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女总工为何就不能当院士?

院士?什么院士?!假若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这玩笑开大了吧?!茅台酒是什么?国之重器?!国民生存的必须品?!普通百姓百分之八十的人,可能一辈子没能沾过一滴茅台。甚至,连茅台的洐生品的好处都没能沾过!也就是说,没有茅台酒这种奢侈品,这些人活下来了!但,假若没有粮食,这些人就得饿死,就得造反!这就是为什么袁隆平值得中国人尊敬!他当院士,理所当然。再说,一种可有可无的食品的生产者,也可以索要院士,那么娃哈哈、王老吉们的生产者也可以索要院士了!中国这种“院士”的含金量有价值么?!

茅台女总工为何就不能当院士?

屠呦呦在祖国中医药青蒿治虐疾的基础上,研发出了青蒿素,是治病救人的科研成果,尚未入围科学院院士。茅台酒好也不是始于今天,始终是八大名酒之一,是前人留下的硕果。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但再好,也只是满足人们口腹之欲的东西。它不是茅台总工研创出来的。不是有了这位总工才有了茅台酒。要说现在的茅台酒和过去的茅台酒有什么区别,只是价格飞涨了,並没有质的飞跃,甚至还没有六十年代4块4一瓶的口感好。天价的茅台酒不是缘于科技含量高,而是源于商业炒作,始于“喝的不买,买的不喝”时期,茅台酒成了晋升、获利的敲门砖,严重地背离了价值和价格,茅台酒失去了商品的属性。真不知道贵州科协推举的理由是什么。

茅台女总工为何就不能当院士?

日前,江南大学(211)已经取消了酿造与发酵专业 教授的评定资格,改为技师职称,学生无不拍手称快。[捂脸]

茅台女总工为何就不能当院士?

院士当为国家发展,科技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白酒就是个消费品,还浪费粮食,酒喝多了,更是家毁人亡,评什么院士?如果评上了,才是笑话呢!

茅台女总工为何就不能当院士?

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4次申请国内院士被拒,至今也未成为国内院士;

颜宁,清华建校以来最年轻的女博导,37岁带领团队攻克困扰了世界结构生物学界长达半个世纪的难题,申请国内院士落选。

李爱珍,世界著名科学家,我国研究半导体的功臣,为国家做了很多卓越的贡献,4次落选中科院院士。

许晨阳,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报效国家,36岁当选“庞加莱讲座教席”,37岁斩获“科学突破奖”新视野数学奖,申请国内院士落选。

茅台女总工能不能评上院士?该不该评院士?

评院士到底是看科技研发还是资本运作?茅台市值5000亿美金,股价一骑绝尘,酱香技术是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但与上面四位相比,我真没发现有什么优势。

茅台酒厂1951年建厂,这么多年品质始终如一。这位女总工是在酱香技术上实现了突破研发?还是在产量上实现了大规模的提升?

以下是网上搜集的资料:

这位女总工51篇中文论文里,有33篇是成分分析类型的研究,占比为64.7%,例如《酱香型白酒中有机酸的分析》

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来自于茅台酒厂日常的质量检验工作,实验难度不算大,几乎没有独创性,也不属于学术前沿研究。

在这位女总工的日常工作中,技术研发并非最主要的。粗略地把她的日常工作划分为:行政与管理(占比44.5%)、党建与扶贫(占比20.2%)、营销与市场(占比14.3%)、技术与生产(占比14.0%),以及其它内容(占比4.0%)。说白了她就不是技术型的干部,而是偏向行政和管理类的干部。

她获评轻工“大国工匠”称号、国家白酒评委,国家酿造高级评酒师、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四),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个人感觉这些跟青蒿素,半导体这些东西比起来,差得有点远了。

如果茅台院士真的横空出世,那么那些长期埋头搞科技研发的工作者们,会不会心寒呢?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不可否认,这位女总工的确是白酒行业的翘楚。那么其他行业的顶尖人才呢?是不是也应该被提名?

茅台女总工为何就不能当院士?

院士14亿大国中,国士无双!国之重器,不可少,不能少!少了茅台,有董酒,五粮!国人眼睛血亮!是爱国护国情节,因为他们知道,护国利器是什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