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八国联军进城,慈禧太后非得逃到西安呢,别的地方不能去吗?
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慈禧老太婆只能往西逃,一是得益于西安的名字,“西安西安”,西部安全嘛;二是因为她别无选择,除了西安,大清国已经没有她可以容身的地方。
是的你没有看错,贵为一国太后,万人之上,慈禧竟会沦落到这种地步,确实让人惊叹!
当然为了照顾慈禧的那张脸,文人墨客把这次逃跑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西狩”,真的挺难为那些御用文人的。
那为什么只有西安才能让慈禧找到一丝安全感呢?这完全是慈禧自找的。1899年义和团兴起,他们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帜盲目排外。而掌握满清最高权力的慈禧太后,也以光绪帝的名义下达了支持义和团的命令,导致华北一带陷入了灭洋的潮流中。
当时满清东南各省封疆大吏,如: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等看到义和团的势力过于庞大,担心引起西方列强入侵,就筹划如何稳定东南各省。
而英国也担心这场中国的民间仇洋运动会波及到它的在华利益。
所以在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6月初,由英国出面,并联合西方各国列强和满清东南各省的封疆大吏,即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闽浙总督许应骙、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安徽巡抚王之春、浙江巡抚刘树棠、广东巡抚德寿等达成了协议,双方抛开了清政府签订了《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史称“东南互保”。同年的6月21日,清廷下诏对西方11国宣战,妄图以一己之力挑战各国列强。
但是让慈禧始料不及的是,她已经无法指挥得动东南各省的封疆大吏,这些大佬们居然拒不奉诏。
不仅如此,慈禧太后的贴心背锅小棉袄,李鸿章李中堂居然胆肥了,敢发电报大骂慈禧太后“乱命”。
他认为:如果慈禧不自量力非要尝试和西方列强一战,后果就是有几千年文明的古国,从此成为历史。
他向西方列强保证:不管北方情景如何,他们一定会遵守“东南互保条约”,要求西方列强不得派兵进入长江流域。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慈禧太后还敢跑南方去找贴心背锅小棉袄避难吗?肯定不敢!在当时的情景下,她肯定认为去了江南就是找死。东北的满清龙兴之地慈禧也去不了,来自北方的那头熊霸占了旅大港,东北已经成为人家的势力范围,而北极熊正是八国联军之一。
东边的天津想都不要想,八国联军正是从塘沽口登录,一路上和义和团干仗呢。
蒙古那种苦寒之地,养尊处优的老太婆也没有胆量去的,何况北极熊的触角已经伸进了蒙古。
所以只有一路西逃,也只有西安还是安全的。
想必慈禧老太婆在逃亡西安的时侯,心里想着自己平生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支持左宗棠平定陕甘回乱、收复新疆吧!
如果不是左宗棠,不要说新疆不保,恐怕连陕甘一带都不在大清帝国的统治中了,那她到了今时恐怕也就逃无可逃了。
一饮一啄,岂非天定?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为什么八国联军进城,慈禧太后非得逃到西安呢,别的地方不能去吗?
大清虽大,但除了西安,慈禧确实已没有太多地方可以去了。
热河已难容身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一行已提前逃走。
这不是慈禧第一次逃离北京了,40年前,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时年25岁的叶赫那拉氏曾随自己的丈夫咸丰帝逃到热河。
然而,这一次,她是不敢去热河的。
与当年的英法联军不同,这一次,八国联军的“赎罪条件”比当初的英法联军苛刻得多,甚至连慈禧本人的性命也在联军的“赎罪条件”中。
因此,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没有停下进攻步伐,他们以“直隶一带,尚有华兵固守之要区,拳匪聚合之党队”为借口,继续从京津出兵四向攻掠。
到1901年4月时,联军控制了南至正定,北至张家口,东至山海关,西至娘子关的四周要隘。
显然,只要联军认为有必要,热河就很快就可以攻下。
慈禧,已不能如当年一样只作就近“避暑”了。
那么, 远处,有哪些地方可以去呢?
