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中国死了那么多人都土葬,为什么没感觉有那么多坟墓?
中国有句老话,“墓不出五服,碑不过三代”。也就是说,大部分人给长辈立碑,基本上都在三代以内。而绝大多数人清明扫墓,也只限于五服之内,再远了就没人记得了。
这也就是古代的平民坟墓,保留不下来的原因。就因为没有人去扫墓、管理,坟墓就渐渐在风吹雨淋之下,失去了原来的模样,从而被历史遗忘。
其实,这个也很好理解。古代由于医学不发达,人口死亡率较高。因此,家家都讲究多生多育。这样5代下来,少说也是个几十人的大家庭了。
但即使是这样血缘比较紧密的大家庭,内部成员也是亲疏有别。最亲近的,也不过是,父母亲的直属亲戚。有几个人,还会和父母亲的旁系亲戚,关系也很好的。大部分,也不过是在年夜饭上见一面而已。更多的人,都是只闻其名,不知其人。
难道这些看起来是亲戚,但其实都没什么联系的人,会去给你的亲属扫墓吗?
这就是“墓不出五服”。
我们自己还可以设身处地想一想,我们绝大多数人,能见到最大的长辈,也只是祖父母辈。也有一部分人能见到曾祖父辈,再往上,几乎就没有听说了。
如果不是祖上出过什么大的名人,三代以后的子孙,根本记不住。毕竟这些人都没见过,也没有感情可言。那在给自己先辈立碑的时候了,最远的也就是祖父辈了。
这就是“碑不过三代”。
一般来说,三五代人之后,就没人去给墓主扫墓、整理、加固了。因此,大多数土墓就在风吹雨淋,各种动植物的破坏下,渐渐地与周围土地融为一体了。
现在,我们看到的所能保留下来的古代坟墓,基本上都是石墓。几乎没有听说,土坟能够保留至今的。即便是100年前的清朝坟墓,恐怕也很难保留下来。
曾经听人说过,有村民在挖田的时候,挖到了一个清朝坟墓。应该也是个平民坟墓,是土墓,也没有什么陪葬品。
当时,村民在挖土的时候,就发现,这里的土,和周围的土颜色不一样。当他们挖出残骨的时候,才意识到这有可能是个墓。
虽然,依稀能看出棺材板的痕迹。但是,棺材板已经腐化的,和泥土分不开了,完全没有木质纤维结构了。
这就是时间的力量,足以摧毁一切。
中国人对死人比较忌讳,因此,埋葬死人的地方,一般不会在生活区。中国古代一直处于农耕社会,农民都会有自己的田地。有些人会把亲人祖先,葬在自己的田地里,以便每天路过都能看到,以表示思念。
但更多的是,一个村落或家族,会有一个专门的墓地,用来埋葬本族之人。
这个地方,通常是在一个既不太远的,又略为偏僻的地方。这样既不影响耕种,又能够随时去扫墓。
平民的墓葬,一般没有太奢华的东西,毕竟石墓的建造费用太贵。一般都是挖个坑,将棺材埋进去,然后填平,再堆一个土堆。
如果是特别贫穷的家庭,连棺材都买不起,那就只有拿一条席子裹上尸体,埋入葬坑内。
像古代的村落,一般以同姓本家为主,比较排斥外来人口。一般外来人口,是不允许葬入本族的墓地的。那这些外来人员,可能就会葬在荒郊野岭,也称乱葬岗。
其实,中国在商周时期,那只更远的年代,坟头是没有土堆的。据说,坟头推土这一习俗,是源自孔子。
土墓如果没有人管理、加固,在风吹雨淋之下,坟头上的小土堆,渐渐就会沦为平地。
而且,在古时候野兽也比较多。像一些比较喜欢吃腐肉的动物,也会将新坟中的尸体,扒出来食用。它们在挖土的过程中,也就把这个坟摧毁了。
古代人口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多,就会有一些居住在比较偏远的村落。这些地方,有可能会因为一场疾病,或者其他突发事件,导致村落的消亡。
村落消亡以后,村中的坟地,自然没有人再去使用、管理。经过几十年,甚至更久之后,这些坟墓也就看不出原来的模样。
至于石碑,在古代也属于比较昂贵的物品,一般人使用的都是木碑。木碑的寿命就比较短了,一般二三十年之后,就已经腐朽不堪了。
至于棺材,那就更不用说了,虽然在地底下腐化得比较慢。但是,经过上百年的时间,就足以将木质纤维,腐化到土层中。
