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如果宋江拒绝招安,率领众将与大宋决一死战,能否推翻大宋朝廷?

基本上没可能,如果宋江拒绝招安并率领梁山水泊众将与宋徽宗一战,取胜的几率几乎为零,更别说推翻宋徽宗了。

《水浒传》我看了许多遍,小说没有看很多,也没有看完!倒是影视剧看了不少,几乎每一部有关《水浒传》的影视剧都有看过,而目前已经翻拍的影视剧也有不少,衍生剧更是数不胜数,影视剧虽然改编自小说,但终归还是不离其宗,所以从影视的角度也可以来说一说。

小说虽然细致入微,但影视剧则表现得更加直观,特别是98版《水浒传》,那是绝对的经典了,李雪健老师对宋江的演绎达到了极致,我也是因为这一版而喜欢《水浒传》的。

不过这些影视剧只要涉及到后期剧情的我都很少去看,虽然影视剧很多细节都没有呈现出来,但也让人看了心里面有些不大痛快。

自从宋江选择了招安之后,梁山上的众多好汉一个接一个的为了招安而丢掉了性命,到了最后甚至分崩离析,以往的一百单八将所剩无几,早就没有了往日的辉煌。

既然梁山泊因招安而衰败,为何宋江还如此去做呢?如果当时宋江没有接受宋徽宗的招安,选择与宋徽宗对抗到底,那梁山泊的结果会如何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宋江为何选择宋徽宗的招安。

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宋江的忠义之心,宋江所接受的一切让他心向宋徽宗,其实说白了宋江不甘心就在梁山泊待一辈子,一来做一个草寇头子并不是他的终身愿望,对于宋江来说名正言顺的职位才是最吸引他的,这梁山泊虽然不错,但并不长久,总有一天会受到宋徽宗的清缴,与其等宋徽宗来攻打还不如主动一点招安。

这带着家当加入,宋江梦寐以求的职位,这也是宋江的目的所在。

2: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宋江接受招安有他自己的小心思,也有无奈之举,这梁山泊虽然号称八百里,但真的有八百里吗?其实并没有。

梁山泊最初在王伦手里的时候,人不多,也就百千号人,以梁山泊的面积以及资源养活这些人绰绰有余了,大家的日子也逍遥自在,那是大口喝酒、大称分金银,可是后来梁山泊人那是越来越多,发展到后面已经有小几万了,这个时候梁山泊的资源已经不能养活这些人了。

宋江该怎么办?

让这些人去种地?可能吗?不种地吃什么?

一开始还可以抢一下周围的富人大镇,但一直这样下去可行吗?不可能的,作为一个几万人的一家之主,宋江也头疼,这养活这些人都是一个大问题了,梁山泊附近的资源支持不了多久的。

想要获得几万人足够多的粮草补给,只有宋徽宗有这个实力,宋江想要让梁山泊发展下去,似乎只有招安这一条路,要不然以后的梁山泊路途艰难曲折。

3:梁山泊是宋徽宗的心头大患之一,梁山泊的发展已经很快了,一开始宋徽宗以及其他人没有太多的精力顾及梁山,宋徽宗虽然有些不管事,但在朝廷里面,不会有人任意放任梁山泊继续发展下去的,梁山泊对于宋徽宗来说就是一根刺,如果让梁山泊继续发展下去,那么第二个方腊就会出现,一个方腊已经让宋徽宗头疼了,在来一个梁山泊就更麻烦了,所以宋徽宗绝对不会让梁山泊真正意义上的成长起来。

等外部战事一停下,调拨一队边军回来攻打梁山泊是很正常的事情。

4:机会难得:此时的宋朝有些内忧外患,当时除了外部辽国战事,还有南方的方腊、以及其他两个地方势力有些不安分,特别是方腊,因为身处南方,也比较富饶,发展出来的实力比其他三个,包括梁山泊都还要强!

如果此时接受宋徽宗的示好,那绝对会受到器重,以后还不是加官进爵?

这是宋江打的好算盘,但他没想到朝廷以他来对付方腊,本来就是心存两败俱伤的目的,给宋江一点名义上的肯定,让宋江去征讨方腊,能够剿灭方腊更好,不能剿灭也是两败俱伤,等朝廷腾出手来,梁山泊与方腊已经不能对其有威胁了。

这个时候宋徽宗想剿灭梁山泊与方腊也不用付出那么大的代价,这可是一石二鸟的计划,付出的代价也仅仅只是给宋江一个名义而已。

既然结果如此,我们来看看宋江拒绝宋徽宗之后会如何?

