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攻入紫禁城,王宫大臣死伤无数,为何后宫嫔妃安然无恙?

八国联军才不会怜惜满清的后妃,他们只想通过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罢了。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由天津进犯北京。慈禧一天之内五次召见军机大臣,决定“出京”作“暂避之计”。

慈禧对军机大臣王文韶说:

“尔年高,吃此辛苦,我心不安。尔可随后赶来。刚毅、赵舒翘孝能骑马, 必须同行。”

1900年8月15日清晨,慈禧率光绪及隆裕、瑾妃、大阿哥溥俊等仓皇出神武门向西北逃去。

(八国联军)

当日天空下起了细雨,一行人皆未携雨具,全被淋透,狼狈不堪。

随驾西逃的有端亲王载漪、庆亲王奕劻、肃亲王善耆、那王那彦图、溥俊、庄亲王载勋、辅国公载澜、载泽、溥兴、溥伦、军机大臣刚毅、刑部尚书赵舒翘、右都御史英年及内监李莲英等人,还有神机营和虎枪营的八旗兵。

随行的女眷有光绪皇帝的隆裕皇后和瑾妃,庆亲王的两个侧福晋和三个女儿,总人数约一千左右。

慈禧换上汉人的服装,身穿着蓝夏布衫,梳汉族大髻,化装成老村妇的模样。开始了一年零四个月的逃亡生活。

(慈禧西逃)

慈禧在逃跑前,以“珍妃年轻貌美,必遭洋人侮辱,愧对列祖列宗。”等藉口,命珍妃自尽,珍妃不肯。

慈禧令太监将珍妃推入井中淹死,死时年仅二十五岁。

珍妃是死于八国联军侵略的后宫妃子,这一点毫无疑问,虽然不是八国联军亲自动手,但她的死因与八国联军侵略有着必然的关系,这笔账算到侵略者头上一点不冤。

北京沦陷后,八国联军在北京实行分区占领。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将司令部设在紫禁城内。

八国联军在北京公开抢劫、屠杀、奸淫妇女,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骇人听闻的暴行。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联军司令部准许这些野兽公开抢劫三日,这些强盗纵火焚烧了庄亲王府,府内外一千多人全被烧死。

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亲口承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被侮辱的女子)

八国联军之所以还没有对清皇室动手,并不是他们有多仁慈,而是这些侵略者的头头们想攫取更大的政治利益罢了。

想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时,对皇室的财产和后妃何曾手下留情?

道光皇帝的遗孀常妃舍赫里氏,便是被侵略者们活活吓死的。

由此可见,这些野兽们对女人是不会怜香惜玉的,也不会管你的身份地位。

这次八国联军不对皇室后妃下手,不过是不想激怒广大人民,他们知道保留清皇室的最后一块遮羞布,有利于他们和这个腐朽的政权讨价还价,攫取更多利益。

否则在天下汹汹的舆情面前,清政府将无可退步。保留这些后妃,从谈判桌上获得的东西将远远超过他们亲自动手抢夺所得而已。

不要把侵略者想得那么善良,只有自己强大了,他们才会对你保持尊重。

就如同马克沁机枪问世后,那些游牧民族从此变得擅长载歌载舞一样。

歪眼小史工作室

作者:冯生

八国联军攻入紫禁城,王宫大臣死伤无数,为何后宫嫔妃安然无恙?

