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月工资4500,老婆月工资2100,两个人都有社保,有一个男孩,是先买房,还是先买车?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因为我们夫妻两人正好是4500+2100=6600元。
我在六线农村,家有良田3亩,猪羊5头,鸡鸭10只。但是我们早就不种地了,因为种地辛苦又没钱,一年到头含辛茹苦只有五六千,还不如工厂上班一个月多。
于是我们去了工厂上班,我们那儿去工厂上班特容易,因为很多年轻人都去北上广打工吃苦去了,像我这样特立独行的人就反其道而行之,结果在当地找工作特容易。
我的工厂老板是温州人,平时不在厂里,而我是工厂车间主任,工资4500,在当地是高收入阶层,基本是我说了算,我用手段把我老婆弄进了厂,做个行政混混日子,工资2100还能每天提前回家带孩子洗衣做饭。我跟我老婆是我们是高收入人群,要回馈社会,家里请个保姆花不了几百,还能解决就业。但是我老婆是个敬业吃苦节俭的人,就不了了之,此处不表。
再说钱和买房买车的事。我4500扣掉一点点四险一金而且没有个人所得税,所以实际到手很多,有4300元,我老婆到手2000元,加起来6300元。我们以前从来每见过那么多的钱,于是六部舍得花,除了每月必要水电开销,偶尔拼多多几件衣服鞋子,孩子都是免费教育,粮食蔬菜都是自家种的,肉鸡鸭鱼肉蛋则都是自家的,感觉钱都花不出去,于是就全部存起来,一年能存7万元,不知不觉就存了五六十万。
我们那儿房价不高,3000元每平,我一口气就能买200平,还不带贷款。但是我也是个勤俭的人,觉得买这么大的豪宅完全每必要,而且我本来就有三上三下的400平米的独栋别墅,根本就住不完。后来我就买了个150平的小三室两厅两卫的电梯房,再好好的装修了一下。
后来我和我老婆两人的工资又加了点,而且我是车间主任,多少有点权力捞外快,比如我让修设备的花5000开个发票8000元,我赚3000回扣,温州老板远在天边根本就没精力研究这种小钱,他是赚大钱的人,温州老板喜欢到上海炒房,两套房子一买一卖就赚千万元,然后再花天酒地,不会来这个六线小镇。这么一来我们轻轻松松一年存10万多。
房子的事情搞定了,接下来我就要考虑买车了。由于我们村里现在也通电了,也有网络了,所以我考虑要买电动汽车,因为在上海打工的老家朋友都说上海有两家很好的电动汽车公司,一家是纯国产品牌叫什么蔚来汽车,一家是一个外国的叫什么斯拉,但是这两个都是高端品牌,而我又是个低调节俭的人,所以我打算买比亚迪。等老家打工的人回来后,我打算请他们坐我的别兜风!
老公月工资4500,老婆月工资2100,两个人都有社保,有一个男孩,是先买房,还是先买车?
先租一个小房子,好好工作,好好攒钱。
若不是很急着跑路,不要太急地买车。车是一个低值易耗品,先骑电动车也行。
等到攒够了一定的钱之后,先交预付买套房,把户口事情办好,也为了孩子上学,也是一般正常人的过家之道。
我的建议,不知符合不符合你们的想法?
老公月工资4500,老婆月工资2100,两个人都有社保,有一个男孩,是先买房,还是先买车?
老公月工资4500元,老婆工资21O0元,二个人都有社保,有一个男孩,是先买房,还是先买车?我想,应该要先买房子,房子是必须品,还有一个男孩,更要考虑考虑房子,车子可买可不买,买了车子,一年要化费多少资金,用这笔资金,就是可以经常包车子,到经济真正富裕了再买车不迟,这是我的想法,望老师网友们指教了。
老公月工资4500,老婆月工资2100,两个人都有社保,有一个男孩,是先买房,还是先买车?
买车毕竟车便宜,房子贵房子下来还得装修。等以后有钱在买不迟,现在房价基本不涨了。
老公月工资4500,老婆月工资2100,两个人都有社保,有一个男孩,是先买房,还是先买车?
一般人觉得两夫妻六七千块钱一个月好像钱不少,实际上很不经用。各地的生活水平不一样,要看在哪里生活,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是在北上广深,能活着喘气就已经不错了;如果是在新一线城市,能租个房子住住就已经很好了;如果是在普通的乡村里,那么在自己的宅基地上造几间房子,过过生活是可以了好像,至于买车什么的就不要想了,就算白送一辆汽车,汽油费、保险费、修理费也付不起,还是买自行车、电瓶车比较现实。
老公月工资4500,老婆月工资2100,两个人都有社保,有一个男孩,是先买房,还是先买车?
建议早买房吧。我是在二线城市的小县城,是旅游县,房价和物价都偏高。13年买房时,3万存款,两人工资加起来都不到4000。当时脑子一热,看完房直接交了2万定金再去筹首付的钱。91平,月供2400,还10年。这么些年,工资都在上升,还一边搞些小投资,一边还首付和装修的钱。到现在不也过来了吗?现在的人靠存钱买房真的,可能一辈子也买不起房。当时买的房价3200吧,现在至少6000以上了,如果当时不是头脑发热一时冲动,可能到现在还在租房度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