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上演“胜利大撤退”,克里米亚还能守住吗?
俄军撤退示意图
俄军这一次让我都有点无语了,居然一枪没放就直接“战略转移”出了赫尔松,然后转移到第聂伯河的左岸去了。不过俄罗斯的战略已经很清楚了:以第聂伯河为天然屏障,在左岸进行坚守。我早就说过了,克里米亚是俄罗斯这次冲突的最后底线。一旦乌军真的进攻克里米亚地区的话,恐怕将对整个俄高层造成暴击、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压力、甚至有崩盘的危险。现在很多所谓的专家又开始帮俄军辩护了,大概意思是:俄军主动撤退是为了诱敌深入、为了留一座空城给乌军,然后对入城的乌军进行战略打击等等。
我特别想说一句话:承认一下俄军处于劣势、处于打不赢的状态,真的有那么难吗?其实真的一点都不难,只要看看事实就能做出一个清晰的判断了。
赫尔松对于俄罗斯来说那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战略要地了。
赫尔松市位于乌克兰南部,位于第聂伯河口入口处的黑海沿岸,是一个主要的港口城市。同时还是赫尔松州的首府,距离克里米亚仅有约100公里,是航运、海军和其他重要海上航线的通道。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这里有一条运河,保障克里米亚半岛很大一部分的淡水供应。说句不太好听的话,一旦俄军主动放弃赫尔松的话,无论是战略上、还是士气上必然会受到暴击的。说白了就是:一旦丢失赫尔松的话,克里米亚的安全就有点岌岌可危了。
至于俄军为啥要主动放弃赫尔松市呢?其实无非只有三个原因而已:
一是,俄军在赫尔松市里面的几万人的后勤缺乏保障、没有充足补给的话,这根本就无法坚守了。
二是,俄军的现状依然没有任何改变,例如:后勤不足、武器装备缺乏、士兵战斗意志力不高、国内的压力巨大等等。
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乌军真的把几万守在赫尔松市的俄军给歼灭了,俄高层将如何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
三是,俄、美之间最近在频繁的交流中、俄方面也积极地想要谈判和妥协。现在撤离赫尔松市应该是摆出了一个积极的姿态而已。
现在如果乌军度过了第聂伯河继续进攻的话,俄军能不能守住克里米亚呢?克里米亚是俄罗斯方面在2014年从乌克兰拿走的,到现在已经有八年多的时间了。不过国际上的绝大部分国家、也包括我们,并没有承认俄罗斯拿走克里米亚的既定事实。
这样如果从法理上来看的话,乌克兰夺回克里米亚也没有什么障碍和问题。但是对于俄罗斯的高层来说的话,克里米亚是不能丢的、一旦丢失了克里米亚的话,俄高层估计也就离走人和审判也就不远了。
不过乌克兰到底能不能拿下克里米亚并不取决于乌克兰本身,而是取决于背后的欧美国家的态度,特别是美国人的态度。大家试想一下,冲突发展到现在,如果美国人撤资或者不继续援助的话,乌克兰估计立刻、马上就不行了。
乌克兰这两天的态度又发生变化了,从一开始的不愿意谈、变成现在的愿意谈了。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自从美、俄之间通过几次电话以后,乌克兰的态度就软化了很多了。
不过现在乌克兰的底线还是比较明确的,谈判的条件是:俄必须要撤出目前占领的乌克兰的领土。那么这些领土到底是仅仅包含开战以来占领的、还是包括克里米亚呢?我个人觉得:谈判的前提应该不包括俄军撤出克里米亚地区。
没办法,如果俄军打了八个多月、人也死了、钱也花了、制裁和封锁也到来了,现在撤出克里米亚这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要是真的这样做了的话,我还是那句话:俄罗斯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如果从纯军事角度来看的话,乌克兰只要能够得到欧美的大力援助、拿下克里米亚的问题也不是很大,例如:先炸刻赤大桥、然后完全封锁克里米亚阻断俄本土和克里米亚的后勤补给。这样一来的话,拿下克里米亚跟拿下第聂伯河右岸的赫尔松地区——其实也差不多。
我的个人观点就是:从军事层面考虑的话,只要俄不使用核武器,克里米亚守住也很难。不过我认为:克里米亚是俄罗斯最后的底线,应该不会放弃、应该会做拼死一搏的。要是这一次俄罗斯连克里米亚都丢了的话,往后也就只能沦落成一个三流国家了。
最后我想说,如今的俄乌冲突打到现在,俄罗斯算是彻底地处于劣势地位了。不过战争后面的博弈还在继续中,最终能不能靠谈判解决、双方的底线到底在哪里,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俄军上演“胜利大撤退”,克里米亚还能守住吗?
