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送给朱元璋一位妙龄才女,朱元璋心花怒放,为什么没过几天又把该女子杀了?

这是一个亦真亦假传说。在传说中,朱元璋机以身作则、治军有方,但方法却显得有些铁石心肠了。

这位妙龄少女叫做苏坦妹,元末浙江婺洲人[今金华],他是当地有名的才女,曾与另一名才女楚方玉合称为“江南苏楚”。据说,她们二人也和刘伯温、宋濂等人交情颇深,经常在一起高谈阔论。

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30岁的朱元璋攻破婺洲。进城之后,朱元璋开始四处张贴告示,一来抚慰城中百姓,告诉大家,我朱元璋的军队从来不做伤天害理的事情。二来则是为了求贤。

当时,朱元璋久闻浙西四贤[刘伯温、宋濂、章溢、叶琛]的大名,所以大量的张贴告示,并且派人四处察访,希望刘伯温等人可以出山辅佐自己。

老百姓看到告示后,由于不认识字,所以很茫然。

这时,苏坦妹恰好经过,看到了朱元璋安民和求贤的告示,所以主动站了出来给大家解释告示的内容。

苏坦妹不仅是才女,更是美女,拥有惊为天人的容貌,婀娜多姿的身材,所以在一众百姓中显得极为突出。

正在巡逻的朱文正看到苏坦妹后,不觉得停住了脚步,欣赏着这位气质非凡且长相出众的美人。

和朱文正一起巡逻的还有胡德济,胡德济是大将胡大海的养子。他对朱文正说:“不如将此女子献给你的叔父[朱元璋],以此获得恩宠。”

朱文正听后觉得有道理,于是以“私藏惑乱百姓的传单”为由将苏坦妹捉走。之后,为了表示孝心,转头送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看到苏坦妹后,也被她的容貌和气质惊艳到了,半晌无语。等缓过神来,朱元璋说:“这样美丽的女人,即便是铁石心肠的男人也会动心。”

第二天,出大事了,胡德济公然挑衅朱元璋立下的规矩,竟然去妓院中掳掠妓女至家中淫乐。军纪败坏,这件事让朱元璋颜面扫地,所以朱元璋决定杀鸡儆猴,严厉惩罚胡德济。

胡德济受审之时非常不服气,为自己辩解说:“前有车、后有辙。”言外之意是朱元璋也是这样干的,凭什么处置我。

朱元璋看到这儿,深深的明白了,自己作为军队领袖,必须要以身作则。为了自己的将士树立一个好榜样,所以将苏坦妹带到了堂上,一声令下,苏坦妹被处死,成为了政治牺牲品。

之后,朱元璋下令处死胡德济和他掳掠的一群妓女。期间有人提醒朱元璋,胡德济是胡大海的养子,如果处死他,很有可能会引起胡大海的不满,甚至叛变。但朱元璋心意已决,最终全部处死,也因为这件事,朱元璋彻底整肃了军纪。

这件事过去后,朱元璋也知道苏坦妹是无辜的,所以还专门为苏坦妹写了祭词,立了罪己碑。

这个故事是《传奇皇帝朱元璋》剧情,真实的历史中,并没有苏坦妹这个人,而且胡德济也并没有死;

从大将军徐达出定西。胡德济军失利,徐达斩其部将数人,械至京师。帝念旧功,释之。——《明史》

徐达出定西是在1370年,此时胡德济还随军出征,所以胡德济并没有被杀。出征之后胡德济因为战败而被徐达押送回了京师,但朱元璋念及旧功,将他放了,这也可以看出朱元璋对待胡德济还是有一些感情的。

那么,这个故事来源于哪儿呢。明初大臣刘辰在《国初事迹》记载了一个类似的故事;

太祖亲征婺洲,有侄男子进女子一人,约二十岁,能作诗。太祖曰:“我取天下,岂以女色为心?诛之于市,以绝进献。

这个故事之中,刘辰只提到了朱元璋的侄子进献了一个20多岁,才貌双全的美女。朱元璋看到后认为红颜祸水,为了避免自己陷入温柔乡,所以他下令将这个美女诛杀了。

是不是感觉刘辰的故事感觉怪怪的,既然朱元璋不想收下美女,放了不行吗,为什么还要残忍的杀了她。

再者,很多史料记载,朱元璋竞标告诫将领勿妄杀人、勿夺民财、勿掠人子女。如今有人进献女子给他,他却一反常态,不问青红皂白而杀人。所以这个故事很有可能是刘辰杜撰的。

有人送给朱元璋一位妙龄才女,朱元璋心花怒放,为什么没过几天又把该女子杀了?

