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内发现35亿吨石油,够人类使用100年,为何无人敢开采?
据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统计,目前全球每天的石油消耗量约为1亿桶左右,且处于上升的趋势,按照国际平均的1桶石油的重量约为137kg计算,相当于全世界每天要消耗约1370万吨石油,而一年则需要消耗掉约51亿吨,这其中仅中国就占了1/10。很显然即使沙漠内发现35亿吨石油,也不可能管用100年,大半年还差不多。
题中所设计的“35”应该是总面积约为35万平方千米的中央卡拉库姆沙漠吧!如果把题目改成中亚35万平方公里的沙漠中发现石油,够人类使用100年,或许在细想之前我可能会信以为真,因为国土面积只有17818平方公里的科威特,已探明的石油储存量就有990亿桶,排名世界第五位,而卡拉库姆沙漠的面积是科威特的19.64倍,如果底下都是蕴藏石油,其规模就可想而知了吧!
土库曼斯坦(简称“土国”,下同)是中亚五国之一(很好记,国名中都带有“斯坦”二字),同时也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其国土总面积约为49.121万平方千米,其中仅卡拉库姆沙漠的面积就达35万平方千米,也就是说土国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面积被卡拉库姆沙漠所覆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沙漠绿洲国家。
由于土国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距离海洋较远,且南部和西部分别被科佩特山脉和帕罗特米兹山脉等地形阻挡,使得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全国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以下,因此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在长期的风力侵蚀作用下,土国境内温带沙漠遍布。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土国却是靠沙漠“吃”沙漠啊。土国境内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均居世界前列,因此石油天然气工业自然而然就成了土国的支柱产业。
说到土国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就不得不说一下其境内有着“地狱之门”的巨大的火坑了。资料显示,这个直径约70米的大火坑还是前苏联地质学家在一次钻探时造成的,由于地面发生较大面积的塌陷并可能伴随有毒气体的外漏,当时专家以为靠“火攻”可以消灭掉这些有毒气体,没想到这一烧就是快半个世纪!
尽管火坑的持续燃烧无疑等同于土国白白的烧掉了真金白银,但目前也没有办法填埋或扑灭洞中的大火以关闭“地狱之门”。不过一扇大门关不上,索性打开第二扇大门,如今土国的“地狱之门”景点的旅游收入已成为达瓦扎当地居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除了土国的“地域之门”,全球还有两座,你知道分别在哪里吗?
沙漠内发现35亿吨石油,够人类使用100年,为何无人敢开采?
沙漠内发现35亿吨石油,够人类使用100年,按照如今的石油使用量,完全是不可能使用100年的,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石油的消耗也在加剧,虽然新能源正在影响对使用的使用量,很明显大多数的国家都并没有放弃石油的开发与使用,因为在动力方面,新能源是没有石油这么强大,同时石油开采出来之后,还能够分离出非常有利的物质。
所以综合情况来说,石油的功能非常多,并非是直接提炼使用汽车,飞机等那么强大,但是如今的石油越来越少,人类要生存,必须开发其他的能源。但是这里说沙漠内发现35亿吨石油,够人类使用100年,为何没有人开采,这个似乎有点冲动了。
沙漠内发现35亿吨石油,够人类使用100年,真没有人能够开采?其实这个石油所在区域是位于卡拉库姆沙漠,一听到沙漠,大家应该就知道人类对沙漠石油的开采困难程度还是不少,我们来一步一步的了解。
