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临死前为何一直喊着“河车丸”?

溥仪中国最后一位皇帝,1908年还是2岁的溥仪就被慈禧抱到了北京紫禁城中抚养。从这一刻起,他就已经成为了这已摇摇欲坠的大清朝的第十二位皇帝。也就是如此,溥仪成为了君,他的父亲和母亲就成为了臣,自此虽紫禁城和北京太平湖的醇亲王府只是在咫尺之间,但是溥仪却可以说已经和自己的父母算是“天人两隔”,毕竟溥仪是君,他们只是臣。

就这样在11月份随着光绪和慈禧的相继离世,12月2日溥仪在太和殿正式登基称帝,次年改年号“宣统”,史称“宣统帝”。当然溥仪虽名为大清的皇帝,但是3岁的皇帝又能干什么呢?而事实上此时掌控清朝实权的确是溥仪的生父载沣和他名义上的母亲隆裕太后。就这样溥仪在空顶着3年的皇帝头衔后,他的大清朝就在1912年2月12日走完了最后的一程。

可惜的是虽然溥仪的大清朝完了,但是溥仪傀儡般的生活却并没有结束。1917年6月14日,前清遗臣张勋率兵入京,溥仪这位前清的皇帝被再次扶上了皇帝宝座。不过张勋的“复辟闹剧”仅仅维持了13天就宣告结束,而随着张勋的失败,12岁的溥仪就又匆匆的结束了13天的皇帝生涯。

1924年10月22日,冯玉祥在北京发动“北京政变”。由于冯玉祥对于紫禁城的小朝廷一直以来都极其的厌恶,于是在这天他命令鹿钟麟带兵入宫,然后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而此时的溥仪19岁,他居住在紫禁城也已过了16年。

后在经过数次的“逃亡”,溥仪定居在了天津租界静园。而在这里他享受到了之前从未享受过的礼遇,在租界的列强们给予了“特殊华人”的殊遇和荣耀,当年租界中很多不对中国人开放的场合都对溥仪开放,且列强们的领事、驻军司令们都尊称溥仪为皇帝陛下。

就是这样的待遇让溥仪的复辟思想不断地强烈,在这些看似尊贵的对待下,溥仪越来越渴望自己能拥有更大的权力。而就是如此,在天津的日本人有了可乘之机。1931年9月18日,随着日本关东军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并在极短的时间占领了东北后。11月溥仪在土肥原贤二的帮助从天津奔赴奉天。

1932年3月1日溥仪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坐上了满洲国执政的位置,自此溥仪又开始了长达13年的傀儡生活,在这些年里溥仪为了实现自己复辟的梦想,他助纣为虐,帮助日本一次又一次的侵略中国的土地。正是因为溥仪无条件的服从于日军,才让整个东北几乎完全的臣服于日寇,而也正是如此,东北的资源才完全的沦落为了日寇侵略中国的“帮凶”。

1945年8月15日,日本人宣布无条件投降,随之溥仪又一次颁布《退位诏书》宣布退位,而同当年清朝灭亡颁布《退位诏书》所不同的是,这一次溥仪是自己签的,这一次他不再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而这一次所有的过错他都需要自己去承担。

正如周总理所说“你当皇帝的时候才两三岁,那时的事不能让你负责。但在伪满时代,你是要负责的。”。也正是因为如此,随着溥仪被苏联俘虏,他先后在莫洛可夫卡30号特别监狱、伯力45号特别监狱和抚顺战犯管理所等地被囚禁了14年的时间。

1959年12月4日,在毛主席的建议下溥仪被列入第一批特赦名单中,自此在监狱度过了14年的溥仪终于自由了。自由后的溥仪因暂时没有居住的地方,只能寄居在妹妹的家中。后过了半个月后,在政府的安排下溥仪搬到了一个旅馆中,而在这里他度过了自己最后8年时光。在这期间他过着一个普通公民该有的生活,有着自己的工作也有着自己真心喜欢的妻子。

