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有过什么政绩?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套用那首著名的红歌歌词就是:“没有斯大林,就没有强大的苏联”!

斯大林,是俄罗斯乃至世界历史都无法回避的人物,作为20世纪苏联最伟大的领导人之一,这个格鲁吉亚人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那么,这个钢铁强人有什么功绩?他的执政生涯给苏联带来了什么?

1、亲手缔造苏联,推动共产主义发展

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将俄国带上共产主义的道路。

但是列宁的政治生涯并不长,从列宁遭遇刺杀后,他的健康状况就每况愈下,此时的斯大林逐渐进入苏俄权力的核心。

关于苏联,列宁是当之无愧的缔造者,列宁提出了民族自决政策,倡导俄国境内的所有民族建立自己的国家,并以加盟国的身份加入苏联。

在列宁的主导下,1922年,苏联成立。

但是1924年,列宁去世,缔造苏联的使命被斯大林接过,苏联开始了斯大林时代。

按照列宁的设想,各民族建立自己的政权,并以自愿的原则选择加入或者脱离苏联,其本质上是一种松散的联邦制国家,各加盟国有较大的自主权。

但是斯大林对列宁的设想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其典型特征就是极大地压缩了各加盟国的自主权,使得自愿加入或者退出苏联成为奢望。

虽然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确认了苏联加盟国的自主性,但是在斯大林的操纵下,苏联加盟国权力名存实亡,其地位还不如我国的省。

虽然斯大林的做法严重违背列宁的设想,将苏联带上极端。但是在面对强邻环伺的险恶国际环境,斯大林的做法毫无疑问极大地增强了苏联的内部凝聚力,使得苏联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共产主义国家能够更加强大!

所以,斯大林是苏联真正的伟大缔造者!

2、将苏联带向强大,缔造强大的工业化国家

丘吉尔曾说:“斯大林是一个伟大的、世界上无人能与他相比的独裁者,他接管的是使用木犁的俄罗斯,而交出的则是一个拥有原子武器的国家。”

作为不同阵营的对手,丘吉尔的评价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世界对斯大林功绩的看法。可以说,没有斯大林,就没有强大的苏联!

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俄面对的国际形势空前严峻,经过了3年的反干涉斗争,苏俄终于消灭白军,将所有外国干涉军赶出苏俄国土。

在苏联建立后,列强对苏联的围堵有增无减,加上凡尔赛体系的约束,斯大林敏锐意识到欧洲及世界潜在的危险。

在这样的情况下,斯大林果断开始了苏联的重工业发展之路,重工业成为苏联的主要基调。

因为无法进行对外掠夺式的资本积累,所以苏联不得不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将国内所有的资源投入到重工业的发展中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包括农业、轻工业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尤其是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导致苏联农业发展停滞不前,农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到1937年,苏联已经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初步建立起了完善的工业体系,成为一个工业化强国,这为苏联在二战中抵抗德国法西斯并最终取得二战胜利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斯大林的重工业思路对于苏联的长久发展极其不利,这也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伏笔。但是在强邻环伺的情况下,重工业化成为苏联的必由之路!而且高度集中的体制也为苏联集中所有力量取得二战胜利打下了基础!

虽然这也导致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是这确实是斯大林的不朽功勋!

3、击败德国法西斯,底定苏联超级大国地位

1941年6月22日,德国和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芬兰等仆从国共550万人,突破苏德边境,对苏联发动了闪击战。

由于斯大林在30年代掀起的空前规模的“大清洗”运动,导致苏联全军上下进行了大换血,广大指战员大多数都是初中毕业的低素质人员,根本难以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这导致苏联在面对德国的冲击时一溃千里。

开战四个月,苏联损失军队超过300万人,其中超过70万人被俘,武器装备损失不计其数,国土损失超过150万平方公里,人口损失超过四分之一。

1941年10月,德军前锋逼近莫斯科,全世界的眼光都集中在这里。

此时的苏联各机关单位以及各国大使馆纷纷撤离到后方的古比雪夫等地,连列宁的遗体也转移到西伯利亚的秋明。

此时苏联的形势万分危急,如果德国拿下莫斯科,不仅是苏联损失更大的国土,而且整个同盟国的斗志将会受到巨大打击,苏联很可能彻底崩溃。

关键时刻,斯大林放弃了向后方转移的打算,而是决定与莫斯科共存亡!

