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皇四子胤禛持有“关防大印”,而皇八子胤禩却没有?
四阿哥胤禛持有的“关防大印”非常重要,可以说是身份的象征,这个“关防大印”代表着康熙本人,康熙六十年,当康熙举行六十年登基庆祝大典时,四阿哥胤禛被派到盛京祭拜祖陵,这么大的事,康熙本来想亲自去,但由于身体的原因,便委托四阿哥代表。
四阿哥胤禛祭拜祖陵回来后,接着又代康熙祭奠太庙。时年冬至的时候,胤禛又代表康熙祭天。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来,康熙是把四阿哥胤禛当成接班人来培养的,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四阿哥胤禛在众皇子中已经是独占鳌头了。
四阿哥胤禛并不是那种讨人喜欢的人,但他通过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最终博得康熙的好感和信赖。在康熙晚年期间,康熙与胤禛的交往日渐频繁,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很放心地交给胤禛去办。胤禛也确实非常有办事能力,做事果断,手腕灵活。所以胤禛才有了这颗代表康熙的“钦差祭天关防大印”!
反观八阿哥胤禩,老爷子康熙不是没有给他机会,他得到的所有办差机会都被他用来收买人心了,所以才得了个“八贤王”的美名,只不过是虚名罢了,这种收买人心的做法越来越让康熙厌恶,众所周知,康熙晚年期间待人本就过于宽厚,这也导致吏治败坏,贪腐盛行。
而八阿哥胤禩表现的却比康熙还宽厚,康熙需要的是一个坚刚不可夺其志的人来接班,整顿吏治,显然八阿哥胤禩是不合适的,他一直模仿康熙老爷子,但只是模仿到了形,没有学到康熙治世的精髓,所以八阿哥离皇位越来越远,像“关防大印”这样代表康熙本人的东西,他肯定没机会得到。
下面就来说说四阿哥胤禛是如何从最开始不被看好到一步步取得康熙青睐的,而八阿哥胤禩是如何从开始得人望被人捧到慢慢的被康熙厌恶的。
户部亏空一事,四阿哥和八阿哥的表现,高下立判在《雍正王朝》开篇的一场朝会,官员递上折子,折子的内容是江南出了大面积水患,受灾人数众多,急需朝廷赈济,事情出了就需要解决,于是康熙召集皇子朝臣一起商议,这时,太子胤礽和四阿哥胤禛还迟迟未到。
太子胤礽这时候在忙着干什么呢?原来他居然跑去和郑春华鬼混了,然后神情慌张的跑上朝堂站下康熙面前,康熙于是就问胤礽,你是太子你说该怎么办,太子胤礽支支吾吾半天没个主意,可以看出康熙对他很失望。
八阿哥胤禩看到太子胤礽吃瘪,立马瞅准机会就开始了表演了,先是说黄河泛滥是天灾,然后又吹捧了一番康熙的功绩,结果被十三阿哥胤祥给顶了一句,十三阿哥顶完之后,八阿哥明显有点慌,接着又提出了解决办法,说是下面官员夸大灾情,解决的办法无非是钱和粮食,前从户部出,粮食从临近省份调拨。八阿哥说完,下面一片叫好声,话说的很漂亮,方方面面都想到了。
八阿哥正自鸣得意,打脸的人来了,四阿哥胤禛甩掉雨衣,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儿臣胤禛有话要奏。康熙问道:你去做什么去了,怎么才来?胤禛道:儿臣去户部,核查临近省份存量和户部存银去了。拒儿臣所查,临近省份以无粮可调,户部能拨出的款项不足五十万两。胤禛说这段话的时候,明显可以看到八阿哥的表情变化,像是被揭穿了一样,接着,胤禛还递上了详细数据,老八的脸被打的生疼。
当康熙站起来拿到胤禛给的数据看时,非常震惊,也非常失望,立马劈头盖脸的骂道:这么多年把国事交给太子和你们这些皇子协同办理,还有你胤禩,还说什么天灾,说什么在户部拨款的屁话,你主管户部,亏空如此,你居然不知道?国事让你们办成什么样子了?显然对太子和老八非常不满。
八阿哥胤禩主管户部,户部的具体情况他肯定是知道的,他明明知道还大言不惭,他以为其他人不会核查详细数据,抱着侥幸的心理,结果出了事情,被四阿哥给查了出来,瞬间被打脸,对比之下两人高下立判。随后,四阿哥胤禛主动请缨和十三阿哥去江南办理赈灾事宜,而且办理的很成功。
八阿哥胤禩,人称“八贤王”,康熙分配他主管户部,他最擅长的是收买人心,官员在户部借款和他更是脱不了干系,借款一事肯定是他开的口子,他这么做的原因无外乎邀买人心,所以,在后来的推举新太子一事中,大多数官员都支持他,而康熙却是狠狠地驳斥了他,康熙晚年期间,对官员就过于宽纵,老八居然比康熙还宽纵,这也是康熙为什么排除他的原因,一个主君靠收买人心来处理政事,这是长久不了的。
四阿哥胤禛,人称“冷面王”,是康熙众多儿子中为数不多的踏实办差,一心为国的阿哥,冷面冷心,谁的面子也不买,做事有一股子韧劲,耐烦不怕琐碎,所以,康熙最后敲定的继位是他,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从朝堂上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康熙问太子胤礽赈灾一事该怎么处理,太子支支吾吾没个主意,八阿哥看到太子吃瘪,唱起了高调,说这是天灾,而四阿哥胤禛却在户部核查款项,仅此一事,孰优孰劣肉眼可见。
