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水浒凑齐108将后就不再招人入伙而是抓到俘虏就砍死?
这个问题的答案要从《水浒传》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中寻找。
《水浒传》在第二回开头写道:话说当时住持真人对洪太尉说道:“太尉不知,此殿中当初是祖老天师洞玄真人传下法符,嘱付道:‘此殿内镇锁着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单八个魔君在里面。上立石碑,凿着龙章凤篆天符,镇住在此。若还放他出世,必恼下方生灵。’如今太尉放他走了,怎生是好?”
这段文字中所叙述的“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单八个魔君”就是后来梁山的108个头领,因此小说《水浒传》在写完108个头领上梁山之后,就不再写其他头领入伙了。目的是为了呼应开头提到的“一百单八个魔君”。
为什么水浒凑齐108将后就不再招人入伙而是抓到俘虏就砍死?
小说《水浒传》是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文学作品,它为我们完整描绘了北宋徽宗时期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场景,而其中最让我们津津乐道、印象深刻的还是由宋江、卢俊义、武松、鲁智深等人组成的一百单八将。他们大多性格豪迈、行侠仗义,是当时绿林好汉的杰出代表。对于梁山好汉入伙过程的描写,我们发现全部位于七十一回以前,自从英雄排座次,凑满一百零八名以后,梁山头领的数量便再也没有增加过。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暗合开篇一百单八妖魔对于梁山好汉的数量和来历,作者早在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开篇就已经有过暗示了。洪太尉不听众人劝告,执意挖开“伏魔之殿”的石碑后,放走了镇在底下的妖魔。关于这些妖魔的具体情况,住持真人解释道:
此殿内镇锁着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单八个魔君在里面。上立石碑,凿着龙章凤篆天符,镇住在此。/若还放他出世,必恼下方生灵。
而根据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我们知道梁山好汉也是分为三十六天罡星和七十二地煞星,总共一百单八位。实际上,洪太尉放走的那一百单八名妖魔就是后来的一百单八位梁山好汉,二者是前生后世的关系。这也就决定了梁山好汉的数量不多不少,只能是一百单八位。
第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需要从《水浒传》全书来看,可以将其分为两大部分:七十一回为分水岭,之前为梁山好汉聚义阶段,之后则是向朝廷招安及其四处镇压农民起义的阶段。随着皇甫端在第七十回入伙梁山以后,梁山一百单八将得以全聚,规模达到极盛。而我们从《水浒传》书名来看,既然称之为“传”,那么全书必然要贯穿水泊梁山起源、发展、全盛、衰落和灭亡的整个过程。凑足一百零八名好汉标志着梁山已经达到全盛,再往后发展只能是越来越衰退了,而一个组织衰退的重要标志就是人员不增反降。因此,在七十一回后,作者便不再安排好汉入伙了,从侧面暗示梁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衰退之势已不可避免。
第三,由于客观现实条件所限首先,从梁山的承载能力来看,整个梁山水泊也不过是方圆八百里,而梁山鼎盛时期,头领和士兵已经有数万规模,这对于只靠劫掠财物,几乎没有其他财政来源的梁山组织来说是无疑压力是非常巨大的。因此,他们为了保证现有人员的权益,不会在轻易招人入伙了。
其次,从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来看,梁山一百单八将的分工是非常明确和细致的,基本已经涵盖军事、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再有人加入,将很难为他们安排工作。
最后,从之后的情节来看,梁山主要工作就是代表朝廷剿灭各处的农民起义,与之前的闯荡江湖完全不一样,性质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他们已经是北宋朝廷的代表,因此也就没有人再愿意投奔他们了。
另外,我要说的是,书中梁山好汉“抓到俘虏就砍死”的情况少之又少,只有极个别的人享受了这一待遇,例如刘梦龙和牛邦喜,并非普遍存在。
关注传统文化,解读经典名著,我三夢遊水,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一起成长~
为什么水浒凑齐108将后就不再招人入伙而是抓到俘虏就砍死?
