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为什么又叫如来?
佛教源于古印度,但其发源地属于今天的尼泊尔境内。
它的创始人乔达摩属于释迦族人,牟尼的意思是隐修者,因此就很自然的被称为释迦牟尼。
他出生于西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也就是我国的春秋时期。他的家境非常好,出生于王室,他的父亲净汉王对他有很高的期望,也希望他可以继承王位。但是他的母亲在他出身不久后便去世了,所以他从小由他的姨母抚养长大。
这个人天资聪慧,知识也很渊博,使他养成了一个善于沉思的习惯。在他幼年时期,他周围的很多事情都引起他的思考,他看着在烈日下农耕的人,拖着大量工具犁地的牛,因亲人去世痛苦的人,便想着怎样才能帮人们解决痛苦。
然而,他从小读的书并不能帮他解决这些问题,他决定放弃王位准备出家。他经历苦行生活六年之久,然而一无所获,最终他一个人走到一棵树下,盘坐下来,闭眼思索,最终顿悟成佛。
关于他真正成佛的年龄,说法也不一,有的人认为是三十岁,也有人认为是三十五岁。关于他成佛的地方,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为菩提场,那颗树也被人们称为菩提树。
但他事业后期却是很不顺利,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一是在他晚年,他手下已经有许多弟子,其中最著名的一位是他的堂弟提婆达多,走上了和他对立的一面。
二是当时释迦族被敌国吞并,释迦族人几近灭绝。为了保命,他逃到了摩揭陀国的王舍城,在他将死之际,他还想回到故乡迦毗罗卫看看,然而在返回的途中不幸去世了。
在他死后,他被人们称为佛陀,中国人尊称他为如来佛祖。
“如来”是佛的十大称号之一,所以任何的佛都可以被称为“如来”,音译过来就是多陀阿伽,汉语“如来”通俗的讲就是像来了一样,无时无刻都在,他也是无处不在的一种真实存在。
如来只是佛的十大称号之一,为何人们偏偏把释迦牟尼叫如来佛呢?首先是在中国神话故事中,佛教的最高领导者被叫如来佛,因此他就自然而然被称为如来佛。
其次是与如来这个词真正包含的意义有关,《金刚经》里面就有释迦牟尼和菩提长老的对话,这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部佛经,其中里面就谈到了如来的真正含义。“如”是指佛陀是为解救凡人而来,是静态的,而“来”才是动态的,意味着成佛之后是动静不分的,佛陀就是为了解救普度众生而来,所以才被称为如来。
但如来并不只是对释迦牟尼一个人的尊称,还有阿弥陀佛等人,他们之间都是平等的地位,没有高低之分。 虽然我们更习惯将释迦牟尼称为如来佛,但这种说法并不精确。
不管是如来还是佛,都是对佛的一种通称,二者实为一个意思。但很多人都知道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为何还要坚持呢?
一个原因是因为释迦牟尼这个名字读起来比较拗口,而且在中国人的心中,他就是如来佛祖,长期以往,这种叫法就流传下来。
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名著《西游记》的影响,在书中把他称为如来佛祖,众所周知,这本书影响太深远了。
总的来说,释迦牟尼被称作是因为国人的习惯,但不管怎样,佛教的教义本身就是一心向佛,人人平等,他对人类世界的意义是无价的。
相比之下,人们对他称谓的变化演绎,也就显得无比渺小。释迦牟尼为什么又叫如来?
