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芳为什么被称为八王爷?

以前听评书《白眉大侠》,书中说赵德芳让了天下,一人可享八王的俸禄,所以被称为“八王爷”;但在影视剧中,似乎又是根据兄弟排序排第八,所以被称为“八王爷”。历史真相是什么?请赐教。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瞅着题目,一般的小伙伴一准就在想,这还用问,赵德芳排行老八呗,可不就是八王爷吗?

你快别扯了,赵德芳搁他们家里头,也就是个老四,您这还带翻倍的?这又不是啥金银财宝的多多益善,排行这东西,这是老天爷安排的,咱说了不算。

那么小伙伴有心想把这事弄明白了,您就听俺嚼咕嚼咕这事。

首选咱把背景交代一下,不然这事呱嗒起来没味。

宋朝开国君主赵匡胤算是一代明主,说真格的,他要是活的时间久一点的话,指不定宋朝就能称为大宋,变成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可惜啊!天不遂人愿啊,49岁就死了,大宋王朝到他这里,锐气一家伙就没了,后来的皇帝也都是偏安一偶也没啥志向北进,守着一亩三分地也不做他想。

说道这里咱不得不提一鼻子,赵匡胤的兄终弟及,简单的说,赵匡胤把自己的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而没有留给自己的儿子。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为嘛呀?”

咋说呢?宋朝刚刚结束了咱大华夏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个时间段咱大华夏那打的个稀里哗啦,算是一个大分裂时期,礼义廉耻这一套路很薄弱的,都信奉强者为尊。

很多开国皇帝一死就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因为儿子年轻没啥影响力,他这嘎嘣一死,有那些个武将啥的,一家伙就给反了,不仅儿子守不住家业,连命也丢了。

而宋朝虽然说把这帮人都打的差不多了,打服了,但赵匡胤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儿子压不住的,所以只能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赵光义。

家业和事业,显然赵匡胤选择了事业,就一个字——高!不这么做,很可能历史上就没多长时间宋朝了。

要照这么说,皇位是人家哥哥赵匡胤家里头的,但这是皇位啊,弟弟赵光义拿着这皇位,就不乐意送出去了,防着哥哥家里的儿子们,跟防贼差不多。

赵匡胤有四个儿子。

老大赵德秀,没容他长大就死了,这是老天爷的关系,和其他人没多大关系。

老二赵德昭,按理说这皇位应该是这人的。

可这人被赵光义逼的自杀了事,咋回事呢?

有一次赵光义要带着部队打幽州,这赵德昭就想跟着去,一般人说,去就去吧,没啥大问题。

但这赵光义心里膈应的不行,这要是捞到军功,后边可不好压制的,但他也没法说:“你好好呆家里做个闲散王爷就完事了,别瞎操心!”这不行。

于是半路上,赵光义就不见了。好吧有人说是赵光义自己藏了起来,有人说是赵光义有事自己出去办事去了。哎!这事估计只有赵光义自己能说明白了。

不管咋说,这家伙营地里直接就炸了,毕竟皇帝没了,于是大家伙就谋立赵德昭做皇帝,这事正说着呢?赵光义一家伙就出现了,这事就很尴尬的。

那么这次北伐其实很不顺利的,这不回去之后不管咋样都要论功行赏不是,可好多天都过去了,赵光义像是忘记了这事,于是大臣们就督促赵德昭去问问赵光义啥时候论功行赏。

结果赵德昭去问了,这家伙赵光义怒了:“你啥时候当了皇帝,再赏也不会太迟!”

这没鼻子没脸的,仿佛赵光义看见赵德昭就来气一样,一听这话,是个人都明白,这不就是为了皇位的事吗?赵光义撕破脸了。

所以赵德昭回去就自杀了,其实走到这一步不死也的死了。

这家伙可把赵光义弄哭了:“痴儿啊!你何必如此!”

