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架战斗机发现自己被导弹锁定了,能不能发射一枚导弹去拦截?

可能不止一个人有过这种疑问:为什么战机在被红外导弹锁定后是那么的无力,只剩下逃命。前不久美国相关机构统计了过去30年的空战情况,大概可以为我们解答一些疑问。据这家机构统计的数据结果显示,过去30年大约有90%的战机是被对方红外导弹锁定后击毁的,而仅仅只有10%的战机逃脱了红外导弹攻击。

这就说明,处在空战中的战机一般很难应对敌方的红外导弹,结局基本上都是被击毁。如果战机本身可以主动防御就好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因为让一架战机主动防御来袭的导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事实上,我们往往所说的防空与空中飞的飞机没有太大关系,主要还是因为实现这一点很难。在一枚红外空空导弹发射之前,它的母机早已经将对方的全部数据计算出来,所以射出的导弹是带有主动导弹追踪能力的。在各种先进性能,高速运动的红外导弹发展的今天,一架战机想要逃脱速度几马赫的导弹这本身就不容易。要知道,当你驾驶的战机被对方发射的导弹锁定追踪之后,战机本身是有预警提醒的,这时候给飞行员本身就已经造成了巨大压力,逃脱都可能来不及,根本不会有心思想着去击落来袭导弹。

根据以往空战来看,被击落的战机往往在发射导弹战机的前边。由此造成的情况是,别人是从后边来攻击,而被攻击者刚好是屁股对着。战机的雷达什么东西都是在前半截的,面向前方的。后方如何处理?要不转一个大弯,技术上可行,但过于浪费时间,贻误战机。再就是在机尾部装上后视雷达相关系统,从后边直接来看。但目前主流的战机几乎没有在机尾装雷达的案例,俄罗斯曾经在苏-47试验机型中有过这种设想,可最后也没有付诸实施。既然大家都没有这么做,从一定程度来说这种操作还是暂时不可行的。

另外,我们都知道。战机上本身携带的导弹数量不算多,而且基本上都是空中格斗导弹,用于与敌方战机的空中近距离火拼。这些导弹一般也都是用来识别对方飞机的,一旦要具备空中拦截防御能力的话,那也要具备识别导弹的能力,这对于导弹来说会出现数据过于复杂混乱的情况,到时候说不定还会失灵呢。红外导弹去追踪飞机,飞机本身体积大,红外目标比较明显一些,因此导弹相对容易追踪。而如果要用导弹去追踪一枚从对面射来的高达几马赫的导弹,这个难度则会大大增加。

因此一般情况下,当发现自己战机被对方导弹锁定之后,往往都是赶紧逃脱导弹追踪的,防御什么还是别想了,多磨蹭几下可能连逃跑的时间都没有了。对那些已经距离很近的导弹,则可以用干扰弹这些东西应付一下。最后实在不行,弹射跳伞吧。

如果一架战斗机发现自己被导弹锁定了,能不能发射一枚导弹去拦截?

想法很好,但实现起来很难。

目前对于来袭导弹其实还是在使用干扰弹进行防御。

对于战机上携带的导弹则很难对来袭导弹构成威胁。

先说导弹,

一架战机上往往会携带数枚甚至是极美导弹。但每种不同的导弹其实都有自己独特的用途。例如红外制导导弹主要是用来在目视距离空战格斗中使用。

这种类型的导弹带有红外成像导引头,可以拍摄和识别飞机的红外线目标进行制导和攻击。

目前最优良的红外制导导弹是AIM-9X Block 3,最大飞行距离21公里,飞行速度2.5马赫,可以攻击3马赫以下的目标。

然而对于射向自身的目标来说,即便这枚导弹可以做出40G的过载,也很难锁定并攻击来袭导弹。

同时,飞机的红外特征和导弹的红外特征并不一样。如果要真的弄一个识别导弹红外特征的防御性导弹则额外的增加了飞机的负载。

这里会有人提到坦克的主动防御系统:

