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什么说梁中书是朝廷里难得的好人?
梁中书是聪明之人,也不愿意敬贡当朝宰相的老丈人,故意使计给爱耍小计吴用夺了生辰纲架祸于杨志与土匪。比吴用和宋江高明多了,尤其是到后来更看不起宋江!
《水浒传》中什么说梁中书是朝廷里难得的好人?
《水浒传》里的梁中书实为当时东平州人梁子美。此人字才甫,出身官宦世家,其曾祖梁颢、祖梁适、父梁彦昌皆为高官,子美于哲宗朝由庇荫入仕,徽宗即位后为河北都转运使。而《传》里的梁世杰官正三品;属官有中书舍人若干,正四品。但中书令无专人,例以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事。梁世杰之所以称梁中书,说明他曾在东京做过中书侍郎,至少是中书舍人,而后带职下放到大名府做一府之长。
《水浒传》中什么说梁中书是朝廷里难得的好人?
当时的北宋朝廷,道君皇帝身边高俅、蔡京等奸臣围绕,相对于他们,这个北京大名府的梁中书,蔡京的女婿,已经算难得的好人了。
梁中书主要出现在《水浒传》前面的12、13、16回,以及中间的62-66回,在这里面,梁中书都表现出了一个当时时代背景下,一个官吏难得的职业操守、担当吧。
在前面的12、13、16回,梁中书表现出了不忘故人,知人善任的良好品质。
先是杨志因卖刀误杀泼皮牛二,刺配北京大名府,恰好当时的北京大名府留守司,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最有权势,也就是梁中书,讳世杰,当朝太师蔡京的女婿,关键是他和杨志在东京的时候就认识,听了杨志的故事后,当厅开枷,留在厅前留用,这算是不忘故人了,没有因为自己位高权重,故人成了有罪之身就看不起。而且后来抬举杨志,也是通过光明正大的比武,走正规渠道。
第16回,他叫杨志押送生辰纲,杨志先说了几次“杨志去不得了”,再提出自己的条件,梁中书当时的表现也是很诚恳地提取意见,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意见被驳而恼怒。其实,如果不是杨志因为生辰纲被劫无颜面对他,谢都管他们得以诬陷杨志,以梁中书的肚量,杨志回来可能还是会得到原谅的。
62-66回,不被钱财收买,不然卢俊义早就死了;为了保卫北京,也与梁山抗争了几个回合。
围绕梁山从北京城营救卢俊义的过程展开。且说卢俊义进了牢房,之前的管家李固要花钱收买好早日结果了卢俊义,梁中书道:“这是押牢节级的勾当,难道教我下手?过一两日,教他自死。”最终,卢俊义虽是在梁山泊住了许多时,这个是被牵连了,难以知道真实原因,只是把他刺配三千里。李固得知,只叫得苦。
接下来几个章节,就是梁山与他的军事斗争了。最终,北京城破,卢俊义被救,梁中书引领残兵入城,家里老小,除了夫人躲在后花园逃得性命,其他都被杀了。
总之,这个梁中书是《水浒传》小说里面难得的好官了,比他好的应该就是张叔夜、宿太尉了。
《水浒传》中什么说梁中书是朝廷里难得的好人?
《水浒传》中梁中书黑白两道通吃
梁中书是蔡京蔡太师的女婿,时任北京大名府留守司留守,晁盖、吴用等七人所劫的生辰纲正是梁中书送给蔡太师的生日礼物。
按照梁中书的说法:上年也曾被劫得十万贯金珠宝贝。这个梁中书怎么会有这么多钱财?他是怎样敛财的?从卢俊义谋反案中可以看出一些究竟。
卢俊义从梁山泊回到家立即被捉拿,而且被一步一棍打到府衙,又被严刑逼供。
本来卢俊义谋反一事除了墙上的反诗之外,并无其他确凿的证据,仅凭李固一面之词不足以信。梁中书不问是非,屈打成招,是因为李固已经给他行了贿。他不是真的想拿反贼,而是想趁火也打劫一笔钱财。
谁知道梁山泊出手更加阔绰,柴进给了蔡庆、蔡福兄弟一千两黄金让上下打典。蔡庆也说:梁中书、张孔目,都是好利之徒,接了贿赂,必然周全卢俊义性命。可见梁中书肯定收了贿赂,而且得的是大头。
梁中书知道这钱财是来自梁山吗?
他当然知道,他混迹官场多年,不会连这一点判断力都没有。蔡庆、蔡福哪里来这么多钱财?一千两黄金是什么概念?当日武松给了郓哥五两银子,郓哥心想:这五两银子,如何不盘缠三五个月?五两银子就够三五个月用,那么一年二十两银子就绰绰有余了,一千两银子就够五十年用度,那么不难得出结论:一千两黄金够一个人锦衣玉食一辈子可能还有余。除了梁山泊还有谁能拿出这么多钱来救卢俊义?所以他心如明镜般清楚,只是装糊涂罢了。
这个人爱财如命,没有原则,黑白两道通吃。
在《水浒传》中,梁中书是比较重要的一个人物,他是宋朝官员的一个代表,他代表的是一部分甚至是大多数官员的形象。在卢俊义一案中我们看到了梁中书的一些敛财的过程,实际上还有书中未具体写到的,例如他搜刮百姓的也许更多。如果不是有这些贪官污吏,又怎么会有民不聊生,又怎么会有盗匪四起。
言归正传。收了梁山泊的钱,梁中书不敢杀卢俊义,便给他判了一个脊杖四十,刺配沙门岛。剩下的便是梁山泊的事了,他可以不负责任了。
谁知李固又收买了两个防送公人,要路上结果了卢俊义,又被燕青所救。燕青射死两个公人,逃跑途中,卢俊义再次被捉。
奇怪的是这一次梁中书判了卢俊义死罪,要立即问斩。明知道死了两个公人是燕青所杀,却要判卢俊义死罪,是何道理?
