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之前,萨达姆认为伊拉克军队能打败美军以及多国部队吗?为什么要打这一仗呢?
老布什打海湾战争的时候,我还小。等到小布什打伊拉克战争的时候,已经参加工作了。就在美军正式开打的当天,我恰巧跟一个说不得身份的人聊天,我就问他:咋没看直播呢?老美能不能打赢。他说不用看,老美打谁都赢。
这是共识。包括最开始,在海湾侵略科威特的萨达姆。
萨达姆还没疯狂到认为他的部队能打败50万美军、60万联军的程度。
萨达姆自己也清楚,跟美军打,他是必输的。但他算了另外一笔账,而就是这笔账,他算错了:他以为他的军队能给美军造成重大的伤亡,譬如打死1万人,负伤5万人。
而且不独萨达姆,估计当时全世界的军事专家,也都是这么算的。大家都以为美军会付出惨重的代价赢得胜利。
结果,大家全错了。别人算错了好办,大不了到现在还被人偶尔调侃一下。但萨达姆算错就麻烦了,把命都丢了。
伊拉克军队能给美军造成重大伤亡,即便是打不过。这是萨达姆所有军事行动基础。他的判断来自于美国在越南的战争。美军遭到重大伤亡,然后国内反战情绪高涨,士兵厌战,最后政府无奈退出战争。他以为历史会在伊拉克重演。
萨达姆以为美国人的账也是这么算的,打仗会死很多人,于是美国政府压根就不敢管,不敢出兵。结果美国直接出兵了,而且美国全国上下齐心,老百姓上街游行,支持政府打仗。第一步,算错了。
萨达姆的算盘是美国政府怕死人,不敢管,这是最理想状态。但等到美国真出兵了,那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了。真打起来,死的人多,美国半路退出,这个可能就比较低了。不过这时候,萨达姆还是有一些底气的,毕竟手里有120万的大军。也是两伊战争8年战火中锤炼出来的部队。装备也还可以,1991年伊拉克军队的装备最起码不比咱们差(除了核武器)。所以萨达姆想消灭1万美军的小目标,看着还比较现实。
但等到一动手,才发现错大了。
你根本就看不见敌人。两支军队有了代差,仗根本就没法打。伊军是菜,美军是厨师。把你摆在案板上,想在切割就咋切割,想咋烹制就咋烹制。伊军连美军的面都看不见,然后就是天天的挨炸,天上不知道啥时候就掉下来炸弹、导弹。
美军根本就没给他还手,造成伤亡的机会。
最终,美军只阵亡了100多人,这里面友军的误伤还占了很大比例。然后美军自己还很不满意:俺追求零伤亡。
当年几乎所有人都在幸灾乐祸的等着看美军死伤惨重的景象,结果都是大跌眼镜。之后就是后背冒冷汗:万幸,老萨当了这小白鼠。
其实到现在我还记得当年在黑白电视前看海湾战争的情景。巴格达上空跟烟花似的,密密麻麻的炮弹、导弹往天上射,那是相当壮观。把我们也激动够呛,都烦美国嘛,还为伊拉克喝彩呢:这,有两下子,挺厉害。等美国宣布地面进攻的时候,我们都十分期待,美国人要倒霉了。结果没两天,伊拉克宣布停火了。搞的大家一头雾水。过了好几年才知道,伊拉克放的烟花还真就是烟花,根本就打不到人。海湾战争之前,萨达姆认为伊拉克军队能打败美军以及多国部队吗?为什么要打这一仗呢?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海湾战争之前,老萨认为自己能和美军打成平手,至少能守住科威特,给美军造成大量伤亡,最后希望能如朝鲜和越南战争一样,把美国拖入伤亡的泥潭,最后在国内舆论压力下撤军,从而实现自己占领科威特的既成事实。
海湾战争爆发原因,老萨没钱了老萨是在1979年上台成为伊拉克的领导人的,他刚上台的时候,由于伊拉克石油资源丰富,当时的伊拉克人均收入达到了5500美元,属于发达国家行列。
可老萨是个有野心的人,他一心要实现阿拉伯复兴的梦想。
有野心有时候是好事,但关键在于他所在国家的实力、自身的能力以及客观条件,如果这些都不允许的话,很多时候还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当国家领导人更好,至少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作为穆斯林逊尼派的国家领导人,他上任不久就对穆斯林什叶派的伊朗发动了战争,史称“两伊战争”,持续了8年,最后打成了然并卵,伤亡了40多万人,结果是开始是怎样,结局也是怎样,双方谁都没赢。
