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灵通为什么会退市?
90年代是个神奇的年代,工资没多少,家里装个固定电话要好几千块!
那时候,我家在县城,安了个固定电话,花了5000块钱。而农村更贵,要7000块。更神奇的是,有个好玩的电话号码叫做169,有声音很嗲很好听的小姐姐和你说话,就是电话费价格挺贵!还有人记得这个号码的嘛?
90后期开始普通人也开始拥有手机,先不说买个手机的价钱,那个双向收费政策就把人雷得不轻啊。打移动电话要交钱,接移动电话也要交钱。没点经济实力的,真养不起这玩意儿。
当时打固定电话资费便宜,但是电话是固定在那里的,没手机,要打电话只能到街上用小店的电话或者用201,300电话卡打电话。
所以,在王菲那英唱相约九八的那一年,浙江余杭率先开通了一种叫做小灵通的神器。月租费20元,话费2毛钱一分钟,更重要的是,这玩意是无线的!
而提供小灵通设备的公司叫做UT斯达康,老总是个大胡子,名字叫做吴鹰。借助小灵通的遍地开花,吴鹰的身价也是水涨船高。看看下面这个图,能把胳膊同时搭在两位马首富肩膀上,天下还有谁?
虽然信号有时候不好,但是,小灵通毕竟帮人们解决了通信的大问题,价格便宜,人人都能用得起。
于是,从1998年开始,小灵通开始在神州大地遍地开花。
到2002年,已经有200多个地市开通,用户超过600万。到2004年3月,小灵通用户4700万。到2006年8月,小灵通用户9300万。我的前女友就是那时候买了个小灵通,到现在号码我还记着呢。
小灵通为什么价格这么亲民呢?原来,小灵通是一种无线市话手机,采用微蜂窝技术,将用户端接入本地固话网。所以,小灵通实际上是市话的延伸,后台的交换机这些都是原来的市话交换机,只是把原来的固定电话机拉根线的方式变成了无线市话手机这种方式,所以设备投资相对于移动电话要便宜许多,价格也就喜人。所以当时大家都很喜欢用小灵通,商家销售火爆。
有一个时期即使有的人买起手机了,也没放弃小灵通。而是把手机和小灵通两个都带着,能打小灵通的地方,就打小灵通。小灵通没信号了,才用手机。
而小灵通的信号弱,经常会有不灵通的情况。“手持小灵通,站在风雨中,左手换右手,就是打不通!”就是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
后来,电信管理部门要求小灵通退市。理由是,小灵通是一种过时的技术,小灵通的存在,阻碍了移动电话的发展和普及,同时占据了宝贵的无线电频谱资源。所以上级要求小灵通退市,与此同时移动电话资费下调。
所以,从1998年走向市场,到2014年全部退出,小灵通一共运营了16年。说真的,我自己就曾经是一个小灵通用户,很喜欢用小灵通的。
小灵通手机充电容易,一次充电能用好久,后来发短信也可以,在那些年,确实是人们的好伙伴!小灵通虽然已成历史,但是我还是很怀念拿着小灵通打电话的青春岁月。想念小灵通!
就写到这里吧。
文字原创,配图来自公共网络,侵删。
小灵通为什么会退市?
小灵通的退市很悲壮!是各个电信大佬联合绞杀的必然结果!小灵通从1996年的技术考察期到2011年完全退市的15年间,是中国电信业发展最迅速的15年!而小灵通几乎是以“私生子”的身份挣扎了这么多年!
咱们先说说为什么会有“小灵通”这种落后的通讯方式!
90年代末,中国的电信行业经过整合和分裂,出现了四大电信巨头,分别是负责固话和宽带业务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负责移动业务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
虽然分好了家!但是,傻子都知道,未来一定是移动通信的天下!所以电信方面就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在无法获得GSM牌照的情况下,余杭电信引进了日本PHS技术,就是后来的小灵通!
也就是说,小灵通是无照经营的!但是毕竟都是父亲的儿子,老父亲可能也觉得分家有点欠考虑,所以在2000年给小灵通定性为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就这样,小灵通在没有牌照的情况下,开始了自己的野蛮扩张!
小灵通之所以可以野蛮扩张主要是极其简单的技术改造和超乎想象的组网成本!因为PHS根本不需要组网,它可以直接嫁接在固话网络上。也就是说,有固话的地方就有小灵通!简单点说,在电话线上加个天线就可以了!
当然了,营销方面也是功不可没!由于没有牌照,不会获得国家统筹发展的机会,所以各地的发展速度和策略也不一样!我们这里多多少少有点忽悠营销的味道。除了价格低,甚至还打出了绿色、健康、低辐射的牌,甚至还出现了缪传,说是在日本的医院里,只允许使用小灵通!