后宫妃嫔的确没有什么大事,但是京城除了后宫之外的部分女性却是惨遭八国联军毫无人性的毒手。八国联军之所以不触动后宫,知道后宫是中国封建皇权的底线,可他们却将兽性怒火撒到了平民百姓、贵族女子身上。

公元1900年6月21日,在一系列中外矛盾的触碰下,在同年六月份清政府杀死了两名日本、德国的公使的情况下,清政府向当时准备起兵攻打北京的各个国家宣战,而这里所指的各个国家,正是同年占领北京的八国联军,从6月21日宣战,八国联军8月14日占领北京,宣战的清政府无力抵抗,慈禧的等人出逃,八国联军的怒火无处发泄,便让京城中人倒了霉。

说起这一年的八国联军侵华,其实和慈禧所主导的清政府突如其来的“骨气”有关。

自1840年,清政府被轰开国门,十分强大或者一般强大的西方列强,但凡有船有炮都敢趁着大环境来威胁清政府一番,清政府的不平等条约签了一份又一份,而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打响,这一战导致了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在海军上的成果几乎毁于一旦,《马关条约》后,被弹丸之地威胁的清政府颜面扫地。

《马关条约》赔款过重,而且李鸿章还被刺杀,虽然没死,但是激起了国人的愤怒,义和团便在这个背景下崛起,他们或代表着政府或代表着社会的民意,为的就是替不敢反抗西洋的清政府反抗帝国主义。义和团不是清政府明面上支持的爱国势力,但是背后有清政府的影子。

非官方属性的反帝国主义组织很快在当时的清国起到了号召作用,而且还迅速地打击了帝国列强的在华利益,这让诸多西方列强不满。秉着以往西方列强威胁清政府自废武功的习惯,许多帝国列强向清政府发出要求,要求镇压义和团,要求清国政府去镇压打着保护清国名号的爱国组织。

“扶清灭洋”,经过考察后的义和团被清政府方面认同了他们的口号,慈禧也选择了默默支持义和团的发展。很快,义和团的运动取得了很迅速的发展,帝国主义租界内频频被义和团光顾,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帝国主义列强派来中国的公民苦不堪言,于是,帝国列强开始要求清政府自己镇压这些爱国者,不然就自己出兵镇压了。

这便是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大背景。

清政府面对西方的屡屡干涉,尤其是慈禧太后,她十分不喜欢西方列强老是威胁她,而且义和团运动对清政府当时来讲是好事,于是清政府没有理会西方列强发出来的无理要求,义和团如火如荼,而时间一直在进行着。当时有西方列强放言,如果两个月清政府剿灭义和团没效果,那么西方列强就会带人来帮忙。

因此,才有了1900年的杀使者事件。

可是突然有“骨气”了,不意味着能抵抗八国联军。

首先,慈禧决定宣战,本质还是因为西方列强没有给她这个老佛爷面子,可实际上,当时的朝廷对西方列强的真实实力有了错误的判断,其次,清政府的核心战斗力已经腐朽,积难重返,既是被帝国主义的火器打怕了,也是硬件上打不过,时间不到两个月,宣战之后便是战败,首都被占领,老佛爷出逃,和当年她与咸丰出逃几近相似。

八国联军找不到清皇室的人泄愤,便将这个没有人守护的北京京城想方设法地揉捏,八国联军释放人类最邪恶的一面,而当时的史料是如何记载之?最触目惊心的一段文字,是这样说的:

城破之日,洋人杀人无数。但闻枪炮轰击声,妇幼呼救声,街上尸体枕籍。

如果清政府愿意守在国门一线,或许还不会引来诸多诟病,可从义和团运动,再到宣战,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都是贪生怕死的慈禧集团的一次次“蒙面”试探,而带来过的苦果却是这些被抛弃的京城人民,当八国联军来到紫禁城时,早已经没有了统治者的身影,于是人民便是遭了殃。

八国联军头脑是清醒的,他们选择伤害所有人,都不去伤害皇帝后宫,因为他们知道,伤害其他阶层,清政府根本不会过问,但是后宫是清皇帝的禁脔,一旦让皇家颜面扫地,那么谈判的结果将会一波三折。简而言之,八国联军明白,在清统治者的眼中,后宫才属于他们认为的“人”,其他的人不算。

列强野兽在京城肆虐横行,以屠杀泄愤,庄亲王府,八国联军火火烧死近两千人,而且府邸内的财宝被收割后,其余的全被烧毁的,实际上,像这样被对待的重要地点很多,例如颐和园。八国联军找准目标掠夺这些满清统治者吸干神州大地这么多年收集的财富宝藏,无力守护,只有流落他乡。