卡拉库姆沙漠卡拉库姆沙漠是重要地区最大的沙漠,位于里海东岸的土库曼斯坦境内,该地区常年十分的干燥,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所以雨水量非常少,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一旦有人进去了,那么就很难出来。整个沙漠的面积为35万平方公里,虽然该地区的人员稀少,但是所含的资源非常丰富 ,这个现35亿吨石油就是位于该区域。
除了石油资源之外,还有硫黄、天然气等矿藏,所以真的是一个“聚宝盆”沙漠区。当然在全球范围之中,也存在其他的沙漠区域含有大规模的能源,矿物,只不过人类如今都很少开采,因为是没有办法开采,而卡拉库姆沙漠的这个沙漠为何无人敢开采,也是存在原因的,这么好的资源不开采是没有说得过去的理由。
35亿吨石油藏于沙漠之中,为何无人敢开采?其实该沙漠的资源探测,早在1971年就已经被发现了,至今已经有50年,当时科学家们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地下洞穴”,并且该洞穴还存在大量的天然气。但是到底有多少,在没有查明之前,科学家们就引燃了这个洞穴之中所释放的天然气,希望在洞内的气体燃烧几天后将会熄灭,然而没有想到的是,科学家们将其点燃之后,一发不可收拾。
至今这个洞穴之中的天然气都没有燃烧结束,并且形成了卡拉库姆沙漠巨洞,也就是我们说的“地狱之门”。很显然,这个洞穴所在区域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是无法开采了,因此大火有着持续不断的地下燃料供给。并且通过后期分析,发现该洞穴的天然气储量约为50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0%。
这是多可惜?这地下的石油也只能将其抛弃,在2010年4月,土库曼斯坦曾下令,希望通过人工的方法来将这个“地狱之门”给填补上,也就是将这个火熄灭,减少天然气的浪费,希望未来能够开采,但是至今这个洞穴仍在燃烧,所以人都暂时没有办法将其扑灭。“地狱之门”也就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点,暂时不清楚如今有没有办法将其熄灭,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现在还在燃烧。
所以地下无论是35亿吨石油,还是上百吨,甚至上千吨,只要火不熄灭,那么这个地区的石油最终也会在大火之下消失殆尽。
同时,本身我们也说了,沙漠地带进行石油的开采都不方便,基本的石油仪器设施都不好建立,更加别说人居住在该区域长期的进行开采。所以完全不是人适合居住的区域,但是综合情况来说,如果有一天整体能够将其“大火”没掉了,让这个卡拉库姆沙漠巨洞消失,那这也意味着还是有开采石油的一天,不过这个需要越快越好,不然等待烧得差不多了,再来想办法开采,已经没有多大价值了。
总结石油已经成为地球上稀缺性资源,并且在全球的竞争也在逐步加大,为了石油世界各国甚至大大出手,所以石油在未来肯定会减少采集才行,本身人类的过度开发已经导致了大量的损失,如果未来还不发现其他的能源,那么必然会受到资源短缺上的波动,所以维护地球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是世界所有国家都应该做得。
不要等到地球的资源枯竭了,再来想办法来改变,甚至发展其他能源,那个时候真的就已经很晚了,这也是为何如今的科学家们在加大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维护,希望能源的持续性存在。
沙漠内发现35亿吨石油,够人类使用100年,为何无人敢开采?
世界上确实有这么个地方,明明有35亿吨石油却没人去采,这就是卡拉库姆沙漠。前苏联在1971年对“卡拉库姆沙漠”的一次探测中,勘探人员遭遇了塌方,出现了一个宽70米深100米的大坑,更棘手的是坑里还伴随有海量的天然气喷薄而出,由于天然气主要是由甲烷组成,而甲烷会取代氧气,让周围的生物呼吸困难,这使得周边的野生动植物陆续开始凋零和死亡,如果控制不住天然气,附近村庄的村民也可能会面临危险。
怎么办呢?
苏联人想到了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他们直接把一颗手榴弹扔了进去,期待着让坑里的天然气燃烧掉。
苏联人根据这个口子大小估算了一下时间,嗯,最多两周就烧尽了吧!
可是,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一把大火,烧起来还没完没了了。
一周后,他们来检查这里的天然气含量,发现这个大火还没有烧完。
一个月过去了,大火仍然没有烧完…
一年过去了,还在烧…
五年过去,依旧没有丝毫减弱…
直到将近50多年后的今天,这场大火仍在燃烧,感觉短期内,它是不会灭了...
