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当了22年皇帝,为何没能生下一儿半女?

朱棣一生中共有四子五女,在历代帝王中算不上高产但也是正常水平,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在朱棣的子女中最后一个出生的儿子名为朱高爔1392年出生,这一年是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还活着,这时候的朱棣也刚32岁。

根据史料记载,从朱高爔之后朱棣再也没有生下一儿半女,此时据朱棣去世还有三十多年,而朱棣也正值壮年,后宫佳丽无数怎么会没有孩子呢?

是朱棣不进女色吗?当然不是,据记载朱棣继位后,也曾大量海选宫女入宫,仅是册封的有名有姓位份的后宫就多达二十余人,但是除了三个儿子仁宗、汉王、赵简王的生母明确为原配徐皇后之外,其他后宫并没有明确诞下子女的记录。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明朝的史书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在朝鲜王的《李朝实录》中或许能够找到一丝端倪。

及权妃卒, 诬告吕氏点毒药於茶进之, 帝怒, 诛吕氏及宫人宦官数百余人。 后贾吕与宫人鱼氏私宦者, 帝颇觉, 然宠二人不发, 二人自惧缢死。 帝怒, 事起贾吕, 鞫贾吕侍婢, 皆诬服云: “欲行弑逆。” 凡连坐者二千八百人, 皆亲临剐之。或有面诟帝曰: “自家阳衰, 故私年少寺人, 何咎之有?”

这个故事我给大家翻译一下,权妃,朱棣的后宫,朝鲜人,因为善吹玉箫而被朱棣宠爱,后来被同为朝鲜妃子的吕氏所妒忌,于是下毒害死权妃,后来又发现吕氏和宦官私通,于是朱棣大怒,杀了两千八百多人,被称为“鱼吕之乱”。临刑时有人对着朱棣大喊,“怪你自己不行,我们才和宦官私通,何罪之有?”

最后这句话太劲爆了,恍然大悟,原来朱棣和赵构一样“不行”,所以这么多年才没有生儿育女。当然这种有损大明形象的事情在史书上是不会有记载的,而李朝实录的内容也不能全信,因为关于这段记载全部来自于从大明返回朝鲜的金黑的口述。而金黑只是朝鲜妃子的随从。

综上所述朱棣之所以在壮年之时没有再生下一儿半女,主要有两种可能。

1、身体出现了问题。2、常年征战忙于国事无暇顾及后宫。

对这两种可能你更相信哪一种?

朱棣当了22年皇帝,为何没能生下一儿半女?

1402年,在“靖难之役”中最终获胜的燕王朱棣登基为帝,成为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1424年,在第五次远征蒙古的回师途中,明成祖朱棣因病去世,时年64岁。翻看史籍中记载的朱棣的一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朱棣在做皇帝的22年间竟没有一个孩子出生。要知道朱棣继位的时候不过才42岁,正值壮年,在正常情况下应该不至于一个孩子也不再出生了,在这一方面他实在和他的老爸朱元璋没法比,朱元璋66岁还有一个儿子出生,67岁还有一个女儿出生呢?

说起来,朱元璋的生育能力在古代帝王里还算是很可以的,一生有42个孩子出生,他的长子朱标37岁去世,也还有10个孩子,在去世的那一年,朱标还有孩子出生,而作为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64岁去世,却只有9个孩子。而且,朱棣最小的一个孩子名为朱高爔,生于1391年的冬天,这一年朱棣只有31岁,朱高爔生下来不过一个月就夭折了,而朱棣的倒数第二个孩子是长宁公主,生于1386年,22岁的时候去世。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朱棣在31岁的时候似乎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当然古代孩子的夭折率是很高的,也不能说明问题,但可以确定的是,朱棣32岁之后再也没有孩子出生了。

32岁放在现在的话,还有很多男的没有做爸爸呢,那么,为什么朱棣在这样的年纪就不再生育了呢?这里最先排除掉后妃的原因,朱棣的妃嫔并不少,在史籍中有记载的就有二十多位,还有很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在史籍中没有留下记载的。因此只要朱棣想,有无数的女人想为他生儿育女,但偏偏皇宫中谁也没有能够生下一男半女,一个女子可能不育,两个也可能,但所有的都不能生,那就不是妃嫔的问题了,而是朱棣的问题。