好了,心头大患算是没了,一个追封就能把事解决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这不还有俩儿子吗?”

是啊!老三赵德林,这基本上一出生就死了,连个名字都没来得及取,就这名字还是北宋那被金人抓走的皇帝宋徽宗给取的。

这老四就是题主说的赵德芳了。嗯!这赵德芳是病逝的,死的时候才二十二岁,就这时间点上赵光义又哭了,专门去了哭祭,还废朝五天。

所以什么八贤王啥的,真不靠边,这是后来杜撰出来的故事而已。

那么是啥时候杜撰出来的呢?

当然北宋的时候就别想了,谁敢这么干,这不是找抽呢吗?

大家伙都知道,北宋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宋徽宗天天画自己的院体,写自己的瘦金体,没事玩玩什么奇石啥的,就连漕运的粮食都得给他的石头让路,别说这了,遇到桥都能给你扒了,遇到民房没说的扒了,遇到人家的坟头也的扒了。

结果就他这一朝把偌大一个北宋给玩废了,金人入侵,顺道把他押回去,继续写他的瘦金体,画他的院体,只是似乎填了那么一点悲凉,最后在金人的精神折磨下,被折腾死了。

整个事情当中,就跑出来个赵构,被岳飞,韩世忠一群忠臣良将给护送了出来,这就成立了南宋。

赵构可没打算把宋徽宗给接回来,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就把皇位留给了赵匡胤一脉的赵眘,也就是宋孝宗。

宋孝宗是整个南宋时期最有作为的皇帝,他给岳飞平冤,启用主战派,意图收复中原。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民间就痛恨赵构亲近秦桧,让秦桧有了卖国机会的行为,这就杜撰出了赵德芳依然活着,这些个忠臣良将一出事,赵德芳八贤王就拿着打王锏就出现,伸张正义。

因为在戏文里头,老二赵德昭死了之后,赵光义自知理亏,人家赵德芳母子上了殿堂一顿质问,赵光义脸红了就给赵德芳赐下了一柄金锏,还给赵德芳封了八个王。

一亲王、二良王、三忠王、四晋王、五德王、六敬王,上殿不参王、下殿不辞王

牛掰哇,简直就牛掰坏了,一把金锏上打昏君,下打奸臣。

所以八个王加一个人身上,可不就是八贤王了吗?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赵德芳为什么被称为八王爷?

单田芳的评书《白眉大侠》里,说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赵德芳让了皇位,受人赞誉和爱戴,被赐八王俸禄,人称“八王爷”。

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中,也有个“八贤王”,也是赵德芳,每当杨家将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八贤王”往往凭手中一把“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金锏,出来主持正义,对付奸臣潘仁美,救杨家将于危难之间。那么,历史上的赵德芳,真的排行老八吗?

在历史上,赵德芳哪是什么老八,连老五都不是,他是老四,真正的四王爷。赵匡胤生有四个儿子,长子是滕王赵德秀,次子是燕懿王赵德昭,三子是舒王赵德林,四子是秦康惠王赵德芳,长子赵德秀和三子赵德林早亡。赵匡胤当上皇帝后,若以“子承父业”的规矩,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就是赵德昭和赵德芳兄弟二人,但到最后,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继位当了皇帝,“兄终弟及”了,至于赵德昭和赵德芳,《宋史》给了一句十分模糊的话,叫做:“德昭不得其死,德芳相继夭绝。”

何谓“德昭不得其死,德芳相继夭绝”?赵光义当了皇帝后,对这个侄子十分挑剔,百般刁难,他有一次亲征,赵德昭主动请求随军,他便带着侄子一起行军打仗,没想到在某天夜里与敌人交战的过程中,赵光义一度失踪,军队里一时群龙无首,武将们张皇失措之际,纷纷要拥立赵德昭为皇帝,却没料到赵光义一会儿又回来了,赵德昭为此受了叔叔好一顿臭骂,此后赵光义便有了心病,经常责骂赵德昭,赵德昭不久忧郁而死。后来,弟弟赵德芳也莫名其妙的死了。