这些只是自然损毁的坟墓。
其实,古代坟墓,更多的,是在盛世之时,被开荒的人所平掉。
按照中国古代的历史规律,一般每隔300年,大概要经历一次乱世。乱世就是人口快速衰减的手段,乱世过后,人口会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数量,这样就能保证所有的平民都有地种。
而且,还有些平民,就会选择到人烟稀少的地方去开荒,以便获得更多的土地和粮食。
这个时候,由于荒废的土地太多,他们选择的余地也比较多。所以,这时候,他们一般会避开那些之前的墓地。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两百年以后,人口也逐渐达到顶峰。
这时,由于人口的巨增,现有的土地,就不够养活那么多的人。
于是,有些人就开始另找地方开荒,甚至会打起几十年前,甚至几百年前的墓地的主意。
反正这些墓主,都不知道是哪朝人的墓的了。所以,即使将坟地平了,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更不用担心有人来找。
再说了,土地都已经不够用了,活人都养不起,谁还会顾及死人呢。
就这样大量的古代坟地,就被平掉,当做耕地用。
其实,就算古代王公贵族的陵墓,有可能也会被当做耕地使用。
因为,古代王公贵族建造陵墓,都比较奢华。他们试图用这种方法,来延续他们生前的奢侈生活。
但是,他们又害怕自己埋到地下以后,陪葬的珍宝被人盗挖。于是,就建造了坚固的石墓,还要把墓穴建到很深的地下。最后,还要采用各种防盗技术。
由于墓穴埋葬在地底深处,而表层建筑,在没有人管理之后,很快就会成为荒野。
正是由于这种陵墓,距离地表有很大一段距离,所以,根本不影响在上面耕种。
就像秦始皇兵马俑遗址,之前不就是农民的耕地吗?还是农民因缺水打井,挖了十几米深,才给挖出来的。
此外,古代各地的墓葬风俗不一样,有火葬、天葬、水葬、悬棺、树葬等等,这样的丧葬习俗,本来就没有坟墓,自然就见不到了。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法律规定实行火葬,而且各个地方还有专门的丧葬地点,自然就不会出现随处可见的坟墓了。
历史上中国死了那么多人都土葬,为什么没感觉有那么多坟墓?
农村的土葬并没有留下多少坟墓,看起来不可思议,如果仔细想一想,也就释然。
农村有一句名言:“墓不过五服,碑不过三代”。意思就是说,给长辈立碑的人一般是自己的儿子,最多也就是孙子给祖父立碑。祖先的坟墓最多保存五辈以后,就再也没有人在清明节和过年的时候上坟。
汉族人习惯于土葬,也就是将棺材埋入土中,上面用土堆成土堆,其实就是开挖墓穴时的泥土,坟前用石头垒成一个坟头,便于保持坟墓外观形象。坟头的前面就是拜台,专门供烧纸上香的后辈跪着使用。
每年的大寒季节和清明节,都会有后辈修理坟墓。一方面是用周围的泥土填补坟墓上面的坑坑洼洼,堵塞鼠洞,一方面疏通周围的积水坑和排水沟,也会将坟墓上面的杂草、藤蔓和幼树拔掉,避免雨水进入棺材,造成木材和实体腐烂,最终形成塌陷。
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没有比较大的家族墓群,主要是农民发自内心地保护耕地的心理,都会选择山坡地或者耕地的边缘埋葬老人,因此上,很少出现连续几辈人都埋在同一块地的现象。
一般人都会选择给父母、爷爷奶奶、太爷太奶上坟,年代久远的长辈坟墓都记不清在哪了,也就不会继续进行管护,坟墓上面的土层会因为水土流失而逐年降低,棺木腐朽以后就会坍塌,最多150年就会恢复成自然形状,这就是经常出现掘墓的时候发现下面有骨骸的原因。有些人开荒地的时候也会发现腐朽的棺木和骨骸,在新修公路和盖房的时候偶尔也会发现很早以前埋在土壤里面的坟墓。