根据统计,这场大火保守估计损失的石油和天然气已经接近上千亿美元了,鲁莽的苏联人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这让本不富裕的苏联雪上加霜”!
自从那次事故后,卡拉库姆沙漠的这个燃烧的天坑就有了一个新的称号——地狱之门,这场永不灭的大火也被称为地狱之火。
那么,几十年过去了,这个沙漠里为什么还没有人去开采呢?难道35亿立方的天然气真的“不香”吗?
卡拉库姆沙漠油气储量丰富卡拉库姆沙漠所在的国家是土库曼斯坦,是前苏联联盟中的一员,这里的矿产资源丰富,除了刚刚提到的石油和天然气外,芒硝、碘、有色及稀有金属等也非常丰富。
其中,天然气探明储量约为50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0%,储量绝对可以碾压大多数的海湾国家了。
石油储量约120亿吨,储量不及附近的海湾国家,且大部分位于卡拉库姆沙漠内。
土库曼斯坦拥有这么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开发出来那可都是钱啊,以土库曼斯坦近700万人口的规模,赶上甚至超越海湾富国也不在话下。
但现实情况是2017年土库曼斯坦人均GDP只有7356美元,这比海湾国家差了一大截。
那么,为什么土库曼斯坦不去开采沙漠中的石油呢?
原因1:石油出口市场被限制,无开采需求土库曼斯坦并非是一直不开采石油的,在上个世纪60年代,土库曼斯坦开始大规模开发油气资源,但是当时土库曼斯坦作为苏联的原料供应基地,主要出口的方向是自家兄弟俄罗斯。
但自从上个世纪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对油气的需求明显下降,且没有找到合适的买家,因此土库曼斯坦的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天然气产量、出口量均大幅下降,一度导致国内经济困难。
近些年来,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土库曼的天然气出口通道、出口市场均被俄罗斯绝对控制,开采量连年下降。
因此,卡拉库姆沙漠中的石油没有去开采,一方面是因为受到了出口市场的限制。
原因2:地位位置限制打开世界地图,我们发现土库曼斯坦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根本没有出海口,导致能源不能通过船舶外运。如果采用路上运输则需要过境其他国家才能到达能源消费国,这无疑加大了油气运输的成本,和周边国家如伊朗、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的廉价石油相比根本没有市场竞争力,所以开采需求进一步降低。
下图是土库曼斯坦的地理位置:
此外,尤其是对于卡拉库姆沙漠地区的深层油田来说,石油开采时需要注入水才能抽取石油,而沙漠地区远离水源,以至于开采难度加大。
原因3:自身开发能力有限土库曼斯坦由于缺乏油气开发相应的技术、人才、资金,本国的开发规模十分有限,上个世纪苏联解体以前最高产量才达到800亿立方米。
随着苏联的解体,出口渠道受限,产量大幅下滑,财政收入减少,反过来又制约了自身开发能力的提高。
原因4:灭火难道极大要开采卡拉库姆沙漠的石油,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怎么才能把这里的大火给扑灭,苏联人就曾经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了惨重代价,因此很多开采商都望而却步。
毕竟,周边国家的石油储量更丰富,开采时也不需要考虑这些危险。
对了,忘了提一句,俄罗斯提出了一个利用核武器来灭火的办法,方法就是在沙漠周边引爆一颗核弹,让核弹产生的威力来让附近的地质变形,岩石粉碎,进而把油气向上传输的管路给压实,这样油气就不会泄露上来了。
不得不说,有时候不得不佩服战斗民族的勇气。
结论其实,除了卡拉库姆沙漠地区的石油没有开发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地方的油田没有开发。
这是因为油田的开发和运输也需要成本,而油价又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如果某个油田的埋藏层较深,开采难度较大,或者运输成本更大时,此时就不会有人开发这里的油田。
因此,卡拉库姆沙漠中的石油鲜有开采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我是科学驿站,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博士,是一名热爱科学、热爱分享的科普答主,同时也是科学领域优质创作者、今日头条青云获奖者,如果我的文章有帮助到你,欢迎点赞和关注哦。
沙漠内发现35亿吨石油,够人类使用100年,为何无人敢开采?
