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为什么不找中国修航母?
俄罗斯不找我国修航母与我国不找俄罗斯大修AL31F有相似的原因,是大国的必然选择。
库兹涅佐夫号已不复昨日之雄风
俄罗斯将领虽然在公开场合说俄海军不需要航母,但那只是一种无奈的脱辞,就像西方国家在疫情初期缺乏口罩就说不需要口罩一样,不是不需要,而是求之不得,拥有航母历来是各海军强国不懈的追求。实际情况是,俄罗斯别说造新航母,连大修航母的能力都没有了,这是其海军自苏联解体几十年来持续衰败的必然结果。一开始是没钱,后来设计、制造航母的人才也没了,再后来技术也没了,直至连最起码的养护、维修手段都不行了,这就是库兹涅佐夫航母的真实写照。
作为俄罗斯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可以说是命运多舛,事故不断,先是俄罗斯唯一能承载它的PD50干船坞沉没了,而且船坞的起重机还在航母的飞行甲板上砸了个直径5米的大洞,不得不到第35造船厂维修,不巧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在那里又遭遇了火灾,过火面积达500平方米,快赶上美国的“好人理查德号”两栖攻击舰了,这不仅是俄罗斯管理粗放的结果,也是其国力衰弱的一个拆射。
船坞中的库舰
不过,库舰如果单纯是大修,俄罗斯还是有这个实力的,只不过这个过程远远落后于进度而已。但按照惯例,航母大修还是一个全面升级的过程,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的汽轮主机、锅炉、雷达、武器等都要更新,至少要解决冒黑烟的问题,如果不趁这个机会升级改造,它就真的老态龙钟了。但显然,维修都这么艰难了,升级改造就更不用说了,俄罗斯实际上是没这个能力,在西方动不动就对俄罗斯进行制裁的情况下,它只能找中国了。
库舰冒黑烟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我国曾对库兹涅佐夫级的姊妹舰瓦良格号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最终改造后的辽宁舰在动力、雷达、近防系统方面都远超库舰,而且瓦良格号是前苏联设计,我国几乎是在一具躯壳的基础上开始改造的,这比一般大修升级的难度更高。在辽宁舰的基础上,我国又自行建造了一艘山东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完全有能力帮助俄罗斯完成库舰的大修升级。但两国的系统很难兼容,而且电子战、敌我识别等敏感领域的保密问题也难以解决。
在把瓦良格号改造为辽宁舰的过程中,我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最终俄罗斯没有找我国对库舰大修升级,而是选择让负责该项目的造船厂引进我国的设备,以此来保护本国造船业,最终建立自己的“黑海造船厂”,扼制住俄罗斯海军持续衰退的势头,逐步重建本国的产业链,这与当初我国选择不找俄罗斯大修AL31F如出一辙,这对大国而言是明智的。
俄罗斯为什么不找中国修航母?
俄罗斯不找中国修航母的看似复杂实则简单,既不是钱的关系,也不是面子的问题,更不是担心泄密的问题,而是现在的俄罗斯已经不需要航空母舰,但是现实又不得不让俄罗斯拥有航空母舰。正是这种两难境地,让俄罗斯不能找中国修缮航空母舰。
在去年九月,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表示:“我们不需要航空母舰,我们需要能击沉它们的武器,因为俄罗斯军队的任务是保家卫国,而不是侵略其他国家。这番讲话大概连绍伊古自己都不信,而其中的酸楚又有谁可以理解。这就好比有人说,面包虽然好吃,不如玉米有营养。谁都知道包子有肉,但偏偏非得说窝头香。这不是自欺欺人吗。对,绍伊古的讲话就是自欺欺人吗?而俄罗斯不到中国修航母也是一样。
有人说,俄罗斯不修航母是没有钱,再没钱,修军舰的钱完全可以省出来,大不了拿石油顶账。至于说泄密,那是我们怕泄密,虽然“瓦良格”号与中国的“辽宁”号是一母所产,但现在的“辽宁”号已经是脱胎换骨了 。经过全新的改造各项指标应该是远超“瓦良格”。泄密根本不是理由,实际是原因绍伊古已经表达出了,我们不需要航母。因为从技术上,能力上,俄罗斯不说重新建造,就是维修都已经是力不从心。