那是不是朱棣很忙呢?他确实很忙在做燕王的时候忙着守护大明朝的北疆地区,后来又有一个靖难之役,打了近三年,继位之后又因为得位不正,使劲的折腾,甚至还御驾亲征蒙古了五次,更是在第五次的时候死在了回师的途中,但是这都不能算忙的没时间和妃子谈谈人生和生人。

其实说到底,最可能的就是朱棣在三十来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生育能力,不能成功让燕王府和后来的皇宫里的女人怀孕了。

说到朱棣,就不能不提唐太宗李世民,其实朱棣和李世民之间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两人同样在嫡长子继承制的古代没有皇位继承权,但都通过政变夺位成功,得位不正是两人的共同之处,而且,李世民也是在三十六七岁上不再有生育能力,不过,李世民好歹有三十五个孩子,而朱棣只有九个孩子,这个差距就比较大了。

李世民没有了生育能力多半是因为他戎马半生,又操劳一生,身体和精神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才失去了生育能力。但我们看朱棣,情况则难说得多,很多人认为靖难之役对朱棣的生育能力有影响,让朱棣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且那几年的战争也是比较残酷的,因此他在称帝之后再也没有生育过。但是前面说了,他最后一个孩子出生是在1391年,当时朱元璋还好好在那做着皇帝,离靖难之役也还有八年的时间,这八年里,朱棣也并没有孩子出生,因此朱棣大概率在做燕王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

朱棣生于1360年,大明朝建国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小孩子,因此并没有参与建国之初的战争,可以说朱棣的童年还是不错的,也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在16岁的时候才被要求到外地做藩王,但在就藩之前,朱元璋的儿子们都从南京回到了凤阳老家,直到朱棣20岁的时候才就藩。不过朱棣的藩地是在北平,从南方进入北方生活,难免会水土不服,这对于朱棣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并且还要经常参与对塞外蒙古的战事,后来的北方战事大部分都以朱棣为军事将领展开。

北方塞外的恶劣天气以及不间断的战事可能是导致朱棣失去生育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许还有不加节制的私生活等等,这都能损害生育能力。当然,这些也都只是猜测,或许还有些不为人知的原因也说不定。

朱棣当了22年皇帝,为何没能生下一儿半女?

朱棣儿女少,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太忙。

作为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一出生就注定很忙的,在朱元璋的家庭计划里,北方的防线必须有“藩王”坐镇,朱棣是老四,比较排前,这个任务他跑不掉。

朱棣十岁的时候,他的岗位确定了,没有意外的话,下半辈子待在北京,这个地方可重要了,是原先大元的都城所在,十七岁那一年,和徐达长女徐氏正式结为夫妻,开始了一个男人完整的一生。

二十岁的时候,朱棣就藩,一开始的新婚生活,过得还算幸福,但朱棣不知道,他的人生最清闲的,就是这段日子了。

和妻子徐氏结婚那一年,长女永安公主出生,次年,嫡长子朱高炽出生,如此一来,燕王世子便有了,第三年,次女永平公主出生,也是这一年,燕王朱棣带着老婆家人开始前往北京,职责是一生镇守北京。

因为和妻子徐氏属于是“青梅竹马”,两人是有感情基础的,在燕王时期,朱棣的“侧室”屈指可数,他的子女大多数都是“嫡子嫡女”,属于是比较“奇葩”的一种皇帝,毕竟历史上的绝大多数皇帝,都是庶子庶女更多一点。

就藩之后的朱棣,过的日子并不是很快活,北京位于对抗北元的第一道防线,二十来岁的朱棣就已经要天天忙着守卫边境了,跟那些其他兄弟描述的美好生活根本不一样。

很快地,朱棣过上了“三点一线”的生活:

军旅、生孩子、回北京。

在后来的几年时间里,年轻的朱棣和年轻的徐氏继续“造人”,朱高煦、朱高燧,还有两个公主先后来到人世,这个时候,要说朱元璋哪个儿子最自律,除了朱标以外,朱棣绝对是排在第一的。

这种弟弟守边疆,哥哥拿江山的日子,也过得挺自在。

但世事无常,朱标在英年状态下早逝,给了朱元璋致命一击,脆弱的朱元璋开始看儿子们不顺眼,朱樉、朱棡经常有作风问题被朱元璋严厉训斥,或许朱棣这个时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不怎么敢找其他媳妇。

