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西方国家流行的无裤日,西方人到底出于怎样的一种心理?
这是美国人想出来的刺激玩法。
每年1月13日,“世界地铁无裤日”,已经有18年的历史了,在西方60多个有地铁的城市流行。
这是西方人放荡不羁、崇尚自由、寻求刺激的一种具体体现。
还被冠以了宣传低碳、环保生活方式的标签。
但“无裤日”在东方国家遇冷,这与东方文化讲求庄重、含蓄、礼貌有关。
在东方人眼睛里,“无裤日”属于西方文化的糟粕,是瞎胡闹!
对于西方国家流行的无裤日,西方人到底出于怎样的一种心理?
每年的1月13日是国际无裤日,这一天,全世界包括北上广汉等60多个城市无裤的爱好者,都是上身冬装,下身内裤的打扮乘坐地铁。福垊认为欧美流行的无裤日,最初是为了生意,后来就是想成为网红,主要就是张扬个性、释放压力等的心理。
无裤日的前世今生无裤日不是不穿裤子的节日,何为无裤日?
无裤日全称是无裤坐地铁日(No Pants Subway Ride Day),看到相关新闻或咨询的人,顿时产生了疑问,内裤不是裤吗?裤子不是“trousers”吗?福垊为您解密,英语“Pants”在英国英语里,的确包括内裤的意思。不过,英国、爱尔兰、南非、新西兰等内裤的固定词汇是knickers或undies。英语“Pants”在美国、加拿大,只有一个意思就是裤子。福垊为了便于大家理解,索性将它翻译为外裤,那么无裤日应该翻译为无外裤坐地铁日。无外裤坐地铁日在英国的英语翻译就是“No Trousers on the Tube Ride ”,看看“trousers”出来了吧。
无裤日的前世
网传无裤日,原本是“五五日”,也就是5月的第一个星期五,最早是在1985年或1986年。美国年轻的嬉皮士们,在各种公众场合不穿外裤。不过,福垊对这种说法存疑,五月的第一个星期五,正是夏天穿短裤应该也算正常吧。后来,就演变成了无外裤坐地铁的活动,最初都是为了名和利。什么心理?都是名利!
无裤日的今生
2002年1月13日、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的家乡纽约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儿。这天,有7名男女头戴暖帽,身穿棉袄,下穿内裤出行。那感觉就像为了上班赶时间,连穿裤子的时间都没有。后来一看,原来是行为艺术。是IE艺术团搞的一场恶作剧,就是为了炒作,从而吸引眼球,制造“混乱和欢乐”。当时,地铁乘客看着这几个“蛇精病”这么个性,就问他们怎么回事,他们的回答忘穿裤子了。福垊再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IE艺术团,这个艺术团跟网络浏览器没有一毛钱的关系,IE就是Improv Everywhere的缩写,中文是处处即兴之意。它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毕业生查理.陶德在2001年8月份创立的,属于即兴表演性质。这个团体其实就是喜剧表演艺术团,就像开心麻花一样,给人带来欢乐,尽管他们的方式有着天壤之别。他们这种“奇装异服”其实就是为了成为网红,就是要名利双收。
曲折发展
尽管IE规定参加活动者,下身穿的内裤,男生要大四角,女生小四角。可在实际中女生往往“减一角”,都是三角的。女生所穿有的是boyleg(四角),有的是bikinis(比基尼),有的是tangas(V裤),当然没有thongs(T-back,丁裤)。结果,还没五年就出事儿。2006年,纽约参加人数达到了150人,因为着装太辣,行为不检,美国警察都抓人了。经过法院审理,这是自由,这是个性,不是伤风败俗,无罪释放。无裤日,也就向美国各州以及世界各国蔓延开来。从美洲到欧洲再到亚洲,都有他们的同好者。
西方人到底出于怎样的一种心理?网络兴起之后,在网上追求名利实现成功的人也是层出不穷。尤其是近些年,网红已经成为一种产业,称之为网红经济。在网络时代或者说信息时代,要想成功要么挑战极限,要么突破底线,他们往往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行不惊人死不休。福垊认为,其实还是一种追求自由和成功的心理。这种看似挑战世俗的行为,也一定程度地缓解了学习和工作压力,也便于更好地投入工作和学习之中。对于这种行为,福垊的看法是不支持不反对,顺其自然就好。对此,您怎么看?又认为他们是什么心理呢?
对于西方国家流行的无裤日,西方人到底出于怎样的一种心理?
