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因为英国在中国大肆贩卖鸦片,清朝禁烟而导致的战争,那么西方真的代表文明吗?

我本来不想回复的,实在没时间。看到一些搬出英国人和美国人长篇大论的大道理还有数百人点赞,实在按耐不住了。天下最大的愚昧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天下最大的罪过是把国人的思想搞复杂!大英帝国为啥要到亚非拉国家?只是为了经商吗?有谁不知道大英帝国就是日不落殖民帝国呢?这是不争的史实。为了建立殖民地,大英帝国在南非发起两次布尔战争。1899-1902年的第二次南非布尔(Boer)战争中,英国人把大量波尔人关押在集中营中,10%的波尔人口饿死和病死在集中营中,包括二千名儿童!在逮捕波尔人的时候,英国人顺手牵羊,捉黑人壮丁。历史记载二万黑人活活在奴隶营里累死!图兰德John Tolan在《希特勒传》中转述希特勒的话有点意思:“集中营的概念是我从英国和美国的历史中学来的。我钦佩英国人给波尔人和美国人给印第安人所布置的集中营。他们十分高明,能通过发动兵力悬殊的战争和利用集中营的绝粮策略,来消灭这些不能被驯服的野蛮人。”原来我们只知道希特勒用集中营屠杀犹太人,却不知道希特勒的老师是英国人和美国人!大英帝国和东印度公司到中国只为经商的命题能成立吗?他们到印度、缅甸,马来亚、婆罗洲也是经商的吗?他们当然是去殖民的,不然这些国家咋就成为英殖民地呢?他们不只是政治殖民,经济殖民和军事殖民,而且还通过教会和教育进行文化殖民呢?为啥有人相信大英帝国和东印度公司对中国另眼相看,只求经商而已呢?英国人摆明讥笑中抽鸦片毒瘾的中国人是东亚病夫(sickman of the east),为啥还有人会说英国卖给中国的鸦片是药品不是毒品呢?为啥有人会帮英国人说话,把鸦片战争的责任推给林则徐,把八国联军的责任推给义和团呢?原因只有一个,这些人都是被英美文化殖民的精英。他们不会从中国老百姓的角度换位思考。他们说自己低调和理性地爱国,不过他们没说的是,他们更爱美国!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因为英国在中国大肆贩卖鸦片,清朝禁烟而导致的战争,那么西方真的代表文明吗?

已经有不少好文章了,说的很好就不再赘述了,只补充一点自己的观点吧。

1,说英国大肆贩卖鸦片是不准确的。英国同时也向满清出口商品,但是满清的闭关政策造成英国只能买不能卖。

2,英国想通过谈判来解决贸易逆差问题,但是满清政府拒不谈判,即使后来迫不得已谈了一下,也是不按协议执行。

3,君主体制使国人包括(林则徐等)都处在盲目自大,无知的状态。更不要说西方的思想和社会发展了。

4,虽说船坚炮利打开了满清政府的大门,使中国开始沦陷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但是客观的讲也给腐朽没落的满清政府敲响丧钟。

最后,使中国从水深火热中彻底得到解放,人民赢得真正的自由和尊严!

所以就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来讲西方是代表先进文明进步的,而满清政府是腐朽落后的。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因为英国在中国大肆贩卖鸦片,清朝禁烟而导致的战争,那么西方真的代表文明吗?

鸦片战争的爆发的本质,绝对不是大家想的那样:英国人要卖鸦片、而晚清不让卖,然后爆发战争。这种思维就是简单的二元思维、非黑即白的思维。鸦片战争的爆发有其必然性,说白了就是两种文明的冲突罢了。最后的结果大家也看见了,到底谁优谁劣一目了然。其实我以前看过一本关于鸦片战争的书,其中有一句话讲得非常好,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就是:晚清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明明落后了,还对先进世界充满着傲慢与偏见。

鸦片战争的过程我就不细说了,里面充满着各种搞笑、各种狗血的剧情。例如:明明战败了,前线将领汇报大败英军,结果道光帝还通令嘉奖了好几回。

鸦片战争最终的结果就是:割地、赔款;最可悲的结果是:没有吸取任何教训,后面接着不断的割地赔款,直到1912年清帝走人。

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屈辱的历史中,去看一看鸦片战争的前因后果吧:

大清朝对待外面的世界充满着傲慢、充满的偏见,自己还很嗨

1736年的2月12日,封建王朝的接力棒交接到了乾隆的手中,其实当时的局面还是不错的。雍正留给了乾隆充沛的国库、康熙留给了乾隆一个稳定的大清,如果乾隆能够励精图治、兼容并包的话,估计近代历史会反转也不一定,可是乾隆偏偏是个“败家的玩意”。