就这样,时间到了建文帝时期。

建文帝登基前,曾和四叔朱棣发生过摩擦,建文帝还派人监视朱棣,看看朱棣想干啥,朱棣在侄子登基这段时间里,忙着“装傻”,什么睡猪圈啊,傻笑之类的事情都做完了,他可不敢在这个时候生孩子。

随后又到了叔侄二人撕破脸皮的阶段,朱棣带着人马一路杀向南京“靖难”,军旅生活是很苦的,靖难之役,朱棣一路都很辛苦,这可是他事业的转型期,事业太重要了,他不可能说在这个时候干点别的啥。

唯有管住自己,才能功成。

公元1402年,把一手好牌打烂的建文帝“消失”在了大火燃烧的南京皇宫中,朱棣被内应打开城门,顺其自然地登上皇位,成为了大明第三任皇帝,朱棣的即位是很忙的,忙着清算建文帝的臣子,又忙着迁都。

正式坐稳皇位后,朱棣算是忙里偷闲了一会,但这个忙里偷闲的时间里,没有记载朱棣纳妾生子,纳妾倒是一直纳,但却是也没有再生下孩子,后世人对这个阶段的朱棣,表示了一点“怀疑”。

稍微闲的时候,朱棣都没有生出孩子来,不久之后,他为了“一劳永逸”,绝对带着大军北伐,他御驾亲征,国内的政治事理,就交给了太子朱高炽,这种模式就跟朱元璋和朱标是一样的。

“永乐北伐”,这是一个举国之力的漫长规划,北元势力春风吹又生,顽强至极,不说灭了他们,就连暂时性地遏制都做不到,为了后世子孙,朱棣就决定出发了。

永乐七年,朱棣派出“绥靖”的使者被杀,也是同年,北伐大军因为冒失而大败,亲征鞑靼,朱棣必须要提上日程了,跟北元的外交,朱棣只能是以战斗来回应,这个时候,朱棣也已经步入了中年了,身体机能开始下降。

徐皇后也已经不在人世了,朱棣心中那份纯粹的感情减少了,而他的儿子、女儿们都长大了,该成家的也成家了,朱棣心中的“传宗接代”的观念没有那么强烈,跟朱元璋不同,朱元璋当年是为了生儿子守卫家国。

把大事交给朱高炽,带着汉王朱高煦,朱棣就已经打了很多场硬仗了,永乐北伐是一个漫长跨度的问题,很大程度地削弱了草原的实力,第一次亲征,明朝就把几个强大的部落成功“招降”封王。

不过麻烦还是不断,朱棣的日子过得并不安静,永乐十二年,朱棣再次带着大军北上,草原恢复了实力,又再扰边大明,刚好首都在北京,朱棣带人北上不要太方便,于是便有了“忽兰忽失温”之战,大明再次获胜,几个蠢蠢欲动的部落又再次认怂了。

在永乐十三年之后,朱棣开始了一段较为轻松的生活,但是国内的事业也是没有停下,从太子朱高炽每天忙得快要失去自我就看得出来,但即便是开始闲了下来,朱棣已经开始老了,也许已经过了人生的黄金时期。

从历史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来,朱棣的妃子是真的不少的,还有来自于朝鲜的妃子,后宫算是充实,但不知道是因为身体的原因,还是朱棣压根跟她们就没有什么来往,朱棣没有在她们生下留下龙种。

朱棣九个子女中,四子朱高爔和五女常宁公主是非嫡生的,这也就意味着,朱棣再努努力,就跟杨坚接近了,因为杨坚就是只跟自己的皇后独孤伽罗生孩子,而且朱高爔和常宁公主,生母的记载都是不详。

为何会不详?怎么说都是皇子皇女,只要一出生了,就必须把一切信息记录下来,永乐皇帝算是个有文治武功的千古皇帝,子女绝不可能被史官寥寥几笔带过,能够解释的是,朱棣对于这两个孩子的生母,并不重视。

只有不重视,下面的人记载才会模糊,甚至是刻意处理淡化掉,再结合朱棣的子女中的嫡庶比例,基本可以确定,朱棣对于这些妃子真的不怎么上心,或许朱棣为的就是不走朱元璋的老路,子女过多,皇权受威胁。

这一个理由,是极有可能的,朱棣知道藩王制度的危害,即便他曾经是藩王。

要说错,他跟建文帝谁都没错,错就错在这个制度,天生要君臣做对,所以朱棣也在削藩,遏制藩王们的权力,既然朱元璋的后代们都这么难打发了,自己的后代,更不是处理不了这些关系吗。