大家还应该记得马卡罗夫那句话:瓦良格号已经不可能完工了,想要完成他的建造,就必须有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业委员会、9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厂家......总之需要一个强大的国家才能完成,但是现如今这个强国已经不复存在。而这一切俄罗斯都已经不具备了。
现在的俄罗斯缺乏技术人才,尤其军功技术人才大量流失(不是人在中国)。俄罗斯现有的技术以不足以去修葺一艘母了,航母这东西,过了20年不造,就真不会造了。在这个前提下,花费多少资金也就无需讨论了,还有一个俄罗斯不愿意说起问题就是,即便是修好了,也没有用,现在的俄罗斯的航空母舰更是为了存在而存在。象征意义大于现实意义,就好比满清的北洋水师一样,不过是吓唬人而已。再就是,如果在中国维修,面子上实在是过不去,心里落差太大,俄罗斯可以从法国买军舰,但绝对不会给中国军工打广告。
“瓦良格”号已经是服役30年了,已经到了退役的年龄了,即便修葺一新,也是黄瓜刷绿漆一装嫩。一艘1991年款的老旧战舰,2020年的国际海军序列实在是有些“腐朽”了。一艘没有辅助军舰保卫的航母实际上就是一艘移动棺材,没有任何用处。“瓦良格”号是俄罗斯海军的独苗和颜面,也是国家实力和荣誉的象征。基于此点也不能在中国修。
海军是贵族军种,是完全依靠钱给堆出来的,没钱根本玩不转。在苏联全盛时期有十艘航母,对比之下,俄罗斯今天又何其疲敝。俄罗斯军工体系现在已经 无法独立 完成航母的建造了。沮丧与无奈是俄罗斯造船业的真实写照。一句话,俄罗斯经济决定了他的海军只能逐步萎缩。而不可能恢复当年全盛时期。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俄罗斯为什么不找中国修航母?
俄罗斯海军如今还有一艘航母,也就是库兹涅佐夫号,这艘航母前年,也就是2018年进入船坞进行维修,然后就连续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故:先是负责维修俄罗斯航母的PD-50号浮船坞沉没了,然后是航母在第35修造船厂维修时发生了火灾,还造成了人员伤亡。这些事故令原本就进展缓慢的俄罗斯海军航母维修升级工程变的更加遥遥无期。
图为在PD-50号浮船坞维修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这是俄罗斯唯一可以干式作业的大型航母维修设备,但是他沉没了。
有人要问了:那俄罗斯为什么不到我国维修他们的航母呢?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造船工业实力,著名的大连造船厂、江南造船厂、沪东中华造船厂等,都可以进行大型航空母舰的建造和维修,而且凭借着完整的工业链条,我国的航母建造和维修价格也比其他国家要低得多。可是俄罗斯竟然宁愿让航母在水里泡着慢慢“磨洋工”,都不愿意让我国为其维修航母,这是为何呢?
图为俄罗斯海军唯一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
首先在于俄罗斯不愿意泄露航母的状况等机密信息。作为俄罗斯唯一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凝结了俄罗斯对海军的全部期盼,他被当做是俄罗斯海军的“门面”。可是这艘被寄予厚望的航母又是一艘状况欠佳的航母,虽然他的服役时间并不早,只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服役,但是就在短短的服役生涯中,他竟然发生过多次事故,其中一次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的搁浅事故,让他的船底被严重划伤,舰体出现变形,尤其是推进轴被错位,这些都是很难进行维修的,推进轴更是难以更换,因此这艘航母此后就只能以19节以下的航速航行了。
