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为何会有六位皇帝?除了大家都知道的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剩下的四位是谁?

隋朝二世而亡是公论,就像很多史学家认为“明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一样,其实也不尽然,很多人认为隋炀帝后隋朝就灭亡了没有皇帝了,其实当时群雄还是拥立了隋朝宗室为帝,打着隋朝的旗帜想号令天下。

丸子为大家讲讲除了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之外的名气甚小另外4位隋朝皇帝。

1.李渊拥立的隋恭帝杨侑

杨侑是隋炀帝的孙子,太子杨昭的第三子。隋炀帝对其还是比较看重的,年仅2岁时就被封王,稍长就留守长安,还曾拜太原太守,留镇京师。

615年,李渊起兵反隋,同年攻入长安,拥立杨侑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李渊并非真心辅佐杨侑为帝,只不过当时夺位称帝时机未成熟,况且隋炀帝还在。

618年,杨广被宇文化及杀死于江都,李渊一看时机已经成熟,看来李渊对杨广还是很敬畏的。于是李渊废黜杨侑为酅国公,不久又派人将其杀死,年仅15岁,杨侑当了177天傀儡皇帝,李渊给其上谥号恭皇帝(杨侑作为傀儡确实很恭敬),不过比其祖父杨广的炀皇帝要好。

2.宇文化及所立的废帝杨浩

杨浩是隋文帝三子杨俊的长子,不过他的命运很不好。早年其父秦王杨俊被王妃崔氏毒死,杨浩因母罪累及己身,被隋文帝剥夺王位的继承权。

等到起伯父杨广继位后,杨浩又被封为秦王,还担任河阳都尉。但是他在杨玄感造反时与讨逆的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来往过密,被朝臣弹劾,因此失爵免官。

杨广巡行江都时应该还是带着他的,618年三月江都之变后,宇文化及杀掉蜀王杨秀、齐王杨暕、燕王杨倓等隋朝的宗室和外戚,但是杨浩与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智及交往密切,不仅保住了自己一条小命,还被拥立为皇帝。

杨浩虚有皇帝之名而已,除了盖盖章签署文件外,一切事情都是宇文化及做主,杨浩甚至还被宇文化及派兵监守着。

618年九月,宇文化及裹挟着杨浩率兵返回长安,不幸被瓦岗军首领李密打败,率军东逃,宇文化及此时觉得杨浩是个累赘,于是毒杀杨浩 ,自立为帝。

杨浩当了近6个月的傀儡皇帝,死后连个皇帝的谥号也没有,真是令人唏嘘。

3.王世充所杀的隋恭帝杨侗

杨侗是隋炀帝太子杨昭的次子,在隋炀帝出巡时他负责留守东都洛阳,他苦苦支撑东都,当时瓦岗军已经占领了兴洛仓,杨侗派去进攻瓦岗寨的军队也被打得七零八落。

618年江都之变发生后,杨侗被元文都等大臣拥立为帝,年号皇泰,他追谥杨广为世祖明皇帝,如果隋朝能延续下去,杨广就是明帝而不是炀帝。

杨侗还是有一定的人格魅力的,继位不久竟然招降了李密,李密为他们抵挡住了宇文化及的进攻。不过此时潜伏在洛阳的王世充看不惯元文都的发达,于是联络手下发动了政变,政变后杨侗被王世充所控制。

王世充还打败了瓦岗李密军,此时威望达到了极致,就派人劝皇帝杨侗给自己加九赐,后来就干脆让人劝他禅位给王世充。619年,杨侗不得已禅位于王世充,降为潞国公被幽禁在含凉殿,不久就被王世充所杀。杨侗在位366天,王世充谥杨侗为“恭皇帝”。

4.东突厥所立的隋王杨政道

杨政道是隋炀帝杨广次子齐王杨暕遗腹子,在江都之变时由于未出生免于一死。619年,宇文化及被夏王窦建德打败后,隋炀帝皇后萧氏和杨政道就落入窦建德手中。

620年,窦建德将萧后及杨政道交于东突厥汗国的处罗可汗,处罗可汗妻子为隋朝义成公主,所以对萧后及杨政道甚是优待,将留在东突厥境内的中原人交给杨政道管治,定都定襄,建立“大隋”,史称后隋。

