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最后通牒失败,伊朗越过红线,法国替美发声,美会动武吗?
特朗普为了和奥巴马博面子挑起的这场美伊冲突,到目前为止已经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丢脸的一桩国际事件!美国现在骑虎难下,现在不论是法国出面,还是德国出面,都很难解这个套了。
面对伊朗不断地撞破美国划下的红线,美国现在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是不能忍还得忍,因为特朗普不敢打,不能打,也从来没想过真的要打。
回头想想,这一场让世界翻天覆地的争斗,起因真的只是特朗普和奥巴马赌气在美国历任总统中,特朗普最不屑的就是奥巴马。他上任之初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推翻所有奥巴马制定的政策:巴黎协议、TPP贸易协定、医改方案,等等。只要是奥巴马决定的,特朗普都要推倒重来。因此,作为奥巴马国际安全政策的重要标志性协议《伊核条约》是特朗普必须推翻的。
《伊核协议》不论对于美国还是伊朗都不是一项满意的条约,但是是两个对立面可能达成的最折中的方案。对于美国来说,《伊核协议》可以让美国放下包袱,集中全部力量回归亚洲,对付心头最恨的对手。但是对于特朗普来说,哪怕能够再修改一项条款,不论什么条款,都是把奥巴马从美国历史的神坛上推下来的有力一击。从此,缔造中东和平的真正上帝就是他特朗普了。
因此,特朗普在宣布退出《伊核协议》的同时,就开始向伊朗发出可以谈判的信号;特朗普从发信号,到公开喊话,偏偏伊朗也是有骨气的国家,坚决不接受枪口顶着脑袋前提下的谈判。
与其说伊朗被美国逼得走投无路,不如说特朗普被伊朗逼得不知所措。从来没有准备和伊朗真的开战:美国不敢打,在军事上不可能一击击垮伊朗,拖下去美国必然伤亡惨重;美国不能打,几代总统传下来的基业,现在必须集中军力在亚洲地区完成合围了,不能再为了“无关紧要”的中东战局而给真正的对手留下再一个十年的天窗机会。因此,特朗普只能不断提高嗓门,加大威胁力度。最后通牒之后再是最后通牒,从说”要打“,到现在已经连“打”都不提了。反而是伊朗连续出击,直接把美国$1.8亿的无人机揍下来。
美国再不要脸,也无法接受法国的调解;所以,法国只能去欺负伊朗美伊两国目前已经陷入僵局。美国不敢打,伊朗当然也不会自找麻烦,也不想打。但是,如果美国不同意首先解除制裁,伊朗是不会和美国谈判的;而眼看着波斯湾油轮遇袭,无人机被轰下来,伊朗又突破了《伊核协议》红线,再要让美国先解除制裁,那不单是没面子,根据特朗普的《谈判艺术》分析,上了谈判桌也是一个输了。所以,美国也不愿意首先解除制裁。
因此,法国要想让美国先让步,那几乎不可能;法国只有冲着伊朗吼。
但是连美国都不放在眼里,你法国人吼又有什么用?!反正美国人不敢动武,再紧张也打不起来,全世界都围观伊朗羞辱特朗普。
为了特朗普的一点小面子,中东就陷入如此一个僵局。
美最后通牒失败,伊朗越过红线,法国替美发声,美会动武吗?
笔者在此做一个大胆的设想,那就是别说伊朗现在只是突破了伊核协议的限制,使浓缩铀存量突破了300公斤上限、丰度超过了3.67%,就算是伊朗彻底退出《伊核协议》、退出《核不扩散条约》研制出了核武器,美国人还是不会动武!
原因很简单,因为美国不动武和动武所得到的利益是一样的,甚至不动武还会超过动武。但是付出的代价却是比不动武还要多得多!拿朝鲜来说,早在1993年就已经退出了《核不扩散条约》,并且实实在在研制出了核武器,美国人又怎么样了?照样没有动武,因为背后牵扯的大国利益太多。伊拉克没有核武,美国人硬说有然后派专家进去检查,结果专家检查过的地点都成了美军第一波攻击的目标。
再者说,研发核武器、维护核武库、使用核武器是既然不同的几件事,相同点是成本极高。拿俄罗斯来讲,响当当的全球数一数二的核大国,但是由于缺乏维护,真正能够使用的恐怕连30%都不到。那么作为伊朗这个国家,就算搞出核武器对美国人乃至中东国家造成的伤害也是极为有限的。那么美国人为什么总拿核武器找伊朗说事?