一般人对于沧海变桑田的认识有偏差。如果仔细去观察,几十年以前曾经去过的地方,再去的时候就会发现地形地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我走南闯北发现的一个自然现象。实际上,每一个地区的每一个地方都时刻在发生着变化,只是天天在这里,没有注意到变化而已。
坟墓也是这样,有的地方会因为地势抬高而裸露,有的地方会因为地势降低而被埋没,这就是在山区3-5米的土层下面发现坟墓的原因。裸露在外的棺木和尸体骨骸会快速腐化,最终成为一捧黄土,这也是坟墓消失的原因之一。书籍上说黄陵墓里面有狐狸,其实大部分棺材里面都会有土蜂、老鼠和其他野生动物,最终也会造成坟墓下陷,恢复原有地貌。
中国的佛教、道教和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一套尊重亡者的习惯。封建社会的农民对于神鬼敬而远之,没有人会主动去毁坏别人的坟墓而种地或者建房的,如果不小心挖出来尸骸,也会焚香禀告,祈求亡灵的饶恕,会重新竖起坟堆,或者迁移到另一处安葬。所以说,有些人认为因为战争、瘟疫或者自然灾害而出现某一个种族消失,其他人来了以后就会掘墓三尺,开垦荒地的说法,根本就站不住脚。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与天斗、与神斗、与鬼斗,消灭封建迷信,的确挖了很多的寺庙和坟地,就连一部分祖坟也被连窝端,在有些地区基本上看不到坟墓,的确大量的减少了坟墓,特别是平原地区尤为明显。
但是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几乎所有的坟墓都是在瘠薄地和大山深处,他们讲究的是风水,并不存在和人争夺土地现象,但在现在,上百年的坟墓还是比较少,反倒是到处都是新修的墓碑和豪华的坟墓,不过死者大都是自己的父辈和祖辈。
在一些山区,当地人有将山坡上挖一个山洞,或者利用有利地形,棺材埋在山体里面,只需要封好洞口就行了的土葬习惯,这种方式不会占用一点耕地,也会因为地势干燥而保存很久,但是时间长了就会被树木、藤蔓埋没,一般人也不会发现,只有后辈人才知道是他们的祖先,有的家族也会经常祭司,有的人还在这个地方大兴土木。
在陕西省的黄土高原地区,土层深厚,他们将死者埋到地下3米以上的深处,时间长了只记得大致方位,因为大搞农田基本建设而无法辨认具体位置。
中国历史上总的人口已经累计500亿以上,如果所有的坟墓都保持到现在,估计就没有一点耕地了,也就是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自然消失和人为的原因,才只是保留了不到20亿个坟墓。
你觉得我的观点对吗?欢迎参与讨论。
历史上中国死了那么多人都土葬,为什么没感觉有那么多坟墓?
坟墓也是有寿命的,单就坟头来说,由于后人的修整,一般就是在几十年。底下的棺材和尸骨也会慢慢腐朽,先成为朽骨,再变成泥土。我们平时看到到的,只是地上的坟头,给我们的直观感觉,就是坟头的增减。新坟头的增加的同时,也会有旧坟头的减少。所以,虽然年年土葬增加新坟头,给人的感觉坟头总量没有增多,或者是增加的不是太多。
我们这个家族,600多年前从山西洪洞迁来。开始大家共用一个老坟。过了十几代,人口繁衍,又买了一块新墓地,共有30亩地,旧墓地十几亩地就变成了耕地。又过了十几代,一个家族分成了八个分支。各个分支又自立了自己家的坟墓,坟墓就设在自家的耕地里。有的坟头多一点,有的坟头少一点。但是人们关心的,也就是三代以内的近亲。每逢清明节上坟,还要修坟培土。三代以上的远祖,有的自然消灭,有的人为恢复了耕地。600多年来,经过三十多代的繁衍生息,从最初的几个人,增加到800多人。人口增加了100多倍。坟头占地面积经过统计,还是30左右,和近百年占地基本相等。给人的感觉还是那么多坟墓。
历史上中国死了那么多人都土葬,为什么没感觉有那么多坟墓?