作者为了凑齐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三十六加七十二正好一百零八位。多了就不在这天罡地煞之列,就不需要这么多人了。
为什么水浒凑齐108将后就不再招人入伙而是抓到俘虏就砍死?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水浒传》中梁山泊为什么凑齐了108人后就没有再扩招呢?我想主要有如下两点原因:
第一,编制满了《水浒传》一书很早就交代了,洪太尉打开伏魔殿,放走了108个妖魔。这就为整个事情的走向定下了调子,梁山上只能108个正式编制。
在108将编制之内的,历经磨难最终肯定会上梁山。而不是108将之列的即使先上了梁山也难免意外死亡。前者如林冲、徐宁、柴进等,后者如王伦、晁盖。
在梁山上凑满了108个好汉后,梁山老大宋江及时开始了排座次的工作,排座次后,梁山的人事工作基本处于冻结状态。
第二,梁山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排座次后,梁山开始了它的改制之路、转型之路。在挫败童贯、高俅等人的围剿后,朝廷意识到这股土匪已经成了气候,改缴为抚。
就这样,宋江带领众好汉回归到了朝廷的怀抱。也开始了为朝廷东征西讨,征辽国、剿田虎、王庆、灭方腊。
在这过程中,梁山也没少俘获地方的将领、好汉,但是都没有收编到自己的队伍中。因为此时,宋江众人是朝廷的队伍,代表朝廷东征西讨,对于战利品它们已经丧失了分配的权力。
尤其是武将这类的人才,如果收编到自己的麾下,难免会有拥兵自重之嫌。况且宋江没有权力给复绿封官许愿,所以自然,梁山好汉们就没有再增加了。
当然,也有例外,琼英就是其中一例,但是琼英加入梁山后也没有相应的编制,不过是作为干部家属而存在的。
正是基于这两点原因,才导致尽管有俘虏,梁山的队伍也没有增加!
本文由贡子曰原创回答,欢迎各位关注贡子曰,咱们一起聊聊水浒那些事!
为什么水浒凑齐108将后就不再招人入伙而是抓到俘虏就砍死?
领导的远见很重要!
这个问题,我们认真解读一下,其实对我们工作、生活可能还是有些指导意义的。
首先,身为梁山的领导,宋江、卢俊义、吴用等人,为什么没有预留编制?
水浒传,说的是108将。《水浒传》第二回就说到洪太尉执意挖开“伏魔之殿”的石碑后,放走了镇在底下的妖魔: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到了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梁山好汉也是分为三十六天罡星和七十二地煞星,总共一百单八位。这样对应起来了。
其实我之前也有想过,一个萝卜一个坑,你现在人就满了,后面怎么办?就像我们现在说的在单位,编制已经满了,后面就没得招人了?所以,关键还是梁山的领导,宋江、卢俊义、吴用等人没有远见,你现在人都已经满了,就是鼎盛时期了,后面就只有逃不出的盛极而衰的规律。
假如,我是梁山的老大,反正“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合计108将也是编的,我就继续编,后面还有20号小兄弟,或者更多小兄弟(反正地位比地煞星低一些),你就找个什么星辰、高山大河来编吧,我们合计128将、158将或199将,这样才齐全。这样多好!
你总不能说天下好汉就都在你这个方圆八百里的梁山泊吧。不然怎么还有王虎、田庆、方腊呢。
可能这些也是我自己瞎编,反正《水浒传》的后面我是看不下去,自己编好过原著了。当然原著这样写也是剧情需要,不可能写到水浒造反成功了。
至于刚才说的,对我们工作、生活的指导意义,比如说你是单位领导、公司老板,现在的情况好吗,很好,还有改进空间吗,肯定有。要始终向员工下属灌输这种理念。
又比如,你谈了个女朋友,她问你现在对她好到什么程度了,那肯定是非常好,95,96,99,但肯定不可能说已经好到100%,已经无改进空间了,你就答个好到99%,后面还可以无限提升到99.99999%也行吧。
【你对这个回答有什么见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特邀请大家关注翻倍小蚂蚁,贡献锐评!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什么水浒凑齐108将后就不再招人入伙而是抓到俘虏就砍死?
不能说不招人,小喽啰肯定还是要招的。只能说有名的没有了,或者领导班子岗位满额,后来的人进入不了领导班子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