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国为什么要叫"以色列"?

近代以来,犹太人的建国运动又被称为“犹太复国主义”,1948年现代以色列国建立,更是被犹太民族定义成了“复国”。这是因为,早在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就在迦南,即当今的巴勒斯坦地区,建立过统一的以色列国,定都大卫城(今耶路撒冷)。

(古以色列国与现代以色列版图高度相似)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根据《旧约圣经》—创世纪一章记载,先知亚伯拉罕率希伯来人来到迦南地区,他的孙子雅各与天使摔跤取胜。因为表现过于优异,被耶和华神“特意关注”,还给赐名——以色列。表面上的意思是“与神角力者”;更进一步,还带有”神选之子”的意味,暗含耶和华神对亚伯拉罕后裔的认同与祝福,他们的族群定居的土地则属于“神选之地”。

当然,这都是神话和经文的记载,大家当传说听听就好了。不过,雅各到是个真是存在的人物,他的12个儿子最终还演化成以色列12个部族。这12个部落统一后,就是前面提及的古以色列王国了。古以色列国在所罗门王统治时期,达到了鼎盛。至今,很多犹太男性的名字都喜欢叫所罗门,就是表达对偶像的崇敬之情。

(神断两个妇女争抢一个婴儿,哪个才是真正孩子母亲的典故,就发生在所罗门国王身上。看来这国王也够忙的,除了强军、强国搞经济建设、外交活动,还得经常神断“家务事”)

再往后,就走下坡路了。到了约公元前935年,以色列分裂,北部的叫色列王国,南部的称为犹大王国(注意,不是犹太)。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先被亚述所灭。而此时,同族同宗的犹大王国不但没有出手帮助同胞抗敌,还在背后捅刀子,拒绝接纳以色列王国的难民进入。这导致,古以色列国的居民大多被掠往亚述,在长期共同生活中,逐渐被同化,自此,这部分犹太人湮灭在了历史之中。

然而,风水轮流转,到了 公元前586年,大约等同于咱们中国的先秦春秋时期,新巴比伦攻占了耶路撒冷。至此,犹大王国覆灭。大批犹太人被掠往巴比伦为奴,这就是著名的“巴比伦之囚”。

犹大国被灭后约半个世纪,第一个横跨三大洲的帝国——波斯攻占了巴比伦。波斯统治者对犹太人采取了较为温和的政策,大约5万犹太人重返耶路撒冷定居,后又不断的繁衍生息,逐渐重新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人口。

这一时期,还出了个著名人物,波斯王后——以斯帖。

以斯帖被人贩子掳进波斯王宫,隐瞒了犹太人的身份,成了波斯王的王后,生活和谐美满。

在波斯权臣密谋诡计要迫害屠杀帝国境内犹太人之时,以斯帖王后大胆亮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一边摆事实,讲道理,一边谈感情,硬是在庙堂之上,公开挫败的对方的“大阴谋”。

那国王得知了自己妻子的犹太人出身,也并没怪罪,反而任命了以斯帖的大舅犹太人末底改为宰相,参与国家治理。

看来,这国王两口子是妥妥的真爱。

以斯帖的事迹被后世传颂于《圣经·以斯帖记》,犹太教的普珥节也是纪念的这个。这段佳话曾多次被拍成影视剧,比如美国电影《与王一夜》。

整个古波斯帝国统治时期,犹太人基本能得到较为平等的公民待遇。买房置地,当官做生意都不受限制,算是过上了难得的几百年安稳岁月。

对了,这个波斯帝国的后代,就是现在的每日都会上新闻的伊朗。

虽然这片热土上的居民早就放弃了拜火教,成了穆斯林,但始终非常看重自己的波斯人身份,坚持说着波斯语。

还有,伊朗天天“喊打”的对象——以色列,则是以斯帖王后的族群。

只是,这让两千年前,《圣经》中恩爱情深的波斯国王两口子情何以堪......

