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事,是你到了厦门才知道的呢?

来了厦门才知道的事情很多:

1,厦门的一年四季里没有包含冬天。1月往往是厦门最冷的一个月,月平均气温在12.7℃左右。一件羊毛衫加一件厚的外套再加一条围巾就可以过冬了。偶尔也有寒流一类的时候,一般在0一5度左右。由于海风的原因会感觉比较冷。厦门的气候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像娃娃脸,说变就变。建议包里备把折叠伞,看着是晴天,说不一定一会儿就下雨了。建议再备条围巾,厦门的风很大,围巾可以保暖脖子,同时也让你看起来更有气质。2,厦门的饮食很清淡。厦门人也吃辣椒,叫甜辣酱。绝不是长沙、成都、重庆的那种口味。这里的海鲜做法不是清蒸就是煮酱油水。厦门人喜欢喝汤,去参加宴席,至少能喝上三道汤。去本地人家里做客,汤也是必有的。厦门的特色小吃沙茶面、面线糊、大肠血、土笋冻等等,在厦门的八市就可以吃到,不贵还正宗。厦门人喜爱喝茶,尤其是喜欢功夫茶。家家都有茶具,没事就自己一家人泡茶,朋友来了,也是以茶待客,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厦门人的心态同静置的清茶般心清气静,恬淡安宁。他们小富即安,易于满足。不像北上广那么排外。4,厦门人爱拜拜,有请佛,也有吃素的习惯。厦门的大街小巷宫庙无数。厦门香火最旺的寺庙是南普陀寺,在厦门大学隔壁。有一个大悲殿专门供奉观音菩萨。厦门最大的寺庙是海沧的青礁慈济祖宫,在海沧区,主要供奉保生大帝。厦门人都是初一、十五拜拜,做生意的人是初二、十六拜拜。5,厦门的筼筜湖原来叫筼筜港,原来是跟外海相通的,填海之后面积缩小了,才叫筼筜湖,湖里不是淡水哦。筼字正确的读音是yun。6,作为鼓浪屿的最高峰,日光岩名声显赫,但是,鼓浪屿笔山公园上,由几块天然岩石,无意间累积起来的小堡,是仅次于日光岩的第二高地,民间俗称“月光岩”却不收门票。月光岩的附近有许多历史风貌建筑:汇丰银行公馆旧址、春草堂、观彩楼、林文庆别墅等等。7,中国第一所幼儿园在鼓浪屿。清朝末年,英国基督教长老公会牧师韦玉振到鼓浪屿传教时,夫人韦爱丽随同前来于1898年在鼓浪屿鼓新路,创办家庭式幼稚班“怜儿班”,这便是后来的怀德幼稚园,也就是如今的鼓浪屿日光幼儿园。在鼓浪屿上闲逛,你仔细观察下就会发现鼓浪屿岛上的道路有近1/3的路名以省市地名命名。如:福建路、泉州路、漳州路……8,厦门最大的公园不是白鹭洲公园,也不是五缘湾湿地公园,而是厦门的环岛路。环岛路被称为是厦门最大的公园一国家海洋公园。它南起厦门大学海滨浴场,沿环岛路向北延伸至观音山沙滩北侧及五缘湾(含五缘湾湿地公园)西侧边界为环岛路外侧,包括东部部分海域。9,厦门是国内少有不以村为命名的地方之一,比如钟宅社、安兜社、坂上社、江头社等,如果来到厦门,千万不要去追问一句,这里的村子在哪里,如果是“社”字命名的地方,大概就是你要前往的目的地了。10,厦门的春节非常冷清,厦门最热闹的节日是中秋节。这里有中秋博饼活动,据说当年是郑成功驻守厦门的时候流传下来的,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博饼不是饼,是一种中秋节才有的骰子游戏,之前赢了的人有月饼吃,所以就叫这名了,你要是中秋的时候来厦门,就会发现全城都充斥着骰子撞碗发出的清脆响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有哪些事,是你到了厦门才知道的呢?

