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太后在东北陵墓,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值34亿寿衣为何无人碰?

辽国萧太后的陵墓被盗不下五次之多,墓中的金银财宝被洗劫一空,你觉得萧太后死后穿的寿衣——“金缕衣”,后来被专家估价34亿的宝贝会没人碰吗?

首先咱们了解一下萧太后这个人,萧太后本名叫萧绰(953~1009年),小名燕燕。是辽国第五个皇帝辽景帝耶律贤的皇后。

如果你还不明白,直白的说,她就是整死杨六郎的老爸杨继业的女人,金刀令公杨继业金沙滩一战,被她逼的撞死在了李陵碑。当时辽国、金国和宋朝三足鼎立并不断进行着战争。

萧太后是和历史上的武则天、吕后、慈禧一样的人物,辽景宗35岁上就死了,当时萧绰才29岁,她和景宗生的儿子刚刚12岁。

儿子还小,萧绰开始了临朝听政,她的儿子耶律隆绪只是名义上的皇帝。

讲真萧绰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她当政期间不断发动侵略宋朝的战争,著名的城下之盟——“澶渊之盟”,就是萧太后指挥辽军一直攻打到了北宋皇城根签订的条约,这是大宋耻辱。

萧绰做了四十多年的实际“女皇”,和历史上的慈禧当政时间差不多。1009年归政其子辽圣宗耶律隆绪。

她觉得太累了,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什么权力财富,身体好才是根本”!萧绰想开了,她要好好休息,过好自己的余生。

然而天不假年,同年的十二月,萧绰因病去世,享年57岁。

辽圣宗,也就是她的儿子十分难过,把母亲隆重葬在了父亲身旁,据说陪葬品十分丰厚,堪比清朝的慈禧墓。

萧绰和丈夫辽景宗合葬墓位于今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富屯乡龙岗子村,有兴趣的亲们可游览一番。不过这个地方现在很荒凉。为什么呢?

原来辽乾陵(景宗和萧太后合葬墓)很荒凉,因为这个墓已经被盗掘不下于五次,只剩下了一个空壳。

说起来萧绰生前很风光,但死后很凄凉,比慈禧死后惨多了。不知道和厚葬有没有直接联系?

前面讲了,宋、金、辽三足鼎立互相牵制,到后来宋朝皇帝很弱智,竟联金灭了大辽。我觉得宋朝皇帝没仔细读《三国》,让任何一方做大做强都对宋朝不利,到后来宋朝终于尝到了苦果——“靖康之耻”,北宋最后被金国灭了。这是后话,暂且放下不提。

回到话题,宋金联手灭辽,在辽国灭亡前夕,即辽天庆九年(1119年),萧太后死后100余年,金兵为了报复辽国,把乾陵盗掘,然后把墓内的金银珠宝抢掠一空,这是辽乾陵首次被盗。

辽国被灭后,当金国占领汴京无暇他顾时,南方的盗贼乘虚而入,对辽乾陵又进行了一次洗劫。这是第二次乾陵被盗。

1912~1915年间,即民国初年。辽乾陵被当地的饥民挖掘了一遍,这是第三次被盗掘。

1931~1939年,日本打着调研之名把辽乾陵挖掘了一遍,这是第4次被盗掘。

1994~1999年间,被以东子为首的盗墓集团拉网式的盗掘了一遍。这是辽乾陵第五次被盗掘。

2003年,辽乾陵再次被盗,这是我目前知道的最后一次被盗掘。

行文至此,我估计亲们明白了吧?

萧绰死后穿的“金缕衣”,被估价34亿不是无人敢碰,其实是第一次早就被金人盗掠走了,即便不是第一次,它的命运不会逃过第二次,第三次……

事实确实如此,到了改革开放的九十年代,乾陵的陪葬品出现在了市面上,首先出现的是金银珠宝,到后来一些宝贝随之出现。

1995年,萧太后的黄金寿衣出现在了辽宁。“金缕衣”一出,立刻引起了轰动,它的出现使上世纪60年代末,我国考古队在河北省满城县,发现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陵墓里的“金缕玉衣”黯然失色。

“金缕玉衣”估价24亿,而萧绰的“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做工更加精细,它是由10,730克黄金和上百枚大小不一的宝石制作而成。著名的文物专家裴元博先生估价至少34亿,比金缕玉衣贵了足足10个亿。想想看,盗贼怎么能不敢碰呢?