梁山泊想要直接与宋徽宗对抗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1:梁山泊缺乏与宋徽宗直接对抗的理由,梁山泊一直以来以“替天行道”为主要行动指标,但梁山泊真的是这样吗?

但凡对梁山泊有了解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上梁山泊的都是一些什么人,这些人真的都是“好汉”,整个梁山泊又有多少人可以称得上是好汉呢?寥寥无几吧!

梁山泊虽然打着“替天行道”的指标,但这也只是一句空话而已,梁山泊后来在其周围四处劫掠,抢夺金银财物,这些难道也是替天行道?

宋徽宗来剿灭梁山泊估计梁山泊周围的人都挺高兴的吧!没有人气基础、没有物质基础,宋江如何与宋徽宗对抗?

2:实力不允许,别看梁山泊有一百单八将,但这些人有多少人是真的有水平?面对宋徽宗这种大规模的兵团作战方式,估计会排兵布阵的也没有几个吧?梁山泊的几万人是不少,但宋徽宗的几十万边军是吃干饭的?

宋江就连对付方腊这种地方势力都苦不堪言,如何来对付宋徽宗这种正规边军呢?

宋江与方腊一战损失了多少人?可以说是损失惨重,一百单八将还剩下多少?

一旦宋徽宗调来边军,几乎不用打,只要把梁山泊一围住,整个梁山泊物资消耗殆尽的时候,直接一举击溃。

3:宋江所在的梁山泊战略跨度不大,物资匮乏,一旦出现被围住的情况,这几万人有多少是真心实意为宋江付出的,估计也不会多,毕竟大家之前上梁山是为了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现在可不到希望,自然会分心,人心不齐之下溃败很容易。

综上所述,宋江唯一的办法就是退出梁山泊,选择一个新的地方与宋徽宗周旋,或者退守南方,与方腊合作,以方腊的脾气,他的实力虽然不错,但还不至于力扛整个宋朝,与宋江合作分担压力是他乐意见到的。

如果宋江退守南方,以南方的富饶,发展肯定会很快,只要不与宋徽宗面对面硬碰,宋江还是能够活得很滋润的,只要选择硬抗,那几乎没有赢的机会,只能选择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种办法。

结语:以题目所问,宋江以及梁山泊几乎没有任何机会,选择与方腊合作倒是有些可行之处。

图:均来自网络

《水浒传》中,如果宋江拒绝招安,率领众将与大宋决一死战,能否推翻大宋朝廷?

很多人读《水浒传》的时候,都喜欢读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梁山好汉一个一个惨死的情节不忍心读下去。八百里水泊梁山,起义事业轰轰烈烈,最后竟然以接受朝廷招安、成为朝廷鹰犬被利用而分崩离析,实在令人扼腕痛惜。于是乎有人在想,如果宋江拒绝招安,带领梁山好汉与大宋决一死战,能不能推翻大宋朝廷呢?

首先从领导人来对比

大宋这边的领导人是宋徽宗赵佶,一个除了皇帝不会做、其他都做得很好的艺术皇帝,其艺术成就堪称古今中外皇帝第一人,可惜皇帝做得实在太差,最后被金人掳去遥远的东北,生不如死。

宋徽宗虽然不是亡国之君,但是北宋的亡国与宋徽宗有着直接关系。他在位期间不思进取,总是沉迷于大兴土木,重用佞臣,结果搞得大宋民不聊生,内部起义不断,外部威胁频频。看起来这样的君主似乎不堪一击,可是大宋朝毕竟建立了上百年,属于正统地位,对外宋徽宗可以屈辱求和,称臣送钱都可以,但是对内镇压起义来说,宋徽宗还是不会太手软的。

再看宋江,江湖人称"及时雨"、"呼保义",在江湖上名声在外,有一帮忠心耿耿的弟兄追随,拥有八百里水泊梁山的基业。其时声势浩大,接连攻克几个重镇,还曾大闹开封府,让朝廷着实恐慌了一把。