1:本地人基本不去鼓浪屿,除非陪同亲戚朋友。

2:厦门的房价超级贵。

3:来了厦门才知道两岸这么近,从厦门可以看到小金门。

4:厦门的公交车,岛内是1块钱,出岛是2块钱。

5:鼓浪屿整个岛上只能步行,所以要带一双好穿的鞋,别带高跟鞋。

6:去鼓浪屿还分本地人和外地人买票区,外地人就要花几块钱坐公交车去别的地方买。

7:厦门很多的的士都是拖,容易被骗去吃海鲜。

8:坐飞机去厦门的时候,快到站的时候,风景特别好看,一堆红房子真的特别惊艳。

9: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句话来形容鼓浪屿最适合了。

10:曾厝垵是全国各地都有的那种特产小吃一条街。这里充满了文艺范。

11:来厦门,花露水是必备的,不要小瞧厦门的蚊子。

12:厦门是一个很包容的城市,交通便利,风景优美,城市小但精致,细节都很耐品,要文艺有文艺,要粗俗有粗俗,有各地的美食,并且厦门人不排外。

13:厦门大学特别的漂亮,不愧是全国最美的大学,简直就是拍照圣地。进入厦大要提前预约,排队进去的人很多。

14:南普陀寺的香火特别旺,这里不卖香烛,门口放有香,游人可以自愿取上一支,寄托一下心愿。

15:南普陀寺的素饼很好吃,有很多种口味。登上五老峰可以俯瞰厦门全景。

16:芙蓉隧道里面全是涂鸦,是学生才华凝聚的地方,每一幅涂鸦都很有意义,让人感觉到厦大的学生很有才华。

17:厦门的工资并不高,很多在厦门打工的都是给房东打工。

18:在厦门,真的可以感受飞机从自己头顶上降落。

19:厦门的美食很多,乌茶面、花生汤、烧肉粽、蚵仔煎、土笋冻、厦门馅饼等等。

20:厦门这个城市特别的干净,干净到让你不好意思扔垃圾。

有哪些事,是你到了厦门才知道的呢?

厦门的市容优于三亚,会展中心那边闲情雅致,海滨城市味道浓郁我。普救寺静雅惬意,向善拜佛,加上邻居厦大的书香气息,有种天使般的快乐存在感。

很多人会特意安排在鼓浪屿吃海鲜,经历以后才知道那叫一个坑顾客。店主调包很娴熟,只有在吃饭的时候才发现不是你当时买的东西。所以在厦门,不能在鼓浪屿买买买。

有哪些事,是你到了厦门才知道的呢?

在厦门待久了,你会发现这四个现象。第一,大龄未婚女性很多。之前有个排名说厦门大龄未婚女性数量全国排名第一。你如果在这座城市待久了会发现果真是这样,不管外地还是本地。让人奇怪的是,她们很多条件都非常优秀,其中不乏自己买车买房,有的甚至自己开了公司。周末可以去中山公园相亲角看下,上面很多高质量女性,而且对另一半要求还不低。第二,鼓浪屿是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都吸引很多游客来这里旅游。可是本地人都很少去,除了住在岛上的居民以及一些外地来厦门旅游,本地人带过去做向导的,他们几乎不爱去鼓浪屿。有的厦门本地人几年几十年都还没去过鼓浪屿。第三,厦门分岛内和岛外。可是这里区域泾渭分明,岛外去岛内说是去厦门,岛内出岛说是下去同安集美等。而且各区之间也存在鄙视链,现在还有,以前内卷十分严重,这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第四,厦门的交通非常便捷,十分便民,在全国可以排第一不过分。地铁各区都可以涉及到。brt,隧道,大桥以及邮轮客运码头可以说不管你去哪个区,都是半小时之内可以到达,而且收费很合理。特别是海上地铁,还作为很多外地游客的体验打卡

有哪些事,是你到了厦门才知道的呢?

1、厦门房价不比北京五环外的便宜。

2、遇到闽C车要提高注意力。

3、没去厦门觉得遗憾,去了觉得更遗憾。

4、厦门有一个SM广场。

5、“厦门西”“厦门湾”都不在厦门。

6、外来人口占比最多的城市是深圳,其次是厦门。

7、海底隧道看不到海。

8、公交出岛外就价格不同了。

9、机场就在市区 零距离。

10、厦门小孩真的很喜欢台风。

11、厦门是移民城市,虽然外地人很多,但都很nice,我也去过好多城市,感觉厦门比较文明礼貌。

12、政府的公共效率很高,办事容易且快速。

13、厦门不是福建的省会,福州才是!

14、一座留不住年轻人的城市。

15、高颜值的花园旅游城市。

16、出租车司机多为江西和河南。

17、厦门高房价高房租,低工资,真太厉害了,年轻人一点生存空间都没有,当然,要加上外来的三个字,很重要!要考的!