文/秉烛读春秋

萧太后在东北陵墓,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值34亿寿衣为何无人碰?

萧太后其人不用我多说,了解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她是和慈禧、武则天等并称的最著名的三大“女皇帝”之一,当然这里的女皇帝要打上引号

萧太后陪葬品——堪比慈禧

萧太后和慈禧很像,做了几十年的“太上皇”。其实她是辽国第五位皇帝的老婆,皇帝驾崩的时候,儿子十二岁,所以她才可以垂帘听政。

然而再厉害的女人,都有死掉的一天。萧太后以57岁的年龄去世,虽然生前没有慈禧这么奢侈,而且也要比慈禧有能力的多。但是他的儿子为了“纪念”母亲,陪葬品堪比慈禧的规模。

那么后来情况如何?惨!太惨了!比慈禧还惨!慈禧被盗了一次,萧太后被盗了五次,个中情况到低如何?价值34亿的寿衣为何没人动?今天给大家分析下!

墓穴比慈禧惨——盗墓贼五次光顾

时间回溯到1971年,富屯乡龙岗子村何有成书记号应当时的号召深挖洞,搞防空。但是在挖掘防空洞的过程当中,发现了辽代皇帝的墓葬群。随后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了相关专家,等到专家赶来的时候,发现已经为时已晚。因为绝大多数的辽代皇帝墓都被盗墓贼光顾过,但是因为时代的特殊性,并没有对其进行抢救工作。

所以这件事情就被耽搁了,其实这还不是重点,关键是这处墓葬群面积太大了。因为虽然都知道此处来自辽国皇帝,而且有着四位皇帝外加一位萧太后。

但是墓葬群南北有200公里,东西150多公里。别说是当时的技术条件,就算是放到现在,想要把它完全开发保护起来,也不知道10年内可不可以完成。

保护发掘工作非常难,但是盗墓工作相当简单。从辽代皇帝墓葬群建成,截止到目前为止,大型的盗墓活动超过五次,小型的更是不计其数。公元1119年,辽国墓葬群(指代四个皇帝墓葬群,下同)表面的建筑物,被当时的金兵毁灭一空,两座皇帝陵墓被盗。

后来金国迁都汴京,原先辽国的旧址再次陷入荒废阶段。大量来自南方的盗墓贼来到此地,整个皇帝陵墓洗劫一遍,好东西基本上都没了。

中间虽然经历了长时间的平静,但是到了民国初年的时候。由于天下大乱,辽国墓葬群的居民将此地的陵墓又重新翻了一遍,能卖的全部卖了。

1931年到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前夕,他们打着调研的幌子,再次把辽国皇帝墓葬群重新洗劫一遍。

1994年到1999年,某一个知名盗墓集团,又将此地以撒网的方式,把所有的墓葬群又被洗劫一空。

据说在2003年还有一次盗墓行动,但是由于之前几次盗的太干净了,最后基本上什么都没找到。

辽代墓穴陪葬品频繁出现在古玩市场!

其实如果说是盗墓行动的话,最早的两次金兵盗墓并不能算在其内。因为实在是太久远,就算是盗了出来,最后又能有几件留得下?

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期,全国各地经常出现来自辽国墓葬群的陪葬品。但是据说都是来自金兵所盗,到底是真是假不清楚,不过却引起了一股辽国古玩热。

并且从1991年开始,有非常高质量的文物自称是萧太后的陪葬品,开始出现在各大古玩市场。比如说萧太后生前皇冠饰件(1991年)、萧太后凤袍(1993年)、年萧太后黄金寿衣(1995年)。

萧太后金寿衣价值34亿?

