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金)当年曾强迫清朝签订不平等条约,还想在中国驻军,这是怎么回事?

晚清时期的中国屡遭西方列强的欺凌,不仅割让了大片国土,还丧失了难以计数的利权,其遭遇之屈辱,每每令国人不堪回首。其实,在晚清70余年的历史中,侵犯中国权益的并非仅限于西方列强,甚至连某些实力孱弱的小国,都敢于要挟清朝签订不平等条约,简直是奇耻大辱。比如,全球最大的黑人国家刚果(金),便是典型例子。

刚果(金)地图

刚果(金),全称刚果民主共和国,地处非洲中部,跟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坦桑尼亚、赞比亚、安哥拉、南苏丹、中非共和国、刚果(布)接壤,面积234.5万平方公里,是全球面积最大的黑人国家,首都为金沙萨。刚果(金)总人口为8130万,其中主体民族-刚果族约占总人口的38%,主要信仰罗马天主教。

刚果(金)因靠近刚果河而得名,与刚果(布)同源同种,都是由班图语系的刚果族建立起来的国家。早在1世纪时,原本居住在尼罗河上游地区的班图人,便已经迁移到刚果河流域定居,但直到13世纪才建立国家。14世纪下半叶,刚果王国开始兴起,并在15世纪后期达到巅峰期,版图北达刚果河流域,南抵洛惹河,西至大西洋,东到宽果河流域。

列强通过柏林会议瓜分了非洲

然而,就在刚果王国达到巅峰期之际,葡萄牙殖民者从1483年开始入侵,并陆续建立起很多殖民据点。此后,在长达400余年的时间里,荷兰、法国、英国、德国、比利时等国相继侵入刚果河流域,并为争夺殖民地大打出手。为解决列强在瓜分非洲殖民地方面的分歧,著名的“分赃”会议-柏林会议,在1884年11月15日正式召开。

在长达104天的会议中,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利用列强间的矛盾,积极开展会场外交易,最终争取到英、法、德等15个国家的同意,将今日的刚果(金)全部划归他个人所有,号称刚果自由邦。从性质上来讲,刚果自由邦名义上是个独立国家,不隶属于比利时政府,但统治权却属于比利时国王。

利奥波德二世

利奥波德二世占有刚果(金)后,用极为野蛮的手段驱使当地民众从事筑路、开矿、收割橡胶、运送货物等活动,并对抵抗分子实行残酷镇压,由此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有数据统计,刚果自由邦建立之初,人口总数为2500万,但仅过了20多年时间,人口数便骤降到不足1000万(并且还是官方公布的数据)。

人力短缺严重影响到刚果自由邦的各项经营事业,而为了增加劳动力,利奥波德二世很快便将注意力转移到万里之外的中国。从1887年开始,比利时驻华公使馆便遵照国王的旨意,向清朝的总理衙门递交照会,希望能招募华工到刚果自由邦。然而,总理衙门却以刚果自由邦跟中国没有条约关系为由,拒绝这项请求。

对于清朝的拒绝,利奥波德二世并不死心,从1892年开始,除了通过比利时在华代理人,与以澳门为据点的葡萄牙劳工贩子打通关节,并委托其在中国为刚果自由邦招募劳工外,还任命余式尔伯爵为刚果自由邦全权代表,不厌其烦地跟清政府谈判招募华工问题。经过长达6年的软硬兼施,清朝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李鸿章与余式尔,于1898年5月22日,在天津签订名为《中刚天津专章》的条约。

李鸿章

作为清朝与黑人国家签订的唯一一份不平等条约,《中刚天津专章》的内容仅有2款,除赋予刚果自由邦“最惠国待遇”、允许它在中国自由招募华工外,凡英、美、法、德、俄、日等列强在中国享有的各种特权,刚果自由邦同样可以“利益均沾”(详情见《清史稿·卷一百六十·志一百三十五·邦交八》)。

条约签订后不久,利奥波德二世得寸进尺,又指使余式尔向李鸿章提出交涉,希望能派出一支隶属于刚果自由邦的黑人军队进驻驻中国,以便维护其在华利益。然而,由于时局的变化,《中刚天津专章》在签订后不久,李鸿章便转任两广总督,而主管总理衙门的官员又对余式尔的提议不置可否,遂导致刚果自由邦向中国派军的计划“胎死腹中”。

逃难中的刚果(金)国民

利奥波德二世在刚果(金)的残暴统治,激起国内外舆论的强烈抗议,面对着强大的压力,他被迫在1908年做出妥协,将刚果自由邦交由比利时政府接管,并改称比属刚果。1960年6月30日,比属刚果赢得独立,并定国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由此结束比利时长达70余年的殖民统治。至于它先前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则在清朝覆亡之前,便已经作废。

史料来源:《清史稿》、《刚果(金)历史》、《刚果--一个民族的史诗》

刚果(金)当年曾强迫清朝签订不平等条约,还想在中国驻军,这是怎么回事?