石油与天然气一般是共同存在于地下岩石层上方的,石油其实就是很久以前生物的遗骸经过温度,压力作用下转化成石油和天然气的。而沙漠地区,沙粒间空隙较大,渗透性极好,方便有机物渗透到地下,聚集起来,形成原油层。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沙漠地区一般都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存在。
世界上石油储量前十的国家排名为: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利比亚、尼日利亚。这些国家产量多少是直接影响国际油价波动的重要因素,现在的油价居高不下,就是因为某国操控,欧佩克成员、俄罗斯等国家减产所致。而世界上两个石油储量丰富的地区是西亚的中东地区和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的委内瑞拉国家。
最近有报道说:沙漠内发现35亿吨石油,够人类使用100年,为何无人敢开采呢?其实是真的不敢开采,可能弊大于利。不是我们人类技术不够,也不是资金不够,而是沙漠内发现的35亿石油所处位置相当特殊,这个沙漠就是有“地狱之门”之称的卡拉库姆沙漠。
卡拉库姆沙漠,世界第四大沙漠,又被称为“黑色沙漠”,东西长880公里,南北宽450公里,沙漠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占土库曼斯坦大部分国土面积,位于里海东岸,阿姆河以西,咸海北部,克孜勒库姆沙漠西南部。卡拉库姆沙漠,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河流、湖泊稀少,南部建有卡拉库姆运河,蒸发量大于降雨量,植被较少,有小片绿洲,日温差较大,沙垄广布,风大侵蚀性强。但沙漠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硫磺等自然资源。
那么卡拉库姆沙漠的石油天然气为什么无人敢采呢?原因如下。
第一、被称为“地狱之门”
卡拉库姆沙漠位什么被称为“地狱之门”呢?原因吗,都要追究到上世纪70年代,前苏联地质学家在一个名叫达瓦札的地方进行勘探研究时,不小心设备钻入一个天然气洞穴,引发坍塌,形成了现在的达瓦札巨坑,直径月70米,深度达100米。因为巨坑内不断有天然气等有害气体喷出,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有限,科学家们担心气体影响周围居民人身健康,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和估计,利用火攻将气体燃烧完毕,解决这个难题,但是他们大错特错了,达瓦札巨坑一直燃烧至今,已经燃烧了48年的时间,每年燃烧掉100亿美元的天然气资源,温度达1000℃左右,对土库曼斯坦干燥的气候更是雪山加霜。而且在达瓦札巨坑不远处,还存在两个大型天然气存储坑,在源源不断的为达瓦札巨坑提供“能源”,使其“”长久不衰”,一直燃烧。
第二、气候原因
土库曼斯坦深处亚欧大陆腹地,卡拉库姆沙漠也是受大陆气团控制而形成,昼夜温差可从—20℃上升到36℃,年雨量不到150毫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气候极其干燥,常年大风不断,植被稀少,也助长了达瓦札巨坑燃烧的“火焰”。
第三、交通不便
土库曼斯坦世界上地理位置最尴尬的国家之一,被重重包围在中亚内陆,属内陆国,交通不便,没有出海口,即使自然资源能够顺利开发出来,运输也是个问题,要经过周边国家同意入境通行,经过千山万水,才能到达海港,而且运输成本相当高,可能“馒头比屉大”。因此交通不便,也影响了卡拉库姆沙漠石油的开发。
第四、有没有必要开采
虽然卡拉库姆沙漠虽然自然资源丰富,又发现了35亿吨石油,但是达瓦札巨坑不停息的燃烧,加上气候环境的恶劣,交通不便。因此,没有那个国家敢冒然去开采,而且35亿吨石油存量,说多不算太大,说少吧,弃之可惜。35亿吨石油,估计也就够世界所有国家使用一年的,我国每年汽油使用量就六亿吨,想象一下什么概念?当然经济利益驱使,也不乏有敢冒大不韪的国家。因此,即使有能力的国家,也不愿意冒巨大风险去开采卡拉库姆沙漠的石油。
谢谢阅读。
沙漠内发现35亿吨石油,够人类使用100年,为何无人敢开采?
