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萨达姆明知科威特受美国保护,为何还要冒险吞并科威特?
萨达姆也是被美国人给坑了。他要是知道后来安理会五常有四个投赞成票,美国组织百万大军来揍他的这个后果,他是绝没有胆量吞并科威特的。
傻大木吞并科威特的主观因素就不说了,四个字概括就是——不打不行。
下面重点说说客观因素。
伊拉克在入侵科威特之前,萨达姆曾经试探性的问过美国的态度。美国一开始觉得萨达姆疯了,就没太在意。后来缓过劲来,发现这事没那么简单,就在摸清了萨达姆的底牌后,决定坑死他。
当时,美国一方面通过驻伊拉克大使让萨达姆安心,美国驻伊大使格拉斯皮在与萨达姆的谈话中声称“我们对阿拉伯内部纷争不持立场,例如你们和科威特的边界争议”。这给萨达姆造成了一种美国不会罩着科威特,你放心去打的错觉;
另一方面,美国的智囊团开始研究各种对策,决定以揍伊拉克为契机,使美国成为中东地区的唯一霸主。
在这件事件之前,中东地区作为石油的重要产地和连接欧亚非大陆的重要通道,一直都是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地区。苏联仗着地利优势(离得近),对中东的控制程度远超美国。
但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苏联因为经济问题采取战略收缩政策后,在中东地区留了一个很大的空间。很多国家,包括伊拉克和美国,都想趁机插一脚。
只不过,美国由于越战失利的原因,害怕再次掉坑里了,就没敢轻举妄动。
而萨达姆由于实力原因,一直也没有像样的霸权计划,总是走一步看一步。
他的种种行径,美国一开始也没在意。毕竟伊拉克的水平是啥样,美国心里清楚。只要萨达姆别动美国的蛋糕,美国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但是,萨达姆想填补苏联的这个空缺,恰恰就是动了美帝打算吃的蛋糕。这对于美国而言,是不能退缩的。
这就好比说,美国暂时还不饿,中东那块蛋糕它暂时还不想吃。但是它暂时不想吃,不代表别的国家就能先插叉子。谁要是先动叉子,就是在挑衅美国的霸主地位。
所以,回到萨达姆吞并科威特之前的国际态势来说。美国见到萨达姆要动蛋糕了,它就决心趁机拿下中东。
战前通过外交途经忽悠萨达姆,这是美国的一招障眼法。目的就是为了让萨达姆放心的去打科威特。然后,美国再动用舆论的力量把萨达姆塑造成恶魔,号召全世界各国一起去揍他。
从美军在海湾战争战前准备的那么多装尸袋来看,老布什总统当时是下了决心的。而反观萨达姆呢?战未开,战略上就已经输得是一塌糊涂。
伊拉克大军云集伊科边境,进也不能,退也不能,傻大木尴尬的要死。这个时候,白宫方面还怕战争打不起来,就在火上又浇了一把油。
1990年7月31日,美国国务院近东事务副国务卿在国会听取会作证时说:“美国没有防御科威特的承诺。同时,如果伊拉克攻击科威特,美国也没有保护它的意图。”
注意了,这不仅仅是美国官方的态度。事实上在当时,美国民众对中东地区的态度也是不感兴趣。不少美国民众认为,中东的事情让中东人自己搞掂就好了,没必要牺牲美国人的宝贵生命。
于是,萨达姆再三确认了美国的态度后,便在两天后,也就是1990年8月2日,发动了侵略科威特的战争。
而当萨达姆行动后,美国立刻翻脸。美国媒体通过科威特娜依丽小护士哭诉的谎言,掀起国内民众保卫科威特的熊熊热情,海湾战争由此爆发。
这里再说一下这个娜依丽。
1990年10月10日,科威特年仅15岁的护士娜依丽在CNN提供的“来自巴格达的实况转播”节目中,声泪俱下痛诉伊拉克人灭绝人性。
她说——“伊拉克士兵不是人啊!他们入侵科威特城时,冲进我所在产科病房,把还在保育箱里的早产婴儿抱出来,统统都扔到地板上,任由那些可怜的孩子冻死。然后,把我们的保育器运回伊拉克。”
主持人问到:“有多少个?”
