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上一次天,到底能赚多少钱?
培养一名宇航员需要花费超过100亿人民币,大家都觉得,作为国宝级的宇航员,上一次太空赚的钱,肯定会超出大家想象,觉得收入和一线歌星一场演唱会的差不多,毕竟用命去探险。
宇航员的收入第一、美国宇航员工资
美国的NASA会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资历划分出GS1-GS15等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工资。
GS-1表示最低,每个月基本在2.3万美元左右,这个工资可能是航天局打杂的员工,比如保洁员或者扛水、保安等岗位。
GS-15表示最高,每个月工资在13.4万美元左右,这个最高等级不是上太空的宇航员,而是NASA办公室的大领导,负责NASA大方向的领导。
而上太空的宇航员工资等级是GS-12~GS-13以上,他们的每个月工资基本在6.5~10万美元左右,宇航员的工作经历、工龄、职位等因素,直接工资高低。
上面这个工资是地球工资,如果有太空任务,还会有太空工资和相应补贴,年薪超过100万人民币。
第二、俄罗斯宇航员的工资
俄罗斯宇航员的“地球工资”工资,平均每月1500-2500美元,人民币相当于1-1.7万左右,跟美国一比,差距非常大,连NASA里的保洁都比不过。
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竞争那么激烈,苏联一解体,经济衰退非常严重,老百姓失业率非常高,现在俄罗斯的总GDP都已经排不进前10了,而我们国家经过改革开放的几十年奋斗,GDP已经排到世界第二。
俄罗斯宇航员如果执行太空任务,可以额外获得每月2500美元“太空工资”,但是按照俄罗斯目前的情况,俄罗斯的航天事业发展非常缓慢,宇航员上太空的机会非常少。
第三、中国宇航员的工资
中国宇航员的工资跟美国宇航员的工资相比,中国宇航员的工资的确有一定差距,而中国宇航员都是军人出身,而且军衔不低,基本都是上校、少将军衔,而少将军衔享受副部的工资待遇。
对于宇航员工资的设定,不可能因为岗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而没有限制地拔高,还要考虑国民平均水平因素。
宇航员工资影响因素有职位、军衔、军龄等因素,而我国宇航员的工资都是保密的,在国际上也是中等水平,肯定不会低于俄罗斯宇航员的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提高,航天事业走到世界前列,我们宇航员的奖励和工资也会随之增加。
宇航员除了工资福利,还有其他福利由于宇航员都是军人身份,所以大家的基本工资都没有多大的差别,都是按照军衔、职务、军龄标准发放,而上天的宇航员还享受其他优质待遇。
第一、提前晋升
杨利伟在1988年获得中尉军衔,2003年飞上太空前是中校,2008年升为少将,只用20年的时间就晋升少将,这在军队来说是特别案例。
因为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位上天的宇航员,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为中国航天事业立下汗马功劳,属于特殊战功。
一般情况下,22岁从军校毕业,晋升到少将至少需要35~40年,这是理想的情况下,从军校毕业出来就是副连,而担任排、连、营、师、军级主管职务军官,需要任职最低3年,然后再考核,如果考核通过,正好又有空位,才可能晋升,如果没有空位,就只能等着。
而大部分的军官最后都处在正连或者副营,晋升无望选择转业,因为越往上面岗位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大。
能晋升为少将,不仅靠工作能力,还要看天时地利人和,而宇航员是特殊岗位,晋升比较顺利。
比如聂海胜2011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
费俊龙2011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
翟志刚、景海鹏、刘旺、张晓光、刘伯明也都是少将军衔,刘洋是中校军衔,王亚平是中校军衔,陈冬是上校军衔。