乾隆最大的特点就是自信 、不是一般的自信,而是超级自信。他自己号称是“十全武功”、“十全老人”……自信的后面就是自大了,乾隆朝干了两件事,算是彻底葬送了我们近代崛起的机会了。

第一件事:乾隆觉得自己很厉害、大清朝更加的厉害,不需要和别人交往了。于是乎,在1857年的时候,发布了一道圣旨“断绝和蛮夷的一切商业贸易,只开放“广州十三行”作为唯一的贸易口岸。

这么做的出发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觉得自己不错,没必要和蛮夷们搞贸易;二是,关起门来“打老婆孩子”更方便、家长的地位也就更加稳定一点了。

第二件事就更加无语了,1793年8月一个闷热的午后,英国使团的特使马嘎尔尼率领着庞大的船队访问了大清。船上面有着英国最先进的工业品以及送给乾隆皇帝最珍贵的礼物,可以说诚意还是很足的。

当时马嘎尔尼访问大清的目的很简单、也很直接——与大清朝商谈通商的事情。可是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了,就为了到底要不要双膝跪拜乾隆的问题,导致双方不欢而散了。

说这两件事的目的是让大家知道,当时的清朝与世界已经完全落伍了。例如:大洋彼岸的华盛顿正在搞“三权分立”模式,这边的乾隆正在“关门自海”。这样最后的结果其实已经注定了……

为什么英国要卖鸦片给大清呢?

很多人对鸦片战争的影响就是:一个要卖鸦片、一个不给卖,然后就打了一仗,其实原因没有那么的简单。

前面说过了,大清朝不愿意和蛮夷做生意的,唯一的通商口岸就是“广州十三行”。说白了这个广州十三行就是对外贸易的代理商罢了。广州十三行的商人与洋人做生意是需要官员出面做担保的,也就是许可证制度了。这样的情况下,清朝的官员们就如鱼得水起来,大量的银子落入了当地官员之手了。

还有一个问题英国人每年出口到晚清的东西大部分是一些工业品。晚清这边是小农经济模式,这些“高大上”的工业品根本就没有啥市场,因为我们根本就不需要。

这种情况下英国的商品也就没啥销路了,原因是:商品没有竞争力、价格被清朝官员层层加码以后也没有竞争力。

这边是英国的商没有销路,可是清朝茶叶、丝绸、大黄等产品却畅销英国。这样大部分时间里,清朝在纯赚英国人的钱,大概每年赚英国人几百万英镑。

于是就发生了前面所讲的马嘎尔尼要求增加通商的事件了,不过被乾隆给驳回了。但是这也导致了一个后果,马嘎尔尼在返回英国的路上看到了大清的实情。这时的大清再也不是马可波罗口中的“东方圣地”了,而是一个虚弱且傲慢的大清、是一个不堪一击的清朝。

英国人想着每年亏几百万英镑也不是个事,让大清放开市场也不同意。于是,鸦片就成了一个选择了。自从英国人开始推销鸦片以后,整个贸易格局瞬间逆转,大清每年从贸易顺差急剧地变成了贸易逆差了。

为啥鸦片在大清就能这么好卖呢?

1、大清朝的闲人比较多,例如:贵族、八旗子弟、官员们,这些人都是吸食鸦片的主力。这也能想得通,毕竟鸦片不便宜,大部分普通人估计也抽不起。

2、大清的贸易官员们一看商机来了,于是纷纷以倒卖鸦片来赚钱。大清朝家的自己人,倒卖鸦片也非常厉害。因为这玩意又赚钱、又需要批文、正好符合了贪污的前提:稀缺和利润大。官员们拼命地引进鸦片,这是导致鸦片贸易火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3、大家都知道吸食鸦片和抽烟一样,是能够上瘾的。

以上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鸦片贸易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不光沿海开始吸食、内地也开始吸食;不光普通人吸食、当兵的也开吸食。

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

道光帝一开始是不怎么管卖鸦片这个事的。大家也应该理解,他最关心的应该是大位稳不稳的问题。可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让道光帝不得不管了。

鸦片贸易导致大清朝大量的白银外流,从而出现了物价飞涨、群众都活不下去了。其实这也无所谓,但是道光帝真正害怕的是:当时清朝的大量士兵也开始吸食鸦片,导致战斗力全无,亏空军饷情况异常严重。