再往后,波斯帝国不断“缩水”,自身都难保,愈发难以罩着犹太人了。公元2世纪初,巴勒斯坦地区又被并入了罗马帝国版图,信奉基督教的罗马人把犹太人视为瘟疫一样的“异教徒”,统治异常残暴。最终,犹太人大起义失败后,罗马统治者摧毁了耶路撒冷城,并将犹太人逐出了巴勒斯坦,犹太民族历史开始了大流散时期。多数犹太人流亡到了欧洲。又被欧洲各国变本加厉的打压迫害了一千多年。

到了近代,犹太复国运动兴起。此时的英国正在不断蚕食被誉为“西亚病夫”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急需个帮手来平衡和管理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

一战中,为了加快肢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917年,英国人在11月2日宣布了《贝尔福宣言》“英王陛下政府赞成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民族之家,并会尽力促成此目标的实现。”

于是,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大批犹太人开始从世界各地奔赴巴勒斯坦,要回归这片“流淌着牛奶和蜜”的故土。只是,此时,自然环境不比千年前,牛奶和蜜自己流不出来,需要艰辛的劳作。

到了上世纪30年代,通过两代人的经营,犹太人已经在巴勒斯坦建立了大片定居点,发展了现代工农业,以及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甚至还拥有一些自治武装。

期间,犹太复国主义者们也曾考虑过其他地区的建国方案,个个都比巴勒斯坦面积达。比如,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亚地区、非洲乌干达或者马达加斯加、埃及的西奈半岛,甚至还考察过中国东北、塞浦路斯等。但是,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下,都仅停留于纸上谈兵阶段。

最终,在美国的鼎力支持和苏联的积极运作下,犹太人决定回归故土。毕竟,2000多年过去了,古以色列国祖先们留下的哭墙和圣殿遗址都还在,想着就觉得特别神圣。毕竟,那些备选地区原面积再大,也无法和故土与精神家园媲美。

而这个“精神家园”,很大一部分,就是所罗门时代的古以色列王国。

1948年5月14日,在两千年前的以色列王国故土上,现代以色列国宣布建立。

之所以叫“以色列”,其实还有一定的现实原因考虑。二战后的那几年,犹太人在国际社会上仍然不太受待见,甚至到了六七十年代,拉美的一些国家,诸如阿根廷、智利等国还不时兴起一番排犹浪潮。所以,直接叫“犹太国”也不怎么合适,容易引起对方有意无意的反感和抵触。

显然,主体民族跟国名也没有特别直接联系,日本也没有叫“和国”,咱们中国也没叫“汉国”。

因此,相对于“犹太”这个民族的名字,“以色列”更能代表其民族心中的情愫,意义更重大,更适合再次被用作国名。

犹太国为什么要叫"以色列"?

【大长文预警】七师弟来大概叙述一下,大概是宗教和历史两个方面的原因。七师弟作为CPC的一员,确实对犹太教和基督教不算太熟悉,如果宗教方面说错了,看官轻喷。

犹太人的三个称谓——希伯来人,以色列人和犹大族

在诸多历史资料里,把犹太人也称谓为希伯来人。犹太人讲的语言,叫做希伯来语。希伯来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旧约《圣经·创世纪》的章节之中,当时神称呼亚伯兰(亚伯拉罕)为希伯来亚伯兰。希伯来在当时的语言中意思是“从河那边渡过来的人”,意指描述亚伯拉罕是渡过幼发拉底河来到巴勒斯坦地区的人,相当于上帝赠名——渡河者亚伯拉罕,于是希伯来便成为了亚伯拉罕的另一个名字。而亚伯拉罕的后人,也就自称希伯来人。这是犹太人最早的自我称呼。

【亚伯兰渡河】

以色列这个词同样来源于旧约《圣经·创世纪》章节之中,这个词来自于犹太人祖先雅各(以撒的儿子,亚伯拉罕的正孙),为什么雅各更加重要一些呢,因为雅各的十二个儿子成为了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以色列这个在古语中是“神的战士”或“与神角力”的人,故事是创世纪中讲到,雅各有一天在约旦河畔的渡口与一个陌生人摔跤,即使受了伤仍然坚持并最终获胜,这个陌生人是一名天使,在雅各胜利之后,天使说,“你以后就别叫雅各,你应该叫以色列(神的战士,与神角力者)”。以色列变成了雅各的另外一个名字,相当于上帝再次赠名——神之战士雅各,故而此后,雅各的子孙就叫自己以色列人。