可能很多人并没有听说过萧太后金寿衣,但是一定听说过金缕玉衣。这是流行于汉朝时期的皇室陪葬品,因为古人迷信玉通灵,死后穿戴可以保持身体不腐。目前全国发现的已经有几十件之多,最出名的是中山靖王刘胜分金缕玉衣。以制造精美、玉器品质高级等著名,据说价值24亿。但是萧太后的金寿衣到底什么情况?为何价值34亿?

可能很多人都见过金缕玉衣,是完全将整个人包起来。但是你可能猜不到,萧太后的金寿衣竟然是短袖。而出土于同时期的各种金寿衣当中,基本上都是长袖长裤。

为何出了萧太后这样一个意外?历史上并没有只言片语,我们从他衣服上进行分析吧。

黄金上衣:长60厘米,宽51厘米,肩宽39厘米的背襟;两片各长27.5厘米,宽25.5厘米,上弧颈9厘米的前襟;两只长21厘米,宽15厘米的短袖,用金丝线缝制焊接而成。衣无领,只有宽18厘米半月形弧颈。半月形弧颈口,袖口,前对襟边,衣服下摆都有或窄、或宽金片锤嵌的金边。颈口,袖口,都嵌的是宽0.5厘米的窄边;前对襟边,衣服下摆锤嵌的是宽5-3厘米錾花金边。对襟边錾刻的是两旁金珠纹中间缠枝莲纹;

当然这里只不过是介绍一部分,还有其他的一些特点,我在这里不再详述。除了这些最基本的样式,上面还绣有“凤凰逐日”、“缠枝莲图案等图案,都是表达着美好的祝愿。

但是和金缕玉衣不一样,整个衣服包含着道教和佛教的思想。也是因为萧太后信奉道教,他的儿子却信奉佛教,所以才把这件衣服做成佛道两家糅合的形式。

但是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并不能解释为何萧太后的寿衣是半袖。我们不妨作出大胆假设,因为在古代的思想当中,金寿衣可以保住灵魂甚至是尸体不腐。

然而萧太后是属于升天,如果做成长衣长袖,则是阻止了其升天的过程。而且在他升天的过程当中,金寿衣还要变化成西王母的鹤氅。鹤氅需要扇动翅膀,如果是长袖长裤会影响飞行。

为何一件短袖可以价值这么高?

先说做工和用料:

全衣为金丝编织,孔隙匀称似机杼,排列细腻象锦缎,未见丝毫断头接结。重3240克,共抽取近万根长约一米、径约0.1毫米的金丝织布状织成。

而且整个衣服的绣制方法,采用的是早已经失传的古刺绣手法。单独是在做工和用料上面,就已经价值十亿左右。而且上面绣有的各种花案和手法,又可以给他增上几个亿。

再加上他是出自萧太后的陪葬品,或者是说穿在身上。如果她只是一般的王公贵族,可能并不值得。关键是萧太后的名声太响亮,又无形中给他增加了十几亿。

就好比说这件衣服如果出自武则天身上,其实也是这个价格。不过也有点不可信,因为当初给出这个估价的是一名文物专家。如果是好几人同时联名的话,可能还有一定程度的可信度,一家之言实在是太过片面。

还有很多人说的没被动过,关键是在第一次金兵光顾的时候就没了。后面盗墓贼就算是有通天的功夫,也不可能有机会去动它。

而且在漫长的历史当中,也不知道这件衣服到底是怎么保存的。也没有人清楚他到底是怎么流动在市场上面的,总之来说处处都充满了诡异。虽然墓葬群埋了这么多皇帝,但是由于被盗情况实在是太严重。到现在都没能申请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唯独的几个申请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地方,也因为长期缺乏打理,实在是太过寒酸。

萧太后在东北陵墓,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值34亿寿衣为何无人碰?

首先说一下,题目问得并不对,一座帝后合葬的著名陵墓,被盗墓者洗劫过至少六次(还是历史上有明文记载的),能顺出去换金子银子的东西,肯定都被大包小包掳走了,哪还能剩下?