但也有人说,朱棣在登基之后就生不出孩子了,跟他的身体有着很大的原因,因为靖难之役数年艰难的环境,生理心理都压力倍大,朱棣在获胜后,身体也已经出现了病变,身上有病灶,因此皇嗣不诞。

不过这个说法只是一种可能性的猜想,因为朱棣登基后,压根没有说大方面寻找这类型的御医,好像完全不在乎一样,要不就是朱棣不在乎了,否则就只能是朱棣故意不留下种了。

永乐二十年到二十二年,朱棣发动了人生最后一次北伐,这一次出征,收获巨大,但朱棣也已经到达了人生的最后光阴了,他在归来的途中死去,在他死后,还出现了他的儿子、孙子们争权夺利的情况。

或许朱棣早就猜到了,这个时候的争权夺利,还真的是多一个人多一个变数,要说朱棣不想给朱高炽和朱瞻基一脉再增加难度了,这个理由倒是完全有可能的。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朱棣当了22年皇帝,为何没能生下一儿半女?

宁为太平犬,不当乱世人。

乱世中的人寿命有限,兵荒马乱之际,不定什么时候就得挨一刀,另一方面吃的不好,营养跟不上,再一方面心理压力大,对生活没盼头,寿命自然受影响。

受影响的何止活人的寿命,还有生殖系统,有那么一段大多数人吃不饱饭的时间,妇女绝经,男子断欲,人口几乎停止自然增长。

拿朱棣的老爸朱元璋来说,直到1367年,马上要当皇帝的前一年,才想起来给已经出生的七个儿子取名,那时候的小四朱棣都已经七岁了。

朱棣的三个哥哥,老大太子朱标,37岁就死了,老二朱樉,比大哥多活了两年,39岁死的,三哥朱㭎活的最长,40周岁才死,哥仨都死在了朱元璋的前头,所以朱元璋辞世之际,朱棣的实际排名已经是老大。

为什么这哥仨都英年早逝?难道在年轻时都齐齐的开始寻欢作乐?掏空了身体?按照历史上的记载,朱标非常具有仁爱精神,并非纵欲之人。

那么只有一个解释了,问题出在朱元璋这里,也即是说——朱元璋的种子不够优质,前三个儿子出生的时候,朱元璋还没有奠定最后的胜局,每天除了打仗就是思考,精神压力既大,身体机能也不够好,自然也就无法提供优良的种子。

等到坐稳龙庭,精神状态大为好转,身体也无需再承受马上征战,饮食有规律、医疗条件也跟上了,朱元璋的生殖系统也大为好转,又生了三十几个子女,其中长寿的也出现了不少。

反观朱棣,与朱元璋的先抑后扬形成鲜明的对比,他是先扬后抑。

朱棣活了六十四周岁,最后的二十二年是做皇帝,四十二岁之前是燕王,朱棣做皇帝的二十二年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不仅如此,他做燕王的最后十年中,同样没有后代出生,也就是说,当人生只不过刚刚过半,三十二岁之后,朱棣已经丧失了生育能力。

朱棣一共有四子五女,幼子朱高爔生于1392年,那时候的朱棣只有32岁,再往上数,倒数第二的常宁公主出生于1386年,其时朱棣26岁,之后的三十八年中,只有朱高爔一人出生。

对于有一后二十妃(有姓氏的)的朱棣来说,子女数量的确不多,他在做燕王的时候,有记载的除了徐达的女儿徐皇后之外,至少还有两个嫔妃,一位是出自女真的金氏,一位是生下了四子朱高爔的康穆懿恭惠妃吴氏,剩下的、包括5名朝鲜妃子,大都是做皇帝之后纳入后宫的。

这么多妙龄女子,都不能生育的可能性是零,问题一定是出在朱棣身上,长达三十二年没有子女出生,普通百姓未必知道,史书上也可以装作若无其事,但朝廷上下一定会有小范围讨论,这种讨论甚至传到了朝鲜李朝那里,被《李朝实录》收录的一个小典故是这样记载的:

说朱棣十分宠爱来自朝鲜的权妃,后来她得病亡故,朱棣得到的线报是宫人吕氏毒害的,由此引发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杀戮,朱棣把三千宫女尽行屠杀干净,据说有宫女在临刑前,大骂朱棣:“自家阳衰, 故私年少寺人, 何咎之有?”

