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总理马赫迪准备辞职。他是属于哪一派的,算亲美还是亲伊?

在上个月29日伊拉克什叶派最高精神领袖、大阿亚图拉西斯塔尼呼吁总理马赫迪辞去总理职务,希望伊拉克议会能够收回对他的信任,只有这样才可以平息当前抗议示威。自10月初开始的抗议示威所引发的冲突,已经道中400多人死亡,1.5万人受伤。西斯塔尼作为宗教领袖就政治局势发声,是十分罕见的。伊拉克一直坚持政教分离原则,一般而言只有在政治失控,对话无效的情况下,宗教势力才会介入。由此可见,当然伊拉克国内局势确实非常紧张。(抗议民众高举西斯塔尼画像)

在西斯塔尼发出呼吁后,马赫迪做出了回应,他宣布自己会辞去总理职务,并且会向伊拉克议会递交备忘录。伊拉拉议会在本月1日表决通过了马赫迪的辞职申请。随后总统萨利赫要求议会党团推举新的总统人选,在新总理和内阁就任前,马赫迪将留任看守内阁。不过由于去年的伊拉克大选中,什叶派三大政治党团彼此差距不大,这样一来容留出来的余地也就不多,估计很难就新总理的人选达成一致。抗议民众虽然对马赫迪辞职表示欢迎,但是他们仍将继续抗争,希望重新大选,期待系统性的政治变革,以遏制腐败和低效,改善民生和就业。(马赫迪)

马赫迪为什么会成为众矢之的,遭到反对?

现行的伊拉克政治制度是议会共和制,为了平衡各个政治势力,维护教派和民族团结,所以总统原则上由库尔德人士担任,而议长由逊尼派人士担任,政府总理则由什叶派人士担任。马赫迪本人也是什叶派。然而这次抗议示威并非是由教派和民族矛盾所引发,逊尼派和库尔德人并未参与到抗议示威当中,反倒是什叶派内部出现了严重分歧。总体而言是由掌握什叶派当权派的政治精英和社会上层与民粹、民族主义政治力量的对抗。前者掌握政权并长期垄断社会资源,滋生腐败和低效,后者则为社会中下层,大多是破产商户和失业青年为主。(抗议示威)

导致这次冲突的直接原因跟伊朗有关系,主要是马赫迪在9月末宣布面对伊拉克国家安全部队指挥官萨阿迪,后者在伊拉克平息IS叛乱过程中战功卓著颇有人气。他被免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其反对伊朗干预伊拉克政治事务立场,并且反对国内的亲伊朗宗教民兵武装。他被免职被认为是遭到亲伊朗当权派打压,遂引发抗议示威。加之本身政府腐败低效,以及伊朗对伊拉克的经济掠夺等诸多因素最终将矛盾彻底激化。(巴德尔民兵头目哈迪·阿米里与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少将苏莱曼尼)

马赫迪的背景

马赫迪是去年议会大选后,经过各派协商后,推举成为总理的,之所以会推举他,主要看中是不属于任何政治集团的“中立派”。然而所谓的中立都只是表象,马赫迪与亲伊朗势力关系密切可以说就是亲伊朗代表人物。从其过去的经历其实就可以看出端倪。现年77岁的马赫迪是一名经济学者,父亲是一名宗教人士,曾经担任过伊拉克费萨尔王朝的部长。马赫迪在上世纪60年代末曾经还是伊拉克复兴社会党支持者,然而后来因政治分歧其辞去公职,并旅居法国。(马赫迪在议会)

在70年代时,他是伊拉克共产党的成员,然而到了八十年代受霍梅尼伊斯兰革命思想的影响,他开始倾向于后者,并加入了由伊拉克流亡人士所组成的“伊拉克最高伊斯兰委员会”(ISCI)。该组织的总部就在德黑兰,立场为“反美、反萨达姆”。在2003年战后,其成了伊拉克最主要的政治团体之一。虽然马赫迪后来退出了该组织并且担任各种公职,但是其与该组织及其分支关系十分紧密。他之所以被推举成为总理主要得到亲伊朗民兵组织头目哈迪·阿米里(也是前ISCI成员)为首“法赫德”联盟的支持,后者在去年大选中夺得议会次席。(马赫迪与总统萨利赫)

综上所述,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马赫迪会遭到反对,并最终被迫下台。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

伊拉克总理马赫迪准备辞职。他是属于哪一派的,算亲美还是亲伊?