“龙兴之地”已无“容龙之所”远处的第一选择,自然是大清“龙兴之地”——关外。
然而,此时的龙兴之地,已经难以“藏龙”了。
2年前,《旅大租地条约》,旅顺已为俄国所占。
与此同时,沙俄已经取得了自哈尔滨经奉天(今沈阳)至旅大的铁路修筑权。
在筑路全线,沙俄以“中东铁路公司”名义招募了武装“护路队”,并在哈尔滨设立了2500余人的铁路警备司令部。
当时,沙俄已经组建了13.8万人的军队,准备兵分五路,趁机攻取东北。
在沙俄的进军计划中,集结于旅大、海参崴的西伯利亚第一军(3.4万人),集结于海参崴、双城子的登陆军(3.7万人),都把目标指向奉天!
此外,西伯利亚第二军(3.6万人)、第三军(3.1万人),也将吉林、黑龙江重要城市纳入攻取计划。
显然,大清的“龙兴之地”,慈禧是不敢去了。
长江沿线不好去,去了也站不住此外,长江沿线的南京、武昌等地,慈禧去也去不了,即便去了也不安全。
从北京到长江沿线,慈禧既走不了海路,只能走陆路,盛夏季节,可能还能到老佛爷就要扛不住了。
而且,即便到了,慈禧也是站不住脚的。
长江的航运权,早已为列强所夺取。
万里长江,列强舰船横行无阻。
在北方,尚有“拳勇”、清军爱国将士可以给她“挡一挡”,而在已经参加“东南互保”的东南各省,恐怕是没有人会替老佛爷“挡一挡”的。
因此,东南各地,老佛爷既去不了,也不敢去。
沿海、沿江、沿边,老佛爷都是不敢去的。
老佛爷能选择的,只有西北、西南。
简单的说,相对安全的地方只有3个:西安、太原、成都。
太原,也不安全晚清时,由于北京动辄受到威胁,甚至被攻破,因此,朝臣们曾热议过迁都之事。
甲午战争后,张之洞就曾建议过迁都太原。
不过,如前所说,八国联军已抵达娘子关、张家口等地。
尽管清军在娘子关阻击取得一定成绩,但太原实在太近,在确认联军停止攻势前,是不敢以之为避的。
入蜀则太深甲午战争时,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曾建议迁入内地,凭险死守,绝不被胁迫。
其中,在西北、西南各地中,康有为曾评价:“入晋则太近,入蜀则太深”。
进入四川,安全是安全,但毕竟地处西南边陲,不利于对全国的统治。
后来,抗日战争时,日本大举侵华,国家面临亡国之危时,只有迁都重庆,坚持抵抗。
但是,在八国联军时期,联军虽强,但毕竟规模有限、目标有限,早早“幸蜀”是没有必要的。
当然,可以想象的是:如果西安也站不住,慈禧又仍然要打(或者条件无法接受),那还是会继续向西南撤的。
西安,稍能立足西安是相对可以立足的地方。
首先,驻于西安是相对安全的。
关中四塞,有险可守。而且,远离海岸线,联军虽精,旦兵力有限,不便将战线拉太长的。
而且,西北地区勤王军队较多,对大清也比较忠诚。
即使在辛亥革命时,陕甘地区的清军依然占据相当优势,并请求清帝迁都西安,再图恢复。
其次,驻于西安,仍利于对全国的号令。
虽然此时的西安已不是汉唐时期的世界中心,但毕竟形势仍在,千年古都的影响仍在。
每次有建都、迁都讨论时,西安都在候选之列,而且往往位列前三。
而对大清来说,其意义又更重大一些。
因为,满蒙是大清基本力量,坐镇西安,也可以联络蒙古,以维系基本力量。
所以,在西安,大清仍然可以作为“中央政府”,号令天下。
八国联军侵华时,联军主力所攻取者只直隶周边。
然而,诺大的大清,慈禧能真正立足者,其选择已很有限了!