俄军上演胜利大撤退。撤出赫尔松城区,军队和平民从第聂伯河右岸后撤到左岸,实为俄军在冲突中权衡战区态势作出的动态性、战略性调整。并非是当年“敦克尔克大撤退”。至于克里米亚,乌军要想占领,必须要吃掉俄在赫尔松的近5万部队,若真达到俄军5万军队团灭的话,俄方不排除会动用大杀器,所以克里米亚地区是不会有乌克兰军队近身的。如果克里米亚都要失守,那么俄罗斯本土之地,又能撤到哪里呢?大帝率领的战斗民族会被追到家门口打吗?不会的。
乌克兰军方无休止对第聂伯河上游的卡霍夫卡大坝的炮轰,让身处第聂伯河右岸的俄军官兵和平民立于危墙之下,俄军官方给出为了军队和平民的生命安全,不得以做出撤退的艰难决定。此次撤退也是战线的后移,撤出的部队更利于俄军依靠第聂伯河天堑之利,做好赫尔松州地区的防守。克里米亚是俄军据有多年,防御工事成型,易守难攻,如果俄军真的溃败到克里米亚时,乌军也是强攻不下的。
俄军此次胜利撤退。个人理解可。是俄罗斯军方作出战略性的军事调整。第一、利用第聂伯河做防护修筑工事,以静制动,做好防守。第二、集中军事强将,对征召新兵进行强化培训指导,减少新兵上火线不必要的,无畏的牺牲。第三、撤出精锐部队,可灵活转战其它战区,实现避免被过度牵制。第四、得以让长期冲在前线的官兵得以休整轮换,第五、便于充足后勤军备的补给供应。这几点第二点是最为重要,新兵上线,难免影响战场心理素质,武器装备的高效使用。军事命令的服从等都是俄军的痛点,相比乌克兰的北约正规军和雇佣兵,相差甚远。
俄军要想克里米亚局势不被动,必须全力保住第聂伯河上游的卡霍夫卡大坝,因为在此地有克里米亚赖以生存的水源源头。是从第聂伯河分流的引至克里米亚。克里米亚的淡水资源匮乏,俄军年初攻下赫尔松,才得以开闸放水,让克里米亚近乎荒废多年的土地得以充分灌溉。若水源地失守,对克里米来的供水又要回到俄乌冲突发生前的俄罗斯轮渡模式了。
总之,个人认为,俄罗斯的此次撤退是明智的决策,本着生命至上原则,尤其是俄军前线有着大部分是没有过强化培训的新兵,撤退也是重整为了将来更好的进攻。赫尔松州必保才能确保俄军后路克里米来的安全。有了克里米亚的安全,才不会上演当年二战时的敦克尔克大撤退。
俄军上演“胜利大撤退”,克里米亚还能守住吗?
俄军因为战场失利,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赫尔松撤退后,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以及心理上对俄罗斯都是严重打击。
俄军撤退后,克里来亚从此将在乌军海马斯军射程内,如果乌军一直对俄军事目标进行军事打击,俄军无法承受之时,会主动或被动撤离克里米亚。
俄军上演“胜利大撤退”,克里米亚还能守住吗?