后来老八本来有机会弥补户部欠款一事,他主管户部,康熙命人清理户部欠款,他理应主动出来承担责任,结果他怕得罪人把事情推给了老四,老四顺手就接了,康熙对老四的表现很欣慰,康熙要求老四做个“孤臣”,这话外之意就很明显了,虽说后来没有追缴成功,但老四办事的精神得到了康熙的肯定,失败的原因是太子在最后关头松了口。
刑部“宰白鸭”一案,老四和老八的表现对比当张五哥的妹妹阿兰找到十三阿哥胤祥说了张五哥替别人顶包被判死刑后,十三阿哥进宫报告了康熙,康熙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亲赴法场叫停了行刑,把张五哥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接着把张五哥带进宫详细询问,结果得知刑部大牢还有很多张五哥这样的“白鸭”,就此牵扯出了震惊朝野的“宰白鸭”一案。
康熙准备指派一位皇子办理此案,四阿哥胤禛主动请缨,八阿哥胤禩在佟国维的指点下也主动请缨,但康熙更信任四阿哥胤禛,准备交给他来办。四阿哥把这件事告诉了谋士邬思道,邬思道分析了利弊,谁要办理此案,谁就是导致太子胤礽被废的直接责任人,顺便会成为众矢之的。
四阿哥胤禛还是接了这个案子,邬思道表示很失望,要离开胤禛,胤禛说再等一天看,此时四阿哥表现出了他腹黑的一面,来了个“冰火两重天”,把自己弄成伤寒,把办理“宰白鸭”一事转给了老八胤禩,顺便坑了老八一道。
果然,老八接了案子之后,秘密审理了肖国兴,以康熙的名义诱骗肖国兴供出了太子,跑到康熙那邀功,康熙让图里琛秘密的把肖国兴押送宁古塔,结果肖国兴在路上不断的叫屈,说是八阿哥答应了,一旦供出太子就保他没事。图里琛回来以后把情况反应给了康熙,康熙大骂两句“其心可诛”,骂的就是老八胤禩。而图里琛察颜观色知道了康熙对老八的不满。
热河行宫狩猎老八又被雍正的儿子弘历截胡“宰白鸭”一事之后,康熙知道了太子胤礽是主使者,由此对太子非常失望,当蒙古王爷进献给太子如意时,康熙以太子生病为由代收了,并指派老八胤禩宴请蒙古王爷,这是康熙又一次对老八的试探,结果在宴会上老八对使臣们暗示了康熙看好他的想法,被康熙知道了,康熙内心很生气。
在狩猎的时候,康熙表示谁狩猎多,如意就赐给谁,结果十三阿哥胤祥打的最多,但老八胤禩捉的却是活物,于是蒙古王爷们巴结说如意应该赐给老八,局面正在尴尬之际,胤禛的儿子弘历站了出来,打脸了老八和蒙古王爷们,结果弘历半路杀出一举夺得如意。
推荐新太子时,老八和老四的表现在热河行宫,康熙撞破了太子胤礽和郑春华的丑事之后,一举废了太子胤礽,并表示公开推举新太子。这时候老八胤禩不知收敛锋芒,上窜下跳,外联朝臣,内接侍卫,八爷府车水马龙昼夜不停,保举八阿哥的片子满天飞,就连上书房大臣佟国维和马齐都成了八爷党的一员。
反观四阿哥胤禛,在谋士邬思道对朝局和康熙的帝王心术分析之后,让四阿哥继续保废太子胤礽,邬思道为何建议四爷保举胤礽呢?首先,四爷和十三爷以前明面上是太子的人,不能太子被废了就改换门庭吧,这样做就显得很无情。其次,是向康熙表明自己不争的态度,重视手足之情的心理,邬思道摸的很透。
最后,如果四爷突然自己争这个位置就会提前暴露,这样一来首先会引起康熙的猜忌,帝王是最痛恨党争之风的,而八爷正是没有看透这一点才吃了亏,这样做的坏处还有一点原因,那就是四爷如果此刻表明自己夺嫡的想法,不但太子胤礽的追随者会怪他,而且八爷一党一会转过头来对付他,他就成了众矢之的,还有就是此刻四爷的实力还不够。
邬思道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分析到位了,果然,四爷在朝堂上提出保举废太子胤礽,康熙对他的做法很是赞赏,这也正合了康熙的心思,邬思道让四爷此举不但赢得了人心,最重要的是收获了了他老爹康熙的圣心。
争“大将军王”一事,老四和老八的表现阿拉布坦反叛,康熙命传尔丹带领六万大军平叛,结果传尔丹中了诱敌深入之计导致全军覆灭,康熙决定从皇子中选择一个去平叛,并封大将军王的称。
这时候,老八胤禩又跃跃欲试,想取得兵权,而八爷党的另一位,十四阿哥胤禵也想带兵,八阿哥和十四阿哥两人假意退让一番,而十四阿哥胤禵暗中又找四阿哥胤禛,想让胤禛保举自己。
胤禛在听了邬思道的建议之后,决定保举十四阿哥,这样做的好处是:首先给康熙表明自己并没有野心,他只是个办事的“孤臣”,其次从瓦解了“八爷党”,挑起“八爷党”内部的矛盾,自己渔翁得利,最后主动示好老十四,顺便推出年羹尧,一举两得,即便老十四有什么动作,年羹尧卡着西北门户,不给他钱粮,数十万大军寸步难行。
送死鹰一事标志着八阿哥胤禩彻底没戏,康熙从这时候给四阿哥胤禛铺路“送死鹰”是八阿哥对储君位的最后一次试探,这也是八阿哥用心最险恶的一次,他之所以这么做:一是为了试探康熙内心默定的储君是谁,看看自己还有没有希望;二是看看康熙对十四阿哥的态度;三是为了恶心恶心十四阿哥,因为十四阿哥变了心;四是制造乱局,越乱对他越有利!最好当场把老爷子气死,他好乱中取胜。
康熙在庆典上看到“死鹰”后气晕了,老八自认为目的达到了,但康熙醒来之后,表示不追究此事。其实,康熙心里跟明镜似的,肯定有人捣鬼啊,西北那么远,如果是老十四送的的死鹰的话,早都腐烂了,康熙猜到肯定是老八一伙干的,但老爷子偏不让八爷的计谋得逞。
康熙没有给老八制造乱局的机会,而是说了句:“乱不了的,有罪的,无罪的,天知道,朕也知道!”