伊拉克实现的是教派分权制度,总统必须是库尔德人担任,总理必须是什叶派的人担任,议长必须是逊尼派的人担任。

由此作为总理的马赫迪,想都不用想都知道是什叶派的人。

那么马赫迪是亲伊朗还是亲美?

马赫迪有西方留学生背景,深得西方信任。同时他参加去伊朗参加参加过伊拉克流亡的伊斯兰革命委员会,所以与伊朗也有关系。

可以说马赫迪是一个同时具有亲美与亲伊复杂关系的人,也因为他有这样的背景,所以才能够在去年当上伊拉克总统。

2018年伊拉克大选议会大选的时候,获胜的是既反伊朗,也反美国的教士萨德尔领导的“行走者联盟”。

但是你们看到萨德尔担任伊拉克总统没有?

显然没有嘛!

萨德尔没有当伊拉克总统,那是因为无论是亲美势力,还是亲伊朗势力都不允许他上台!

马赫迪上台就是在这样背景下多方妥协的结果!

也由于马赫迪在伊朗与美国之间属于一个“中间派”,所以在美国与伊朗的斗争中显的非常为难,从近期伊拉克的偏向于伊朗的动向来,马赫迪还是亲伊朗多一点。

这次伊拉克暴乱是有多方势力参与,既有反美、反伊朗的伊拉克本土派势力,也有反伊朗的亲美派势力。

美国的伊拉克的使馆遭殃,伊朗在伊拉克的使馆也遭殃,这很正常。

不过这次伊拉克暴乱本土派势力多一点,他们要求终结伊拉克的“教派分权”制度。也就是打破总统必须由库尔德人担任,总统必须由什叶派担任,议长必须由逊尼派担任的垄断制度。

说到底,这是伊拉克下层精英与伊拉克上层的三大派别势力的斗争。

萨达姆被推翻十几年了,伊拉克人民幸福吗?

现在伊拉克政府在一定程度属于外国势力的傀儡,所谓的民主连根毛都看不到。

没有萨达姆的伊拉克果然一文不值。

伊拉克总理马赫迪准备辞职。他是属于哪一派的,算亲美还是亲伊?

现年77岁的伊拉克总理迈赫迪是什叶派无党派人士。伊拉克长期的动荡,已经造成300多人死亡,15000多人受伤。他因无法控制动荡的局势11月29日被迫宣布辞职。

※伊拉克前总理迈赫迪

迈赫迪是亲美人士,与伊朗也有亲密关系,在处理美伊关系上,得罪了美国,在美国的暗中操作下,成了牺牲品。

首先,伊朗势力在伊拉克的壮大,美国表示严重的不满。美国认为伊拉克的叶什派民兵武装,是伊朗一手扶持的武装力量,已经发展到10万人,迈赫迪政府,在其中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第二,美国在伊拉克的大使馆多次受到武装袭击,美国认为与伊朗政府的怂恿或者说放任自流有很大的作用。

第三,美国从叙利亚撤军本来是要撤到伊拉克境内,但是,伊拉克政府发表声明:不允许!美国国防部长埃斯珀不得不发表讲话,美国的军队只是从伊拉克过境。这惹怒了美国。

迈赫迪的成长经历与西方渊源很深。他,从伊拉克大学毕业后到法国深造攻读经济学硕士,并长期在法国从事相关研究工作。

※伊拉克的街头骚乱

2003年萨达姆政权被推翻,迈赫迪立即回到伊拉克参加过渡政府的工作,参与新宪法的制定,并先后任伊拉克财政部长丶石油部长丶副总统等职务,受到美国西方的高度信任。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年轻的迈赫迪前往伊朗加入由伊拉克什叶派人士组成的“伊拉克伊斯兰革命最高委员会"流亡政府,在伊拉克生活了一段“愉快的时光“。对伊朗形成难忘的印象,同情伊拉克什叶派武装。