630年,唐朝灭亡东突厥汗国,杨政道和萧后返回唐朝,隋朝算是正式断绝。

隋朝追封的两位皇帝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追封其父杨忠为太祖武元皇帝,杨忠在世时曾追随独孤信征战,立功无数,北周建立后被拜官为柱国大将军,封随国公。

另外一位追封的皇帝就是隋炀帝的太子杨昭,杨昭与其父相比是一位宽仁的皇太子,不过却英年早逝,年仅23岁,其子隋恭帝杨侑即位,追谥杨昭为世宗孝成皇帝。

如果拿追封的皇帝凑数的话,隋朝有七位皇帝和一位隋王杨政道。

欢迎关注【最爱肉丸子先生】,用轻松有趣的方法,为你解读有趣有料的历史!

隋朝为何会有六位皇帝?除了大家都知道的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剩下的四位是谁?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隋朝好像如同秦朝一般二世而亡,不过实际上,严格意义上开讲,隋朝确实是有六位皇帝的,只不过这其余的四位皇帝,要不就是傀儡皇帝,要不就是没有什么名气。下面我们就来盘点除了隋文帝和隋炀帝之外其他隋朝四位皇帝。隋世宗杨昭

杨昭是隋炀帝杨广的长子,其母亲就是萧皇后,倍受祖父隋文帝的宠爱,被隋文帝封为晋王,授任内史令,兼任左卫大将军。在大业元年,杨昭被父亲隋炀帝立为皇太子。杨昭性情仁和,生活简朴,但是因为体型偏胖一直被隋炀帝留在京城。后来,杨昭在二十三岁时去世,隋炀帝为其上谥号为“元和”。后来,杨昭的儿子成为了皇帝。就追谥杨昭为孝成皇帝,庙号世宗。

隋恭帝杨侑

隋恭帝杨侑是实际意义上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是杨昭的第三个儿子,自幼聪明,气度非凡,在其父亲去世不久后,就被祖父隋炀帝封为陈王,后改封为代王,在隋炀帝出征高句丽时,就让其留守长安。在大业十三年,李渊攻入长安城,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杨侑为皇帝,这个时候杨侑十三岁。在隋炀帝去世后,杨侑的作用也微乎其微,于是就被逼退位,李渊建立大唐。在十五岁时,遇害身死。

隋秦王杨浩

杨浩是隋炀帝的侄子,在大业二年,隋炀帝封杨浩为秦王,后来担任河阳都尉。大业九年,杨玄感造反,杨浩被废其王位。之后宇文化及杀了隋炀帝,准备立杨秀为皇帝,但是遭到反对。当时隋朝的宗室大多被杀,而杨浩因为与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智及交往密切,所以宇文智及想办法保全了他。后来宇文化及自称大丞相,立杨浩为皇帝(傀儡)。但是在不久后,宇文化及自立为帝,将杨浩杀了。

隋越王杨侗

杨侗是隋炀帝的孙子,是杨昭的次子,被封为越王,在隋炀帝出巡之后,都会令杨侗留守在东都洛阳。在隋炀帝被宇文化及弑杀,杨侗被元文都等人共同拥立为帝,改元皇泰,史称皇泰主或皇泰帝。但是不久后,就被迫禅让给了王世充,被王世充封为潞国公。但是在一个月后,就被王世充派人给杀了。

隋朝为何会有六位皇帝?除了大家都知道的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剩下的四位是谁?