翻遍冷战史我们不难发现,从上世纪50年代直到本世纪初前后半个世纪,实际上就是美国从一个区域大国走向称霸世界的超级大国的成长史。一开始美国人是四面出击,从欧洲方向、亚洲方向同时出击,但是在经过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后,遭受重创的美国开始收缩战线,在欧亚大陆两端采取守势,在两大洲连接之处的中东采取攻势,从中央突破将欧亚大陆一分为二。美国肢解苏联的第一步就是从中东开始,先是通过阿富汗战争把苏联的经济模式由平时转入战时,接着与沙特阿拉伯一道通过石油—美元体系一步步把苏联经济做空,最终把苏联吃干榨尽。
苏联解体后,从北起波罗的海南到地中海整个欧亚大陆完全被西方阵营所控制,欧亚大陆的联系被彻底切断。再说具体点就是被美国掌控,也正因为此美国登上了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的宝座。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由于欧盟成立,西欧率先打出去美元化的旗号,于是美国人毫不犹豫的对西欧下手,一个科索沃战争,让西欧超过1万亿美元的资产流入美国,使得欧盟一出生就面临断奶的困境,只好依附于美国。进入新世纪,美国又在阿富汗、伊拉克动手,一举颠覆塔利班和萨达姆政权,又一次打破了欧盟企图绕过美元把欧元和石油挂钩的企图。于是有不少专家学者拿这说事,说美国把重心从亚太转移到了中东,等到阿富汗、伊拉克战争陷入僵局时,美国急于从中东脱身,于是炮制出了“重返亚太”的理论。
实际上美国何时离开过亚太。1996年美国仅仅是两个航母战斗群开到东海,东方大国就得举全国之力与之相抗,俄罗斯刚刚遭遇重创,恢复缓慢显然不会在亚太对美国构成威胁。因此,美国仍然在亚太保持守势就足够了。暂时从中东退出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在中东不宜陷得太深,因为美国称霸世界不是在于征服一城一地,而是是世界碎片化,自己好分而治之。另一方面就是中东已经残破不堪因为有美国在所以没有乱起来,美国一走,中东便立马乱了起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进入中东主要是为了对抗苏联,本世纪初介入中东是因为欧盟一心想要进入中东,为了对付欧盟。所谓“重返亚太”不过是为了从中东抽身歇歇脚,因为自己只有把中东搞乱的目的而没有建设中东的义务。现在,随着俄罗斯出兵叙利亚、中国搞“一带一路”,欧盟积极响应,欧亚大陆再次出现了去美元化整合的行动,那么美国就不能坐视不管了。
第一次进入中东因为这里大半在苏联控制下,为了避免和苏联直接开战,美国人没敢动武,只是通过支持阿富汗反苏战争和金融手段进入。第二次虽然是战争手段,但无论是阿富汗还是伊拉克,无论从经济、军事、政治哪个方面来讲都不能同美国相抗衡,而当年无论是中俄欧任何一方也难以同美国抗衡,战略利益也没有完全到达中东,因此对于美国攻打阿富汗、伊拉克根本难以做出实质性干涉。
现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俄欧整体实力远远超过20年前,战略利益早就渗透甚至是覆盖到了中东,区域一体化的步伐也越来越快,这就使得美国不得不再入中东,因为一旦中俄欧整合成功,将对美国的全球霸权给予毁灭性打击。
从地缘上讲,伊朗又是中东的制高点——伊朗高原所在之地,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也就成为中俄欧竞相拉拢的对象。作为美国来讲,与前两次不同的是,之前中东可以说是强国林立,互相制衡,自从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便是伊朗一家独大。美国在中东两个最大的跟班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一个强而不富,一个富而不强,都难以具备制衡伊朗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此次介入中东遇到的困难要比前两次都大。
但目的是一样的,就是要把中东继续搞乱,搞乱中东那就必须自己介入,自己介入拿伊核问题说事就是最好的借口。这就好比2016年美国的萨德反导系统在韩国部署,借口朝鲜拥核,其实目的还在于中俄。所不同的是,这次加上了欧盟。但相同一点是,都是为了加强军事存在而不是为了动武!
美最后通牒失败,伊朗越过红线,法国替美发声,美会动武吗?
动武?美国进行打击是大概率的事情,但打击是否在美国的可控范围内?是否能够遏制伊朗可能的反击,是否能够保证在中东的三十多个基地不受伊朗的攻击?这些都是特朗普要考虑的!最关键的是:一旦美国陷入战争泥潭,特朗普还有机会连任总统?特朗普估计会先跟英国掐架,然后再考虑伊朗的事情!1.要说美国对伊朗动武,千万条理由都有了!比如指鹿为马的油轮袭击事件,比如美国无人机被击落,比如现在伊朗提高浓缩铀丰度到5%,伊朗还说以后会每60天一个周期,定期提高丰度......说白了,特朗普想搞短平快,也得能够将伊朗的反击能力在美国第一波先发制人中消除掉,否则美国是不敢贸然行动的!