“你自己阳衰,霸占着这一群如花似玉的妙龄女子,她们凭什么为你保守名节?她们哪里有错?”

这本《李朝实录》中的大杀戮在明史中不见记载,当属孤证,完全可以一笑置之,但至少说明了李朝驻京办已经在京师内参与了关于朱棣生殖系统议题的小圈子半公开讨论,他们也借由宫女之口做出了符合常理的猜想——朱棣的生殖系统完全宕机了,靠重启和维修通通不解决问题。

这就很恶毒了,我原本还想猜测为可能朱棣只是有些死精少精症状才导致的不孕不育,还维持着起码的行动力,人家却直接下达了宕机证明,这充分反映了朱棣的人品问题!朱棣明知自己已经行动力缺失,却在登基之后娶进来了几十个嫔妃,人家面对的压根儿就是永无止尽的漫漫长夜,花多少心思也没有用处,哀莫大于心死,那就是世界旱极阿塔卡马沙漠呐,一百年也不会有一次降雨!

不管是什么症状,反正今日已是无法对证,朱棣的毛病,还是要从他自身找原因。

咳,妄议龙体一下,无非是心理原因加生理原因。

心理原因:

1392年是一道坎,那一年幼子朱高爔出生,同年,太子朱标辞世,朱标一死,朱老四心理必有活动,未尝不是从那一刻起,就埋下了一个希望的种子,自此生根发芽,根深蒂固,生生把自己的心理拖坏了。

朱元璋死后,建文帝朱允炆又开始了削藩行动,朱棣的同母兄弟周王朱橚头一个被开刀,这对朱棣的心理打击不可谓不大。

之后,朱允炆又派出多名亲信来到北平履职,专司盯防朱老四,害的朱棣必须使出全身解数,祭出了装疯一招,都没能躲过去,朱棣的心理压力大大加码。

生理原因:

洪武年间的第七次(1390年)、第八次(1396年)也是最后两次的北伐蒙古的行动中,燕王朱棣都是作为主力军亲自上阵的,这两次北伐,朱棣都取得大胜,获得朱元璋的夸奖,代价就是,同时收获了皇太孙的提防和生殖系统的损毁。

朱棣当了22年皇帝,为何没能生下一儿半女?

朱棣的一生,有过名号的后妃共有21人,但膝下却只有4个儿子和5个女儿。

其中,4个儿子中的老大朱高炽、老二朱高煦、老三朱高燧,5个女儿中的老大永安公主、老二永平公主、老三安成公主和老四咸宁公主,都是徐达的女儿徐皇后所生,而且都是在朱棣当皇帝之前所生。

至于小儿子朱高爔和小女儿常宁公主,他们的生母虽然不详,但他们的出生时间,也都是在朱棣当皇帝之前。这也就意味着,朱棣当皇帝后,就没能再生下过一男半女!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实在有点不正常,因为朱棣当皇帝的时候才42岁,这个年龄虽然不再年轻,但对于男人来说,实在算不上老;而且此后朱棣一共在位22年,公开册封的妃子就有十九人,还包括两位朝鲜进献来的大美女。

但即便如此,朱棣却依然没有再添加过一男半女,这实在有些不正常。那么,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三种:一是民间传言,说朱棣夺取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被朱允炆临死前诅咒“断子绝孙”,因此此后他就变得无法生育。当然,这种封建迷信的说法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

第二种说法,是朝鲜的官方史书《李朝实录》中所记载,说是朱棣当上皇帝后,特别宠爱一个叫做“权妃”的朝鲜女子,但后来这个女子却不幸染病去世。

本来,朱棣以为权妃只是正常的染病去世,结果朱棣身边的另外一个妃子贾氏,却跑出来声称权妃其实是被宫嫔吕氏毒死的。

这位吕氏和权妃一样,都是朝鲜女子,但却没有权妃得宠,其在后宫的地位一直都只是嫔,因此她非常嫉妒权妃,就在她的药里动了手脚。

朱棣得知消息后非常生气,于是下令将吕氏身边及接触过的宫女太监数百人全部抓起来处死;至于这位吕氏,朱棣决定用最残酷的刑罚惩罚她,他让锦衣卫用烙铁折磨她整整一个月,将她全身上下烫得体无完肤,最终吕氏被活活折磨死。