大清的皇太后尚且如此,何况其他人呢?
大清,气数已尽!
为什么八国联军进城,慈禧太后非得逃到西安呢,别的地方不能去吗?
为什么八国联军进城,慈禧太后非得逃到西安呢,别的地方不能去吗?
说到这个问题,话就长了。不过我个人觉得,慈禧太后之所以往山西、陕西方向逃,是因为下面三个原因,特别是最后一个因素。
(慈禧太后)
第一,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是从东南沿海进来的,慈禧太后只能往西逃。这符合一个人遇到危急情况的应急反应,她不可能往东逃如果是一个小老百姓,智商又极高,也有可能选择“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往东逃。
但是,慈禧太后,她不是普通老百姓,是清朝太后,她大半生养尊处优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出逃的时候,不可能一个人逃。那样的话,她没有生存能力,要饭都不知道去哪儿要;也不知道怎么开口,只能饿死。她出逃,一定是带着很多伺候她的人一起出逃,那就是一支非常庞大的队伍,目标太大,只能往八国联军出现的相反方向逃亡。
(慈禧当年出逃的队伍)
第二,山西陕西适合避乱山西、陕西一带,有山有水,风景宜人,和北京气候相差无几,适合休养生息,又适合躲避战乱。八百里秦川,自古就是非常安全的地方。随便一个犄角旮旯就可以藏人。当年日军打进中国,在山西、陕西地区,就被复杂的地形弄得晕头转向,被中国军队打得找不着北。只能控制某些中心城市,对于广大的山区、农村,日军一直没有办法。
慈禧太后选择在这里躲避战乱,是一种明智之举。
第三,慈禧往陕西、山西方向逃亡,牵扯出慈禧太后的身世疑团有一个民间传说,慈禧太后本来就是山西人,不是满族人,而是一个汉族人。
慈禧表面的正经身份是满洲镶蓝旗人,玉牒上记载“叶赫那拉氏惠征之女”。出生于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
但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考证认为,慈禧太后很有可能是汉族人。
1835年,慈禧出生在山西长治县西坡村一个贫穷的汉族农民家庭,取名“王小慊”。4岁时,被卖给本县上秦村宋四元为女,改名“宋龄娥”。12岁时,又被卖给潞安府知府惠征为婢,改名“玉兰”(小名兰儿),并在衙西花园专设书房中精心培养。
也有另外一种说法,说她出生于山西长治县西坡村,名字仍然叫王小慊。和在长治大权在握的路安知府叶赫那拉·惠征(1805—1853)住处不远。
(慈禧的父亲叶赫那拉.惠征)
一次,因惠征夫人需要个小姑娘伺候,一时找不到,就把住处不远的小姑娘王小慊找了来伺候。结果,因她聪明伶俐,温柔可人,惠征夫人特别喜欢王小慊;也有人说惠征夫人心肠软,发现小姑娘王小慊脚上穿的鞋太烂了,就给她一双新鞋。在换鞋的时候,惠征夫人发现王小慊脚心有九颗痣,也有说是一个脚心一颗痣。按照相书上说,这就是大富大贵的命。因此被惠征夫妇收养为义女。
还有一种说法是,小姑娘王小慊命特别苦,被人几经转手,先是卖到王家,后又到宋四元家,最后流落到潞安知府叶赫那拉·惠征家里,后来潞安知府夫人特别喜欢她的聪明伶俐,就收为义女,教其琴棋书画。
我查了一下叶赫那拉·惠征,的确在山西任过职,不过不是潞安知府,而是山西归绥道。
不过,不管上面哪一种说法,都说明慈禧太后小时候命非常苦,被人几经转卖,最后都是到了叶赫那拉·惠征家里,成了惠征的女儿。
至于慈禧太后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就不赘述。
(慈禧太后)
后来,许多记者、学者到山西长治县西坡村考证这件事,村里人都说慈禧太后就是这个村里的。特别是八十岁以上老人都信誓旦旦地表示:“慈禧太后,从小就在这儿长大,就是俺们这儿的人,她叫兰儿。后来跟着一个满族大官走了。”