2002年1月13日,在纽约地铁站,几个美国青年人为了搞恶作剧,为了好玩想引起轰动,决定不穿长裤乘地铁。
谁知道就这样的一件事情,在美国新闻媒体的追踪报道和轰炸下,这个恶作剧竟然变成了,低碳环保摈异保守思想这样伟光正的先锋事件。既然恶作剧变成了政治正确的事件,那么美国人认为这就是她们的文化和文明,马上美国就有了无裤节这样的节日。其实这件事想想也好笑,如果那几个美国年青人不是因为冷,怕感冒。估计为了恶作剧的轰动效果,他们肯定会赤身裸体的坐地铁,那样的话美国的新闻媒体,应该不会把它当成政治正确的事件报道了吧。
我估计那几个搞恶作剧的美国小青年,作梦也不会想到自己竟然成了开山立宗的伟大人物。美国政府如果不为他们在地铁站上塑像,真是对不起这几位小青年。好了美国人既然办了件大事情,那么欧洲国家怎么能不跟风呢?不然的话这样的好事,光让美国人占了肯定是不行的。于是西方国家的年轻人也纷纷脱了,年青人脱了无所谓因为他们有苗条和健美的大腿,可问题是那些西方老年人为了跟风,水桶般的大腿简直叫人恶心死。
这里我要说一下,脱裤节在日本是没有市场的,因为日本人的老祖宗有先见之明。他们为了让自已的子孙不落后于这个世界,早就创立了屁股节来对抗脱裤节,并且脱裤节还没有屁股节脱得厉害。(日本的传统节日屁股节)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我有一点很想不明白,西方国家不是讲究人权和隐私吗。如果在脱裤节那一天,地铁上人很多又拥挤,要是谁不小心碰了不穿裤子的人的屁股,那算不算性骚扰。要是算性骚扰的话,估计西方国家的律师应该会忙死。
对于西方国家流行的无裤日,西方人到底出于怎样的一种心理?
你说这“歪果仁”的脑洞也太奇葩了吧?刚看了一下资料,西方国家流行的“无裤日”,用东北的俗话说,就是“美丽冻人”啊!。西方国家的这个“无裤日”,是由美国一个民间组织在2002年发起的,完整名称是“不穿裤子搭地铁日”,用发起人的话说就是让人们摈弃保守,为生活添加乐趣。由于这个节日能带来新奇和刺激的体验,此节日一经发起,就迅速传遍世界,就是我们的台湾,北京,上海,广州,也被“无裤日”所感染,每年的1月13日,全世界有60多个城市,数万人,都在这天一“脱”为快。按着该节日的“规则”,参加活动的人不穿裤子乘地铁,要面无表情,装做互不相识,如果谁要问为什么没穿裤子,就答忘穿了。无裤日“规则”中还规定,参加活动的人只能穿平头裤,不得穿三角裤和丁字裤,因此,“无裤日”活动,给大家带来新奇的同时,并不妨碍“观瞻”,也不伤“风化”,但即使这样,由于传统观念的原因,“无裤日”在我们这里,参加者还是寥寥无几。但不管怎样,这个“无裤日”,还是给工作和生活压力山大的人,带来了短暂的释放,就像前几年风行的挑战冰桶那样,在压力山大时,用类似于极限的挑战,来释放和缓解自己的压力。今年的1月13日已过,明年的这一天,你会参加“无裤日”吗?
对于西方国家流行的无裤日,西方人到底出于怎样的一种心理?