隋朝的皇帝有两位、三位、五位、六位和七位,五种说法。

所谓的两位皇帝,就是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他们都是握有实权的隋朝皇帝。

所谓的三位皇帝,就是在隋文帝和隋炀帝基础上再加上隋炀帝的孙子隋恭帝杨侑。这三位都是唐朝官方承认的隋朝皇帝。

所谓的五位皇帝,就是在隋文帝、隋炀帝和隋恭帝杨侑基础上,再加上隋废帝杨浩和另一位隋恭帝杨侗。这五位都是有事实登基行为的皇帝,也就是坐过龙椅,享受过百官朝拜的皇帝。

所谓六位皇帝就是在五位皇帝中,除去没有谥号的杨浩(废帝是俗称,不是谥号),再加上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和隋炀帝杨广的儿子杨昭。这六位死后都有皇帝谥号。

最后就是七位皇帝的说法了,七位皇帝就是把以上列举的皇帝全部加起来,一共七人。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除杨坚、杨广外的五位隋朝皇帝。

一、隋太祖武元帝杨忠

杨忠生于公元507,卒于公元568年,他是宇文泰时期的十二大将军之一,位高权重。正是因为他的政治地位,杨坚后来才能以豪门公子哥的身份娶了独孤信女儿独孤伽罗,并把女儿杨丽华嫁给了北周宣帝宇文贇,成为北周皇帝的老丈人。

开皇元年(581年),杨坚登基称帝,建立隋朝,为了感念父亲的恩德和贡献,杨坚追谥杨忠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

这里注意了,隋朝和唐朝,开国皇帝的庙号都是“高祖”,杨坚的父亲,李渊的爷爷,庙号才是“太祖”。隋唐追上庙号的逻辑,与西汉、北宋、明、清等朝代不同。

二、隋世宗孝成帝杨昭

杨昭是隋炀帝的长子,生于公元584年,卒于公元606年。他跟太爷爷杨忠一样,生前没做过皇帝,他的皇帝庙号、谥号,都是死后由儿子追授的。

公元617年,隋恭帝杨侑即位的同时,李渊也一并追谥杨昭为帝,谥号孝成皇帝,庙号世宗。(隋世宗、隋成帝)

李渊追授杨昭,主要是为了表示杨侑继承皇位的法理性。毕竟爷爷、孙子都是皇帝,漏掉中间的杨昭,杨侑的帝位会很奇怪。

三、隋恭帝杨侑、杨侗,废帝杨浩

杨侑和杨侗的谥号相同,都是恭帝,并且他们也都是杨昭之子,隋炀帝的孙子,两人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废帝杨浩是炀帝之侄。这三位能做皇帝,全拜隋炀帝不负责任所赐。

隋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由于实在是搞不定各地的义军,再加上此前又跟关陇贵族闹掰,得不到关中实力派支持,隋炀帝杨广便主动离开四战之地的东都洛阳,率领十万禁卫军跑到了扬州。

隋炀帝不负责任的跑路后,河南隋军顿时群龙无首,李密率领瓦岗军趁机包围洛阳,抄了隋炀帝的后路。

眼见隋朝要完,公元617年五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决定不再向杨广效忠。

李渊是文化人,他起兵之后,为了有别于其它义军,就打出了“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的旗号,以清除昏君,扶保隋室的名义,率军杀向了长安,并在一路上都得到了关中实力派的拥护。

同年十一月,李渊攻入长安。由于当时局势还不明朗,再加上李渊已经说了,他进长安是为了扶保隋室而来的。所以李渊占据长安后,就立了杨侑为皇帝,并遥尊远在扬州的隋炀帝杨广为太上皇。

当时李渊控制的地盘并不大,仅关中和河东一隅之地。而隋朝仍有实力,杨广的麾下也有十多万精锐,他并非不可以杀回去,夺回自己的皇位。但是由于杨广却心灰意冷,感觉大势已去,不想做任何反击工作,每日只是在扬州喝的昏昏欲睡,不管不问。于是李渊就趁机在关中站稳了脚跟,并顺势吞并巴蜀和河套,势力大涨。

几个月后,杨广见局势已然无法收拾,就彻底自暴自弃了。他下旨南迁,把隋朝的首都由洛阳迁往南京。此举等于是宣布隋朝由一个大一统王朝变成了偏安江南的割据政权。

杨广的圣旨下发之后,他身边的禁卫军将士都不干了。因为这些人都是关中子弟,没去过江南,也不想去江南,他们不像杨广对江南那么有感情。所以迁都南京的命令瞬间点燃了禁卫军将士对杨广积压已久的怒火,最终导致了兵变事件。