中国有句老话叫:“人过五代另起坟,房过三代必走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如果出了“五服”,就要另外找个地方埋葬,而房子里住过三代人以后,也就会搬离到别的地方,而绝大多数人清明扫墓,也只限于五服之内,再往前的就没人知道。
这也是很多坟墓消失不见的根本原因,而我们家当时就发生过一件这样的事情。
我五岁那年,农村整体规划,所有的旧房子都要拆掉重建,我们家也不例外,可是就在拆房子挖地基的时候,在东边两间房子的地下,竟然挖出来一口棺材。
这可是一件很晦气的事啊,可是我父亲怎么也想不明白家下面怎么会有坟子,因为在建这个房子前,爷爷还专门请了能人帮忙看过,当时能人说我们家选的位置风水宝地,所以才建的。
至于当时为什么没有发现,主要是因为当时建的是土房子,没有地基,只是在贴着地的地方摆放了石头而已。
由于当时建房子没有管理,村里的人其实都是自己去选一块地,只要村长点头就能开建,却没有想到躲防万躲,我们家还是没有躲开别人的墓地。
挖出来棺材本就晦气,但是也不能随便动棺材,所以父亲请来了村里的德高望重的老人,老人看完以后说:“你家换个地方吧!这里是人家的地方。”
听完以后,父亲苦恼地说:“造孽啊!躲都躲不开啊!”
既然老人说让我们换地方,我父亲也只能去找村长另外申请了一块地皮,在此之后,父亲给那口棺材烧了些纸钱,希望“他”不要计较我们的打扰。
虽然不知道挖出来的是谁家的祖坟,但是通过这件事,体现了“人过五代另起坟,房过三代必走人”的意思,也为我们解答了为什么早前土葬的很多,为什么却没有看到坟墓的原因。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农村,大都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但是亲人也有远近之分,怎么判断亲近的远近呢?
很多老人就会说:“如果出了五服,就感觉没有那么亲近了。”
那么,老人说得“五服”是什么意思呢?
农村所谓的“五服”,指的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体系。
当然,关于“五服”的说法有多种多样:
“五服”说最早见《尚书·禹贡》:
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靡,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从畿服重地到藩属下国逐层管理,兼举文教武卫,声教讫于蛮荒,这体现了华夏王朝历来的治国思想渊源。
这段话简单可以概括为:
王四周各五百里的区域,叫做甸服;
甸服以外各五百里的区域叫侯服;
侯服以外各五百里的区域是绥服;
绥服以外各五百里是要服;
要服以外各五百里是荒服。
通过上面五服可以看出,离王城越远,人际越荒芜,但是还都在王城的管理范围内,一旦出去五服,就是别国的领域。
当然,如今我们不再是这样的分类方法,我们目前是按照亲疏关系进行定义五服的,也就是现今老人常用来说的几辈人的意思。
我老家是这样定义五服的,从自己开始推算,依次是父亲、祖父、曾祖父和高祖父,这五代人为“五服”之内的同族宗亲。
不过也有的地方是从自己往上到爷爷辈,往下到孙子辈算五服的,每个地方或许都不一样。
一般在五服以内的话,无论怎样,都会知道五服内的亲人埋在什么地方,而像我们家挖出来的棺材,就是过了五服以后,成为了一座无名坟墓,如果不是我们家拆建的话,他将永远埋在地下,无人可知。
那么“人过五代另起坟”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在古代,五代是指以自己为准,向前为父辈、祖父辈、曾祖辈、高祖辈,从高祖辈开始的这五代人为亲人。
而五代人中,自己的父辈、祖父辈、曾祖辈、高祖辈逝去以后,很多地方是安葬在自家的农田里,葬的多了,农田就被占用的太多,有的人家一亩地里有十几个坟头。
所以,当到了第五代以后,地里已经不能再安葬了,所以就会另寻他处,也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影响自己的后人祭祀先人了。