娜依丽答道:“我看到的就有15个。”
然后,CNN紧接着在报道中披露,说科威特一共有312个婴儿被伊拉克如此灭口!
当天,有关“育婴箱惨案”的报道在全球700多家电视台播出。这一重磅新闻随后在美国播出了整整三个月。老布什总统害怕挑不起美国人的怒火,就一连六次在媒体面前就“娜依丽的哭诉”发表电视讲话。
据事后的调查称,有5300多万美国人观看过报道后,支持对伊动武。
然而,海湾战争结束后,神转折来了。由于风口浪尖过了,美国对娜依丽的身份保密工作放松了警惕。结果有媒体人就发现,那个在美国电视机前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娜依丽护士”,竟然是科威特驻美大使萨迪·纳塞尔的女儿……
而她所谓的控诉,完全就是彻头彻尾的炮制新闻。据事后调查,有人为此支付了至少1800万美元好处费。
但是,旧闻被扒出来,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伊拉克被打垮,科威特、沙特、卡塔尔等都变成了美国的盟友。美国已经得到了它想要的结果。所以说,萨达姆是不是掉进了美国的坑?
总的来说,傻大木之蠢,不在于发动科威特战争。2003年小布什不顾全世界反对,不顾美国民意的反对,像当年傻大木一样悍然发动非法的伊拉克战争,这就表明当今的国际并没有什么绝对的对与错。
他的愚蠢在于,在没有实力的前提下,居然想挑战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想跟美国在中东地区平起平坐。这种过分高估自己,低估对手的胆量与决心,以及低估对手的智商和野心。完全就是厕所里点灯——找死。
当年萨达姆明知科威特受美国保护,为何还要冒险吞并科威特?
当年萨达姆明知科威特受美国保护,为何还要冒险吞并科威特?(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答案就是萨达姆想当地区的霸主想疯了,他把美国人想简单了。
当年伊拉克刚刚和伊朗结束了八年的战争,战斗经验丰富,在战场上没有欺负过伊朗,萨达姆急需要发动一场新的战争,对内增加自己的威信,对外进行扩张,扩大自己的地盘。
柿子找软的捏
当时伊拉克号称自己是中东地区的龙头老大,并宣称伊拉克是世界第三军事强国(除了美国和苏联就是伊拉克,中国都不被萨达姆放在眼里),找欺负对象当然是找软柿子,而且这个软柿子吃着还有甜头,而科威特就是伊拉克欺负的对象。
当时两伊战争,因为符合美国利益,美国是站在伊拉克这边的,萨达姆因此认为,你美国支持我打伊朗,我辛辛苦苦打了八年,怎么着你得给我点好处吧,我打科威特,我知道你可能有看法,但你怎么着也得还我个人情,这事你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萨达姆心想,只要我动作麻利的收拾完科威特,造成既定事实,你老布什又能把我怎么样,我堂堂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可不是吹牛吹出来的,难道还怕你不成。
萨达姆下定了注意,就先试探了美国人的口风。1990年初,萨达姆把驻伊拉克大使格拉斯皮请到府上,上来就告科威特的状,说科威特是小人,处处和他萨达姆作对,还声称科威特这样下去,伊拉克人民不能坐视不救。
美国这位大使其实知道老萨是怎么想的,但是还是给萨达姆放了个烟雾弹,她对萨达姆说:我们对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冲突没有看法。有了这句话,老萨心里有底了。
借钱不还,敲诈勒索从这开始,萨达姆开始找科威特人岔子,他先是说,你科威特超产石油导致油价下跌, 使伊拉克损失14 0亿美元 ,科威特人当然不认账,怎么生产石油又不是你萨达姆说了算,我们听美国人的,至于你的损失,你找美国人去,这让萨达姆暴跳如雷。另外,伊科两国之间有一段 120 公里长的陆地边界没有划界,恰好这一地区又盛产石油,萨达姆指责科威特在此地盗采价值24亿美元的石油,但科威特反驳说此乃本国领土,萨达姆火了:你科威特什么东西,几百年前你就是我们伊拉克的一个县,跟我还讲领土,然后派使者跟科威特要钱。而这之前, 在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为支付战争款项向科威特阿联酋及其他海湾国家借债300多亿美元,伊拉克提出与伊朗作战是对阿拉伯的保卫,萨达姆要求科威特免除其约150亿美元,再另外给他100亿的零花钱。科威特人想,世上还有没有天理,当年是看着美国人的面子借给你,你钱还没还又来敲诈,说什么也不给,不但不给,那150亿的欠条我们科威特还留着呢,这是要还的。
老萨彻底怒了,好吧,就拿你科威特先开刀,萨达姆三下五除二,轻轻松松收拾了科威特,科威特人死的死,伤的伤,萨达姆哪管这些,他直接把科威特划为伊拉克的第19 个省,还强行包围并进入外国驻科使馆,将外国闲杂人等扣留为人质。