目前中国有8位少将军衔宇航员,而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位少将宇航员。
第二、立功受奖
宇航员完成航天伟大的事业时,肯定少不了受功,比如第一个上太空的杨利伟,回来之后获得“航天英雄”的荣誉称号,2018年又获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其他宇航员也获得“航天功勋勋章”、“英雄航天员”等荣誉称号,这些都是无上的荣誉,发再多的工资都比不上这份荣耀,因为可以从中获得自豪感和荣誉感。
第三、住房分配
宇航员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具有很高机密性,所以他们不用买房,可以统一住进航天城,住房由部队分配,就算转业之后,他们也会得到国家分配住房。
宇航员上不了太空,他们还可以在航天局工作,他们拥有宝贵的经验,可以从事很多相关的工作,为中国培养更多优秀宇航员,所以住房也不用担心。
第四、家属优待
宇航员的工作非常繁忙,很多时候很难照顾到家庭,所以宇航员的家属在教育、医疗、住房、交通都有优待。
比如2005年,宇航员聂海胜母亲脑淤血,国家为了解决他的后顾之忧,把他母亲接到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治疗,免除所有医疗费用,而且还有专属医护人员照顾。
部队还会对宇航员家属进行特招入伍,可以让家属从事文职工作,这样可以让家属和宇航员团聚,可以更好照顾家庭。
比如杨洪波的妻子现在在航天城,从事研制航天服的工作,费俊龙的妻子在航天工业医学研究所从事医学研究工作,聂海胜妻子在航天中心担任国家担任副研究员。
宇航员高薪的背后有无数危险,22名宇航员奉献给航天第一、杨利伟的“恐怖的26秒”
很多人只记得“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返回地球之后,获得一笔奖金,但却忘记杨利伟经历了“濒临死亡的26秒”,出舱时嘴巴都是血。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州5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无数老百姓看电视直播,当火箭上升到30多公里高度时,火箭和飞船急速抖动。
火箭几百吨高能燃料燃烧任射带来抖动,使火箭在上身过程中和飞船产生共振,这次共振差点要了他的命。
根据杨利伟自传《天地九重》描述,当时的共振以曲线变化的形式出现,而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会引起人体内脏共振,当时杨利伟感觉自己五脏六腑都快被震碎了。
因为之前没有美国和俄罗斯跟中国航天工作者说过,火箭上升的过程中会有共振的情况,所以在模拟训练的过程中,中国宇航员也没有接受过相关的训练,面对突发的共振,杨利伟靠军人的毅力挺过来的。
共振和6个G负荷度叠加在一起,对杨利伟来说是非常大的考验,这次共振持续26秒,当时整个航空只会大厅无比安静,大家目光一致看屏幕,大家都心里都有一个念头:“出现意外了”。
时间一秒一秒过去,突然火箭流罩打开,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照进来,杨利伟的眼睛动了一家,有人说了一声:“大家快看,利伟眨眼了,他还活着”,安静的指挥大厅瞬间活跃。
没有看过当时的直播,永远无法体会到那种激动和喜悦,而杨利伟进入太空后,看到太空的震撼画面,拿出笔写下一句话:“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
2003年10月16日,杨利伟接到地面指挥中心发出的返航命令,但返回过程中又出现了问题。
返回的过程中,航天器和和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航天器变得通红,温度非常的高。
航天器的防烧蚀层开始脱落,出现红白色的碎片,而且右边舷窗还出现一道裂痕,纹路不断乱大,杨利伟瞬间毛骨悚然。
还好最后航天器成功着陆,但着陆的巨大冲击力,把杨利伟被撞到一边,由于通信头戴耳机松弛,撞击导致位移,麦克风划破他嘴唇,出了不少血。
杨利伟第一次出舱时,嘴里有血,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又回到舱里处理伤口,当镜头对准他时,我们发现他的伤口已经处理过了,这就是杨利伟二次出舱的原因。