久而久之,新起的坟因为后背都健在,所以日常还有人打理,而之前逝去的祖父辈、曾祖辈、高祖辈年轻一辈或许都不知道在上面地方,慢慢地也就不再过问,这也是农村老人常说的:“上坟不过三代”的意思。
而在改革火葬制度以前,大部分地方都是用泥土堆积的坟墓,平时有人打理的话,坟墓还清晰可见,但是如果无人搭理的话,经过几十年的风吹日晒,雨水洗礼,坟头就消失了。
除了没人打理之外,还有几个原因是坟墓消失的原因:1、古人的墓葬很多埋在地底下或山洞里
近些年来,我国经常会在一些工地或者河边发现深藏在地底下的墓葬,这些墓葬大都在地下几米深的地方,而且机关重重。
在古代,有钱人家对殡葬相当重视,一是要考虑风水,二是还要考虑防盗,所以,一般选的墓地都是一些深山或者地下很深的位置,不要说现在很难发现,就算是以前也很难找到。
就算是穷苦人家的人死去,也大都不愿意让死者暴尸野外,会选择在深山里找个山洞。
当然,还有一些超级穷的人,死后会随便找个荒郊野外的地方,用石头将尸体盖住,对于这样简单的坟墓,很可能家属前脚刚离开,后脚一些猛兽就把石头扒开,将尸体叼走了。
2、移坟还耕
受传统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偷埋乱葬、侵占耕地等现象依然严重,特别是近年来耕地、林地及铁路、公路主干线两侧等禁止建造坟墓的地区仍有大量违法坟墓存在。
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等殡葬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偷埋乱葬、以罚款代替火化、骨灰装棺重葬等现象比较严重,既加重了人民群众负担,又占用了大量耕地。
所以,有些省份就动员群众,“省下方寸土,留给子孙耕”,这是他们奉劝各家各户把地里的坟墓移走的宣传语。
坟子在农田里确实占用了土地,可是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人来说,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蓝天之下,死了以后不埋在土里埋哪里呢?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是移坟还是推行了下去,几千几万的坟墓就此消失在田野里,也是坟墓少的一个原因。
3、开荒迁移和破坏
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下,人们生活的区域越来越大,这就代表着需要更多的土地,而随着人们对土地的需求,很多坟墓在这个过程中要么被迁走,要么被夷为平地。
古代,人们为了有田可以种,很多无名的墓葬都被铲平,被人们种上的庄稼。
现在,人们为了高楼大厦,很多无名的墓葬被破坏或移走,被人们盖上了房子。
古人葬人,没有固定的地方,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在人们开发土地的过程中,坟墓越来越少。
写到最后:“人过五代另起坟,房过三代必走人”
如今生活在农村里的人,很少见到五服以内的家族共同祭祖了,导致这样结果的最大原因就是老一辈的人渐渐都离开了,而年轻人对三服以上的祖辈并没有太多感情,所以,导致后面的年轻人的距离也远了。
而随着更多的年轻人留在城市,终有一天农村将成为空城,到那个时候,现在还存在的这些坟墓,也会消失在岁月里。
而随着岁月消失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亲情。
历史上中国死了那么多人都土葬,为什么没感觉有那么多坟墓?
从人类诞生死去的人数不胜数,为何没有那么多墓呢?背后的原因不敢多想,也许你难以接受!
从人类诞生到现在,死去的人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现在地球上大约有70多亿人口,那么,地球上一共生存过多少人呢?又死了多少人?这恐怕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因为过去有很多人是在荒郊野外死去的,又有谁会去统计呢?