写在最后自从死鹰事件之后,康熙就开始为四阿哥胤禛继位铺路了,所以胤禛才能拥有“关防大印”,胤禛的这个“关防大印”是代表康熙祭天用的,代表着康熙本人,而康熙早就对八阿哥胤禩失去了信心,所以,老八胤禩是不可能拥有“关防大印”的。
为何皇四子胤禛持有“关防大印”,而皇八子胤禩却没有?
四阿哥胤禛持有“关防大印”,就相当于身份的象征,同时也是胤禛继位的保障寄托于它“夺取兵权政变”的基础上,对于遗诏有没有利于自己,都是“锦上添花”罢了。
《雍正王朝》中,康熙晚年,“夺嫡之争”已经进入白热化了,但康熙没有明确谁是接班人,但邬思道隐约洞悉到康熙的心思,认为十有八九是四阿哥胤禛,如果不是,邬思道还打算用胤禛的钦差大臣“关防大印”,先释放十三阿哥,再用它控制京畿防务,然后用武力来夺嫡,可以说,“关防大印”是邬思道和四阿哥胤禛夺嫡的底气。
自从“死鹰事件”,康熙一口气就罢免了大臣张廷玉和马齐等职务,接着又将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差事也撤了。当康熙举行六十年登基庆祝大典时,因身体状况不佳,就派四阿哥胤禛代替他去盛京祭拜祖陵。
四阿哥胤禛从盛京回来后,又替康熙祭拜太庙,康熙的这一系列动作,不光是在考量四胤禛的能力,还把他当成接班人来培养,四阿哥胤禛的果断手腕,干实事的表现,不断得到康熙的好评和欣赏!
同年冬至时,康熙又将四阿哥胤禛派去祭天,并将一枚“钦差关防大印”交给四哥胤禛,好让四阿哥胤禛办差时,出入方便,畅通无阻!
相对八阿哥胤禩来说,就没有四阿哥胤禛的办事的铁腕了,八阿哥胤禩利用手中职权,当作收买人心的工具,想必就是这样赢得“八贤王”美名的吧,以至于在推举新太子时,有了“众星捧月”的结果。
八阿哥胤禩的表现让康熙更加反感和厌恶,康熙对胤禩这个儿子的评价是:“处处学朕,又学不像朕。”康熙需要的是一个果断手腕,整顿吏治的人选。显然胤禩不是康熙的最佳人选,他的宽仁只用于收买人心,并不是治吏,所以康熙认为八阿哥的宽仁用于治国必然误事。
“关防大印”代表康熙本人,一个不被康熙待见的皇子,这么重要东西不会交到八阿哥胤禩的。那么,四阿哥胤禛又是怎么一步一步深得康熙圣心,让康熙如此信任,给他此官印的呢?
追比户部树立的形象:胤禛心中无私,一心为公;胤禩损公肥私,缺乏担当因黄河发大水,康熙正在等诸位皇子以及大臣来商议灾情的应对策略。康熙问太子有什么应对策略,太子胤礽刚刚跟郑春华幽会,赶过来还没回过神,被康熙一问三不知,词不达意,闹得大臣们贻笑大方。
此时八阿哥胤禩,为了在康熙面前表现,慷慨陈词,又是调粮又是拨款的,当四阿哥胤禛赶到殿上时,八阿哥立即被打脸。原因是四阿哥胤禛清理户部时,发现国库亏空严重,国库仅仅存银五十万两,粮食也严重不足,八阿哥胤禩所谓调粮拨款救灾根本不可能实施。
黄河发大水之前,康熙让八阿哥胤禩监管户部,但胤禩管着国家钱粮,这一千多万两的库银管没了。原因很简单,胤禩利用手中职权,完全把国库当作收买人心的工具,不管大臣们有钱没钱的,只要伸手向国库借钱,为了笼络人心,他大开方便之门,直接把国库借空了,以至遇到一场大水,让康熙捉襟见肘。
当康熙知道国库被掏空后,为了解决燃眉之急,追比库银是势在必得,这个时候八阿哥胤禩,如果主动担起追缴库银的责任,挽回损失,将功补过,或许还能让康熙另眼相看,对他还没那么厌恶和反感。
但八阿哥胤禩事发后,却拍拍屁股走人,把这重担子推给四阿哥胤禛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胤禩担当不足,肩膀不硬,抗不起!这也是康熙不看好他的原因。
刑部冤案表现:胤禛自己当渔翁,让鹬蚌相争;胤禩诱供坑太子,损人利己八阿哥胤禩早就视太子胤礽眼中钉、肉中刺,必欲拔之而快!胤禩树大根深,耳目无时无刻不监视太子胤礽的动态,一有把柄,八阿哥都是第一个知道的,所以太子有很多把柄都在八阿哥手里攥着。