当时中国载人航天技术还不够成熟,杨利伟第一次升空,可以说冒着生命危险,回来之后也养身体几年。
杨利伟升空对中国载人航天有多大意义,如今中国神州14号也飞向了太空,如今的杨利伟主要工作是选拔人才和项目责任总指挥的工作。
第二、全球第一个在太空行走的宇航员,差点掉落在太空
1、1968年,苏联的“上升2号”宇宙飞船成功入轨后,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和另外一名宇航员进行太空行走准备工作。
当所有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列昂诺夫背上能够提供一个小时氧气的“生命支持系统”的背包,然后打开舱门,进入太空之中。
一开始非常顺利,列昂诺夫在离飞船5米左右距离活动12分钟,当他准备结束太空漫步回舱时,意外出现了。
列昂诺夫的宇航服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膨胀,宇航服体积变大,把他卡在舱门外,无法进入飞船。
而背包里的“生命支持系统”的氧气快用完了,如果不能及时进入飞船,他就会缺氧而死。
于是列昂诺夫赌一把,把宇航服里的部分氧气排出,宇航服变小了,但是巨大的压强差,让他心脏非常难受,体温不断升高,汗如雨下。
后来他接受采访表示:“平时很少出汗,但那天我的体重减了11斤,每只鞋子里面灌进了三升的汗水”。
列昂诺夫在太空外度过24分钟,那是他最接近的死亡的时刻,还好后面进入了飞船,而他的太空漫步,推动了全世界的“太空漫步”,中国的神舟12号出舱活动非常成功,列昂诺夫也有功劳。
第三、22名宇航员将生命奉献给航天
人类已经有22名宇航员在航天事故中丧生,为航天事业献出了生命。
1、1967年1月21日,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34号发射阵地上,格里索姆、怀特、查菲三名宇航员正在进行着一次实验,一开始实验非常的顺利,但进行到最后阶段,程序突然中断,指挥室里的电话传来舱内人员的呼叫声,当工作人员打开舱门时,三人早已被活活烧死。
事故的原因是电路短路产生的火花,快速引燃的充满纯氧的船舱,再加上舱门不易打开,防火措施差,三名宇航员就这样去世了。
2、1967年4月24日,苏联“联盟一号”返回地球过程中出现事故,宇航员科马洛夫牺牲。
在降落的最后阶段,飞船减压伞没能及时打开,“联盟一号”狠狠地摔下来,减压伞无法打开,飞船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太快了,科马洛夫想活命真的太难了,最后只剩下一点遗骸。
3、1971年6月30日,对接“礼炮一号”任务完成归来的“联盟11号”飞船顺利降落在哈萨克斯坦,本以为打开舱门迎接三名宇航员英雄,但打开舱门却是三具尸体。
事后通过调查,飞船进入大气层的过程中,返回舱和轨道分离的时候,返回舱压力阀被震动,破坏了密封,导致舱内气体泄漏。
而当时苏联设计的宇航服比较差,在舱内宇航员必须脱掉宇航服才能活动,舱内气体泄漏意外着宇航员暴露在真空中,3名宇航员无法呼吸氧气,再加上巨大压力差,最后痛苦去世。
4、1986年1月28日,美国7位宇航员乘坐“挑战者”号要进入太空,当火箭升空到73秒,飞到16000米高度时,“挑战者”号突然爆炸,火箭连同飞船直接爆炸,7位宇航员遇难。
事故原因是一个O型密封圈,因从来没有进行零度以下测试,火箭上升后,它在低温下失去膨胀性,导致泄漏事故。
5、2013年2月1日,美国的“哥伦比亚”号,在返回地球的途中,在德克萨斯州的上空直接解体,7名宇航员全部阵亡。
事后调查,调查人员怀疑是“哥伦比亚号”在起飞阶段掉了三块泡沫塑料板的原因,泡沫板脱落的过程中砸到了机体上的隔热材料,导致无法正常起到保护作用,飞机返回穿越大气层时产生高温,因为没有隔热材料的保护,高温下的机体逐渐融化,最后出现事故。
这22名宇航员牺牲,全部是在起飞、降落或者地面试验的阶段丧生,至今还从未有任何一名宇航员在地球轨道上牺牲,牺牲一名宇航员,对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
培养一名宇航员,需要花费多少钱?杨利伟曾经说过:如果说战斗机飞行员是用等量黄金堆起来的,那么宇航员就是用等量的钻石堆起来。
下面我们先来看下,培养一名战斗飞行员需要多少钱?