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时30分溥仪病逝于北京首都医院,享年61岁。当然溥仪虽然走了,但是对于他的各种传说却始终都还流传于这世间。而题主所说的“溥仪死前一直都在喊着“河车丸,河车丸....””就是现在流传最广的一件事情。

据说当年在溥仪病重的时候曾经让自己的夫人李淑贤写了一张便条,便条中写道“小妹,我感气虚,你来时,千万把河车丸带来,今天晚上服用,耀之。”,然后让人带给自己的妹妹。当然直到去世的时候,溥仪都没等到这“河车丸”。

而且据溥仪的夫人李淑贤所说,在溥仪临死的死后嘴里曾一直都在喊着“河车丸,河车丸”。那么这河车丸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溥仪直到死都还在念念不忘的,它到底有何魔力能让溥仪如此着迷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河车丸”到底是什么。据医书《杂病源流犀烛.卷八》所载,河车丸乃是中医方剂名,它主要由人中白、河车、秋石、五味、人参、乳粉、阿胶、鳖甲、地骨皮、银柴胡、百部、青蒿等珍贵药材用童便、陈酒熬膏为丸而成。河车丸主治“虚损劳瘵,骨蒸劳热,必兼肌瘦,舌红颊赤。”。

其实看看功效就知道了,河车丸具有安心养血、益气补精的功效,这对于溥仪的肾病来说是有一定的功效的。当然也的确如此,当年溥仪在吃了名医蒲辅周所配的河车丸后,他的身体逐渐有了好转。不过无奈的是溥仪的命运或者本该如此,本来溥仪的病情已经有了些许的好转,但是后面却又突然患上了尿毒症,而这在当时就已经属于不治之症。

但是溥仪并不想死,他还想继续活着。所以在当时西医无力回天的时候,溥仪就又把希望寄托在中医的身上,而这时候溥仪服用过的河车丸就给了溥仪一丝丝的希望,也就是如此直到溥仪临死的那刻他对河车丸依然都心心念念。因为在溥仪的心里,自己的命就只能靠河车丸了,河车丸是唯一能延续他生命的灵丹妙药。

不过我们谁都知道河车丸注定是救不了溥仪的命的,就这样溥仪这位末代皇帝最终在痛苦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末代皇帝溥仪临死前为何一直喊着“河车丸”?

01

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可以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起先祖们自然是差得远,可比起历朝历代的末代皇帝,结局可谓是天壤地别。慈禧去世之前立下溥仪为皇帝,此时的溥仪也才3岁,据说他还是哭着登上皇位的,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溥仪被迫退位,清朝灭亡。

溥仪小时候

虽说清朝灭亡,但是溥仪还是在紫禁城住了几年,后来冯玉祥一怒之下将其赶出皇宫,逃亡的他被日本人看上,做了日本人控制下的满洲国傀儡皇帝,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溥仪在沈阳逃跑时被苏联红军俘虏,直到1950年溥仪才被送回国内,期间一直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接受改造。溥仪少年时期

02

1959年溥仪得到特赦,他从管理所回到北京,并与李淑贤结成夫妇,溥仪自小身体虚弱,现如今更是萎靡不振,当时有医生给他把脉,让他多注意休息,并且还要练习一些养生的法门。所以这个叫蒲老的中医教会了他八段锦,就是睡前练习一会儿。

蒲老多次叮嘱溥仪一定要多吃粗粮,少吃油腻辛辣食物,最后还开了个方子给溥仪,让他按照这个方子上的药服用,以后身体自然会有所好转。

溥仪也确实听了蒲老的话,每天睡觉之前练一阵八段锦,饮食方面也加以控制,虽说见效不快,但好在一直平稳,也没有严重的迹象。可是李淑贤又想要个孩子,原本打算抱养个小孩,但是遭到了溥仪的拒绝。

李淑贤和溥仪

03

过了一段时间,溥仪终究还是病发,他身体极度不适,肾脏部位极其难受,后来医院检查结果一出,说需要动手术将左侧肾切除,可是切除之后溥仪的身体更加虚弱,还引发了急性肾衰竭。