禁卫军发动兵变后,一致推举宇文化及为新首领。随后在宇文化及的指示下,禁卫军杀入皇宫,将杨广诛杀。

杨广死后,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洛阳。当时洛阳还未沦陷,隋朝在洛阳的残余势力仍然还有相当强的力量。这些忠于隋朝的人认为大隋不可一日无主,于是在隋廷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太府卿元文都、右司郎中卢楚等人的建议下,留守洛阳的杨侗被扶立为皇帝,史称皇泰帝。

宇文化及听说洛阳那帮人立了新皇帝,并且还号召天下兵马讨伐他,于是他就学元文都和李渊,在扬州也立了隋炀帝的侄子杨浩为傀儡皇帝。宇文化及拥立杨浩的同时,一并声称李渊立得杨侑和洛阳那帮人立的杨侗都是傀儡,他要杀回长安,清君侧,废傀儡皇帝,扶保大隋基业千秋万载。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争夺正统性,李渊、杨侗以及后来的窦建德都给杨广上了谥号。其中李渊给杨广上的谥号最难听—“炀帝”;杨侗给爷爷上的谥号最好—“明帝”;窦建德给杨广上的谥号偏中性—“闵帝”。

只不过因为唐朝最后统一了全国,杨侗和窦建德给杨广上的谥号都作废,所以杨广的隋炀帝谥号才在历史上流传了下来。假如是杨侗或者窦建德统一了天下,杨广的谥号就应该是隋明帝或者隋闵帝了。

扯远了,说回正题。

洛阳的隋朝残余势力见宇文化及居然如此厚颜无耻,就也怒了,这帮人约见了李密,表示只要李密能干死宇文化及,封官许愿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

李密当时正在围洛阳,久攻不克,洛阳的隋廷愿意与他讲和,他很高兴。于是李密在拜见了杨侗后,这两股势力就合成了一股,共同打击宇文化及。

李渊当时见宇文化及杀掉杨广,洛阳那帮人又跟宇文化及闹掰了,相互火拼,做梦都要笑死了。因为李渊立杨侑为帝,本来就只是让杨侑过渡一下。待他羽翼丰满,他自然会取杨侑而代之。而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以及宇文化及和洛阳帮火拼,这无疑是加快了李渊篡位的步伐,让李渊篡位再无所顾忌。

因而,公元618年6月,李渊以杨侑无能,只有他能替隋炀帝报仇为名,逼杨侑禅让,自立为帝,建立了大唐王朝。

李渊登基后,封杨侑为国公,并将其软禁在长安城内。当时他不敢杀杨侑,因为宇文化及和洛阳帮拥立的傀儡都还没死,他还要利用杨侑占据舆论高地。

公元618年9月,除了会耍阴谋诡计,什么正经事都干不好的宇文化及被李密击败,跟随他的十万禁卫军将士瞬间跑掉了八万。宇文化及望着仅存的两万残兵败将,心灰意冷。他为了在临死前一圆自己的皇帝梦,便毒杀了傀儡皇帝杨浩,僣皇帝位于魏县,改国号为“许”。

由于李渊和洛阳的那班人都不承认杨浩的合法性,丧心病狂的宇文化及也不承认,所以杨浩也就倒霉催的成为隋朝皇帝中,唯一一个没有谥号的皇帝。

杨浩死后,宇文化及如亡命徒一般,以继位的魏县为根据地,向四面八方扩张。不过他的这些扩张都失败了。最后,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所部击败,并被窦建德活捉,死在了窦建德的刀下。

窦建德干死宇文化及后,为了拉拢人心就给杨广上了一个谥号,即前面提到的“闵帝”。

宇文化及死后,杨侗大仇得报,洛阳城内欢欣鼓舞。本来这是隋朝残部重整士气,恢复江山的好机会。但不久后由于王世充觉得元文都那帮人裹挟杨侗讨好李密,会坏了他的大业,于是他就发动兵败,把当年拥护杨侗的几个大臣全宰了,导致洛阳隋朝残部开始自相残杀。