图为黑烟滚滚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他的动力系统有问题,造成了燃料燃烧不充分。
而熟悉俄罗斯军事历史的朋友,也许都知道一个规律,那就是苏联,或者俄罗斯海军的舰艇,总是比其他国家的寿命要短很多,总是老化的非常快,而且状况不好,甚至在刚刚服役不到10年就可以退役,比如俄罗斯海军的基辅级载机巡洋舰,大部分都是服役20年左右就退役了。这主要还是因为俄罗斯的后勤保障能力较差,而且俄罗斯人尚武,不细心,航母操作起来不爱惜,使用起来乱七八糟,导致军舰早早老化。
图为在PD-50号浮船坞内进行维修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
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也是这样,他的锅炉系统虽然运转了才30年,但是已经到了要更换锅炉的地步,因为俄罗斯后勤保障部队总是不清除锅炉内的残留废渣,造成锅炉燃烧能力下降,军舰的重油燃烧不充分,不但造成了动力损失,还造成了燃料浪费,更造成了环境污染。于是俄罗斯在这次维修航母的作业中,还对航母的锅炉进行了更换。
图为在北方造船厂旱地上维修升级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设施何其简陋。
可是这些需要更换和维修的设备,都是集中在航母最为机密的底层甲板和舰尾、动力舱室等处,换言之,这艘航母如果在我国进行维修,那么这艘航母整个情况,比如舰况、设备运行状况、军舰的性能和基本的构造,都会被我国摸得一清二楚,毫无秘密可言,与其如此,倒不如自己慢慢的维修,起码还是不怕技术泄密的。
图为位于太平洋岸边的俄罗斯红星造船厂,如今的俄罗斯最大的造船场地就在这里。
再者,俄罗斯也在加快推进自己的造船厂建设,俄罗斯维修航母,一方面是给军队提供战斗力,一方面则是为了扶持自己的造船业发展,毕竟俄罗斯造船业订单少,军工造船厂在苏联解体之后,更是没有充足的订单,有人就指出,俄罗斯每年的造船总吨位,甚至还不如如今为韩国代工的菲律宾造船业。
图为红星造船厂的大型造船平台和浮船坞,这些设备全是购自我国。
比如,在2018年,只有一个PD-50号浮船坞可以维修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因为俄罗斯的北方机械制造联合体和第35修造船厂、小星星修船厂、红星造船厂等都无法为航母提供维修和升级服务,在PD-50号浮船坞在2018年断电沉没后,俄罗斯一度失去了航母维修能力,只能将航母暂时停靠在第35修造船厂进行缓慢的施工。
可是俄罗斯也乐在其中,因为这是他们为数不多的军工项目,就在这种磨洋工的过程中,位于远东地区的俄罗斯红星造船厂逐渐具备了军工生产能力,从过去的一个军事订单都没有,到现在开始承接轻型护卫舰的建造,也许不久的将来,红星造船厂就会将会成为俄罗斯唯一能够建造和维修大型航母的船厂,而这一切都需要俄罗斯悉心的扶持和培养,如果把订单都交给了国外,那俄罗斯自己的造船工业只能是越来越差了。
图为在第35修造船厂进行维修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
最后,作为世界军力前三的强国,俄罗斯还是很要国家面子的,就算是里子不行了,也不能在面子上输阵。这么多年来,其实俄罗斯完全可以从我国进口更多的技术装备,除了军工产品,像手机、电视、空调、家具、汽车等,俄罗斯都已经大大落后于我国,在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上,俄罗斯早已经落后了时代,可是俄罗斯硬是想把自己老旧的拉达越野车卖到中国,却很少向我国车企打开俄罗斯市场,这就是俄罗斯人的面子。
图为搭载米格-29K舰载机的俄罗斯海军库兹涅佐夫号航母。
就像是军备领域,其实在雷达、天线、计算机、燃气轮机、柴油机等设备上,俄罗斯早已经落伍,但是就是不愿意从我国购买装备,当年乌克兰卡了俄罗斯的脖子,拒绝出售M90FR燃气轮机,逼得俄罗斯军舰以无动力的方式下水,就算是如此,俄罗斯都还是不曾从我国购买GT25000燃气轮机,可见俄罗斯多么重视这样的强国架子,要让俄罗斯把自己的航母开到别国去维修,这不是在嘲笑俄罗斯的本国造船企业吗?俄罗斯自然不愿意这么做。
俄罗斯为什么不找中国修航母?
