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吞并锡金国后,锡金百姓生活怎么样?

锡金曾经是我国的藩属国。面积7000多平方千米,人口约60万。1975年被觊觎已久的印度诱导性吞并,成了印度第二十二个邦,锡金邦。从此,锡金王国消亡。

印度吞并锡金后,害怕锡金人民抗争、争取独立,经济上、生活上给予适量的援助,但整体上并不看好。自从成为锡金邦后,印度对锡金政治上封锁加压制,切断对外的一切联系和交流,完全受印度的控制和施舍。

其次,印度对锡金进行民族同化政策,把大量的印度人迁移至锡金,现在在锡金的印度人口超过锡金人口,基本被稀释化,锡金人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严密监视。

锡金虽然成了印度的一个邦,但政治上却享受不到同等的对待,只是从属关系。印度时刻防备锡金人民闹独立,在锡金驻扎10多万部队,锡金人稍有不慎就会遭到逮捕和杀戮。

锡金在印度严密管控和高压统治下变成了听话的小羊羔,他们忘记了祖宗,丧失了民族自尊,政治、经济、人权以及生活并没有提高。更没有意识到亡国带来的心灵伤痛!

成天还乐呵,乐呵!

印度吞并锡金国后,锡金百姓生活怎么样?

锡金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它的东面是不丹,西面是尼泊尔,北面是我国,南面是印度。锡金这个国家历史上曾数次被邻国欺辱,尼泊尔,不丹,印度都曾欺负过它。

尤其是清朝乾隆后期,锡金大片土地被尼泊尔和不丹吞并,十九世纪,英国将其置于控制之下,并迫使清政府承认英国是锡金的保护国。

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势力退出锡金,但又遭到了印度的入侵,1975年印度强行解散锡金国王的宫廷卫队,控制锡金议会废黜锡金国王,锡金国王被迫流浪美国,之后印度操控锡金举行全民公投,最终将锡金纳入印度领土,从此锡金成为印度的一个邦。

锡金被吞并后,印度对锡金实行严格的封锁和思想文化上的同化,以便加强对该地区的管理。

锡金平日里除了印度人几乎不见其他外国人,尤其是中国人和巴基斯坦人,印度明令禁止这两个国家的人进入锡金,而其余国家的人想要进入也要通过严格的审查,这一做法与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并无多少不同,印度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将锡金封闭起来。除此之外,印度还组织大规模的移民,这导致如今锡金境内的印度人呈暴增状态,目前该地区的印度人口数量已经超过原锡金人口,而锡金大街小巷上张贴的也都是具有印度文化特色海报,标语,如印度人极其崇拜的圣雄甘地,学校里,学生也被强制学习印度语和印度文化。

除了文化上的入侵与阉割,印度还派遣大量部队驻扎在锡金,严格监视锡金境内的一草一木,一旦有反印度运动的出现就会立即遭到镇压。

文化上的入侵,大规模的移民以及武力上的镇压已经很难再让锡金人有复国之念了,但为了彻底消除这一隐患,印度人还对当地实行收买政策,即每年向锡金提供大量援助,划拨巨款支援锡金的发展,所以锡金人的收入每年都在上涨,实事求是的讲,锡金人目前的生活水平确实比以前要好的多。

如今,印度吞并锡金已经过去四十余年了,近乎两代人,而锡金境内的反印呼声也早已不见,或许目前还有一部分人会怀念曾经的锡金王朝,但相信不久的将来,锡金人一定会彻彻底底的忘掉自己曾经的国家曾经的文化,而仅仅只会认为自己是印度的一个邦一个民族,大势所趋,无法改变。

印度吞并锡金国后,锡金百姓生活怎么样?