杨侗对王世充的行为很不满,于是他就暗中策划除掉王世充。但锄奸计划还没开始,王世充居然打败了李密,威望大涨,很多人都要求王世充称帝,这使得杨侗陷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公元619年四月,王世充派马仔段达、云定兴等人入宫谈判,威逼杨侗效法尧舜,禅位于王世充。杨侗当即大骂道,说:“天下是隋文帝的天下,东都是隋炀帝的东都。如果我大隋王朝的气数还没有衰竭,那我为什么要禅位?而如果天意要改朝换代,那还谈什么禅让不禅让?你们直接杀了我算了!

王世充觉得杨侗这小孩挺有意思的,就派人再去威逼。最后杨侗不得已,只得禅位给了王世充。王世充即为后,将杨侗幽禁,也没有杀掉了事。因为当时李渊也没杀杨侑,他们两个现在不管谁先干掉小皇帝,就会把自己陷入政治被动地位。

不过杨侗很倒霉,他禅位的次月,不满王世充的礼部尚书裴仁基以及他的儿子左辅大将军裴行俨、尚书左丞宇文儒童等几十人计划谋杀王世充,再次拥立杨侗为皇帝。此事件导致王世充对杨侗的存在很敏感。

为了断绝旁人复辟隋朝的念头,王世充就派他的侄儿王行本带着毒酒把杨侗毒死了。

杨侗死后,王世充为他上谥号“恭皇帝”。

李渊听说杨侗死后,微微一笑,暗中派人弄死了杨侑,也给了上了谥号“恭皇帝”。

好巧。

关于杨侑之死,史籍记载是病死。但杨侗死于619年6月,杨侑死于8月。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巧合事?

隋朝为何会有六位皇帝?除了大家都知道的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剩下的四位是谁?

在很多人印象中,隋朝和秦朝一样,都是二世而亡,换句话说,隋朝总共只有两位皇帝。但其实,在隋炀帝死后,隋朝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灭亡,因为它后面还有四个皇帝和一个历时十年之久的“后隋”王朝,直到公元630年,大唐贞观四年,隋朝才真正灭亡。

隋朝的国号,原本是“随”,因为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后来杨坚世袭爵位,即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在公元581年时,杨坚正式登基为帝,为隋朝第一任皇帝。

24年后,隋炀帝杨广继位,为隋朝第二任皇帝。而在杨广当皇帝的第14年,宇文化及趁天下大乱之际发动兵变,杀死50岁的杨广,其后,宇文化及改立杨广亲弟弟的长子杨浩为皇帝,即为隋朝的第三任皇帝。

杨浩,他的父亲杨俊是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的第三个儿子。后来,杨浩因为自己的生母崔氏,毒杀了父王杨俊,因而罪连坐被取消世子资格。隋炀帝即位,又恢复其秦王爵位。

等到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后,在众人的要求下,他将隋炀帝还在世的兄弟子侄、宗室、外戚,无论老幼一律杀死。但因为杨浩因平时与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智及交往密切,所以宇文智及亲自出面保全了他的性命。

在公元618年三月,宇文化及便以隋炀帝的皇后萧皇后的命令立杨浩为皇帝,改年号为天寿,他自己则称大丞相,总理百官。当时的杨浩,实际上只是给傀儡,他的主要工作,仅仅就是负责签署发布诏敕而已。

不久,宇文化及率兵十万从扬州返回长安,杨浩也被裹胁同行,但当宇文化及行驶到今天的河南郑州时,遭到李密所率领的瓦岗军的伏击,宇文化及被打得大败,只好率领残余部众两万人逃到魏县(今河北大名南)。随后在公元618年的九月,宇文化及派人毒杀杨浩,然后自立为帝,定国号“”许。也就是说,杨浩一共当了六个月的皇帝。