萨达姆这是赤裸裸的侵略,科威特向美国人求救,联合国通过第6 7 8号决议,要求萨达姆立即撤兵,萨达姆心想,到嘴的肥肉哪有吐出来道理,对联合国决议置若罔闻,说这都是在你老布什操纵下搞得,我老萨一概不承认,科威特本来就是伊拉克的领土。
多行不义必自毙1991 年 1月 17 日,伊拉克当地时间,凌晨 2 时40分,停泊在海湾地区的美国军舰向伊发射了百余枚战斧式巡航导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实施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爆发,美国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之势,打的伊拉克部队落花流水。
萨达姆狗急跳墙,违背保护战俘的日内瓦公约,将多国部队战俘送往战略要地充当人质盾牌,为阻挡多国部队进攻,他下令向海湾倾泻大量石油,大势已去后,又命伊军疯狂炸毁科威特采油设施点燃,石油的大量倾泻和燃烧给海湾地区及周边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最终以美国为首的联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将萨达姆的军队赶出科威特。
其实,稍有政治头脑的人都知道,伊拉克吞并科威特,美国必然出兵。这一点,萨达姆应该是知道的。上帝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萨达姆狂妄自大的时间太长了,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认为你美国连越南战争都打不赢,还想打我伊拉克,其实时代早已经不同了,美国在越战后卧薪尝胆,战争已经变成了高科技信息化战争,伊拉克刚好让美国人练了练手,美国人不但把伊拉克人打败了,也让世界上其他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战争输了,老萨从此和美国也结下了梁子,对美国是各种挑衅和不服,美国也没手软,对伊拉克大加制裁,最后在2003年,找个借口直接灭了老萨。
萨达姆多行不义必自毙,美国人恨死了萨达姆,老萨被处以绞刑,客死在异国他乡。
当年萨达姆明知科威特受美国保护,为何还要冒险吞并科威特?
海湾战争是萨达姆发动的一场旨在吞并他国的侵略战争,这个没得说的,于情于理,于当时的国际现状,任何一个正常的国家领导人也不该做出如此愚蠢而冒险的决定。
1988年8月,惨烈的两伊战争打完了,此时的伊拉克,从战前拥有几百亿美金外汇盈余的富裕国家,变成了一个死伤几十万人、损失几千亿美元、负债上千亿美元的穷困潦倒的国家,一系列战后重建、偿还外债、发展经济等事务焦头烂额。
在焦躁中的萨达姆不仅没有从8年战争的狂躁中安静下来,反而因为战后的捉襟见肘变得更加冒险激进。
很快,老萨把目光转向南边的兄弟国家—科威特,这科威特实在太有钱了,萨达姆心里直痒痒。科威特实在命太好了,1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0.012%,就这么一点点地方,竟然蕴藏了全球近十分之一的石油资源,它几乎就是浮在石油上的国家,相对其100多万的本国人口(外籍劳工不算),简直是过着躺着挣钱的好日子。
在两伊战争中,科威特向伊拉克提供了很多帮助,包括提供了140亿美元的借款。
如今,仗打完了,科威特反正有钱,也不急着要萨达姆还,科威特的埃米尔还觉得,我们对你伊拉克够意思,总得感谢感谢我们吧。
可在老萨看来,这科威特太有钱了,除了比肩西欧的人均GDP,在海外还有千亿美元的投资,要不,欠的钱就算了吧。
萨达姆的理由很正确:我作为逊尼派先锋,向什叶派的伊朗开战,为其他逊尼派国家挡住了霍梅尼的伊斯兰革命,你们这些兄弟国家出点钱是应该的。
很自然的,科威特埃米尔听了萨达姆的话简直吐血,简直遇上了白眼狼,很爽快的拒绝了。
在萨达姆眼里,科威特不过是历史上伊拉克巴士拉省的一个县,是暂时离家出走的兄弟,理应应该听我的。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期间,科威特是伊拉克的一部分,当时那时,中东地区也没什么国家,地理划分也很随意。
奥斯曼帝国崩溃后,大英帝国接管了这里,扶持了科威特地区的萨巴赫家族的统治,并保证了科威特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二战后,伊拉克一直对科威特就有蠢蠢欲动的心态,只不过有英国和美国的保护,伊拉克历届政府都不敢轻举妄动。
如今,自己的“合理”要求竟然被一口拒绝,萨达姆的心能不火吗?
