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秦国后的中国不是封建社会?

马克思就认为中国不存在封建社会。

△马克思

马克思一生中,写下了很多篇关于中国的论述,但一次都没有提到过中国是“封建社会”或“封建王朝”。仅以1995年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中关于中国的论述为例,就足以说明问题。该卷《选集》共收入10篇马克思关于中国革命和中英关系的有关论文,直接提到中国的不下百处:其中大部分直接呼之为中国,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形容或定性的提法,如“天朝帝国”、“满清王朝”、“古老的帝国”、“帝国当局”、“北京朝庭”、“新的王朝”、“帝国”、“天朝”、“北京中央政府”等等,但就是没有使用“封建王朝”、“封建帝国”或“封建政府”、“封建朝庭”等来称呼中国。这绝对不是偶然的!

人类社会的基本形态是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一段一段向前发展的,这是马克思研究西欧社会发展史的结论。但马克思在研究世界社会史时,他认为东方包括中国的社会形态是“亚细亚的生产方式”。

马克思在论述封建制的基本特征时指出,“封建制”顾名思义,首先是指基本生产资料即土地的分封,由此形成领主和贵族的封建土地私有制。这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典型特征。但马克思认为,东方社会不存在土地私有制。如果土地不是私有,而是归公共所有,那么任何人都无权对土地进行分封,因而也就不可能存在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在东方,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土地需要灌溉,而修建水利工程的任务非常繁重,只能由国家承担。所以,马克思说:“在亚细亚各民族中起过非常重要作用的灌溉渠道,以及交通等等,就表现为更高的统一体,即高居于各小公社之上的专制政府的事业。”政府为了排除障碍,更有效地兴修水利和进行灌溉,把土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就从根本上排除了土地私有的可能。在亚洲,土地自古以来名义上是“莫非王土”,这是与西欧的土地能够层层分封有很大区别的。

人们会问,中国不是自夏、商、周乃至秦以后历朝历代,都存在不同程度分封土地的事实吗?这又如何解释?在中国,自古以来的土地分封或者买卖实际上只牵涉到土地的占有权,而不是土地私有权;土地永远归国家所有,所以,一当封侯获罪或战争失败,国家随时都可以把土地收回。这是符合中国历史实际的。中国分封土地都是由中央政府(天子或皇帝)实施的;被分封者是无权将天子或皇帝分封给他的土地进行二次分封的。中国实行长子或嫡子继承制,分封的土地只能由长子或嫡子继承。只有在汉武帝时为了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实施了“推恩令”,要求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按照汉制,推恩令下形成的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

△汉武帝

上述仅从土地制度分析,就可以确定中国自秦以来历朝历代都不是封建社会,而是马克思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社会形态。

马克思在论述“亚细亚生产方式”时认为,它是东方历史中一个特殊的生产方式,具体为:国家以农村公社为基本社会组织;国家在社会生活中管理农村公社;国家指挥农村公社来进行大型工程建设。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重要特点是土地公有,不允许自由转让。在亚细亚生产方式之下,国家的产生与西方有所不同,国家并非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而是作为一个管理者顺应社会需要所诞生的。其特征是土地公有、农村公社和专制国家三位一体。这是一个不同于西欧从原始社会、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另类的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即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就一直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社会,没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更没有资本主义社会。

然而,马克思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社会,可以不经资本主义社会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他预言:俄国的土地公有制将“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马克思认为俄国是半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社会)。俄国十月革命实现了马克思的预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和建立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更证明了马克思预言的正确性。

△俄国十月革命

那为什么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都把战国以来至清朝末年的中国社会称为封建社会呢?我认为用鲁迅一句话的句式加以回答很合适。这句话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其实中国本没有封建社会,说战国以来是封建社会的人(特别是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多了,中国也便有了封建社会。

△鲁迅

为什么有人说,秦国后的中国不是封建社会?

#原创#

封建社会的特征

非分封制也

而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与被统治者的地位特征所决定

当时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

却绝大部份为统治阶级所拥有

农民只能租用地主的土地来生产农产品

收获的农产品大部分交了地租

农民只能维持基本的生存条件

无平等的政治权力

被地主阶级盘剥与压榨

处于社会的底层

故,这样的社会才是封建社会

#上海常青教育凌远长著#

为什么有人说,秦国后的中国不是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是外国学者的定义,我国封建社会在秦朝统一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彻底结束了。

为什么叫封建社会

封建”是一种制度,封建的全名叫封土建国,又或者封土建疆。

周武王消灭殷商之后,坐拥天下,开始论功行赏,有功的,有血缘关系的,夸过武王长得帅的,通通有赏。

赏赐的方式就是分地,给他们一块地,让他们去治理,而这分的每一块地,就叫做“邦国”,这些被分地的人,叫做诸侯

诸侯到自己的邦国之后,发现自己管不了那么多的地方,于是又学周武王分地,把自己邦国的土地再分给手下的人。

这些由诸侯分的地,叫做“采邑”,而这些被诸侯分地的人,叫做“大夫”采邑有一个简称,叫做“家”。

我们常说的“家国天下”,其实就是这种等级制度。

这些大夫拿到土地后,想再分,发现不行了,不够分了,于是就请了人来管理,这群被大夫请来管理“家”的人,叫做“士”。

“士”就是基层的管理者,他们负责管理老百姓。

封建制度在当时那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将一个个松散的个体,组成了一个整体,这一制度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发明。

