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秦二世和赵高导致的秦朝灭亡,为什么有人会觉得秦始皇要对秦朝灭亡负责任?

秦始皇做为秦帝国的始皇帝当然对秦王朝的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理由如下:

一、秦始皇没解决好近臣和接班人的问题,导致秦帝国快速灭亡。

从哲学上看,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直到灭亡,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秦王朝也不例外,灭亡是必然的,何时灭亡是偶然的。关于秦帝国灭亡的原因汗牛充栋,连中学课本也有多篇讲到,著名的如贾谊写的《过秦论》,杜牧写的《阿房宫赋》,都揭示了秦王朝灭亡的原因。

如题主所问的,秦王朝虽然在秦二世和赵高的手上灭亡的,但是根在秦始皇。我们现在看到的资料,秦始皇不是毁誉参半的问题,只是到了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他客观评价,功在统一中国,并且统一度量衡,利于经济发展。但是,死于壮年的秦始皇,很多问题都没有解决好,包括近臣和接班人的问题,如果解决好,也许能多延续一段时间。至于死于壮年的秦始皇是怎么死的,是死于近臣谋杀?死于六国残余?死于劳累疾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与探讨。总之是因为秦始皇没解决好近臣接班人的问题,加快了秦帝国从量变到质变的灭亡过程。

二、没解决好如何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问题,是秦帝国灭亡的根源。

地处西域的秦国,通过几代人的变法图强,国力强盛,靠着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了全国,但是抚平灭六国之伤做的不好,实行了暴政苛政,为防止造反,焚书坑儒,收缴兵器,严刑峻法,不停修长城,修驿道,人民群众得不到休养生息,饥寒交迫,无法生存,关于修长城的传说就有很多,如孟姜女哭长城,秦始皇有关阳针,关住太阳不动,一天吃七十二顿饭还饿死人。都说明了经历了连年战乱的人民群众,除去劳累死亡,一无所有,怎么样都是死,造反,拚一把,还可试试运气。所以,秦帝国虽灭亡在二世,根在秦始皇。

三、秦始皇的挥霍无度,为秦王朝的灭亡火上浇油。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享受人间仙境已不满足,收六国后宫佳丽归已有,一个人忙不过来,有三十六年没见过面的美女,想想,有多残酷,他霸占这数万美女,民间就有更多的男子无法成家。修阿房宫,建陵墓,寻找仙境,长生不老,这一切穷奢极欲,都消弱了秦王朝的根基,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

当然秦王朝的灭亡还有很多理由,虽然亡在二世,但是秦始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明明是秦二世和赵高导致的秦朝灭亡,为什么有人会觉得秦始皇要对秦朝灭亡负责任?

秦始皇是一个迷信的人,传说统一中国后,曾得到一个世外方士高人的预言,预言就六个字“亡秦者胡也”。

由于当时北方的胡人威胁很大,时有骚扰,使他对这一预言深信不疑,时刻担心自己的秦帝国会亡在这个“胡人”的手里。

正是由于这种担心,使他下定决心,修筑了两个宏大的工程:一是筑长城,二是修直道。在秦始皇的思想里,修长城可以抵制北方胡人的侵略,保证秦不为“胡”所灭。

但秦始皇万万没有料到,正是为防“胡”而修的两大工程,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在他驾崩后,二世胡亥继位,横征暴殓,变本加利,终于激发农民起义,导致秦国灭亡。这也真正应了“亡秦者胡也”的预言,只不过这个“胡”不是胡人的“胡”,而是自己的最信任公子胡亥。

所以说,秦朝的灭亡,既有秦始皇的"功劳",也有秦二世,赵高之流的"贡献",可以说是一个一传都二传三传都很到位的组合拳。是三方合力结果。

具体来说,还有下面几个直接原因,

一,封建大一统的君主专政,国家社稷安危系乎一人。秦始皇独断专行的朝廷中,诸大臣在秦始皇当政的12个年头中,哪有大臣敢于对秦始皇严刑峻法而滥杀无辜,广修宫殿而劳民伤财,摧残文化而焚书坑儒,荒诞不经而求不死药这些行为做过直言议论?从没人敢说皇上。

只有时唱赞颂,对秦始皇的蒙蔽。辅臣如此,秦始皇的恶欲便无拘无束地膨胀。这种上下欺蒙,吹拍皇帝,不纳税的恭维,不负责的吹捧,到了秦二世时,达到了登峰造极。

二,秦始皇本人的性格是影响他的人才政策和对人才的态度的第二个因素。好大喜功,独裁专断,阴险冷酷残暴。这种性格在他制订人才政策时,便容易使逢迎拍马之徒乘机利用。如赵高诈伪,而保命升迁;李斯伺机,终得如愿;徐福巧言,常被信任;儒士直言,却被焚坑。赵高因罪应杀,他却迷上了这个人的通于狱法,心狠手辣的奸臣。直接导致最后秦国土崩瓦解。