此案件到此,本应该就此结束,可事情远远没有结束。一段时间之后,朱棣发现原先那位告密的妃子贾氏,竟然和一个姓鱼的小太监关系非常亲密。

当时朱棣也没有多想,只是让人提醒贾氏注意点分寸,结果当晚贾氏和这位小太监竟然直接上吊自杀。

见此情形,直觉告诉朱棣,这其中肯定有什么隐情,于是他就把贾氏宫中的宫女全部抓来拷问,这才得知,原来贾氏和这位小太监存在私通关系,后来他们的奸情不小心被吕氏发现,贾氏担心吕氏把这个事情捅出去,于是便偷偷对权妃的药下手脚,然后诬陷吕氏,最终害得吕氏惨死。

不仅如此,贾氏和这位小太监还准备合谋毒杀朱棣,结果后来朱棣派人提醒贾氏注意点分寸,他们以为是东窗事发,于是才连夜自杀。

得知真相的朱棣非常生气,于是在宫中大开杀戒,凡是和太监关系密切的宫女,一律全部处死,据说整整杀了两千八百多名宫女,这也就是传说中的“鱼吕之乱”。

据说,有一个宫女在被杀之前,曾对朱棣说了这样一句话:“自家阳衰,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

这段话翻译一下就是:“你自己阳痿无能,我们和这些年轻的小白脸发泄一下,又有什么罪?”所以,如果根据朝鲜官方史书《李朝实录》中的这段记载来看,朱棣当皇帝后之所以没有在生下一男半女,主要是他已经丧失了性功能

至于他为何丧失性功能,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他在靖难之役中曾多次遇险,好几次都是死里逃生,在这种惊吓之下,导致无法再“硬”起来,因此无法再生儿育女。

至于第三种说法,和第二种大致类似,说他在靖难之役中曾多次受到惊吓,再加上劳累过度,导致生殖力下降到不能成功受孕,也就是所谓的少精或无精。也就是说,朱棣的性功能没有丧失,只是精子的存活率太低,所以无法成功受孕。

之所以会出现第三种说法,主要是因为朱棣在当皇帝后,先后册封了19个妃子,而且在出征蒙古时,都还曾带着妃子一同前行。如果朱棣真的是阳痿,他又何必海选美女进宫呢?这不是让他自己难堪,让更多人知道他的隐私么?

从这层意义上说,第三种说法应该是最可靠的。

朱棣当了22年皇帝,为何没能生下一儿半女?

很显然,朱棣壮年遇到生育困难,为什么这样说呢?朱棣出生在公元1360年,登基于公元1402年,朱棣在登基称帝时已经42岁,正值壮年时期。

朱棣共生育有四个儿子和五个女儿,其中最后一个孩子是朱高爔,他出生在公元1392年,也就是说朱棣从32岁之后就没有生下孩子,无论男孩还是女孩。

因此历史对朱棣提出疑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朱棣在正值壮年的年纪后就没有生育子女?

首先要排除朱棣不近女色的可能性。

根据史料记载可以发现,朱棣在登基之前已经迎娶多位妻妾,通过靖难之役登基称帝后,明成祖朱棣曾经多次广选美人充实后宫,这是皇帝登基后的普遍操作,因为皇帝子嗣兴旺程度之间关系着王朝皇权传递。

明成祖的后宫中有明确记载,也就是有固定位份的妃嫔就超过20人,朱棣共有四位皇子,其中老四幼年夭折,史书上关于他生母的记载都没有,其余三位皇子分别是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他们三兄弟的生母均为仁孝文皇后徐氏。

更为神奇的是,朱棣共有五位公主,前四位都是仁孝文皇后徐氏所生,也就是说朱棣的这位原配妻子为朱棣生下七位子女,可以说对明朝的贡献都非常大。

这位仁孝文皇后的父亲是明朝开国大将徐达,徐氏从小就在皇宫中长大,知书达理深受婆婆和丈夫的喜爱,并且徐氏不愧是将门之后,在靖难之役期间帮助朱棣镇守北平,为其解除后顾之忧。

