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一架歼20需要多久?
歼20战机是我国是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研发的隐身战机,其机动性,隐身性,火力都是当代最强。据了解,我国的歼20战机于1997年与美国第五代战斗机F22猛禽同年正式立项,首架工程机与2009年建造成功,并于2011年1月11日在成都黄田坝军用机场实现首飞。首飞7年之后,在2018年被官方证实开始列装部队。
自从我国的歼-20列装部队之后,有关它很多信息都被秘密的保存了起来,当然也包括歼-20战机的产量。有消息称成飞已经为歼20开通了三条生产线,而最近随着歼-20更换国产太行发动机,成飞又为其开通了第四条生产线。这四条生产线开通之后,歼20的产量将会得到提高。
虽然我们不知道歼-20的生产周期,我们可以看下同为五代机的F-35战机的生产周期。我们都知道F-35战机在2019年的年产量达到了134架,在这134架F-35战机当中,其中美国沃斯堡工厂交付了81架,位于日本与意大利的F-35战机工厂一共组装了53架。如果按照天数来看的话,一架F-35战机仅用了2.7天就可以生产一架。而今年美国打算将F-35战机的年产量提升到160架,生产一架F-35仅需2.3天就可以完成。
反观我国的歼-20战机,列装部队的以及还未列装部队的,差不多有50架左右,目前成飞有三条歼-20的生产线,有消息称一条生产线年产量为10架,那么3条生产线就是30架,如果按照天数来算的话, 生产一架歼-20就需要12天左右的时间。与F-35平均生产一架需要2.3天相比,还是有着非常大的差距。
其实歼-20主要没有量产的原因还是因为发动机的问题,而最近有消息称歼-20已经换装了国产太行发动机,成飞并为其开通了第四条生产线,再加上歼-20脉动化生产线投入生产,歼-20年产量极有可能会提升到48架左右,那么一架歼-20仅需7.5天左右就可以完成。
如今,歼-20虽然换装了国产太行发动机,仍然也难以让歼-20发挥其真正的战力,真正与歼-20匹配的发动机是涡扇-15,歼-20换装涡扇-15发动机之后,其战力才会真正显现出来。到时候歼-20才会大批量生产。到时候,换装涡扇-15发动机的之后的年产量或许还会再次提高,让我们拭目以待!
生产一架歼20需要多久?
歼-20隐身战机是中国空军目前最先进的战机,有关于它的一切设备性能数据、生产装备计划都属于军事绝密信息,被严格保密起来,外界根本无从得知,所以生产一架歼-20隐身战机需要多长的时间也自然不为外界所知。
此前网上有消息称歼-20隐身战机已经拥有三条生产线,第四条也即将开通,但这种消息显然永远无法得到官方证实,难辨真假。这里就不谈歼-20隐身战机的生产周期,但可以通过列举了解其他战机的生产速度,来大概推测一下歼-20隐身战机的生产速度。
如今的战机为了追求更高的飞行性能,拥有更强的作战能力,采用很多先进设计和先进机载设备,这对战机的生产制造提出更高的要求。一般来说,现代战斗机的生产周期是越来越长,技术越来越复杂,价格也越来越高,早已经不是当初二战时期一款战机可以随随便便年产上万架的时代了。
那么,生产一架比较先进的战机需要多长时间呢?以美国的F-16为例,作为美国最为经典的三代机,F-16获得很多国家的青睐,总产量高达4500多架,生产周期为1974年到今天,考虑到印度正计划引进F-16的改进型号——F-21进行生产,所以F-16的传奇还在继续。
资料显示,最初F-16战机从生产零部件到全机完成总装工作大约需要276天,生产工时总计长达6600多小时。后来随着F-16量产工作的铺开,生产速度开始加快,后期F-16的生产耗时下降为210天左右。当初美国沃斯堡西部的F-16生产地一度可以达到每天产出一架F-16战机水平,足以见得它生产规模之庞大。
作为F-16的替代者,F-35隐身战机的生产速度同样比较快,正在迅速步入正轨。在2017年,F-35隐身战机的量产交付数量为66架,在去年它的交付数量达到91架。按计划,今年F-35隐身战机的产量将超过130架。预计到2023年以后,F-35隐身战机将会引来量产高峰期,届时有望达到160架/年。对比来看,如今中国成飞每年生产歼-10C战机、沈飞每年生产歼-16战机的数量均超过40架,加上生产其他战斗机,生产速度也是非常可观的。外媒认为中国拥有3~4条歼-20隐身战机的生产组装线后,歼-20隐身战机的年产量将超过40架。
生产一架歼20需要多久?
去年在珠海航展上出现的歼–20战斗机4机编队。
歼–20战斗机是目前世界上服役的四种战斗机之一(从服役时间排序:F22、F35、歼20、苏57),从它2011年1月11日露面试飞到2018年国防部宣布它服役,“军事发烧友们”粗略的估计歼–20战机包括“验证机”、“原型机”在内会有20架左右!