历史上,赵匡胤几个儿子的大致结局,就是如此。那么,评书小说之类,怎么又会演绎出一个所“八贤王”出来呢?那是因为赵光义所谓“兄终弟及”的继位,在朝野坊间有很多议论,有很多微词,很多人说他的皇位来路不正,是篡夺兄长赵匡义的,尽管有“金匮之盟”和“兄终弟及”为他正名,但由于赵德昭、赵德芳相继英年去世,反而此地无银三百两地“坐实”了他的篡夺,更让“弑兄夺位”成为一种口口相传的“真实”。

然而,朝中百官自然不敢公开议论,但坊间百姓却想“伸张正义”,便杜撰出一个“八贤王”,让他作为正义的化身,来伸张正义,铲除奸臣,揭露阴谋。关于这段历史的《白眉大侠》中的赵德芳如此,《狸猫换太子》里的包公也是如此,那个包公也是杜撰的,因为历史上《狸猫换太子》主角宋仁宗继位时,包拯才刚刚考上进士,不可能审理这么一桩惊天大案。

赵德芳为什么被称为八王爷?

历史上的赵德芳年仅二十二岁就过世了,生前曾历任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检校太尉等职。死后追赠中书令、岐王,谥号康惠。后加赠太师,改封楚王、秦王。

这么说吧,历史上的赵德芳生前既没有做过八贤王,死后也没有追赠过八贤王。

因此,回答这个问题,只能按照演义小说之中的内容来回答。

赵德芳,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宋太宗赵光义的侄子,宋真宗赵恒的弟弟,宋仁宗赵祯的叔叔,是北宋时期赫赫有名的八王千岁。

他这个八王爷当了多长时间呢?

自二帝太宗朝开始,到四帝仁宗朝结束,历任三代帝王,直到他去世。

他这个八王爷是谁封的呢?

是他叔叔太宗赵光义封的。

宋太祖赵匡胤驾崩以后,由于儿子赵德芳年纪太小,只能让弟弟赵光义接任,就是宋太宗。

按照规定,赵德芳长大成人以后,太宗皇帝应该将皇位还给侄儿。因为宋朝的江山是赵匡胤打下来的,理应是子承父业。

哪知赵光义起了私心,他不想让出皇位。不仅不想让位,还想传位给自己的儿子。

但赵光义又觉得这样做对不住自己的侄儿,死后没有颜面去见大哥。

这该怎么办呢?赵光义琢磨了很长时间,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

于是在赵德芳十八岁那年,赵光义特意下了一道旨意,加封侄儿赵德芳为“八王”。

什么是八王呢?

就是一天王、二地王、三江王、四海王、五福王、六寿王、七英王、八贤王。

这可太大了,占尽了天、地、江、海、福、寿、英、贤八个字,几乎跟皇上没什么区别了。

众所周知,皇上是万岁,王爷是千岁,而八王爷就是八千岁,仅比皇上小了两千岁。

好家伙,一个人占据八个王位,不仅吃八个王爷的俸禄,也相当于八个王爷的地位。

同时赵光义还昭告天下,八王千岁赵德芳可以行使君命,有权利对文武百官任命和罢免。

如此一来,赵德芳的权利可就太大了,几乎相当于第二号的皇上。

寇准寇老西儿为什么号称“双天官”?就是因为他这天官之位是双封的,皇上封了一次的,八王爷又封了一次。

难怪老百姓都说太宗、真宗、仁宗三朝有两个皇上,一个是万岁,一个是八千岁。

这么说吧,赵德芳这一辈子虽然没有做过皇上,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跟皇上也差不了多少。

尤其是在四帝仁宗朝,赵德芳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在不在任何人之下,包括仁宗赵祯。