朱元璋的部队打下浙江时,便开始张贴告示,广纳人才,安抚百姓。某天,一群不识字的老百姓面对招贤告示面面相觑,他们看不懂。这时一个漂亮的女子站了出来,她字正腔圆地为大家诵读告示内容,并解说朱元璋的纳贤安民之举,鼓励🈶志之士投奔朱元璋。

她的义务宣传行为,恰被正在巡逻的朱元璋的养子朱文正和胡大海的儿子胡德济看到了,朱文正暗忖:若是将此才美双全的美女献给父亲朱元璋,肯定会得到奖。于是,二人便找了个借口,把苏坦妹带到了朱元璋的面前。朱元璋当时就被苏坦妹美丽的容貌惊呆了!

出生于浙江金华的苏坦妹,在豆蔻年华的14岁便以才学闻名,一度同刘伯温、宋濂等浙西贤才发起过兰溪会,他们以诗词会友,在战乱年间磋商国事。朱元璋知道这些后,欣喜不已,于是留下了苏坦妹。

但,没有过几天,朱元璋接到投诉,说胡德济公然把青楼女子带到军中淫乐。这是严重败坏军纪的行为,朱元璋勃然大怒,立刻叫人绑了胡德济,严厉训斥。胡德济认为老朱收下了他们送的美女,作了典范,自己在这方面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谁知朱元璋是治军严瑾的人,胡德济如此明目张胆地败坏军纪已让朱元璋颜面扫地了,所以朱元璋决定杀一儆百,要严惩胡德济。胡德济自然不服气,拿送美女给老朱的事为自己辩解,意思是你老朱也这样干了,凭什么处置我?

朱元璋想到自己是军队统帅,以身作则非常重要,为给全军将士树立榜样,所以老朱下令将苏坦妹带到了堂上,于大庭广众之中,下令处死了苏坦妹。至此,老朱为什么要处死苏坦妹?我们能看过一清二楚了!只🈶杀了苏坦妹,再杀胡德济才能服众。事实上,朱元璋 也是在杀了苏坦妹后,才处死了胡德济的。

有人送给朱元璋一位妙龄才女,朱元璋心花怒放,为什么没过几天又把该女子杀了?

明初大臣刘辰的《国初事迹》记载:太祖亲征婺洲,有侄男子进女子一人,约二十岁,能作诗。太祖曰:“我取天下,岂以女色为心?诛之于市,以绝进献。”

就是说,朱元璋率军攻打婺洲的时候,朱元璋有个侄儿给朱元璋献上了一个会写诗的女子。朱元璋说,我现在是在打天下,岂能沉湎女色?把这个女子拉出去杀了,避免将来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朱元璋剧照)

在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里,对这个故事有更详细的演绎。

这个女子名叫苏坦妹,是浙江婺洲(今金华)人。她天生丽质,才华横溢,在江南一带很有名气。

时逢元末明初,朱元璋在打败张士诚后,占领了婺洲等地。

占领婺洲后,朱元璋早就听说浙西四贤刘伯温、宋濂等人的名气,命人四处查访,希望能招为己用。

同时,朱元璋还到处张贴安民告示,安抚惊慌不安的百姓,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安民告示倒是贴出去不少,围观的百姓也不少。可是,古代的平头百姓多是没有机会读书的,因此大家看着白底黑字,一脸懵,这说的是啥呀?

正好苏坦妹从那里经过,见大家议论纷纷,于是好心上前,替大家解读告示。

这一幕,被朱元璋的侄儿朱文正和大将胡大海的儿子胡德济看到了。

二人惊叹苏坦妹绝世无双的容貌,便捏造了“私藏惑乱百姓的传单”的罪名,把她给抓走了。

得到苏坦妹后,朱文正转手敬献给了朱元璋,以表孝心。

朱元璋见了苏坦妹,亦被她的美貌吸引,难以自持,好半天才回过神来。不过强自镇定后,他还是一言不发地把她打发走掉了。

回去后,朱元璋对苏坦妹的美貌难以忘怀,免不了一阵胡思乱想。

(苏坦妹剧照)