18、因为本地年轻人好多都不用工作,每天泡在咖啡馆或者茶饮厅里就好了,很爽的!

19、厦门很小,很集中,思明区比较繁华。

20、厦门很好,就是留不住外面的人,消费偏高,收入一般,城中村去年拆了一批之后岛内单间基本一千起,除了有点底子的,年轻人想在厦门岛买房基本没戏。

21、浯屿是漳州龙海的。

22、公交车司机都是赛车手出身。

23、日常拐弯的时候可以感受到有两个轮子悬空。。

24、地级市却有自己的航空公司。

25、公园多是真的。

26、一座挑游客的城市。

27、厦门大学不是一个景点。

28、厦门植物园很大。

29、八市是一个海鲜市场,有很多海鲜加工店,可以自己买了海鲜拿去店里加工。

30、演武大桥上设置了观景台,可以看日落。

31、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写得真好!

32、厦门,一个光听名字就很浪漫的城市!!!

33、买菜可以用朴朴,可以去八市,随时随地可以去看海。

34、厦门的海蓝不蓝取决于天气。

35、厦门人普遍家里都拜佛,比较随缘善良,外地定居下来的朋友也会被影响,最终变成真正的厦门人。

36、厦门大桥是全国第一座跨海大桥。

37、一座富豪超级多的城市。

38、土笋冻姜母鸭面线糊同安封肉,厦门好吃的还是很多的。想要感受十几年前的鼓浪屿,可以早早起床,寂静的小路是儿时的回忆。

39、厦门虽然冬天温度高,但是湿度大,冷起来穿再多都没用的。

40、厦门并不是一个被神化的城市,小编是从一个游客的角度来看待厦门的,但是厦门一直都不是像西安成都那样的旅游城市,如果你在厦门住一段时间你就会感觉到厦门的与众不同了,厦门很干净,鼓浪屿是一个很有情调的地方,在厦门,天气晴朗的时候能看到湛蓝的天空,夜晚能看到一轮明月,这是国内大部分一线二线城市感受不到的,厦门的生活节奏比较慢,还是很惬意的。

41、浯屿是龙海的,不是厦门的。

42、街边的芒果可以吃的,我试过。

43、厦门还有一种全世界独有的神木:塞林木。

44、当你口渴了想喝茶了,只要见到有人在泡茶,不用管你认识不认识,大大方方坐上去,主人就会一杯茶给你:笑年,拎得(少年,喝茶)。

45、大海 店铺 绿化 美食 虽然不足以概括为厦门的全部 但它们承载了我在厦门快乐的全部。

有哪些事,是你到了厦门才知道的呢?

1,厦门为什么叫“厦门”?关于这个地名由来,至今仍然众说纷纭。谁也说服不了谁。

2,厦门岛的岸线曾经是曲曲折折的,不断地填海造地之后,如今从地图上来看,厦门岛已成一个球形。很多地方原来在海里。会展中心一带曾在海里;老城区有个浮屿地名,那里也曾经在海里;筼筜湖,曾经是筼筜港。

3,厦门到金门,最近的地方只有1800米(角屿到马山)。在环岛路上溜达,手机网络有时会自动转换为台湾那边的移动网络。

4,环岛路,并不环岛。

5,东渡,在厦门岛西岸

6,珍珠湾和珍珠无关,是“曾厝垵”的转音。

7,SM,是商场。

8,土笋冻,对于有些人来说,好像看起来很可怕。别怕,很好吃。

9,很多人,也许是多数人,来厦门、鼓浪屿,并不是为了体验厦门、体验鼓浪屿,而是为了体验奶茶。

10,厦门曾经是一个小城市,但如果现在还认为厦门是小城市,那就是一种错觉。实际上,按照建成区的面积排名,厦门在福建为最大城市,在全国也排名前列。比如,一般来说,多数人都会感觉长沙大于厦门吧,但按照建成区排名,长沙其实在厦门之后。

11,沙坡尾已成网红,那么沙坡头呢?在宁夏?以前厦门真的有个沙坡头,不过,这个地名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城市改造的时候,就消失了。当时,在民族路、大学路和堤岸工程的建设中,原有的沙坡头渔港因设施陈旧、面积狭小遭到废弃,并被填埋。