根据数据统计,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每年递增,从过去的1.5亿吨逐步增加到2018年的6亿吨以上。
较高的石油需求,使得我国成为了石油的主要进口国之一。
其实不只是中国,全世界很多国家对石油的需求量都非常大,这使得一些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仅凭卖石油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在土库曼斯坦境内的卡拉库姆沙漠地区,有一个储量大约35亿吨的石油,不仅没有得到开发,还一直熊熊燃烧至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地狱之门在上个世纪70年代,前苏联的工程师来此地方考察油田,当时他们找到了一处储量巨大的油田,很快,科学家们就开始钻探该地区,结果在钻探的过程中地质出现的塌陷,使得这里形成了一个直径约70米的坑洞。
当时科学家们预计,该矿洞可能会释放出有毒气体,为了避免对人类造成影响,以及为了后续开采方便,科学家们放了一把火。
他们本以为这把火会在之后几个星期熄灭,结果40多年过去了,该矿坑至今仍在发出熊熊烈火,仿佛地狱之火一般。
时至今日,人们已经知道了,燃烧的这些气体其实是天然气,而在最近这些年里,持续不断地燃烧浪费了很多天然气不说,还造成了大量二氧化碳被排放到空气中,加剧全球变暖。
除此之外,由于地狱之门的熊熊烈火,使得人们难以开采当地的石油。在过去,当地的村民曾经想要消灭当地的火苗,但是人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均已失败告终,最终他们不得不离开家乡。
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曾经来这里视察,并下令要灭掉当地的大火,但时至今日该项命令仍未得到执行。
并非人们不遵守他的命令,而是地狱之门的大火真的难以被扑灭。
地狱之门为什么难以被扑灭?我们知道,石油是地球碳循环的一环,是古生物在地球内部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物质。除了石油之外,古生物在地表之下还会被微生物分解,其中会产生一些易燃性物质,比如:甲烷等,这些物质就是天然气。通常情况下天然气会和石油一起形成,而天然气由于密度较小,常常位于石油层之上。
卡拉库姆沙漠地区的石油层上,也有天然气层。很多油田也会因天然气泄露而发生自燃情况,所以很多国家都有扑灭天然气自燃的方法,其中我国的灭火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这是因为在过去我国油田多次发生自燃现象,使得我国有丰富的经验应对。
我们知道,燃烧反应需要三个条件:燃烧物,助燃剂,火源。针对这三个条件,我们可以采用四种方法来扑灭大火。
第一种是将可燃物全部挖走,这样可以使得燃烧反应因没有可燃物而熄灭。
第二种是通过钻孔向地表之下注射水,或者是泥浆等,也就是注水法以及注浆法,浇灭火焰。但是这一条无法在卡拉库姆沙漠地区实施,这是因为当地降雨量非常少,而蒸发量巨大,所以才形成了沙漠地区,以至于没有足够的水能够浇灭油田。
第三种方法是利用沙石土壤等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但是地狱之门的直径非常大,达到了70米,想要填埋需要耗费一定的资金以及人力资源投入。
第四种方法是将不能燃烧的气体充入到地狱之门之中,隔绝空气,阻碍燃烧。但由于地狱之门直径较大,人们难以同时将矿坑内所有的火源熄灭,从而导致这边刚灭,那边火势又起。
再者,地狱之门已经成为了当地的旅游招牌,能带动周边的旅游业发展,所以人们暂时没有处理地狱之门的大火。
但是,只要地狱之门的大火不熄灭,人们就无法开采当地的石油资源。
总结除了卡拉库姆沙漠地区的石油没有开发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地方的油田没有开发。这是因为油田的开发也需要成本,而油价又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如果某个油田的埋藏层较深,开采难度较大,当开采成本超过售价时,此时就不会有人开发这里的油田。尤其是沙漠地区的深层油田,这是因为深层油田的开采需要注入水,而沙漠地区往往远离水源,以至于开采难度大,开采成本高,开采不划算。
所以即使卡拉库姆沙漠地区的地狱之火熄灭,对于该油田的开发还需要人们综合考虑油田的深度以及开采难度等。
沙漠内发现35亿吨石油,够人类使用100年,为何无人敢开采?