“八爷党”这几个兄弟,没事就挖个坑让二哥胤礽跳,胤礽又不争气,见是坑就往里跳,所以这往往又成了八阿哥的把柄。
康熙晚年,康熙被“九子夺嫡”搅得精力不济,倦于理政,就把国政交给太子胤礽打理,结果太子胤礽业绩没做出来,反而弄的一团糟。
国库空虚,太子胤礽不但不制止官员向国库借钱,也没有及时追讨,自己还借国库很多钱。追比库银活动后,太子胤礽也是欠国库一身债,为了还债,买官鬻爵不说,还酿成刑部大冤案,史称“宰白鸭”案件。
张五哥就是此案的受害人,对于冒名顶替、骇人听闻的刑部大冤案,康熙知道案件的严重性,希望四阿哥胤禛牵头来审理,但是八阿哥胤禩主动争取到了审理刑部冤案,就是为了得到扳倒太子的机会。
而四阿哥胤禛巧妙生病,避开了这烫手山芋刑部冤案,根据邬思道的分析判断,主要案子牵涉到太子,如果查办牵出太子,动了朝廷的根基,最后是偷鸡不成反惹一身躁。所以胤禛坐当渔翁,让鹬蚌相争。
结果八阿哥还真的掉进了鹬蚌相争的坑,为了坑太子,避开十三阿哥胤祥,诱供肖国兴写出揭发太子的供词,还矫诏说是康熙的意思,连夜上奏康熙,康熙大吃一惊,找来张廷玉,希望能找出对策缓解太子的危机,俩人合计一商量,派图里琛把肖国兴发配到宁古塔去,并草草结案了。
结果图里琛回来把肖国兴在路上的抱怨汇报给康熙,康熙才知道八阿哥诱供肖国兴,目的是为了扳倒太子胤礽,所以康熙连连说:“其心可诛……!”从那一刻起,八阿哥就完全失去“圣心”,康熙从不看好态度到不待见!
新立太子的不同态度和表现热河狩猎的时候,一把金如玉,蒙古国公和其他大臣,都支持把这金如玉赏赐给八阿哥,但胤禛还是一如既往站太子那边,后来康熙把本该属于八阿哥的金如玉却赏赐了弘历,从这一点看出,康熙早就有意培养四阿哥胤禛了。
直到“八大山庄事件”,凌普带着兵马包围了大山庄,还称是奉太子的手谕,最开始康熙非常恼火,经过冷静后,才明白,手谕是伪造的,康熙恍然大悟,如果除掉太子谁会成为太子呢?
于是康熙将计就计,伙同张廷玉商量立太子的事情,就是举荐新太子。于是乎,八阿哥胤禩觉得志在必得,联合众多官员举荐自己成为新太子,康熙诧异的是,文武百官几乎一致举荐八阿哥胤禩为新太子,让康熙感到震惊,其实是害怕了。
在邬思道分析看来,康熙此时并没有真正想废黜太子,是在给儿子们挖了个坑,谁先跳,谁就先掉坑。所以四阿哥胤禛听邬思道的建议,仍旧举荐和支持太子复位,所以通过这件事,四阿哥胤禛又得到康熙欢心和好评,重兄弟情义。
至于八阿哥的自荐,暴露了他自己的野心,更是威胁到了皇权,康熙明白这个儿子是无药可救了,更是从不待见的态度,转变到极为厌恶。
“毙鹰事件”八阿哥被彻底踢出局四阿哥胤禛暂时放开个人恩怨,以大清大局而考虑,推荐十四阿哥胤禵当“大将军王”,康熙知道他们俩人是对立的,四阿哥以大清着想的态度,深得康熙的好感。而八阿哥胤禩心胸狭隘,就此对十四阿哥胤禵心生嫌隙,互不信任,所以导致“八爷党”的势力也逐渐被分散。
“毙鹰事件”,可以说,真正的推手是八阿哥胤禩,在父亲康熙大寿的时候,把十四阿哥胤禵送给康熙的寿礼,换成了早准备好的死鹰,用心之“阴险”,用此意诅咒康熙早晚都会死,同时想让掌握西北兵权的十四阿哥地位彻底崩塌,以此让胤禵失宠,让康熙受到打击,同时制造混乱,有利自己的登上皇位,一石二鸟,可见,“八贤王”美名,只是虚有其名罢了。
康熙知道死鹰事件的用意和目的,所以选择保持沉默,以息事宁人的方式地快速了结了此事,不让八阿哥得逞,口中还念着:“乱不了,乱不了!”康熙是看出八阿哥的阴险,这是故意放手一搏。
经历了这件事之后,原本并没有得宠的八阿哥彻底出局,康熙皇帝更是不想见八阿哥,“关防大印”这么重要东西,岂能交到八阿哥的手中?更别说让他担大任,治理国家了,他心中只有权力与地位,不念亲情,日后如何爱天下百姓?