8年的战争直接把老萨打穷了,穷的连内裤都要当掉了。
战前,伊拉克有37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战后还欠了700亿美元。
因为钱,老萨急了,他找了其他阿拉伯兄弟国家,希望大家能够慷慨解囊,可大家基本都不鸟老萨。老萨找了科威特,认为是伊拉克出兵打伊朗才保证了他们的安全,所以科威特应该表示一下,科威特没有表示。
所以,老萨就出兵占领了科威特,毕竟打了多年的战争,战前伊拉克军队是24万人,战后到了120万人,打了8年,很多兵都从新兵打成了老兵,打起仗来自然是得心应手。
占领了科威特,老萨的经济问题就可以解决了,然而,一波未平又起一波,占领科威特是能解决经济问题,但也带来了战争问题。
老萨的自信毕竟,海湾战争是第一场现代化战争,在海湾战争之前没有过隐形轰炸机、精确制导、电子信息战这些概念,这些战术第一次应用还是在海湾战争的时候。
在哪之前,美帝在世界上接连遇挫。朝鲜战场上没打赢,后来在越南战场上打了好几年,伤亡了十多万人,最后还是撤出了越南。
而老萨当时的军力比起越南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120万经过了战火洗礼的军队,有4280辆坦克,2800门火炮,装甲运输车2800辆,其中大量的苏制T72坦克,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坦克。另共有飞机1300余架,其中作战飞机700余架,能遂行防空任务的为365架,包括米格19/歼6飞机30架,米格21/歼7飞机170架,米格25飞机25架,米格29飞机40架,幻影Fl飞机100架。
有了这些,老萨的计划就是守住科威特,美军一开始会发动空袭,掌握制空权,这点伊拉克军队没法和美国抗衡。但是美军突入科威特后,会和他在科威特部署的地面部队打起巷战,他想把美军地面部队拖入巷战,然后美军伤亡就会直线上升,最后美国伤亡大了,自然就不会再和伊拉克打了。
老萨对此自信满满。当然,为了防守住本土,他把最精锐的共和国卫队布置在了伊拉克和科威特的边境地区,并没有直接压在最前线,也是想如果战局出现了紧张的情况,就派出这支生力军前去支援。
战前,老萨自称为“战争之母”,他坚信伊拉克军队能在科威特挡住美军。
战争进程战争开始后,老萨傻眼了,如果他知道战争是这样打的,那打死他也不会发动这场战争了。
美国改变了以往的战术打发,不再是二战时期的主流战术:先空袭,然后出动坦克部队发动钳形攻势,包围敌军都进行地面进攻。
而是先出动了隐形轰炸机炸掉了伊拉克所有的雷达设施,伊拉克军队瞬间变成了瞎子。然后出动空军对伊拉克的军事设施实施精确打击。也就是说,伊拉克军队不管在哪,美国人的导弹都能精准命中目标。
所以在前期的空袭之后,伊拉克军队基本已经丧失了战斗力。等到地面战争开始的时候,伊拉克军队已经无力抵抗,一触即溃,纷纷败逃。
老萨期盼的巷战、激烈的地面战斗始终没有发生,只有伊拉克军队伤亡的直线上升,而美军的战机就跟上下班一样,要打哪里就打哪里。
美军很快就攻占了科威特,从科威特出逃的伊拉克军队和去科威特淘金的伊拉克人拥挤在了80号公路上,遭到了美军空军的无情打击,一路上到处都是尸体残骸的惨状。
老萨最后不得已出动了王牌部队,共和国卫队,但也无力回天,基本和美国为首的联军打了没几下就被打残了。
所有的牌都打完了,老萨还是无能为力,不得不坐下来谈判,宣布无条件撤出科威特,海湾战争结束。
所以,综合以上来说,老萨发动海湾战争,一是因为他在两伊战争中打穷了,没钱了,要占领科威特解决经济问题;二是他的战术观念还停留在二战时期,还停留在美国的朝鲜和越战时期,认定会和美军发生激烈的地面冲突,制造美军的大量伤亡,把战争拖入消耗战,从而使美国国内舆论发生变化,最终如朝鲜和越南战争一样,最终美军撤出战争。但实际情况和他预计的完全不同,战术发生了新的变化,一种他从未接触过的变化;三是他对自己的军队还是非常有信心的,毕竟打了8年,也锻炼出了队伍,装备也非常地好。海湾战争之前,萨达姆认为伊拉克军队能打败美军以及多国部队吗?为什么要打这一仗呢?