这套寿衣并不是无人碰,而是说不清啥时候,也被盗墓贼给掳走了,随随便便就处置了。重又以流通文物的身份,出现在世间,经专家鉴定和估值,其价值这才震惊了世人。

为什么会这个亚子呢?答案用三个字就可以概括——不识货

都说盗墓者火眼金睛,偏偏历朝历代的盗墓者在这身衣服上,都没开眼,还被猪油蒙了心,如此只能说明一件事情:这身寿衣,完美呈现了奢侈品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低调到尘埃里的奢华!我很贵,一针一线都是钱,但你就是瞪大了眼睛也硬是看不出来啊!

低调而奢华的寿衣,萧太后值得拥有

萧太后其人是谁,楼上的各位答主已经各显神通,给出了详尽的答案。本答主就不展开细述了,只在此回顾两个重点:

第一,她是辽国第五位皇帝辽景帝耶律贤的皇后。耶律贤可以说是一代明帝、中兴之主,有治国之才、兴国之策,奈何寿数太短,35岁就大志未了,一命呜呼。接下来,舞台就交给自己这位特别能耐的皇后了。

第二、她是和武则天、慈禧太后齐名的一代名后。景帝驾崩,圣宗继位,耶律皇后晋级为萧太后。她果然没让亡夫失望,以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总摄国家大事,不但治国有方,还开疆有方,领兵打仗,纵横捭阖,知人用人,不在话下。辽宋之战中,大获全胜;后与宋朝谈判,达成澶渊之盟,换来百姓百余年太平时日。执政20多年,可谓励精图治,臣民拜服,后于57岁时病故。

《辽史》对萧太后的评价仅15个字,但足见分量——“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故群臣咸竭其忠”。这样一位兼具声名威望的掌权者,死后与先帝合葬乾陵,自是风风光光、盛况空前。无怪乎后朝后世的盗墓者,一直虎视眈眈,绝不放过。

乾陵历史上有记载的最后一次被盗,其实离今天并不遥远,就在2003年。至此,医巫闾山上彻底剩下了一座徒有其表的空墓

但之前林林总总被盗走的那些宝物,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重现市场。文保部门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一样样追索。追回的最著名的宝物,便是萧太后这一身土黄色的寿衣了。

34亿,到底值在哪里?

初看这身衣服,不开眼的答主本人,也不禁伸出脚指头想了想,为什么呢?但是大家都知道,奢侈品,就奢侈在举世找不出第二样上。

没错,这身绝对当得起“空前绝后”四个字的寿衣,正名辽承天皇太后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

我们对名称进行拆解,就大致能get,它值在哪里。

先说“黄金”二字,这身衣服是完整的七件套,包含头冠、上衣、手套、捍腰、裤子、靴子、覆面。它们全都由纯黄金打造,没有一丝杂质,重达10730克。上面镶嵌着近百枚大小不一、纯度极高的宝石。材质,贵!

再说“花丝镶嵌”四字,这身衣服,光是这件不起眼的短袖上衣,就抽取了近万根长约一米、径约0.1毫米的金丝,细细密密,编织而成,孔隙匀称似机杼,排列细腻如锦缎。

让人称奇的是,整件衣服,竟然见不到任意一个地方,有断头接结。更别提其织出的凤凰逐日、缠枝莲花的图案,让人称奇。

再看看这双金靴,金靴作为契丹人的葬具其实并不难见,但难的是,这双御用金靴的工艺,已经绝迹。浑然天成的黄金靴腰和靴面,前后宽仅0.2厘米的包边金片,需要经过钣金、锤鍱、錾刻花纹、焊接等繁复的工艺才能连为一体。

叠织其上的六只黄金花丝金飞凤、两颗黄金花丝火焰珠,以及40朵黄金花丝卷云纹,交织成绝美的画面,暗含着祈愿主人一飞冲天、早达仙境的美好寓意。

其他组件,就不一一展开赘述了。最后说一下“镶嵌四凤纹”五字,指的是其金冠,上面镶嵌了四只展翅欲飞、栩栩如生的凤凰。而这顶金冠,是对墓主身份最好的昭示了。

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保存如此完整、工艺如此精湛的黄金寿衣,可谓绝无仅有。唯汉代的金缕玉衣,可与之相提并论。而其造极登峰的花丝镶嵌工艺,如今已经绝迹,今人尚未挖掘出第二套,上下求索,亦无可复制。更别提其承载的历史价值、考古价值,是无法用数字来估量的。34亿,在消散的历史烟云里,不过博君一叹尔

萧太后在东北陵墓,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值34亿寿衣为何无人碰?

