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沙漠的以色列,几乎不下雨,为何能让一吨淡水仅卖五块钱?
海水淡化的关键技术难点,就是想方设法降低能耗。以色列淡化后的海水之所以便宜,主要就是能耗控制得非常好。
以色列位于巴勒斯坦地区,有60%的国土面积是沙漠与干旱地,它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为稀缺的国家之一。
以色列的南部地区几乎是不毛之地,北部地区的加利利湖是以色列唯一的淡水湖泊,也是其最重要的饮用水来源地。
以色列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这使得加利利湖的储水量呈现出逐年下降之势,淡水资源岌岌可危。
从建国后,以色列就在思考如何解决淡水供应问题,仅靠节水无法扭转缺水局面。
为了解决南部地区用水问题,以色列于1964年实施“北水南调”工程,同时开发智能用水系统,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
这些措施只能缓解燃眉之急,随着以色列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淡水资源供应越来越捉襟见肘,加利利湖水已告急。
就在这种严峻形势下,海水淡化工程被提上日程,这是解决以色列水资源的唯一出路,工程实施至今已经有20年了。
根据工程规划,到2025年,以色列海水淡化水将占全国淡水总需求量的41%,民众生活用水将完全被淡化水所取代。
截至目前,以色列已成功解决缺水问题,同时还向欧洲出口大量蔬菜瓜果,其海水淡化技术已被其他缺水国家借鉴。
以色列目前有5家大的海水淡化工厂,年产淡水量占全国饮用水总量的70%,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以色列IDE技术公司。
这家公司下辖3家海水淡化厂,每日的淡水总产量为155万立方米,。十五年前,该公司卖给政府的水价是0.6美元/方。
据了解,这种价格下IDE公司还有利润,公司能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技术创新与有效的降低成本,也就是来降低能耗。
海水淡化的成本主要有二,一是用电成本,二是融资成本。海水淡化属于高耗能产业,控制耗电量就能将成本降低。
像固定资产的投资中的利率、汇率、土地价格等都能影响融资成本。目前,以色列淡化水成本控制在0.5美元每方。
通常情况下,电力成本大约占总成本的一半,要想降低成本就得控制能耗。那么,这些海水淡化厂如何来降低能耗?
第一种手段就是自建发电厂,这样不但可以实现电力自给自足,而且通过水电联产将多余电量卖给国家的电力公司。
这些发电厂采取“削峰填谷”的方式,使得自己的电量从不浪费,降低了电力成本。
第二种手段就是不断研发新技术。以色列的反向渗透膜技术是目前淡化海水工程中的核心技术,45分钟可完成淡化。
所谓反渗透技术,就是让海水通过众多的半透膜来去滤除盐分和杂质,最终达到海水淡化的目的,通常有两道程序。
首先用三根直径近两米的管子插入海底一千多米处,将海水抽送到淡化厂,然后通过两级过滤池后进入反渗透系统。
第一级反渗透系统可以分离90%以上的盐分,第二级则完全分离盐分。由于淡水太过纯净,需要加矿物质才能饮用。
最后程序是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淡化水便会汇入以色列供水系统。
除此之外,以色列的海水淡化厂还优化每个环节的成本,如人力成本,像日产60万方的索里克淡化厂只有40名员工。
在新技术、发电厂和智能管理的加持下,以色列海水淡化成本得以降低,如索里克厂生产每方水的成本仅0.54美元。
以色列的海水淡化厂都与政府签署25年以上的长期购买协议,工厂淡化出来的所有饮用水,政府都会按市价来采购。
随着天然气发电比例的增加,以色列的电价还会下降,海水淡化的成本也会跟着进一步降低,目前的并非最低价格。
以色列的淡化水不但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而且还逐步反灌淡水湖泊,以保护以色列淡水湖泊附近生态环境。
除了海水淡化外,以色列还尝试提取空气中的淡水资源,虽然目前的成本比较高,但可随时随地给人们提供饮用水。
这一技术的成本同样取决于电价,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成本将不断降低,这一技术将为以色列提供可持续淡水。
综上,以色列淡化水价格便宜,主要是由电价、技术创新及智能管理等因素决定的。当然,低利润也是主要的因素。
一半是沙漠的以色列,几乎不下雨,为何能让一吨淡水仅卖五块钱?