歼–20战斗机进入到空军服役之后,仍然处于部队试用阶段和培养飞行教官、担负编写训练飞行大纲、飞出飞行包线极限...等任务,所以它的数量暂时不会太多,一型新战斗机服役初期要暴露出在“试飞院”没有暴露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反馈到研制单位加以改进,所以昂贵的“五代机”在服役初始阶段不宜生产量太大。
那么,制造一架歼–20战斗机需要多长时间(总工时)?一般来说:一条“总装线”一个月组装1架歼–20是正常保持总装线运作状态和零部件供应链供应稳定的生产速率;一个月组装2架,是表示歼–20通过在部队服役一段时间后,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了,要给空军最顶尖的王牌部队换装备,组建“五代机部队”形成提升战斗力;一个月生产3架,表明歼–20的技术非常成熟了,可以较大生产量分配给每一个战略方向的空军“王牌”担纲部队换装备。
每一个月生产3架已经是非常高的生产效率了。 歼–20由于是大型隐形战斗机,设计非常先进!它的制造的制造是复杂而精密的,一架高性能的战斗机由几十万个零部件组成,从一颗铆钉、一块蒙皮...电子装备里的一块芯片、一个电阻器,电容器...都需要优质优量的去制造,然后再进行总装,前面所说的一个月制造3架只是总装线拼装能力,而制造飞机需要生产线来完成,生产线与总装线是两回事儿!维持生产链条的需要几千家企业、数百万人参与...并且要做到同步,生产链条当中哪一个环节出现技术瓶颈就会让飞机最终总装的进度滞后。
图片上是F–35系列战斗机制造的总工时时间,从表格里可以看出,在2012年F–35系列开始批次制造时F–35A/B型制造总工时都超过了10万小时!那什么是“总工时”?就是:一架战斗机所有零部件、子系统在制造过程中叠加起来的用时时间,比如:制造一万个铆钉用多长时间、制造相控阵雷达用多长时间,总工时用时越短说明飞机的制造熟练度越高,更会节省人力成本和提高总装线的利用率。
随着各生产厂零部件的制造熟练度和成熟度的提高,2017年F–35A总工时为41541个小时,F–35C由于结构比A型复杂用时60121个小时,要比2012年缩短了一半的时间。
歼–20属于大型战斗机,技术复杂程度要高于F–35A,从理论上来说初速制造阶段的“总工时”时间也要高于F–35A,但生产链条完善和熟练之后生产速率会加快的,将来更会增加几条总装线,月生产量可能会增加到9~12架。
但歼–20每一个批次的生产量也不宜太多,要在生产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改进,逐步提高和完善,歼–20目前只是生产“制空基本型”,它会出现其它型号,“一型多机”也是现代战斗机研制的理念,也就是在一型战机衍生出来多种较专业任务的飞机,比如:苏27就衍生出来不下五、六种相对专业战机。总之,目前并不要求歼–20有太高的量产,而是经过了2~3年的服役时间后,通过部队试飞、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小问题、小毛病加以改进和完善...还要根据空军作战需要来调整生产效率,反之一个批次的较大量生产反而不利于机型的提高。所以,目前不必想象出歼–20战斗机在今后2~3年内出现上百架的大机群,循序渐进就可以。
生产一架歼20需要多久?
(图片来源:如图所示)
在即将到来的10月,我们至少可以看到7架以上的歼-20组成编队进行飞行画面,这其实从侧面证明歼-20的量产工作还是很顺利的。
目前保守估计歼-20隐身战斗机现役数量突破48架,年底会有新的12架参加到中国空军服役,这样整体数量超过了60架。从目前曝光的照片分析来看,歼-20隐身战斗机产量不成问题,这主要歼-20隐身战斗机不同于以往重型战机那种来回折腾,歼-20隐身战斗机没有直接采用太行发动机,目前服役的全是俄制99M2发动机,这令歼-20隐身战斗机产量有了保证,并且歼-20隐身战斗机一次成型,整体上没有缺陷需要大改。先保证量产,再保证提升。
随着歼-20隐身战斗机的大规模服役,歼-20量产的进度也非常快,从2018年宣布服役,到2019年9月1日,已经至少有48架歼-20服役,说明歼-20战斗机一切顺顺利利,没有被技术,比如雷达或者发动机当成了拦路虎。而歼-20依靠现有成熟技术,在战机材料,航电、雷达等都没有㕁难题。本来都以为歼-20隐身战斗机装备部队后,还得一边训练战法,一边改进,但是从现在来看这些统统都不需要,歼-20隐身战斗机现在就是培训大量种子飞行员。
(只能参考美军的F-35工厂了)
从目前时间段来看,歼-20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别交付了至少12、12、24架,平均生产一架歼-20就需要半个月。这还是在当前的生产线和技术水平下,还有提升的空间。而后每一年歼-20产量还在逐步递增,从未来四条生产线来看,歼-20隐身战斗机未来总产量会突破400架没问题。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的一些简单看法和资料整合,供抛砖引玉,欢迎更多讨论和交流互动。如有转载,烦请表明出处!生产一架歼20需要多久?
目前歼20的产能较低、装备速度很慢,但是会越来越快的!