清朝士兵

大家如果把这两件事结合在一起看,就会发现道光帝不管不行了。一面是老百姓活不下去了;一面是士兵战斗力全无;假如哪天发生农民起义的话,道光帝不就完了。

鉴于以上两个重要的原因已经影响到道光皇帝屁股下面的大位了,于是道光皇帝宣布禁烟。近代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拉开了帷幕。

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以前,英国政府对待贩卖鸦片这个事态度是这样的:“你们从事非法贸易,抓住了是你们活该”。

英国驻大清商务监督处的领导义律。

可是《虎门销烟》以后情况就变了,因为这时候出现了一个英国人改变了一切——英国驻大清商务监督处的领导义律。

这哥们知道大清要收缴鸦片,他先于大清一步把所有英国商人手上的鸦片统统地收上来了。于是乎,鸦片这种商品就成了英国政府的公共财产了,性质就变了。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

这哥们还使了个坏,他主动上交了鸦片让大清去销毁,然后给英国女王写了一封信。大概意思就是:

清朝是个严重不靠谱的国家,他们总是用傲慢和偏见的眼光来对待我们这些合法的商人。我们已经两次觐见了他们的皇帝要求自由贸易,可是他们无理地拒绝了我们,还骂我们是蛮夷。这次他们居然用武力强制地收缴我们的合法商品。

这样的国家讲道理是行不通的,必须靠武力解决,只有靠武力才能捍卫贸易平等和大英帝国的荣誉。估计这哥们肯定跟他们的女王说了,大清朝其实不咋地、打起来一定不是英国人的对手……

这封信深深地打动了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维多利亚的干预下,1840年4月,英国国会以271票对262票通过了对大清朝开战的决定。

后面的事情我就不想写了,大清朝在鸦片战争中的表现让人“啼笑皆非”,有时间的网友可以查查资料。总体上就是,一开始无所谓还很豪横,结果被打了之后立马“认怂”。

说了这么多、写了这么多,不是说英国人有多么的好、多么的无辜、洗白他们的侵略本质。只是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明明自己不行,还天天装得像“二五八万”一样,那么人家不打你打谁呢?

最后我想说,鸦片战争的本质就是:清朝落后于整个世界文明了,可是还抱着老思维不放、还无比的豪横,结果被狠狠地揍了一顿。鸦片只不过是一个导火索而已,绝对不是事情的本质原因。说良心话,当时大清落后了还不自醒、还不反思,那么挨打也就是必然的了。总不能指望外国列强良心发现,不过来打你还和你语重心长的谈心吧!何况人家以前来过了,结果你又不理睬人家。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因为英国在中国大肆贩卖鸦片,清朝禁烟而导致的战争,那么西方真的代表文明吗?

提问绕来绕去,不就是想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吗?

是吗?当然不是了!

事实上,1840~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对清朝几乎没有影响。

在道光皇帝看来,这场战争的性质,就是一群不知道打哪来的英国蛮夷找茬,大清被迫跟他们打了一仗,但没有打过。无奈,自己只好给了点银子,把他们打发走。

在道光看来,事情就这么简单。

而且道光还会算账,“剿夷”的军费比花钱摆平的赔款要少,“抚”比“剿”划算。因而当时不少大臣对此还沾沾自喜了一把。

事后,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清朝并没有因为国门被打开,而产生近代化。

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清朝的影响大了一些。

因为北京被占了,圆明园被烧了,皇帝被迫跑到承德“北狩”了。这些事情让咸丰皇帝很没面子。

再加上,清政府见识到了洋鬼子洋枪洋炮的厉害,认为可以用来对付南方的太平军。

故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当时有不少开明地主开始重新审视洋鬼子,意识到洋鬼子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人家的洋枪洋炮,可以为我所用嘛。

于是,洋务运动开始出现。

清朝这才有了一点近代化的样子。

然而,洋务运动也只是“有一点样子”而已。

在当时全国范围内,绝大部分清朝人的认识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热衷于读书做官,对学习西方科学知识没兴趣,对办实业没兴趣。

当然,清政府也不允许民间开办实业。允许民间开办实业,还是甲午战争之后。

此时的清朝,号称远东第一大国。但不过是个花架子而已,不堪一击。

在西方列强看来,这就是“沐猴而冠”。

然而,清政府对此却不自知。刚有点成绩就夸夸其谈,扬言什么“同光中兴”,“我大清又站起来了”云云。

结果,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站起来的”大清,被日本鬼子啪啪打脸。

1895年,清政府在《马关条约》上盖印。

巨大的陪款,加上虚假的强大被戳破,列强们纷纷加大侵华力度。巨大危机意识,这才第一次让清朝人意识到老一套办法好像真不行。要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于是,就又有了变法维新运动。