以色列长期缺水,所以想尽办法保证水资源的供应,这样增加了淡水的供应量,保持了淡水价格的稳定。
自从1948年5月14日建国后,以色列就长期面临着缺水的问题,这个2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境内60%以上是沙漠地区。剩下的国土,年降水量超过300毫米,相对比较湿润的地区,也只有约7000平方公里的沿海平原。
以色列刚独立时,人口只有70万人出头,随着建国后越来越多的犹太人定居以色列,到1960年左右,以色列已经有210万人,短时间内翻了两倍。大量的人口涌入,势必要增加水资源的供应,这时就要想办法寻找水源。
针对缺水问题,早在1902年,被称为以色列国父的西奥多·赫茨尔,就提出了以色列版本的“南水北调”计划。以色列东北部有一个内陆淡水湖——加利利海,这个淡水湖是在地势低洼的裂谷中形成的天然湖泊,面积166平方公里,蓄水量4立方千米。
虽然加利利海库容量不大,但是对以色列来说,已经是上帝的恩赐了。不过这个上帝的恩赐有些特殊,因为它处在低洼的裂谷中,海拔竟然是-214米,所以要把加利利海的淡水引流到高于海平面的西南部平原地区,是十分困难的。
而最早提出设想的赫茨尔,还没来得及实施这一计划,就在1904年去世了。直到以色列建国后的第一次中东战争,当时的以色列国家水务公司,铺设了一条管道,将降水量较大地区的水送往耶路撒冷,以支持当时的战事,这才开始成规模的水源输送工程。
上面提到过,以色列人口激增导致用水量增多,很快那些在1948年铺设的水管,就不够用了。到了1956年,以色列国家水务公司扩大了管道规模,将雅孔地区的水,送往缺水的内盖夫沙漠,他们还计划最终连接加利利海,以便真正实现“南水北调”。
当时以色列缺乏技术,于是跟美国合作准备,直到1965年,终于建成了一条长达300公里的国家水运航道。通过这条运输线,加利利海的淡水被抽取后运往南方,那里是干旱缺水的内盖夫沙漠,至此历经半个多世纪的以色列版“南水北调”设想终于落地。
当然以色列为了增加供水量,也想到了其他的招,比如说人工降雨,找老天爷要水。从1961年开始,以色列的人工降雨就初具规模,每年能够比平常多降水18%左右,极大地缓解了当地的干旱情况,再加上水运航道开通,以色列的工业发展得到了保证。
以色列的做法,很快引起了阿拉伯国家的不满,因为加利利海的水源,很大程度来自于上游的约旦河。约旦河流经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和以色列,当时这些阿拉伯国家担心以色列抽空了约旦河,于是袭击了以色列的水利设施,因此引发了第三次中东战争。
尽管以色列打赢了第三次中东战争,也控制了加利利海的供水线,但是随着以色列人胃口越来越大,加利利海也扛不住了。由于常年抽取水资源,加利利海水位经常低于安全红线,再不停止的话,以色列的母亲湖可能就要被抽干了。
鉴于1998年后发生了数次大旱,加上保护加利利海的需要,从1999年开始,以色列制定了“大规模海水淡化计划”。有了以色列政府的支持,民间成立了很多海水淡化公司,在2002年的时候,海水淡化的规模已经达到了3.05亿立方米。
正是因为海水淡化的资源广泛,所以以色列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海水淡化厂的规模也越做越大。到2012年,以色列的亚实基伦海水淡化厂,每小时就能处理1.6万立方米的海水,这家工厂每年就能提供以色列15%的用水量。
以色列在海水淡化技术上,也是全球领先,他们采用反向渗透膜技术淡化海水,能够很很大程度地降低成本。目前海水淡化主要的成本是电力,以色列的海水淡化厂自建发电厂,能够保证在计算自己合理的利润后,以0.6美元每吨的价格,卖给以色列水务局。
在2014年的时候,以色列35%的饮用水都是来自于海水淡化,预计2050年将会提升到70%以上。以色列的水务公司在购买淡化海水后,通过在全国各地铺设的管道,送达每一个用户家中,这进一步降低了淡化海水到居民手中的价格。