石油作为现存世界上重要的战略物资,因其爆发的战争也不在少数,为了抢夺石油资源,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蕴藏35亿吨石油的沙漠,名字叫做“卡拉库姆沙漠”。其沙漠位于中亚地区,1971年正值前苏联在在此地进行地质勘测,本来想要勘测的是天然气,却没有想到发现意外收获。
其实也算是因祸得福,本来顺利的勘测过程却因为塌方,引起了勘测队员的注意,一个70米左右的巨坑瞬间出现,勘测队员在稍作镇定之后,就打算杜绝它的安全隐患。
整个深坑内有大量毒害气体,如果造成泄露将会对周边居民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除了生命危险还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勘测队员当即立断,决定点燃坑内的气体,打算让他的燃烧殆尽,这样就不会危及周边村民的安全了,但是他们当时远远低估了这个深坑的能量。当时的一把火整整燃烧了40多年,却依旧没有停止的意思,不得不让人好奇,关于被燃烧的天然气,有人惋惜。
自然就不会有人这样认为,即使那时有价值千亿的天然气,但是因为这个深坑的出现,如果处理不好,将会给周边村民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关于那35亿吨石油,也就位于这个沙漠之中。至于为什么无人敢开采?原因有以下几点:
开采难度大
由于该沙漠环境恶劣,昼夜温差最高可达50摄氏度,无论是从花费的人力还是物力层面考虑,现阶段都不是开采的最佳成熟时期。
何况这里也并没有达到非开采不可的程度,石油即便紧张,但也还不至于到这里开采,石油作为宝贵的自然资源,开采难度也与开采环境息息相关。
环境复杂多变
在这里开采石油需要克服的问题和困难,也并不是轻易就能够解决的,不仅在技术上有难度,即使有先进的设备,面对如此极端恶劣的环境。
既是对科研人员的挑战,也进一步提升了开采设备的要求标准,必须应对这种复杂多变的环境,不能罢工。
交通不便开采成本高
石油的开采也需要考虑成本,在这里开采石油,相比较于其他国家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同等条件下,没有任何竞争优势。
油价也不可能一直居高不下,终究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如果做好了亏本的准备,那么可以一试。
现如今市场分工都比较明确,要想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也并不简单,如何能在同类型资源中,找到其独特的竞争优势,才能够顺利打开销路,不然也难以维持正常运转。
地狱之门岂能随便开启
这里也被称为地狱之门,有熊熊烈火燃烧的达瓦札巨坑,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深居内陆,这里也极为干燥,坑内的温度高达1000摄氏度左右,与其冒着这样大的风险去开采,换个地方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35亿吨的石油也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丰富,目前来说算是比较鸡肋的存在,要想从这里把石油运出去,也需要大量的基础管道建设。仅仅凭借车辆效率显然太低,何况这里既没有毗邻的港口,也没有便利的其他交通条件。
开采难度之大,耗费成本之高,也让众多开采者望而却步,不能仅仅因为它35亿吨的储量,就不考虑背后潜藏的危机和风险,想要开采这里的石油,如果不做出付出一定代价的准备,还是请三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