不过,慈禧认为维新派是胡闹。因而维新运动仅维持了一百天,就被镇压了。

后来,由于废黜光绪的问题,慈禧和守旧派大臣与洋人产生矛盾。这些人转而支持义和团对抗洋人。

于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因此而爆发。

1901年,清政府在《辛丑条约》上盖印。

这个《辛丑条约》,比此前清政府签订的所有卖国条约都要苛刻。巨大的危机感,让慈禧也醒了,她也意识到必须要搞变法维新。

于是,清末新政运动开始了。

然而,此时搞新政,为时已晚。慈禧死后不出三年,清政府就翻了车。

1912年,民国建立。咱国人也共和了。

但所谓的民国,也还是老样子。

觉醒者只限于少数群体,比如,知识分子。

广大的劳动人民,用鲁迅的话说,麻木。

仍处于“带血的馒头”真好吃的水平。

至于中上层,与原来的清朝统治者无异,都只是列强扶持下的买办罢了。

这些彼时的民国精英,曾经也不是没有雄心壮志过。但他们身上的棱角,被社会磨得滑不溜秋的。

当沦为一个圆滑者后,中国的崛起,民族的复兴,与这些精英何关?这些人只想把黄金白银往自己在美国银行的户头里面存。

哪天自己下台了,依然富有。至于那个残破不堪的祖国,他们才不会回头看一眼。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外敌的侵略再一次打破了旧有秩序。

日本鬼子把中国人逼到了极限,让大家终于觉得,老一套彻底不靠谱,要推倒重来。民族意识此时彻底觉醒。这才有现在的新中国。

回看中国近代,“鸦片战争一声炮响”从来没有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带来的只有在此后不断加重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列强的入侵,压根就带不来什么文明。带来的只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个被侵略者,要想有近代文明,人民必须要真正站起来,当家做主。

多难兴邦,那是针对中国人而言的,绝大多数的国家,欧洲白人一来,一声炮响,就直接被打垮,打在地上跪舔,自始至终就没翻过身。

看看非洲、拉美,有多少国家都是如此。

以前有个毒鸡汤:要谢谢那些折磨你的人。

扯蛋。

我们当今中国人真正要要谢的,是那些足够坚强,没被那些侵略者给整死的先烈。

中国的近代文明,不是别人带过来的,是我们自己学会的。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政府成立,不屈的中国人民一直在主动抉择。

是每一个人民在历史面前交出的答案,才塑造了当下的中国。

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幸福从来都是劳动人民靠自己的双手成就的。

如果你硬要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是成立的。

那我不得不说,如果鸦片战争能洗白,那么侵华战争也能洗白。

毕竟相比于鸦片战争,日本侵华在客观上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民族觉醒意识,要比鸦片战争大的多。

如果鸦片战争能洗白,那么纳粹党屠杀犹太人的行为也能洗白。

毕竟,如果不是奥斯维辛的连连枪响,坚定了犹太人的独立信念,哪来现在的以色列?

持这种洗白观点的人,要不,去以色列走一遭呗?大声宣扬您们的观点?看看以色列人会不会给你两耳刮子?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因为英国在中国大肆贩卖鸦片,清朝禁烟而导致的战争,那么西方真的代表文明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8610条回答。

第一次鸦片战争,主要是利益之争,不存在什么文明不文明。

在英国对华销售大量鸦片之前,贸易完全是逆差。

英国每年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丝绸、瓷器等物品,花费大量白银。

而中国是个自给自足的农业国,人民其实不需要什么洋货就可以生存。

1827年(道光七年)以前,英国多次在广州试售英国印花布、剪绒及天鹅绒,亏本达百分之六十以上;1826年(道光六年)输入棉布,也亏本百分之十左右。

当时洋货在中国没有什么市场,有钱人不爱用,穷人则用不起。

由此,英国认为自己在贸易上吃了大亏。

当年,大量英国商船几乎空载驶往中国,使用大量黄金购买中国商品,然后满载而回。

英国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只,经常装载90%甚至98%的黄金,只有10%的货物是商品。1781-1790年(乾隆四十六年至五十五年)间,流入中国的白银达1640万两,1800-1810年(嘉庆五年至十五年)则达2600万两。