而且人类又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现代社会,虽然现在地球上生活了70多亿人,但死去的人肯定是更多的
根据一些人的推算,从五万年前到现在,地球上应该生活过1000多亿人,五万年前还是石器时代,人民的生命力又不顽强,而且在野外非常的危险,动不动就死亡,哪怕这个数字不准确,但是从几万年前到现在,恐怕也死了几百亿人了吧,而且人死后通常的做法都是直接埋掉,而且还要留有一个坟头,让人们方便祭拜
按理来说,死去了这么多的人,到处都是坟墓才对,为什么感觉并没有那么多呢?
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而且还要落叶归根,所以死去的人会被运送到家乡安葬,就我们中国历史上死去的人也有很多,如果一个人一座坟墓的话,到现在应该遍地都是了,可是似乎看不见多少,还有大片大片的耕地,以及城市用地,根本见不到多少坟墓,那古人的这些坟墓到底是去了哪里呢?
1、坟墓是有聚集地的虽然说人死后都要下葬,但是在古时候也特别的讲究,每个家族或者每个村落都有集中埋葬死人的地方,要是让你乱埋的话,就会影响到耕地的开垦,而且也不能埋葬在人们生活的地方,需要远离村庄
基本上都会埋葬到那些偏僻的山坡上,记得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我们村子还有“娃娃坟”,那个时候的小孩子容易夭折,但是根据农村人的说法,他们又不能上祖坟,所以就会安置一个地方,专门埋葬小孩,俗称“娃娃坟”
古时候的人需要集中地埋到指定的地方,有些大户人家,可以把坟墓做得气派一点,还会安上一块大大的墓碑,但是贫苦人家根本没有那个条件,随便用一个草席裹一下就埋掉了,也没有钱立墓碑,最多只是弄一个封土堆,用来做标记,告诫人们,这是坟墓不能侵犯,同时也方便后人来祭拜,中国的坟墓都是有封土堆的,这也是一个传统习俗
中国地大物博,很多坟墓都统一的安葬到一个地方,所以你不会在大范围的土地让面看见一些坟
2、最根本的原因是年代久远,已经看不出来了虽然一些墓地会统一的规划,但是也有很多零星的,不过因为年代太过于久远,经过风吹雨打,加上人为的破坏,早就看不出踪影了,而且古时候的很多坟墓,连个碑都没有
现在在建房子的时候,也有可能挖出棺材了,所以有人说我们的脚下,很有可能就是墓地,只不过是看不出来而已,而且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墓不出五服、碑不过三代”
墓地是没有人会一直去打理的,因为年代的久远,他的后人早就不知道了,慢慢地被人挖掉了,或者改成了耕地,也没人知道,早就回归大自然了
那到底什么是五服呢?其实这指的是同宗同姓的五代亲戚,根据亲人远近的关系,还要穿不同的丧服,碑不过三代也很好理解,就是给亲人立碑不会超过三代人
一些被亲人遗忘的坟墓,根本不会有人去打理,经过岁月的洗礼,慢慢地就会变成平地,所以哪怕你经过的时候,也是看不出来的
从几千年前到现在,恐怕尸骨都没有了,人下葬之后,肉身很快就会腐败,骨骼也会被微生物分解,在经过风吹雨打,就会慢慢的消失掉,人体中的营养也会被植物吸收
就算是现代人,在他死后的50年,就可能被彻底的遗忘,仿佛从来没有来过这个世界,而且一个无人打理的坟头,大约十多年的时间,就会变平了,而且还会有一些人去盗墓搞破坏,遇上了战争也会破坏掉,随着人数量的不断增长,生活范围不断的扩张,以前的那些粪堆,就会成为人们开垦的土地,也有可能在上面建房子,形成了人类的生活区
有的古人为了填饱肚子,需要开垦大量的荒地,即便他看到这里有坟墓,但已经荒废了,也会挖出来埋到山林中,有一次我们去到了一个村子里,就发现田间地头有很多坟墓,但墓碑是东倒西歪的,不知道是被人破坏了,还是自己断裂的
而且也经常听说学校是建在墓地上的,因为学校的用地面积很大,说不定城市的下方,也有很多的坟墓
还有古人不都是土葬了,在一些时期,会直接将尸体烧掉,那么就只剩下了一堆骨灰,所以坟墓也不会那么明显,就算将来他的坟墓被人挖到了,恐怕也找不到任何尸骨了,所以很多时候,哪怕你的脚下埋过人,也是不知道的
总而言之,还是因为坟墓太过于久远,都被风化掉了,说到这里恐怕你难以接受,曾经好好的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死后几十年就会彻底的被人遗忘,到最后甚至是尸骨都没有了,不过这也是自然规律,也没有什么好纠结的,人人都要这样经历,至少我们来欣赏过这个美丽的世界,体验过人间的一切
历史上中国死了那么多人都土葬,为什么没感觉有那么多坟墓?