除了海水淡化,以色列也很早就知道废物利用的道理,并在1969年就建立了大规模的废水处理厂。位于特拉维夫以南的沙福丹处理厂,每年可以处理1.3亿立方米废水,这些水被回收以后,再用于农业灌溉,后来以色列又陆续建立了多所废水处理厂。
现阶段的以色列,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海水淡化和回收利用系统,由政府鼓励建设海水淡化厂和废水处理厂。在这些企业得到长期的合同订单(25年的合同期)后,能安心投入研发,从而降低淡水获取成本,政府低价收购淡水后,再卖给居民,并起到调节作用。
不过以色列的淡水是经过了处理的,如果长时间饮用,会因为缺乏一些元素,导致疾病。例如201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以色列孕妇和学龄儿缺碘的比例分别为85%和62%,由此引发了甲状腺疾病。以色列儿童的智商,也因为缺碘,在过去几十年下降了不少。
以色列作为一个缺水的国家,节水的意识还是比较强的,目前以色列家庭平均每人每天用水137升,几乎是美国的一半,这也是长期缺水养成了节约的好习惯。曾经的缺水国家以色列,近年来还出口淡水到约旦和巴勒斯坦,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从抽取加利利海淡水的“南水北调”工程,到后来攻坚海水淡化项目,以色列也是被逼上了这条路,不得不走下去。现在随着人口增长,水资源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如果能借鉴以色列的经验,我们也是可以缓解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的。
一半是沙漠的以色列,几乎不下雨,为何能让一吨淡水仅卖五块钱?
因为以色列投入大量的金钱和科研资源在水利用研究上,他们的水系统在世界上绝对称得上是独一无二的。
除了常规水资源的开发,以色列还大力发展海水淡化技术。这项技术帮助以色列得到了大量的淡水。同时,以色列人也学会了从每一滴水中获取最大的价值,他们的滴灌技术,水处理以及海水淡化技术均为世界领先水平。
在以色列,90%的污水会被循环再利用,用于园艺或农业。
90%,这个数字单看好像并没有很震撼,但是我们如果看看世界各国污水处理回收率排名就知道了。排在第二的国家是西班牙,他们的污水处理回收率为17%。
90%和17%,差距之大一目了然。
污水再利用,不仅为农业灌溉提供了可用水,同时也防止河流,泉水和海洋受到污染,到目前为止,以色列几乎没有任何污水污染极大的改善了环境。
不管有多少人指责以色列在中东穷兵黩武,我始终对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抱有极大的敬意,真的很了不起。
一半是沙漠的以色列,几乎不下雨,为何能让一吨淡水仅卖五块钱?
一半是沙漠的以色列,几乎不下雨,为什么一吨淡水仅卖5元?
一,先来看看以色列的淡水来源,一,海水净化成本较高,二,约旦河,三,戈兰高地,号称“中东水库”。
二,以色列的经济发达,虽然没有中东其他国家那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但是凭着先进的科技,以色列的每个产业都很发达,平民就业率异常的高。这也要求淡水的价格不能高,虽然以色列淡水代价高,但是售价不高,才能保证以色列工农业的发达。
三,都说以色列是资本主义国家,但是为了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以色列在水价,粮价,房价等保障民生的资源上,应该是让利给平民百姓的。单以水为例,为戈兰高地为例,“中东水库”太重要了,以色列在该地驻军多少,用导弹来击落来袭的火箭弹,而且以色列军人收入待遇高,装备特先进,一年军费不知多少亿美元?