在杨浩被毒死后,当时的天下,还有两个隋朝皇帝,一个是忠于隋朝的残余势力在洛阳所拥立的皇泰帝杨侗,一个是李渊在长安所拥立的隋恭帝杨侑。这杨侗和杨侑是亲兄弟,他们的父亲叫做杨昭,是隋炀帝杨广和萧皇后所生的嫡长子。

当年杨广在登基后,杨昭就被立为皇太子。但可惜的是,杨昭在当太子的第二年,就因病去世。在杨昭去世时,他的膝下共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杨倓、次子杨侗和三子杨侑。当时,杨广对于杨昭的死非常伤心,所以就把杨昭的这三个儿子都册封为王,并让长子杨倓跟随在自己身边,当做皇太孙培养,同时让杨侗镇守洛阳,让杨侑镇守太原。

后来,宇文化及在江都杀死杨广时,把他身边的杨倓也一并杀死。消息传出后,留守洛阳的隋朝大臣便拥立杨侗为新皇帝,即皇泰帝。同时,李渊趁机出兵控制太原,拥立留守太原的杨侑为新皇帝,即隋恭帝。由此,杨侗和杨侑这对难兄难弟,就成为隋朝的第四个和第五个皇帝。

对于皇泰帝杨侗,他是公元618年3月份继位,当时的杨侗并不是傀儡皇帝,但因为后来李密率领瓦岗大军围攻洛阳,负责指挥作战的王世充趁机做大,并逐渐独揽朝廷大权。

一年后,杨侗在王世充的逼迫下,不得已下诏任命王世充为相国,统管百官,并封为郑王,加九锡之礼。此后,杨侗也彻底成为傀儡皇帝。而仅过去一个月,杨侗又被迫禅位于王世充。自此,杨侗一年的皇帝生涯就此结束,两个月后,他被王世充给杀死。

至于李渊所拥立的隋恭帝杨侑,那自始至终就是个傀儡皇帝,而且他在公元618年的6月份时,就被李渊逼迫退位,随后李渊改国号为唐,李渊即唐高祖。杨侑则被降为酅国公,闲居长安,直到第二年9月份意外死亡,享年15岁,杨侑在位共计177天。

隋朝的第6个皇帝,叫做杨政道,他是杨广和萧皇后的亲孙子。最开始,杨政道和萧皇后在杨广死后,都成为宇文化及的俘虏,但等到公元619年4月,窦建德打败宇文化及后,他和萧皇后又都落入到窦建德手中。

但是,由于当时突厥首领处罗可汗的老婆义成公主,是杨广的亲妹妹,所以在她得知杨政道和萧皇后的下落后,就要求自己的丈夫将这他们俩人从窦建德的手中接回来。面对突厥的大军压境,窦建德自然不敢不从,于是他只好将萧皇后和杨政道等一干人全部移交给突厥人。

等到杨政道来到突厥后,处罗可汗便拥立杨政道为隋王,并把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划给他作为封地,还让留在东突厥境内的中原官吏和百姓,都到杨政道的封地居住,接受杨政道的管治,于是杨政道开设百官,复立“大隋”政权,史称后隋王朝,这一年,是公元620年。等到10年后,李靖灭东突厥,杨政道跟随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归降唐朝,后隋王朝自此终结。

隋朝为何会有六位皇帝?除了大家都知道的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剩下的四位是谁?

按照天子七庙的标准,开国皇帝隋文帝需要追尊为皇帝到其天祖(高祖之父)杨元寿,那么隋朝就有11位皇帝。按照唐高祖、周武则天(周太祖之女)追尊到远祖的话,杨坚能追尊到关西孔子杨震!那么隋朝理论上有12位皇帝。

这12位皇帝依次是杨震、杨元寿、杨惠嘏(gu)、杨烈、杨祯、杨忠、杨坚、杨广、杨昭、杨侑、杨浩、杨侗。可实际上隋朝追尊的皇帝只有两位:一是隋高祖之父隋太祖杨忠,一是隋恭帝之父隋世宗杨昭。杨昭为隋世祖(隋炀帝)杨英之子。