2.伊朗说了:依然遵守伊核协议;俄罗斯也表态了:伊朗没有违反伊核协议;欧盟呼吁伊朗保持克制,伊朗直接说:希望欧盟能够用行动来证明自己;法国敦促伊朗保持克制,而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后,欧洲除了反对美国,没有任何实际行动!伊朗表态了:我们所有的措施是“可逆的”,这就为可能的外交斡旋预留空间!
可以这样说:伊朗与美国的此番争斗,伊朗的“打法”很成熟,而特朗普除了不爽,似乎没有太多的办法!
3.伊朗最高精神领袖与美国特朗普相比,确实“够老道”!伊朗做好了持久战准备,而特朗普显然现在有点儿恍惚,而特朗普身边的鹰派却要坚持战斗!特朗普估计要琢磨着是否甩锅给身边的博尔顿还是蓬佩奥?
哈梅内伊当年跟里根“打交道“,当初(1985年)美国为了营救黎巴嫩被绑架的5名美国人质,曾经让以色列出售陶氏反坦克导弹给伊朗。而2014年,伊朗与奥巴马政府谈判僵持阶段,伊朗宣布浓缩铀丰度达到了19.5%,距离临界点20%仅仅差0.25%!伊朗关注点很集中:就是美国!而现在威胁欧洲并要求欧洲能够能够真的落实行动,而不是仅仅口头说要搞什么instex结算机制!
打持久战,特朗普显然美准备好!代理人选谁?英国?英国不会的!英国最拧巴,既想跟着美国在脱欧后混天下,又想能够让伊美都留在伊核协议内,然后英国可以继续做贸易赚钱 。
6月20日从波斯湾到某大国的一艘油轮的保费已达到每天25994美元,是自3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远远高于5月份日均9979美元的水平。伊朗人当然不能为一时冲动“误伤”还愿意进口伊朗原油并在“伊核协议”上力挺伊朗的某些国家了。所以,伊朗不会扣押英国的油轮,但是拦截“例行抽检”的事件就真的可能发生!
4.特朗普现在因为英国驻美大使的侮辱性语言,正在生闷气,估计特朗普很快机会采取行动,先搞搞不听话的英国!英国驻美大使金·达罗克爵士,在一系列发给英国政府的绝密邮件和备忘录中,是这样描述特朗普和特朗普政府的:
美最后通牒失败,伊朗越过红线,法国替美发声,美会动武吗?
不会,伊朗控制着也门的胡塞武装、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几十万民兵、还有用阿富汗难民组成的武装。如果美国对伊朗动武将大概率引发整个中东的大战。
伊朗没有想要突破《伊核协议》
伊朗虽然在上周宣布自己低浓度的浓缩铀的储量已经超过协议限制的300kg ,昨天又宣布要提高浓缩铀的丰度,要超过协议限制的3.67%。但是伊朗曾经拥有超过10000kg铀储量,部分浓度超过20%,而制造武器级的铀浓度要达到90%,伊朗据此还有较远的距离。三尺命个人判断伊朗此次公开宣布突破《伊核协议》的限制,更多的是作出一种姿态,是对美国不断施压的反应,其政治意义大于实力意义。目的就是释放伊核问题可能出现失控的烟雾弹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把美国重新拉回到谈判桌前。伊朗如果真的想造核武器当初也就不会签署协议,也不会在特朗普政府推翻伊核协议转而对伊朗实施制裁的情况下苦苦的坚持到现在。
一旦开战,就算没有俄罗斯等域外大国介入的情况下,中东也有可能乱成一锅粥
如文首提到的,伊朗控制的也门胡塞武装、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民兵和由阿富汗难民组成的武装。一旦伊朗遭受大规模武装进攻,伊朗领导下的这些武装将对美国及其中东盟友发动攻击。当下的沙特阿拉伯已经吃够了胡塞武装的苦头,一旦这些武装火力全开,也门的胡塞武装和黎巴嫩的真主党等将使沙特和以色列等国家吃尽苦头。而且中东国家一旦乱起来,中东的恐怖主义势力也有可能出现卷土重来的情况,那中东就真的乱了,美国又将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再想抽身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美国炒作伊朗问题更多的是一种讹诈
特朗普推翻伊核协议不仅是对伊核协议本身不满,还有继续讹诈伊朗,迫使伊朗继续让步的想法。另外制造伊朗问题制造中东恐慌,也为美国在中东兜售武器打开方便之门。美国还可以借机在中东组建一个新的反伊同盟,建立中东新的军事平衡,以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伊朗问题短期内不可能解决
奥巴马政府达成的伊核协议在美国两党内皆存在较大的反对声。特朗普推翻伊核协议是对共和党内呼声的一种回应,为自己赢得了支持。现在特朗普进入选举年,他必须制造一个良好的政治条件以为自己选举造势。伊核协议在美国社会中的认可度不高,很多人反对。所以特朗普在这种连选连任的关键时刻是不会谋求与伊朗达成任何协议的,反而有可能继续选择向伊朗施压。伊朗问题的转机可能在美国下一任总统上台后出现。(图片来源于网络,原创不易,欢迎评论点关注😊😊😊)
美最后通牒失败,伊朗越过红线,法国替美发声,美会动武吗?
