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唐朝女诗人薛涛是怎样的人?
问题:你觉得唐朝女诗人薛涛是怎样的人?前言
明朝才子杨慎在《升庵诗话》卷一中,提到了几个女子:
女侍中,魏元叉妻也;女学士,孔贵嫔也;女校书,唐薛涛也;女进士,宋女娘林妙玉也;女状元,王蜀黄崇嘏也。《升庵诗话》
女校书,唐薛涛也,她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诗人王建还有一首诗专门写到: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树下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知。”
一、知女莫若父据说薛涛八九岁就懂得作格律诗了,要知道格律诗是读书人考进士的必考科目。薛涛父亲薛郧对于这个女儿还是很喜爱的。
但是,薛涛有一首诗确认父亲非常难过。
有一天薛郧在院子里作诗吟梧桐说:
“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
一旁的薛涛应声说:
“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没想到她的父亲“父愀然久之。“为什么薛郧会这样反应呢?
明人郎瑛《七修类稿》中说了一个故事,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元末,建安暨氏女,十岁能诗,人令赋《野花》云:“多情樵牧频簪髻,无主蜂莺任宿房。”
识者知后不洁,此即涛父愀然之事,后皆果然。
郎瑛说,建安暨氏女笔下的野花招蜂引蝶、人人可采撷。薛涛诗里的梧桐任由风、鸟随意往来栖息,所以迷信的薛涛父亲非常不高兴 。
古人有诗谶一说,薛涛后来的经历,似乎真得像他父亲所担忧的那样。
二、万里桥边女校书元朝辛文房《唐才子传》中记载,薛涛之所以得名为女校书,并不是因为担任过校书郎,而是因为她曾经被举荐过任校书郎。
虽然薛涛的职位没有获准,但是留下了“女校书”这一美名。不过,校书这个词,也因此成了一个代称:
“蜀人呼妓为校书,自涛始也”。
明朝王世贞编撰《艳异编》时,把薛涛归入了《妓女部》,女校书成了女子文艺工作者的代名词。
薛涛父亲薛郧入蜀为官,后因病而逝,留下了薛涛和母亲相依为命。后来薛涛入了乐籍。
唐德宗贞元年间,韦皋镇蜀时,曾经招薛涛侍酒赋诗,欣赏薛涛的韦皋奏请朝廷授予薛涛为校书郎之职位。
从韦皋至李德裕,薛涛经历了11任蜀地地方长官, 她也结交了大量的官员。大家知道,唐朝这些官员,几乎个个都是诗人,如王播、李德裕、张籍、刘禹锡、武元衡、段文昌、杜牧、张祜、王建、白居易等人。
其中,和薛涛传出绯闻的是风流才子元稹 。
三、薛涛与元稹元稹《离思五首之一》诗云: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据说是元稹悼念亡妻的一首诗,只不过没有像《遣悲怀》表达的那么清楚: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遣悲怀》
元稹的这些悼亡诗听起来感天动地,但是元稹似乎并不是一个专一的人。
唐朝范摅在《云溪友议》写道,元稹去成都时,特别想见一下久闻的才女薛涛,司空严绶揣摩其意,经常安排薛涛去元稹那里办事。
虽然元稹与薛涛二人日久生情,但是元稹回京时却没有带走薛涛。元稹走后,薛涛了寄百余幅松花纸彩笺( 被后人称为薛涛笺)给元稹,于是写了首 《寄赠薛涛》, 题注中写到:
稹闻西蜀薛涛有辞辩,及为监察使蜀,以御史推鞫,难得见焉。严司空潜知其意,每遣薛往,洎登翰林,以诗寄之。
诗云: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皇毛。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薛涛也有诗写给元稹,《寄旧诗与元微之》: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月下咏花怜暗澹,雨朝题柳为欹垂。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开似教男儿。
诗人之间的往来比较正常,不过和女诗人之间的诗歌往来,似乎有点暧昧了。
四、元稹的风流元稹后来又去了浙东做官,结识了一个有夫之妇刘采春,又开始给新的女友写诗了:
在浙河七年,因醉题东亭。其诗曰:“役役行人事,纷纷碎簿书。功夫两衙尽,留滞七年余。病痛梅天发,亲情海岸疏。因循未归得,不是忆鲈鱼。”
卢侍郎简求戏曰:“丞相虽不为鲈鱼,为好镜湖春色耳。”谓采春也。《唐诗纪事》
元稹还有一首写给刘采春的七律 诗云:
“新妆巧样画双蛾,谩裹常州透额罗。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皱纹波。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
《望夫歌》就是是《罗唝曲》,后来被收录入了《钦定词谱》 ,其词云: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
南宋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还记录了这个故事,同时还嘲讽道:
公先娶京兆韦氏,字蕙丛。韦逝,为诗悼之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诗纪事》
计有功讽刺了一番元稹, 为了薛涛?还会为了韦氏呢?