首先咱们了解一下萧太后这个人,萧太后本名叫萧绰(953~1009年),小名燕燕。是辽国第五个皇帝辽景帝耶律贤的皇后。

如果你还不明白,直白的说,她就是整死杨六郎的老爸杨继业的女人,金刀令公杨继业金沙滩一战,被她逼的撞死在了李陵碑。当时辽国、金国和宋朝三足鼎立并不断进行着战争。

萧太后是和历史上的武则天、吕后、慈禧一样的人物,辽景宗35岁就死了,当时萧绰才29岁,她和景宗生的儿子刚刚12岁。

儿子还小,萧绰开始了临朝听政,她的儿子耶律隆绪只是名义上的皇帝。讲真萧绰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她当政期间不断发动侵略宋朝的战争,著名的城下之盟——“澶渊之盟”,就是萧太后指挥辽军一直攻打到了北宋皇城根签订的条约,这是大宋耻辱。萧绰做了四十多年的实际“女皇”,和历史上的慈禧当政时间差不多。1009年归政其子辽圣宗

秦宣太后、汉吕高后、唐武天后,清慈禧太后并称我国四大太后,她们都是权倾多时的女强人,均执掌国政多年。在这四大太后之外,还有一位大辽萧太后,其能力水平不在四大太后之下,她执掌辽国国政长达四十余年,威名播于宋辽两国,萧太后的人生经历跟秦宣太后类似,但是做得更为酣畅淋漓!

萧燕燕官宦世家出身,她的父亲是辽国宰相兼驸马萧思温,母亲是燕国大长公主也就是辽穆宗的姊姊。萧燕燕15岁嫁辽景宗,16岁生长女,17岁生长子辽圣宗耶律隆绪,并同年开始协助辽景宗治国。萧燕燕跟武天后一样,当了皇后以后权利好比皇帝,国事无巨细皆决于萧氏,景宗皇帝则退居二位,乐于清静。

辽景宗死后,耶律隆绪成为皇帝,萧燕燕晋升为太后并代行皇帝权利摄政。萧燕燕精通帝王之术,她摄政后解除诸王兵权,委身于初恋南院大王韩德让,她内治国政,外击强宋,一时辽国威名远播。韩德让抱得美人归,又获得无上权利,于是死命效于萧燕燕,辽国内政平稳,国力剧速上升。

大宋趁辽国主少国疑,太后执政的时机兵分三路攻宋;萧燕燕起辽国之兵分三路御敌,将宋军击退,俘虏并杀害宋朝名将杨业。之后萧燕燕举国南伐宋朝,宋真宗则御驾亲征,双方最终达成澶渊之盟,约为兄弟之邦,宋真宗称萧燕燕为叔母。

宋国每年向辽国提供三十万金帛,双方结束了多年不息的争战,进入了长达百余年的相对和平。萧燕燕执掌辽国大权四十余年后,还政儿子辽圣宗,她则去南京安享晩年。

在南行的途中,萧燕燕染上了疾病,同年十二月初,她逝于南京行宫,终年五十七岁;死后与辽景宗合葬于乾陵。

辽国皇室陵墓范围十分宽广,虽屡经战火破坏,人为盗掘,但是萧燕燕的寿衣至到1990年才陆续出现在古玩市场。

金国攻灭辽国后,对萧燕燕的陵寝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不过没有找到金寿衣。1931年到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前夕,他们打着调研的幌子,再次把辽国皇帝墓葬群重新洗劫一遍。