这个问题还是挺有趣的,一看就不了解伊核问题的来龙去脉。
木叔简单回顾一下历史:
伊朗核计划截至今年至少有近20年历史了,要是算上伊朗浓缩铀突破5%的上限,至少也有10年历史了。也就是说在内贾德做伊朗总统的时候,奥巴马做美国总统的时候,伊朗核计划比现在还要危险。
那时候伊朗曾经把浓缩铀提炼到接近20%,这是高浓缩铀的一个分界点。
伊朗说他们提炼到了19.65%,其实就是轻易可以提炼高浓缩铀。以此来刺激美国的奥巴马政府。
这个红线,比如今伊朗越过的红线,要危险更多吧!但就是在这种严重的情况下,奥巴马也没有打伊朗,甚至阻止了以色列要打击伊朗的态度。
同样,伊朗也在美国和联合国的4份打压的协议下生不如死。
美国和伊朗于是找到了一个共同的台阶——就核问题达成协议。
这就是2015年的伊核协议。
木叔回顾了伊朗核问题的历史,你还觉得美国能打伊朗吗?奥巴马不想打伊朗,特朗普也不想打伊朗,所以战争是不会轻易打起来的。
但是问题在于,伊朗突破了核协议的限制,本质是并不是只对美国,而是针对国际社会。
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支持伊朗在不受国际监督的背景下发展核计划。
内贾德当伊朗总统时,他就不想要国际监督,自己无序发展,结果联合国出台了4份打压伊朗的决议,联合国五常一致支持,这就能看出是非曲直。
所以如今伊朗要走的路,其实和当年内贾德的路一样。
如果这样,毫无疑问国际社会肯定会对伊朗也形成一种集体打压。虽然美国退出伊核协议是美国的问题,但伊朗不能用核计划来威胁全世界。
因此法国总统马克龙斡旋,也等于是在为自己的利益服务,毕竟伊朗核计划如果无序发展,未来肯定就是核武器,这对欧洲也是一个定时炸弹。
不过欧洲现在极力阻止美国将这个问题再次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
因为如果根据协议的争端解决机制,进入安理会程序的话,大概率就是对伊朗形成新的决议,这可能刺激伊朗做出更严重的反应。
欧洲人受不了。
毕竟伊朗的导弹射程覆盖欧洲,而到不了美国。
美最后通牒失败,伊朗越过红线,法国替美发声,美会动武吗?
在伊朗问题上,不能把任何一方的强硬表态看成是“最后通牒”。
就像伊朗击落美国全球鹰无人机一样,外界普遍认为这是让美国忍无可忍的行为,但是美国还是忍了,而且美国这次忍得很高调,特朗普公开表示,是在他在美军打击行动开始的10分钟前终止了对伊朗的军事报复计划。
至于伊朗越过红线的问题,指的是伊朗“丰度为3.67%低浓缩铀”储量超过了300公斤”。按照2015版伊核协议规定,伊朗方面丰度为3.67%低浓缩铀储量必须限制在300公斤以内。
对此项指标的事实破坏,伊朗外长扎里夫说这是“伊核协议”第26款和第36款赋予伊朗的权利,而一旦其他各方履行承诺,伊朗就马上恢复其自愿履行的义务。
伊朗在今年5月8日向其他伊核协议签署国发出强硬表态,提出60天的期限,暂停履行2015版伊核协议部分条款。如果60天后,伊朗的利益仍然无法获得保证,那么伊朗将会彻底退出伊核协议。
很明显,“伊朗方面丰度为3.67%低浓缩铀储量必须限制在300公斤以内”是伊核协议的规定,但是对已经退出伊核协议的美国来说,他们没有权利以这个指标来要求伊朗了。
即便伊朗最终退出伊核协议,美国也没有权利以此为理由对伊朗动武。
需要强调的是,退出伊核协议并不符合伊朗的现实利益需要。因为,一旦伊朗作出退出决定,那么2015版伊核协议就彻底失效,而且美国在此问题上也不再孤立了。
那个时候,美国再考虑动武的问题,或许欧洲盟友还会响应。但是现在,只要伊朗留在伊核协议中,英法德等欧洲大国和俄/中等世界大国就有理由支持伊朗,反对美国的单边霸/权行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