价格方面就不用多说了!在GSM双向收费的时代,小灵通单向收费,话费只有2毛,而且一路向下杀向价格战的脚底板!从2毛到1毛,从1000分钟包月,到3000分钟包月,到最后的不限时包月!
就这样一直到2009年,此时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合并,获得了经营移动业务的资格。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营运商在09年年初获得了3G牌照,小灵通在运营商眼中瞬间就变成了人人讨厌的小流氓!这么便宜的资费,让三个大佬怎么赚钱?
小灵通的用户数量最高时出现在2007年左右,大约9700万!怎么把这近一亿的“低端”用户转化为“3G高端”用户,各地可谓是绞尽了脑汁!
首先,立即停止新用户办理,立即停止新优惠套餐办理,从欠费停号变成欠费销号等等!还有一些地方性的转网政策,有些还是很吸引人的。比如,小灵通的转网用户可以申请很优惠的套餐,旧机可以折抵话费或者现金!我记得我们这里用小灵通还可以换到三连豹子号。
总之为了绞杀剩余的小灵通,各种五花八门的招数都用尽了!就这么狠的招,运营商还是花了三四年的时间才完成转网和退网的工作!
一直到2011年,他们终于可以骄傲的宣布,小灵通正式完成退市,一个时代结束了!
小灵通为什么会退市?
看下面这张图,这位左手“压着”马云,右手“压着”马化腾的神秘人到底是谁?其实他就是被誉为“小灵通之父”的吴鹰。
小灵通鼎盛时期有多厉害?相信从图片中就能看出来,但却没几个人知道,小灵通为什么后来销声匿迹了?
下面就好好聊聊小灵通的浮沉史。
电信陷入困局,徐福新前往日本寻求突破点20世纪末期,中国移动跟电信开始“分家”,但移动手里有无线通信业务,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然而电信呢?
当时的电信只有固网业务,缺乏业绩增长点,而且又迟迟拿不到无线通信牌照,所以“分家”后的电信就陷入了僵局。
看着移动凭借无线通信业务赚得盆满钵满,电信这边也在思考如何破局,这就不得不提到浙江电信下属的余杭电信局局长徐福新了。
徐福新正在忧愁之际,偶然间看到了日本在搞流动市话(PHS)的消息,他的灵感瞬间涌入脑海,是不是把流动市话技术嫁接到固话上,再背靠国内发达的网络布局,这样岂不是既能跟移动手机搭边,又跟固话有关联?
没过多久,徐福新就前往日本考察PHS项目,考察完后,徐福新更加坚定了当初的理念,简单的说,这项技术能让固话从“有线”到“无线”,用的也是固话权限,反正当时电信也没拿到无线通信权限。
怀着激动的心情,徐福新回国后开始大力推广他的想法,结果没人看好他,或者说没人看好“固话延伸”项目,因为相比于移动的3G来讲,固话延伸显得很落伍,根本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徐福新即便相信此法能助电信走出不一样的路,但还是败给了现实。
吴鹰(UT斯达康创始人)将小灵通推到了巅峰就在徐福新一筹莫展之际,吴鹰出现了。
UT斯达康虽然是一家成立不久的通信领域科技公司,但创始人吴鹰却有着强大的魄力,他也涌现了将PHS技术应用于固话的灵感,正好跟徐福新一拍即合。
于是UT斯达康拿出几千万人民币,从日本买下了PHS技术,并且新生产品取名为“小灵通”,灵感来源于1978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
小灵通采用的是固话网络+微蜂窝基站的模式,造价远低于当时的移动2G网络基站,所以小灵通最直白的亮点就是“便宜”,不仅售价便宜,套餐也很便宜。
当时浙江余杭电信推出了全国首个小灵通套餐,拨打电话每分钟只要0.2元,而且接听不要钱,如此低的套餐在当时绝对是一股清流,小灵通在推出后,也是凭借低价,狂揽了一大波用户,当然小灵通的优点还不止于此。
因为小灵通基于的是固话网络,所以通信采用的是32kbit/s ADPCM编码技术,通话音质跟固话并没有多大差别,而且要比当时很多2G手机都要强很多。
此外,小灵通的基站功率为500mW,终端功率为10mW,而2G的GSM基站功率要高达20W,终端为1W,所以小灵通还大打辐射环保的旗号,又吸了一大波用户。
即便小灵通具有无法实现异地漫游,信号差等缺点,但在优点面前,小灵通依旧无比畅销,特别是2000年6月,原信息产业部下发通知,将小灵通定位为“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后,小灵通的销量更是一路飙涨。
2002年,小灵通用户超600万。
2006年,小灵通用户达到了9341万。
在小灵通一路高歌的过程中,受益最大的当属UT斯达康。
2000年,UT斯达康上市首日股票就暴涨287%,而且公司市值超70亿美元,各种荣誉更是拿到手软,比如2003年,UT斯达康控股被美国权威杂志《商业周刊》评选为全球IT企业100强。