我国当时的清朝政府,甚至在1898年7月,刚果不远万里专门派人来北京签订通商条约。虽仅两款,却是我国同黑非洲最早签订的条约之一。

刚果这个经常闹饥荒的非洲小国,居然通过签署条约的形式在清朝也取得了治外法权(刚果人在清朝犯罪,由刚果法院管辖)。这清朝估计是被英国打怕了,也不派人去打听一下刚果是不是强国。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份条约真可称得上是奇耻大辱。因为,西方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也就算了,毕竟清政府与他们实力相差悬殊,问题是,一个非洲小国,却也逼得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算什么事呢?

刚果(金)当年曾强迫清朝签订不平等条约,还想在中国驻军,这是怎么回事?

网上有这么一说,当年清政府竟然软弱到与非洲的刚果金签订不平等条约,后来还差点到中国来驻军,实际的情况有比较大的出入,当年的刚果金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只是比利时的一块殖民地,可以说是清政府与比利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图为刚果盆地。

从15世纪开始,非洲成了欧洲殖民者的乐园,还是刚果王国时,葡萄牙人先到这里,后来英国、法国、荷兰等争相染指,1884年在柏林召开了列强瓜分非洲的会议,刚果金这块土地就分给了比利时,当时的比利时国王是利奥波德二世,他是个狂热的殖民分子,有“殖民主义这王”的称号。

利奥波德二世。

利奥波德二世并不想把刚果金这块殖民地交给比利时国会,而是组织人马把它发展成了自己的私人领地,取名“刚果自由邦”,汲取的所有财富全归利奥波德二世个人所有,他使用野蛮的手段开矿、割胶,贩卖黑奴,用血腥镇压当地人民反抗,结果不到3000万的刚果金人口陡降一半,因缺乏劳动力,利奥波德二世就把目光瞄向了东方的中国。

比利时刚果殖民地部队。

欧洲殖民者敲开中国大门时,比利时就跟着来到中国,在英法后面嚯嚯,早在1865年比利时就与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的《中比通商条约》,天津九国租界里,就有比利时租界,当利奥波德二世私家领地需要大量劳动力时,他想到了人力物力极丰富的中国,想从中国招募华工到刚果自由邦从事苦力,当时的清政府已经看清,利奥波德二世就是个赤裸裸的劳工贩子,予以拒绝。

恰逢甲午战争,把清政府打瘫痪了,海防尽失,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这么个小国也派军舰来耀武扬威,软硬兼施,最后裱糊匠李中堂在1898年答应了比利时的要求,双方签订了《天津专章》,大意是刚果自由邦和各国一样,也享受最惠国待遇,允许在中国自由招募华工,后来的《辛丑条约》也分了一杯羹,并在天津建起了比利时租界,当时的利奥波德二世想以刚果自由邦的名义往租界派一支军队,理由是和各国一样保护在华利益。

图为天津比利时领事馆旧址。

当时英国十分不满利奥波德二世将刚果划为私人领地大发横财的做法,于是联合几国谴责利奥波德二世的暴政,于是成立刚果改革委员会,利奥波德二世身陷囫囵,遂导致向中国派军的计划“胎死腹中”,不久刚果金收归比利时国有,1909年利奥波德二世死了,刚果自由邦改名比属刚果,1960年独立称刚果(利),1997年恢复国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简称刚果(金)。

刚果(金)当年曾强迫清朝签订不平等条约,还想在中国驻军,这是怎么回事?

刚果(金)和清政府签订的这个不平等条约,叫做《中刚天津专章》,它是近代中国和非洲黑人国家签署的唯一一个不平等条约。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份条约真可称得上是奇耻大辱。因为,西方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也就算了,毕竟清政府与他们实力相差悬殊,问题是,一个非洲小国,却也逼得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算什么事呢?

其实,当时的刚果,表明上是黑人统治的刚果王国,但它背后的真正统治者,是欧洲的比利时国王。

据记载,在13世纪末左右,居住在刚果河流域的班图人,在这里建立了刚果王国。等到14世纪下半叶,刚果王国开始兴起,并在15世纪后期达到巅峰期,版图北达刚果河流域,南抵洛惹河,西至大西洋,东到宽果河流域。

但等到1483年,葡萄牙殖民者便敲响了刚果的大门,并在刚果建立起很多殖民据点。而此后400余年的时间里,荷兰、法国、英国、德国、比利时等国也都相继侵入刚果河流域,并为争夺殖民地大打出手。

本来,凭比利时的实力,和英、法、德等帝国竞争完全没有胜算,问题是,因为这几个帝国正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相互之间处于竞争关系,所以它们在刚果问题上互不相让,谁也不希望对方占据刚果这个非洲最重要的殖民地。

