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军队打方腊为什么死伤三分之二?
原因有四:
一,实力相当。粱山有108将。方腊也有104将。而且,征方腊伊始,公孙胜走了,萧让,安道全,乐和被留下听用。108变成了104。和方腊一样了。
二,主客易位,水土不服。梁山好汉,皆河北山东人,乃北方人。方腊集团地处南方。这样,
①身体上水土不服,如杨志,张横等,方到扬州便病倒了。②地形上水土不服,南方不似北方平阳广阔,利步兵作战,利大军团作战。而是沟坷纵横,只能小股偷袭,一城一城混战。大多将领不是死于小型混战,就是中了埋伏,要么死于堪探情报。
征辽,在平原上,五虎将可以齐发,来去纵横,互为辅翼。征方腊没那么大地儿,只能分兵了。但分则力弱。史进石秀六人之死,就因为地儿窄,不能四散开,教庞万春一锅烩了。
三,根本原因,朝廷失去人心。
不管怎么说,宋江是代表朝廷征方腊的。但朝廷六贼在上,混乱朝纲,地方贪官恶吏在下,戕善害良。使能臣不能展翼,良民无以聊生。所以,方腊一呼,则精英如石宝、娄敏中等来趋,百姓望斾云集。
有一个现象,就是,宋江越往前打,越是自己去探情报,浑找不到一个百姓作向导,更没有一个当地精英来助他。这说明,老百姓宁跟方腊,也不想作大宋子民了。
四,朝廷不信任。。前面征辽,灭田虎,诛王庆,朝廷不予封赏,连吴用都寒了心。自说明了一切。
征方腊,宋江可谓是为狼驱虎打仗,加上水土不服,本就易伤易病。朝廷不予添兵,反而关键时,将神医安道全诏走。徐宁因此中蛇毒不治而死。且一路上,不见朝走派兵来助。只在灭方腊前夕,收胜利果实时,童贯大兵来了。
所以,方腊家大业大,本就难啃。朝廷不信任,老百姓不帮衬着。加上水土不服,焉能不有大伤亡!
梁山军队打方腊为什么死伤三分之二?
需要指出的是,历史事实中,虽然都有梁山起义和方腊起义,但是却不存在梁山这批人前去剿灭方腊的这段故事。这是因为从史书来看,宋江等投诚后,到方腊起义失败这段时间实在有些短,时间上是来不及的。
那么梁山军队打方腊史上三分之二,显然就是作者的设定。
这个设定应该是基于作者的思考,那就是起义诏安这个过程中,不少人反对宋江,这批人显然不太合适和宋江一起进朝,这样死对他们是最好的选择。这是作者基于整本书的基调,可以这么选择的。当然也有一点都是起义军,自相残杀的思考。
梁山军队打方腊为什么死伤三分之二?
梁山好汉此前百战百胜,攻打方腊却伤亡惨重死伤三分之二,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梁山好汉本是农民义军出身,宋江却带着他们去攻打同是农民军的方腊,不得人心,作战积极性不高。
梁山好汉在招安之前,本质上和方腊义军别无二致,同气同声,都是被宋朝的暴虐统治逼得走投无路才铤而走险的受苦人。招安之后,他们虽然披上了一身官服,但内心深处对宋朝统治层并未真正认同。如今要让他们拿起刀枪,去对方腊的农民军下死手,必定作战积极性不会高,只是敷衍了事。而方腊另一方却是以死相拼竭尽全力,故而梁山好汉们吃亏不小。
二、宋徽宗让梁山好汉去攻打方腊,本来就不怀好意,是想坐山观虎斗,让梁山好汉充当炮灰。
宋江等好汉被招安后,虽然臣服于宋徽宗,但宋徽宗对他们毫无信任之心,时刻盘算着让梁山好汉彻底消灭亡才肯罢休。在此前提下,他们去攻打方腊时,宋朝军队会故意把硬仗、恶仗留给梁山好汉,让他们去打头阵当炮灰,宋军在一边看热闹,甚至故意掣肘,故而梁山好汉才会伤亡严重。
三、梁山好汉从山东远征浙江,长途跋涉,客场作战,几乎不占任何优势。
梁山好汉大都是北方人,之前长期在山东一带作战,适应了北方的地理气候特点,如鱼得水。攻打方腊时,第一要长途跋涉,从山东跑到浙江,身心疲惫。第二他们对南方的地理气候特点既不熟悉也不适应,导致没有任何优势,故而才会招致重大损失。
梁山军队打方腊为什么死伤三分之二?
一部《水浒传》很是精彩,一百零八位被逼上水泊梁山的英雄好汉们,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野惯了,闹够了,好了,俺们要归顺朝庭了,俺们响.应号召,帮助朝庭去平叛去啰。
好家伙,两板斧砍开一条路;两把戒刀使起来飞舞;六十二斤禅杖俺鲁达可不是吃素的!混战了许久,人困马乏,援兵迟迟不到,方腊那斯占尽天时地利!我梁山人马远道而来,粮草不济,咋怎?