谢邀。锡金国是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一个“芝麻小国”,其面积只有7096平方公里,上海市的面积是6300平方公里,天津市的面积是11300平方公里,锡金这个国家,就比上海市大一点点,大家可以直观感受一下。

而且锡金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整个国家可以说是“挂”在山壁上的,因为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坡度非常陡,落差非常大,大家可以看下面这张图感受一下:

1975年,印度动用军队占领锡金王宫,罢黜了锡金国王帕尔登,使得锡金成为了印度的一个邦,完成了吞并。而帕尔登则流亡美国,组建锡金流亡政府,宣称不承认印度对锡金的统治。1982年,帕尔登在美国纽约逝世。

虽然这是发生在现代国际社会的国与国之间的“吞并”行为,但这个事情并没有在国际社会引起多大响动,2005年之后,我们国家也正式承认锡金是印度的一个邦,而不是主权国家。

在这一刻,印度对锡金的吞并行为,可以说是圆满完成了。

在更远的历史上,锡金曾是吐蕃的一部分,后来成为清朝的藩属国。19世纪以前,锡金先后遭到过尼泊尔和不丹的侵略。1861年,英国殖民者迫使锡金签订了《庭姆隆条约》,使得锡金成为了英国的保护国。

1947年,印度独立以后,想要接住之前英国在南亚次大陆的势力范围,便效仿英国向锡金派遣政务官,意图吞并锡金。1950年,印度迫使锡金签订了《和平条约》,接管了锡金的国防、外交、经济大权,使得后者正式沦为保护国。

到1975年彻底吞并锡金,这一切做得可谓是水到渠成。

那么被印度吞并以后,锡金人过得怎么样呢?

1981年,锡金人口总数为31.5万,到了2020年,增加到72万人。根据2011年的数据,锡金邦的人口构成中,尼泊尔人占75%,锡金族占16%、雷布查族占13%、还有少部分藏族等等。

其中,锡金族和雷布查族是锡金原住民,尼泊尔人是随着英国入侵,以及后来印度吞并后的同化政策中,源源不断进驻锡金的,现在已经成了锡金邦内人口最多的民族。

吞并锡金之后,印度就在锡金不遗余力地推行同化政策,首先便是源源不断地向那里移民,将锡金本地人淡化成了少数民族。其次就是在锡金多处街头设立甘地像,同时在教育上强制要求学习印度语言,学习印度风俗和历史。

在持续多年的人口移民和文化殖民下,现在的锡金人已经没有了锡金王国的概念,大部分人都认定自己就是印度人了。

另一方面,吞并锡金之后,印度政府采取收买政策,每年拨款支援锡金的建设发展,使得锡金人的收入不断增长。现在锡金已经是印度人均收入排名前3的邦了,这比在锡金王国时代要好太多了。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锡金从无到有,逐渐有了皮革、纺织、酿酒、造纸等轻工业,还建造了15座水电站,公路通车里程1500公里,其中还有约500公里的柏油路。

锡金人的生活水平,相比以前也提升了不少,虽然依旧辛苦,但大多数人能够吃饱饭了,还有学可以上,在这种山地国家,交通也比以前好多了。

转念一想,如果锡金一直是独立的,有一个印度这样的恶邻,一直处在苦苦的抗争状态,是很难有如今的提升的。

而且锡金很早就已经处在印度势力的笼罩下,其国防、外交、经济大权早在印度手里了,印度对锡金的吞并,也是顺手的事情。

在多年的同化政策下,锡金本地老百姓也没人想着要独立、要抗争了,要是有人说抗争独立,估计锡金人会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这不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吗。

所以真的挺令人唏嘘的,这就是小国寡民的悲哀。

印度吞并锡金国后,锡金百姓生活怎么样?