1994年到1999年,某一个知名盗墓集团,又将此地以撒网的方式,把所有的墓葬群又被洗劫一空。之后萧燕燕的寿衣开始出现在市场上,并被拍出34亿的高价,比金缕玉衣还要高10个亿。

黄金上衣长60厘米,宽51厘米,肩宽39厘米的背襟;两片各长27.5厘米,宽25.5厘米,上弧颈9厘米的前襟;两只长21厘米,宽15厘米的短袖,用金丝线缝制焊接而成,全重3240克。

至于那件价值34亿的宝贝“寿衣”要是没人碰的话,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只不过由于它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就被人给盗去,所以后续的人才会得不到这一件寿衣,以至于让一些不了解的人,才会以为这件寿衣到现在都无人碰。

他们都是金军,关于这个话题,我们还得从要当时的宋、金、辽这三个大国家开始说起,在当时,这三个最强大的国家呈现出了一种三足鼎立的架势,就好像是三国一样,大家由于国力都相差不是特别大,所有一直都在互相的牵制着,谁也不敢主动发起战斗来攻打谁。

唯恐被人给钻了空子,按理说,这样的一个局面大家应该都相安无事的,可是谁曾想到,就在大家都在慢慢的发展自己的力量的时候,宋朝的一位皇帝不知道是不是脑子抽风,突然联合起来金国然后将大辽给一举消灭。

这要是稍微看过一点三国的人都知道,一旦有哪个国家真正壮大了起来,那么它就必定会消灭掉其余的国家,最终只留下自己,根本就不会在给他们壮大起来的机会,这不,原本就很强大的金国在灭了大辽之后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起来,宋朝远远不是其的对手,以至于北宋最后都被金国所灭。

可笑的是,这宋朝皇帝还自以为会和金国以后是盟军关系,殊不知,金国在灭掉了大辽以后开始迅速的变得强大,哪里还管什么盟军不盟军的,一切都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最终宋朝也为自己所犯下的过错,从而品尝到了失败的苦果——“靖康之耻”。

也正是因为大辽的灭亡,这才有了萧太后陵墓在死后一百余年就被盗的事情。

那时候的金兵为了报复辽国,不仅把乾陵(《辽史》记载,辽国景宗和萧太后的合葬墓在今锦州北镇的医巫闾山下,名为乾陵)盗掘,还把墓内的一切金银珠宝都抢掠一空,当然这其中就包括了那件价值34亿万的寿衣。

这是萧太后陵墓的第一次被盗,第二次被盗是被一批来自南方的盗贼趁虚而入,冲进辽乾陵进洗劫的,但是他们没有什么收获,因为这个陵墓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被盗过一次了,后续还有不少的人盗过这个墓,一共不下于5次。

但是不管怎么样萧绰死后穿的“金缕衣”,确实是在第一次的时候就被金兵给盗走,所以被估价34亿的寿衣,也并非是无人敢碰。

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在九十年代,乾陵的陪葬品被出现在了市面上,首先出现的是一些金银珠宝,到后来许多珍贵的宝物才随之出现,到了1995年,辽宁省忽然出现了一件萧太后的黄金寿衣,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尤其是我国的考古学家们更是立刻表示,它的价值就连队河北省满城县出现的“金缕玉衣”还要更加高,要知道,“金缕玉衣”一共是价值24亿的,如果比这件衣服价值还要高,可想而知它是有多么的珍贵。

所以,要不是这件衣服早在第一次的时候就被金军给盗走,后续的盗墓贼也不可能会放过它,就连著名的文物研究学家裴元博先生都说,跟“金缕玉衣”比起来,萧太后的“寿衣”在做工方面要更加精细一些,它他估价这件衣服至少34亿,比金缕玉衣贵了足足10个亿。想想看,单凭这个数字,又有哪些盗贼是不敢碰的呢?