作为UT斯达康的创始人,吴鹰的地位也被推到了顶峰,开头吴鹰双臂“压住”马云、马化腾的照片,至今仍在网络上流传。
小灵通的热销,归根结底是符合老百姓的消费水平,物美价廉才是硬道理。
小灵通从巅峰走向衰败2005年左右,UT斯达康因为内部矛盾,结构变动等等,在小灵通用户数量仍处于增长的情况下,开始出现亏损,数目约4.3亿美元,小灵通业务收入占比也从上年的79%,下降到了32%。
不过真正让小灵通走向销声匿迹的主要原因,并不是UT斯达康内部经济亏损,而是时代技术的革新。
上文说过,小灵通采用的是固话+PHS技术的模式,整体而言,小灵通采用的技术连真正意义上的2G都达不到,只能说是一种过渡性产品。
对于这点,UT斯达康的高层心里清楚的很,所以在2000年开始,他们就已经想好的后路,也就是他们投了十几个亿在全球主流的WCDMA模式上。
2006年,信息时代由2G升级到3G。
同年1月20日,信息产业部正式宣布将TD-SCDMA作为我国通信行业标准,这也意味着UT斯达康战略全面失败,事情到了这里,损失的层面也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
但在3年后,也就是2009年,有关部门规定所有接入1900-1920MHz频段的无线系统,都要在2011年年末之前,完成全部清频退网工作,这么做的目的是不让其他该频段的设备对TD-SCDMA系统产生有害干扰。
而UT斯达康的小灵通频段,就是1900-1920MHz,所以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真正给予小灵通“致命一击”的还是在2008年~2009年。
2008年5月24日,中国电信花1100亿收购了中国联通的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
2009年1月7日,中国电信拿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
有了新的发展项目后,小灵通板块自然就慢慢被淘汰了。
而且各大运营商在费用方面也降低了不少,这就导致小灵通“低价套餐”的吸引力,也没有那么大了,内忧外患之下,小灵通就这样逐渐走向了末路。
2011年1月,小灵通开始全面退网。
2014年10月,小灵通基站被全面关闭,小灵通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END——
小灵通为什么会退市?
提到“小灵通”就会联想到吴鹰,此人又被称为“小灵通之父”。
没错,就是下图中这个毫不起眼、胡子拉碴,却又能与“二马”在饭局上“勾肩搭背”的男人。
小灵通的风雨十六年:1995年-2011年故事还得从吴鹰说起,这个拥有标志性大胡子的男人乍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技术宅”,很难把他与“商业鬼才”联系在一起,但他敏锐的商业嗅觉却不容小觑。
吴鹰,现年62岁,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无线电通讯专业,后又留学美国,学习数字通讯,获得硕士学位。
1992年,吴鹰回国创业,3年后的1995年正式创办了UT斯达康公司。
吴鹰的成功和小灵通的崛起要感谢一个特殊的事件,那就是1996年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分家。
分家后,移动接手了手机通讯业务,发展势头迅猛。但反观二弟电信,信息产业部却迟迟不给颁发无线通讯牌照,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移动风生水起,自己的日子却并好过。
背负着利润负增长压力的电信岂能坐以待毙?为了重现往日辉煌,电信四处寻觅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时浙江电信下属的余杭电信局有一个叫徐福新的电信局长。
1997年徐福新去日本考察的时候意外接触到了PHS技术(手持式无线电话系统),说白了就是无绳版的“固定电话”技术,只不过固定电话是通过电话线传输信号,而PHS是通过蜂窝基站实现无线覆盖、无线通讯。
当时这种技术在日本被视为“穷人的蜂窝”,跟手机无法同日而语,因为覆盖范围很小、信号极差,素有“拿着小灵通,站在风雨中;左手换右手,就是打不通”的戏称,以此形容这项技术的信号实在是太差了,因此这项技术在日本未能大力商用。
虽然PHS技术在日本不受待见,但徐福新却如获至宝,这不就他苦苦寻觅的“法宝”吗?既能实现无线通讯,又不必获得信息产业部的无线通讯牌照,更重要的是自费比手机便宜的多,这要是引进回国,岂不是得引起市场轰动?