而后溥仪也四处求医,在政府领导人的帮助下,溥仪又找到了蒲老,蒲老为他重新制定药方,喝下之后溥仪的症状确实得到减轻,也控制了病情的发展。1966年,溥仪被下放到北京低压电器厂做劳力,原本就虚弱不堪的溥仪,病情迅速蔓延,最后引发尿毒症,溥仪再次被人送进医院。

溥仪中年时期

1967年,溥仪深感自己命不久矣,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溥仪躺在床上,边哭边说:“淑贤,我的日子不长了,我现在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如果我走了,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

04

李淑贤只能哭着安慰他,一切都会好起来的,1967年10月4日,溥仪在李淑贤的搀扶下,慢慢最近了医院的大门,他回头望着外面,此时已是秋天,花草树叶全都凋零,他留着泪进了病房,8日,溥仪已经无力说话,只是写了一张纸条,里面写道“淑贤,你来时记得将‘紫河车’带来,我晚上要服用。”

“紫河车”是何物,看溥仪所写自然是一种可以吃的东西,经过查阅,这个其实就是胎盘粉配置的“河车丸”,这是蒲老为溥仪配置的药,这些年,溥仪一直都在服用,用来增强体质,气血。10月16日,溥仪早已被折磨的不成样子,脸部表情十分痛苦,他不甘心这样去世,嘴里一直喊着“河车丸……河车丸……”,就这样,到了17日凌晨2时15分,末代皇帝溥仪病逝,享年61岁,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溥仪去世

溥仪并未留下任何遗言,只是喊了“河车丸”,由此可见,溥仪对于自己这样去世是极其不甘心的,他还想活着,这也是人之常情,可惜的是最后也没吃上“河车丸”。

备注:河车丸为中医方剂名。出自《杂病源流犀烛》卷八。主治虚损劳瘵,骨蒸劳热,必兼肌瘦,舌红颊赤。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末代皇帝溥仪临死前为何一直喊着“河车丸”?

末代皇帝溥仪临死前一直喊“河车丸”,其实就是对人生的留恋,求生的本能,面对死神没有几个人能坦然面对,想着能多活一天算一天,多一个小时也是好的。

溥仪生于1906年,死于1967年,从一个大清小皇帝到逊清小皇帝,再后来被赶出紫禁城,跑到东北弄了个伪满洲国,当了日本人的傀儡皇帝,加上张勋复辟那一次,溥仪当了三次皇帝,当然溥仪自己说一生当了四次皇帝,最后那次就是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溥仪晚年深受肾病的折磨,这起因很可能是他在十几岁的时候纵欲过度有关,1912年清朝灭亡后,溥仪却依然生活在紫禁城里,因为国民政府和清皇室谈妥了退位条件,溥仪和皇太后、皇太妃他们依然过着帝王的生活,而小溥仪生性好动,整天喜欢东奔西跑,紫禁城那么大,也足够他跑的。

末代皇帝身边依然围着一堆太监和宫女侍奉他,只不过此时的皇帝已经今非昔比,太监们自然不象以前那样怕他,而且清朝灭亡后就不再招太监了,所以服侍溥仪的很多太监年纪都挺大,小溥仪又爱玩,那些太监吃不消,就想了个歪招,将宫女送到小溥仪的床上,让宫女们折腾溥仪,这小孩子刚接触这种事自然不懂的节制,而宫女在深宫中也是饥渴的很,有时两三个宫女在溥仪床上,就这样折腾一晚,溥仪第二天起来精疲力尽,看到太阳都是白的。

渐渐感到吃不消的溥仪去问太监,这些太监没教溥仪要节制,还去弄了些壮阳药给他吃,不过怎敌的过如狼似虎的众多宫女,就这样溥仪身体出了毛病,使得他后来娶的几个妻子都守了活寡,都没有生育。

溥仪成为伪满洲国皇帝后,特意弄了个药房,里面百药俱全,有中药和西药,多是名贵药,还很喜欢打针,除了有专门的御医外还有两个小助手,每次出门旅行都要带上助手,方便打针,溥仪弄这么多,其实就是怕死。