目前的坦克主动防御系统的确是可以击毁来袭的飞弹。但坦克和飞机不同的是,坦克自身往往相对于静止,而且对于防御系统来说仅仅需要防御坦克是的周边即可。

对于飞机,则需要进行上下左右360度的防御,那么安装在坦克上的一组防御弹至少需要在飞机上安装4组。并且由于飞机高速机动运动,来袭导弹的轨迹弯度都决定了防御弹很难有效的射出并击毁来袭导弹。

而对于远程来袭的中远程导弹来说,飞机上面的传感器也仅仅能够通过红外和紫外线信号进行特征判定,在发现导弹来袭的过程中,战机采用的最有效(其实也没什么用)的方法是改变航迹进行规避。

而对于来袭导弹的雷达锁定、传输作战诸元等操作也是难以做到的。因此只能按照作战手册的指导来做出相应的机动进行规避,剩下的事情只能靠上帝决定了。

而且目前来说,随诊很多低特征火箭燃料的使用,目前战机上的传感器并不靠谱了,对于中程远程的空空导弹往往抵近战机的作战区域的时候火箭燃料早就烧光了,这时也并不会产生导弹预警。战机往往就不明不白的被击中了。例如上图,根本看不见导弹的航迹一架战机就被击毁了,这就是中程导弹的攻击。

所以探测又探测不到、锁定又锁定不了的攻击往往才是战机真正难以防守的致命一击。

如果一架战斗机发现自己被导弹锁定了,能不能发射一枚导弹去拦截?

战斗机被导弹锁定后,确实很难逃生。

有美国机构进行过统计,在过去的30年间,大约有90%的战斗机,在遭受导弹攻击后被击落,仅有10%的战斗机成功逃生。这就证明了一点:在导弹面前,战斗机是脆弱的,办法确实不是很多。有人要问了,那战斗机就不能发射导弹去拦截来袭的导弹吗?就目前来看,是不可能的,因为冒得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战斗机要躲避来袭导弹,最大的难点在于机动性不足。即便是先进的第四代、第五代战斗机,机动过载最多也只有-3G-9G之间,而空对空导弹、地对空导弹的最大机动过载,动辄超过40G,数倍于战斗机,甚至可以在空中快速完成直角转弯、180゜大转弯等动作,这对于战斗机而言是不可想象的。

图为眼镜蛇机动。

原因在于,战斗机都是有人驾驶飞机,即便是人类的科技也能做出像导弹一样机动灵活的飞机,关键飞机里的飞行员也承受不住这样的机动过载,就算是载人飞船里的航天员,一般也只能承受最大6-8G的机动过载,因此,就从灵活性的角度来看,战斗机就是躲不过导弹的。导弹都有一个不可逃逸区,意思是让导弹接近到这个距离,战斗机就跑不掉了,肯定会被击落。像比较先进的AIM-120、PL-15等空空导弹,不可逃逸区都在30多公里,等到战斗机看到导弹,已经躲不掉了。

如果对这些来袭的导弹实施拦截呢?那也是现在的技术无法做到的。要拦截来袭的导弹,首先就需要战斗机能探测发现目标,战斗机发现来袭导弹的方法,通常是三种,第一种是告警装置提醒,一旦战斗机被火控雷达锁定,或者感知到来袭导弹锁定,那么就会报警提醒,但是这种方式只能提醒战机躲避,却不能提醒锁定的具体方位,因此无法引导拦截武器进行拦截。

图为大仰角机动中的战斗机,即便是如此大过载的机动,依然不能躲避导弹,因为还是没有导弹灵活。

第二种方法是雷达发现,战斗机的火控雷达在发现敌机的同时,在距离接近之后,也往往能探测到来袭的导弹,但是一般雷达发现导弹时,距离已经很接近,战斗机无法及时躲避,毕竟导弹目标要小很多,此时如果要进行拦截,那就必须要保证100%成功,否则战斗机就会被击落;第三种方法就是人的肉眼发现了,在空中,人的肉眼视距范围大约是30公里,能看清来袭导弹最起码也要接近到10多公里,早就已经无法躲避了,此时进行拦截,无异于是在搏命。