12,厦门房价很高,然而,倒退一百年,厦门的房价如何呢?1930年代——还排名全国第二呢?只能说,这真是一个奇葩现象。

13,外来人口占比最多的城市是深圳,其次是厦门。此外,在厦门户籍人口中,尤其是在城区,“新厦门人”占了绝大多数。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现象11存在。

14,基于13,所以,厦门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移民城市。所以,在包容度这方面,厦门和深圳,很是相似。当然,厦门人——出门旅游超过五天,就开始念叨“还是厦门好”——的厦门人,没有深圳人那么拼。这个城市,厦门人自己住着,感觉舒服,很多人来了,也感觉,挺舒服的。比如,网上有个上海老哥感慨:

15,从表面上看起来,厦门是一个咖啡文化很发达的城市,有非官方数据称:厦门是人均咖啡馆最多的城市,或许的确如此。实际上,厦门茶风更浓,不过,大家一般都是在家里、公司里喝茶。

16,成都有坝坝茶,其实厦门也有。金榜公园有露天茶座,成都的朋友来了之后,说:“这就是厦门坝坝茶嘛。”

17,暂且不论咖啡馆密度,厦门大概是人均公园最多的城市。还有很多地方,比如环岛路、比如杏林湾沿岸,都有大片的绿地等公共空间,虽无公园之名,但有公园之实。这样的公共空间很多,应该是让厦门刷出宜居度的一大原因。

18,厦门有什么优势?——厦门没什么优势。创业环境不如北京、杭州,教育水平不如武汉、南京,自然山水不比桂林、拉萨,城建水平不如上海,医疗水平在省内大概也是不如福州……厦门很有优势。厦门的优势在于,这是一个各方面比较均衡的城市。是的,论单项,总有很多城市强于厦门,甚至碾轧厦门;但是,如果寻找一个兼具经济不错、教育不错、气候舒服空气也比较干净等特点的城市。这样的城市,很少,厦门恰恰是一个。

19,常用的一句形容闽南人的话是“爱拼才会赢”,但是,若是我们把厦门看做一个人,把泉州看做另一个人,那么,一个常见的现象是,泉州负责“拼”,厦门负责“赢”。比如,很多泉州企业的总部,到厦门了。哎,这一点,让许多泉州人民,感到愤愤不平。孩子长大了,就成厦门的了。

20,以前,真的只有岛内才是“厦门”,岛内的人出去办事,比如去了同安,同安那边会说“你们厦门……”,现在,跨岛发展让岛外很多地方前景可观,不过,速度还是有点慢。比如,厦门的集美新城、成都的天府新区,几乎同时起步,但是速度可是大不一样。

21,有些路名,属于工程名,非正式名称,比如“市府大道”,它在地图上并不存在,然而厦门人都很清楚,市府大道在哪里。

22,厦门的“根”,其实在龙海。明末,月港(今龙海境内)崛起,为东方大港,兴盛一时,但由于月港作为港口的条件不佳等原因,月港贸易转移到了厦门港,令厦门做为一个贸易城市一跃而起。之前,虽有“厦门城”,即中左所所城,但那只是一个要塞,就和镇海卫、高浦城(今厦门杏林境内)一样,与“城市”无关。

23,厦门是华侨文化最为显著的城市,其他城市,如广州、泉州、福州等,虽然也都是侨乡,但也都有着更为深厚的主流历史,华侨文化只是支脉,但厦门,几乎完全是由华侨之力而转型为一个现代城市,如中山路等骑楼老街、鼓浪屿上的老别墅,再如厦大、集大、双十中学……几乎皆出自华侨之力。

24,一个历史梗——“葡萄牙”诞生在厦门。为什么?“葡萄牙”的原文是Portugal,音译当为“葡萄干”嘛!为何是“牙”不是“干”,哇嘎哩贡,你用厦门话念一下?明末,来华传教士利玛窦曾把Portugal翻译为“波尔杜葛尔”,以官话发音来说,这个翻译很准确。晚清,来厦传教士雅裨理协助“正眼看世界”的徐继畬创作《瀛寰志略》,由于雅裨理讲的中国话是厦门话而非官话,“Portugal”的音译,即成了“葡萄牙”。徐继畬采用了雅裨理的翻译,也将“波尔杜葛尔”一并附于书中。久之,“波尔杜葛尔”因佶屈聱牙,渐被国人摒弃,“葡萄牙”琅琅上口,很自然地沿用了下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