可是宋江从一开始打出的口号就是"替天行道",也就是替皇上行使道义,从根本上说,宋江还是忠于朝廷、忠于皇帝的。即便是宋江拒绝了招安,但抵抗朝廷的意志也并非十分顽强,这点与元朝末年朱元璋的起义性质相差太远,甚至比不上秦朝末期的陈胜、吴广起义。

想要推翻朝廷,领导人的反抗意志很重要。宋江的反抗意志并不是那么强烈,而宋徽宗镇压起义的意志又比较坚定,所以双方领导对决,宋江败。

二、分析手下将军

宋江手下能够指挥作战的屈指可数,呼延灼、关胜、徐宁等原先在朝廷指挥过兵马的将军带兵还可以,但也少得可怜,况且也没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其他功夫高的像林冲适合当保镖,武松、鲁智深适合当打手,真刀真枪指挥作战,实力太弱小。

北宋虽然步入末期,但是朝廷中的名将依然很多,张叔夜、韩世忠等大将,连强悍的金兵都能打得过,尤其像韩世忠这样的名将,经历了从北宋到南宋的转折期,曾经在黄天荡围困十万金兵,更何况梁山几万人呢?而在正史中,也正是张叔夜带人消灭了宋江流寇。从将军对比上说,朝廷完胜。

三是统领士兵

先从宋江来说,宋江的兵种还是比较齐全的,水兵、步兵都有,还有古代意义上的炮兵。通过一系列的战斗,宋江收编了很多地方武装,实力有所扩充,但是根据书中描写,宋江人马应该不超过五万,也有的说不超过三万,即便这几万兵马都是精锐,但是依然难以与朝廷对抗,为何?

都知道宋朝"三冗",其中就有"冗兵",宋朝的士兵,至少上百万。即便这些士兵战斗力比较低,宋江想要打垮这上百万士兵,也得要费很大的力气。况且,宋朝士兵的战斗力其实并不弱,在与西夏、辽国等国作战的部队中,有很多精锐力量,常年征战,实战经验丰富。在金兵第一次包围东京时,还曾经逼退金兵,如果调集部分边疆士兵回防,梁山草寇的士兵,分分钟被大宋正规军团灭。兵力对比上,宋江完败。

四是根据地建设

想要成就帝王霸业,推翻朝廷统治,一个稳固充实的根据地必不可少,不管是刘邦还是朱元璋,都非常重视稳固后方,刘邦有关东肥沃土地,朱元璋同样效仿"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每当打下一片土地,便重视当地的政治经济建设。在《水浒传》中,方腊其实是比较重视这方面的,所以才建立了小朝廷与北宋对抗。

宋江的八百里水泊梁山,看似面积辽阔,其实真正可用的地方并不多,没有足够的粮草来支撑宋江的讨伐大业。朝廷如果有耐心,围而不攻,梁山好汉很有可能就困死在山上。况且宋江虽然也攻打了一些城池,但以掠夺粮草为主,如何建设和巩固没有提及。由此可见,宋江要想推翻朝廷,是没有根据地支撑的。

五是其他方面

宋江想要推翻朝廷,面临的困难实在是太多了。比如从内部团结上来讲,宋江要想推翻朝廷,也得有内部支持才行,虽然当时提出招安时,就有武松、鲁智深等人强烈反对,但是如果不招安,提出推翻朝廷的想法,会有更多的人来反对。只要看看三十六天罡星中有多少原体制内的人员就知道了,他们来梁山可不是为了落草为寇,只是权宜之计,还想着以后有机会高升呢。

再比如军事谋略上来说,宋江就更不行了。吴用小打小闹还可以,成就帝王霸业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差得太远,他甚至都比不上朱武。而朝廷这边,为了镇压起义,是可以高度团结的,而且北宋的文臣能人辈出,这点也是公认的。

总结

总体看来,宋江想要推翻朝廷,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宋江真的一点机会也没有吗?也不是。当时北宋统治已经是风雨飘摇了,《水浒传》上的农民起义军就有三支,如果宋江和方腊、田虎等起义军联合,遥相呼应,朝廷真有可能会顾此失彼,如同隋朝末年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一般。不过,即便如此,以宋江的实力,估计最后也就成为诸侯王,然后被其他有实力的起义军吞并,比如唐朝消灭王世充、明朝消灭陈友谅。

《水浒传》中,如果宋江拒绝招安,率领众将与大宋决一死战,能否推翻大宋朝廷?