当一名学员通过飞行学院的选拔后,进入飞行学院参加飞行员的“三级五阶段”,三级指:院校、基地、部队,五阶段指:基础训练、校初机训练、高教机训练,改装训练、战术训练。
以前的“三级五阶段”完成需要10年时间,直到2016年缩减到5年完成。
5年之后从飞行学院毕业就是军官,所以飞行员没有士兵,都是军官,本科学历毕业是中尉副连级,研究所毕业是上尉正连级,博士毕业是少校副营级。
1986年年,空军有一份评估:培养一名合格的歼6飞行员,成本170万人民币,歼7成本200万,轰炸机6成本460万。
按照现在的价格,顶级飞行员的价值超过一架飞机,现在培养一名合格的三代机飞行员,成本不低于一个亿。
按照现在每年200小时的飞行时间来计算,现在的苏27飞行员,每年要花费1.3亿人民币,而且还不包括飞行员的工资、饮食、宿舍等保障。
所以军队流传一句话:“三个农民养个陆军,三个陆军养个海军,三个海军养个空军,三个空军工程师,养个空军飞行员”。
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顶级飞行员珍贵和稀缺,当年钱学森可以顺利回国,我们给了美国无法抗拒的筹码,那就是用15名俘虏的顶级飞行员换的,美国知道培养一名顶级飞行员,花费的时间、精力、金钱太多了。
而中国第一批宇航员是从空军歼、强击机飞行员选拔出来,经过预选、初选、复选、复查,最终选出12名预备宇航员,淘汰率高达99.99%,从飞行员选不仅可以解决成本,还可以缩短训练周期。
宇航员由等量钻石堆起来根据2019年的一份报告,以1克拉5万元的价格算,1克拉是0.2克,1公斤=1千克,等同于5000克拉,1公斤=2.5亿元。
按照航天员按65公斤来算,那么培养费用需要162.5亿,实际情况会有出入,可能费用可能不会这么高,不会低于100亿。
全球70亿人口,宇航员只有400人左右,基本集中在美国、中国、俄罗斯、英法、日、加拿大、巴西等国家,说明培养宇航员难度和价值。
花那么多钱培养一名宇航员上太空,有什么意义?第一、推动科学、工业技术的发展
很多人觉得花费那么多钱,培养一名宇航员不值得,大家可能觉得航天事业离我们很远,但是航天技术一直影响我们生活。
1、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表示:“我国1100多种新型材料中的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已应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比如卫星通讯导航、气象预报等。
大家知道中国高铁为何那么稳,立一枚硬币在窗边都不会倒吗?因为这里用到一种技术,这项技术的发明是因为杨利伟的“恐怖26秒”共振。
2003年,神州5号返回过程中,杨利伟经历剧烈震动,出舱是嘴角出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科学家在火箭上安装一个叫“变能蓄压器”装置,能够抑制振动,使火箭不再共振,后来这项技术被用到高铁上,使中国高铁能稳立硬币,成为世界最舒服、最安全的高铁。
2、比如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探月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带动了很多产业,比如卫星导航GPS,带动了超高强度和耐高温材料、新型计算机、遥控作业,如今的硅谷都是阿波罗登月的产物。
美国阿波罗登月衍生了3000多种应用技术,让美国领先世界的信息、生物、新材料等先进技术,这些都来自探月技术消化、优化和二次开发,让国家工业、科技得到更好发展。
第二、增强国家民族凝聚力和荣誉感
当初苏联是第一个国家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整个苏联百姓无比高兴和自豪,而美国的百姓一片哀怨。
二战前美国工业就是世界第一,而且还从德国拉来那么多科学家和研究成果,但却被苏联反超了,而苏联是二战主战场,但到头来,却被苏联抢先了,美国百姓觉得憋屈。
后来美国登月计划成功,而且连续上去几次,把苏联势头压下去,通过阿波罗登月,美国凝聚力更加强,百姓为国家付出也越来越多。
而我们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到着陆,全国老百姓都无比自豪,有非常强烈的荣誉感,而且航天事业发展,宇航员不断上太空,说明我们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提高,激发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写到最后: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宇航员无比稀缺和珍贵,而宇航员的工资并不能完全提现他们的价值,因为宇航员是军人,他们的基本工资基本是固定,他们为了上太空,帮助中国航天世界的发展,随时可以奉献自己生命,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军人。
宇航员上一次天,到底能赚多少钱?