自歼20亮相以来,这种性能先进的顶级四代机就备受军迷关注。由于我国空军战机技术水平与强敌相比,长期以来都处于落后状态,因此军迷热切期盼歼20能迅速装备、越多越好。
歼20让我国空军在时隔半个多世纪后在主战装备技术水平上与强敌再次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意义重大,可谓国之重器,军迷对它有不切实际的期待也情有可原。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歼20的列装速度并没有大家期望的那么快。
前几天空军官方媒体放出了东部战区航空兵某旅列装的01号歼20美图,隶属该旅的”王海大队“已完成整建制换装。了解我国空军编制的军迷朋友都知道,一个飞行大队下辖8架战机。
除了东部战区航空兵某旅”王海大队“的8架战机,我国还有空军试训基地某部、空军飞训基地某团列装了歼20战机。
我国首支列装歼20的部队是空军试训基地某部,其战机编号为78X7X,其列装时间为2017年3月。在2018年的珠海航展上该部出动编号为78278的歼20作为备份机,这也是该部公开的最新编号的歼20,由此可推断装备该部的歼20数量为8架。
第二支装备歼20的部队为空军飞训基地某团,其战机编号为78X3X,列装时间为2018年2月。在2018年珠海航展时该部出动4架歼20进行公开飞行,其备份机来自上文提到过的试训基地,由此可推断该部装备的歼20数量为4架。
综合以上推断,截至目前中国空军装备的歼20数量为8+8+4=20架。再加上列装部队后生产的2架用于测试涡扇10改型发动机的原型机,自2017年3至2019年7月,这30个月的时间内歼20的生产数量为22架,平均1个半月生产1架,一年生产8架。
这样的生产速度让很多小粉红失望了,毕竟网上到处是”成飞4条脉动生产线、年产歼20超过40架“的言论。其实歼20目前较慢的生产速度完全符合战斗机的生产规律,毕竟歼20作为一种非常先进、也极度复杂的隐身战斗机,对于中国航空工业来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无论是生产厂家还是使用用户,都需要时间来熟悉这款划时代的战机,这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一个乐观的信号是,”王海大队“自年初接装歼20,半年内就满编,说明成飞再半年内就交付了8架歼20,2019年的年产量突破10架板上钉钉,歼20的生产速度已经再提速。军迷没准再年底就能看见刚刚被授予“强军先锋飞行大队”荣誉称号的北部战区航空兵某旅飞行一大队接装歼20。
对于歼20来说,好消息接踵而来。7月最后一天,使用太行系列发动机的歼20定型(同时还有歼10C),歼20产能扩张不再受俄制发动机供应制约,其生产速度将会加快。上图来自微博大佬“飞舞的魔蝎”。
生产一架歼20需要多久?
关于歼20一架的生产时间,也只有亲身接触的人才知道。网络上的都是不知道的乱说,知道的不说,况且知道歼20生产速度的也没多少空闲的时间上网。所以说,很多人也只是根据大概的数量推算一下而已,既然如此,那还是推算一下吧。歼20于2017年正式服役,时至今日,大概数量也没有超过100架。但是并不是说歼20是在2017年开始生产的,之前就已经开始生产制造了。只不过,数量不多而已。要知道歼10在2006年服役之前,于2003年生产型交付,到2004年空军开始换装。,两年的生产量也没有多少。其实当初歼10所遇到的难题,和歼20真的很相似,首先就是发动机问题,其次就是航电问题。早期的歼10并不具备发射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能力,只不过随着技术的提升这一问题才被解决。
而歼20于2017年正式装备,在2016年估计就开始生产了,保守估计歼20数量在50架左右。也就是说3年的时间生产了50架,每年也就是是16-17架,这么算起来单架的生产时间不到一个月。当然了这并不是全速生产的状态,与F22和F35的低速生产状态是一至的。事实上,刚服役时期的F22和F35的生产速度也不快。毕竟是新机型,制造初期的设备开动率不足,人员不熟练,工艺不完善,致使产量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完善了,人员也熟练了,那产量自然就上去了。
事实上,F35如今的生产状态还是低产速,今年才是全速量产阶段。即便是在低速生产下,F35从2011年7月14日交付首架生产型后,至今已经过去了8年时间。也就是说在8年多的时间里F35已经制造了500架,算起来每年合63架,一个月也就是5架左右。F35之所以在低速生产阶段制造这么快,就是因为经过长时间的磨合,解决了飞机各种问题。另外,生产线,工人也都比较熟练了。还有就是F35没有什么因素可以制约它的制造速度,要发动机有发动机,要航电有航电,而且还是全球多个国家联合生产,那产速当然比歼20快了。
而歼20的才服役没三年,产能上不去是正常现象,这样的问题F22和F35也遇到过。况且,之前歼20使用的是AL-31F99M1发动机,还要与歼10C共用一型发动机,俄罗斯的发动机的产量也是有限的,产能自然上不去了。而如今,歼20,歼10C都已经换装涡扇-10改发动机了,但是又要面临与歼16,歼11B系列的共用一个系列发动机的问题。在涡扇-15发动机装机使用之前,也只有加速涡扇-10的产能了,才能满足各型战机的生产速度。最起码,歼20已经装备一个航空旅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