宋江如果不接受招安,那结果绝对是被朝廷秒杀!

首先,宋江不具备一个能开天辟地的领导人的特质,懦弱的性格在江州大牢里面体现的很明白,小肚鸡肠的本质在卢俊义面前表现的淋漓尽致。

其二;梁山一百单八将,宋江提出招安时,只有武松和李逵明确表示反对,其它人都是模糊态度,也就是说,梁山一百单八将根本没有凝聚力,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没有指导思想。

其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这是梁山的目标,上了梁山的每一个人,目标都是达到的,能安于现状为什么还要去拼命(梁山要知道招安后是去征方腊,绝对没几个人会去)。

其四;历史证明,想要建立新的政权,必须以民为本,宋江不扩张地盘,只守住八百里梁山水泊,在梁山范围内所有人以匪为生,虽然天天叫嚷杀富济贫,但富是杀了,却不一定济贫。这一点远不如方腊,方腊是把自己地盘的人视为自己的子民。

其五;也就是梁山宋江不扩张地盘,无政治眼光,所以实力永远有限,在朝廷眼里,四大寇中宋江都入不了法眼,真正让朝廷担心的还是江南方腊。

所以,虽然当时的宋朝腐朽,但廋死的骆驼比马大,宋江若不接受招安,朝廷举全国之力必定秒杀梁山。

《水浒传》中,如果宋江拒绝招安,率领众将与大宋决一死战,能否推翻大宋朝廷?

宋江真要率领梁山与大宋决一死战,那无异于鸡蛋碰石头,自取灭亡。

梁山所谓的辉煌战绩水分多多

梁山打青州、打高唐州、打北京城、打东昌府等,咋一看打的都是“省”级别的,看起来战绩骄人,不可阻挡。其实在宋朝,地方部队几乎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精锐都集中在禁军和几个边防节度使那里。

如果要分级别的话,一流部队是禁军和几个长期镇守边防的军队,比如延安府种家军。

二流部队是朝廷分派到各地的驻军,这些驻军不受地方州府管制,平时也不能随意行动。可以这么说,比如宋江打高唐州,附近哪怕是有驻军,大多也可能是坐山观虎斗。所以梁山每次打完一个地方都不会久留,怕的就是惹到周边驻军。

三流部队就是各州县自己养的兵了,这些兵人员素质是非常低的。另外,地方军里一旦发现有好苗子,很快就被禁军抽走,留下的往往是老弱懒散的兵油子供地方使用。所以呢,梁山不管打祝家庄还是打曾头市,青州,高唐州等,其实大都是以大欺小,以强打弱的态势。

再看梁山招安后的对手。打田虎势如破竹,打王庆不费吹灰之力,打辽国如吹风扫落叶,只有打方腊牺牲大一些,但终究还是拿下了。梁山战斗力不是很强么?不强!相对于八十万禁军、种家军,还有后来的韩世忠等部队,一点也不强!

田虎、王庆与方腊只不过是当时国内的小股反叛势力。当时的辽国主力早已被金国所灭,与宋江交战的只不过是骚扰大宋边境的残余势力。宋江势力真那么强,为何不直接派去打金兵?不能派他,因为梁山打金兵势必自取灭亡且对金兵毫无影响,动了金兵梁山势力必定消亡,那也就没人去消灭国内的小股作乱势力了。奸臣们一边是想利用你梁山,另一边是想慢慢的折磨你。派梁山去打实力相对弱很多的田虎等人,一来可以灭掉这些苍蝇蚊子,二来可以慢慢消耗梁山势力。

童贯和高俅为什么会败给梁山

梁山两挫童贯三败高俅,这没错,但事情没那么简单。

我们先看看童贯和高俅所带部队来源,童贯十万大军里八万来自地方,虽然其中有两万禁军,但这两万人几乎不打仗,主要是用来保护童贯的;高俅所带十三万主要来自于十个节度使拼凑的部队。为什么不用禁军做主力,每次都是拼凑地方杂牌军?主要原因,一是禁军没那么容易抽调。第二个原因很重要,奸臣们就是想利用打梁山的机会打压并耗掉一些地方将领的势力。