回到莫斯科的斯大林给莫斯科守军带来了极大的勇气和斗志。紧接着,斯大林在红场举行了震撼世界的红场阅兵,斯大林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所有军队和装备均实弹参演。从红场走过后,所有苏联军队开赴前线,红场阅兵成为胜利的象征。

终于,在莫斯科军民的誓死守卫下,加上远东西伯利亚师的到来,最终苏联在付出惨重伤亡后,消灭德军50万人,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从此,斯大林成为苏联人民的精神象征,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艰难重生,相继取得了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

1944年初,苏军发动“十次斯大林突击”,将德军赶出苏联国土。

1945年4月,苏军合围柏林,终于将德国法西斯彻底埋葬。

可以说,斯大林的钢铁意志在苏德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是苏联的胜利,帮助苏联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帮助苏联成为超级大国这一,主导了二战后的国际新秩序。

4、主导战后国际秩序,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导师

二战后,共产主义越出一国,形成了和资本主义阵营相对立的共产主义阵营,而苏联成为共产主义当之无愧的老大。

战后的苏联,依靠斯大林建立起的高度集中的体制,只用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几年时间就恢复到战前水平。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苏联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二战后期,随着苏联向德国方向推进,东欧国家纷纷在苏联军队的帮助下建立起了共产主义政权。因为苏联的输出,斯大林称为整个共产主义阵营的精神领袖和革命导师。

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标志着冷战时期的到来。随即美国和苏联分别开始了疯狂的扩张。

建国后,苏联率先承认我国地位,并对我国进行了3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因为苏联的存在,我国得以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迅速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五大国之一。

可以说,正是苏联的帮助,我国才巩固了新生政权,有力冲击了帝国主义的围堵,壮大了共产主义阵营!

但是,斯大林绝对不是白璧无瑕的。事实上,斯大林的过失几乎和功绩一样震撼,比如发动死亡2000多万人的大清洗运动,打击异己的带来的是苏联在苏德战争前期的一败涂地。

而斯大林亲手缔造了高度集中的体制,一方面导致苏联的发展陷入死结,最终走向崩溃;另一方面助长了个人崇拜风气,使得苏联乌烟瘴气!

所以,时至今日,斯大林仍然是俄罗斯乃至世界最受争议的人物!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斯大林有过什么政绩?

斯大林总体上来看是有功有过的人。在做列宁助手时,对苏联的共产主义建设有很大功劳。最大的过错,大清洗运动给苏联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大的损失。

在领导卫国战争,让苏联得以战胜德国,免于亡国。二战苏德战争可以说重要事件之一。没有斯大林很难舍想是什么结局,对国际和平起到了非常大的积极作用。从这一点上足以让他跻身于伟人之一。但斯大林为本国利益者,做过侵犯他国的利益,如苏芬战争,不归还列宁承诺的沙俄吞并中国的领土等等…

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实现了公有制,加强了民族团结,基本实现了工业化,激发了全民的创造性。全民学文化,科技,管理成为时尚和自觉。在核领域与航天领域占据了先导地位,率先提出了创新技术。

总体上来说,斯大林功大于过。但也从来不是一个高尚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

斯大林有过什么政绩?