1959年溥仪被特赦后,跑回了北京,住在五妹金蕴馨的家里,1962年,在周总理的安排下溥仪和当护士的李淑贤结了婚,对于婚后生活,溥仪很开心,说终于找到了家的感觉,不过因为溥仪的身体问题,给两人的夫妻生活带来了困扰,为了能让溥仪过上“性福”的生活,周总理请来了著名的老中医施今墨、岳美中、蒲辅周为溥仪做诊治。

蒲老给溥仪开了个药方,其中就有河车丸,嘱咐溥仪在睡前服用,河车丸的主要成分是紫河车,紫河车就是胎盘,因为在分娩之后胎盘会变为紫色,所以称为“紫河车”,河车丸具有安心养血,益气补精的奇效,主治先天不足、气血两亏、一切劳瘵虚损等,对于溥仪的肾病有一定调和的作用。

不过溥仪最终还是因为肾病离开人世,1965年,因为肾癌溥仪在协和医院作了左肾切除术,没多久右肾又出现了问题,开始尿血,患上尿毒症,出现肾衰竭现象,在溥仪患病住院期间,他的五妹经常去看他,溥仪都会提醒金蕴馨给他带河车丸,在病情最危急的时候,周总理还指派蒲辅周去给他看病,不过已经病入膏肓,回天乏术了,1967年10月16日,疼痛难忍的溥仪还给金蕴馨写纸条,要她带河车丸晚上吃。

迷离之际的溥仪多次喃喃着“河车丸”,或许是因为对蒲老的信任吧,然而医生毕竟是人不是神,不是什么病都能救,溥仪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挣扎着和身边的人说道:“我还不应该死,我还要给国家做事。”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时30分,末代皇帝溥仪怀着对生的渴望,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末代皇帝溥仪临死前为何一直喊着“河车丸”?

溥仪作为末代皇帝,他的命运可谓是一波三折,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无奈和坎坷,不过幸运的是总算保留下了性命。而他在临终的时候,一直喊着“河车丸”是因为年轻时在紫禁城中的一段经历。

1908年,溥仪被慈禧带入了皇宫,同年慈禧和光绪去世,溥仪在12月2日正式登基称帝,这一年的溥仪年仅三岁。

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溥仪在袁世凯的逼迫下退位。但这时的溥仪仍然居住在故宫之中,帝号尊位不变,而且还有北洋政府400万银元的补贴,可以说此时的溥仪是一个失去权力和威信的皇帝。

紫禁城中的生活枯燥无味,因此溥仪每天让太监们带着玩耍,而太监们为了敷衍不懂事的溥仪,便把他扔给了宫女。宫女们看到紫禁城中唯一的小男人,自然都会千方百计的挑逗,于是轮番上阵教唆溥仪男欢女爱之事,也因此溥仪过早的接触了男女生活。

对于一个年龄尚有的孩子来说,根本不知道节制,所以经常和宫女们变着法的折腾。根据溥仪的回忆,很多时候,一折腾就是一个晚上,早上起床时,看到的太阳光都是绿色的。久而久之,溥仪肾脏出现了不可逆的损伤,导致了无法生育,身体也因此经常出毛病。

1959年,溥仪从抚顺战犯管理所特赦,回到北京的溥仪和李淑贤组成了一个家庭,并且做了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

当时中医名家蒲辅周也是全国政协委员,所以和溥仪关系不错。有一次蒲辅周看到了溥仪气色不佳,便为他号脉,得知情况后叮嘱溥仪一定要妥善保养身体。另外蒲辅周还教会了溥仪很多养生的技巧,比如睡前练习八段锦,多食粗粮和蔬菜,少吃油腻辛辣的大鱼大肉等等。

1965年的时候,溥仪住进了协和医院,当时切除了患癌的左肾,但这却让肾脏功能衰弱的溥仪再次患上了尿毒症。病痛中的溥仪饱受折磨,所以蒲辅周为溥仪开了一味中药,名叫“紫河车”。