也就是说隋朝实际有七位皇帝,其中追尊的有两位,为人熟知的有两位,鲜为人知的有三位。下面就让福垊给您唠唠这五位皇帝。

追尊的皇帝

隋太祖武元皇帝——杨忠

杨忠将门之后,长得高大威猛,英俊帅气,还是一个美髯公(古人讲究胡子)。他不仅帅,还有才。一路平叛立军功,曾与独孤信投靠梁国受到历史上长寿第三名的皇帝梁武帝的重用。后回西魏,把梁武帝的孩子们打的一塌糊涂,曾擒梁元帝。宇文泰建八柱国,他为十二名大将军之一,属柱国独孤信部,后与独孤信结为亲家。559年因功封䢫国公,食邑万户。有子四人,长子为隋文帝杨坚,次子杨整为蔡王,三子杨瓚为滕王,四子杨嵩为杨树道王,五子杨爽为卫王。以上四王皆为隋文帝追封。隋朝因隨国公而初名䢫(隨),后感觉加辶不吉,改为隋,追尊杨忠为隋太祖。

隋世宗成皇帝——杨昭

杨昭为杨广和萧皇后的嫡长子,7岁封为河南王。14岁结婚,妻子为崔氏。600年十一月,晋王杨广升为皇太子。601年正月十三日,该封(袭爵)晋王,时年18岁。604年杨广继位,605年正月初五,杨昭立为太子。杨昭文武全才而又顺风顺水,并且为人宽仁简朴。606年他因为身体肥胖而染病竟不治身亡。他有子三人,长子燕王杨倓(tan,603年——618年),次子陈王杨侗(604年——619年),三子越王杨侑(605年——619年)。

继位的皇帝

隋恭帝——杨侑

因为隋明帝杨广好大喜功,三征高丽加上隋炀帝下江南引发隋朝大乱。隋世祖将杨侑则留守京师长安,谁知道皇帝姨表弟李渊不到两年就起兵,并且很快就拿下了长安。皇孙代王杨侑被俘虏,并不是俘虏都要倒霉的。杨侑不仅没有别废为庶人,反而让李渊拥戴为帝,并遥尊杨广为太上皇。这一天就是617年12月18日,13岁的杨侑知道自己只是傀儡,也再努力做好一个傀儡,他只是一个孩子,只能这样。618年4月11日杨广在江都之变中被宇文化及所杀,不久皇上就被自己爷爷的姨表弟连降三级变成了酅(xi)国公。皇帝降一级是国王,国王降一级是郡王,郡王降一级是国公。619年9月14日,杨侑去世。侑,是佐助,劝说的意思,为他人做嫁衣的他,也算是名副其实了。

隋恭帝(越王)——杨侗

隋炀帝让三皇孙镇守西都长安,二皇孙镇守东都洛阳,嫡长孙跟着自己下江南。在隋炀帝及长孙被弑后,二皇孙由东都留守大臣拥立为帝,改元皇泰,史称皇泰帝。他追尊杨广为隋世祖明皇帝,追尊其父元德太子为隋世宗成皇帝,并大势封官。当时的号称七贵之一的吏部代理尚书兼左翊卫大将军郑国公王世充在李密和宇文化及的攻击下,勾结七贵之一的段达夺权。这王世充原为胡人本姓支,他击败李密后,逼迫皇帝册封他为太尉并开府。619年初,王世充又逼皇帝拜他为相国封郑王,四月王世充也玩起了李渊的那一套,这个皇帝也是连降三级成为了潞国公。六月,王世充令其侄以三尺白绫弑废帝!侗是一样的意思,很显然他的下场跟他弟弟的下场一样。

秦王——杨浩

隋炀帝是杨浩的大爷,杨浩的父亲是隋炀帝的同母弟杨俊(排行老三)。这杨浩也是可怜的孩子,他爷爷杨坚在位时,他爸爸就被他妈妈毒死,隋文帝大怒,于是杨俊和他的弟弟杨湛也就父母双亡,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他是嫡长子,他妈妈是原配,妈妈有错连累儿子,秦王的杨俊的王位也只有空着了。有人说,为什么杨湛不即位?因为杨湛是庶子。只到大爷继位为帝后,他才袭爵为秦王。