先说个小故事。

恒温征蜀,尤见武侯时小吏,年百余岁。温问曰:“诸葛丞相今谁与比?”答曰:“诸葛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

英国首相丘吉尔非常仇视共产主义,他认为英国应该让布尔什维克主义“胎死腹中”,将共产党人称为“残暴的大猩猩”。这位英国大资产阶级政治家以坚定的反共立场而闻名于世,有名的铁幕理论就是出自此君之手。

然而,即便如仇视共产主义的丘吉尔,也对斯大林有着热情洋溢的赞语。

“斯大林留给我们极其深刻的印象。他具有深厚的智谋,遇事不慌,干得合情合理。他是一位不可战胜的能手,能在困难时刻找到走出绝境的出路。此外 ,斯大林在最紧急的时刻以及在胜利的时刻都能保持克制,从来不陷入幻想。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他建立了巨大的帝国并使服从自己。这是一个利用自己的敌人消灭自己的敌人的人。”

如果说在二战期间,作为盟友的丘吉尔对斯大林的赞语还不够客观,毕竟英国人还需要斯大林带领苏联红军为英美盟军挡子弹,那么在斯大林去世之后,西方世界已经从被纳粹统治的危机中走出来时,丘吉尔对斯大林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

“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了原子弹。”

斯大林执掌苏联近三十年,除了把苏联建成一个工业化的国家,最突出的贡献当属领导苏联人民打败纳粹德国的入侵,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

斯大林带领苏联红军战胜纳粹德国,赢得了二战,并且奠定了苏联超级大国的军政基础,这是斯大林表面上的政绩,然而从,苏联这个国家的政权来说,列宁自然是是开创者,而赋予了苏联这个国家以统治合法性的恰恰是斯大林。

什么是统治合法性呢?就是苏联政府存在的法理基础。为什么说是斯大林奠定了这个基础呢?

因为苏联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建立在意识形态上的国家,在此之前,除了巴黎公社这种小范围的社会实践之外,还没有哪一个大国采用了这种建国方式,苏联正是在斯大林的手中完成了15个加盟共和国的创建,以及通过卫国战争的胜利来给予这个联盟以强大的凝聚力,并且以超级大国的国家荣耀感,塑造了苏联人民对国家的向心力。

这是极其难得的成就!

当时的苏联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有能力在意识形态领域对西方以美国为首的意识形态造成全方位的威胁的国家,而且苏联这个国家还拥有足够的经济物质和军事实力来与英美国家进行竞争。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很多同情共产主义者,甚至在南美非洲大陆等都出现了共产主义游击队,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反对殖民的独立浪潮,这些都是因为以斯大林为领导核心的苏联在美国的模式之外重新走出来了一条属于劳苦大众的发展之路。

这种模式的探索非常重要,甚至于对整个人类历史而言,意义也非常重大。

不管是中国史书还是外国史书记录的无一例外,都是王侯将相的历史,平民百姓在历史上毫无存在感。可是在苏联的历史上却不止一次地出现了农民的儿子、工人的儿子,成为科学家、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这种现象,而且他们做的还不赖,把一个苏联打造成了超级大国,这就有力的证明英美国家那一套社会等级的理论是错误的,从而给了那些身处社会底层的人们以斗争的方向和勇气。

资产阶级为了应对这种意识形态的冲击,也不得不对工人阶层做出了让步,提高了他们的工资和福利,建立起来了医院和学校,就像切格瓦拉所说的那样,他们可能会给你们涨工资,修建学校和医院,提升你们的福利,但这并非是他们出于仁慈或良心发现,而是因为我们来过。

一个最明显的反例是,当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的财富集中的趋势大大加快,工人阶层能掌握的财富越来越少,世界范围内,资源逐渐向寡头集中。劳苦大众失去了领袖,他们的反抗显得零星且微弱,铁板一块的压迫似乎无有止境。

虽然苏联最终还是解体了,人类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出现了重大的挫折,但不能否认的是,苏联在这条道路上进行的伟大的探索,以及斯大林同志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的重大的作用。

当赫鲁晓夫以秘密报告的形式,企图以动摇斯大林的政治遗产为自己的政治威望,添砖加瓦的时候,苏联这个国家的统治根基就开始动摇了,这就充分说明了苏联这个国家的统治合法性,其实与斯大林(意识形态)已经绑在了一起。只是当时的人们不觉得,直到几十年后,苏联解体了,俄罗斯人才恍然大悟。

所以现在在俄罗斯人的历史公众人物知名度的排名调查中,斯大林这个历史人物以一个格鲁吉亚外国人的身份却名列第三,这是否也说明了俄罗斯人对待那段时年月的认知已经发生了改变了?