已经服役30年的俄罗斯独苗航母“库兹涅佐夫”号,在经历了接二连三的事故之后,已尽显老态。“库兹涅佐夫”号在俄罗斯进行的数次维修中,曾多次发生火灾等事故,使得该舰的状态更是雪上加霜,在外界纷纷质疑俄罗斯维修“库兹涅佐夫”号的能力时,有一种声音就是让俄罗斯将该舰交给有着成功改建“瓦良格”号经验的中国去进行大修。
这种想法看上去非常美好,但是无论对于俄罗斯还是中国,委外维修“库兹涅佐夫”号其实完全没有任何可操作性。
独苗航母“库兹涅佐夫”号的现状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是前苏联1143.5型重型载机巡洋舰的首舰,该舰于1983年开工建造,建造期间曾数度变更舰名,包括“苏联”号、“克里姆林宫”号、“布里兹涅夫”号、“第比利斯”号。在1991年正式服役时,被再次重新命名为“库兹涅佐夫”号,并一直沿用至今。
舰名的频繁变更,似乎也预示这“库兹涅佐夫”号即将经历极其坎坷的命运。
1991年12月1日,随着前苏联政局的急剧动荡,时任北方舰队司令的格罗莫夫海军上将为了防止“库兹涅佐夫”号落入他人之手,在航母还没有完成所有测试项目以及部分舰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紧急起航,从黑海驶往北方舰队。
1991年12月31日,“库兹涅佐夫”号正式进入北方舰队服役。
也正是因为这次变故,使得该舰许多设备的测试工作及故障排除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特别是其装配的8台KVG-4型增压锅炉和4台TV-12-4型蒸汽轮机的运行稳定性存在巨大的隐患。这也使得“库兹涅佐夫”号落下了“先天性心脏病”的病根。
1995年12月23日至1996年3月22日,被刷上新舷号“063”的“库兹涅佐夫”号开始了其在俄罗斯海军生涯的第一次战斗值勤。
但是在这次历时近4个月的航行中,“库兹涅佐夫”号暴露出了大量的船舶系统故障,舰上的2台主锅炉两次发生故障,直接导致“库兹涅佐夫”号暂时失去动力。
在这次任务结束之后,“库兹涅佐夫”号便进入库尔曼斯克的第35修理厂接受修理,但是由于资金短缺,该舰停在修理厂里长达两年没有出海。甚至在1998年重返战斗岗位之后,“库兹涅佐夫”号仍无法以超过18节的航速进行航行。
2005年9月5日,在“库兹涅佐夫”的第三次远航期间,一架编号82的苏-33舰载机在着舰时因阻拦索断裂而坠海,飞行员科尔涅耶夫中校跳伞逃生。“库兹涅佐夫”号也因此进入罗斯利亚科沃的第82修理厂进行了长达两年的维修。
然而,“库兹涅佐夫”号的事故并没有因为频繁进行维修而得到缓解。
2009年1月6日,“库兹涅佐夫”号对土耳其进行非正式访问,在进入土耳其海军基地的锚地停泊时,发动机舱发生火灾,舰上一名水兵因一氧化碳中毒遇难。
2018年10月30日,由于大雪带来的断电,导致正在维修“库兹涅佐夫”号的PD-50浮船坞发生沉没事故,两座近70吨中的起重机倒塌,把该舰的飞行甲板砸出了一个20平方的大洞。
到了2019年12月,维修中的“库兹涅佐夫”号又再次发生了火灾事故,过火面积超过500平方米,造成2人死亡14人受伤。
在长达30年的服役生涯中,“库兹涅佐夫”号有25年的时间无法处于战斗状态,这使得俄罗斯海军陷入了一个极其尴尬的局面,面对“重病缠身”的独苗航母,俄罗斯难道仅仅是因为面子问题要独自完成“库兹涅佐夫”号的大修工作吗?
无奈的选择苏联解体之后,虽然俄罗斯继承了其船舶工业的大部分遗产,但是苏联时期唯一的航空母舰总装厂黑海造船厂却归属了乌克兰,且该造船厂在2018年已经正式宣告破产。
而俄罗斯国内船舶工业主要集中在北方的北德文斯克、摩尔曼斯克和远东的红星造船厂,由于缺少足够大的干船坞,俄罗斯海军的大型水面舰艇只得在浮船坞中完成改装和维修工作。
相信大家一定还记得俄罗斯改建“白送”给印度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的情景,这其实也是俄罗斯的无奈之举,在没有做够大的干船坞的情况下,承担该舰改建任务的北德文斯克“北方机械制造生产联合体”只得抽干港池的水,让“戈尔什科夫”号坐底后再进行改建工程。
即便是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俄罗斯还是坚持要自己升级维修“库兹涅佐夫”号,其实真不是拉不下面子找中国帮忙,完全还是因为口袋里没有钱的问题。当年俄罗斯放下架子,向法国采购两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时,已经说明面子对于俄罗斯海军来讲已经不是问题。
以美国海军尼米兹级航母为例,在其45年的服役生涯中,日常维护保养及设备升级的费用大约需要120亿美元,相当于其造价的3倍。
这笔费用对于囊中羞涩的俄罗斯海军而言无疑是一笔巨额支出,根本无力承担。但是“库兹涅佐夫”号是俄罗斯海军唯一一艘航母,它的存在对于俄罗斯来讲意义非凡,在新一代航母建成服役前,哪怕就是把“库兹涅佐夫”号当做摆设,俄罗斯也不愿意让出拥有航母国家的地位。