在太宗朝,赵德芳虽然位高权重,但太宗赵光义是他的叔叔,他再怎么着也不能超过他叔叔去啊。

在真宗朝,赵德芳虽然地位尊崇,但真宗赵恒是他的哥哥,他再怎么着也不能超过他哥哥去啊。

而在仁宗朝就不一样了,八王爷赵德芳是真正的位高权重,地位尊崇。

因为八王赵德芳不仅是仁宗赵祯的叔叔,而且还是他的养父。

有一段故事叫“狸猫换太子”,仁宗赵祯就是那个被狸猫换掉的太子。谁把他抚养成人的?八王千岁赵德芳啊。

赵祯这个人天性仁慈,讲究以孝治国,他做了皇帝以后能不善待赵德芳吗?

简单说吧,在仁宗时期,赵德芳不仅仅是八千岁,而且还是太上皇,赵祯拿他就像亲生父亲一样对待。

在评书《白眉大侠》里面,莲花观的观主飞云道长郭长达囚禁了赵德芳以后,宋仁宗为什么急得死去活来?那绝不是演戏,爷俩儿那是真有感情。

当然了,八王千岁赵德芳这个人的人品也绝对没得说,为大宋朝的江山操劳了一生,堪称是一代贤王。

赵德芳为什么被称为八王爷?

赵德芳被称为八贤王,应该是从南宋开始的。1127年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兵俘虏,赵构建立了南宋,但是依然被金兵不断进犯,北方和开封都沦陷了。宋高宗时期,任用了岳飞这样的大将,同时更为器重秦桧这种奸臣,把岳飞陷害至死。

162年,赵德芳的后代赵昚继位,励精图治,立志收复失去的土地,启用一些主战的人,鼓励农业,恢复经济,还为沉冤的岳飞昭雪。百姓痛恨赵构的不作为和秦桧卖国、陷害忠良等行为,就创作了杨家将的爱国事迹,逐步加入其它忠良的故事。

当时的百姓迫切需要有一位惩杀奸佞、保护忠臣的人,为了适应这种情感,就需要给之前编的故事加一个身份,可以权衡各方的势力,而且能够监督皇上的贤王。当时正处于赵昚的统治时期,而他又是赵德芳的六世子孙,赵德芳就被美化为八贤王了。

赵德芳如今已经跟八贤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他是大多数也比较认可的八贤王的原型。赵德芳生前虽然没能以宋太祖的身份继承皇位,但是他的后代帮他完成了。当时为了迎合百姓心中对于惩恶扬善的贤王的需要,身为当朝皇帝六世祖的赵德芳就成为了八贤王。

八贤王简介

八贤王名赵德芳,出生于公元959年,是宋太祖的儿子,排行第四,也是宋太祖得以顺利长大的两个儿子中的一个。赵德芳的叔叔就是宋太宗,跟宋真宗是堂兄弟。

公元976年,赵德芳被封为秦王,正式出阁,宋太祖任命他担任检校太保和贵州防御使的官职。这一年的四月,曹翰花了足足五个月才攻下了江州,宋太祖为了庆祝此事,加了自己的儿子赵德芳的食邑户数。

十一月,此前身体并无异样的宋太祖没有任何预兆就驾崩了,关于他的死因,史书上的记载的模棱两可的。根据《涑水纪闻》,宋太祖驾崩于四鼓时分,宋皇后是在其身边的,他派了太监王继恩把秦王赵德芳召来。不过王继恩认为宋太祖是要把皇位传给晋王赵光义的,就通知了赵光义。宋皇后问是不是赵德芳来了,没想到见到的是赵光义,惊讶之余,清醒地认识到了当时的形势,就以官家自称,希望赵光义可以放过他们母子。

赵光义即位为宋太宗,让赵德芳当了山南西道节度使、兴元尹、同平章事,后又担任检校太尉一职。公元981年,赵德芳因病去世,当时才二十三岁。宋太宗来到他的灵前哭泣,宣布五天不上朝。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赵德芳为什么被称为八王爷?