伊拉克被打成废铁的坦克和投降的士兵
30年前历史上的海湾战争,可以说是现代化战争的典范,美军把这一仗打成了现代化战争的教科书。整个战争过程是比较乏善可陈,美军用高科技武器、信息化的手段、最现代化的战术,直接是降维打击,把萨达姆的百万大军打的灰飞烟灭。战前老萨吹过的一切牛逼,都随风而去了。空袭从此以后成了战争的主要形式
这一仗对整个世界的触动都非常大,原来大家认为战争就应该是:面对面的“拼刺刀”、坦克对坦克的对决,谁也没有想到战争还能这么打。
我们来看看海湾战争的前因后果以及萨达姆为什么敢于挑战美军和多国部队呢?
70年代的巴格达号称小伦敦
萨达姆一个人的雄心壮志,带来的却是伊拉克整个国家的一地鸡毛1979年以前的伊拉克人的生活是比较惬意、比较幸福。当时的伊拉克靠着老天爷的赏赐——石油资源,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当年伊拉克的人均GDP达到了5500美元以上,上学、医疗、住房基本都是免费的。这就是典型的发达国家了,甚至超过了很多欧洲国家的发展水平了。当时伊拉克妇女的地位很高,识字率和入学率位居世界前列。
1979年7月19日这一天以后,伊拉克所有人的生活就被改变了。因为这一天有一个人当选为伊拉克的总统,他就是——萨达姆·本·侯赛因·本·马吉德·提克里提,也就是后来“闻名全球”的萨达姆是也。
萨达姆上台这么多年,主要只干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不断的加强自己的权威和权力。萨达姆通过干翻反对派、重组国家机构、加大警察的执法力度、不断的强化个人的江湖地位,终于让自己成为了伊拉克的“王者”,一个说一不二的“总统"。
举个例子:当年萨达姆在访问杜贾尔小镇时,伊拉克的几个年轻人充当了刺客,但是都被萨达姆的防弹轿车挡下。这一行为给当地人带来了灭顶之灾,萨达姆命令清洗这个小镇,上千人被杀,镇子几乎从地图上被抹去。那些还在为老萨招魂的人,不知道作何感想。
第二件事就是:战争。萨达姆在位时总共打了四次战争,分别是:八年的两伊战争、侵略科威特的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
这些战争彻底把伊拉克人民带入了深渊,最后也把萨达姆自己打上了绞刑架。
我们来简单地分析一下:萨达姆在伊拉克统治的这二十多年里,到底给伊拉克带来了什么呢?
前面说过了,萨达姆没有当总统之前,伊拉克的日子还是不错的。伊拉克每年出口大量的石油,赚取了大量的外汇,然后积极地改善群众们的生活。当时的伊拉克是生活富裕、环境宽松、人民幸福的伊拉克。
萨达姆上台以后的这二十年里,硬是靠着自己不懈的折腾把伊拉克变成了世界上最苦逼的国家之一。
萨达姆为了自己的"雄心壮志”,乘着伊朗政局不稳之际,在上世纪80年代发动了两伊战争。这场莫名其妙的战争打了八年之久,双方的死亡人数达到了百万人以上、伊拉克的经济也被打崩溃了,外债高达700亿美元。大家也许不知道,我们当时的外汇储备才33亿美元,700亿美元这简直是天文数字了。
萨达姆在两伊战争中彻底把自己打穷了,他为了钱财、同时也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悍然发起了侵略科威特的战争。
被美军击毁的伊拉克坦克
其结果大家都知道,换来了两样东西:一是,被美军带领的多国部队打得丢盔卸甲、灰飞烟灭;二是,换来了长达十几年全方位的经济制裁。
没有石油出口的伊拉克将是一文不值的伊拉克,从此以后伊拉克变成了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老百姓的生活痛苦不堪,最后不得不用石油来换取一点生活必需品了。
以上就是萨达姆带给伊拉克的成绩,一句话形容:他把一个富裕、幸福、美好的伊拉克带入了万丈深渊。很多人说老萨是斗士,我认为这是乱说,反美只不过是老萨维护自己江湖地位的一种手段罢了,他家里的美元还少吗?