五、薛涛的诗作薛涛传世至今的只有90多首诗,以绝句居多,其中五律2首,七律2首。
其名作如《送友人》,被后人称:工绝句,无雌声。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薛涛的五律中,有一首与王播等人雅集时的作品:
西陆行终令,东篱始再阳。绿英初濯露,金蕊半含霜。自有兼材用,那同众草芳。献酬樽俎外,宁有惧豺狼。
《浣花亭陪川主王播相公暨寮同赋早菊》:
王播就是那个“惭愧阇黎饭后钟”的诗人。元和十三年(818年),王播任剑南西川(治所在今四川成都)节度使,是蜀地之主,薛涛自然要陪酒赋诗。
结束语薛涛这种落入乐籍的女子,最好的结果是什么呢?朝廷官员不敢把她们娶为正妻, 鱼玄机给人作妾时,为正妻不容,只好出家作了女道士。
南宋时有一个女词人聂胜琼很幸运, 李之问正妻爱才,同意丈夫把聂胜琼赎了回来。聂胜琼与 李之问夫妻相处甚好,终身和悦。
据说薛涛孤独终身,在平静的生活中度过晚年。老街一直很遗憾没有去成都好好游览过,以后有时间去成都的话,一定去成都望江楼公园看看,据说那里有薛涛的长眠之地。
@老街味道
你觉得唐朝女诗人薛涛是怎样的人?
薛涛少年出名,16岁入乐籍,色艺双娇。贞元元年(785年薛涛17岁),中书令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在一次酒宴中,韦皋让薛涛即席赋诗,薛涛神态从容地拿过纸笔,提笔而就《谒巫山庙》,诗中写道:“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韦皋看罢,拍案叫绝。从此帅府中每有盛宴,薛涛成为侍宴的不二人选,很快成了韦皋身边的红人。有一天他突发奇想,要向朝廷打报告,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为薛涛申请作“校书郎”,此事虽然没能成功,但女校书的名气出来了。
薛涛红得发紫,不免有些恃宠而骄。前来四川的官员为了求见韦皋,多走薛涛的后门,纷纷给她送礼行贿,而薛涛“性亦狂逸”,你敢送我就敢收。不过她并不爱钱,收下之后一文不留,全部上交。虽然如此,她闹出的动静还是太大了,这让韦皋十分不满,一怒之下,下令将她发配松州(今四川松潘县),充作军妓。
这时薛涛开始后悔自己的轻率与张扬,于是将那种感触诉诸笔端,写下了动人的《十离诗》。
其一:犬离主
驯扰朱门四五年,毛香足净主人怜;
无端咬着亲情客,不得红丝毯上眠。
其二:笔离手
越管宣毫始称情,红笺纸上撒花琼;
都缘用久锋头尽,不得羲之手里擎。
越管宣毫,越管,越竹所制的毛笔杆。亦代称上等毛笔。 宋梅尧臣 《走笔戏邵兴宗》诗:“细粒 吴 粳谁下咽,尖头越管底能操?”宣毫,宣城所产的毛笔。 唐 王建 《宫词》之七:“ 延英对碧引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
其三:马离厩
雪耳红毛浅碧蹄,追风曾到日东西;
为惊玉貌郎君坠,不得华轩更一嘶。
周身是火红的毛色,唯有双耳雪白,马蹄浅碧。它追风逐云,曾经到达太阳的旁边。
玉貌, 貌美如玉。南朝 宋 鲍照《芜城赋》:“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紈质,玉貌絳脣。”
其四:鹦鹉离笼
陇西独处一孤身,飞去飞来上锦裀;
都缘出语无方便,不得笼中更换人。
锦裀,锦褥。唐·刘沧《代友人悼姬》“罗帐香微冷锦裀,歌声永绝想梁尘。”
其五:燕离巢
出入朱门未忍抛,主人常爱语交交;
衔泥秽污珊瑚枕,不得梁间更垒巢。
其六:珠离掌
皎洁圆明内外通,清光似照水晶宫;
只缘一点玷相秽,不得终宵在掌中。
其七:鱼离池
跳跃深池四五秋,常摇朱尾弄纶钩;