第二天,有人来告,说胡德济把青楼的美女强行掳掠回去,肆意淫乱。

朱元璋是个军纪严明的人,听说此事后,决计亲自审理此案。

谁知,胡德济却死活不认罪,还非说什么“前有车,后有辙”之类的话。意思暗指朱文正献美女给朱元璋的事情。

朱元璋为了匡正军纪,便把苏坦妹带上堂来审问。

为了服众,在审完苏坦妹后,朱元璋竟然把她处死了。

这样一来,胡德济再无话可说,于是连同被他掳回去的那些青楼女子,一并被处死。

后来,朱元璋得知苏坦妹才名在外,又与浙西四贤是极好的朋友,便找来苏坦妹的诗,研读了一番后,深为她的才华倾慕。想着她年纪轻轻,枉丢了性命,这样一想,便感觉在这件事上,自己处理得不够好。不过人死不能复生,朱元璋只得厚葬苏坦妹,并在她的墓碑前刻了一块《罪以诏》的石碑,表达深深的歉意。

(胡大海剧照)

电视剧里所讲的内容,除了取材于《国初事迹》外,还取材于《明史》中关于胡大海的记载:初,太祖克婺州,禁酿酒。大海子首犯之。太祖怒,欲行法。时大海方征越,都事王恺请勿诛,以安大海心。太祖曰:“宁可使大海叛我,不可使我法不行。”竟手刃之。

也就是说,朱元璋确实杀了大将胡大海的儿子,而且还是亲手杀了胡大海的儿子。但并不是因为淫乱青楼女子,而是因为酿酒。朱元璋明令禁止军队里酿酒饮酒,但是胡大海的儿子公然违反。朱元璋要按军令处罚他。当时有人对朱元璋说,胡大海领兵在外,杀了他儿子,恐怕他会造反啊。朱元璋说,宁愿胡大海反叛我,我也要坚决执行军令。于是亲手杀掉胡大海的儿子。

胡大海没有背叛朱元璋。不过他的结局也很凄惨,他被降将蒋英用铁锤打死,同时打死的,还有他的次子。也就是说,他胡家一门,全绝后了。

《国初事迹》和《明史》讲的都是朱元璋严格执行军令的事情。说明他不徇私情,有令必行。但问题是,如果他要执行军令,就应该杀掉给他献美女的朱文正。一个女子有什么错?而且还是个才女加美女,他为什么却要残忍地杀掉?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朱元璋的心态是很不正的。且不说实际上他并没有在被杀无辜女子的墓前下过《罪己诏》,就算是下了,也难以赎清他的罪过。

(参考资料:《国初事迹》《明史》)

有人送给朱元璋一位妙龄才女,朱元璋心花怒放,为什么没过几天又把该女子杀了?

这个妙龄才女就是苏坦妹,朱元璋面对其美貌竟然差点沉迷沦陷,最终还是违心将其处斩,其实只不过是为了达到“一箭四雕”的目的,而苏坦妹的悲剧根源却是因忧国忧民而起。

1360年,朱元璋率领大军打下浙江,欲效仿曹操《求贤令》故事,于占领地的各城池遍贴求贤告示。一天,金华城中的许多百姓围着城门口朱元璋签发的“求贤告示”,议论纷纷。

这时,苏坦妹正好从此经过,随走上前去一听,原为是这些老百姓都不认识字,不知道告示上所写何意。苏坦妹本着为民解忧的好意,来到告示前,边朗读边讲解。谁知,悲剧的命运却在一步步向她靠拢。

就在这时,这一幕正好被朱元璋的养子朱文正和胡大海的儿子胡德济看到,当即被苏坦妹的优雅气质和美艳容貌所震撼。为此,二人心生邪念,不顾百姓的抗议和苏坦妹的极力辩解,竟以“私藏惑乱百姓告示”为借口将苏坦妹给予扣押。朱文正为向朱元璋邀宠,便以“孝心”为理由,将苏坦妹献给了朱元璋。

当朱元璋见到苏坦妹的那一刻,其独特的书卷气质和惊人的美貌,看的朱元璋呆愣半晌,这才悠悠道:“如此美貌,就算男人心如铁石也会为之心动。”可以说,当时的朱元璋已有了神魂颠倒的感觉,但是这样的感觉对于想要夺取天下的朱元璋来说,却不是件好事。这样下去,自然很容易沉迷其中,丧失野望。

同时,令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苏坦妹的才名在当地十分响亮,竟然是“兰溪会”中的才女,而兰溪会又是“浙西四贤”刘伯温、宋濂、章溢、叶琛在当发起的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民间诗会。