而“关防大印”是康熙为四阿哥胤禛铺路的基础,虽然罢免四阿哥胤禛的一切职务,但钦差大臣“关防大印”依然在胤禛手里,康熙这样一来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给八阿哥胤禩使出迷魂计,实际上,手握让这颗“关防大印”,还是可以调动亲军营的五路兵马,这让四阿哥胤禛夺嫡更有了底气。
结语由此看出,四阿哥胤禛拥有“钦差大臣关防大印”,也是康熙给予他的极大权力和信任,同时也在为雍正顺利登基做好铺路准备,可谓用心良苦。反观八阿哥胤禩为了权力和地位,一步步作死,离那个位置越来越远。可见,康熙帝在选接班人的时候,是经过长期观察,长期考验而选的。
—End—
为何皇四子胤禛持有“关防大印”,而皇八子胤禩却没有?
在《雍正王朝》中,夺嫡当夜,张五哥奉命接皇四子胤禛去畅春园。这一刻邬思道也意识到夺嫡成功与否就在今夜了。所以在胤禛临行前,要下了胤禛的官防大印。
这令很多观众纳闷的是,在“毙鹰事件”之后,胤禛的差事已经被免掉了,在家修佛理禅,两耳不闻窗外事了,胤禛何来官防?这个官防又是胤禛此前哪个职务的官防?是否可以调动兵权?为何胤禩仍然管理着刑部,却未提及任何官防?一系列问题摆在观众面前。
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八大山庄事件”溯起。
因为防止胤礽谋反是真,康熙一口气封了胤禔、胤祉、胤禛、胤禩四个亲王,同时让胤禔和胤祉共同统领御前兵马,也就意味着封了老大和老三为御前领侍卫内大臣加节制其他卫戍部队。
但是随着胤禔被圈禁,胤祉因状告胤禔魇镇胤礽而被猜忌。此事后来未被再提及,而后来反而是胤禛提到了自己曾经是领侍卫内大臣。所以可以推测胤禔、胤祉两人都被罢免了,而恰恰就是胤禛接替的这个职务。
结合剧情和清制,京城的武装力量有三部分,京外两营、外城的步军统领衙门、内城皇帝的亲军营(剧中是御林军)。剧情故意强调了京外两营的决定性作用(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其次,真正决定性的是隆科多的步军统领衙门的三万兵丁)。
我们重点了解下亲军营,亲军营因为在内城,所以规模不大,但都是皇亲宗室子弟组成,正式编制只有1440人,但却分了4路,互不统属,有4个内大臣,归领侍卫内大臣管。
也就是说胤禛此前是管着康熙最贴身的亲军营的,但是在“毙鹰事件”之后给免掉了,但手续实际上尚未办理。
这是康熙为了让胤禛淡出胤禩等人的视线,刻意这么安排的。因为胤禛即便握着亲军营,掌握不了京外两营,只会被人盯上,还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康熙的安排其实很简单,康熙死后,真正有能力掌握京外两营的,只有胤祥和胤禵。康熙先是利用抚远大将军王把胤禵调走了,还制造了胤禩和胤禵之间的分裂。而把胤祥圈禁着,胤禛又剥夺了领侍卫内大臣,这样一来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很显然由于“毙鹰事件”发生得比较突然,到康熙临终事件比较短,胤禛虽然已经停职了,但是手续尚未办理,领侍卫内大臣的官防还在胤禛手里,在没有新官到职的情况下,作为留守官员,这颗官防大印实际上还是可以调动亲军营的。
邬思道要下官防,说明了他们此前有预排过武力夺嫡,或者说武力保护嫡位的方案。
虽然这个方案的具体内容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后来张五哥奉命拿着金牌令箭到雍王府交给邬思道,胤禛说,告诉邬先生一切按计划行事。
这说明了,原计划中,放出十三爷胤祥是关键一环。当然有了金牌令箭,一切都顺理成章,因为金牌令箭在剧中相当于虎符加强版,直接代表康熙本人权威。
但是,如果没有金牌令箭呢?
原计划我们可以想见的是,邬思道会亲自拿着胤禛的官防去放出胤祥,然后就让胤祥带着亲军营去接管京外两营。
只不过这个过程,代价会比有金牌令箭的情况要大得多。这就完全靠胤祥在军中的威望了,也就说京外两营可能会出现分裂,会有混战。但即便如此胜算也是比胤禩大的,因为胤禩这方没有懂兵的人。依靠程文运,肯定无法比过胤祥的。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为何皇四子胤禛持有“关防大印”,而皇八子胤禩却没有?
为何皇四子胤禛持有“关防大印”,而皇八子胤禩却没有?(了解更多古代史,请关注长城说历史)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临终时,并没有把调动兵力的金牌令箭给四爷胤禛。当时,十三爷胤祥能够控制丰台大营,那是四爷胤禛让张五哥拿出康熙的“金牌令箭”,又让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找邬先生。找到邬先生之后,邬先生让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放出十三爷胤祥,之后,十三爷胤祥才控制丰台大营。
对关防大印,这是康熙给四爷胤禛的,但四爷胤禛手里的关防大印,只是钦差关防大印,不能调动任何兵力。那么四爷胤禛是如何得到这个关防大印的。康熙在最后依然给雍正铺路,首先罢免了马齐与张廷玉等人的职务,又将四爷胤禛的差事撤掉,让他去祭天,因此就给四爷胤禛一枚钦差关防大印。这枚钦差关防大印,只是让四爷胤禛办差可以畅通无阻,并不能调动兵力。
当时,邬思道问四爷胤禛要这枚大印时,四爷胤禛想都没有想,直接就给了邬先生。可见,四爷胤禛知道这枚大印的真实作用,如果真能调动千军万马。长城君认为,雍正肯定会好好考虑一下,或者要犹豫一番,可是,雍正没有犹豫。邬先生要这枚大印,其目的是放出十三爷胤祥,在让十三爷胤祥去营救雍正。
为何四爷胤禛持有“关防大印”,而八爷胤禩却没有?