所谓“从赫尔松大撤退”,其实是俄军从赫尔松州的第聂伯河右岸撤退至左岸,以宽阔达几千米的第聂伯河作为天然屏障,守住赫尔松州的大部分地盘(如图)。
从目前战场局势看,乌军要想突破第聂伯河防线,进而在赫尔松全州巩固军事实力,以形成对克里米亚的威慑,看来还是一个十分遥远的目标。
俄军上演“胜利大撤退”,克里米亚还能守住吗?
俄罗斯从赫尔松撤退,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欢欣鼓舞,有人摇头叹息,还有人认为“俄罗斯不过如此”。
有人问:俄罗斯为何要撤退?会带来哪些重大的影响?克里米亚还能守住吗?
我们一一分析。
1、俄罗斯为何要撤退?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俄罗斯是打不过了,还是使出了“空城计”?
从各方资料来分析,其实都不是。
这次的撤退,无非两个原因。
一是,俄罗斯大军处在赫尔松州第聂伯河的西岸,风险很大。
打开地图,我们发现,赫尔松州的首府赫尔松市在第聂伯河西岸。
俄罗斯大军驻扎在西岸,看似掌控了赫尔松市,但从现阶段看,俄军在这里面临着两大风险。
首先是赫尔松州西边的乌克兰军队实力不逊,俄军并不能给对手造成致命一击,这就增加了俄军的潜在风险。
当然,这一点还不是最重要的。
其次,赫尔松地区北边有一个大水库,同时,它也是个水电站,这就是卡霍夫水电站。
卡霍夫水电站的大坝如果被炸毁,赫尔松地区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将会有80个定居点被淹没,其中就包括第聂伯河西岸的赫尔松市。
这不是假设,已经发生了。
10月下旬,乌克兰向卡霍夫水电站的大坝发射了火箭弹。
乌克兰如此“反人性”的行为,确实让俄军非常担心。如果待在那里,难保不出现“水淹七军”的场面。到时候,别说作战了,坦克、汽车行走不易,很多俄罗斯战士将会非战斗减员。
俄罗斯军队不敢冒这个风险了。
二是,俄罗斯大军在西岸的赫尔松市附近,运送补给物品其实不容易。
赫尔松地区被第聂伯河穿越而过,将赫尔松地区分割成了东岸和西岸。
如此情况,给俄军造就了一个大问题:“将补给运送到赫尔松市并不容易,必须要过桥,如果桥被炸毁,西岸的俄军就会面临巨大困难。”
俄罗斯军队的吃的问题,自然是能靠赫尔松市解决。但是,出于种种原因,吃白食那也是不好的。
关键是,如果第聂伯河上的桥出了问题,那些武器弹药如何补给?
另外,补给的距离、补给的道路情况等,都不容忽视。
从战略部署的角度来看,敌人凶悍,补给线路风险巨大,卡霍夫水电站大坝又成了悬在驻赫尔松市头上的一把利剑,这种情况下,从西岸撤退到东岸,绝对不是大撤退,而是战略性转移。
2、俄罗斯从赫尔松撤军,会带来哪些影响?俄罗斯从赫尔松撤军,会有如下一些影响。
对俄罗斯的影响:
1、打击前线士兵的士气,打击俄罗斯人的信心。这点很重要,打仗就是打士气,士气低落,兵心就会受到影响,战绩就会受到影响。
2、赫尔松地区俄军的安全度增加了,但是,赫尔松州的首府赫尔松市,俄罗斯短期内无法再掌控。
3、“四州入俄公投”时,赫尔松入俄的支持率最低。在俄罗斯撤军之后,势必,会影响赫尔松人对俄罗斯的信心。
对乌克兰的影响:
1、乌克兰军队的士气高昂了起来,他们对未来完全收复国土的信心变大。
看俄乌战争的过程,乌克兰在欧美的支援下,竟然越战越勇,这让人惊讶。看来,只要支援跟得上,乌克兰就很难主动结束战争。现在,俄军 从赫尔松撤退,会进一步助长乌克兰人的气焰。
2、可以争取更多的欧美支援。这就不用多说了,看见了曙光,就不会放弃拼搏,就会努力获得更多的支援。