第二天,正好有人向朱元璋举报胡德济败坏军纪,将城中青楼女子掠进军中淫乐。为此,朱元璋大怒,带着苏坦妹前来“审案”。由于朱元璋治军严明、不徇私情,胡德济惊慌之下,在大堂之上指出朱文正曾强抢良家女子“孝敬”于他。

而这时胡德济的父亲胡大海正在前线打仗,如若处置不当很容易引起胡大海的不满,后果将会非常严重。对此,朱元璋略一沉思,随下令将苏坦妹、胡大海以及相关的青楼女子尽皆处死。

关于此事件,修编《太祖实录》的刘辰在《国初事迹》中也有记载:

“太祖亲征婺洲,有侄男子进女子一人,约二十岁,能作诗。太祖曰:"我取天下,岂以女色为心?诛之于市,以绝进献。”

年仅24岁的一代江南才女,就这样香消玉殒。其实,任谁都能看得出,苏坦妹的死有多么的冤枉,她只不过是朱元璋为了消除胡大海反叛之心、严肃军纪、防止自己沦陷美色的“一箭三雕”下的牺牲品而已。后来,朱元璋心生愧意,亲手在苏坦妹的墓碑前立下“罪己碑”,结果反而赢得了天下士人之心。如此以来,岂不是死一苏坦妹,而获取“一箭四雕”之效。

图片来源网络

有人送给朱元璋一位妙龄才女,朱元璋心花怒放,为什么没过几天又把该女子杀了?

这位倒霉的妙龄才女名叫苏坦妹,在当时可谓是一位倾国倾城的绝世美人,死时年仅24岁,可谓是红颜薄命。苏坦妹之所以会被杀,只因她在错误的时间到了朱元璋身边,这才导致了她的悲剧,而这个悲剧的导火索就是朱元璋手下一位名叫胡德济的将领。

话说元朝末年,朝廷无道,天灾人祸不断,引得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共同逐鹿天下,朱元璋正是其中之一。

有一年,朱元璋的部队打下并成功入主浙江,进入浙江后,朱元璋求贤若渴,急于将当地贤才招致麾下,为他所用,为此,他一方面四处派人寻访名士,另一方面专门安排手下贴出了一张招纳贤才的告示,大开招揽贤才的大门。

告示贴出去之后,立刻引来了大批吃瓜群众的围观,可在那个年代,整个社会教育水平都极为低下,老百姓可以说几乎都是文盲,根本就没多少人看得懂告示内容,因此,虽然在告示面前大批人拥挤在一起,指指点点,但效果却是有限。

这时候,苏坦妹刚好路过!而这也成了她的悲剧的起点。

苏坦妹虽然是一介女流,但却饱读诗书,还经常与当时号称“浙西四贤”的刘伯温、宋濂、章溢、叶琛等人聚在一起,谈论诗词歌赋、把酒言欢,堪称一代才女,读懂一篇简单的告示自然不在话下。

于是,出于好意,苏坦妹主动上前帮大家解释告示内容。

赶巧不巧,正在这时候,她成功引起了两个人的注意,这两个人就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和朱元璋手下猛将胡大海的儿子胡德济,两人刚好在此巡逻路过,苏坦妹貌美绝伦的容颜深深地惊艳到了二人。

于是,朱文正和胡德济经过一番合计,最终将以“私藏蛊惑百姓的传单”为名,强行将苏坦妹掳走,接着,为表孝心,朱文正又将苏坦妹献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在见到苏坦妹之后,也深深地被对方的美貌震撼到了!于是,也就“笑纳”了。

如果事情就此打住,也就罢了,所谓美女配英雄,朱元璋也算是当世豪杰,也不算委屈了苏坦妹。

可时间才到第二天,悲剧就发生了。

第二天,有人来到朱元璋那里告状,说是胡德济强掳青楼女子,掠至家中淫乐。朱元璋大为恼火,当即将胡德济叫来审问。

这时候,胡德济出于强烈的求生欲望,极力为自己辩护,同时还搬出了“前有车,后有辙”的救命稻草。

胡德济的这句话杀伤力实在太大!他这句话摆明了是针对朱元璋的,因为朱元璋在前一天才刚刚笑纳了一名侄子送来的美女,因此,胡德济的意思无非就是说:你作为领导都能够收纳美女,我又何尝不可?这就叫上梁不正下梁歪!

胡德济的话,令朱元璋大为难堪!当时的浙江刚刚平定,正是收揽人心为己所用的时候,要是胡德济这一颗老鼠屎,搅坏了逐鹿天下大计的话,那可真是得不偿失了!