无端摆断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游。
其八:鹰离鞲
爪利如锋眼似铃,平原捉兔称高情;
无端窜向青云外,不得君王臂上擎。
鹰鞲 ,豢鹰者所用的皮臂套。打猎时用以保护手臂,停立猎鹰。唐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鹰韝中病下,豸角当邪触。”
其九:竹离亭
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
为缘春笋钻墙破,不得垂阴覆玉堂。
其十:镜离台
铸泻黄金镜始开,初生三五月徘徊;
为遭无限尘蒙蔽,不得华堂上玉台。
薛涛精心设置了种种比喻来向韦皋请罪,韦皋堂堂节度使,自然也不便与一个取悦于他的弱女子计较,转念又想起她的种种好处,不觉地转怒为喜,很快就将她召回成都身边,对她宠爱如初。在那个时代,纵有无与伦比的才情,也得屈服于社会赋予她的卑微的身份地位。归来不久,她就脱去了乐籍,成为了一个自由身,寓居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院子里种满了枇杷花。那一年,她20岁。
你觉得唐朝女诗人薛涛是怎样的人?
薛涛(768年-831年),唐代女诗人、歌妓、名媛。薛涛自小聪慧,八九时就能作诗,据《名媛诗归》记载“涛八九岁知音律,其父一日坐庭中,指井梧示之曰:‘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令涛续之,即应声曰‘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父愀然久之。父亲死后,薛涛与母亲居于成都,二人相依为命,生活窘困,十六时颇有姿色,通音律,善诗文,迫于生计而沦为乐妓。唐德宗贞元年间,当时的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十分喜爱薛涛,多次将其召到帅府侍宴赋诗,还突发奇想授予薛涛“校书”一职,虽然上表朝廷未被准奏,但“薛校书”之名不胫而走,广为流传。王建有《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云“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知。”韦皋死后,武元衡来到成都任职,他听闻薛校书的名声,便准许薛涛脱离乐籍。薛涛虽然离籍,但早已艳名远播,在她的交际圈中有权倾一方的节度使、著名文人、幕府佐僚、贵胄公子和禅师道流,可谓名动一方。此后薛涛和著名诗人元稹还有一段情,但最终无果而终。晚年的薛涛,身着女冠服,深居简出,以制笺为生,孤独终老。薛涛的诗以清丽见长,如《送友人》、《题竹郎庙》等篇,有《锦江集》5卷,今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
有一种纸以薛涛名命名,所谓的薛涛笺以胭脂木浸泡捣拌成浆,加上云母粉,渗入井水,制成粉红色的纸张,纸张风干后有松花纹路,世谓“南华经、相如赋、班固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少陵诗、摩诘画、屈子离骚”,乃古今绝艺。薛涛晚年正是以这种纸谋生。
成都有井以薛涛为名,启《成都府志》对薛涛井有更多的记载:“薛涛井,旧名玉女津,在锦江南岸,水极清澈,石栏周环,为蜀王制笺处,有堂室数楹,令卒守之。”清康熙年修撰的《成都府志》记载还是依据前志。
薛涛的一生,幼年丧父,为了生计落入红尘,与元稹的恋情没能得到结果,晚年孤独无伴还要以制笺为生。可以想象薛涛一生有多么的不幸。
你觉得唐朝女诗人薛涛是怎样的人?