不管曾经是什么高级大臣、亲王,只要被八国联军抓住,几乎没有好下场。

崇绮,当时的户部尚书,他本来就是外戚之族,女儿就是同治帝的皇后,然后他的命运是什么?八国联军将其妻女押送到天坛,虽然展开强暴,在被凌辱之后,不堪人样的崇绮一家才选择了自杀。除了崇绮的悲惨之外,当时有一老妇,是为倭仁的妻子,已经九十岁,但都逃不过八股联军的毒手。

八国联军就是借用扫荡义和团的名义,肆意放纵,当时的德国威廉二世发言,要让中国人惧怕,一千年都不敢窥视德国人,这其实也是八国联军的共同想法,其内心之恶毒,可见一斑,因此为何说此仇深之恨之,因为八国联军的根本打击目标不仅仅是清政府,而是想要打断中国人的脊梁,摧残这个远比任何文明更加丰盛的久远文化。

虽然皇室看起来体体面面,没有遭殃,但实际上,京城一片萧条,死伤无敢计算,这是将对统治者的怒火宣泄给了无辜的人民百姓,皇家的尊严是留住了,可是民族的尊严却是失了又失。

“联军尝将其所获妇女,不分良曲老少,仅驱至裱褙胡同,使列屋而居,作为官妓”。

大量的妇女,不论年纪被当成官妓,供给这些帝国主义份子玷污。时间不久,八国联军再度施压,清政府迅速作出愿意妥协的姿态,这场宣战就是以这样怪诞的结束,在次年,便签订了《辛丑条约》,确立了天价的庚子赔款。

这次八国联军侵华,是以义和团为借口的,义和团固然有着很多爱国的英勇领袖和人士,但是在京城地区,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也有义和团部队加入了这场“掠夺”,让人愤怒不已:

“京师盛时,居人殆四百万。自拳匪暴军之乱,劫盗乘之,卤掠一空,无得免者。坊市萧条,狐狸昼出,向之摩肩击毂者,如行墟墓间矣。

而慈禧在出逃前,也将所有责任推卸给义和团,在与八国联军签订了《辛丑条约》后,清政府自觉地开始扫荡义和团。

或许是因为没有伤害皇家的后宫,当时的后宫里都还有咸丰的妃子,清代末期的几位皇帝的后宫都在其中,清政府,清皇室是暗叹一口气,因此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十分顺利,也可见这个时候的清政府已经完全没有了一个国家的底线。

庚子赔款后,东方格局、世界格局巨变,清政府再过十年便要退出历史舞台,帝国列强最后也开始了互相伤害,中国得以喘息,在后来的二十几年内逐渐摆脱一系列屈辱的枷锁。

只是故国的颐和园,残旧的让人惊心,想起是不堪回首。

后宫妃嫔是保住了,但更多数的无名百姓,又有谁记得他们嘶哑着告别那黑暗的一天。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八国联军攻入紫禁城,王宫大臣死伤无数,为何后宫嫔妃安然无恙?

中国近代史上,有三大最为沉重的耻辱史,一是1860年的“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二是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英、美、法、德、俄、日、奥、意),三是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

但是,三者中最为耻辱的却属“八国联军侵华”。

因为,火烧圆明园时,还有二十余名技勇太监、技勇“八品首领”任亮以及管园大臣文丰等人“遇难不恐,奋力直前”,直至以身殉职;南京大屠杀时,好坏也上演过“破釜沉舟”的“南京保卫战”一幕;而八国联军入侵时,因慈禧和光绪帝放弃北京逃亡西安,几乎将大清国都送给了八国联军来蹂躏。

最可气的是,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义和拳,反被向“仇人”视好的清政府定性为“拳匪”,并给予了“痛加剿除”,可谓耻辱中的耻辱。