看一看斯大林之后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戈尔巴乔夫,这样看下来是不是就像桓温征蜀时那个老吏所说的那样呢?

斯大林有过什么政绩?

斯大林无疑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是他把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了高峰,在他领导下,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曾一度成为世界强,他的钢铁洪流让欧洲小国胆战心惊,他建立的社会主义阵营华沙条约组织曾是世界两极之一,他把马列主义在实践中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并打破了西方社会主义不可能在一个国家实现的论断。在他的领导下苏联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

他的军队曾经让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主义闻风丧胆,苏联红军在他的统率下挥师东进,一举解决了雄居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加速了日本的投降。他领导下苏联的卫国战争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方向,让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德国希特勒开始走向衰亡,他领导的苏联经过浴血奋战,发展成为一流强国。他无疑是一位伟人一一斯大林同志!

斯大林有过什么政绩?

斯大林,一分为二的人物。毛主席很尊敬他,但并不唯命是从,在原则问题上也争锋相对。

斯大林有过什么政绩?

我想一说起苏联政治,大家的第一反应是“恐怖”二字。的确,从政权建立初期清缴旧贵族和反对派,到后来斯大林对党内进行多次清洗,以及接下来的乌克兰大饥荒,以及克格勃等。总的来说,苏联的政治是笼罩在一种比较残酷的氛围中的。

为什么苏联的政治会如此残酷呢?一些人认为是集权和独裁在作祟。但这种说法这不客观,如,中国有几千年的中央集权和皇帝独裁的历史,但在改朝换代时,新朝并未对前朝臣子赶尽杀绝;而官场内斗,也不像苏联那样血腥,都讲究章法和底线。

而苏联的恐怖政治,是不加掩饰的,几乎贯穿整个朝代。

为什么会这样?这其实和俄罗斯这个国家特殊的国情深有关系。

俄罗斯的本部核心是东欧平原,这个区域自古以来就处在欧洲文明圈的边缘,其文明发展程度低。虽然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东欧逐渐开始进行开发,但其开发程度远远落后于欧洲主流文明圈。而俄罗斯后来吞并的北亚、中亚等领土更是极端落后。

俄罗斯开发程度低,代表着其不仅在物质层面保留着较大量的农耕残余,在社会结构和人文思想上也秉承着传统的农耕模式。文明的落后,使俄罗斯在19世纪两次工业革命的转型路上走得异常艰难,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

俄罗斯只有摆脱农耕残余的种种束缚,才能实现国家的崛起。因此,沙俄政府在19世界下半叶开始,大力推动改革。

只是沙俄政府想在社会关系层面进行突破,有着极大的风险。因为,沙俄政府就是建立在农耕模式的基础之上。沙俄政府要打破农耕模式,那就是自己毁掉自己的统治根基。

所以,沙俄政府不会进行雷霆万钧的改革,自会谨小慎微的在改革之路上。一方面,它要建立新的利益集团,而这个新的利益集团必须是以工业体系为基础。但另一方面,它又不能过于打压农耕利益集团,否则他们会与沙俄政府决裂,而新的利益集团还未成型,到时候根基毁掉了,沙俄政权将面临倒台的风险。

这个思路是正确的,渐进式改革是稳妥的方式。只是,当时的国际形势不允许。

随着工业革命的普及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西方列强通过工业化转型,国力大增,远超俄罗斯。同时,十九世纪下半叶,世界进入帝国时代,列强之间的的矛盾日益增长。落后于人的俄罗斯只有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快转型,才能逃脱被西方列强吞并的危险。