再加上伊拉克在两伊战争后石油产能下降,萨达姆希望欧佩克国家能适当减产,以刺激石油价格提升,但科威特一直在低价倾销石油,这让萨达姆大为恼火,再加上萨达姆认为两国边境地区的Rumaila油田,由于地质原因导致大量石油流入科威特国境线内,萨达姆要科威特补偿,这显然无理的要求自然被科威特拒绝了。
新仇旧恨,萨达姆火大了,就想起了自己的百万军队了,不过他还得顾及一下美国人的态度。1990年7月,萨达姆找来了美国驻伊拉克大使格拉斯皮,在会谈中,萨达姆向大使一直抱怨科威特对伊拉克的种种不友好行为,处处损害伊拉克的利益。
这大使可能对萨达姆的脾气不太了解,她以为萨达姆找她来就是发发牢骚,或者通过美国向科威特转达要求科威特减产的要求的。
至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大使显然还是采取了谨慎表态,她对萨达姆说:我们对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冲突没有看法。
格拉斯皮只是随口的场面话,老萨却感觉心领神会了,把这句话读成了美国政府的态度。
而格拉斯皮结束了这次“愉快”的会谈后没几天,就飞回华盛顿度假去了。
很快到了1990年8月1日,伊拉克和科威特的代表在沙特城市吉达举行了最后一次谈判,一方是伊拉克革命委员会副主席杜里,另一方是科威特王储萨巴赫。杜里告诉科威特王储,伊拉克大批军队已经集结在两国边境,想要伊拉克撤军,赶快拿出100亿美金消灾。
萨巴赫明白灾难很难避免,但作为科威特未来的国家元首,王室代表,他不可能像个被绑架的人质一样乖乖交钱,这实在太损害科威特国家形象了。
萨巴赫说,交钱可以,但只能交90亿,王储的想法是:至少也讨价还价了,可以让这笔钱看起来像是“双谈判的结果”而不是“伊拉克的勒索”。
不过老萨听到这个消息却不这么想,他暴跳如雷:科威特死到临头还敢讨价还价,反了天了。
科威特王储的行为,在老萨看来,和那些伊拉克反对他的人一样,是对他权威的挑战。
第二天,8月2日,在萨达姆的命令下,20万伊拉克大军和2000辆坦克侵入科威特。只有1万多人,几乎没什么重武器的科威特军队全面溃败,6名王室成员战死,科威特埃米尔带着其余王室成员和政府官员一路逃到了波斯湾的美军军舰上。
很快,萨达姆就宣布正式吞并科威特,将其列为伊拉克的第19个“永远不可分割”的省。
当年萨达姆明知科威特受美国保护,为何还要冒险吞并科威特?
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三个师越过科威特边境,向科威特发起了突然进攻。下午7时,伊军完全占领了科威特首都,随后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当时进入科威特的伊军达到约20万人,坦克2,000余辆。随后萨达姆向全世界宣布:伊拉克吞并了科威特,并将其划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并对外宣称“科威特永远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湾危机正式爆发。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伊军攻打科威特算不算侵略呢?如果按照某些人的逻辑应该叫:特别军事行动,萨达姆是为了拯救科威特而出兵的,谁让科威特跟美国人混、跟西方混呢?