3、有利于掌控赫尔松地区西岸。据最新消息,赫尔松市已经被乌克兰掌控,这会影响更多的赫尔松的百姓。
对欧美国家的影响:
1、欧美国家更加确信,俄罗斯并不是不可以战胜的。
从接近9个月的战争来看,俄罗斯在核武等重型武器上优势明显,但在常规战争中的优势一点都不明显,反映出俄罗斯军事工业发展缓慢,甚至可以用“落后”二字。
想象一下,昔日的军事强国苏联多么牛,到如今,接了苏联军事遗产的俄罗斯在战场使用的无人机竟然是从伊朗进口的,可想而知,俄罗斯的军事工业多么一般。
只要不是使用核武器,在欧美支援下,俄罗斯很有可能被拖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2、欧美国家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大造舆论氛围,制造“俄罗斯败退”的狂欢,给予俄罗斯以压力。
3、乌克兰的表现,让欧美国家赞赏,他们有了继续支持乌克兰的理由。
综合来看,俄罗斯从赫尔松撤退,对俄罗斯军民来说是“利差”,对乌克兰和欧美来说是“利好”。
但是,这次撤退并不会完全影响大局,就像俄罗斯国防部部长绍伊古说的,这就是战略性撤退。没错,一支优秀的队伍,是能进能退的,而不是一味地只知道强攻。
这就像我们老一辈伟大的革命家说的:“今天大踏步地后退,就是为了明天大踏步地前进!”
3、俄罗斯上演“赫尔松大撤退”,克里米亚能守住吗?这是有些人多虑了。
俄罗斯只是从第聂伯河西岸撤退到了东岸而已,而赫尔松地区的大面积区域都在东岸。
这样说吧,克里米亚是乌克兰最难攻破的,守住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为何这样说?
第一,克里米亚是个半岛,除了有俄罗斯大军在前面当铠甲保护,还有黑海舰队。
克里米亚作为一个半岛,安全性甚至要比“公投的四州”还要高。
除了挡在前面的俄罗斯大军,克里米亚还有黑海舰队护驾。除了黑海舰队,俄罗斯大部队还可以通过刻赤海峡上面的大桥,源源不断过来支援。
第二,克里米亚半岛的军民对俄罗斯的认同度极高,内部的抗争就够乌克兰喝一壶的。
克里米亚在2014年就进入了俄罗斯的怀抱,公投时支持率非常高。克里米亚半岛上大多数人都是俄罗斯族,作风彪悍,非常排斥乌克兰政府。
就算俄罗斯在赫尔松整体失利,乌克兰也没本事把克里米亚轻松拿下。
这样说吧,如果克里米亚被乌克兰拿下了,只说明一个问题:俄罗斯完蛋了,要么被分裂,要么被彻底打垮了。
但是,一个拥有6000枚核弹的军事大国,怎么会被他国轻易推翻?毕竟,把俄罗斯逼急了,也是会使出狠手段的,正如普京所说:如果没有了俄罗斯,要这个世界有何用?
所以说,俄罗斯守住克里米亚是没有问题的,请去掉题目“克里米亚还能守住吗?”中的“还、吗、?”,请换成肯定句:俄罗斯上演赫尔松撤退,克里米亚一定能守住!
俄军上演“胜利大撤退”,克里米亚还能守住吗?
这个可是无知白痴级别的问题。了解一下解放军的战使,你都不知多少次这么问了。当年国军占领一处我军撤离的地区就欢呼什么大捷。演员这次都比你聪明,都没认为这是“大捷”所以军队都不敢紧跟进驻。也不知你们怎么比他还清楚乌克兰的真实状况。俄军又没经历大战没什么损失就这么败了,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认为有问题。还撤什么克里米亚守不守得住,想太多了,脑子有问题了吧!就等着俄军收拾吧!战略战术演员和普京差的可不是一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