因此,除非战斗机能做到在30公里之外就发现来袭导弹,并且发射导弹进行拦截,而且还要保证拦截概率起码高于80%,否则一般的飞行员还是不要尝试拦截了,在进行躲避尝试后,还是选择好的时机适时跳伞,这样还能保住性命。那么可靠地躲避导弹攻击方法,究竟有哪些呢?事实上,目前没有完全可靠的办法,只是对付不同的导弹,有不同的方式,但是飞行员一般也不知道来袭导弹的类型,只能综合施策了。

图为机腹内4枚PL-15导弹的歼-20战斗机。

比如,来袭导弹是红外制导导弹时,最好对付,只需要朝向太阳、月亮飞行,并且发射干扰弹,就有很大的逃生可能,毕竟这些“假目标”可以让导弹失去目标;但是对付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就很难了,因为这种导弹不是追踪热源,而是把战斗机死死地锁定在攻击范围内,要躲避这种导弹,只能依靠机动躲避,然而正如上文所述,战斗机机动性不如导弹,很难躲避成功。

所以,以目前的人类技术水平,还是不要轻易地尝试躲避导弹、拦截来袭导弹,飞行员在被锁定之后,首先可以选择进行躲避尝试,一旦发现情况不妙,就赶紧跳伞,毕竟培养优秀的飞行员,可比制造战斗机要贵的多,也难的多,关键时刻还是保飞行员更要紧呀!

如果一架战斗机发现自己被导弹锁定了,能不能发射一枚导弹去拦截?

现在空中战斗机飞行员一旦发现自己被导弹锁定了,飞行员首先想到的事情就是怎么逃,怎么干扰和躲避攻击,同时向指挥部汇报自己被锁定,随时准备跳伞,为后事做准备了,根本就没有念头想着怎么去拦截!

其实飞行员也是非常想主动拦截,可是目前是没有这样的技术!首先就是不论是防空导弹还是空空导弹,速度都是非常快的,极短的时间内就追上了战斗机,让被锁定的战斗机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

我们知道,发射拦截的导弹之前,也是需要进行锁定目标的,高速移动的导弹是很难被锁定的。而且还有一个问题,现在战斗机携带的空空导弹,在发射之前,还是需要战斗机的机载雷达先照射锁定目标,目前战斗机的雷达都是在机头位置,照射的角度也非常有限,想要锁定目标,战斗机还必须对着来袭导弹的方向,锁定然后发射,这样珍贵的时间就过去不少了,对方的导弹也靠近了,还不如被动的防御。

现在导弹拦截导弹,一般拦截的都是大型的导弹,比如说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对于空空导弹这样的小型目标,拦截起来还是非常吃力。好像都没有过这样的试验,如果这样的想法可以实现,那么美国早就开始试验了,并且推出相应的可以拦截空空导弹或者防空导弹的导弹了。

所以一旦战斗机飞行员发现自己被锁定了,一般只能被动防御,比较好的应对措施有:

1、主动干扰。现在的战斗机,有时候也会携带电子战吊舱,这样可以对来袭的导弹进行干扰!比如上个月以色列空袭叙利亚,叙防空部队发射防空导弹还击,结果就被以色列空军战斗机干扰迷失方向了;下图的歼10战斗机就携带了电子战吊舱:

2、释放干扰弹。目前导弹在靠近战斗机后,末端一般都是采用红外制导,这个时候释放红外干扰弹,对采用红外制导的导弹有一定干扰效果,基本上是架军用飞机都会配备红外干扰弹,无论是战斗机还是运输机;

3、机动规避。这也是最原始的躲避导弹袭击的方式了,有时候也可以利用战斗机的机动性,让导弹错失目标,不过现在导弹的制导技术越来越先进,过载也很大,战斗机很难斗得过导弹。

如果上面的方式都没有效果的话,飞行员只能准备好跳伞了!