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大军
终极一问:萨达姆当年为什么敢于不执行联合国让其撤出科威特的决议、敢于同美国和多国部队正面硬刚呢?1990年8月2日凌晨1点,伊拉克在空军、海军、两栖作战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三个师越过科威特边境,向科威特发起了突然进攻。经过约14小时的城市战斗,当天下午7时,伊军完全占领了科威特。
萨达姆随后宣布科威特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领土,并宣布科威特成为了伊拉克第“19个省”。这时的全世界都非常震惊,二战以后还没有哪个国家敢如此明目张胆地侵占另外一个主权国家。
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国际社会对这一行为的反应吧:
1990年8月2日,也就是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的当天,联合国安理会就以14票赞成,0票反对,通过了谴责伊拉克的660号决议。并要求伊拉克必须无条件从科威特撤军。
1990年8月3日阿拉伯联盟发表决议谴责伊拉克的侵略行为并要求伊拉克撤兵。
同日,美苏达成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伊拉克“无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
当时联合国给出的撤军时间点是:1991年1月15日前,其实给出的撤军时间也还是比较充足的。可是萨达姆一拖再拖,对所有的决议和谴责都置若罔闻。
1991年1月12日,美国国会几乎全票通过,授权美军将伊拉克逐出科威特,此后不久联盟的其它国家也授权它们的军队——美国和多国部队正式对伊拉克宣战。
我们来探寻一下:萨达姆在占领了科威特的这半年多的时间里,为什么敢于同全世界为敌,就是不撤军呢?我来说说本质的原因吧:
原因一:萨达姆已经不是一个正常人了,他对自己很有信心
萨达姆当时在伊拉克是绝对的一哥、绝对的说一不二的人。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人敢把真实的情况告知萨达姆,毕竟小命最重要,万一说了萨达姆不爱听的话,这命也就没有了。
估计萨达姆每天听到的消息就是:美军不堪一击、伊拉克天下无敌、群众们万众一心等等。这给了萨达姆无比巨大的信心,他认为伊拉克一定可以打败任何敌人的。
萨达姆长期的正确、长期的雄起之后。他自己都会产生一种错觉:他会认为自己就是无所不能的,自己的决定都是正确的。这是伊拉克模式给萨达姆产生的一种幻觉,而萨达姆在这种幻觉里无法自拔。萨达姆也许幻想着老美会陷入全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原因二:伊拉克军队当年的实力还是不错的
伊拉克军队当时刚经过两伊战争的洗礼,可谓是精锐之师。伊拉克有正规军120万人以上,有4280辆坦克,2800门火炮,装甲运输车2800辆,其中有大量的苏制T72坦克,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坦克。另共有飞机1300余架,包括米格21、米格25飞机、米格29飞机、幻影Fl飞机就有100架以上。
这样的军事实力下,也给了萨达姆以信心,他也许认为守住科威特没有问题。
深陷越战泥潭的美军
原因三:萨达姆认为战争的形式还是以前的模样
海湾战争爆发以前,世界上的所有战争几乎都是地面战来决定战争胜负的,例如:越南战争等等。
萨达姆当时认为不管美军怎么折腾、武器多么先进,打到最后一定是要和伊拉克军队在地面上“拼刺刀"的。这样的话,只要美军的伤亡一变大的话,美国人就会退缩、就会谈判的。不久前的越南战争就是这个模式,萨达姆的思维还停留在过去的战争模式里不能自拔。
原因四:萨达姆认为美军打来了之后,整个阿拉伯世界会帮助他
海湾战争中有一个比较经典的现象,多国部队打伊拉克的时候,萨达姆把导弹不停地射向没有参战的以色列。其实萨达姆这么做是有目的的,只要以色列一参战的话这战争性质就变了。战争性质就会从反对伊拉克的侵略,变成了阿拉伯世界同外部敌人的战争了。
整个海湾战争中以色列都保持了最大的克制没有参战,这也导致萨达姆的计划没有得逞。
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美军只付出了100多人的伤亡代价就把伊拉克百万“精锐之师”打的灰飞烟灭了。
萨达姆自己也在这一战之后一蹶不振,一直到2003年被美军抓住,2006年11月5日被伊拉克人民送回了老家——绞刑。
最后我想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人有时候马屁话听多了之后,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感觉自己天下第一、神功盖世、战无不胜了;这个故事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历史是需要借鉴的,可是有时候……海湾战争之前,萨达姆认为伊拉克军队能打败美军以及多国部队吗?为什么要打这一仗呢?