犹大族称谓的来自于他们的第四代祖先,雅各的第四个儿子犹大(注意不是和耶稣有关的那个犹大),在旧约圣经中讲到,由于犹大保护了小弟弟约瑟免遭毒手,故而上帝在雅各临终前祝福了犹大,允诺“你父亲的儿子们必向你下跪”,此后果然犹大支派成为了以色列人重要的王族,也因此,自认自己是犹大与便雅悯后裔的犹太人也叫自己——犹大族(以色列王族)。

所以大家记住了犹太人的几个称谓来源

希伯来亚伯兰——渡河者亚伯兰(始祖,先知)

以色列雅各——神之战士雅各(第三代祖先)

犹大——上帝承诺的王族(第四代祖先)

至于为什么犹太人的国家最终选择了以色列作为自己的国名,七师弟认为有两个原因:

1、希伯来的称谓过于广泛,且在宗教故事中,阿拉伯人的祖先以实玛利也是亚伯兰罕之子。故而这个称谓不准确。

2、犹大的称谓过于狭隘,因为犹大人其实应该专指犹大支派(第四支派)一脉,且历史上的犹大国仅由第四支派——犹大派和第十一支派——便雅悯派组成,无法代表整个犹太民族。

课外阅读——以色列十二支派

以色列十二支派被普遍认为是当前犹太人的最早第五代始祖,犹太民族也是由此发扬光大,十二支派指的就是雅各的十二个儿子及其家族后裔,类似我们的熟悉的全真七子,之后丘处机创了龙门派,马钰创遇仙派,郝大通创华山派。

七师弟这里暂时把雅各比作皇帝,用清朝的描述方法,我们可以这样聊他的儿子们:

皇长子——吕便(Reuben)

皇次子——西缅(Simeon)

皇三子——利未(Levi),被指定为神使一族,族人不分土地吃供应,专司祭司。摩 西,亚伦,均是这一脉。

皇四子——犹大(Judah),被神祝福为王,此后为犹大国王族,耶稣出自犹大支派。

皇五子——但(Dan):

皇六子——拿弗他利(Naphtali)

皇七子——迦得(Gad):

皇八子——亚设(Asher):

皇九子——以萨迦(Issachar)

皇十子——西布伦(Zebulun)

皇十一子——约瑟(Joseph),被迫逃到埃及,成为埃及宰相。后人中产使徒保罗。

皇十二子——便雅悯(Benjamin),同为犹大国王族。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就是便雅悯派。

【七师弟题外话:说实话,不得不佩服犹太人修家谱的能力,不过人也确实少,方便,宗教是很大原因】

犹太国为什么要叫"以色列"?

“以色列”,实际上是至少3200年之前,生活在黎凡特地区一个族群的名字,曾出现在古埃及的“麦伦普塔赫石碑”中,被认为是最早的关于以色列的文字记录。碑文记载了埃及法老在一次战斗中,大胜多个部落和族群的故事,其中就有以色列。

但是,“以色列”这一名称,究竟源自何处呢?根据《圣经》传说,先知亚伯拉罕是受上帝拣选并祝福的人,后来成为多民族包括犹太人之祖。亚伯拉罕的孙子雅各,在为别人辛勤工作许多年之后,不但娶了地主家的女儿,还变得越来越富有。

他有了许多牲畜,还有12个儿子和1个女儿。于是他受上帝的启示,决定带着日益庞大的家族回到应许之地迦南。途中,雅各与上帝派来的使者摔跤。他们摔了整整一个晚上,使者多次请求雅各放过自己,雅各都不答应。

天亮之后,使者对雅各说,好吧,你赢了。雅各还不罢休,因为他知道与自己角力的是上帝的人,也等于自己与上帝在面对面说话,所以要求得到祝福。上帝假装不知道他的名字问他,他回答说叫雅各。上帝说,你从此不再叫雅各,而叫“以色列”。