因此,朱元璋经过合计之后,为了匡正法纪,将胡德济及那些青楼女子统统杀掉了。

与此同时,为了体现自己公正严明,也对胡德济的事做出一个交代,朱元璋最终连苏坦妹也杀掉了!

一代才女就此香消玉殒,成为了朱元璋的刀下亡魂,死时年仅24岁,可谓是红颜薄命!

当然了,对于苏坦妹的死,朱元璋事后也非常后悔,为此,还专门在苏坦妹的墓碑前竖了个"罪已碑",也算是对佳人的赔罪吧!可不论他做再多的事情,苏坦妹的生命终究无法挽回,令人不胜唏嘘!

其实,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在古代封建社会,女性地位是何其低下,她们的命运通常都是掌握在别人的手中,有时候,随便一个看似滑稽、毫无相干的理由,她们都往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何其的不幸!应该说,这是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哀、更是那个社会的悲哀!

有人送给朱元璋一位妙龄才女,朱元璋心花怒放,为什么没过几天又把该女子杀了?

公元1355年,郭子兴病逝,小明王韩林儿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妻弟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名义上朱元璋是副元帅,其实他才是红巾军的主帅。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原来朱元璋手下有一帮淮西系将领,都是一开始就追随他的开国元勋,比如徐达、汤和、周德兴、胡大海、郭英郭兴等人。

将领们之所以都愿意跟随朱元璋,除了以上乡土人情外,再就是老朱治军严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待任何事情公平公正。

事实确实如此,这从他杀死江南才女陈坦妹一事可窥一斑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元末明初,在朱元璋率领红巾军攻下了浙江金华时,他的养子朱文正(实际是他大哥家的儿子,朱元璋把他收留在了身边)和胡大海的养子胡德济向他进献了一名江南美女,这位美女加才女不是别人,正是苏坦妹。

提起苏坦妹,江浙一带的人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小女子在12岁时文采轰动一时,和当时的浙西四贤――刘伯温、宋濂、章溢、叶琛并驾齐驱。

这在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大环境下,苏坦妹尤其显得格外出众。

当时文人墨客称,商朝有个苏妲己,宋朝有个苏小妹,元末明初有个苏坦妹。

而苏坦妹正是集苏妲己的美貌和苏小妹的文采于一身的完美女子。

有人可能要问,朱文忠和胡德济怎么认识苏坦妹呢?

实际二人并不认识苏坦妹,他俩是在浙江金华大街上偶然和苏相遇的,。

那一天,苏坦妹正在街上为老百姓解读官府的告示,当时老百姓大多不识字儿,朱元璋贴在街上的安民告示人们都看不懂,苏坦妹就为他们一一解释,。

朱文正和胡德济一见她惊为天人,二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她捉了起来,然后进献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一见苏坦妹的美貌,三魂丢了一对半,两眼直直的盯着她的粉脸看,“太美了,明眸皓齿,唇红齿白,粉嫩的肌肤一掐一股水”朱元璋的哈喇子都要流下来了,幸亏徐达拽了他一下衣角,老朱才从失态中醒来,既然手下孝敬,朱元璋也就笑纳了,把苏坦妹安置到了大帅府。

然而没过两天,军中突然出现了一件这样的事儿,胡大海的养子胡德济因在金华破城时,强抢美女奸淫掳掠,家中蓄养妓女纵情淫乐,被人举报。经过”军法处”的审讯,胡德济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当时胡德济并没把这当一回事儿,自己确实抢了美女,你朱元璋府上不是一样藏着一名美女吗?

大家都是贼,为什么你能我就不能?我爸不是李纲,是常胜将军胡大海!胡德济的意思是说:“我看你朱元璋如何处理?”

朱元璋为了严明军纪,毅然斩了胡德济。

事情发生后,胡大海因为自己的养子被斩心中不痛快,此时朱元璋为了安抚胡大海,也是为了杜绝以后献美的行为,接下来斩了苏坦妹,苏坦妹死时年仅24岁。

胡大海见此情况也无话可说,朱元璋的手下都暗暗佩服老朱。

刘辰《国初事迹》:太祖亲征婺洲,有侄男子进女子一人,约二十岁,能作诗。太祖曰:“我取天下,岂以女色为心?诛之于市,以绝进献。”

朱元璋为了自己的名声和事业,冤杀了苏坦妹,苏成了老朱政治上的牺牲品。

朱元璋称帝后,思前想后觉得自己做的这事不地道,他亲自到苏坦妹坟前祭奠,并立下了一座“罪已碑”。

文/秉烛读春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