我们的祖先认识到,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可以直接控制十个人、一百人,但控制不了一万人。

所以需要分权,否则就会出大乱子,就像现在的公司一样,董事长下面要有总经理、各个部门经理、主管等,分层分级管理底下的员工。

这些被分封的国全方位的围绕在周天子周围,把周王朝很好的“保护”了起来。

“封建亲戚,以番屏周。”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这就是“封建”一词的由来,所以封建是一种制度,而不是一种思想。

封建社会——外来词汇

“封建社会”一词属于外来词汇,我国古籍中有“封建”一词,但却没有封建社会一词。

在最初,人们认为社会形态是线性发展的,从0到1,从无到有,一点点进步,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到共产主义社会。

可是封建一词,我国古籍之中早有记载和标注,封建的意思是“封国土、建诸侯”。

秦朝时期实行的是郡县制,后面的大多数王朝也都是郡县制或者分封郡县并行制。

基于这一历史结果,人们发现封建社会的意思,和他们最初设想的不同,封建社会不是一种过度的社会形态,而是一种纯粹的政治制度,而且我国朝代并没有一直实行这一政治制度。

于是“封建社会”又被赋予了新的定义:

指地主或者领主占有土地并剥削农民或农奴的社会形态,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社会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与农奴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而一个词语不能有两个意思,于是封建社会被冠与“狭义”和“广义”两种意思解读。

狭义上,我国的封建社会就是“封土建国”的社会制度。

广义上,封建社会是地主或领主占有土地并剥削农民或农奴的社会形态。

秦朝之后就不再是封建社会

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虽然秦之后的一些朝代夹杂了分封制,但仅仅分封到皇子或功臣,给予这些人一定程度的地方专制。

主旋律依然是皇帝任命各级官员的中央集权制。

这些朝代不符合“封建”的特点,封建的特点是它的主旋律,封建的主旋律是“争霸”和“兼并”。

在“封建”制度中,士为大夫负责,大夫向诸侯负责,诸侯为天子负责,各级之间不跨越,如大夫就不为天子负责。

这些诸侯国只需要名义上听天子的,定期朝贡,乖乖听话就行。

天子也无权干涉各诸侯国内政,各诸侯国之间也没有上下级和隶属关系。

这就造成了各个诸侯国之间如果互相看不顺眼,可以直接掐一顿,周天子没有权利管,最多只能调和。

周天子我打不过,但我也想当大哥过过瘾怎么办?打服其它诸侯国,骑在他们头上逼他们叫爸爸。

我们熟悉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等,就是这种分封制度下互相吞并的结果。

这一制度存在的问题就是,容易出现比周天子还厉害的诸侯,周王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诸侯国把周王朝架空了,同样的,大夫也能把诸侯架空。

比如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就是大夫架空诸侯国的表现。

这种可以互相征战,互相吞并的制度,才是“正宗”的“封建”制度。

秦之后的王朝虽然进行了分封,一些人凭借努力投胎或者战功也能封得一片土地,但这些诸侯之间不能随意吞并,还是要服从中央管辖。

不能只是叫中央大哥就算了,还得服中央管。

所以秦王朝之后的朝代,他们的“封建”制度不正宗。

总结

我国没有“封建社会”一词,封建社会是外来词汇。

从我国历史上对于“封建”一词的解读来看,秦王朝之后中国就不再是封建社会,因为后面王朝不仅没有全部“封建”,而且“封建”的部分不正宗。

为什么有人说,秦国后的中国不是封建社会?

“封建”一词来源于西周的分封建国制度,进入东周战国时期,周天子名存实亡,封建制已经分崩离析了,秦统一后,实行的是郡县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封建”无论从“名”还是到“实”,都已经不存在了。西汉以后有些分封现象,但不属社会主流,且暂短即便消亡,可忽略不计。

为什么有人说,秦国后的中国不是封建社会?

中国的封建制度止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为统一中国,采用商鞅了"驭民五术″,从此实行的都是集权统治(郡县制),再也没有分封制。

为什么有人说,秦国后的中国不是封建社会?

因为早期引用和翻译等等的原因,使很多人混淆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社会”的基本概念。

封建制度,指的是分封建国制度,由统治者把领土分封给臣子,臣子再分封自己的领土给臣子的臣子,逐级分封的国家制度。先秦时期的中国,统治制度就是这种封建制度,而秦及之后,则是中央集权制。

所以可以说秦及之后的中国不是封建制度,但这个不等同于不是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指的是土地拥有者对农民压迫剥削的社会形态,而不是社会制度。秦及之后,虽然没有了分邦建国,但土地兼并严重,生产资料依旧会落入地主手中,农民和封建制度下的百姓一样,没有生产资料,从剥削关系来看,其社会形态与封建制度时基本相同。近代中国沦落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这里的封建就是社会形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