从徐氏的性情判断,其他妃嫔没有为朱棣诞下皇嗣应该不是徐氏从中阻挠,并且徐氏在去世后上谥号“仁孝皇后”,从谥号可以佐证徐氏的性格是宅心仁厚类型的。

朱棣的后宫女子众多,按道理来讲应该为朱棣产下子嗣,别说皇子,就连公主都没有,可见并不是后宫的问题,问题出现在朱棣身上。

在朝鲜的《李朝实录》中曾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事关朱棣的生育能力。

朱棣曾经娶了两位来自朝鲜的女子,她们分别是贤妃权氏和丽妃韩氏,史书记载贤妃权氏因擅长吹箫而得到朱棣的赏识宠爱,看到朱棣经常与贤妃交流乐器,受到冷落的丽妃韩氏就心生妒忌,于是在贤妃的食物中下毒导致权氏死亡。

朱棣得知消息后大怒,在严查过程中发现丽妃韩氏与宦官私通,下令处死韩氏。韩氏在临行刑之前大声咒骂朱棣“自家阳衰,故私年少寺人,何罪之有?”

简单地说,就是韩氏咒骂朱棣不行,因此后宫妃嫔与其他男子私会,这有什么罪过?罪过肯定是不能赦免的死罪,但是同时也透露出朱棣在生育能力方面确实遇到难题。

朝鲜史书上的这段记载主要是出自朝鲜妃子侍女的口中,其真实性值得怀疑,其中很有可能是侍女抹黑明成祖朱棣,但同时由于朱棣从登基称帝到驾崩去世的22年时间里确实没有皇嗣出生,不得不让人怀疑朝鲜史书中的记载是真实的。

不管朝鲜史书中的内容是否可信,至少问题出在朱棣身上是确定的,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由于朱棣前期是能生育的,所以从公元1392年之后发生的事对朱棣来说可能造成不能生育的伤害。根据朱棣的经历来看,很有可能是在北伐蒙古期间留下的永久伤害。

公元1390年和公元1396年,朱元璋发动最后两次北伐蒙古的战争,而这两次战争都是燕王朱棣作为核心主力部队冲锋在前的,在这两次战争中朱棣取得胜利,朱元璋对朱棣也是赞赏。

但是朱棣的身体很可能在这段时间里悄然发生变化,因为朱棣本来是生活在南方地区,气候相对来说更为温暖,自从父亲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朱棣就与众位兄弟担负起拱卫皇室的重任,燕王朱棣镇守的就是今天的北京。

由于气候的变化,再加上朱棣经常要带兵远离北部边疆与蒙古人作战,整天骑在战马上导致身体寒气淤积。朱棣在晚年也曾说“朕北征出塞,动至经年,为阴寒所侵而至。”

此外与朱棣的饮食习惯也有关系,史料记载朱棣喜欢吃芹菜,按照现代人的养生观念,适当增加吃芹菜的数量可以保持血脉更加健康,但是朱棣对芹菜的喜爱程度超乎常人,几乎达到没有芹菜就没有味道的地步,而饮食过量的芹菜会产生杀精的副作用。

朱棣后来丧失生育能力还有可能与朱元璋的遗传基因有关。

朱元璋是从街头乞丐一步步成为大明皇帝的,朱元璋在生育孩子方面属于历代帝王中的佼佼者,共生育有42个孩子。但是如果细数朱元璋的孩子会发现,长子朱标37岁去世、次子朱樉39岁去世,三子朱棡40岁去世,这三位都是在朱元璋去世之前就死掉了。

如果说壮年去世是个例,但是朱元璋三位儿子都在这样的年纪去世就有点蹊跷,并且这三位并非是生活作风有问题的人,尤其是朱标更是众位兄弟中的典范人物。

因此不得不推断是朱元璋的问题,很有可能是朱元璋前期一直处于东征西战的状态,并且由于早期一直都处于吃不饱穿不暖饿肚皮的状态,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对朱元璋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朱元璋争夺天下的过程中,身心压力都非常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子们的健康程度。当朱元璋称帝后,生活条件好转很多,在心态上也发生很大的转变,因此后来朱元璋所生的孩子都没有出现大面积壮年去世现象。

从朱棣的后代中也能发现,朱棣所生的最后一个儿子是夭折的,最后一个女儿也是年纪轻轻就病逝,极有可能是朱棣的身体出现潜在问题。

总结一下,明成祖朱棣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但是在位22年甚至从更早时间开始,朱棣已经丧失生育能力,而其中的真实原因史书并没有记载,根据历史资料推断,可能是因为朱棣常年镇守苦寒之地造成身体损伤,也有可能是朱棣不良饮食习惯导致,也有可能是朱元璋遗传给朱棣四兄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