谢邀。
成为一个宇航员,开着宇宙飞船遨游在无边的太空,体验着失重带来的快感,这无疑是令人十分向往的事情。但是,宇航员毕竟太少了,因此绝大多数人也只能想想而已了。
由于宇航员其工作的特殊性,宇航员必须具备健康强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渊博的知识,和对面突发事件处变不惊的应付能力。能成为这样的人才,无论对自己还自己的家族都是一件十分值得骄傲的事情。
这种万里挑一的人才,到底一个月能赚多少钱呀?
我们拿美国和俄罗斯举例,宇航员因为不是全年都在地球以外的地区出差,所以他们的工资分为地球工资和太空工资。
美国NASA的宇航员,在地球上每个月能赚6.5-15.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大概在45万到105万之间。资历越老,技术越好,经验越成熟的宇航员,能拿的工资就越高。
而一旦要去太空出差,那更是拿钱拿到手软,太空工资最高可达17万美元一个月,约为115万人民币。
俄罗斯宇航员相对来说就有点惨了。
没有太空任务的宇航员,每个月领到的地球工资只有1500-2500美元,约为1万-1.7万人民币。如果有太空任务,会有额外2500美元的出差补贴。
和美国宇航员相比,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呀!
我国的宇航员一般为军人出身,工资和军衔等挂钩,当然出太空任务时是有额外的补贴。
宇航员是一种高危职业,无论他们拿多少工资,对人类进步的贡献都是不可小视的 。每个宇航员都需要大家的尊敬,正式有了他们的付出,未来的人类才有可能真正的走出太空,指不定未来的人类去月球就像出门做公交车一样方便了,不是吗?
宇航员上一次天,到底能赚多少钱?
宇航员没有娱乐大明星待遇高!随着时代物质化,大家都比较关注薪资待遇问题。从职业角度看宇航员,非常高大上。中国给宇航员的薪水,主要由“地球工资”和“太空工资”两种激励方式构成。前往太空空间站工作待遇多一些,在地球期间工资少一些。在地球上工作月薪只有几千元,在太空工作月薪不超过5万。
相比中国,欧美宇航员的薪资要阔气些。他们的薪资待遇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除了地球与太空工资外,还有“月球工资”。如果前往月球的宇航员级别最高为14级,月薪可以达120万元人民币,一般性的宇航员年薪约为60万人民币左右。宇航员要想赚高工资,必须常时间在太空工作。但是航天医学家的建议,宇航员在太空健康工作时间3月为最佳。超时,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对于我们而言,成为宇航员就能成为豪。但是,对于宇航员而言,飞天任务与精神已经超越了自我和物质。
自20世纪中旬,人类迈入太空那一刻算起,宇航员这支队伍,全球不过那么区区520多人,他(她)们都是宇航事业中的特种尖兵,正在用生命为人类探索新的移民道路,他们飞天代表整个人类的文明。如果用金钱去评价,有点羞辱他们。
宇航员上一次天,到底能赚多少钱?