为什么说童贯高俅们和这些地方将领过不去?因为这些将领大多是之前的绿林好汉。这个道理和梁山是一样的,宋江等人招安后不断的被派去打各种仗,奸臣们的目的就是想通过“狗咬狗”的方式消耗你的势力。

借剿匪名义让众多招安部队与梁山狗咬狗,这是他们最想看到的事。名义上是带队剿匪,实际是带着各位招安将军去送死。这一批打完了,再找下一批,恨不得把全国的招安将领和他们的部队全带去梁山。越打败仗奸臣越开心,所谓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嘛。只要这些招安部队和头头能一个个被打压,能不能拿下梁山,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

只要坚持两点,破梁山易如反掌

只要坚持两点,用不着童贯高俅带队,一个差不多有头脑的将领带上五六万部队就可以拿下梁山。

第一个关键点就是管好自己的人,保证他们不会被梁山策反。比如打呼延灼。其实呼延灼所带人马就三千骑兵,五千步兵,结果单单这三千骑兵所用连环马就把宋江折腾得不行,最后不得不使诈又偷又骗的把徐宁逼上山帮忙。梁山最拿手的就是策反别人,这招往往能坏人大事。第二个关键点是不要冒然进攻。梁山大本营就相当于一个岛,岛周围是错综复杂的湖泊和沼泽,童贯和高俅就是吃了地形不熟的亏。如果朝廷军不那么急于求成,对梁山只围而不打,梁山顶多能坚持半年就不战而败。或者围着用火炮远程攻击更好,这一招当时凌振就用过,逼得宋江和吴用又用了奸计才解除危机。

小结

只要朝廷不搞内耗,不刻意打压招安将领,根本用不着出动禁军或者其他精锐。只要人数够,哪怕是带着普通的队伍对梁山围而不打,不得民心的梁山最多只能坚持一年。

《水浒传》中,如果宋江拒绝招安,率领众将与大宋决一死战,能否推翻大宋朝廷?

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宋江接受诏安肯定是最好的选择,要不然梁山一点出路都没有,原因:

1,梁山太小了,没有战略纵深,梁山就八百里水泊,朝廷的兵一来就到家门口了,围住梁山自己就乱了.

2,梁山粮草不足以支撑战争,梁山平时靠什么,靠打劫附近的州县来存活,如果对抗朝廷,朝廷把梁山一围起来梁山连生存的粮草都没有

3,梁山能领兵打战的将领太少了,梁山虽然有108好汉,但是能排兵布阵领兵打战的就关胜呼延灼宣赞单廷圭魏定国这些后期的朝廷降将,不超过20个,其他像林冲这些人冲锋陷阵可以,带兵不行,将才太少

4,梁山没有像张良诸葛亮这样能够运筹帷幄谋天下的顶级谋士,也没有像萧何这样稳定后方的人才,梁山唯一一个智囊就一个狗头军事吴用,吴用出点下三滥的害人的主意有,但要他提点有战略性的意见他就憋不出来了,3和4都说明梁山人才太少

5,梁山没有群众基础,梁山平时都是靠打劫周边的州县生活,周边的百姓对他们没有好感,都希望朝廷赶紧把梁山灭了,他们在百姓看来是祸害

6,梁山没有政治纲领,梁山就一个政治口号:替天行道,可是仔细读水浒就会发现这口号都很可笑,他们自己平时就打家劫舍杀人放火,这是哪门子的替天行道?要起义要造反没有政治纲领没人跟你干的

还有其他很多原因,比如梁山好汉的文化水平太低,没人规划未来,像萧何在刘邦起事前已经把未来规划好了的,总的来说梁山的所做所为和格局已经注定了只能诏安不能起义,最关键的是当时宋王朝还没到民心向背的时候,梁山起义不会的人心,不可能成功!!

《水浒传》中,如果宋江拒绝招安,率领众将与大宋决一死战,能否推翻大宋朝廷?

推翻一个王朝,第一看是否到了灭亡的时刻 这是天时,否则很难办。第二,要看土地和人口的占有量,三国时蜀国就是人口和土地少,进兵难才让孔明心力交瘁。以梁山宋江实力,虽然兄弟多,但是即便率领朝廷兵马才刚刚打败方腊,弟兄损失大半。要是梁山自己实力,绝不如方腊,哪来统一天下,推翻大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