪灵之苦。

白门楼吕布被曹操所擒,曹操征求刘备意思,曹操表面上尊重刘备,其实是想看刘备心里真实想法,弄不好找到除去刘备的借口。

刘备不傻,他知道曹操的用意。但是,从刘备的心里出发,他希望曹操杀了吕布。为什么呢?刘备的志向是"兴汉室,成帝业",吕布骁勇善战,如果曹操收下吕布,将来和曹操争夺天下,必将增加很大的麻烦,增加很大的难度。所以借此机会除掉吕布,让曹操的实力减弱一点,对刘备来说,利大于弊。所谓的义气看谁用?对谁用?什么时候用?那是要选择时机和对象的,有时就是一句客气话而已。

吕布辕门射戟救了刘备,刘备在白门楼不救吕布,是否不义?

曹操,吕布、刘备三人,才有高低;真论德行,都是被后世诟病的无德之人。刘备在白门楼之所以不救吕布,其根本原因并非吕布先后杀了两位义父,而在于救下吕布将使曹操如虎添翼,让本就实力单薄的自己雪上加霜,所以在吕布向刘备提出向曹操求情,免自己一死以报答辕门射戟曾救过刘备的恩情时,刘备竟然恩将仇报,将吕布唯利是图杀害义父的不义之举之事揭出,使得曹操后心直冒冷汗,当场决定处死吕布。曹操实力没增加,刘备又减少了一个强敌,真是一箭双雕,真正体现出了刘备的假仁假义。

吕布辕门射戟救了刘备,刘备在白门楼不救吕布,是否不义?

陶谦曾三次让徐州,最后一次,陶谦病危,刘备就接受了徐州,成了徐州牧。不料,后来张飞醉酒,吕布趁机又夺了徐州。刘备为保全妻子,加上他无处可去,无奈只好依旧依附吕布,屈居小沛。

这期间,袁术想攻打刘备,又怕吕布帮刘备,就先给了吕布二十万斛粮食,安抚吕布。然后,袁术派纪灵为大将,统领数万大军,攻打刘备。

刘备在小沛兵微将寡,不是对手,他求助于吕布。吕布后来玩了一出“辕门射戟”,震慑住了纪灵,最终使得两家都罢兵了。

其实当时刘备兵少,打起来肯定不如财大气粗的袁术。所以说,吕布辕门射戟,实际上是救了刘备。吕布射箭之前,刘备还在心里默默祈祷,说“只愿他射得中便好”。

后来,曹操攻打徐州,吕布在白门楼被擒。

趁着曹操下楼送陈宫的时候,吕布对刘备说,希望他能求情,刘备答应了。但是,当吕布说愿意归顺曹操,曹操问及刘备的意见时,刘备却说“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直接送了吕布的小命。气得吕布大骂,说刘备“是儿最无信者”(这小子是最没信用的人)。

既然吕布曾辕门射戟救过刘备,那么,白门楼上,刘备不肯救吕布,甚至害吕布,是不是不义呢?

要想搞清楚这个疑惑,得弄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其一,吕布辕门射戟到底是不是救刘备

吕布辕门射戟,表面上是救刘备,但也不全是为了刘备。

因为刘备所在地小沛,属于徐州的一部分。袁术表面是为了小沛,实际上他也惦记着徐州,毕竟徐州在当时是大城市,兵多粮足,又是战略要地,谁都想夺走。曹操之前嚷嚷着要为父报仇,说实话本质也还是为了夺徐州。

退一步说,一旦刘备的小沛被攻破,袁术就会威胁到吕布。所以,吕布和陈宫商量后决定,必须要救刘备。

(吕布)与陈宫计议曰:“前者袁术送粮致书,盖欲使我不救玄德也。今玄德又来求救。吾想玄德屯军小沛,未必遂能为我害;若袁术并了玄德,则北连泰山诸将以图我,我不能安枕矣:不若救玄德。”遂点兵起程。

很明显,小沛和徐州,唇齿相依,唇亡齿寒,如果袁术攻下了小沛,下一步就是图取吕布的徐州。所以说,吕布表面是救刘备,实际上也是在救自己。

所以,说吕布救刘备,其实是要打个折扣的。

另外我们不要忘了,陶谦死后,徐州是刘备的。那时候,吕布走投无路,是刘备接纳了他,让他守在小沛。结果,吕布趁张飞醉酒,抢了徐州,把刘备安排在了小沛。

抢了刘备的东西,又把刘备赶去小沛,回头又说救了刘备,不是很荒谬吗?倘若没有吕布背后偷袭,刘备怎么会沦落到他去救呢?