世界各国宇航员的工资其实都不是很高,上个世纪阿波罗15号的宇航员偷偷带了几百张邮票上月球,目的就是想把邮票带回来就进行拍卖大赚一笔,由此可见宇航员的工资其实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宇航员其实也是一种职业,所以宇航员的工资也是按月发的,平常如果没有任务就待在地球上,那么工资就是地球水平的工资,而宇航员到太空之后就会享受太空水平的工资,并且还有会额外补贴,所以说宇航员们赚的钱并不是按上太空的次数计算的。
目前工资最高的是美国宇航员,几十年前阿波罗计划登月的宇航员工资就达到了一万美元,这么多年美国宇航员的工资一直在稳步增长,目前为止美国宇航员地球工资为一个月6万到1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不到100万,太空工资一个月17万美元,也就是100多万人民币。
俄罗斯宇航员由于国家经济情况不太好,所以地球工资只有1500到2500美元,上太空的话是一个月5000美元。
我国的宇航员工资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大家更多的也只是猜测,但是作为万里挑一的宇航员,其社会地位和国家补贴肯定是非常高的。
目前人类还没有能力大规模进入太空,现在全世界上过天的宇航员估计还不到100个,普通人要想上太空的话起码还要等几十年才行,到时候太空旅行就常态化了。
宇航员上一次天,到底能赚多少钱?
按计划,神州十三号的宇航员在空间站工作6个月后,将于4月16号返回地球,目前三名宇航员正在做着离开空间站的准备工作,大家也都期待着我们的宇航员顺利的返回家园。
宇航员在太空工作,有着不可预知的风险,特别是在飞船升空和返回阶段更容易发生危险。宇航员发生的事故,绝大部分都是出现在这两个阶段。对于这种高风险的工作,人们普遍认为工资报酬一定非常高,因为毕竟宇航员的工作意义重大,冒着风险为人类开发宇宙有充当先行官。而这种既重要,又危险的工作,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的。
那么,宇航员的工资到底有多少呢?他们上一次太空,能赚到多少钱呢?
要是说起来,大家一定会大吃一惊,宇航员的工资并不是很高,甚至摸不到“高薪”的门槛。而他们每上一次太空,所得到的补助也是有限的。
美国的宇航员,在全世界的宇航员队伍中,工资算是最高的了,即便是这样,他们的宇航员的工资只有固定工资和NASA的补贴。在地面训练时,每月工资10万美元左右,如果有太空任务,会有5万美元的补贴,合起来就是15万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是在100万元的样子。如果是上太空的老资格宇航员,工资加补贴就会更高。
虽然这些工资看起来不低,但是美国人的收入普遍都比较高,宇航员的这些工资收入和一些真正的高薪行业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
俄罗斯的宇航员的月薪一般在1--2万美元左右,如果去太空执行任务,每月会有3万美元的补贴。如果单从工资收入上看,和美国相差很大,但是对在俄罗斯这样的国家的来说,也算是高工资了。
下面说说我们国家的宇航员的工资收入。
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起步较晚,比起美俄两国晚了几十年,对于宇航员的选拔也是从本世纪开始的。但是我们的发展迅速,到目前,我们已经有11位宇航员进入太空,而且后续梯队正在源源不断地补充进来,为开发更加广袤的宇宙做着充分准备。
其实,我国的宇航员的工资也不高,地面训练基本工资也就是1万元左右,如果有太空任务,可以得到4万元的补贴。再加上一些待遇政策,比如住房免费,日常饮食免费,如果折算成人民币,一年大约7、80万元左右。这样的工作收入,远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但是如果顺利地完成一次太空任务,回到地面,百万元的奖励还是能有的。特别是这一次三名宇航员在太空足足工作了半年之久,回来会,国家一定会给他们应有的奖励。
我国的宇航员,每个月1-2万元的基本工资,只是比普通的企业职工高一些,我国很多行业的工资,都不止这个数,更不能和大明星相比了。
对于我国的宇航员的工作水平,大家怎么看呢?
宇航员上一次天,到底能赚多少钱?
宇航员工资到底多少?上一次天又有多少酬劳?其实我们都想不到,看完真是大开眼界了!