再说了,这个问题的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试想一下,要是萧太后的寿衣真的是无人碰的话,那么为什么现在有人获得了这件寿衣,并还给出了它一共价值34亿高价的结论?所以,萧太后的寿衣为何无人碰的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成立。

因为不管怎么样,它现在都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而之所有这件寿衣只没有乖乖的在陵墓里摆着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被盗墓贼给盗出来。那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萧太后在东北陵墓,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值34亿寿衣为何无人碰?

看到这个问题不禁令人想起乾隆帝裕陵出土的缂丝陀罗尼经被,这块俗称“裹尸布”的缂丝经被被誉为“织中圣品”,2010年曾被拍出1.3亿的天价,可见文物的价值不仅在于文物本身的稀缺性,而且跟名人效应有着极大的关联。辽国萧太后本名萧绰,小名燕燕,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圣宗耶律隆绪生母。公元982年,辽景宗驾崩后,继位的辽圣宗年仅12岁,萧绰以太后身份摄政,徽号“承天皇太后”。乍看起来跟晚清时期慈禧老佛爷的上位之路极为相似,可实际上萧太后远比慈禧太后高明许多,不仅没有因摄政而饱受诟病,而且兴利除弊,大张挞伐,带领辽国进入了最鼎盛的时期。

更厉害的是,萧太后公然与汉人韩德让出双入对,出则同车,入则同帐,即使接见外国使臣也毫不避讳,甚至辽圣宗都以儿子的身份侍奉韩德让。反观慈禧,因为重用太监安德海和李莲英而被传得沸沸扬扬,后来还是借丁宝桢之手杀掉安德海并曝尸才得以洗脱苟且嫌疑。在私生活方面,唯有一代女皇武则天能与萧太后相媲美。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光义征调20万大军,发动雍熙北伐。萧太后派耶律休哥抵御北宋开国名将曹彬率领的东路军,派耶律斜轸抵御老将杨业率领的西路军,同时带着情人韩德让和儿子辽圣宗御驾亲征,戎装上阵,大败曹彬,活捉杨业。杨业不堪受辱,绝食殉国,萧太后砍下首级,传首边关,使辽国士气大阵。杨业就是《杨家将演义》中的杨令公,佘太君的夫婿。

公元1004年,萧太后率领20万辽国精锐南征大宋,一路势如破竹,仅两个月时间抵达澶州(今河南濮阳),距离北宋都城汴京仅一步之遥。由于宰相寇准鼓动宋真宗御架亲征,宋军士气大振,辽国名将萧挞凛又被宋军弩箭射杀,萧太后审时夺势,决定阵前议和,辽宋两国达成澶渊之盟,宋朝每年向辽国支付30万金帛,双方退兵休战。公元1009年十二月,萧太后病逝,享年57岁,与辽景宗合葬于辽国乾陵。辽乾陵位于辽宁锦州市北镇富屯乡龙岗子村,先后五次遭到盗掘。公元1119年,金兵盗掘了乾陵,将墓内明器掠夺一空,这是陵墓被盗之始。随后盗墓贼趁虚而入,乾陵再度遭到洗劫。民国初年,当地饥民再次挖掘,乾陵第三次遭盗掘。日军侵华期间,对乾陵进行了拉网式搜刮。上世纪90年代初,盗墓集团再次把目光盯上了乾陵,只剩下几块墓志铭残存于墓中。上世纪90年代初,乾陵陪葬品首次现世。1991年,萧太后凤冠现身锦州,1993年凤袍现世,1995年黄金寿衣现世。据砖家估计,这些陪葬品价值高达34亿。举例来说,整件黄金寿衣是用直径仅0.1mm的金丝织成,分背襟,前襟,短袖三部分组成。上面不仅织有花纹图案,而且缀有上百枚各色宝石,堪称无价之宝。加上萧太后的历史名人效应,这些陪葬品自然水涨船高,从而给出了34亿的天价估值。

黄金上衣长60厘米,宽51厘米,肩宽39厘米的背襟;两片各长27.5厘米,宽25.5厘米,上弧颈9厘米的前襟;两只长21厘米,宽15厘米的短袖,用金丝线缝制焊接而成,全重3240克。

至于说黄金寿衣无人碰纯属无稽之谈,无论是摸金校尉还是搬山道人,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所求的不过是一个“财”字,除非是不懂行的新手,像孙殿英手下把慈禧陀罗尼经被上缀着的珍珠宝石割下,而把丝被遗弃在地宫中。辽乾陵前后五次遭到盗掘,盗墓贼怎么可能会放过这件价值连城的宝物呢?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萧太后在东北陵墓,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值34亿寿衣为何无人碰?