※伊拉克骚乱一角。

迈赫迪是一个“中立"的政治领袖人物。在美伊中间走钢丝,以色列早已对其政权不耐烦,今年6~10月曾4次出动战机,远途奔袭伊拉克的什叶派民兵武装总部和分部,造成伊拉克什叶派领袖人物身亡。美国认为迈赫迪的中立是在偏袒伊朗,因此,在背后支持伊拉克亲美派的骚乱。

迈赫迪是典型的美伊斗争的牺牲品!

伊拉克总理马赫迪准备辞职。他是属于哪一派的,算亲美还是亲伊?

伊拉克总理马赫迪平息伊拉克的骚乱,还抓住了30来名中情局的特工及其相关人员,说起来该论功行赏。结果伊拉克总理还被迫准备辞职,不过就是辞职了,他依然要干一段时间,这就是看守政府。因为马赫迪得等提前大选选出新总理之后,才能让贤,活儿还是要干的!福垊说老实话,他这看守政府,也干不了多久了,我们谈亲美还是亲伊也没太大的意义,不过既然题主想知道,那福垊也必须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嘛!我们先从他的派别说起。

马赫迪属于那一派的?

要知道这个总理是那一派的,先听福垊对伊拉克的政体和马赫迪本人说两句,看看您能看出来吗?

有人也许会说,骚乱也不能全怪总理呀!为什么总理辞职,总统为什么不辞职呢?因为伊拉克实行的政体是议会共和制。这种政体跟意大利和芬兰差不多,议会权力最大,可以罢免总统、总理,但主要是总理主持日常政务。权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

伊拉克总理马赫迪的全名叫阿迪尔.阿卜杜拉-马赫迪 阿里-蒙塔斐基(英语:Adil Abdul-Mahdi al-Muntafiki 阿拉伯语: عادل عبد المهدي المنتفكي‎, 1942年1月1日——) 乃伊拉克巴格达人,其父亲为教士,他曾在巴格达学院的高中就读,而这所中学是一所美国耶稣会精英中学,后来毕业于巴格达大学,有留洋经历。

通过福垊对他前两段的描述您看出了他是哪一派的吗?没看出没关系,福垊告诉您。自从萨达姆时代过去后,伊拉克的政坛呈现出的是“一国三公”的三方共治局面。福垊发现,库尔德人任有名无实的总统,什叶派任有实无名的总理,逊尼派有名有实的议长。福垊感觉有趣的是议长、总统、总理分别都是80后、60后、40后,最年轻的权力最大。福垊一句话总结,伊拉克议长最大,总理其次,总统最小。马赫迪很显然是什叶派,而且还是那种“书香门第”的“根正苗红”什叶派。还记得福垊在前面介绍的其父亲是教士嘛!教士就是什叶派中的教士。

那么,这么看来他是亲伊朗了吗?

伊朗是什叶派的大本营,是什叶派的精神祖国,而且马赫迪还出身于教士家庭,对于伊朗说起来那可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可您不要忘了,他高中的学校可学的美式教育,而且博士毕业后,还有留法工作的经历。更重要的就是,号称中东雄狮的萨达姆熊了以后,美国将原来的逊尼派独大的局面,改造成三方共治。使他们一方面民主,另一方面又制衡,便于美国对他们的控制。马赫迪作为美国扶植的总理,他自然对美国有害怕还依赖。

那么,马赫迪是不是亲美呢?