贞元元年,韦皋出任剑南节度使。在酒宴上,韦皋让已有诗名的薛涛赋诗一首。 薛涛接过纸笔,挥毫泼墨: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韦皋阅后,又惊又叹,如此手笔哪有半点脂粉气息,真扫眉才子! 有了韦皋的赏识,薛涛声名鹊起,楼头酒宴都薛姑娘的份。
在接触过程中,韦皋对薛涛越熟悉,也越来越欣赏,他甚至让她去处理他的公务,薛涛也能轻松胜任。 韦皋也是个妙人,一天他突发奇想,“诶,为她谋个正经工作如何?” 比如向朝廷打个报告,申请一下校书郎这个职务。
校书郎这个职务品阶虽低,门槛却高,历来只有进士出身才能担任,诸如白居易、王昌龄等人都是从这个职位做起。这个职务也从未有女子担任过,因不合礼制,只得作罢,但女校书这个名头却是传开了。
可见,薛涛确实是聪颖、极富才情的女子。
这段时间的薛涛自然是风光得意的,她傍上的是一方权贵,她交往的是文化名流,就连当地官员求见韦皋也走的是薛涛的门路。 她似乎忘了她是谁。 书上记载她“性亦狂逸”,当地官员贿赂礼品,她一向来者不拒。
日子久了,搞得韦皋名声很不好听,这点舆论压力韦皋当然能压下去,但是他还是不爽呀! 我找你来是伺候我的,又不是给我惹麻烦的,一怒之下将她发配松州自省。
在前往松州的路上,看着那荒郊野外渺无人烟、想着那松州穷僻之地无亲无故,薛涛又气又悔。 不过她还有笔,她还会写,她很是悲戚的写下了著名的《十离诗》:
其一:犬离主 驯扰朱门四五年,毛香足净主人怜; 无端咬着亲情客,不得红丝毯上眠。
其二:笔离手 越管宣毫始称情,红笺纸上撒花琼。 都缘用久锋头尽,不得羲之手里擎。
其三:马离厩 雪耳红毛浅碧蹄,追风曾到日东西; 为惊玉貌郎君坠,不得华轩更一嘶。
其四:鹦鹉离笼 陇西独处一孤身,飞去飞来上锦裀; 都缘出语无方便,不得笼中更换 ......
在这十首诗里,她把自己比作离开主人的犬、离开手的笔、离开厩的马、离开笼子的鹦鹉、离开巢穴的燕、离开手掌的明珠、离开池塘的鱼、离开臂膀的鹰、离开亭台的竹和离开台面的镜。
她深刻的检讨了自己的错误:
作为犬,却咬着亲情客;
作为笔,却用久锋头尽;
作为马,却惊貌郎君坠;
作为鹦鹉,却出语无方便;
作为燕子,却衔泥秽香枕;
作为明珠,却白璧有微瑕;
作为鱼,却摆断芙蓉朵;
作为鹰,却窜向青云外;
作为竹,却春笋钻墙破;
作为镜,却无限尘蒙蔽。 在这十组诗里,她完全认清并承认了自己的角色,依附者。
这些诗词表达的是一个恃宠生娇如今后悔不迭的依附者在向主人摇尾乞怜的情景。一个心高气傲才华横溢的女人作出这样的表态与妥协,那是怎样的屈辱啊。而 面对这样的哀戚可人的表态,韦皋当然选择了原谅。 好了,犯了错的小宠物,既然知道错了就回来吧,来,给主人摸摸。 这就是一个依附者要承受的无奈与痛苦。
所以说到底,也是个可怜人。
她是有才人,是聪灵人,亦是可怜人。 她得到过声名,却为声名所累;她得到过爱情,如果那也算作爱情。她就像她幼时所吟的诗一样,迎南送北,变换枝头,可怜可叹。
你觉得唐朝女诗人薛涛是怎样的人?
薛涛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在互联网还没有发展的古代社会,她首创“薛涛体”情书笺(薛涛笺),用来“鸿雁传书”,对彼此心心相印的爱情物语,纸短情长。
(薛涛画像)
在成都,除了武侯祠、杜甫草堂之外,当你置身望江楼的时候,你就能看见“薛涛井”和“薛涛墓”。提起这位唐代著名才女,人们似乎记忆犹新。
(薛涛井)
中唐时期,经济空前繁荣,社会环境安定祥和,一派盛世繁华的景象。期间,诸多青年才俊闪耀于世,薛涛无疑是最为明亮的星宿之一。薛涛是“官二代”,她不但貌美如花,而且有着良好的教育环境,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容貌、这才气,让多少痴情少年艳羡不已。然而,命运多会在这类富有才情的女子身上留下些许沧桑和印记,薛涛14岁时,她的父亲便去世了,16岁时,迫于生计,她不得不加入乐籍,成了一名营妓。
(剧照:薛涛)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薛涛才有机会与白居易、裴度、杜牧、刘禹锡、张籍等蜚声于世的诗人都有交往, 为其诗词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后来,薛涛的名气越来越大,受到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的器重,被任命为“校书郎”。“校书郎”虽然官阶仅为九品,但这项工作的门槛却很高。按规定,校书郎只有进士出身的人才有资格担当,可见薛涛被提名(因体制机制没有担任)确实有其过人之处。像大诗人白居易、王昌龄、李商隐、杜牧等都是从这个职位上发迹的。