1900年8月15日凌晨,当八国联军攻打大清都城北京的紫禁城东华门时,因慈禧想西逃,而珍妃则鼓励光绪帝留下抗击八国联军入侵。

和谈时,慈禧接见的部分八国联军公使夫人

于是,引发慈禧大怒,命二总管太监崔玉贵将其强行塞入井中害死后,穿上大太监李莲英找来的汉族老太太服装,带着光绪帝及其皇后、同治帝的瑾妃以及格格、亲王,还有千余护卫官兵和许多太监官兵,仿《左传·哀公十四年》的“西狩获麟”的故事,逃往西安。

据慈禧宠臣荣禄的《景善日记》记载,出逃前,慈禧还特下懿旨一道:“其她嫔妃一律不得离开后宫。”

那么,留守的“其她嫔妃”又指哪些嫔妃呢?

咸丰帝的两位遗妃,即:吉妃和琪妃,均已年老体弱;同治帝的四位遗妃,即:瑜妃、瑨妃、慧妃和珣妃。

同时,应该还有一些史料没有记载的嫔妃和宫女。

然而,看看这些灭绝人性的八国联军是如何对待大清国的官员和百姓的,作为“弃子”的她们能够逃脱悲惨的命运吗?

那么,八国联军又是如何祸害大清国都中的官员和百姓的?

看看吧,每一件都是“擢发难数”的耻辱,每一件都是“罄竹难书”的悲剧。

  • 史料一:“城破之日,洋人杀人无数;但闻枪炮轰击声,妇幼呼救声,街上尸体枕藉。”
  • 史料二:据英国人的日记记载,“北京成了真正的坟场,到处都是死人,无人掩埋他们,任凭野狗去啃食躺着的尸体。”
  • 史料三:“联军尝将其所获妇女,不分良曲老少,仅驱诸裱褙胡同,使列屋而居,作为官妓。其胡同西头,当经设法堵塞,以防逃逸。惟留东头为出入之路,使人监管,任联军人等入内游玩,随意奸宿。”
  • 史料四:大学士倭仁的九十高龄的妻子,也被侵略军侮辱而死。
  • 史料五:国子监督酒王懿荣在锡拉胡同11号的住所大叫一声“岂能被所辱?”随后,全家投井自尽
  • 史料六:同治皇后的父亲、户部尚书崇绮的妻子、女儿,全被押到天坛,并遭到数十名侵略军强暴。因此,她们被放回后全部愤而自缢,而崇绮则服毒自尽。
  • 史料七:八国联军统帅、德军元帅瓦德西准许士兵公开劫掠三天
  • 史料八:八国联军在保定、易县、永清、张家口、山海关、娘子关等地继续烧杀抢掠,致使城市乡村变成一片废墟

以上,只不过是八国联军入侵罪行的冰山一角。

那么,这些豺狼般的八国联军,会放过后宫中的那些嫔妃和宫女吗?

原本,慈禧逃走后,宫中上下,人心惶惶。这时,已有44岁的瑜妃勉强打起精神,一边安慰宫中下人,一边让人关门守护,一边召集在京的一些外臣前来商议对策。

被八国联军攻陷的北京城,到处都是断壁残垣

谁知,八国联军并没有入侵后宫劫掠,联军统帅瓦德西反而“见了穆宗瑜妃,犹致敬礼”。

难道是八国联军的良心发现了?当然不是。因为,贪婪的豺狼永远都不会有良心发现。

那么,八国联军为何没有入后宫劫掠呢?