如果选择和中国合作对“库兹涅佐夫”号进行大修,无论对于俄罗斯还是中国而言,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将“库兹涅佐夫”号交给中国大修,在设备的技术保密上,俄罗斯就已经无法接受。因为即便是服役了30年的老舰,但是俄罗斯平时修修补补也给该舰打了不少“补丁”,一旦交给中国的造船厂进行大修,这些新设备将一览无余的展示在中国的技术专家面前。
其次,彻底对“库兹涅佐夫”号进行大修,需要巨额的资金,虽然俄罗斯已经习惯了用天然气等能源作为交易的资金替代方式,但是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库兹涅佐夫”号的延寿上,明显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毕竟建造新型航母才是俄罗斯海军复兴的象征。
最后,对于中国而言,“库兹涅佐夫”号的大修工程难度远高于当年改建“瓦良格”号。当年用于改建的“瓦良格”号几乎就是一个空壳,在乌克兰技术人员及20吨建造图纸的协助下,中方的工程技术人员用了近三年的时间来研究制定“瓦良格”号的改建方案。
而“库兹涅佐夫”号是一艘服役了30年的老舰,由于缺乏日常保养及维护,该舰的舰体状况及舰内设备老化情况严重,特别是各种电缆因老化问题以数次引发火灾事故,而大修的关键项目便是更换锅炉,彻底解决该舰的“心脏病”。
在这种状况下,要对“库兹涅佐夫”号进行大修,其所需的资金、时间及难度不亚于重新建造一艘“山东”舰。
因此,中国的造船厂是肯定不会接下大修“库兹涅佐夫”号这个“烫手”的工程。
既然在“库兹涅佐夫”号大修的问题上,俄罗斯和中国都是“你不请我不愿”的态度,俄罗斯自然是不会把“库兹涅佐夫”号送到国外大修。
俄罗斯为什么不找中国修航母?
兔哥哨位谈谈个人看法:这个问题其实要理解点俄罗斯,俄罗斯唯一的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当时准备大修,更换锅炉是一个重点,这个工作俄罗斯有能力完成。新锅炉已经准备好了,而且俄罗斯有维修航母的浮船坞,航母也安排到了浮船坞上,一切准备就绪,并且是开始了正常的维修工作。像维修航母这样的事一般自己能完成的,不会麻烦别人,自己搞要比由别人来做省钱,最起码省一半以上的费用。让俄罗斯没有想到的是出事了,浮船坞因为停电而沉没,航母甲板被起重机砸了个大窟窿。如此一来,俄罗斯就没有了维修航母的平台了,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只能是趴窝。至于俄罗斯为什么不让我们给它继续维修这艘航母呢?分析一下。
首先,不是面子问题,很多人认为俄罗斯实在是不好意思让我们维修,甚至是俄罗斯不好意思购买我们的军舰等等言论,这是不对的。俄罗斯并非不购买我们的机械设备,两国贸易中是有这样的交易的,俄罗斯也不是放不下架子,俄罗斯没这么小心眼,根本原因并非如此。俄罗斯不找我们维修航母的第一个原因,是俄罗斯对于是否继续维修库兹涅佐夫号有点心凉。俄罗斯现在没有维修航母的平台了,原本俄罗斯所有的大型舰船的建造和维修,都在苏联时期的乌克兰境内,俄罗斯境内并没有建造航母的设备。“库舰”出事后,俄罗斯失去了维修航母的平台,只能是泡在水里,另外,俄罗斯对于是否继续维修这艘航母很是犹豫,有点鸡肋的味道,这一点从俄罗斯推出几款航母模型能看出来,它想要造新的。
即然连造航母的平台都没有,怎么造新的?俄罗斯正在建造能够建造航母的造船厂,就是改建俄罗斯海军红星造船厂。苏联时期红星造船厂并不重要,现在不同了,正在打造一个具备建造航母的基地,航母建造所需要的干船坞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面积达485х114х14米。大型起重机,其它的配套设备基本采用了我们的产品,双方合作从2016年就开始了,俄罗斯计划2024年把造船厂搞起来。由此可见,俄罗斯希望与我们合作,帮助它建造航母造船厂,而不是帮助它维修航母。俄罗斯只所以这么做,主要目的还是想自己拥有建造航母的能力,由此可见,俄罗斯对于是否维修“库舰”不着急了,它想通过合作先把航母造船厂搞起来,然后在落实“库舰”维修的事,并且,未来会建造新航母。