不过当年这可不叫什么特别的军事行动,整个国际社会几乎一致认定,这叫:侵略战争。
为了应付这一特殊情况:联合国安理会紧急召开会议,会议通过了第660号决议案。当时五常是四票赞成、一票弃权,要求伊拉克立即停止入侵科威特并撤军。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当时就连苏联都是赞成动武的。
1990年11月29日的联合国安理会再次通过第678号决议,其中设定伊拉克撤出科威特的截止日期为1991年1月15日,并授权“以一切必要手段执行第660号决议”。
1991年1月9日,当最后的谈判努力付诸东流以后。1991年1月17日,美国人带领着35国联军轰炸了巴格达,上百万大军打进了科威特,一场高科技战争爆发——海湾战争打响。
这场战争的过程大家都知道了:伊拉克被吊打, 最终的伤亡比是:联军方面378人死亡、约1000人受伤;伊拉克方面是2.5万人死亡、7.5万人受伤、伊拉克十万大军被打得烟消云散。
那么当年萨达姆为什么要跑去侵略科威特呢?我想说,如果傻大姆要是知道后来的结果,估计借他两个胆子他也不敢去。萨达姆之所以敢于不顾一切地去攻打科威特,还对联合国的决议置若罔闻、对别国的劝和也置若罔闻,说到底原因只有两个字——误判而已。
多说一句:像当年伊拉克这样的国家就特别容易发生误判的问题,主要是——萨达姆一人的判断就代表了伊拉克整个国家的判断了。
话说回来,即使萨达姆误判了或者明知自己误判了,他也不会承认的,没办法这事关他的威信、事关手中的权力大位。
那么萨达姆当年到底是怎样一种误判让其做出占领科威特的行动呢?
伊拉克家里面的事情就不用我多分析了,反正只有两样:
一是,萨达姆绝对是一言九鼎,说打没人敢说不打的;
二是,两伊战争刚打完没多久,伊拉克欠了科威特140亿美元的外债;这哥们想赖账而已。
我们来分析一下:萨达姆攻占科威特的客观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一:美国人在战前给了萨达姆以信心
前面说过了,如果萨达姆知道是后来那样的结果,估计根本就不会出兵科威特的。可是在战前并不是这样的,当时处于苏联末期了,中东地区的势力出现了一定的真空状态。
萨达姆在战前曾经告知过美国人自己的意图,不过美国人以为萨达姆是开玩笑的,所以没有太在意。
往后的时候,美国驻伊大使在与萨达姆的谈话中还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们对阿拉伯内部纷争不持立场,例如你们和科威特的边界争议”。这给萨达姆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认为:自己出兵恐怕美国人是不会插手的。
反观美国人这边那是把算盘打得直转了。美国人当时在中东的势力一般般,如果萨达姆去攻占科威特,然后自己出手解救科威特的话,这一下就可以完全可以打入中东了。
后来的故事就是:萨达姆积极准备攻占科威特,美国人的态度是模拟两可状态。
最终萨达姆没有抵挡住诱惑,浩浩荡荡地杀向了科威特,然后美国人立即翻脸——胖揍了一顿伊拉克。
原因二:萨达姆误判了自己的实力
萨达姆攻占了科威特以后,联合国从发布要求伊拉克撤军的决议到最后打击伊拉克,其中有半年多的时间。美国人也曾“苦口婆心”的劝伊拉克撤军的、还有阿拉伯国家也经过了多次的斡旋。
可是对这一切的善意、劝诫、警告都没有唤醒萨达姆,最终还是选择了兵戎相见、选择了被暴揍一顿。
萨达姆之所以坚持不撤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当时伊拉克侵占科威特的时候那实力绝对是非常强大的。
萨达姆有刚刚经历过八年两伊战争的百万精锐之师、先进的坦克几千辆之多还有各种当时看来非常先进的战机。
例如:米格-29A和6架米格-29UB、上千辆T72坦克、几百枚飞毛腿导弹等等。
当时美军在中东地区的军队不超过一万人而且几乎没有任何先进的装备和重型武器。萨达姆当时认为:即使自己侵占了科威特,美国人也不能、不敢、也没有实力反击。
萨达姆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老美在接下来的4个月的时间里,把54万大军、2000辆各种战斗车辆、1000多架飞机、四个航母战斗群摆在了伊拉克的门口。