虽然,对此的说法有许多,但最主要有两大原因。

一是已赚足了“眼前利益”,想借保住后宫安全为由,谋求“长远利益”

看看八国联军都得到了哪些好处:

八国联军:将清朝皇家(皇宫和颐和园)里的珍贵文物洗劫一空。

  • 俄军统帅阿列科谢也夫将军等人:将慈禧寝宫的数十件黄金和宝石制作的珍宝洗劫一空。
  • 英、法军:用大衣包、布袋装等形式,抢光各类珍宝后,又将大件贵重物品运回驻地。
  • 八国联军:抢走嵩祝寺镀金铜件3000余尊、锦绣制品1400余件、铜器4300余件。就连太和殿前存水铜缸上的镀金,也被侵略军用刺刀刮去。
  • 法国天主教主教樊国梁:从一户清朝官员家中抢走价值百万两白银的财物。
  • 法国侵略军统帅佛尔雷:抢劫的珍贵财物多达四十余箱。
  • 法军:抢劫礼王府白银200万两;还将东四一带的商店洗劫一空,包括著名的“四大恒”金号。
  • 八国联军:从北京各衙署抢走存款约6000万两白银,包括户部库存的291万多两白银。

以上,同样只是八国联军劫掠中的部分记载。

但是,因八国联军“保住”了清朝后宫的安全,才为和谈埋下了伏笔。

最终,在慈禧“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上谕下,八国联军通过与清政府和谈,鉴定了《辛丑条约》,八国联军将获得4.5亿两白银的赔款约定。又因,八国联军深知清政府一下拿不出那么多钱来。于是,又约定为39年内赔款9.8亿两白银。

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拳勇士,遭到迫害的场面

同时,还要求惩办主战官员和义和拳。自此后,这八国得了长达39年无风险的“暴利”和长期在华经商的安全保障。

但是,一旦八国联军劫掠了后宫,就相当于将整个大清的脸面完全踩碎,岂不是要与大清王朝不死不休,而这样的结果却存在太多的不确定风险。

所以,和谈才是无风险长远“暴利”的最佳获利手段。

其实,除了这一方面,还有另一个原因。

二是皇宫留守多为年老色衰

咸丰帝的吉妃和琪妃,年老色衰自不必说,就连勉强站出来主持大局的瑜妃也已有44岁。

同时,慈禧令杀珍妃的主要理由就是害怕其落入侵略军之手,有辱皇家脸面。显然,慈禧早已想到了这一点,又怎么会将年轻美貌的嫔妃和宫女留下呢。

再说,当时的整个北京已被八国联军攻陷,还会对这几个老女人感兴趣吗?

况且,就算八国联军的统领暗中对这些嫔妃和宫女下了手,难道慈禧会放弃和谈吗?

因此,后宫嫔妃能够安然无恙,应该和她们年老色衰有关。

不过,对于这样耻辱的“安然无恙”,谁又会真正的高兴呢?所以,还请大家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这段耻辱的历史教训。

图片来源网络

八国联军攻入紫禁城,王宫大臣死伤无数,为何后宫嫔妃安然无恙?

1996年5月,张子强绑架了李嘉诚长子李泽钜,在得到李嘉诚10亿3千8百万的赎金后,李泽钜安然返回,张子强也“发誓”不再动李家人。连张子强都明白要保护好肉票,图财地八国联军怎么会不知道,要是把肉票弄死、弄伤了,找谁要赎金?

张子强剧照

1900年8月15日清晨,慈禧早已经梳洗打扮完毕,换上了汉人老太太的服装,而此时八国联军已经开始攻打紫禁城了。临行前慈禧特意叫来珍妃,慈禧命人将其扔到了井中,以免落到洋人手中受辱。由于时间紧迫,再加上人多目标明显,慈禧压根就没打算把宫里的人都带走。只有光绪、隆裕(慈禧侄女)、瑾妃(珍妃姐姐)及大阿哥等人,加上随从人员一千多人,在早上8点出了西直门,总算趁乱逃走了。

老佛爷是逃走了,但是清宫里的妃嫔们大都被抛弃了,此时咸丰在世的后妃有祺嫔和吉妃两人,而同治的遗孀还有慧妃、珣妃、瑜妃和瑨妃四人。这些人都是后宫的寡妇,最年轻的慧妃当时也已经41岁,早没了权势和地位,自然没人关心他们的死活。此时紫禁城留守的妃嫔也提心吊胆,因为八国联军随时会杀进来,相对有见识的瑜妃站了出来,她召集手下关闭宫门,准备抵抗联军的入侵。