八贤王赵德芳可谓是与宋朝有关的演义小说中一个极富正义感的人物,《杨家将演义》、《白眉大侠》等演义和评书中他都有过出场,堪称杨家将背后的守护神,包拯包大人的最强靠山,充分满足了普通民众对正义和公正的渴望。

演义中的八贤王

《杨家将演义》中,宋太祖赵匡胤病逝后,兄终弟及,落到了其弟赵光义手中。赵匡胤的老婆贺皇后带着两个儿子上殿来骂,其中一个儿子在金殿之下碰柱而死,赵光义因为“烛影斧声”的传闻而心虚,为了安抚贺皇后,就对剩下的赵匡胤第四子赵德芳大加封赏,加封赵德芳为:一亲王、二良王、三忠王、四晋王、五德王、六敬王,上殿不参王、下殿不辞王,以赐他瓦面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谄臣。

因为赵德芳一人兼着八个王爷,又素有贤名,公正无私,因此被被为八贤王。在演义中,每次杨家将遇到重大危难,或者被潘仁美陷害正义得不到伸张时,八贤王就闪亮登场,手持瓦面金间,将真宗或潘仁美撵的上窜下跳,为杨家将等一帮忠良主持公道。

到了《白眉大侠》等评书中,八贤王也是包拯敢于对抗权臣的底气所在。可以说演义中的八贤王充分满足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渴望,是一个虚构出来的完美的角色。

真实历史上的八贤王

真实历史上的八贤王原名赵德芳,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四个儿子。他的两个哥哥相继病死,只剩下了他和他的二哥赵德昭。

然而赵光义的皇位得来让人不怎么信服。史料记载赵匡胤和赵光义的生母杜太后在病重之时,招兄弟二人到床前,由宰相赵普作记录,逼赵匡胤答应在他死后将皇位传给其弟赵光义。后来这份盟约藏于金匮中,被称为金匮之盟。但这份盟约并无其他人在场作证,而且是赵光义在位六年之后才对外公布,可信度并不高,不然也不会有“烛影斧声”的传闻。

赵光义对赵匡胤的后代一直怀有极大的戒心,担心他们觊觎自己的位置。赵德昭就是被其借一起出兵打仗之时,设计了一出好戏,导致赵德昭承受不住压力只能选择自我了断。而赵德芳也在第二年病逝,死因成谜。赵德芳死后被赵光义追赠为中书令、岐王,谥号康惠,俗称康惠王。

所以真实历史上是没有八王爷这个称呼的。八王爷只是人们对宋初的几位王爷的传闻,加上了普通民众的感情倾向,再经过艺术加工而形成的一个虚拟人物,出现在以北宋初期为背景的演义小说中,只是为了满足人们崇敬忠臣、惩处权贪的心理要求而已。

赵德芳为什么被称为八王爷?

在宋太祖的几个儿子中,赵德芳的名气很大,在戏曲演义中,赵德芳被虚构为手持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的正气凛然的“八贤王”形象,我们耳熟能详的古典小说《贺后骂殿》、《三侠五义》等书更是把赵德芳描写成一个时刻保护功臣良将的贤王,但历史上真实的赵德芳是怎样一个人,他为什么又被称为“八贤王”呢?

首先,赵德芳这个人绝不是虚构人物,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第四子,宋太宗赵光义之侄,宋真宗赵恒的堂兄。宋太祖在位时,赵德芳被授为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开宝九年(976年)才五十岁的宋太祖在万岁殿离奇驾崩,由其弟晋王赵光义继承帝位,是为宋太宗。

宋太祖赵匡胤驾崩事因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谜,更何况他驾崩前,次子赵德昭和四子赵德芳都还在世,却为何舍二子而立皇弟晋王赵光义?如果仅仅是听从母命“兄终弟及”,可是正值壮年的赵匡胤死前毫无征兆,更何况身为一国之君的他完全可以自主选择皇位继承人,而非一味偏听母命,种种迹象表明,赵匡胤之死并不简单。