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弑君,隋炀帝魂断江都。没有大爷的庇护,他很害怕,然而他竟然和他的侄子一样,被叛军拥立为帝了。拥立为帝是好事,不然下场就像蜀王杨秀、齐王杨暕、燕王杨倓一样要么被杀要么被灭门。他的幸运跟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智及有关,他和宇文智及是好哥们。建元天寿,然后向京师开拔。不久,李密打败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带着他这个傀儡跑到河北大名。宇文化及把气都洒在他的身上,于是再次弑君。这次宇文化及自立为帝,立国为许,未改元。

隋朝为何会有六位皇帝?除了大家都知道的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剩下的四位是谁?

北周八柱国下辖十二大将军,这些家族军方出身背景足,子弟后人大多名躁一时,大将军杨忠有子杨坚,经过多年的筹划密谋,扮猪吃老虎,581年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建国隋。是为文帝,传位给二子杨广,是为炀帝。文帝体察民情,励精图治,政治经济军事都有所建树,出现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杨广不恤民力,征伐无度,扰民不休,终于激起民变,流民乱于外,权臣谋于内,隋朝江山岌岌可危。

隋炀帝见势不妙,借南巡为名遁走江都,图谋偏安江南,被骁果军兵变所杀。其时,杨广表弟太原留守李渊见天下大乱,乘势而起,一路直奔目标长安,攻下长安后拥立杨广的孙子,杨昭第三子代王杨侑为帝,名尊隋室,实观望天下择机而为,杨侑在617年被迫登基称帝,即随恭帝,第二年杨广身死,李渊于是无所顾忌,废掉杨侑自己做皇帝建唐朝。(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杨侑算隋朝的第三个在位皇帝,退位后在619年身死,一说被李渊派人所杀,另一说是病死。

杨广的太子杨昭壮年身死,炀帝与萧皇后伤心不已,对其留下的几位儿子爱若掌珠,长孙杨倓被杨广带在身边同往江都,一同在兵变中被杀。杨昭第二子越王杨侗,在乱民四起时受命镇守洛阳,与后来的王世充援军一同固守东都,宇文化及弑杀杨广,消息传来,乱臣李渊和王世充的心思不谋而合,李渊拥立杨侑,王世充等在洛阳便拥立杨侗为皇帝,史称皇泰主或皇泰帝,619年,见李渊已废隋恭帝,王世充也不甘人后,废皇泰主自立并将杨侗杀害。这算是隋朝的第四个在位皇帝。(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杨广的心腹宇文述的长子宇文化及,在江都被叛军拥为首领,军士回归关中心切,杀了炀帝后,为了师出有名,宇文化及等又拥立秦王杨俊的长子杨浩当皇帝,杨浩拜宇文化及为大丞相,总揽朝政,率领大军从江都欲返回长安,中途被瓦岗军李密阻挡击败,兵败如山倒,狼狈不堪的宇文化及不满众将有谋废他之心,又感时日无多要过一下皇帝瘾,于是废黜并毒杀了杨浩。这算是第五位皇帝。(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宇文化及军穷途末路,被窦建德军打败,全军覆没,隋朝皇室都在窦军中,萧皇后作为前朝皇后于窦建德算曾有君臣名份,窦军也不敢怠慢贻人口实,好生招待着。在突厥和亲的义成公主得知萧后下落,派人来向窦建德索取隋朝宗室,窦建德不敢得罪突厥,便把萧后一众放回。处罗可汗感念文帝杨坚的再生之德,又欲借机插手中原。便立杨广第二子齐王杨暕之子杨政道为隋王,定都定襄,让他收拢隋朝旧人,杨政道政权直到630年东突厥灭亡才投降唐朝。名为王实如皇帝,这算是隋朝第六位皇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