以此来计算,以色列在以水为代表的民生资源上,是完全让利给老百姓的。在小编眼里,以色列是一个真正的以民为本,目光长远的政权啊!
一半是沙漠的以色列,几乎不下雨,为何能让一吨淡水仅卖五块钱?
以色列地处中东沙漠地区,国土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比北京市大一些。不过由于气候和地理位置的原因,以色列的降水非常稀少,这也导致他们淡水资源非常紧缺,据统计以色列800万人口每年需要20亿立方米的水,而降水以及河流只能提供11亿立方米,这还没有算上蒸发的损失,可见以色列缺水严重。物以稀为贵,以色列的淡水应该非常贵才对,实际上以色列一顿淡水也只有3到5元钱。
虽然靠着自然界的降水获得淡水有限,但是以色列人却用科技解决这个难题,他们现如今拥有很多途径获取淡水。首先便是海水淡化,世界很多的缺水国家都采用海水淡水的手段。实际上中东的土豪国家普遍采用这一技术,像沙特也是用海水淡水获取淡水,而以色列的海水淡化技术非常出色。据统计仅仅依靠海水淡化计划,他们每年就能提供6亿立方米的淡水给全国,在淡水产量惊人的同时,以色列海水淡化的成本也在逐渐降低。
以色列的海水淡化技术是世界顶尖水平,他们刚刚建国的时候就非常重视这个项目,毕竟要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满足国民的需求,就一定需要水。所以他们在1997年开始在全国大量地修建淡化工厂,也正是因为以色列顶尖的海水淡化技术,才能让以色列国民每天生活都用淡水,也依然不会有什么负担。
除了海水淡化,以色列人还从太阳的“手”中抢夺水资源!咱们知道在太阳的炙烤下,很多淡水都蒸发成了水蒸气,无法被人类利用。而以色列科学家发明了“空气制水机”,能够吸入蒸发在空气中的水,将它们变成淡水!有了多种淡水来源和途径,以色列的淡水也能做到便宜了!
换个视角看看中东的其他国家,早在很久之前就嚷嚷着要进行海水淡化工程,但每次都没有把重心放在这个上面,导致现在还需要去以色列进口淡水。
一半是沙漠的以色列,几乎不下雨,为何能让一吨淡水仅卖五块钱?
以色列位于地中海东南沿岸,国土面积25740平方千米,比我国的任何一个省级行政区都要小。以色列的东部为高原,南半部为内格夫沙漠,所以就造成了在以色列适应人类的生存的区域不足总国土面积的一半。
而在这1万多平方千米的国土上却生存者932万人口,人口密度极高。
最关键的是以色列天然淡水资源匮乏。
以色列虽处于地中海沿岸,但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天然淡水资源匮乏。全国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只有16亿立方米,人均年占有水资源量还不到350立方米,只有全球人均占有量的三十三分之一,是我国人均水资源量的七分之一。
衡量一个地区的天然水资源是否丰富,主要从地表水和地下水两个方面来看。根本的,主要就是降雨量小和水的蒸发量大。
降水量不均匀
以色列从气候条件来看,降雨量是由北至南逐渐递减的。以色列北方属于地中海气候,降雨主要集中在冬季,其他季节的降水量很小,全年降水量在1000mm左右。而南方地区则属于炎热干燥的沙漠气候,终年干旱少雨,南加沙地带年降水量只有200-300mm,内盖夫沙漠的年降水量仅有100mm左右。
降水时间不均匀
以色列的降水集中分布在冬季,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雨水充分利用的难度很大,建设水库和各种水利设施等都会大大增加在雨水利用上的成本。
以色列不但80%的降雨在北部地区,而且最重要的水源加利利海、约旦河等都在北部,南北水资源的极不平衡也是以色列水资源利用上的一大难题。
淡水资源严重不足,又怎么养活这数百万人口?从1948年犹太人回迁建国到1962年,以色列地下水的年开采量从2亿立方米迅速增长到9.508亿立方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以色列人民的用水问题。但是,地下水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如果地表淡水资源不能足量地补充地下水,那么地下水迟早也会枯竭。这样的做法也并不是长久之计。当然,当地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儿,于是上到政府,下到普通居民都养成了很好的节水习惯。上世纪90年代,连续的干旱,严重威胁到了以色列的水安全。
