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多次大胜魏军,独力擎天扛起蜀汉,为何当初不能入选武庙?

我是历史笑春风,谢谢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姜维是三国蜀汉后期的主将,他最先是魏国的将领,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投降诸葛亮,成为蜀汉的将领。他很受诸葛亮的赏识,在诸葛亮死后,慢慢崭露头角。

蒋琬和费祎的时代,为了修生养息,他们一直压制姜维北伐的愿望,最多只给他一万人马。直到费祎死后,姜维才执掌蜀汉军权,开始自己的北伐行动。也就是历史上说的姜维九伐中原。

在长达十五年的战争中,姜维的九伐中原,胜利三次,败两次,不克而还四次。但是,由于国家之间的差距,和他的对手的能力,使得姜维一直无法突破曹魏的防线,达到战略上的胜利。

他的战争,使得蜀汉民穷财尽,受到了大家的指责。在这种情况下,他又与弄权的宦官黄皓发生了矛盾。为了避货,他被迫带领蜀军主力到沓中屯田,为蜀汉灭亡埋下了祸根。

姜维为了取得更大的战果,改变了汉中一直行之有效的防御方针,采取坚壁清野,放敌入关的策略。而它自己又将主力带往沓中,使得蜀汉门户大开,为曹魏灭蜀打开了方便之门。

公元263年,钟会、邓艾伐蜀。钟会轻易的就拿下了汉中,使得蜀汉局势大坏。姜维被魏军隔绝在阴平桥头,险些没能回来。后姜维用计通过敌军封锁,守住剑阁。才稳定住局势。

但是,邓艾从阴平小道直捣成都,迫降了刘禅,蜀汉灭亡。姜维为了重新扶保蜀汉,诈降钟会,最后失败被杀。

我们从姜维的经历可以看出,姜维确实是对蜀汉忠心耿耿,无愧为诸葛亮的接班人。但是,他只是一名军事将领,在政治上没有任何建树。

在军事上,姜维也没有能够取得决定性的战果。最终蜀汉的灭亡,也与他的错误军事部署有关。对于蜀汉的灭亡,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和武庙十哲里面的那些将领相比,姜维的差距太大。他是不可能进入武庙十哲的。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和我的文章,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姜维多次大胜魏军,独力擎天扛起蜀汉,为何当初不能入选武庙?

姜维属魏国降将,后来得到诸葛亮重用。他的北伐,那是费祎死后,他开始独掌军权,为拱卫蜀汉政权进行的一系列举动。他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应该说,姜维的战绩胜多败少,是诸葛亮死后撑起蜀汉的重要梁柱。我以为,他未能入选武庙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论业绩,他与武庙十哲七十二将应该还有一段距离,特别是蜀汉的败亡成了他的硬伤。中国历史上,项羽、霍去病、刘秀等人的战绩或许还在姜维之上,同样未能进入武庙的。

二,武庙十哲和七十二将的选录标准是唐宋人制订的,较多地反映出唐宋人的情感、意识和评判标准,其中的情感成分相当重要,你一个降将,大业又败在你手里,感情上很难说得过去。

三,姜维处在蜀汉政权的末期,当时蜀汉伐魏就是一个争议课题,蜀中人在该不该把权力交给你姜维也没有共识,也就是说,姜维在当时就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当时没有定论,唐宋时候何以定而取之?

以上回答,抑或不公,欢迎斧正。

刘兴福

姜维多次大胜魏军,独力擎天扛起蜀汉,为何当初不能入选武庙?

没有大胜一说,姜维出击伐魏,兵力也被限制在两万,打不了大仗,一个邓艾带几万就阻击了。蜀汉已经经不起大仗,因为人口增长缓慢,朝内自诸葛亮去世,包括诸葛瞻费祎等等都不再奉行诸葛亮的大举伐魏的做法。姜维坚持伐魏,精神倒也可嘉,但最后面对钟会邓艾两路伐魏,策略失当,丢了汉中,是导致蜀汉灭亡的军事上之关键因素。所以三国志给出了志大才疏的评价!

姜维多次大胜魏军,独力擎天扛起蜀汉,为何当初不能入选武庙?

你要弄明白姜维在蜀汉里的政治定位。姜维其实是蜀汉里面算不太受欢迎的,因为姜维是少数主张北伐的人物。诸葛亮死后,蜀地本体派系重新抬头影响朝廷,蒋费两相时期也只能妥协不主张北伐。而刘禅本身是受到蜀地派系影响,所以对于北伐刘禅其实没有多大兴趣。但是姜维这些北伐派不能完全压制,姜维是刘禅可以利用来压制蜀地派系的军事力量。毕竟蜀地派系多是士族,带兵能力不强。就算会带兵,如果没有强烈北伐志向,那肯定是得不到兵权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姜维后期能主军政的原因。因为姜维凭借诸葛亮门生的地位,没有人可以威胁到他的军政地位。而蜀地新生代因为先天不愿北伐,所以这才是蜀汉后期人才凋零的原因。

所以总括来说,姜维和刘禅都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刘禅要靠姜维的军事保障自己的地位,而姜维政治地位则需要刘禅做支撑。所以刘禅对姜维的北伐没有什么压制。但是基于本身蜀地派不小的影响力,刘禅也不能做到全力支持。而黄皓则是蜀地派和刘禅之间的纽带。刘禅要是真除掉黄皓,肯定激起蜀地派猜疑,觉得刘禅会成为第二个刘备,把自己绑上北伐战车。所以刘禅必须要宠幸黄皓,而且还要作出甘于享乐的样子来让蜀地派放心。蜀地派打内心还是尊崇刘璋而非刘备,所以刘禅必须学习刘璋甘于平庸才能维持朝政稳定。

而反观姜维,正是因为政治地位先天的缺陷性,纵然获得洮西大捷,也没能给自己获取巨大政治资本。证明蜀地派根本瞧不起姜维,那么姜维谈何扛起蜀汉呢。而后来姜维避祸沓中,则是刘禅玩的平衡术,朝堂上无人支持姜维,刘禅看来也保不住了,也只能通过臣下暗示姜维明哲保身。这就足以表明姜维在朝堂就是少数派。后来钟会大举伐蜀,姜维在剑阁拖住钟会,胜负绝未可知。只是邓艾后来偷渡阴平,诸葛瞻战死,邓艾建不世奇功,刘禅手上已经无信任的力量抗衡,也只能投降了。诸葛瞻临时自叹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其实正是刘禅的真实写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