释迦牟尼,佛教的创始人。在中国,又普遍叫他为“如来佛祖”,那么如来这个词又有什么含义呢?释迦牟尼,佛教创立者,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摩尼是后世对他的尊称,意为“释迦族圣者”,在中国又尊称他为“佛陀”、“释尊”、“如来佛祖”。“释迦”是他所属部落的名字,意思上是有“能”、“勇”之意;“牟尼”是当时对出家修行成就者的称谓,译作“文”、“寂静”等,是圣者之德,“释迦牟尼”汉译又作“能仁寂默”。
如来佛祖这个词出现频率最高当属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西游记》中孙悟空偷吃蟠桃大闹凌霄殿时,玉皇大帝百般无奈之下大呼“快去请如来佛祖!”如来是佛没错,可为什么叫“如来”而不叫“如去”呢?事实上与“如来”对应的就是有“如去”,只不过含义不同罢了。
“如”在佛经中称真如,就是真理之义。“如来”就是“由真理而来(如实而来),而成正觉之义”。同时,“佛”这词本身就是乘真理而来,以真如现身,故尊称释尊为“如来”。所以“如来佛祖”是个同语反复。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如来”并不仅仅指释迦牟尼佛。因为“如来”和“佛”一样,是一切佛的通称;而佛有十种称号,“如来”只是其中之一。另外九种是: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就是“如来十号”。其中,“佛世尊”又可分为“佛”、“世尊”。
佛教进入中国后,对佛祖形象的描述也发生了变化和改进。汉地佛教的佛祖形象就非常传神,天庭饱满垂耳大眼,神态怡然威严不失慈善。
释迦牟尼为什么又叫如来?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一个距今2500年的人类思想大爆发的时期。和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相仿佛,印度也具有文化繁荣的“百家争鸣”期,出现了像孔子一样的一位圣人。
释迦牟尼,名字叫悉达多,姓乔达摩,属于印度的释迦民族,故称他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为何出家?释迦牟尼是今尼泊尔境内当时叫迦毗罗国国王的长子,父亲名净饭,母亲名摩耶。根据当时的习俗,母亲生产要回到娘家去生,摩耶夫人在回娘家的路上,路过蓝毗尼园,在树下休息,生下了悉达多王子。
我国玄奘法师曾经到过佛陀的出生地,据他的记载,他曾经看到过标志佛陀诞生的石柱,只是他看到的石柱已被雷击过,柱头倒在地下。后世由于没有人认得柱上的文字,因此佛陀诞生的地点就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直到1897年,考古学家认出石柱上面的文字,才发掘出蓝毗尼园的遗址。
悉达多的母亲去世的早,幼年的悉达多是由他的姨母养大。他自小天资聪慧,相貌奇伟,父亲净饭王期望他长大能够继承王位,从小就让他跟着学者们学习文学、哲学,还拜师学习武术,把他培养成能文能武的全能人才,希望他建功立业,成为一个“转轮王”。
悉达多王子在幼年时,就养成了沉思的习惯,世间的诸多现象,都能引发他的感触和深思:饥渴困乏,在烈日下耕田的农民,绳索鞭打,口喘汗流拖着犁头耕地的牛,蛇虫鸟兽弱肉强食的情景,衰丑龙钟的老人,辗转呻吟的病人,亲朋哭泣送葬中的死人,这些都促使他思索一个问题,如何解脱世界的苦痛。
他已有的学识和未来所拥有的权力,都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于是他便决定出家。二十九岁时,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他偷偷出城,进入一个森林,换去王子衣服,剃去须发,开始禅修悟道。
刚开始在尼连禅河修了六年的苦行,尝遍艰苦辛酸,结果徒劳无功。于是他走进尼连禅河洗去六年的积垢,接受一个牧女供养的牛奶。到一颗树下,向东方盘腿而坐,发誓“我今不证的无上大觉,宁可让此身粉碎,终不起此座。”
终在一个明亮的夜里,克服魔障,觉悟成佛。而释迦牟尼顿悟的这棵树,被称为菩提树。
释迦牟尼为何被称为“如来佛祖”?“如来”是从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一个名词,意思是“真如”,一切事物的真实情况,又有“如实”之意。
《金刚经》中释迦牟尼自己给“如来”下过一个注解:“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无来也无去,也就是不动也不静,当然无喜也无忧,这个道理就是如来。
也就是说“如来”是成道成佛者的通称,等于我们称呼孔子为圣人,称释迦牟尼为如来一样,是佛陀的一个名号。佛经对“如来”的解释是“乘真如之道而来”,释迦牟尼佛可以称释迦牟尼如来。
“如来”也就成“佛”的代号,人们习惯把“如来”和“佛”连在一起称如来佛,是把相同的称谓叠加,表示的还是同一个意思。
释迦牟尼成佛后,首次在鹿野苑说法,佛教把这第一次说法叫“初转法轮”。从说法开始,佛教也就正式建立了,也就具足三宝。
佛教的三宝,佛、法、僧,佛指的就是释迦牟尼佛;法就是佛根据自己对一切事物如实的了解,讲出来让弟子们学习的言教;僧就是围绕着佛陀身边出家的弟子组成的团体。
佛陀教化的方式是接近平民的,对不幸的人们表示同情,让人们断除内心的烦恼,以求解脱,种善因得善果。
据记载佛居住最多的地方是摩揭陀国的王舍城,城外有个竹林,后人称竹林精舍,是当时佛说法的重要地方。
印度的佛教只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在公元十二世纪消亡了。今天印度的佛教是十九世纪后期重新传入的,中间七百年印度没有佛教。印度佛教的消亡,是突厥由中亚细亚侵入印度,一路破坏造成的。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佛教传入中国,史书上最早的记录是公元前二年,中亚一个大月支国国王派使者伊存来到汉朝的首都长安,他口授佛经传给叫景卢的人。