宇航员是非常神圣而又伟大的职业,为人类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很多人认为能够一飞冲天的人,工资肯定是很高的,真实答案是,或许还没有明星多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太空充满了好奇,想要去天上看看那里究竟是什么样的景象,小时候仰望星空,就会充满了无限的遐想,觉得这个世界太神秘!为什么太阳、月亮、星星都会挂在天上,不掉下来呢?随着人类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今梦已成真
1961年前苏联的加加林,首次进入了太空,实现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载人航天,1969年人类又实现了登月梦想,阿姆斯特朗的个人一小步,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截止目前为止,已经有500多位宇航员到过了太空,发现那里原来是漆黑一片,俯瞰美丽的蓝色星球,令人惊叹造物主的伟大与神奇
万中无一的航天人才,工资究竟是多少?其实这个因人而异,每个国家也有不同的标准,但是国际标准基本分为两种,一种就是地球工资,另外一种是太空补贴,美国的宇航员基本上都已职业化,所以他们的工资是最高的,但是相比一线明星的收入还是相差甚远
世界最高航天员工资在美国:
在地球上的工资要比空间站相对少一些,美国宇航员在地面工作时,月薪大约为6.5万美元,飞往太空在空间站工作时薪酬也会高很多,毕竟风险也会更大一些,补贴能拿到17万美元,还会根据他们的资历,做出的贡献进行调整,每个人的薪资计算标准或许又不同,因为不是所有的宇航员都会执行同样的任务,所以工资也不是一个固定的标准,长期在太空执行任务的,肯定会比待在地面的宇航员高很多,这样换算下来,美国宇航员年收入还是能在几百万人民币了
每一个国家对飞往太空的宇航员,基本上都有很大的补贴,毕竟他们冒的风险也是很大的,比如美国的“挑战者号”刚升空72秒,就发生了解体爆炸,导致7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给他们再高的薪酬也是应该的,因为这是冒着生命的风险,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意义非常重大
长期待在太空也会给他们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宇宙中存在很多辐射,而且太空是微重力的环境,宇航员不需要着地就能行动,如此一来,就会让肌肉得不到锻炼,导致萎缩和骨丢失的现象,女性宇航员回来之后,短期内还不允许怀孕,就是怕辐射对身体产生了影响,生出畸形儿,落地时,宇航员也要地面救援人员抬着走,如果贸然行走,就会有骨折的风险,然后还需要经过四个月的康复训练期,相比他们神圣而又伟大的历史使命,谈工资又会显得有些狭隘
航天员的选拔非常严格,身体、心理、学历都需要过关,航天员需要从最优秀的飞行员选拔而来,所以他们的各方面素质都要优于一般的飞行员,在还没有去往太空时,就需要接受高强度的训练,身体素质过关了,还需要拥有生物学、物理学、数学的本科学历,如果你拥有更高的学历,还会优先录取
相比其他职业,航天员的历史使命更为神圣,他们需要探索宇宙,了解人类的处境,完成各种科学实验,需要研究太空的环境,微重力的材料制备,因为基础材料的研究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需要发展出高端的制造业,国家的经济才能腾飞,不落于人后,所以花费巨资去太空搞科研是值得的
航天员不但需要优良的身体素质,还需要对宇宙飞船有熟练的操作技能,不能有半点马虎,数理化知识尤为重要,在太空遇到突发事件时,还要沉着冷静,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枯燥单调的太空生活还要耐得住寂寞,能够调控自己的情绪,所以航天人员都是万中无一的精英
根据一些媒体的资料显示,中国航天员的基础工资约有一万多元,补贴高的时候可以达到四五万,年收入大约50万左右
三个航天大国之中,俄罗斯的工资又有不同,没有什么特殊任务,待在地面时工资大约为1500至2500美元,差不多就是一万多两万不到的人民币左右,执行太空任务时,会有2500美元的补贴
最后总结:通过对比宇航员的工资,比起那些明星要少很多,但是他们做出的贡献不是明星可比拟的,具有重大意义,有一些还成为了航天的先驱者,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就是因为一次次的失败,才能获取成功,所以不单单只能用金钱去衡量它们创造出的价值,航天员肩负全人类的历史使命,是一个国家的国宝,民族的英雄,人民的期望,不畏生死,奔向遥远的太空,这份精神再多的金钱也换不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