长城君给您一一道来。
其一,康熙为了给皇四子胤禛登基铺路,才给四爷胤禛的钦差关防大印。当康熙选定皇四子胤禛是继承人,康熙就开始为皇四子胤禛铺路。起初,康熙开始保护皇四子胤禛,让他不要卷入夺嫡之争,一旦卷入进去,八爷胤禩的人肯定会想法设法对付他。
从康熙给雍正钦差关防大印来看,康熙是有意隐藏雍正的权力。只有这样做,雍正登基才比较好控制朝廷的权力,才能让整个权力集中到皇帝身上。一旦雍正登基,权力都集中在雍正手里,让雍正好掌握实权。
康熙所封赐的钦差关防大印,也是为了让四爷胤禛便于出入。在表面看着没有用处,其实,为雍正登基做的铺路。
其二,从一开始康熙对皇八子胤禩就有些不看好,而到后来康熙更加不待见他,因此,康熙不会将这么重要的关防大印封赐给他。通过几件大事,康熙对皇八子胤禩有些不看好。首先,在刑部案件中,康熙才开始认为肖国兴,是自愿检举太子胤礽的。但是,后来康熙通过图里琛知道肖国兴,是在皇八子胤禩的利诱下,才检举太子胤礽。
可见,皇八子胤禩为了夺嫡,连自己的二哥都不放过。康熙看出他的心胸狭窄,为了自己的利益,什么事情都做。因此,康熙对皇八子胤禩有些不待见,就像邬先生所说,这是背上了废黜太子之罪。
皇八子胤禩为了人心,不仅用宽仁来操作,这也是康熙所忌讳的,更是康熙在世的不足之处。康熙更想找一个能不足之过失的继承人,所以,康熙对皇八子胤禩有权力上的限制。康熙知道皇十四子胤禵,虽然与皇八子胤禩一起,但心不在皇八子胤禩这边。康熙把大多数兵权都给了皇十四子胤禵,从而分开皇八子胤禩的整体实力,为雍正登基做了更好的铺路。
总之,皇八子胤禩不会得到关防大印的,更不会让他掌握权力。
长城君曰:康熙从废黜太子胤礽时,就已经选好自己的继承人,就此便开始为雍正登基铺路。所给雍正的钦差关防大印,也是为了让他以后便处于出入方便,相对应的话,皇八子胤禩肯定不会有的。为了分开皇八子胤禩的势力,便给了皇十四子胤禵一枚,这个是用来调动兵力的。
众所周知,其目的是为了让皇八子胤禩,将康熙的继承人吸引到皇十四子胤禵身上,从而达到保护雍正的作用。
【文:长城说历史,图:来源网络,侵权必删,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侵权必究,了解更多古代史,请关注长城说历史,您的点赞,转发,评论是长城君创作最大的动力;因本人能力有限,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为何皇四子胤禛持有“关防大印”,而皇八子胤禩却没有?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临终之际召集众皇子到畅春园待命,四阿哥胤禛接到命令准备进宫之时,被邬思道拦住了,邬思道并给他分析了当晚的局势以及此番进宫的重要性。
胤禛接到的旨意是:康熙在畅春园召见所有皇子。为何突然间要传见所有的皇子呢?
邬思道经过一番缜密的分析之后,料定是康熙的大限将至,此时召集众阿哥肯定是要宣读遗诏,一切将在今晚尘埃落定。
于是,邬思道让胤禛把钦差关防大印留下,然后再去畅春园听命,倘若过了申时胤禛还没消息,邬思道就会让人带着关防大印去释放出被圈禁的十三爷胤祥,然后在外面大动干戈。
一直以来,胤禛对邬思道都是言听计从,因为他正是借重了邬思道的智慧才一步步站稳了脚跟,所以,当邬思道提出留下钦差关防大印之时,胤禛稍加思索就交给了邬思道。
那么,胤禛交给邬思道的这颗钦差关防大印是干嘛使的呢?实际上四阿哥持有的钦差关防大印是代表康熙祭天时用的,大印上盖有上书房关防和康熙“体元主人”小玺的钦差关防,在康熙生命的最后两年,康熙先是委派胤禛代表自己去祭拜祖陵接着又祭奠太庙,而后又让胤禛代表自己祭天,这说明此时的康熙对胤禛非常的倚重和信任,把他当作继承人来看待。
一般来说,祭拜祖陵以及祭天这种事是康熙本人要去的,但是康熙晚年精力不济外加身体条件不允许,既然康熙本人不能去,那么就要委派太子去,但那时前任太子胤礽先后两次被废,已经失去了继承人的资格,所以康熙委派了内心默定的继承人胤禛代表他去。