实事求是说,就是换苏军去进攻在科威特的萨达姆防线都不会轻松。伊拉克军队在当时还是非常厉害的,无论武器装备,还是战斗经验,都是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毕竟
在两伊战争,伊拉克军队导致彪悍的伊朗军队阵亡35万人,负伤70万人,击落150架战机,摧毁1500辆坦克和1200门大炮。
在海湾战争时期,伊拉克军队120万大军,绝大部分都具备战斗经验。光是坦克就有5500辆,不光有苏联武器,还有法国幻影战机,罗兰防空导弹,巴西装甲车和各种德国修建的防御工事。
伊拉克部署的萨达姆防线,由大面积地雷场,铁丝网,防坦克壕沟,还有注有石油的壕沟组成。而且在第一道防线,还有大量连级火力点。在20公里外的第2道防线,部署有更多的地雷,铁丝网和壕沟,以及旅一级的各个防御支撑点。
到了3道防线,则是伊拉克主力军团,他们将执行反击任务。根据两伊战争的经验,这样的防御工事,至少也能杀伤对手数万人的规模。而且,这次的萨达姆防线比在两伊战争部署的阵地,还要严密,火力还要更大得多。那时的美军,人们对他们的印象,还是越战失败的美军,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伊拉克认为这样的阵地,足以让美军阵亡1万人,这样的伤亡足以让美国国内产生严重的反战情绪。进而,美军会签订条约,如同撤离南越一样撤军。但是,在海湾美军打了一场完全不同的战争,100小时地面战,让当时全世界各国军队都大开眼界。
海湾战争之前,萨达姆认为伊拉克军队能打败美军以及多国部队吗?为什么要打这一仗呢?
海湾战争前,萨达姆确实很狂,但没有狂到“认为能打败美国”的地步。
萨达姆虽然很狂,但却不傻。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打这一仗呢?
因为萨达姆错误地估计了形势。
萨达姆高估了伊拉克的战力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萨达姆认为伊拉克军事很厉害,认为妥妥的排在第三位,前面两位,一个是美国,一个是苏联。
八年的两伊战争,让萨达姆有些清醒了,发现伊拉克并不是绝对的中东大哥,因为连伊朗都干不倒。伊朗是干不倒,但对于科威特,伊拉克还是有那个自信收拾的。
于是,伊拉克打着“维护统一”的名义侵入了科威特,因为,萨达姆纵观伊拉克历史,发现科威特历史上曾经是属于伊拉克的。
收获一个富得流油的科威特,萨达姆非常乐意做这事。当萨达姆被欲望冲昏了头脑的时候,美国来电了,要求伊拉克撤出科威特。
伊拉克号称第三军事强国,怎会轻易撤退?在萨达姆政府看来,第一打第三,又岂会那般顺利?如果只是因为美国几句话,伊拉克就撤出了,其它国家怎么看呢?二十多年前,美国在越战坚持八年,还不是灰溜溜地走了?朝鲜战争,美国和多国部队,不是一样没占上便宜?