俄罗斯兜里没有多少钱,于其花钱让我们帮它修好“库舰”,还不如暂时放弃维修,把钱花在改建红星造船厂上。俄罗斯方面早就有声音传出,与我们合作,建造航母的大型龙门吊已经到位了,可以起吊1200吨的重物,这是建造航母必须的东西,目前只有我们有这个实力建造它。不过,红星造船厂方面表示,该船厂暂时不会用来建造航母,而是要建造其它大型船舶,而且,“库舰”被安排到了位于北德文斯克的小星星修理厂,由此可见,俄罗斯对于航母的建造并不着急。不论怎么说,只要红星造船厂搞起来,俄罗斯就具备了建造航母的基础,俄罗斯不找我们帮助它维修航母的答案也有了,俄罗斯想振兴自己的造船产业。其实,俄罗斯对于维修“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不着急的原因还有,即便是修好了作用也不大了,一艘航母不过是一个象征,实战意义不大,要多造,俄罗斯又没有钱,所以,先搞造船厂,建造民用船舶,培养人才和技术工人,等有钱了,有了技术工人,具备建造航母了,在生产航母,就这么简单。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哨位,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俄罗斯为什么不找中国修航母?
那年“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奉命出征叙利亚,但一路跑一路不断地冒出滚滚浓烟,印证了库舰燃油锅炉的维护保养不到位,被监视库舰行踪的北约飞行员嘲笑道,即便不打开战机雷达,仅凭目测也能找到冒黑烟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
在叙利亚,一架米格-29K舰载机在返航时发生机械故障坠海;两天以后,一架苏-33舰载机在执行完任务,准备降落在航母甲板时,拦阻索却突然断裂,导致苏-33冲出甲板坠入大海。
在摩尔曼斯克船厂大修时,“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飞行甲板被停电以后失去动力翻沉的一艘PD-50型浮动船坞上的起重机塔吊砸出了一个数十平方米的大洞,且事故造成4人受伤。
不久在对库舰动力舱室进行维修时,焊接的火花引燃了舰上剩余的燃油,引发了熊熊大火,大火整整燃烧了一天,火灾导致2人死亡10余人受伤。
当时,俄国防部副部长阿列克谢·克里沃鲁奇科对外表示,“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损坏并不严重,事故不会造成工期延误,航母将按时完成例行检修。
此外,俄罗斯联合造船集团公司总裁拉赫曼诺夫对俄媒宣称,俄海军唯一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将于2021年如期完成维修和改造工程。
一年半时间过去了,网络上未见有“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修复一新,重新归建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的消息出来,看来这艘遭遇了沉重打击的俄罗斯海军唯一的航母,仍将持续在修理船厂趴窝,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修复如新重新归建。
其实,俄罗斯海军内部早就有人提出没有必要花大价钱维持这艘1985年12月5日下水,已有35年历史的航母了,如果船厂技术人员不能及时修复库舰,与其耗着也没什么大的意义,不如干脆将库舰退出现役。
目前,俄罗斯船厂的硬件力量不足,“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修理几乎没有什么大的进展,说好的2021年度如期完成维修和改造工程,顶多顺延3-6个月时间,以当下的库舰修复的进展来判断,俄罗斯联合造船集团公司总裁拉赫曼诺夫说的话十有八九要泡汤。
关于“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修理,一段时间网络上都在说,大连船厂曾经改造过乌克兰的“瓦良格”号航母成“辽宁”号航母,有丰富的航母改造和维修能力,放眼整个世界,也就中国能帮助俄罗斯修复被砸爬窝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
但时至今日,俄罗斯方面似乎从未和中国有关方面交涉,请求帮助修复本国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原因仍然是俄罗斯的大国架子放不下,在其眼中找中国船厂修复“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肯定面子是挂不住的。
其实,这与俄罗斯不信任中国,扯不到一块的,仍然是大国颜面的问题,俄罗斯将其视为大国,认为对全球的影响力甚至在中国之上,俄罗斯人自信心非常强。
让俄罗斯人其放下身段,请求中国船厂帮其修复“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还是那句话,大国颜面肯定挂不住,因此,死活不向中国求助,宁可让“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在风吹雨打中慢慢地锈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