真正的原因应该是,李固又给他使了更多的钱。这前前后后他得了多少钱?够给蔡太师再过两个生日的了吧。
为了救卢俊义,石秀劫了法场。按理这一回应该坐实了卢俊义通匪谋反之罪,可是他又不杀这二位了。一方面是怕梁山泊报复,另一方面他是不是还指望着梁山人再给他送更多的钱来?结果等到的是大兵压境。
《水浒传》中什么说梁中书是朝廷里难得的好人?
梁山一百单八将是施耐庵大力歌颂的英雄好汉,一直以来被无数读者称颂赞扬。而凡是跟梁山好汉作对的人,都会被扣上坏人、恶人、奸贼的帽子。我们必须承认,许多读者阅读《水浒传》,都是以这样一种“非左即右,非好即坏”的眼光去看待小说中的人物的。比如高俅、蔡京、童贯、杨戬四人,处处与梁山好汉作对,反对他们招安,更要置他们于死地,所以被称作“四大奸贼”,是彻头彻尾的坏人。而“四大奸贼”手下的慕容知府、蔡九知府、高廉等官员,为虎作伥,无恶不作,协助“四大奸贼’坑害梁山好汉,他们无一例外也是坏人。
这么看来,整个朝廷,上至皇帝,下至普通小吏,实难找到一两个好人。很难找到不代表没有,要我说,大名府知府梁中书就是一个好人。梁中书虽然是朝廷命官,而且还是“四大奸贼”之一蔡京的女婿,但在处事和人品上,他显然是一个正派形象。
一、梁中书秉公执法梁中书是大名府知府,也就是卢俊义的父母官。在处理卢俊义私通梁山好汉这一问题上,梁中书就表现出了作为地方官员应有的风度,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审理卢俊义案件。卢俊义的管家李固与其妻子贾氏有私情,两人合计陷害卢俊义,好侵占卢府的万贯家财。李固抓住卢俊义的把柄,举报卢俊义私通梁山贼寇,卢俊义因此被关入大牢。作为负责该案件的主审官员,梁中书并未一口咬定卢俊义的私通罪行,哪怕李固暗地里不断使坏,定要置卢俊义于死地,可梁中书始终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立场,最终免去卢俊义死罪,将其发配沙门岛充军。
从梁中书对卢俊义案件的处理来看,我们可以清楚地察觉他身上所具备的可贵品质,作为大名府的执政长官,在没有十足证据的情况下,并没有利用手中职权一刀问斩卢俊义,而是选择将其流配,尽量做到秉公执法,显然是一个好官。
二、梁中书知恩图报小说中交代,梁中书之所以能走马上任当上大名府知府,或许他确有过人之处,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得益于其岳父蔡京的大力推荐。如果不是蔡京在皇帝面前美言,可能梁中书不会官至大名府最高行政长官,起码短时间内不会。梁中书“走后门”的行为我们暂且不论,但其人品应当是毋庸置疑的。在梁中书当上大名府知府后,连续两年向岳父蔡京进献生辰纲,不远千里派人押送,其知恩图报之心显而易见。一个懂得知恩图报的人,想来是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三、梁中书知人善任最能体现梁中书爱才的事例莫过于提携青面兽杨志。杨志因杀了牛二被发配大名府充军,梁中书早闻杨志大名,十分赏识他,破格把杨志从一个罪犯提携为管军提辖使,让胸怀大志的杨志能有用武之地,爱才之心,我们有目共睹。之后押运生辰纲,梁中书毫不犹豫地选择杨志为押运负责人,一方面是相信杨志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想让杨志立功,将来可以更好地提携他。虽然杨志辜负了梁中书的信任,失了生辰纲,但从梁中书的用人角度来看,这分明是一个有人情味的长官。对于有能力的人,梁中书既往不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帮助他们改变命运,从而让这些人为国出力。仅凭这一点,就不是高俅、蔡京等人所能比的。
四、梁中书做事留有余地作为大名府的最高行政长官,又是当朝太师蔡京的女婿,如此显赫的身份,大可以在大名府一手遮天,为所欲为。但我们看到的却恰恰相反,梁中书不仅没有为所欲为,反倒是处处留有余地。例如,石秀为救卢俊义贸然采取行动,劫法场未果,被官兵抓获。这样一来,等于卢俊义坐实了私通梁山好汉的罪名,梁中书完全可以将卢俊义和石秀斩首示众,但梁中书却采取了另一种做法,暂时收押卢俊义和石秀,等到击退梁山军马后再审理此案,卢俊义和石秀的性命得以保全。
梁中书做事处处留有余地,是一种大智慧的体现,给别人留有余地,就等于给自己留了一条退路。所以在梁山人马攻破大名府后,并没有对梁中书痛下杀手,而是任其逃离大名府,所以梁中书及其一家老小才得以全身而退。
在小说中登场的所有官员中,梁中书的结局应该算是相当好的,没有像刘高、高廉等人那样落得个身死人亡的下场。或许,真的应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句老话。如果像梁中书这样的好人也遭到梁山好汉的杀害,恐怕就真的没天理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