紫河车实际上就是婴儿的胎盘,《本草纲目》中记载,胎儿在母亲腹中乘坐胎盘遨游西天、南海、蓬莱、天河,所以胎盘又称“河车”,因为分娩之后,胎盘变成紫色,所以叫做“紫河车。”

紫河车碾碎成粉末后,能够和其他中药制成“河车丸”,河车丸虽然不能治疗溥仪的病,但可以缓解溥仪的痛苦。

1967年10月4日,溥仪在李淑贤的陪同下最后一次进入协和医院,这时的溥仪早已经被病痛折磨的不成样子。所以在10月8日时,他给五妹写了一张纸条:“小妹,我感觉非常气虚,你来时千万要把“紫河车”带来,我晚上要服用。

1967年10月16日晚上,溥仪感觉到了自己的生命走到了尽头,所以求生的欲望更加强烈,用尽了最后的一点力气喊出了“河车丸、河车丸……。”次日凌晨2点,溥仪病逝。

从溥仪临终前的表现看,他所有的希望就是河车丸,希望可以凭借河车丸延续生命,然而无奈的是身体已经透支,所有的努力终究是白费。由此可以看出,金钱和权势都不是最重要的,在身边的亲人和健康的身体才是每个人最终的诉求。

末代皇帝溥仪临死前为何一直喊着“河车丸”?

关于自己年少时的身体状况,溥仪是这样回忆的:当时有一段时间,每天晚上太监们都会把宫女推倒在我的床上,第二天早晨起来我看朝阳都是白色的。

今天住在北京的我们知道,雾霾天时看到初升的太阳,它就是白色的。

但这并不妨碍溥仪的生理机能急转直下,在乱服用了一些太监们推荐的补药之后,溥仪的身体终至不可逆转。后来我们知道,他不仅一辈子都无法生育,甚至在成年后无法进行正常的夫妻生活。

一百年前,当年少的溥仪正在紫禁城里看昏暗的太阳时,四川成都街头,有一位年轻人开了一座中医诊所,他叫蒲辅周,出身中医世家,他比溥仪大了18岁,但已经独立行医悬壶济世快十年了。

他后来成长为一代中医名家,建国后,被调进北京的中医院,担任了国家领导人的特邀保健医生,有一次,他在为周总理治疗好癃闭症(近似西医所说的前列腺炎)之后,总理对他的药方十分赞叹:您开的药真是很灵呢。

蒲辅周回答,别人给您治病,诚惶诚恐,心里想的多是您的职务,我给您看病,只是把您当做普通病人,病人有病,医生自然能医得,总理的病,非医生能医得。

总理为了照顾他年纪老迈,特意交代其他首长,一般的病千万不要惊动蒲辅周,让他的学生治疗就可以了,蒲辅周多活一些时间,那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但是在溥仪的身体方面,当李淑贤抱怨溥仪的身体情况传到总理的耳中后,总理坐不住了,指示蒲辅周等各位名医亲自出马,一定要尽心给溥仪医治,争取让他早日享受人伦之乐。

著名老中医施今墨、岳美中、蒲辅周、张荣增都给溥仪看过他的毛病,蒲辅周给他订制了一套方案,睡前要服用河车丸,这种中药的主要中成分是紫河车,除了这个简单的药方,还叮嘱溥仪要注意饮食,调节心情。

按照蒲辅周的这个医疗方案,溥仪恢复的还不错,紫河车这味药,其实就是人类的胎盘,作为中药的一种,它具有安心养血、益气补精的奇效,对溥仪的肾病有一定的调和作用,溥仪自身也很满意这味药的效果,但李淑贤到底满不满意,这就无法求证了。

溥仪晚年一直受肾病困扰,患肾癌后,在协和医院做了一个肾的切除手术,剩下的一个肾不久又患了尿毒症,之后又出现了肾衰竭现象,到了最后的时刻蒲辅周亲自去病床探望,但已是回天乏力,神仙难救。