这都是西方国家所流行的一种寻求刺激的心理,也是性开放带来的社会陋习,个人是不赞同这样的集体社会现象,更不赞同我们也要学习。虽然这是欧美国家比较容易接受的社会现象,但是这样的做法分明就是一种提倡,不适合我们这样讲究文明的国家。
英国《每日邮报》1月13日报道,13日,在伦敦、柏林和布拉格等大城市的地铁里,数百名通勤者脱掉外裤,只剩下内裤,加入了近些年来十分风行的“地铁无裤日”活动。其实好多奇怪的社会现象都是从西方国家开始的,他们以几百年来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成为了世界各国向往的中心。正是这种带动效应,让那些发展落后的国家都以他们的做法标榜为标准,从而对其进行效仿。这也让很多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借鉴的标杆,自然他们当中出现的一些陋习也逐渐被各国所接纳,甚至是大加学习。
而这种“无库日”是起源于美国,在西方国家流行的社会现象。这与西方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崇尚自由,和性开放有着绝对的关系。他们放荡不羁的个人行为,逐渐演变成社会现象,很多年轻人的寻求刺激也加速这种行为的盛行。只不过是这并不算是什么文化,也不是什么值得学习和宣杨的行为,个人不赞同这样的行为被学习,那没有什么价值。
个人觉得,我们国家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我们值得发掘的文化瑰宝有很多。只是近代以来的闭关锁国,让我们在科技等领域落后于西方,但是我们开始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以改变我们的社会发展。可是他们的这种毫无价值的社会现象,我们是没必要学习的。这不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好处,反而会让我们的社会和家庭面临更大危机。
只能说西方国家和社会,他们的家庭观念不强,年轻人更愿意寻求刺激,因此才怪胎百出,这算不上文化,更不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的民族都是以家庭为重,都是负有责任感的人群,根本没必要去学习这种只会破坏我们固有的优秀品质的行为。我们的民族在崛起,我们有5000年的文明做根基,我们有很多让世界惊艳的文化,我们完全可以发掘自己的瑰宝,让他们来学习什么叫文明,我们才是世界值得学习榜样!(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西方国家流行的无裤日,西方人到底出于怎样的一种心理?
黎叔认为,它就是一道风景。顶多,你可以说他们真是闲的。我们可以去容纳和允许,甚至完全可以去欣赏这样的举动。
无裤日确切地说不是不穿裤子,而是下身只穿一条内裤去乘坐地铁。英文原文是“No Pants Subway Ride”,中文翻译成“不穿裤子搭地铁日”,已有19年的历史。发起者首次这样做的时间是寒冬季节的2002年1月,地点在美国纽约。当时,几名喜欢恶作剧的年轻人,上身穿着的冬装和下面光着的两条大腿形成鲜明对比,这样去乘坐地铁造成了轰动效应,这一幕每年同一时间在纽约地铁里上演,遂变成了一个节日,同时流行到其他城市和世界各地,成为美国文化的符号之一。
不难想象无裤日能够带来新奇、刺激的体验。它在美国出现并一炮走红,符合美国人无拘无束和求变创新的总体性格特点,同样,黎叔认为,它也在人性中较普遍存在,尤其是年轻人通过参与其中,能表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黎叔注意到,对这样的高调另类活动,发起人和参与者其实内心很强大,他们敢于自嘲,自称是在进行“愚蠢庆典”或是“愚蠢的国际庆祝活动”。
还有就是,他们其实也很有组织、很有规矩。他们会像往常一样乘坐地铁,平时手里带啥就还带啥,如报纸、手机、书籍,脸上并无特别的表情,一般不会相互交谈,如果有人问他们冷不冷,他们会如实回答。
黎叔在想,不仅是美国纽约这个全球标志性国际大都市有这样标新立异的年轻人,而且更是这座城市和地铁的管理者也普遍具有宽容心,即我原来就没有规定乘坐地铁的人不能下身只穿内裤,那么这样穿着的人来了,我就没有理由把他们拒之门外。今年他们来了,第二年他们又穿成这样,且来的人更多,我就同样不会拦住他们不让乘车。因为我发现,他们并不妨碍他人,更无违法嫌疑。就这样心态和管理方式,成就了一个新新的美国文化,诞生了纽约一个有名的节日!
遗憾的是黎叔只在首个无裤日之前的2001年去过纽约,所以,尽管当时也乘坐了不少趟地铁,但没有亲眼目睹这一有趣新奇的搞怪。
有报道说,2020年1月12号,纽约如期举行了第19届地铁无裤日活动。当天的气温在零下,但参加的人却很多,尤其还有不少华人和亚裔面孔。参与者上半身穿着正常的御寒服饰,下半身只穿内裤,旁若无人地等车或者上下车。对此,一些乘客报以微笑,更多人则是见怪不怪,跟没看见一样,自己该干啥还干啥,看手机或聊天。
黎叔最后想说,尽管我们东方人对此不太能接受,学也学不来,学不像,比如东京的年轻人此前效仿着也在当地的地铁里举行过一次无裤日,但不见有第二次,因为还是觉得难为情和不适应。另外,东京地铁上下班时的拥挤程度,也确实不适合男男女女都只穿内裤贴挤在一起。但我们也确实可以去容纳和允许,甚至完全可以去欣赏这样的举动。他们不妨碍别人,也不违法,无非是想与众不同,还有想玩个新鲜刺激。
这样,它就是一道风景。顶多,你可以说他们真是闲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