因此,萨达姆和其团队决定死扛,也相信能扛得住。
萨达姆高估了伊拉克的战力,以为可以坚持住,没想到,后来美国摧枯拉朽般地收拾了伊拉克军队。
萨达姆低估了美国参战的决心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美国早已不是越战时的美国了,他们的科学技术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最重要的是,美国军事人才的培养做得非常好,军事训练也很到位。
萨达姆侵入科威特前,萨达姆是做过判断的,在他看来,美国不会干涉,因为两家前面还是盟友,美国还使劲支持伊拉克打伊朗。另外,印度占领“锡金”,美国和联合国不也没干涉吗?
很明显,萨达姆判断错了,他低估了美国。美国支持伊拉克打伊朗,是因为伊朗一直反美,这个国家不是美国的朋友。而伊拉克侵占了科威特,伊拉克就成了中东石油一哥了,会对美国控制中东石油,产生影响。
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美国出手了,没有支持老朋友萨达姆,而是支持了科威特,派了联合军队,前来攻打伊拉克,这就是海湾战争。
美国的战法让世界耳目一新,美国的电子技术也广泛应用到了战争当中,美国精确打击的能力不是一般的强。
萨达姆领导的伊拉克很快被干败,就此,灰溜溜撤出了科威特。从此之后,伊拉克和美国成了仇人,美国开始经济封锁伊拉克,控制伊拉克石油的出口,这对完全依赖石油的伊拉克是非常沉重的打击。
有些时候,判断错一些事情,会致命,就像萨达姆判断错了美国参战的决心。
萨达姆高估了苏联的支持度其实,和伊拉克关系更好的,不是美国,而是苏联。伊拉克用大量的苏式武器装备了自己。
按苏联以前的风格,那是会支持伊拉克的,就如同,朝鲜战争中,苏联支持中朝联军;越南战争中,苏联支持北越。
萨达姆最坏的打算,就是自己坚持住,在苏联的支持下,两方最后经过谈判解决问题。
但是,萨达姆完全错了,因为此时的苏联,面临严峻的形势,面临分崩离析,哪里有时间管伊拉克的事情?
苏联对于海湾战争的不干预,让萨达姆的自信彻底消失了,美国和联军轻松击溃了伊拉克军队。看来,靠山靠水不如靠自己。
萨达姆在海湾战争前,并没有自信认为能打过美国,而是错误地估计了形势:高估了伊拉克军队的战力,低估了美国参战的决心,也高估了苏联的支持度。
海湾战争之前,萨达姆认为伊拉克军队能打败美军以及多国部队吗?为什么要打这一仗呢?
萨达姆明知打不过美国,但他别无选择。在伊拉克战争前,小布什曾发表过一个电视讲话,要求萨达姆父子在48小时内离开伊拉克。这其实就是逼萨达姆流亡海外。这自然不是因为美国人善心泛滥,而是美国的一贯作风。美国是个“国家利益至上主义”者,也可以说是个“超现实主义国家”。所以,它追求的是在自己损失最小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利益。所以说,如果萨达姆当时离开了伊拉克,他是可以保住身家性命的。美国人自然也乐意。因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正是美国的希望和战略追求。
萨达姆拒绝了小布什让他离开伊拉克“和平交权”的要求。有人因此将萨达姆此举视为民族气节,实际上,也可能确实有点民族气节的因素,这个不能否认,因为,即便是平民百姓也可能会有这种民族情节。不过,作为萨达姆来说,他拒绝小布什的要求绝没有那么简单!除了天然的民族气节外,面子和权力才是萨达姆没有离开伊拉克的根本原因。像萨达姆和卡扎菲这样的人在其国内都是说一不二的独裁者,这是毋庸置疑的。而独裁者往往只在意两件事。一是面子,二是权力。他们对权力的追求已经“上瘾”,如果让他们“放下权力”,那一定比要他命还难受。而对于独裁者来说,他们将面子看成了权力的“外包装”,追求的自然是精致和没有瑕疵。所以,萨达姆拒绝了小布什要求他离开伊拉克的要求。