由此可见,康熙是把胤禛当作继位人来培养的,所以,胤禛才有了这颗代表着康熙本人的“钦差祭天关防大印”,那为何胤禛有而八阿哥胤禩却没有呢?这要从二人的办差能力和处事态度来说起。
胤禩只顾着拉拢人心没有实心办差的态度,而胤禛稳扎稳打踏踏实实的办差赢得了“民望”,也最终赢得了康熙的圣心从最初的黄河发大水一事开始,胤禛和胤禩之间的处事态度高下立判。八阿哥胤禩管着户部,太子胤礽监国,但出了黄河发大水导致数个省份受灾时,户部却拿不出银子来救灾,太子胤礽忙着和郑春华做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八阿哥胤禩则是冠冕堂皇的推卸责任,把问题归咎于天灾,二人丝毫没有解决问题的态度,唯有四阿哥胤禛忙着计算户部的钱粮,当计算出户部已无钱可出之时,四阿哥胤禛又主动请缨去筹钱赈灾,反观太子和八阿哥则像没事人一样的推卸责任。
胤禛和老十三胤祥去江南募捐赈灾时,虽说得罪了当地的官员、士绅和盐商,但却赢得了民心,最终也成功地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由此也流传下来一句话,官员们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爷叫回话。”而百姓们则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爷调回京。”可见胤禛此举赢得了民心,进而也赢得了康熙的圣心。
康熙要的是一个为国为民实心办事的人而不是要一个玩弄心术到处邀买人心的人。户部亏空一事,胤禩主管户部,他本应主动揽下这个差事,挽回过失替康熙分忧,但他却把这事推了出去,因为借钱的都是朝廷官员,他怕得罪人,他一向以“八贤王”著称,怎么能干得罪官员的事情呢。
讨债历来就是一个得罪人的差事,实际上,户部亏空很大程度上就是八阿哥胤禩导致的,可以说大部分钱都是他为了邀买人心借出去的,他怎能可能打自己的脸。
但四阿哥胤禛人称“冷面王”,不怕得罪人,所以,胤禛又是主动地揽下了这个得罪人的差事,这又一次赢得了康熙的好感,康熙还对胤禛面授机宜,让他做一个真正的“孤臣”,这就很有深意了,历来只有帝王才以“孤,寡”自称,而康熙当面要胤禛做一个“孤臣”,说明他对胤禛寄予了厚望。
虽说户部亏空一事最终被太子胤礽在关键时刻松口给搅黄了,但胤禛的办事态度得到了康熙的肯定,从康熙在朝堂上处理那几个欠款又闹事的官员态度就可以得知。
八阿哥胤禩不是没有机会,只是机会都被他浪费了而已,就拿“宰白鸭”一案来说,康熙本打算让胤禛来审理,但胤禛听从了邬思道的分析:此案审理完结之时,就是太子被废之日。所以,胤禛在关键时刻来了个冰火交加,大夏天把自己搞了个严重伤寒,把这个机会留给了胤禩,不得不说胤禛对自己够狠。
八阿哥胤禩接到差事以后,不是想着怎么把差事办好,而是想着如何把太子拉下马,因为他知道“宰白鸭”之事,太子捞了不少好处,只要抓到把柄,就可以敲掉太子,他好上位,为此,他不惜把九阿哥胤禟的门人任伯安和刘八女牺牲出去来换取太子的倒台。
胤禩绕开十三阿哥胤祥夜审肖国兴,这个肖国兴是太子的人,掌握着太子“宰白鸭”的证据,为此,胤禩威逼利诱,以康熙的名义诱使肖国兴供出了太子,并连夜进宫去康熙面前邀功,他自己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岂不知,肖国兴既然能供出太子也就能供出他,只有死人才能保守秘密。
康熙派图里琛秘密地把肖国兴带到盛京由盛京将军看押,肖国兴原以为供出太子他会平安无事,但不料却被秘密的囚禁了,于是,他在路上不断的叫屈,说八阿哥答应他会没事,众所周知,图里琛可是个人精,看似是个傻大憨,实则心思缜密,只忠于皇帝。
图里琛把肖国兴叫屈一事报告给了康熙,康熙怒气冲冲地连声骂道:“其心可诛,其心可诛!”是肖国兴“其心可诛”吗?并不是,图里琛替我们验证了答案,图里琛表示要去杀了肖国兴,康熙骂道:“谁让你去杀肖国兴?”