俄罗斯需要加快转型,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对社会结构的彻底改造,那么渐进式变革就不如革命合适。因此,布尔什维克主张的激进革命是最合适的。

布尔什维克以红色意识形态作为自己的精神引领。而红色意识形态提倡阶级斗争,采用暴力的方式,使革命获得成功。

不过,这样激进的革命会在短时间内引起社会的强烈动荡,甚至为长期发展留下较多的隐患。但,万事没有两全,当前俄罗斯急需对社会结构进行彻底的改造,那么一番权衡之下,红色意识形态引领下的布尔什维克,就成为俄罗斯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布尔什维克的革命手段虽然残酷,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激进的革命,俄罗斯从用非常短的时间颠覆了旧式社会结构,为工业化转型提供了广阔的社会空间。如果仅靠沙俄的渐进式变革,俄罗斯还没完成工业化转型就被列强瓜分了。

所以,布尔什维克是符合俄罗斯历史发展需要的,时代环境决定了苏联早期的残酷血腥的恐怖政治。

但在苏联进入工业化转型期,恐怖政治依旧被沿袭下来。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同样与俄罗斯的国情密切相关。云石君在上一节提过,苏联要积蓄国力,就需要在全国搞工业化开发。但这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大多为冻土和荒漠,不适宜人类生存;二是,俄罗斯疆域辽阔,在地缘和人文机构上较为复杂,大量的少数民族缺乏对国家的认同感,集居在各边缘板块。

这样的情况,会让苏联在工业建设和领土开发上,面临民众因艰苦的条件和缺乏对国家的认同感,而不响应政府的号召。

而19世纪下半叶开始,俄罗斯的发展就停步不前,加上一战以及革命战争的消耗,苏联几乎山穷水尽。因此,苏联不仅无法用大量金钱来激励民众的积极性,反而还要从民众手里扣钱出来,以供开发投资或者抵御外部威胁。

这样的情况下,苏联政府只能用恐怖政治威慑民众,逼迫他们从事高强度的劳作,从而用最短的时间,推动国家工业化转型,完成财富的积累。

毫无疑问,苏联政权依靠这种剥夺和压迫民众收集资源的发展模式,无法得到民众的长期期认可和支持。因此,苏共政权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政治强力来维持统治。

那么将政治强力发挥到最大,才能最大程度的控制和威慑民众,那么就要做到尽可能的降低统治集团内部的分歧。那么独裁就是不错的选择。

基于这样的逻辑,俄罗斯的独裁政治在这个阶段达到了顶峰,斯大林成为俄罗斯历史上有名的独裁者。但是权力的过度集中,会引起党内其他势力的反抗,那么党内的斗争异常残酷,因此,苏共在党内开展多次大清洗行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超级大国。其国力和国际形势都比二战前有了极大的改善。所以这段时期,苏联政治氛围变得缓和,斯大林死后,苏联也没有出现类似程度的独裁者。

但是,政治氛围的缓和,是相对的。随着冷战的开启,对于苏联而言,来自外部的压力大大增强。苏联为了抵抗西方的打压,将大量资源投入到重工业、军备竞赛等方面,减弱了民生方面的资源投入,这意味着,苏联政权缺乏足够的资源,去争取民众的认可。因此,依旧需要依靠恐怖政治威胁民众、清除党内异己。这样说来,苏联的政治在冷战时期,依旧是冷酷的,只是其程度没有斯大林时期强烈。

而这种政治风格,客观的说,确实成就了苏联,但是,也给苏联埋下了隐患。而这种隐患到八十年代时,伴随着苏联的国力衰退和财政破产爆发出来,给苏联证券以巨大的冲击,最终成为引发苏联崩溃的一大祸因。

苏联为什么最终会轰然解体?关于这一点,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下一节继续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119章——俄罗斯第三节。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地缘政治系列文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