溥仪的同母五妹金韫馨与溥仪的关系最好,当溥仪从抚顺释放回北京时就是住在了她家,在溥仪卧病在床时,金韫馨也多次前往探望照顾,溥仪就提醒过她,别的东西没关系,千万别忘了给他带河车丸。

纵是曾经贵为帝王,溥仪临终之前也仍旧充满着对生的渴望,出于对蒲辅周医术的信任,在迷离之际的溥仪,曾经多次喃喃而语“河车丸、河车丸”。

末代皇帝溥仪临死前为何一直喊着“河车丸”?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有的人,临死之前会将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份原始情感表达出来,溥仪的生命最后发出的“河车丸,河车丸!”就是对命运坎坷的悲切控诉和对生命流逝的不能继续为新中国奋斗的无奈。

溥仪,在新中国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新中国从来没有亏待过他,周总理经常对他进行生活上的关照,人民政府也经常对他进行思想建设,溥仪完成了从鬼变成人的转变。

新的社会可以把鬼变成人,但旧社会使人变成鬼。溥仪的一生无疑是不幸的,在他幼年,稀里糊涂的就被挑选入了宫,做皇帝没多久就退位了,退位之后由于还是小孩子,他在宫里度过了一个极为无聊的童年。

据溥仪后来回忆,每天晚上都是噩梦,饥渴难耐的宫女总会玩弄退位的废帝,以至于溥仪第二天连太阳的颜色都分不清。

再往后,溥仪做过许多春秋大梦,始终逃不过被人玩弄的傀儡身份,旧社会的太阳,溥仪实在不觉得会有什么鲜艳的颜色,他只想做一个皇帝,做一个大权在握的皇帝,只顾自己做皇帝,不管日本人在东北杀多少人,抢多少东西。

溥仪的内心是枯燥的,是无谓的,溥仪在旧社会养成了暴虐的性格,当然是对自己人暴虐的性格,颇有一点暴君的味道,曾因为一点小事就将服侍自己多年的侍从鞭打至死,建国多年后,这位侍从的弟弟还写信声讨溥仪,溥仪非常惭愧。

溥仪有很强的权力欲,从日本人那里受了委屈,往往要在身边人身上找回来,他身边服侍的人从来都是战战兢兢,有人说,溥仪之所以有这么强的权力欲望和如此扭曲的尊严标准,是因为他性无能,溥仪的这个病根子大概是从幼年被坏太监和坏宫女过度玩弄开始的,他这个万岁爷不能人事,这极大的刺激了溥仪,对于自己的夫人无法满足,于是甚至发生了民国著名的皇族离婚案,究其根本,正是因为溥仪没有那方面的能力。

溥仪在日本投降后,被列为战犯,关押在祖先努尔哈赤崛起的抚顺,触景生情,因缘际会,溥仪以为自己将要被枪毙,甚至连遗言都准备好了:“不肖子孙去见列祖列宗了!”这些都是后来溥仪自己回忆的,但是宽宏大量的人民政府并没有枪毙他,反而开始改造他,他经过改造后,深深明白了从前的罪恶,表示要重新新生。

人民政府对他的表现非常满意,后来果然特赦了他,还让他担任政协委员和文史研究员,甚至还为他寻找了从良的美丽姑娘与他婚配,溥仪大受感动,越来越与过去的自己决裂开来。

但他的身体虚弱,一天不如一天,尽管人民政府寻找了许多专家替他医治,但他的寿命依旧在不断的流逝。

临死之前,他可能想起了河车丸这种曾经在大清皇室中极为常见但在民间极为珍贵的的止痛疗伤药物,巨大的痛苦与疼痛以及对好不容易才得到的在新中国生活的愉快日子就要结束了的浓浓悲切,迫使他大呼这种以前在皇宫里据说能够延年益寿缓解疼痛的灵丹妙药,声声入耳皆是对一生坎坷的悲戚与对新生活的向往,但最后,化作一腔长叹,生命流逝无奈,最终还是没有吃到河车丸,还是没有能够继续为新中国添砖加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