其实埋地下的坟墓应该不会少于百亿吧。
只是自然的变迁而"消失"了。因为一般的坟不过一个土堆,若无上坟者打理,几十年就会因风雨侵蚀变的难以区别。这种坟如是建在别人的土地或是无主地上,定会被人家平了种上粮食。
可是幕主人还是静静的躺在地下与世无爭。
还有是人为的平坟,五六十年代我曾在一个县城的南山上,看到滿山都是密集的坟墓,白茫茫的连绵数里,扎实壮观。
这些坟多数是清中后期的。由于用的是当地最多的石灰石建成,坟墓的规格普遍较高。
因为是用石灰石打凿成条石,围住土堆。石碑更是豪华庄重,有的还配有石人石象石牌坊。
在这些坟地里玩,不但不害怕,相反有一种游乐观光的乐趣,读读碑文,欣赏下石工工艺,观看下石人石马,甚至骑到石兽上去领略一番当古代大将军的威严。游玩时下大雨都淋不着,因为坟碑为避免风雨侵蚀,都是用石灰石给幕碑建了个“房子"保护起来的。一般躲一两个人没问题。高级的更不用说了!
又由于坟建在相对较陡的山上,无人打开荒种地的主意所以虽经二三百年,自然损坏的现象极少。
只是五十年代,由于大规模的市镇建设,比如修街,建电影院,戏院,粮厍,工厂,道路等。需要石料量巨大,拆了城墙的五面石还远不够。只得又来折这些坟墓用石。
所以等我五十年后重返该县城时,基本看不出坟地的痕迹了。有些年轻人根本就不知那是连绵几公里的坟场。
因为建坟的五面石,墓碑,牌坊,石人石兽被拆走后,失去了保护。又在较陡的山坡上,用不了几年,就被风雨侵蚀成凹凸不平的样子了。但我相信,墓主人还是照样安息而没提什么抗议的。
还有是六七十年代,各大省县级单位都大建农场。这些农场几乎都是靠平坟修建的。
当时我还为自己分到一套不错的房子臭美呢。
可不到两年床下就垮塌出了个大洞。我心里明白,墓主人支撑不住了。
但怕妻子儿女害怕,只好悄悄的用土去填好先住着,再去找办公室主任要求换房。
人家主任说了,重新分的也不一定下面没死人。我们的驻地本来就是坟场。
我急了!下面有死人我不知道就行了,但我知道的坚决不住。要不它还没活过来反把我们吓死了咋办。没法重新分一套吧。但还是那句话:你敢保证下面没有死人!
还有近几十年的基建,都挖出了不少墓穴和出土文物。
这些都说明了墓穴还是大量的存在的,只是有的被风化,有的被掩埋而以。
我以我非常同意另一位作者的回答总结:土葬表面看占用了土地,可百年后几乎又还原成了平地。除非是那些土豪把坟墓修成宫殿式建筑。但谁又敢保证这些坟不会被折了去建"电影院"呢。
相反现在的火葬都是修成现代化的水泥,花岗石,大理石,白云石坟墓。占地面积并不小于土葬坟地,有的可能更大。而且又有专人管理,不可能完全风化还原,到是短短的几十年,就实实在在的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所以我们应该重新考虑现在的宾葬方法是否就那么真的合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