慈禧赐死珍妃剧照

八国联军攻陷有军事防备的北京城都只用了一天时间,如果要进攻没有防卫的紫禁城,肯定也是易如反掌,后宫妃嫔的抵抗只是他们自己想象中的。在德国的瓦德西接任主帅位置后,准备在8月28日穿越紫禁城,并进行阅兵活动。对此清廷提出了抗议,而联军方面表示,只要清廷愿意主动开门,让联军在紫禁城前殿完成阅兵,那么联军可以不动后宫。如果遭到抵抗的话,联军就要摧毁整个紫禁城,最后满清只能低头,任由联军在紫禁城阅兵。

实际上北京城破以后,联军打着围剿义和团的旗号,允许士兵在北京城内进行了三天的公开抢劫,此时北京城已经是人间地狱。英军规定抢来的东西要登记造册,在日后进行集中拍卖分赃;日军则比较严格,抢劫的财物要一律上缴日本政府;美国虽然禁止抢劫,但是官兵一样中饱私囊;法德俄这些国家也不甘落后,能搬走的东西全都不剩。北京各衙门的库银被洗劫一空,仅日本就抢走了300万两户部存银,其他的不计其数。

八国联军在紫禁城阅兵

在杀人放火方面,联军也并没有手软,庄亲王载勋力主借助义和团对抗洋人,成为联军攻击的首要目标,当时庄王府有1800多人,被联军一把大火全部烧光。同治皇帝的岳父崇绮,当时担任户部尚书,他的妻女也被联军押到天坛,在被联军轮奸后,全家服毒自杀。这只是当时王公大臣的部分情况,还有更多平民百姓被随时蹂躏杀害,街上到处是人的尸体,因为无人收尸,被压狗啃食。

虽然此时联军占领了北京城,但是东南地区还有大片的省份,因为跟联军签署了《东南互保协议》,所以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波及。尤其是两江地区和山东,是清廷最富庶的地区,这些都还在满清大员手上。如果要完全占领整个中国,靠联军那几万人,是完全不可能的,何况逼急了的话,满清还会继续拼命。所以八国联军内部很清楚,此时无法一口吃下满清,只能慢慢来,以便争取最大的利益。

八国联军俘获的北京女子

一方面联军只是图财,如果保证好后宫表面的安全,至少能够增加满清对联军的信任感,让他们接受谈判,并且老老实实的出钱赎人。即使是古代拦路绑票的绑匪,都知道在拿到赎金之前,要保护好肉票,不然撕破脸了肯定是人财两空。何况此时后宫中都是一些年老色衰的中老年妇女,联军在北京城内有的是机会霍霍老百姓,反正满清统治者不会在乎平民百姓的伤亡,所以没必要去激怒满清的统治者们。

另一方面需要考虑到战后的代理人问题。虽然一仗不能完全吞并中国,但是八国联军并不想就此打住,他们自然想做长久的生意。1900年,满清还能够继续统治中国,有了这个代理人马仔,以后在中国捞钱会更加方便,都不用自己亲自动手。而让别人死心塌地地给自己当马仔,自然要拿出一点诚意,这时候“善待”满清的后宫嫔妃,也算是给清廷示好,恩威并施的做法让满清更加服服帖帖。

德军瓦德西在紫禁城

由上面可知,八国联军并不是突然善心大发,才没有祸害满清的后宫,只是因为后宫的嫔妃们是联军手上的肉票,拿他们能换取不少利益。作为普通人,在外敌入侵之时,并不能成为谈判的筹码,也就随时可能会被祸害。哪怕是像庄亲王和崇绮那样的王公大臣们,因为不具备筹码的能力,最后也成为了弃子。所以要尽量避免愚蠢的战争,因为那时候,首先被牺牲的,永远是底层人民,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最高统治者。

八国联军攻入紫禁城,王宫大臣死伤无数,为何后宫嫔妃安然无恙?