就这样,始终有上帝庇护的雅各即以色列家族,安全抵达迦南并在那里定居下来繁衍下去。后来,雅各的12个儿子,成为以色列12个部落的族长。当时不光以色列的12个部落,近东地区所有族群和部落,都以他们族长或先知先觉者的名字为名。

如犹大的部落就叫犹大,丹的部落就叫丹,本杰明的部落就叫本杰明,等等。12个部落成立了联合的以色列王国,那也是犹太人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但是第三任国王、伟大的智慧之王所罗门之后,以色列分裂成了两个王国。

北边的以色列王国,含10个部落;南边的犹大王国,含犹大和便悯雅两个部落。古以色列王国先后在公元前722年和公元前586年,因亚述人和巴比伦人的入侵而亡国。小一些弱一些的犹大王国,在抗争了数十年之后,同样灭于巴比伦人。

但是,无论是流散到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们,还是继续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都称他们自己为“以色列的子孙”。有了这样的历史和传说的脉胳,建国时,为什么选择“以色列”为国名,就不难理解了。从词源学上讲,“以色列”的本义是“战斗”或者“为上帝而战”。

英国托管期间,巴勒斯坦的别称是“以色列的土地”,并以英语和阿拉伯语印在货币、邮票和官方档案材料上,让“以色列”这一称谓,从传说和历史走进现实,并在20世纪有了官方地位。

1948年5月14日,犹太复国领袖们,在特拉维夫开会,会议主席是即将成为开国总理的大卫·本·古里安。当讨论到即将成立的国家的名字时,有人认为应该叫“犹大国”。 但这一提议很快被拒绝,因为古犹大王国的疆土,大部分不在联合国以巴分治计划以方边界内。

于是,其他国名被提了出来,包括“锡安”、“萨布拉”。 本·古里安建议用“犹太国”,即犹太人的国家。开国后的第二任总理摩西·夏里特,认为“以色列”更好。投票的结果,“以色列”成为了新国家的国名。

实际上,摩西也不是“以色列国”的原创者。早在19世纪末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就有一系列文章称,一个叫“以色列国”的犹太人的、独立的主权国家,必将在巴勒斯坦诞生。

犹太国为什么要叫"以色列"?

这个问题牵扯到宗教信仰,也和历史息息相关

名词由来

“以色列”一词为希伯来语,意思为“与上帝角力者”,是以撒的次子雅各与天使摔跤后,被上帝赐名为以色列,即作为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始祖。记载在《创世纪32章:24-32节》。

以色列最初是指一个民族而非地名,可查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公元前1211年。在过去3000年的历史中,犹太人视以色列地为自己的民族和精神生活的核心,称之为“圣地”或“应许之地”。以色列在犹太教中具有特别的含义,包括圣殿遗迹和相关的宗教礼仪,都是现代犹太教传统的重要基础。

根据圣经记载,以色列人的先祖亚伯拉罕原来居住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后受神呼召,迁居至迦南。以色列的先祖亦曾南下至埃及寄居,在埃及做奴工四百年。直至公元前14世纪,他们才集体离开埃及,回到迦南定居,并逐渐占领当地。

概念变化

公元前931年所罗门王死后,北方的十个支派便马上脱离以色列联合王国,由耶罗波安做王;而南方的两个支派,即犹大和便雅闵,则依然由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领导,自此,约一百多年的以色列联合王国结束,国家分为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

南部群体(即南国犹大)有两个部族,以较为强大的部族犹大来命名;而北部群体(即北国以色列)则有10个部族,仍然保持着以色列的名称。因此,居住在南部犹大地区的人,自此被称作犹太人;而居住在北部以色列地区的人,便保持以色列人的称号,从而使犹太人与以色列人一样,都具有种族和民族,乃至国家的多重意义。

近几个世纪以来,诸多流亡海外的犹太人一直试图返回以色列。18世纪便开始有数波小型的回归潮,从数百到上千人不等。在1878年,佩塔提克瓦出现第一个大型的犹太人农场社区。第一次大规模的回归浪潮则始于1881年,散居在世界其他地区的犹太人来到巴勒斯坦。犹太人从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人手中购买土地并且定居。