萧太后的陵墓被盗过很多次,有明确记载的就有六次。被这么多的盗墓者“光顾”后,哪里还会剩下什么好东西呢?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盗墓这件事情可以说是从来就没有断过、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陕西凤翔的秦公1号大墓,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先秦时期规模最大的墓葬。

当考古人员进入这么大一个墓时,他们被眼前见到的状况给吓到了。不是因为墓地可怕,而是看到整个墓有很多的盗洞。当他们把所有的盗洞都数了一遍后,发现这墓一共有247个盗洞!

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历朝历代的盗墓者是有多么努力想要进来啊。

萧太后的陵墓,也未能逃过盗墓者的毒手。经过多批盗墓者的洗礼,陵墓里的东西是被洗劫一空,价值34亿的寿衣自然也逃不掉。那么,萧太后是何人呢?值34亿的寿衣又是什么情况呢?

辽国“铁娘子”

如果说起我国历史上的女性统治者,很多人首先会想到汉朝的吕雉、唐朝的武则天、清朝的慈禧太后。其实,还有一个很出名的女性统治者——萧太后。

萧太后和慈禧太后两个人很相似,他们名义上是后宫太后,看起来好像没什么权利,只能乖乖的颐养天年。但实际上,她们是以太后的名义把持朝政,实权不是在皇帝手上,而是在她们的手里。

不过,和慈禧太后不同的是,萧太后不像慈禧把国家带入水深火热之中,而是励精图治,把辽朝带入了鼎盛的时期。

她是辽朝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由于她铁腕的手段,被称作是辽国的“铁娘子”。

萧太后的本名叫萧绰,萧绰从小就聪明能干、办事利索,有一种刻苦钻研的精神,不达目的不放弃,力求将事情做到完美。

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情,比如整理家具、扫地,她也做得十分细致。正是这样,她的父亲萧思温很看重她,认为将来她一定能成大事,能有一番作为。

萧绰在辽景宗逝世之后,成了皇太后。当时,新继位的皇帝辽圣宗年仅十二岁,还没办法治理国家,萧绰就以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负责国家大事,成为辽国实际上的统治者。

萧绰在韩德让的辅佐下,对辽国的一些制度和风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得辽国的国力不断增强,社会出现了兴旺繁华的现象。

国家富强了,国力增大了,军队才能变得更强。在萧太后的改革后,辽国的国力不断增强,军队的实力也在上升。辽国先后两次打败宋朝,最终的结果是辽宋之间签订了有名的“澶渊之盟”,辽宋约为兄弟之国,结束了大规模的战争。

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

萧太后的陵墓,被称为乾陵。她的陵墓曾多次受到盗墓者的侵扰,光是有记载的情况就有六次,实际上可能还不止这个数目。这么多次的被盗,价值高达34亿的寿衣无人碰是不可能的。

这件价值34亿的寿衣,就是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寿衣的覆面高27厘米、上衣长60厘米、裤子长85厘米、靴子高33厘米。这是一件用黄金打造的衣服,它的黄金成分重10.5公斤,衣服上含有的宝石有上百颗,看起来就非同一般。

据说这件寿衣是千百个工匠近四个月的日夜劳动才做出来的,工匠们利用掐、填、堆、垒、织、编、攒、焊八种技法,才制作成了这件无以伦比的寿衣。

价值34亿的寿衣并不是没人碰,经历过盗墓者多次的光顾后,价值这么高的寿衣是难逃盗墓者的毒手。它能够保存下来,不得不说它十分幸运。有时候,好的运气可以改变命运,寿衣就是很好的例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