1900年,打着“扶清灭洋”口号的义和团打杀洋人,围攻东郊民巷大使馆,西方列强多次敦促清廷剿灭义和团,保护在华洋人的生命安全。在“戊戌政变”中受到洋人压迫的慈禧太后深受端郡王载漪等人的蛊惑,认为义和团民心可用,对其滥杀洋人的不法行为表露出默许的态度。受此鼓舞的义和团最终酿成大乱,导致局面失控。西方列强组成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攻占紫禁城。1900年为农历庚子年,这场空前国难也被称为“庚子之变”。

8月14日,八国联军对北京发动进攻,仅用一天时间突破内外城,15日占领紫禁城,联军统帅、德军元帅瓦德西特许士兵公开抢劫三天,以后各国军队又抢劫多日。联军最痛恨义和团,对抓获的义和团成员采取格杀勿论的原则,很多无辜平民惨遭误杀,晚清十大高手之一的大刀王五因此被斩首示众。英国人记载说:“北京成了真正的坟场,到处都是死人,无人掩埋他们,任凭野狗去啃食躺着的尸体”。攻占北京后,八国联军实行分区看守,士兵们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内务府、户部的钱库遭到劫掠,颐和园和紫禁城内的大量珍宝也遭到掠夺,贪婪的士兵竟然连宫内水缸上的镀金都用刀刮了下来。庄亲王载勋一贯支持义和团,他的王府被联军纵火焚毁,府内男女老少被数百口被活活烧死。诺大的北京城只有一处地方安然无恙,那就是紫禁城的后宫部分。紫禁城分为前朝和后宫两大部分,前朝被联军劫掠一空,后宫安然无恙得力于日本浪人川岛浪速。川岛浪速是女汉奸川岛芳子的养父,联军占领北京后出任日军占领区军政事务长官,而紫禁城恰好由日军看守。为了“和平”移交紫禁城,以便向清政府索取更高的赔款和特权,在他的极力斡旋下,后宫安然无恙,未曾遭到劫掠。慈禧太后逃离北京时带走了光绪帝、皇后和瑾妃,并指使太监崔玉贵将珍妃投入井中淹死,留在后宫的还有6位妃嫔,分别是咸丰帝的祺贵妃佟佳氏和吉妃王氏,同治帝的敦宜荣庆皇贵妃富察氏、瑜贵妃赫舍里氏、珣贵妃阿鲁特氏、瑨妃西林觉罗氏。主持后宫事务的是瑜贵妃赫舍里氏,她派内务府大臣与联军提出交涉,保全了后宫未遭兵灾。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王公大臣大都逃离北京,仅有大学士徐桐自缢,礼部尚书启秀、刑部左侍郎徐承煜被日军拘捕,后被清政府定为“祸乱罪魁”而斩首。同治帝岳父,蒙古状元崇绮听闻一家老小闭门自焚的噩耗后自缢于保定莲池书院,并没有王公大臣死伤无数的说法。反倒是在议和期间,清政府对第一批“祸乱罪魁”的处理中死了不少王公大臣。庄亲王载勋、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刑部尚书赵舒翘,赐令自尽;礼部尚书启秀,刑部左侍郎徐承煜,山西巡抚毓贤,立即正法;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流放新疆,永远监禁;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刚毅,斩立决,因已经病故的原因,追夺原官;大学士徐桐、前四川总督李秉衡,斩监候,因两人已经自杀并革职,撤销一切恤典;甘肃提督董福样,即行革职。四个月后又颁布了第二批“罪魁”56人,多为巡抚、布政使类的中高级官员。可能很多人都有疑问,为什么罪魁祸首的名单上没有慈禧太后的名字。原本联军真的把慈禧放在名单里,可经过李鸿章和庆王奕劻的极力斡旋,最终把慈禧的名字从名单中删除。毕竟她还是这个国家的脸面,逼急了难免落得个鱼死网破的结局,这不是洋人希望看到的结果,他们是希望能从腐朽没落的清王朝获取源源不断的财富与利益。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八国联军攻入紫禁城,王宫大臣死伤无数,为何后宫嫔妃安然无恙?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第二天慈禧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出逃,随后八国联军在北京城里开始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甚至留在北京城里的众多王公大臣及其家眷也不能幸免。