所以说,吕布辕门射戟救刘备,这个“救”,是要打问号的,即便成立,也要打折扣。

其二,刘备在白门楼为何不肯救吕布

诚然,吕布让刘备求情了,刘备也答应了,但这只是表面。试想一下,曹操是什么人?他可不是傻瓜,他本就生性多疑,对于吕布这样反复无常,到处认爹的小人,你觉得曹操愿意用吕布吗?

肯定不会,曹操对吕布只会怀疑,不会任用。因为这样的人,放在身边太危险了。

刘备也了解曹操,知道曹操是什么样的人。曹操问他意见,其实也是在试探刘备。所以,即便刘备为吕布求情,有用吗?没有用。刘备要真是为吕布求情了,不但救不了吕布,反而会让自己处于危险之中。

所以说,刘备就算求情,也没有任何作用。

吕布的天真在于,他认为只要刘备求情,自己就能活下来。殊不知,那时候刘备的处境也不好,自己都朝不保夕,又怎么会为抢了自己徐州的吕布求情呢?

退一步说,就算当时曹操没想多,能听刘备的话,收了吕布,那么事后呢?要知道曹操手下谋士众多,荀彧、荀攸、贾诩、程昱等人都是一流谋士,他们肯定能替曹操看透吕布和刘备。

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想这个问题。

对于曹操来说,刘备是个英雄,手下有关张猛将,只是他没有根基,所以一直没能成气候。现在,你刘备依附我曹操,还替仇人吕布说情,你说你这样是有什么目的?吕布因为你求情,是不是就欠你人情了?莫非你刘备要拉拢吕布?

这些情况,都是都有可能的。

所以,对于刘备不肯为吕布求情的事,还真不能怪刘备,那种情况下,只要有脑子的人,都不会为吕布求情。

从这一点来说,也能看出来,刘备真的是仁人君子,他知道吕布反复无常,所以不建议曹操留下吕布,就是不想让吕布害曹操。

吕布死后,作者附诗一首,就是为了盛赞刘备的这份仁义之心。

又有诗论玄德曰:伤人饿虎缚体宽,董卓丁原血未干。玄德既知能啖父,争如留取害曹瞒?

说到底,一切都是吕布咎由自取,张辽和他是最好的对比。

当时吕布还在求饶,骂刘备,很没有骨气,但是一同被俘虏的张辽却非常有骨气,痛骂吕布是个匹夫,“死则死耳,何惧之有!”

但曹操愤怒之下,要亲自杀了张辽时,关羽下跪求情,刘备也拉着曹操胳膊,两人都为张辽求情,实属罕见。

玄德曰,“此等赤心之人,正当留用。”云长曰:“关某素知文远忠义之士,愿以性命保之。”操掷剑笑曰:“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乃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辽感其意,遂降。

看到了吧,真正像张辽这样赤胆忠肝之人,刘备是不会去害他的。而曹操也信任张辽这样的忠义之人,愿意收为自己麾下大将。

这也从侧面证明,吕布之死,只能怪他自己反复无常,到处认爹又害爹,使人难以信任。倘若他也像张辽一样,刘备又怎么可能不为他求情呢?倘若吕布真的能有点骨气,曹操又怎么会杀他呢?

总之,刘备不为吕布求情,是形势使然,本质还是吕布自己的问题,不能说明刘备不义。刘备若真是为吕布这样的小人求情,那才真是有损他仁义的形象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