在这种背景下,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便利用列强间的矛盾,积极开展会场外交易,最终争取到大家的一致同意,将刚果全部划归他个人所有,号称刚果自由邦。

从性质上说,刚果自由邦名义上是个独立国家,不隶属于比利时政府,但统治权却属于比利时国王,所以它又被叫做“比属刚果”。

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占有刚果后,用极为野蛮的手段驱使当地民众为自己服务,比如修建铁路、公路等,甚至倒卖黑人,还对抵抗分子实行残酷镇压,由此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据统计,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刚果的人口从2500万直接下降到不到1000万。

由于刚果人口的急速下降,严重影响了刚果各项经营事业的发展,所以利奥波德二世就想到了东方的人口大国中国。

于是从1887年开始,比利时驻华公使馆便遵照国王的旨意,向清朝的总理衙门递交照会,希望能招募华工到刚果,但总理衙门以刚果跟中国没有条约关系为由,拒绝这项请求。

在这种背景下,比利时驻华公使馆就只好通过暗中招募的方式往刚果运送华人,但执行的效果却差强人意,总共也就招募到500多个人。但等到甲午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比利时也决定趁火打劫,果断加入到这一行列中。

于是在1898年5月22日,清政府派出李鸿章与比利时代表余式尔伯爵,共同签署了《中刚天津专章》,其内容很简单,就是赋予刚果“最惠国待遇”、允许它在中国自由招募华工外,凡英、美、法、德、俄、日等列强在中国享有的各种特权,刚果同样可以“利益均沾”。

条约签订后不久,利奥波德二世为了保障招募华工到刚果的事情能够顺利进行,于是又提出出要派出一支隶属于刚果的黑人军队进驻驻中国。然而,由于在签订条约后不久,李鸿章便转任两广总督,不再负责总理衙门的事情,所以最后这个请求也就不了了之。

刚果(金)当年曾强迫清朝签订不平等条约,还想在中国驻军,这是怎么回事?

欧洲黄世仁的风采

想扯淡明白这件事儿就必须先得说个人,那家伙叫利奥波德·洛德维克·菲利普斯·玛丽亚·维克多,长到如此丧心病狂的名字我估计没人愿意记,我决定叫他利奥波德二世,因为他老爹叫利奥波德一世。

根据欧洲那边的惯例,叫几世几世的通常都是国王,这货也不例外,他是比利时的国王。说来吐槽机对他的人生挺奇怪,利奥波德出生皇家,年轻时长得也帅,娶媳妇也是著名的美人,出生就有个王国等他继承,如此顺风顺水的生活究竟是怎么让丫成为报复社会的急先锋?

从他三十岁继承王位那天开始,就不停的折腾,尤其是在欧洲买来一块殖民地后,这孙子彻底变得丧心病狂。他疯狂的压榨殖民地人民,定下几乎无法完成的工作目标,黑叔叔一旦完不成轻则砍手砍脚,重则小命不保,把可怜的刚果自由邦刮得天高三尺,刚果人民除了自由基本啥都没了。

无法补充的劳动力

很快欧洲黄世仁就尝到了自己酿造的苦果,整个殖民地拢共就那么点人,叫他虐得不是死就是残,没人干活了!想从别处招人也不现实,一来这货名声太臭,这世界受虐狂毕竟不多,二来别国殖民地也需要劳力,不能轻易放手。

更要命的是他那个殖民地并不稳定,周边各种争议很多,是不是就会发生点战争,必须留够青壮打仗。为了补充点劳动力,利奥波德简直操碎了心,但现实就是那么残酷,他想买都没人买给他。

顺便说一下,连欧洲一些相对还要点脸的国家都对这货非常不爽,多次抵制他的商品出口,甚至武装干涉这货收购奴隶。总之在欧洲和非洲除了奴隶贩子几乎没人搭理这孙子,连穆仁贵都不跟他一条心。

东方的骗局

被人力资源问题憋到两眼发蓝的利奥波德把目光投向了东方,1866年清朝和比利时签订了一份不平等条约——《中比通商条约》。利奥波德突然发现在遥远的东亚有个人口庞大的国家,而那个国家似乎很菜,天赐良机啊!