(薛涛雕塑)
有道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薛涛俨然已经是社会名流,已经属于典型的实力偶像派,至少也是实力“网红”,此时的她不免有些恃宠而骄,后由于自己的疏忽犯错,被韦皋发配松州(今四川松潘),以示惩戒。薛涛原以为自己此生就会如此潦草收场,然而,经历一番浮浮沉沉之后,自己鲜活的故事,才正式开始。
元和四年,(809年)三月,当时正如日中天的诗人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松州。元稹也早闻薛涛芳名,所以很期待与这位奇女子来一次浪漫的“邂逅”。此时,薛涛已经42岁,尽管两人相差11岁,但当元稹第一次看到薛涛后,便被眼前的这位姐姐深深迷住了,从此之后,两人的“姐弟恋”便正式上演了。
(剧照:薛涛与元稹)
三个月后,元稹到别处任职后,薛涛对其思念有加,她精心挑出纸笺,制作出桃红色小笺,将自己的思念写在上面,寄给元稹,后人把这种小笺称之为"薛涛笺"。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已经变成了虚无缥缈的谎言,花心的元稹最终还是移情别恋,主动结束了这段姐弟恋。
(薛涛笺)
失恋的薛涛很受伤,为爱付出到头来只剩下空欢喜、空悲切。她做出两个抉择:一是用一首诗来为这段没有结果的爱情划上了一个句号: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二是她心里明白,自己的一生爱过,被爱过,拥有过,失去过,她并不后悔,甚至说她已经很满足,她只需要诗词陪伴她走过最后的日子,走过人生最需要人陪伴的那段时光。她离开了“伤心居”浣花溪,迁居到“思意居”碧鸡坊,然后花掉了所有的积蓄,建筑起了一座名楼:吟诗楼。从此,她把红裙换成了黄袍,把高歌换为了低吟。整日吟诗,独度晚年。
大和六年(832年)夏,64岁的薛涛离世。一年后,曾任宰相的段文昌因感其才华,亲手在她的墓前题写了墓志铭:西川女校书薛涛洪度之墓。若薛涛泉下有知,也会感到一些慰藉了吧。
(碧鸡坊)
品味这位才女,她留给后人的不只有“薛涛笺”、“吟诗楼”,还有“薛涛酒”。居人汲井为酒,名薛涛酒,甚美。品之甘醇,思绪万千,甚痛矣。
(薛涛墓)
(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品读,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欢迎点评和关注。)
你觉得唐朝女诗人薛涛是怎样的人?
敢爱,42岁的薛涛就爱上了31岁的元稹!
薛涛,女诗人,也是《全唐诗》收录最多的女诗人,有八九十首,而她自己著的《锦江集》五卷,据说有诗达五百首之多。她是唐代乃至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女诗人之一,个人觉得李清照之后,就是她了。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这首薛涛作的《牡丹》,就是她和元稹相恋,元稹要回京城的时候,薛涛给他写的赠别诗。
唐代元和四年(809年),元稹任东川监察御史,来到成都,时年31岁,却已誉满诗坛;薛涛时年42岁,元稹一样为她的才情和姿色倾倒。可以说两人是一见钟情,相见恨晚!接下来两人在成都过上了美好的爱情生活,时间跨度接近一年,直到元稹返回京城,继续仕途。
两人的后来?后来没有了。要知道,元稹是谁?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离思五首.其四》,是元稹写给他的妻子韦丛的悼亡诗。韦丛走的时候是809年,元稹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开京城到了成都,就与薛涛姐姐一见钟情了,时间还是809年。对发妻韦丛这样,对薛涛自然也可以这样。
其实,两人分别后还是有通信,元稹起码有回信。只是距离产生朦胧感,慢慢,心的距离和物理距离一样远了。薛涛当时42岁,就算再有姿色,也是半老徐娘了,而且她的身份对元稹的仕途没有什么帮助,这段感情就算无疾而终了。
后来,薛涛还写了《寄旧诗与元微之》,回忆两人的恋情。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月下咏花怜暗澹,雨朝题柳为欹垂。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开似教男儿。
薛涛,人美诗也美,敢爱,不负此心,我觉得她也是一个很独特,很有魅力的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