还真不是,他跟美国的关系就是利用关系。马赫迪早年曾支持萨达姆所在复兴党。复兴党全称为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其总部在叙利亚,是一个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伊拉克的复兴党是叙利亚复兴党的分支。只不过由萨达姆将其发扬光大而已,今天的阿拉伯复兴党的党魁就是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马赫迪很快因为主张不同,在70年代加入了伊拉克共产党。当时的伊拉克共产党分为两支:中央指挥部(农村包围城市,亲东)、中央委员会(联合政府,亲苏)。而马赫迪就是当时的亲东派骨干分子,并走上领导岗位。80年代后,他又想起了父亲的教导,成为了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的铁粉。后来,还担任伊朗境内什叶派最高伊斯兰伊拉克委员会的成员,这个委员会铁杆反美,而且也反萨达姆,跟美国支持的反萨达姆的组织关系密切。他那时,基本算是反帝反封了,如果把萨达姆比作了封建主义的话。

尴尬的马赫迪,下台的必然。

从信仰和精神方面,马赫迪很明显地热爱伊朗;但要从自己的仕途利益上,马赫迪又不得不对美国有求必应。这事儿,做得好那叫左右逢源;弄不好,那都是两头受气。“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个大招不好玩,马赫迪没有玩好,伊拉克亲美的对他不满意,亲伊朗的也讨厌他。而他的暧昧,更让美国感觉他不可靠,于是美国就煽风点火搞事情,而他就是灭了火,对伊拉克对伊朗对美国都不好交代,还是回家抱重孙子去吧。

伊拉克总理马赫迪准备辞职。他是属于哪一派的,算亲美还是亲伊?

伊拉克总理马赫迪是什叶派,担任总理13个月,从他的作为来看是个明显的亲伊朗派。

伊拉克的高官大多是亲伊朗派

伊朗对伊拉克的渗透太深了,近期数百份伊朗情报资料外泄,记载之详细前所未有,充分暴露了一个惊天秘密,伊朗几乎控制了伊拉克所有的关键部门,他们不但控制内阁成员的任命,而且渗透进了伊拉克军方的高层。

为什么伊拉克高官们选择投靠伊朗,其实也是被迫,被挟持了。因为伊朗在伊拉克势力太大了。

伊朗在伊拉克的三大抓手

伊朗在伊拉克有三大抓手,既有明的,也有暗的,伊朗的情报机构圣城旅深耕伊拉克多年,在伊拉克对反伊朗人士进行暗杀,反面宣传等;

伊朗在伊拉克的什叶派民兵十多万人,这支准军事部队,不隶属伊拉克的军警系列,却是得到伊拉克的财政供养,这在全世界都是奇观,一支效忠外国的民兵组织却能得到财政支持,如果说功劳的话,在伊拉克库区准备独立的时候,他们出兵镇压了;

第三点就是宗教渗透,伊拉克人绝大多数都是什叶派,而伊朗是什叶派的宗主国。

伊朗控制着伊拉克的政治经济

靠着三大抓手,在伊拉克根本没有党派、宗教人士或者是个人敢和伊朗叫板,伊朗的什叶派民兵经常利用内乱,清洗反伊朗人士,甚至有时候主动挑起内斗。

伊朗这些年受到美国经济制裁,所以加大加重了对伊拉克的剥削和掠夺,这才是引发近期伊拉克示威的主要原因。

目前伊朗的商品充斥着伊拉克市场,令伊拉克本国的商品在本国却没有市场,原因当然是伊朗人把持着伊拉克官员,进行暗箱操作,结果是伊拉克年轻人大量失业,引发了示威。

一些抗议人士表示,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民兵领导人抢占了当地政府的要职,公开腐败,生活奢侈,大秀优越。伊拉克成了被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民兵统治下的国家。

开枪镇压引发总理辞职

伊朗在伊拉克居然有五处领事馆,示威爆发后,这些领事馆遭到了纵火,28日伊拉克军方开始开枪镇压,造成至少4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对此济加尔省省长和纳杰夫省副省长因为抗议军方杀害抗议者而辞职。