但这货并不敢以比利时的名义到清朝招聘,因为刚果自由邦是他的私人殖民地,一切产出都进私人腰包,如果以比利时的名义往刚果送劳工,国内那帮大臣能把他吃了,搞不好连私人殖民地都保不住。

欧洲黄世仁先生在1887年向清朝派出使者,要求允许刚果在华招收劳工,但这倒霉孩子显然低估了清朝大爷的下限,欺负我们的强国那么多,你刚果算老几?后面排队去,轮到你了老子再躺平。

这事儿折腾到1892年也没个下文,欧洲黄世仁先生一怒之下直接开始在澳门非法招聘,借用的是葡萄牙公司的招牌。这次招聘大约找到1000名华工,顺理成章的被虐死不少,而且完全不按合同发钱。

利奥波德的名声在亚洲也开始臭名远扬,没人愿意给他打工,并且华工都说他是个骗子,答应45法郎每月的工资没几个人能活着拿到。

并没生效的专条

招不到工人的利奥波德心急如焚,他不晓得通过什么渠道搭上了李鸿章(大约是送钱),终于在1898年7月10日在北京签订了一项刚果和清朝的“专条”,这个条约短到只有两条内容:

  1. 中国跟其他国家签订的条约优惠刚果也同样享受。
  2. 中国人可以自由往刚果迁徙,可以买那边任何商品,享受“最惠国”待遇。

其实这个所谓专条就是为了方便招聘华工设定的,设置利奥波德还计划过在清朝驻军保护专条执行,然而这货低估了李鸿章先生的下限,签完条约的李先生直接跑广州去了,清朝也装不知道这回事儿,所以它压根就没生效。

被忽悠瘸了的利奥波德最终在中国连5000千华工都没招到,悲愤之下回到非洲更加丧心病狂的虐待黑叔叔,最终彻底激起公愤,在1908年把刚果自由邦交给比利时国有,他本人又气又急也在第二年挂掉,扯淡完毕。

刚果(金)当年曾强迫清朝签订不平等条约,还想在中国驻军,这是怎么回事?

刚果(金)确实和清朝签过一个条约,条约名称是《天津专章》,史称《中刚天津专章》,时间是在1898年。

但网上的一些说法确实存在很大误区,某种程度上属于以讹传讹,必须正本清源。

先来介绍一下具体史实。

19世纪末,欧洲各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瓜分殖民地,比利时也想参与,于是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决定向非洲刚果河流域派兵,并且是自掏腰包。

没错,你没听错,是自掏腰包,因为比利时的议会不同意派兵。

但是,当利奥波德二世的人马到了刚果河流域时,却发现西岸地区已经被法国人捷足先登了,比利时只好占了东岸,双方一时间剑拔弩张。

紧接着,葡萄牙也跳了出来,说这地方最开始其实是他们开发的,并找来英国替自己撑腰,承诺将来一旦得到刚果,将无条件允许英国随意开发。英国见有利可图,决定支持葡萄牙夺回刚果河流域。

如果英国介入,法国和比利时连已经拥有的土地都要吐出来。见情况不妙,两国连忙从分歧中抽身而出,顿时好得跟穿一条裤子似的,并找来美国和德国撑场子,大有大干一场的趋势。

这时,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提出,能吵吵,千万别动手,不如大家齐聚柏林开个会,协商解决一下。

这便是1884年的柏林会议。在这次重要的会议上,世界各主要列强在讨论刚果问题的基础上,顺手瓜分了非洲。美国、德国等国自则支持比利时在刚果河东岸建立名义上的独立国家刚果自由国,并以国王利奥波德二世本人拥有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说,刚国自由邦在名义上不属于比利时政府,而是属于国王的私人领地。

可利奥波德二世马上就后悔了,因为这地方因为长时间的黑奴贸易,早就没有多少劳动力可用了,再加上比利时殖民者的残酷剥削压榨,导致为数不多的当地黑人死的死,跑的跑,劳动力资源奇缺。

怎么办?好办!

利奥波德二世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招募华人到比属刚果工作,这样就不愁劳动力问题了。

最初,利奥波德二世以个人名义向清政府提出请求,但清政府不同意。后来,他又通过比利时政府,向清政府发了外交照会,但清政府仍然不同意。所以,利奥波德二世只能想法子托点关系,于是在1898年,他派人找到李鸿章,并与李鸿章签订了《中刚天津专章》。

条约主要内容就两条,第一条就是允许刚果自由国在华招募华工,第二条就是清政府与各国签订的所有条约条款,刚果自由国也应一体均沾。

至于允许驻军的条款,纯属子虚乌有,应是以讹传讹。

而且说白了,这个《天津专章》实际上并不是清朝跟什么刚果(金)签订的条约,而是和比利时签订的。

原因有二:

第一,当时刚果(金)作为独立的民族国家实体还不存在;

第二,刚果自由国名义上是独立国家,实际上归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管辖,比利时政府也对其有管辖责任。事实上,从1908年开始,比利时政府就正式接管了刚果自由国的主权,并将其改称比属刚果。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天津专章》并没有正式生效。因为利奥波德二世走的是私人渠道,并不是两国邦交。李鸿章不久之后调任两广总督,总理衙门在得知这个条约后,并没有批准,条约中的内容也没有生效。

所以,从史实来看,根本谈不上刚果(金)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问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