假如这件事是真实的,那么就可以证明,在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时,慈禧太后往山西、陕西一带逃亡,是一种本能反应。
因为这毕竟是她的出生之地,这里是她的根,也就是魂牵梦绕的故乡。人在最危急的时刻,总是会本能地选择她灵魂深处最信任的地方。就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危难时,总是第一时间想到家,想到最亲近的人,是一样的道理。
历史上记载,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仓皇西逃,从山西阳高县入境山西,一直到蒲州(运城),在山西停留了50日,之后经陕西潼关到达西安。在山西所经过的有27个州县村。
(慈禧西逃归来)
在电视剧《乔家大院》里也记录了这件事。乔致庸说:慈禧老佛爷要西狩山西,咱们要提前做好接待她老人家的准备工作。
据记载,乔家资助了慈禧太后十万两银子。
在这里,我用一首小诗结束这篇文字,也算揣测一下慈禧太后逃亡过程中的心情。
我是一只风筝,
飘飘荡荡,
一直在天上。
线已断,
但我始终记着,
线盒在什么地方。
它牵扯着我的五脏,
魂牵梦绕,
百转柔肠,
她的名字,
叫故乡!
为什么八国联军进城,慈禧太后非得逃到西安呢,别的地方不能去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是没有其他地方好去。
当时八国联军是从东面的天津朝着西面的北京打,沙俄又占领了东北三省。
这么看来,首先去东北是不可能了,内蒙古当时也有蒙古王公分离势力,而且靠沙俄太近,显然北方都不能去。
去南方呢?
在8月慈禧逃出北京之前,南方的总督就已经搞了这么个东西,东南互保。
6月21日,慈禧向全世界十一个列强宣战。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第一时间抗命:“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
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人纷纷认可,决定同洋人保持中立:“乱民不可用、 邪术不可信, 兵衅不可开”“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 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
当时先后有刘坤一、张之洞、 李鸿章、闽浙总督许应骙、山东巡抚袁世凯、浙江巡抚刘树棠、安徽巡抚王之春和广东巡抚德寿全部加入东南互保。
这个事件慈禧是知道的,也就是说南方各省显然都不能去了。
这些总督已经抗命,将他活捉了送给洋人也不是不可能。
那么,剩下可以选择其实只有西北地区。
而当时西北唯一较为富裕的省份就是陕西和山西。
但山西不保险,其一是山西巡抚毓贤,恰恰是此次庚子事变罪魁祸首之一。
就是他首先在山东纵容义和团杀洋人,此次去了山西以后又是最积极支持义和团的。
庚子事变期间,毓贤将山西的洋人不分男女老少全部斩杀。山西全省共杀传教士191人、中国教民及其家属子女1万多人,焚毁教堂、医院225所,烧拆房屋两万余间,是各省中死人最多的一个省。
甚至传说毓贤还亲手杀了天主教山西北境教区正主教艾士杰。
洋人对毓贤极为震怒,恐怕一定会报仇,绝对不会放过毓贤。
其二是山西距离洋人入侵的河北太近,两个地方是邻省。
慈禧逃到山西并不安全,洋人很可能随后就追赶过来,还是逃得更远一些为好。
这就要说说陕西巡抚端方,端方虽然没有公开加入东南互保,私下也是支持的,反对慈禧的胡来。
但是,端方是正儿八经正白旗人,又是慈禧亲手提拔的心腹,对慈禧肯定还是支持和维护的。
所以,此时慈禧去西安是最安全的。况且,陕西好歹比较富裕,也能接纳慈禧这一行数千人。