开枪后,伊拉克国内群情激奋,伊拉克什叶派最高神职人员也出来呼吁议会议员重新审视对总理马赫迪的支持,一向反伊朗的萨德尔也出来,要求马赫迪立刻辞职。

在众多压力下,亲伊朗的马赫迪29日被迫表示会向议会递交辞职申请。

结语

马赫迪的辞职并不能立刻改变伊拉克目前的政治生态,事实上伊拉克靠内生力量很难对抗伊朗的国家机器,这也是为什么伊拉克政治精英选择投靠伊朗的原因。

伊拉克的社会财富的蛋糕却是由伊朗人来把控,虽然短期内仍然无法改变,但是经过这次示威以及马赫迪的辞职,对伊朗在伊拉克的势力是一次很大的打击,至少那些什叶派民兵的头目会收敛很多。

要最终解决问题,关键还是在伊朗,只要伊朗一天不放松对伊拉克的控制,伊拉克的内乱还会继续。

我是“天下会会天下”,欢迎关注!

伊拉克总理马赫迪准备辞职。他是属于哪一派的,算亲美还是亲伊?

伊拉克民主制度是美国帮助设计的,由于考虑到教派和民族关系,三大权力机构分别由不同教派和民族的人选出任。比如,总统一直由库尔德人担任,总理则由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人士出任,剩下的议长职务则归属逊尼派。所以,不用问,现任伊拉克总理马赫迪是什叶派人士。

(马赫迪)

伊拉克的政治体制实行的是议会制共和制,总理负责行政事务,对议会负责,具有实际上的权力。而总统则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所以,最具权力的职务当然要由实力最强的教派人士担任。

不过,伊拉克的政治体制看似设计的很合理,但教派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伊拉克新政府建立后,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矛盾反而更尖锐,两派冲突不断。库尔德人的离心倾向也更明显,他们并不看重总统这个虚职,他们追求的是实际利益,及为追求实际利益所必需的高度自治甚至独立,库尔德人的这一目的实际上早已达到了。

由于各行其事,整个伊拉克像一盘散沙,没有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央政府也没有足够的权威控制各方,这就导致伊拉克长期处于半无政府状态,暴力事件接连不断。这样的国家怎么会安心搞经济建设呢?伊拉克战争后,除了石油生产得到恢复外,其它产业基本上没什么发展。而伊拉克人口却突飞猛进,增长迅速,总人口数已由2002年的2400万增加到现在的3800万,且青壮年劳动力更多。僧多粥少,又没什么产业,伊拉克失业率连年上升,这引起民众的普遍不满。

早期的动荡和混乱说成是推行民主的阵痛,民众还可以接受。不过十多年了,阵痛成了长痛,而且看不到生活好转的希望,人们开始变得越来越失望。并且,由于中央政府缺乏权威及约束机制,伊拉克上下权力部门贪腐成风,这更引发民众不满。所以,从10月1号开始,伊拉克的游行示威在伊拉克各地迅速蔓延,并演变为骚乱和暴乱。

很不幸,人们把矛头主要指向了伊拉克政府,而现任总理就是马赫迪。民众要求现政府解散,马赫迪辞职。在巨大压力下,为平息民众不满,马赫迪只能准备辞职了。

伊拉克民主政府虽然按美国设计成立的,但并不亲美。当然由于受制于美国,也不敢公开反美。马赫迪作为什叶派的一员,自然会和本教派保持一致。不过,包括马赫迪在内的什叶派从骨子里并不欢迎美国人,而是和同属什叶派的伊朗有天然的亲近感,并且这几年两国有了密切交往,这让美国很反感。所以,伊拉克本轮骚乱,美国特工从中煽风点火,试图搞乱伊拉克,并让两伊产生矛盾,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美国来这一手也有警告伊拉克什叶派的意思,不允许伊拉克和美国走得太远。

因此,针对美国参与策动伊拉克骚乱,伊拉克当局虽然也抓获了30名美国特工,但不会做出进一步反应,而且美国特工很快也会释放。毕竟现在的伊拉克还是身不由己,必须从大的方面还要看美国的脸色。至于马赫迪,由于主导和伊朗改善关系,显然引起美国不满,美国当然希望看到他早点下台,而美国通过参与伊拉克骚乱,确实也达到了这一目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