三,还有要一个原因和秦始皇宫殿园林,修陵墓的搞"房地产"有极大的关系。

除了上面建长城,修"高速直道"外 ,尤其爱搞房地工程,宫殿园林的投资。 早在征服六国时,每攻下一个国家,秦始皇就派人在首都咸阳,照那国的王宫原样,再兴建一套,还把掳掠来的各国美女和乐器陈设等也安置进去,这就等于把六国的宫殿都搬到了咸阳。

在统一后,秦始皇又升级换代,变本加厉修秦陵,搞阿房宫殿投资,据史料记载,为了修建这些豪华壮丽的亭台楼阁,秦始皇征调了几十万民工长达数十年劳作,又远从今四川、湖南、湖北等地采伐建筑材料,这巨大工程的修建费用,采伐、运送、制作建筑材料消耗的人力物力,对人民又是一场灾难。

秦始皇的这些庞大开支,远远超出了当时国民经济所能支持的极限。官府强占了农民收入的2/3土地,为了从老百姓身上压榨出超额贡赋,惟一的手段就是暴力。还有各种苛捐杂税,秦始皇在世时 ,小规模的反抗活动已在各处发生了。这些公开的反秦活动表明秦始皇实际上是坐在火山口上,各种矛盾都在酝酸、激化。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沙丘,胡亥即位做了秦二世皇帝。如果胡亥,也就是秦二世,人品和能力强一点的话,是可以挽救秦国命运的,相反,胡亥的即位并没有为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老百姓带来转机,他变本加利地压榨老百姓,比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

即使秦二世人能力不行 ,辅佐的宰相好 ,也不至于让秦国速亡,比如,《三国演义》里的刘备,临终托孤刘禅,尽管刘禅历史上被称为"阿呆""阿斗",传说被从马上摔下来有点傻 但人老实听话,加上宰相诸葛亮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还是延续了刘备的王朝。

相反,赵高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指鹿为马颠倒黑白"

所以,从皇帝到太子到大臣,没有一个给力,

那么人们说这和秦始皇嬴政还是 有极大关系,在选人用人上存在漏洞,才导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所以说无论从选择接班人 ,还有看人用人方面,还是大兴土木搞房地产,苛捐杂税,残酷剥削,最根本还是秦始皇嬴政一人独断专行造成的恶果。

秦始皇积累了社会矛盾,犹如制造了一个毁灭性火药桶,秦二世则像是一个精准的导火索,一点就暴的这叫政治上的父债子偿,

胡亥、赵高那玩弄阴谋倾轧朝廷的恶劣行径,也成为生动的反面教材,引起后人的深思。

最后 引用唐代诗人 刘沧这首诗,写的很白话文,很好,和大家共赏——

《咸阳怀古》

经过此地无穷事,

一望凄然感废兴。

渭水故都秦二世,

咸阳秋草汉诸陵。

天空绝塞闻边雁,

叶尽孤村见夜灯。

风景苍苍多少恨,

寒山平半出黄云

明明是秦二世和赵高导致的秦朝灭亡,为什么有人会觉得秦始皇要对秦朝灭亡负责任?

当然是秦始皇要对秦朝灭亡负责。他的暴政他的残酷统治,给人民带来无比痛苦的生活,人民无法活下去,只有起来推翻他。皇帝打下天下坐天下,要让人民吃饱肚子过好日子,安定和谐生活,人民对你的改革,对你实行什么主意,并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实际生活。像秦始皇这样的暴君,世所少有,人民早已痛恨入骨,所以秦朝很快就完了。

明明是秦二世和赵高导致的秦朝灭亡,为什么有人会觉得秦始皇要对秦朝灭亡负责任?

秦朝之亡,亡在李斯。当时最有权威的是李斯。李斯处于贪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之位,而且对扶苏,蒙恬之间有芥蒂,为了自保,听信大奸臣赵高之诱惑之言,误了秦国大业。没有李斯的默认首肯,赵高也不能够得逞。历史有时真的会重复,有的事件似曾相识。李斯是秦始皇重用的托孤之臣,集中政权,军权于一身,国之重器,只有依靠忠诚之臣才能得到延续和捍卫。可叹哪,一念之间,大秦之灭亡也。——一己之见,欢迎大师批评。

明明是秦二世和赵高导致的秦朝灭亡,为什么有人会觉得秦始皇要对秦朝灭亡负责任?

历史上实权掌握在谁的手里野心家,阴谋家谁就想专政,为其个人目的服务。

秦始皇之后,重权掌握在赵高手里,赵高篡夺权力想法久矣,赵高是秦二世老师,根本没教治国理政真本领,目的为赵高篡权打好基础。赵高凭手中权力,把太子扶苏害死,让自己学生二世登皇位,目的是自己独缆大权,实现自己皇帝梦,结果导致秦朝灭亡。汉朝王莽也是野心家,重权掌握壬莽手里,就谋害皇姑爷篡党夺权。

曹操掌握了重权后,一心篡党夺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曹丕当了皇上。

司马昭掌握了实权,后来篡权改了晋朝,,,,

明明是秦二世和赵高导致的秦朝灭亡,为什么有人会觉得秦始皇要对秦朝灭亡负责任?

秦始皇焚书,实行愚民政策,民众只能看农书,统治阶级贵族才配读诸子百家的智慧,拉大智力差距。如此暴行,民众岂有不反的道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