另外,英国船只进入中国要交纳百分之二十的税收,加上行贿海关和官员的费用,往往可以达到百分之三十到四十。

久而久之,英国人认为这哪里是做生意,简直是送钱给中国人。

不过,很快他们发现中国需要一种价值昂贵的商品,而且只有英国人才能提供,就是鸦片。

中国鸦片的需要量很大,在道光元年(1821年)购买英国鸦片4000余箱,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间猛增到4万箱。

当时鸦片非常昂贵,由此英国逐步将贸易逆差转为顺差,说通俗点就是从中国人头上赚到钱了。

而当时英国商人和英国政府客观来说,当时对中国领土没有野心,就是为了捞几个钱。

本来鸦片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只要去中国卖鸦片一律都是大赚特赚。

甚至因购买鸦片,满清出现了白银大量减少的情况。

给道光皇帝的奏折这么写:故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自十一年至十四年,岁漏银至二千余万两。自十四年(1835年)至今,渐漏至三千万两之多。

然后,满清突然开始禁烟,英国人就狂怒了,等于断了财路。

更重要的是,林则徐采用强硬政策,直接虎门销烟高达2,376,254斤,价值600万墨西哥鹰洋。

当时英国本土来说,鸦片贸易是合法的,在英国政府看来就是中国人危害了英国商人的巨大利益。

更关键的是,如果这样持续下去,中英贸易会有变为英国人大大吃亏,捞不到几个钱的原有模式。

当时英国人认为,直接用武力打垮中国,迫使他们开放鸦片贸易和其他商业限制,对英国最为有利。

况且,英国佬从来都是吃了亏一定要打回来,又熟知清军不堪一击的实力,于是鸦片战争就爆发了。

其实鸦片战争,就是英国扩大从中国身上捞钱的一种方法,并且以此获取特权。

美国强迫日本签订《神奈川条约》,迫使日本幕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也是同一个套路。

客观来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人获得的利益并不算多。

以鸦片贸易来说,1839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满清每年进口是2553吨,吸食人数约人口的1%。到1863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的时候,鸦片进口4235吨,增加了65%。

不过,由于通过条约开放了和英国的贸易,中国也不是没有收获。

以茶叶贸易为例,在1839年茶叶出口数额受到限制,只有380千担,到了1863年为1945千担,是1839年的5.12倍,增加幅度比鸦片要大的多。

严格来说,1850年开始中国又恢复了对英国的贸易顺差,一直到1880年中期才又变为逆差。

这和鸦片关系不大,因为很快中国人自己种植鸦片,到了1870土药(本土鸦片)产量已与洋药(进口鸦片)持平。

而中国的贸易逆差,主要是进口了英国棉布等商品,这是英国工业革命以后的巨大成果。

以棉布为例,由于采用新式机器制造,棉布不但质量好,价格也比中国土产棉布好得多。

于是,中国农民都开始买洋布了。

这就要怪中国没有及时跟上工业革命的步伐,鸦片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而已。

其实,第一次鸦片战争就今天来看,对中国人未必是坏事。

对于一个强者来说,有时候受点挫折未必是坏事。

本来认为自己是天朝大国,什么都是牛逼的,洋人就是垃圾。

现在英国人用了区区1万多人,几十艘军舰,杀得号称百万大军的满清屁滚尿流,数亿人的大国束手无策,赔款1890万两白银,还要割让香港。

如果满清稍微争气点,就应该被彻底打醒了,学习日本那样变法图强,师夷长技以制夷。

可惜,实际上满清却拒绝任何改革,随后几十年不断被胖揍。

日本则迅速强大起来,加入揍满清的列强行列。

另外,一个国家的执行力只要足够强,其实对于外来的压力有很多方法可以对付,未必非要打打杀杀才行。

就比如鸦片问题,本来禁烟就已经几十年,为什么抽大烟的却越来越多呢?

还是满清政府执行力太差。

如果能够让本国民众真正的大体不抽大烟,试问英国人把鸦片拿来又去卖给谁去?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因为英国在中国大肆贩卖鸦片,清朝禁烟而导致的战争,那么西方真的代表文明吗?

不知什么人有这样说法?这是误导青年,对历史不负责的。

我们历史称“鸦片战争”,英国称“英中战争”和“通商战争”。战争是根本原因是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要扩大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为了掠夺生产资料和开拓海外市场,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英国在1839年6月借口林则徐虎门销烟,发动这场战争。

战争是断断续续,第一阶段:英军封锁珠江口到“穿鼻草约”1840年

第二阶段:清政府对英宣战到“广州和约”签订。

第三阶段:英国扩大战争,北上直逼北京,“南京条约”签订,1842年战争结束。

所以这战争没什么文明可谈,完全是强盗入室殺人抢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