(陈道明版的“八贤王”赵德芳早已深入人心)

随着赵匡胤的突然驾崩,他的两个在世的儿子命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是赵德昭,在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因受宋太宗训斥自杀而死,年仅二十八岁。接着,两年后的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三月,赵德芳又突然病逝,年仅二十二岁,关于他的死,《宋史·宗室传》仅用了“寝疾薨”三个字草草带过,没有说明死因。这兄弟两都在二十多岁的青春年纪就去世,死因都是语焉不详(赵德昭自杀也存在争议),很多人更是把矛头指向了太宗赵光义,认为他为了巩固皇位连亲情不顾,使用极端手段杀害亲侄,以使皇位永远传之自己一脉。

赵德芳二十二岁就去世了,可是我们在《三侠五义》、《贺后骂殿》等古典演义小说中所看到的赵德芳却是一个手持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的正气凛然的“八贤王”形象,而且,小说中的赵德芳年龄明显偏大,与历史上真实的赵德芳完全不符。因此,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古典小说或是将人物搞混了,或是将“八贤王”的形象强行附会在英年早逝的赵德芳身上。

(“八王爷”赵德芳影视剧照)

那么,小说中所描写的“八贤王”到底又是谁呢?

在明代小说家熊大木所著《杨家将传》中,“八王爷”指的是宋太祖次子赵德昭,而戏剧《贺后骂殿》中的“八王爷”则又变成了宋太祖第四子赵德芳,在小说《杨家府演义》中的“八王爷”又变成了宋太宗长子赵德崇(后改名赵元佐),这三本小说,“八王爷”的名字出现了三个版本,且这三个版本都对接真实的历史人物,却有自相矛盾,因为小说形象和真实的历史存在着巨大的年龄差距。

谁是真正的“八王爷”,我们从清代小说家石玉昆所著《三侠演义》或能找到答案。

在小说《三侠五义》立,“八王爷”在小说第一回合就出场了,他是宋真宗的亲弟弟,也叫八大王、贤王爷,发生宋真宗年间著名的“狸猫换太子”事件,陈琳救下的未来仁宗皇帝赵祯就是被抱到了南清宫交给八王爷抚养,后来才过继给宋真宗继承皇位。八王爷对宋仁宗有养育之恩,因此他一生对这位皇叔都非常敬重,这也是八王爷在仁宗时期广受朝野爱戴的主要原因。而历史上真宗的弟弟中被称为“八大王” 、“贤王爷”的正是太宗第八子赵元俨。

(历史上真实的“八王爷”赵元俨影视剧照)

赵元俨,宋真宗第八子,他之所以被称为“八王爷”,也正是因为是宋真宗第八子。赵元俨素有贤明,为人极尽孝道,真宗很喜欢这个儿子,据《宋史》记载:八大王“元俨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天下崇惮之,名闻外夷。事母王德妃孝,妃每有疾,躬侍药,晨夕盥洁焚香以祷,至忧念不食。母丧,哀戚过人。”因为母亲王德妃病重,他日夜焚香祷告,亲自端药侍候,担忧母亲的病情而吃不下饭,王德妃去世后,他闭门不出,哀思露于表。

赵元俨在历史上素有贤明,因为是宋真宗第八子,在真宗时期便被称为“八大王”,他一直活到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才病逝,活了六十岁,这也符合各个版本中对于“八王爷”年龄上的设定,因此,赵元俨是最接近于小说中所写的“八王爷”。“八王爷”的形象很饱满,有血有肉,个性内敛又英气逼人。“八王爷”这个虚构人物不仅增加了《杨家将》、《贺后骂殿》、《三侠五义》等故事的戏剧性冲突,还满足了人们崇敬忠臣、惩处权贪的心理要求。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