但引进回国哪有那么容易,日本的技术是要花真金白银买的。此时就是吴鹰登场了,他旗下的UT斯达康公司斥资几千万买下了PHS技术,准备在国内大力推广。
就这样,UT斯达康公司负责买来技术,电信负责基础运营,两家公司一拍即合,于1998年1月份率先在徐福新的余杭电信局开通了小灵通业务。
虽然小灵通信号差,但建设成本低啊,成本低了资费就低了——单向收费(接听免费),月租20、每分钟0.2元,这大概仅仅是当时移动、联通手机资费业务的20%。
凭借资费低的优势,小灵通立马吸引了一众“粉丝”,到2002年8月份,小灵通在200多个城市开通,用户超过600万;2003年9月用户超过1500万;2004年3月底突破4700万;2006年10月达到历史顶峰——9341万户。
一时间,UT斯达康公司赚的盆满钵满,2000年3月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吴鹰的身价因此大涨。
但事物的发展总有一个兴衰期:
先是2007年6月UT斯达康公司董事会解除了吴鹰总裁的职位,公司对大力发展小灵通业务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再就是2009年2月工信部小灵通所使用的的1900MHz——1920M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于2011年底前完成清频退网工作,目的是为3G发展让路;
2011年1月1日,小灵通正是退市,结束了16年的风雨历程。2014年10月1日,小灵通所有基站被关闭。
以上就是小灵通从无到有,从辉煌走向衰落的16年。小灵通的退市除了是迎合政策的需要,为3G发展让路以外,还有自身的局限性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功能少、信号差、性能差、不能漫游等等。
虽然小灵通早已退市了,但并不影响它曾是一个伟大的产品,更是一代人的记忆。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小灵通为什么会退市?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大概是1996年后,城市居民很多人都用过一种类似手机的东西,叫做小灵通。
小灵通的特点鲜明,最大的优势就是便宜,资费大大低于手机。
在当年手机通话费还相当昂贵的时代,小灵通可以说是非常实惠,特别适合需要大量无线通话的人使用,比如小商人、业务员、快递员等等。
但小灵通也有缺点,一是在很多地方信号不佳,而且大体只能在市区使用;二是开车期间,只要速度很快就不能用,必须停车接打;三是最初只能在小灵通之间互发短消息。
但是,小灵通的通话费用低一项,真是一招鲜吃遍天,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2006年,中国大陆小灵通用户达到历史顶峰,9341万户。
小灵通是怎么回事,萨沙是通讯业界,说些我知道的东西。
96年搞改制,将移动从中国电信中拆分出去。此时电信认为移动业务是未来,很想发展这方面的业务,却无法申请到牌照,被移动、联通垄断了。
有意思的是,当时浙江余杭电信局局长徐福新去日本考察,一说参加了日本技术研讨会,发现了日本的小灵通技术。
要说徐福新也是人才,还是通讯的科班出身,不是浮在上面的官员。他顿时想到,这不就是电信的菜吗?
小灵通最大的特点是,可以算是固话的延伸,根本不用架设新一代的移动网络。也就是说,只要利用中国电信现有固话网络,前端接上PHS的无线技术,就成了一个建立在固定网上的小手机。
这样一来,不但规避了3G牌照,又可以按照固话资费计费,在费用上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由此,徐福新成为小灵通之父。
需要说明的是,徐福新的观念并不是照搬日本小灵通。因为日本小灵通只是作为无线网的补充,并不是架设在固话网上的。可以说,徐福新能够想到这么搞,本身就是很了不起。当然,小灵通技术完全是日本的。最初小灵通的零配件都是日本进口的,我们拿来组装一下而已,后来才开始自产。
于是,小灵通一举成名。
自然,这也同电信的背景够硬有关系。
说来说去,小灵通其实是在移动、联通的碗里抢饭吃。尤其是小灵通低廉的收费,对移动、联通手机业务冲击很大。
所以,移动、联通多次去信息产业部告状,国家政策也有所摇摆,一会支持一会降温。
但由于小灵通的性能太实用了,所以一直坚持到·2008年才开始崩溃。
这主要是3G网络普遍建设成功,手机资费也大大下调,小灵通的优势没了,劣势又非常突出,自然完了。
小灵通为什么会退市?
这玩意那时候有个挺响亮的名字叫:“歪歪操”,寓意打电话时信号不好!这边打着打着电话,电话里就没声音了!“歪,歪”,喊两声,接着一看手机屏幕显示没有信号了,说了句“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