梁山战方腊,在朝庭眼里就是黑吃黑!以毒攻毒!让尔等杀个天昏地暗血流成河!让尔等同归于尽最好的选择,省得童贯高太尉动脑动刀了。
一百零八威震四方,然经过严格军事训练的没占三分之一吧?把那老虎打死球的武松武二郎,杀嫂杀西门庆杀蒋门神那是没得说,小菜一牒,手到砍了来,面对方腊数十万起义大军不要命的主也自叹不如!手臂被砍了一只,打虎英雄哪里会是小虫,奋力擒住了那方腊土皇帝,总算没给咱梁山抹黑!(电视剧说的,小说是鲁达抓了方腊)。
死伤重啊,方腊拼了不要命了。王英邕三娘双双战死,俺们的孙二娘也没了,顾大嫂那两把莱刀砍不动了,死在那儿了,张青死了,徐宁金枪手也死了。轰轰烈烈的梁山人马去了三分之二了。林冲去了寺院,武松正式做了出家人了。拳打镇关西大闯五台山力能拔树的花和尚鲁提辖俗称鲁达,法号智深善使六十二斤禅杖力大无穷,累了、打不动了,不想赔你们玩了,坐化去西方极世界了。
梁山人马没有被消灭干净,宋江大头领、卢俊义玉麒麟被毒死了,黑旋风孝逵、吴用、花荣也跟着服毒或吊死球了。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没有死,十数年之后与那大金国的金兀术干上了,以身殉国了。朱仝也没死,阮氏三雄也没死,梁山泊拿鱼种田养家糊口去了。
小乙哥浪子燕青气愤不过,瞎掉一只眼,重新拉起队伍,太湖一带又开始替天行道了。若干年之后,被金兵追杀的宋高宗、李纲等逃到了燕青地盘。怒火万丈本想一刀 结果这帮忘恩负义之人替我死去的梁山亡魂报仇。不是丞相李纲据理力争,痛说天下大势,不要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不要做千古罪人,有气去杀金兵,恢复我大宋天下,真正替天行道!燕青被说动了,义释高宗一行,加入到抗金的滚滚洪流中去了。梁山故事却没有终绝,世世代代传颂着。如今的粱山水泊又开发出来了,有空要去看一看,走一走,咱也沾沾光,亲身感受那气壮山河,豪爽、豪迈、真诚、激情燃烧的光辉岁月!
梁山军队打方腊为什么死伤三分之二?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从宋江接受招安开始,梁山的覆灭的命运就注定了。只是看怎么灭,和怎么解读这个覆灭的过程。
大家觉得招安后几十个回合,梁山是每个回合都被干掉几个好汉,让你心痛;还是前面都好好的,忽然到了后面一两个回合的时候,天灾人祸等等齐来,一下子死亡一大片的安排,让你心痛?
招安后四大战,分别是征辽,征田虎、王庆和方腊。我看的是一百回的《水浒传》,征辽后是108将都安全回来。另外一个版本是加了征田虎、王庆,都还一个不少。到了最后的方腊,其实就九个回合,从九十一回开始,每回都有伤亡,其中第九十五回,“张顺魂捉方天定,宋江智取宁海军”折了9员;第九十八回,更是直接折了24员。这样的安排,我知道很多人看的时候都是很心碎的。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在九十回的“五台山宋江参禅,双林渡燕青射雁”,鲁智深要去拜访他的师傅,智真长老,宋江也跟着去了。智真长老给宋江的四句偈言,
当风雁影翻,东阙不团圆。
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
接着燕青在双林渡射雁,初学弓箭,却射得十几只,把那几行鸿雁都射得悲鸣不已。这已经对应了智真长老的偈言,宋江后来和燕青说的话也说,
此禽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备……岂忍害之!天上一群鸿雁,相呼而过,正如我等兄弟一般。你却射了那数只,比俺弟兄中少了几个,众人心内如何?
回京见过皇帝后,次日,公孙胜就辞行回去从师学道,侍养老母,以终天年。
公孙胜的法术道行,之前很多次战斗里面已经显现出来,去掉公孙胜,我觉得实力已经有所削弱;加上方腊阵营里面也是猛将如云,我们就算只看了几回,也还记得方天定、石宝、邓元觉,还有砍了武松一臂的包道乙……
然后,战斗中,军医,神医安道全也在第九十四回,回京给皇帝会诊去了,
“饮酒中间,天使又将出太医院奏准,为上皇乍感小疾,索取神医安道全回京,驾前委用,降下圣旨,就令来取。”
军医去给皇帝会诊了,梁山阵上受伤的,死亡率不知道高了多少,反正就算从北方到南方的江浙一带,其实感觉相距不远,但一个水土不服,也有一些梁山好汉因此离去……
不说别的,单是阵亡的,59人,病故的10人。这已经合计69。69/108=0.6388,可以说死了三分之二了。
再加上出家的、中途走的,梁山队伍已经散了!
梁山军队打方腊为什么死伤三分之二?
梁山好汉在打方腊时,已经是被打击的官军,在官军里在职无权,个人再英勇也大用,将领们也都支配各地,已无战斗力,方腊团队相当训练有素的起义军,梁山汉大败是必然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