如果一架战斗机发现自己被导弹锁定了,能不能发射一枚导弹去拦截?

首先告诉大家的是:如果一架战斗机在空战中被导弹给锁定了,最好的方式是加速或者变相逃离,实在不行就只能选择跳伞跑路了。至于战斗机自己发射导弹去拦截来袭导弹,这种方式基本上不太可能实现。目前的战争已经越来越重视制空权了,可以毫不犹豫地说:现代战争如果彻底失去制空权的话,往往意味着失败,例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等。

既然大家在战争中都需要争夺制空权,那么敌方的战斗机就是交战各国都必须要搞定的一个东东了。目前打击飞在天空中战斗机的主流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运用地面防空系统发现战机、然后发射地对空导弹来干掉敌方战斗机;

另外一种当然是空对空模式了,也就是用己方战斗机升空近距离发射导弹干掉对方战机。

我们一个一个地来分析:首先看看,用地面防空系统发射导弹来击落对方战斗机靠谱吗?不得不说的是,现代战机的性能已经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了。

目前的主流战机为了提高生存率或者说为了躲避对方防空系统的打击,主要采取了两个办法:

一是,现代战斗机的机动性能越来越好了,从地面发射的防空导弹,由于距离远,很容易被战斗机干扰和躲避。

例如:F22、F35这样的战机飞行速度超快、空中机动性又特别强,另外地面防空导弹的机动性又不强。这样一来往往导弹飞到预定的位置,战斗机可以采取垂直拉升或者急转弯,有可能早就已经飞走了。

何况战机本身的电子反干扰系统、干扰弹的系统都很强悍,这样就更加不容易被击落了。

二是,现代战机越来越追求隐身性能了,未来战场上的主流战机都应该是第四代隐形战机了。这就非常好理解了,你的防空系统根本就没有发现战斗机,那有何谈击落呢?

举个例子:以色列就装备了四代隐形战机F35。在中东战场中F35面对S-400防空系统就跟出入无人之境一般了。后来以色列飞行员这样说:当我们的飞机经过的时候,对手的防空系统好像睡着了一样。

总之一句话,面对地面防空系统的导弹攻击,战斗机往往并不靠发射导弹去拦截对方的攻击导弹。战斗机一般靠自己的机动性、干扰系统来躲避,另外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隐身性能不让地面防空系统发现自己。

其实战斗机被击落的最大概率是在空战之中了。这也就是说:被对方战斗机发射导弹击落的概率最大。

据不完全统计的数据结果显示,过去30年大约有90%的战斗机是被对方战斗机的红外导弹锁定后击毁的,而仅仅只有10%的战机逃脱了红外导弹攻击。

其实这也就是说明:空战中的战斗机是比较脆弱的,一般被对手锁定以后基本上逃生的概率并不大。之所以发生这种情况,主要有三个原因:

1、空战中两架战机的距离不是很远,往往一枚导弹的飞行速度达到了几马赫之快,这样的话根本就来不及躲避。

2、一般被对方战机锁定以后,基本上所有的路线、数据都已经计算完毕了。一般发射的空对空导弹带有主动跟踪功能,外加上飞行员被对方导弹锁定以后的心理压力很大,往往逃脱的概率就非常低了。

3、一般被击落的战斗机,都是敌方战斗机从后面发射导弹击落的。这样一来,飞行员属于盲区、飞机的雷达一般处于战机全半部分,往往就处于极度的被动状态了。

总之一句话,现代战斗机被击落往往都是在空战中发生的,由于距离太近、反应来不及,外加上被彻底锁定,也就很难逃脱了。

那么为什么说战机被锁定以后,发射导弹去拦截来袭的导弹根本就不靠谱呢?我们来简单说一下原因:

1、其实导弹拦截导弹这个事情本来就不太靠谱,世界上的反导系统很多,可是真正能实战、真正能完全拦截敌方导弹的概率并不大。

现在的反导系统大部分采取的是饱和拦截,也就是对方发射一枚导弹,自己要发射很多枚去拦截。

2、战斗机由于由于为了加大机动性以及各种因素的限制,是不可能携带大量导弹的。一般携带的导弹主要有两种:一是空对地导弹;二是空中格斗导弹,所以根本就不可能携带很多枚的拦截弹。

不管是空对空导弹还是空对地导弹一般都是对付大型目标或者战斗机使用的,根本不具备拦截敌方导弹的功能。大家一定要记住一点:战斗机是用来进攻的利器,并不是用来专门防守的。

3、空战之中双方距离一般都不远,即使你发射拦截弹的话,估计时间上也根本来不及的。何况人家的战斗机一般是从前面打你战机的后面,拦截起来难度更大。

一般战斗机在空战中被对手的红外导弹锁定以后,往往采取的就是靠着机动性赶快跑路或者发射干扰弹意思一下。如果这两招都没有任何效果,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飞行员直接选择跳伞逃命了。

如果一架战斗机发现自己被导弹锁定了,能不能发射一枚导弹去拦截?

如果发现自己驾驶的战斗机被导弹锁定了,不会有任何机会发射一枚拦截弹,所有的飞行员只会采取对抗措施来躲避

现代战机,都装备有雷达警告装置和导弹来袭告警装置,前一种是提醒飞行员有远程警戒雷达或火控雷达在扫描,这个时候你的战斗机会出现在对方雷达屏幕上

F15战机

被远程雷达扫描后,雷达警告装置会发出类似牛蛙的沉闷声音,大约几十秒就会听到一次,这是因为远程警戒雷达的频率比较低,而且在转动。

接下来,会面临两种方式的“锁定”,一种是地面防空火控雷达的锁定,这个时候因为火控雷达的频率较高而且转速较快,会出现轻快的声音,这个时候如果已经被锁定,那么战斗机舱内的警告灯会开始闪烁,声音也会变得比较急促,提醒你随时有导弹朝你飞来。

另外一种就是对方的战斗机升空后拦截你,对方战机的雷达锁定你,同样也会引发警告器的蜂鸣和警告灯的闪烁。

F16战机

出现以上两种被“锁定”情况,你的命运已经不由你掌握了,这个时候你要做的就是开加力到最快速度,掉头准备离开,看是否能甩掉对方的锁定,如果你的战机带有电子战吊舱,也可以试着开启电子干扰,看能否摆脱锁定。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另外一种红色警告灯开始闪烁显示屏上显示有导弹向你袭来,这个时候你要做的事情,就是使出吃奶的劲让战机进行超机动规避,同时发射箔条或干扰弹欺骗对方导弹,这对主动/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有一定的作用。

战机发射箔条

但如果对方使用的是红外制导导弹的话,那就自求多福吧,这玩意儿箔条和电子对抗完全无用,要知道被导弹击落的战斗机,有90%是红外制导导弹的战果,比如“环礁”和“响尾蛇”。甚至这种导弹会让你的战机导弹锁定告警装置无效,有可能你被导弹击中后才知道被导弹给盯上了。

面临这种情况,你唯一能做的便是准备弃机跳伞

那有没有可能发射拦截弹拦截这枚导弹呢?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做到的,防空导弹一般都有3~4马赫的速度,你要拦截,同样也需要火控雷达锁定它,机载雷达现在还做不到这一点;然后就是拦截弹,拦截弹必须速度比来袭弹要快和灵敏,才有可能发挥拦截作用,现在的空空导弹还无法胜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