其实还有一点也是非常关键的:美国人刚刚在越南战争中被打败了。萨达姆认为:美国人也没有那么厉害、有可能只是一个纸老虎而已。
另外一点就是:萨达姆对战争的认知还停留在二战、停留在越战或者停留在两伊战争。
他觉得不管怎么样都是要打消耗战、打地面战的,那么伊拉克军队只要让美国人付出重大伤亡的话,美国人估计就会坚持不下去的。
当然了,萨达姆既然已经决定攻占科威特并且已经攻占下了科威特以后,那么他不能也不敢撤军了。一旦撤军的话,萨达姆在国内的形象就会坍塌、大位就会存在巨大的危险,这才是萨达姆的核心利益所在。
说白了就是:萨达姆当时已经不能、也不敢认错和撤军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萨达姆这样的人是非常容易误判的,而且误判的后果往往要让全体伊拉克人来承担了。萨达姆错误地估计了美国人以及全世界人的决心和意志,最终被暴揍了一顿。当年萨达姆明知科威特受美国保护,为何还要冒险吞并科威特?
萨达姆周边尽是马屁精
只要哄萨达姆开心
万事大吉
萨达姆一动嘴
马屁精们竭尽全力吹捧
多么正确
多么伟大
多么精辟…
溢美之词喷薄而出
萨达姆龙颜大悦
于是个个都沉浸在所谓幸福欢乐之中
长期以往
惯成萨达姆执迷不悟的恶疾
居然认为自己是真理的化身
无往而不胜
又心血来潮
突然剑指老美的小弟科威特
手下不管三七二十一迅速落实萨氏的指令
大军直扑科威特
彻底惹毛老美
萨氏被老美一顿胖揍
毫无反手之力
没几年
萨达姆成为老美的阶下囚
最终被吊死
故,盲目自大
还有众星捧月
促使萨达姆走上断头台
#五爱教育##凌远长著#
当年萨达姆明知科威特受美国保护,为何还要冒险吞并科威特?
因为萨达姆认为,美国不会为了一个小小的科威特向自己开战;
大家不要忘了,在萨达姆入侵科威特引发海湾战争之前,美国和伊拉克可以说是盟友的关系。
在此之前的两伊战争中,美国可是坚定的站在伊拉克这边,不但支持萨达姆出兵与伊朗死扛,还给予了萨达姆大量的支持。因此,当时的萨达姆很自信的认为,自己与美国的关系还是比较铁的,美国不会为了小小的科威特就对自己动手。
其次,萨达姆入侵科威特也是“势在必行”的;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让伊朗和伊拉克都遭受巨大的损失,实际上这场战争没有赢家,两国都是输家。但相对来说,此战对综合国力相对更弱的伊拉克伤害更大。
两伊战争不仅消耗了伊拉克大量的国家财政收入,还欠下科威特大量的债务。而战后的伊拉克国内经济极度萧条,不仅无力偿还科威特的债务,而且还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来继续维持战争所留下的庞大军队。
因此,萨达姆只好把矛头转向“富到漏油”的科威特。一来,科威特历史上曾经就是伊拉克的一部分,所以萨达姆也算是有入侵的理由;二来,打下了科威特不仅不用还钱,还可以获得大量的石油资源和财富,更能扩大自身再波斯湾的海岸线优势。所以,萨达姆不惜冒险入侵科威特。
最后,萨达姆对自己的军事力量有着“谜之自信”,认为可以快刀斩乱麻。其实,萨达姆当时也是自认为有和美国叫板的资本的,毕竟两伊战争后给伊拉克留下一支达百万之巨而且战斗经验丰富的军事力量,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因此,萨达姆认为如果自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科威特,不给美国留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就能迫使美国妥协。
可惜,他太过低估美国介入中东问题的决心,更是严重低估了美军信息化作战的可怕力量。在海湾战争中,貌似强大的伊军,在美军信息化作战体系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仅仅40多天的功夫,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伊拉克军队就被完全击溃......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小贱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