于是,在1999年以色列政府制定了“大规模海水淡化计划”。
根据该计划,至2015年,海水淡化水将占以色列淡水需求量的22.5%,生活用水的62.5%;至2025年,海水淡化水将占淡水需求量的28.5%,生活用水的70%;至2050年,海水淡化水将占全国淡水需求量的41%,生活用水的100%。如有多余淡化水,将用于以色列自然水资源的保护。
海水为什么不能直接饮用众所周知,海水、咸水不能直接饮用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包含的盐分过高,饮用后不但不能补充我们体内的水分,还会造成体内失水,加快我们身体脱水的进度。
这里我们简单讲一下“溶液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分子的吸引力。海水之所以咸是因为其溶解了大量的盐分,溶液浓度远大于我们的体液浓度。
而当我们饮用海水后,由于海水中盐分对水分子的吸引力大于我们体内盐分对水分子的吸引力,我们的身体内的水分就会像海水流动,用来稀释海水的浓度,此时我们身体的就会失水,进而出现口渴等一系列不适的反应。
同样,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海水不能灌溉植物。
海水净化的本质就是除去海水中溶解的过多盐分,变的适宜饮用和农业灌溉。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蒸馏。高温使得水分蒸发成水汽,然后冷却形成的就是蒸馏水。
而盐分的蒸发温度远远低于水,所以就被剩下。但是,这样的方法仅仅适合我们荒野求生,其成本太高,很难养活一个国家的人口需水量,更不说灌溉农业。
以色列的水价很亲民—不足五元以色列的生活用水,一吨不足五元。一个这样缺水的国家,一吨水不足五元确实很亲民。要知道以色列属于中等发达国家,2020年人均GDP高达4.4万美元,那么它们的水资源为何会如此亲民?
净水技术先进、成本低、规模大
目前以色列主要采用反向渗透膜技术淡化海水,通过将海水加压,经细密的分子薄膜过滤,将盐类和其他杂质去掉。
这项技术的关键是将海水高压处理。电力,自然是最直接的能量来源。通过有效控制电力成本,以色列的海水淡化总体生产成本维持在了一个较低的水平,比如,阿什凯隆和索雷科厂都有自己独立的发电厂,实现了电力自给,并同时实现了电水联产,多余电量可卖给国家电力公司。海水淡化厂还充分利用峰谷电价差,即“削峰填谷”,降低电力成本。
希伯来大学环境经济和管理系教授伊多·卡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据他们测算,目前以色列海水淡化工厂的生产成本基本保持在每立方米0.5至0.55美元的水平区间。一般来说,电力成本大约占总成本的一半左右。
净化水市场规模大
以色列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海水淡化运作设施,有31个海水淡化设施厂,有成百家公司活跃在水管理领域。自2014年,以色列超过40%的农业用水都来自于淡化处理过的海水和经过处理的城市污水。2020年,以色列全国海水淡化量为7.5亿立方米,占到了总需水量的38%。
一种技术养活一个人,成本自然高,但养活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成本自然会低很多,甚至可以致富。
政府大力支持来稳定水资源市场
另外,净水项目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以色列海水淡化有关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位居世界第一。以色列政府与净水厂每年都会签署协议用来稳定净水厂长期运行。净水厂产水量多余的情况下,政府会直接购买,需水量增加时,政府也会高价购买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