相对于印度其他地方,还有附近的孟加拉国来说,锡金由于印度的大量经济补助,其实还算是比较富裕的。然而当年锡金成为印度的一个邦以后,当地就基本进入了与世隔绝的状态,当地人的各种生活问题非常多,整体的生存环境相当不好,跟隔壁的不丹有天壤之别。

锡金旧称“哲孟雄”,是喜马拉雅山南部的一个小国,上世纪被印度所吞而消失。其实印度得了锡金以后也是心中不安,感觉不太稳妥,所以对于锡金也是格外费心。印度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来也就不咋滴,更何况地小民贫的锡金,在印度治下就更难发展起来了。锡金总面积仅有7000多平方公里,人口60多万。与一旁的尼泊尔还有不丹非常相似,锡金也是北部多冰川高山,南部有纵向分布的狭小河谷平原,整体地势落差非常巨大,南北气候差异明显。锡金地处西里古里走廊要冲,是印度恒河平原与其东北部往来的交通要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不仅面积小,锡金也没太多的自然资源,全境三分之一被森林覆盖,这也是当地最重要的资源。其他比如煤矿还有铜矿虽然也有一定储量,但因为开采难度很高,所以商业利用程度很低。长久以来,锡金的经济以农业、旅游还有森林开发为主,不过锡金除了是世界主要小豆蔻产地之外,基本没有什么出彩之地。包括其首府甘托克在内,锡金并没有大型城镇,大多数人口都居住在中小型村镇之中,当地的城市化率也相当低。由于缺乏相应的工业基础还有农业发展条件,当地只有零零星星的半机械化半手工的工厂。比如酿酒、肥皂加工、造纸、火柴、水泥、木材之类,生产工艺落后而且产能低下,能够提供的工作机会也非常少。如今的锡金,其失业率位居印度首位,是印度整体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当地年轻人压力巨大,人口外流严重。

当年得到锡金之后,印度就基本将其“束之高阁”了,锡金几乎就中断了除印度之外世界的联系。所有想要进入锡金的人,都要经过重重严格的审查,额外还有诸多附加条件才能进入,而中国还有巴基斯坦的访客被除外,怎么申请都是不可以的。长久以来,旅游业一直都是锡金主要经济支柱,不过几乎所有游客都来自于印度各地,极少有外国游客。除此之外,印度还在锡金到处摆放甘地像,在锡金的学校进行印度化教育。为了提升锡金人对于印度的整体认同,印度也是费尽心思,还大规模移民。如今锡金原本的土著锡金人仅剩13%,超过四分之三都是外来的尼泊尔族,还不少有印度斯坦人。随着印度的动作不断,加上老一辈锡金人的离世,现在的锡金年轻一代对于曾经的锡金王国已经没有多少感觉,而对于印度的认同已经算相当高的了。

为了稳住锡金,印度每年都会给锡金一笔巨额补贴,这也是锡金最主要收入来源。凭借这些资金,锡金的识字率超过98%位居印度首位,而贫困率只有8%,当然这是印度的数据。如今的锡金整体经济发展依旧非常落后,虽然有印度给的钱,但当地失业人口众多压力很大也是事实。锡金王国早就已经远去,对当地的锡金民众而言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也最符合实际的,好不好只有自己心里明白。

印度吞并锡金国后,锡金百姓生活怎么样?

锡金邦是印度经济体量倒数的五个邦之一,根据2018年的数据统计,当年锡金邦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22亿美元。

锡金原本是英国殖民时期的附属国,而后在1947年成为印度的保护国,在1975年印方强行吞并了锡金成为一个邦。在当时为了震慑锡金的反对者,印度对这个人口仅有20万人的小国派出了4万军队。而由于当时国际社会各方同印度关系紧密,于是这一吞并行为为当时大部分国家所默认。

之所以锡金邦经济发展并不算发达,主要因为这一地区的产业以农业为主,64%的锡金人依赖农业生存,但由于锡金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是高原丘陵地区,所以农业用地很少,只占到总面积的13%,而即便是种植的也大多是玉米、小麦等低经济附加值农作物,仅一小部分是豆蔻这种较高经济附加值的农作物,所以导致锡金人普遍处于刚解决温饱状态。