以色列国父、现代锡安主义运动创始人西奥多·赫茨尔。(1860-1904)

1896年,基于犹太人在东欧受到种种迫害,维也纳记者和剧作家西奥多·赫茨尔发起了锡安主义运动,又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该运动号召散居全世界的犹太人回归故土,恢复本民族的生活方式。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尔,他召集第一届“世界锡安主义大会”,大会决议建立“一个得到公众承认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园(或国家)”。“犹太国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开发公司”等相应机构成立,帮助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锡安主义运动的发展推动“第二次回归浪潮”(1904-1914年),约有四万名犹太人返回定居。

本-耶户达,著名语言学家,不懈努力复活希伯来语。

但这些犹太人来自完全不同的国度,习俗、阶层,乃至肤色都完全不一样了。甚至连他们的语言都是“再建构”的产物。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能让所有人都团结起来的“锚点”让犹太人能齐心协力地建国。而犹太人基本都信仰“旧约”,信奉耶和华。那么以色列作为一个特殊含义的名字,作为“与上帝摔跤之人”,还有比它更适合作为国名的吗?

犹太国为什么要叫"以色列"?

关注和研究中东史的朋友会知道,以色列这个名字,有3000多年历史了。

不是1948年以色列按照联合国巴以分治决议独立后才有的。

木叔其实觉得我们宋金时代给以色列起的一个称呼更有意思,也更形象。

当时宋金时期中土有了大量西来的犹太人在开封等地经商,设立了不少犹太教会堂,并请求当时的皇帝承认。

皇帝承认他们,赐名“一赐乐业”,从此犹太人就自称“一赐乐业”信徒在中土生活。

并且一直从1000多年前生活到现在。

(宋金时期的犹太会堂模型)

以至于如今开封还有不少人说自己是当年那批犹太人的后裔。这段故事木叔在以前的悟空问答中讲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这里不多说了。

只说说“一赐乐业”这个词。

你不觉得这个词和以色列很像么?没错,这就是以色列的另外一种音译。所以这也是木叔开头所言,很喜欢这个翻译的原因。它很好地体现了中土的翻译水平,有安居乐业的意思,也有威严的天朝上国对弱小民族的尊重。

不过以色列人对以色列这个词其实还是非常有态度的,那就是他们的先祖雅各,曾被神赐名以色列。

(2000多年前以色列王国图)

以色列的意思是“和神摔跤的人”。

当年雅各就曾经和神仙或者天使摔跤,最后被赐予这个名字。此后雅各生了12个儿子,逐渐演化成以色列的12个支派,他也成了犹太人最重要的祖先。

有这层关系,所以,以色列这个词含义重大,后来犹太人建立的国家中,就有用以色列作为国家的名字,比如今的以色列国家名字早了2000多年。

所以,1948年犹太人独立复国,用以色列作为国名,也是尊重历史的表现。

犹太国为什么要叫"以色列"?

犹太国为什么要叫"以色列"?这事儿跟“联合王国”有关,看到联合王国您也许一下子就想到了英国。英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联合王国。然而,福垊想要说的是,这个联合王国不是英国,而是古以色列国。古以色列王国全称是以色列联合王国。

联合王国不联合了!

以色列最伟大的国王就是大卫王,当今以色列国旗的六芒星相传是大卫王盾牌上的标志。别看大卫王小时候和小楚怀王都是个牧童,大卫这个放羊的牧童比小楚怀王这个放牛的牧童厉害多了。大卫王相当于以色列的秦始皇,他在位时,统一了犹太各个部落,建立起来了以色列联合王国。大卫驾崩后,所罗门王继位,这个以色列王类似于乾隆,到了老年穷奢极欲,爱慕虚荣,横征暴敛,赋税如山,这就给他的儿子罗波安留下了祸患。

年过不惑的罗波安一继位就迷惑了,老臣们表示新朝新气象,休养生息,俭以养德,年轻的重臣,则反对轻徭薄赋,维持高税收。大概是代沟的原因吧,罗波安采纳了年轻人的意见,都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那个年轻重臣的“高见”,导致以色列联合王国再不联合了,走向了以色列的南北朝。