如果去了甘肃、宁夏这些地方,一来这里回族经常叛乱,不安全;二来非常贫穷,去了以后恐怕连基本生活也难以维持。
为什么八国联军进城,慈禧太后非得逃到西安呢,别的地方不能去吗?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慈禧为什么要逃往西安呢?难道是馋肉夹馍、凉皮、羊肉泡馍了?还是想参观一下兵马俑、华清池?当然都不是,慈禧作为一个老人精,自然是哪安全往哪遼了,之所以去西安,就是因为那儿最安全。
很多人疑惑,自古以来皇帝不都是往南跑嘛,即便你不往南跑也应该回自己老家东北呀,慈禧为什么不去这两个地方呢?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不往这两处跑是有原因的。先说一下为啥不回东北,是因为那噶冷吗?不是,是因为自1644年满清入关以来,留在东北的人就很少了,再加上满清一直实行柳条边制度,使得东北地区一直是人烟稀少的状态。虽然咸丰年间取消了柳条边制度,大量人“闯关东”,但东北的开发程度和繁荣程度还是远远不如关内的,可以说是“地大物不博,还没有王建国”。你说慈禧去那干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吗?
再说这时候也轮不到她振兴,俄国和日本都忙着振兴呢,日本窥伺东北很久了,俄国还派十万大兵驻扎东北,你说慈禧去东北被谁带走她也受不了啊,所以这地方死活是不能去。
再说说为啥不去南方,一是南方向来反清思想比较严重,你想想天地会老家在哪,慈禧要是敢去广东,估计直接让山鸡们给祭天了;而是此时南方各省已经同西方列强达成了“东南互保协议”,什么是“东南互保”呢,慈禧向八国联军宣战后,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邮政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纷纷与各参战国达成协议,互不侵犯,史称东南互保,慈禧尽管不满,但也无可奈何。所以南边也不能去。
所以逃跑路线只剩一条,一路向西。当然了,慈禧不管这叫西逃,而叫“西狩”,也不知道去“狩”啥,西方有妖精吗?
为什么八国联军进城,慈禧太后非得逃到西安呢,别的地方不能去吗?
老太太还能往哪里逃跑呢,早在庚子年七八月间德国要为克林德公使“报仇”,七千名海外远征军从不莱梅港出发,登陆天津,英国从东亚殖民地印度,香港,澳大利亚增派部队也陆续登陆天津,意大利和奥匈帝国有三艘军舰驻泊在大沽口。
美国从菲律宾和西海岸旧金山调集第十四步兵团,第五炮团和骑兵第六团以及一个营的海军陆战队相继抵达天津,东面成了列强进军京畿的出发汇集点,在那边都有留守部队,往东边跑除非她脑子进水了自投罗网。
往东北老家跑,那边也不安逸,北极熊利用地缘优势不光在北直隶驻扎六千多兵力,在南满还有五千人马,东北龙兴之地在日俄战争前已经是老毛子的天下。
往北边跑,那边只有的是渺无人烟和荒漠,得不到庇护和给养,老太太既没有逐水草而居与牛羊为伍的身板,更没有这打算。打南边逃吧,老太太也打小算盘,别说直隶和山东是德国佬的地盘,那里可是义和团闹得最凶的地方。在局势明朗之前,和义和团搅在一起纠缠不清,将来议和谈判会带来麻烦,老太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就缺乏空间。
只有“西狩”往川陕方向跑,那里自古是中国的内地战略纵深,洋人染指得少,沿途还可能得到各地官府的接应,实在局势糜烂,还能经陕入川。那边西安,太原都是省会行辕,到那里驻陛能够方便地接受各路信息和接见朝廷或地方大员以便及时做出决策。
当八国联军向皇城发动进攻,美军从南边,俄军和日军从北面,法军从东边提供炮火支援,“两宫”已似被封堵的老鼠,只有往西跑,除了那边,还能向何处呢。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