图里琛由此得知是八阿哥胤禩“其心可诛”,也因此得知胤禩已经失去圣心,所以,后来图里琛也对胤禩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慢慢地靠向四阿哥胤禛这边。八阿哥胤禩邀功不成反而得到了一个“其心可诛”的考语,像这样的人怎么能入得了康熙的法眼。
在后来的推举新太子一事上,八阿哥胤禩更是触到了康熙的底线,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众所周知,帝王最忌讳的就是结党,而胤禩更是拉到了大多数官员,就连佟国维和马齐这样的国家重臣都支持他,康熙怎能让他如愿?胤禩一步步的试探,一步步的挑战着康熙的底线,也一步步的失去了康熙的喜爱。
钦差祭天关防大印代表着康熙本人,如此重要的东西当然要给心中默定的继承人,而胤禩早已失去了康熙的信任康熙一步步对继承人做着考察,随着太子胤礽二次被废,大阿哥胤禔和十三阿哥胤祥被圈禁,最后的继位人之争在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之间展开。
准噶尔汗国策妄阿拉布坦反叛,康熙派传尔丹迎战,不料传尔丹中了诱敌深入之计兵败青海,康熙决定从皇子中选一人带兵出征并封“大将军王”,虽说胤禛和胤禵一母同胞,但胤禵却早已入了“八爷党”,和这个亲哥哥并不对付,胤禵虽是“八爷党”的一员,但他也有自己的想法,论带兵此时只有他能胜任,而且胤禵为人大胆,心狠,从假造太子调兵手谕一事就可以看出他不是省油的灯。
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禵都想争“大将军王”,但二人表面上却假意推让,关键还得看胤禛的态度,胤禛本也想争取这个位置,但他听完邬思道的分析之后,选择了支持十四阿哥胤禵,这样首先显得胤禛为全局考虑,其次,分化瓦解了“八爷党”,让他们之间产生嫌隙,最重要的是把一个主要的竞争对手远远的打发到边疆去,顺便推出了年羹尧,由年羹尧看着胤禵。
实际上,康熙让众人推举“大将军王”一事,也是在考察众皇子的大局观,看看谁是为了一己私利,谁是在为国家为全局考虑,显然胤禛在方方面面都做到了极致,进一步地赢得了康熙的青睐,而且胤禛还耐烦不怕琐碎的为前线将士筹集粮草,这一点是尤为重要的,倘若由八阿哥胤禩来筹集粮草的话,指不定会使不少绊子,后来发生的“送死鹰”一事就证明了这一点。
康熙为庆祝登基六十年举行了大典,人人都想讨好老爷子,所以,大家都掏空心思的想博得康熙的好感,十四阿哥胤禵也不例外,本来胤禩一直让他在西北按兵不动,只等着老爷子驾崩,但胤禵当了大将军王之后,就不怎么买胤禩的账了,于是,为了给老爷子登基大典增加喜庆,最好的回报就是打胜仗。
胤禵打了个大胜仗,派鄂伦岱回京报喜,但八阿哥胤禩就不开心了,他早在胤禵的军中派了众多耳目,当得知胤禵不听话时,胤禩决定恶心恶心胤禵,于是,在庆典开始之前,把胤禵送的寿礼换成了一只死鹰。
“送死鹰”一事把好好一个庆典给搅黄了,差点把康熙气了个半死,康熙最终冷处理了这件事情,对谁也不追究,只是说了一句:“乱不了,有罪的,无罪的,天知道,朕也知道!”
其实,康熙心里很清楚,死鹰肯定不是十四阿哥胤禵送的,西北那么遥远,如果是胤禵送的,早就臭了,当然也肯定不是四阿哥胤禛送的,胤禛犯不上冒这个险,想来只有胤禩,因为他是为了试探康熙对继承人的态度。
这种行为弑君犯上,是造逆,康熙为何不查呢?这是因为胤禵率十万精锐在外,如果撤查他,正好给他清君侧的口实,胤禩在京城联络呼应,立刻就是天下大乱,如果查办胤禩,送礼物的又是胤禵,胤禩叫起屈,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誐推波助澜,立时就是祸起萧墙,康熙想善终都难!
而死鹰一事让康熙彻底看透了八阿哥胤禩,他对胤禩的评语是:心有山川之险,胸有城府之严。康熙不查的态度正是为默定的继承人胤禛铺路,只有稳才能顺利交接。
写在最后因此胤禛之所以持有钦差关防大印,是一步步实心办差得来的结果,只有他才配得上拿着这颗“关防大印”,而反观八阿哥胤禩,一直以来只知邀买人心,像这样重要的东西康熙怎么会交给他?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为何皇四子胤禛持有“关防大印”,而皇八子胤禩却没有?
因为皇四子胤禛当时是领侍卫内大臣。
在清朝,领侍卫内大臣一般都是由满洲贵族担任,或是由皇子兼任,其主要权力就是掌管宫廷宿卫。
回到剧情中,此时康熙即将驾崩,但储位依旧虚悬,胤禩在朝中党羽众多,且掌握了京郊丰台大营的兵权;而胤禵则领十万精兵,远在西北;只有老四胤禛,手里既无兵,朝中亦无党羽,可谓孤臣,夺嫡的主动权并不在他手上。
但此时胤禛却兼着领侍卫内大臣的差事,掌管的就是宫禁,所以他手中必然有一个可以随时出入宫禁的凭证,而这个凭证就是那枚钦差关防大印,这也是康熙留给他的一个杀手锏。
于是,胤禛与邬思道密谋,他将钦差关防大印交给了邬思道,一旦过了申时之后胤禛还没回来,无论大位传给了谁,邬思道都会利用钦差关防大印前往宗人府赦出十三爷胤祥,令其赴丰台接管兵权。
那么,这枚大印可以用来赦免胤祥吗?
按理说是不行的,胤祥作为皇子,对他的看管也是比较严的,而想要赦出胤祥,估计除了皇帝的谕旨,其他谁的命令都不会好使。
但大家可不要忘了,之前胤禛就曾闯进了宗人府去见胤祥,代价只是给了小太监一个嘴巴和五十两银票。
也就是说,宗人府这地方绝不是毫无漏洞,无懈可击的。
胤禛和邬思道此时寄希望于钦差关防大印,说白了也是有赌的成分在里面,赌这枚钦差关防大印可以暂时吓住宗人府,让他们将胤祥成功赦出。毕竟谁掌握这枚大印,谁就有控制宫禁的权力,同时也意味着他拥有皇帝的信任。
不过,将胤祥赦出后,胤祥前往丰台接管兵权的过程会更加艰难,因为他的手中没有代表皇权的金牌令箭。名不正言不顺的情况下,胤祥也只能寄希望于自己在军中的威望了。
说不定,丰台大营会由此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而通过胤禛拥有钦差关防大印这件事,也说明康熙在临终前是给予了胤禛极大的权力和信任的。当然,康熙还安排了双保险,将更重要的金牌令箭藏于偏殿,等待胤禛去调用。可见康熙帝为胤禛的顺利继位做了很多准备,可谓用心良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