王国北部的十个部落组团割据了。这十个部落是,吕便(Reuben)、西缅(Simeon)、但(Dan)、拿弗他利(Naphtali)、迦得(Gad)、亚瑟(Asher)、以萨迦(Issachar)、西布伦(Zebulun)、玛拿西(Manasseh) 、以法莲(Ephraim)。他们联合起来,自立门户,拥立以法莲的后人为主,改国号为以色列王国,建新都撒玛利亚。

只有两个部落支持罗波安,他们是犹大(Judah)、便雅悯(Benjamin),改国号为犹大王国,也叫犹太王国,定都仍是耶路撒冷。看看这犹太人“大、太不分”哈。在我国春秋战国时,还“大太不分”呢?太子往往都会写成大子,但读作了“太子”,后人会了区分大、太,也就在“多音字”的“大”字下加了一点。不过,福垊想说的是,这里的“犹大”跟出卖耶稣的“犹大”可不是同一人哦。

犹大之吻

曾经的以色列联合王国的国王都跟犹大有关,根据耶稣家谱,耶稣也是王孙,跟大卫王同宗,是犹大的子孙。而上述这个十二个部落都跟以色列的祖先雅各的子孙。

雅各有十二个儿子,分别为:长子吕便、次子西缅、三子利未(Levi)、四子犹大、五子但、六子拿弗他利、七子迦得、八子亚瑟、九子以萨迦、十子西布伦、十一子约瑟(Joseph)、十二子便雅悯。

以色列王国国王是以法莲的后,以法莲是何许人也?玛拿西又是何许人也?这两个部落都是雅各第11个儿子约瑟的两个养子,玛拿西是老大,以法莲是老二。雅各的这十二个子孙,让福垊一下子就想到了清朝十二名铁帽子王,而约瑟的两个养子的情况跟代善家的两个铁帽子王非常相似。

犹太国为什么要叫"以色列"?

前边说了犹太国也叫犹大国,他们这是纪念自己的老祖宗犹大呢!以色列联合王国解体后,罗波安将原“以色列联合王国”改为犹大王国,就是为了纪念犹大,表明自己的正统性。还有就是犹大这个名字,寓意很很好,就是“赞美”的意思,谁不希望别人赞美自己呢!

不过,犹大(犹太)再好,也不如以色列这个词霸气。“以色列”人在五代后汉时,进入河南省开封市,当时还叫汴京(首都),皇帝根据希伯来语的发音称呼他们为“一赐乐业”。“一赐乐业”是一个很美好又友好的称谓,比“以色列”的称呼高大上。“以色列”一词的原意是,跟天使摔跤。跟天使摔跤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犹大的父亲雅各。

“雅各”一词有“抓住”和“欺骗”的意思,雅各抓住了机遇,欺骗父亲谋求嫡长子继承权,雅各和李世民一样都是老二,两人还都一样的成功了,不一样的是雅各的兄长以扫不仅活着,当时还要报复他。雅各后来被岳父欺骗就有以扫“功劳”,但最终还是雅各大获全胜。最让雅各自豪的是,雅各KO了天使。雅各一人出门在外,夜间有一个人向他挑战,跟他摔跤。结果摔了一夜,那人也没赢了雅各,即使那人在雅各大腿窝戳了一下,也还是输了。天亮后,那人自称是天使,要求雅各改名以色列,雅各也自豪地将角力之地改为毗努伊勒(邂逅天使)。继续赶路的雅各,发现太阳出来后,自己的腿瘸了,原来雅各的筋被天使挑了。以色列人至今仍不吃动物的大腿窝的筋,因为这个,我们古代也称呼犹太教为挑筋教。

犹太王国、以色列王国相继灭亡后,犹太王国的民众自称犹太人,而以色列王国也是犹大的后裔,自然也可以称之为犹太人。近代以来,犹太人受尽了磨难,也致力于复国,他们复国后就建立的国号正是以色列。福垊认为,大概犹太人认为,他们复国和建设国家,需要正是那种人定胜天的精神吧!而这种精神,他们的祖先雅各有,以色列人今天依然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