据不完全统计,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遇难的王公大臣不下2000人,但奇怪的是留守在紫禁城没出逃的后宫妃嫔们却几乎没有受到伤害,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产生这样的疑惑,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慈禧不是带着光绪等人逃跑了吗?为何紫禁城内还会有妃嫔没走?

其实,当初慈禧逃走的时候并没有带多少人,甚至她根本就不想带人,尤其是光绪皇帝,她对光绪恨之入骨巴不得他赶快死掉,怎么会心甘情愿的带光绪走?但她又不得不带光绪走,因为她不能把光绪留给洋人,留给李鸿章,恭亲王奕訢等大臣,否则光绪皇帝趁此机会再掌大权,自己回来那就权力不保,危在旦夕了。

所以在此情况下,慈禧匆忙逃走之际,根本就无暇顾及那些后宫妃嫔们,只能令她们自生自灭了,所以众多妃嫔宫女们也只能留了下来。

而八国联军攻入紫禁城后为何没有侮辱她们?难道是八国联军的士兵们大发仁慈之心吗?我想这种理由任谁都不会相信吧,其实八国联军没有对紫禁城里的后宫妃嫔们下手的原因很好理解。那就是给朝廷留下最后一丝颜面,以便与清廷议和时可以争取更多的利益。

八国联军在北京城大肆杀害老百姓甚至是王公贵族这是对清廷的震慑,而放过后宫妃嫔则是对清廷的恩惠,如果连后宫妃嫔都不放过,那么清廷颜面将受到极大侮辱,皇帝的女人被侮辱了这绝对是最有损皇家颜面的事情,是坚决不能容忍的,所以出于愤怒,清廷上下也许会选择继续抵抗而不会选择议和,以此来挽回颜面,如此一来兵力不足的八国别说从清朝获取割地赔款等利益了,能不能全身而退都成了问题!

要知道清政府虽然孱弱,但八国远涉重洋作战难度更大,清政府本土作战如果真的下定决心誓死抵抗,八国又该如何收场?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逼清廷割地赔款,而不是逼清廷彻底走到自己的对立面。

后宫妃嫔好比就是清廷的最后一件衣服,脱了,清廷将无地自容只能选择抵抗。

所以八国联军没有对后宫妃嫔下手不是他们仁慈而是他们想要的更多,八国联军的暴行我们永远不能忘。

还有就是后来在谈判桌上,各国代表向清政府提交了一份12人的名单,要求清政府处死这12人,毫无疑问,这12人都是支持义和团运动打击洋人的主战派大臣,有铁帽子王庄亲王载勋,端郡王载漪,体仁阁大学士徐桐,还有最早支持义和团运动的时任山东巡抚毓贤,与洋人英勇作战的甘肃提督董福祥等人,可悲的是为了满足洋人的要求,清廷答应了这些要求,这些人最终要么被杀要么自尽要么被革职一切官爵郁郁而终。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最痛恨洋人还曾对十一国宣战的慈禧并没有出现在这份名单上,本来洋人想要将慈禧写上去,但最终还是没写,这大概与当初放过后宫妃嫔们是一个道理吧,毕竟当时还是慈禧说了算,不能因为这件事把慈禧逼急了双方再打一仗。洋人还是很“务实”的,得了好处我便撤兵,等以后再找机会来敲诈一下,毕竟来日方长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