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了,萨达姆也已经去了“天堂”。历史从来都没有假设,就像一江春水向东流,再也不可能回头了!不过,假设一下倒也无妨,至少能给后人一个借鉴的机会。假如当初萨达姆真得离开了伊拉克,那么,萨达姆和伊拉克又会得到和失去什么呢?其实,萨达姆失去的只是他自己的面子,权力和家族利益。而伊拉克这个国家可能得到的是少了平民伤亡,少了动乱,少了被战争摧残的惨景。当然,很多人会不同意这种假设。认为民族气节最大。什么平民百姓的生死,什么国家的损失,通通都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有几个事实似乎又和萨达姆这种“民族气节”相矛盾的。那就是,萨达姆毕竟只代表了占伊拉克人口比例27%的逊尼派派,而占比70%多的什叶派,库尔德人以及其它族裔的人群都是反对萨达姆的。再者,萨达姆的抵抗意志也并没有改变局势的发展。
萨达姆拒绝了小布什的流亡要求,也就是选择了战争。这一点本也无可厚非。但是,萨达姆却高估了自己军队的实力,一场海湾战争仍然没有打醒他,他仍然沉浸在伊拉克是世界第四军事强国的幻想中;高估了伊拉克人民对的他拥戴度,手下人对他的阿谀奉承蒙蔽了他的眼睛,堵塞了他的耳朵,他真的以为自己就是伊拉克伟大的救世主了!结果是巴格达民众夹道欢迎了美军入城;他高估了追随者对他的忠诚度。萨达姆的追随者并不是为了信仰,而是为了利益。就在美军进攻巴格达之前,号称30万精锐之师的伊拉克革命卫队仍然在搞信誓旦旦的宣誓和效忠,但在美国进入巴格达时,这些每天都在高喊忠诚口号的既得利益者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这才是萨达姆的最大悲哀!事实再一次证明,口号式的爱国和忠诚危害最大。
从伊拉克的战争进程来说,实际上没有任何出彩之处。所谓的战争悬念,其实都是一些纸上谈兵专家忽悠和制造出来的。单从伊拉克方面来分析,战争的进程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伊拉克的战略战术毫无操作性,也反应出了它们的茫然。说白了,它们根本就不知道仗该如何打。而美英联军的战略战术却很明确,那就是在摧毁伊拉克一切重武器的前提下,地面部队稳扎稳打。伊拉克战争是2003年3月20日正式打响的,在地面进攻之前,美英联军向伊拉克的巴格达,巴士拉,纳杰夫,摩苏尔等城市发射了各种精确制导炸弹2000多枚,战斧式巡航导弹500枚。基本摧毁了伊拉克的防御系统,瘫痪了伊拉克的侦察系统。也就是说,伊拉克军队即使想还手,却不知道敌人在哪里?这就是现代战争条件下带来的“不对称战争”的悲哀。
从抵抗意志来说,萨达姆一开始的时候还是信心满满的。从他拒绝小布什流亡要求的那一刻起,他就赌上了自己的一生。据萨达姆身边的人在事后透露,萨达姆的原意是在战争中形成僵局,最不济也会形成打游击的局面。那样的话,不仅可以拖住美国,采取小股袭击的方式制造新的“不对称战争”,使美国无法承受人员伤亡而厌战。同时还可以增加谈判的筹码。然而,事与愿违。萨达姆高估了自己,高估了伊拉克军力,高估了追随者的忠诚度,高估了民众对他拥戴度。低估了现代战争条件下的“武器代差”对战争进程的决定性作用。所以,伊拉克战争的进程完全出乎了萨达姆的意料,也同时使他的抵抗意志变为了恐慌。所以,在美军攻占巴格达之前,萨达姆早已逃之夭夭。
在整个伊拉克战争期间,伊拉克组织的勉强称得上战役标准的就是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的争夺战了!但在巴士拉被拿下后,伊拉克军队在实质上已经放弃了抵抗。这也不能完全怪它们,因为在巨大的“武器代差”情况下,它们仿佛就是“无头苍蝇”,对抗也是徒劳无益的。不管什么说,伊拉克军队毕竟也经过两伊战争的洗礼,也曾势如破竹的攻陷过科威特。但在伊拉克战争中的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伊拉克战争是在2003年3月20日正式开始的,到4月8日,美军就已经攻到了巴格达城下,4月15日,美军宣布在伊拉克的主要战事已经结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号称第四军事强国的伊拉克军事力量就这么烟消云散了!不否认有革命卫队军官被收买的因素,但这也从侧面反应了萨达姆在伊拉克并非他自己认为的那样得民心!也在某种意义说明了萨达姆命运的必然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