一般公认的佛教最初传入中国的年代开始于汉明帝永平七年,也即公元67年。汉明帝派去访求佛法的使者,从印度带回来经书和佛像,还有一同回来的印度僧人,在洛阳建成中国第一个佛教寺院,洛阳白马寺,白马寺取自于白马驮载经书和佛像而得名。可以说佛教在中国得到政府的认可始于汉明帝年代。
佛教在中国的繁荣,与对佛经的翻译工作是分不开的,最早的翻译工作就是汉明帝是开始翻译的《四十二章经》。汉代对佛经的翻译分两个系统,一是小乘教,以《阿含经》和“禅数”为主,二是大乘教,以《般若经》和净土为主。这些翻译工作,为佛教在中国的确立,树立了影响。
公元四世纪,中国佛教间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中国佛教间的领袖道安大师,他是我国佛教制度的建立者,中国僧人一律姓“释”,就是从他提倡和开始的。
在他的推动下,到五世纪初,中国的又出现一位卓越的智慧大师,有着印度血统的鸠摩罗什,他和后来的玄奘法师共同成为佛教经典翻译事业中的两大巨匠,他们翻译的经典,不仅是佛教的宝藏,更是中国哲学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盛唐时期是中国佛教极盛时期,各个宗派先后兴起,百花齐放。唐宋以后禅宗成为佛教的主流,禅宗的独特智慧就是“见性成佛”,《坛经》的问世,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在中国的整个佛教间,称呼释迦牟尼佛一直是佛陀和世尊。我国人民受影视作品,尤其是《西游记》的影响,一直把释迦牟尼佛称为如来佛和阿弥陀佛,是不对的。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不是一个人,如来佛和阿弥陀佛是神话中另一个世界的佛。
佛教在我国的广大流行,开始于四世纪,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对佛教经典的翻译。在翻译过程中与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相融合,被我们吸收和消化,获得创造性发展。
我国佛教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来历史性的贡献。我深信,佛教事业将随着祖国的强大,而有更好的发展,也会为世界的和平和人民的幸福做出应有的贡献。
END.
作者:五猫
声明:本文由博书团队原创首发,禁止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联删。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和关注~
释迦牟尼为什么又叫如来?
释迦牟尼是古印度人,佛教的创始人。在小乘佛教中,释迦牟尼是唯一的佛,而在大乘佛教中,释迦牟尼是教化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的佛。在中国民间,人们又把释迦牟尼称为如来佛,那么释迦牟尼为什么叫如来呢?
其实,如来是佛的十大称号之一,如来=佛,所以“如来佛”的说法是不正规的称呼,就像“天子皇帝”一样,属于同语反复。任何佛都可以被称为如来,比如有释迦牟尼如来、阿弥陀如来、大日如来、正法明如来等等。
那么,佛陀为什么被称为如来呢?“如来”是对梵文Tathāgata的意译,tatha 意思是“如”,即如实、真如,agata 意思是“来”。所以如来的意思就是“如实而来”,比如《成实论》说:“如来者,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曰如来。”《转法轮论》说:“如实而来,故名如来。”《大智度论》说:“如实道来,故名为如来。”
所谓“如实而来”,具体而言就是佛乘着真如之道而成无上正等正觉,乘着真如之道教化三界众生。佛教说的真如,指的是“真正如常”,是圆成实性、诸法空相,又是涅槃、法性、空性,是遍布于宇宙中真实之本体,是一切事物根源,又是终极真理。而佛陀就是乘真如之道而成佛,乘真如之道教化众生,因此被称为如来。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梦露居士”,回复关键词“佛教”,阅读更多有趣文章。
释迦牟尼为什么又叫如来?
《如来》音译为多陀阿伽陀,佛的十大称号之一。这里的“如”是指(真如)这里面包含两层意思一个是凭借着(真如之道)不断的修身养性,降伏自身的恶习,积累诸多的善因,最后明心见性成佛所以名曰:如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真身(如来)。
世人常把(释迦牟尼佛)称之为(如来)。实际上这是不精确的,(如来)一词是(佛)的称号德号之一,(如来)的意思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所以如来与佛,二者只能称其中一种。
只有拥有(无上的正等正觉,修行到所有功德都圆满)才能尊称为(佛如来)
释迦牟尼为什么又叫如来?
佛在佛经里说历来有之,释迦摩尼佛只是明心见性的当代佛,另外还有好多古佛,具体多少,有的佛经上说三世诸佛有33尊古佛,有说88尊,还有说3000佛,因为佛自本性,也就是本性成佛,我们都是未来佛。
为什么释迦摩尼称作如来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幼稚,不但释迦摩尼称如来,其他佛也称如来,如来他是佛的一种统称。
他出自于《金刚经》:“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意思是说如来是不知所来,也不知所踪故称作如来。他的介绍如来就好像是《道德经》上所解释的道一样:“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测。”圣人的道理和感觉都是相通的。
另外佛的称号还有十种分别是:“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