尽管印度长期向锡金提供资金援助,但都是杯水车薪,因为锡金的产业基础十分薄弱,工业制造业基本为零,大多是小手工业,仅有小部分食品加工业。虽然一度旅游服务业旺盛,但到访游客需要经过印度政府的严格审批,导致这一产业始终没有发展起来,直到2018年锡金才刚建成一座小型机场。

而在教育方面,印度对锡金的支持也并不足,在目前61万人口的锡金,初等中等学校仅百家,部分偏远地区甚至都缺少基本教育。教育的不足导致锡金人口的识字率不到70%,甚至低于印度平均识字率的74%水平。

不过要说印度加强移民同化并不确切,目前锡金的主体仍然是锡金人和不丹人,第三位的是尼泊尔人,至于比哈尔人等印度人种则是在前五名开外。而眼下锡金虽然官方语言是印地语和英语,但的主要语言则是尼泊尔语,使用人群比例占到了62%。

虽然随着社会发展印度也在加强锡金的发展,但碍于地理、地缘等原因,锡金的发展仍然较为缓慢,而发展速度也位列印度各邦中下游水平。

印度吞并锡金国后,锡金百姓生活怎么样?

在老版的世界地图上,锡金曾经是中印边境上的一个独立国家。

然而从1975年开始,锡金被南亚大国印度吞并,成为了印度的一个邦,不再是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印度公然吞并锡金,实际上已经是一种赤裸裸的侵略行为,不过在当时的冷战背景下,印度是美苏两国争先拉拢的对象,印度吞并锡金的问题最终不了了之。

在冷战结束之后,印度国力发展迅速,很多国家都同印度有较多的贸易往来,印度吞并锡金的问题几乎无人再提。

在印度吞并锡金之前,锡金曾经有过数百年的君主专制时期。由于锡金的国土面积狭小,人口数量稀少,历史上锡金曾经多次被尼泊尔入侵。

在清朝乾隆皇帝统治时期,尼泊尔攻破了锡金的都城,将锡金国王赶到了我国的西藏地区,后来在乾隆皇帝的帮助下,锡金才重新收复了部分领土。十九世纪末期,锡金开始沦入英国的保护国,英国为了更好的控制锡金,向锡金大量输送移民。

印度取得独立之后,锡金又成为了印度的保护国。受到英国移民政策的影响,二战结束之后,锡金国王对于锡金的控制能力已经严重下降。

锡金的原住民数量一直都十分稀少,只有几万人的水平,而印度和尼泊尔移民的数量,占到了锡金人口的绝大多数。在这种背景下,锡金的控制权逐渐转移到了印度人的手中,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印度导演了锡金的全民公投,将锡金公开收入囊中。

锡金被印度吞并,对于锡金的大部分百姓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坏处,现在的锡金只有六十万人口,其中原住民的数量只有几万人的规模,尼泊尔移民和印度移民的数量超过50万人。

因为移民占到了锡金的绝大多数,对于这些移民来说,与其被锡金国王统治,居住在一个人口不到60万的国家做臣民,还不如成为印度的公民更加合适。

而且锡金的国土面积狭小,基本没有工业和服务业,只有农业能够自给自足。如果单靠锡金自己发展,锡金的普通百姓只能做到自给自足,很难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而印度吞并锡金之后,锡金成为了印度最小的一个邦,虽然锡金的面积不大,人口数量比较少,但是锡金的行政级别比较高,获得印度政府的支援也比较多。印度每年都会划拨很多经费给锡金,用来建设锡金的基础设施,保障锡金当地的经济发展。

在锡金加入印度之后,锡金国王逃到了美国,建立了一个流亡政府。然而随着印度国力的不断增强,锡金国王的支持者已经非常稀少,锡金当地的大部分百姓也都不希望锡金复国。

根据印度方面的统计,锡金是印度人均GDP排名前三位的邦,比尼泊尔和不丹的人均GDP要高得多。如果印度方面的统计属实,那么锡金在被印度吞并后,锡金百姓的生活水平的确有了很大的提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